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哲理散文

哲理散文

发布时间: 2020-12-19 06:00:10

哲理散文

两个小朋友争玩具,本来是平时无人问津的玩具,却因为有了对手的介入而变得可贵起来,从暗抢到了明争的地步,最后以一方终于哭出声来结束。得到的一方得意洋洋地拿过了玩具,可是玩了两分钟便扔在一旁,玩具又开始恢复原来的状态,无人问津。
人们长大了也总是这样,明明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却因为大家都喜欢而争来抢去,最后得到的人又不见得好好珍惜。其实我们真正想要的哪里是那个东西,不过是一种优于别人的胜利感罢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说最艰难的是放手,其实不是。不管什么事情,不管是拥有的还是失去的,最后总是会放手。如同那个颇具禅意的故事。一个苦者找到一个和尚倾诉他的心事。他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和尚说:“没有什么东西是放不下的。”他说:“这些事和人我就偏偏放不下。”和尚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苦者因为痛了而放了手,而得到那杯茶的人最终也会因为茶去杯空而放下。因此最艰难的不是放手,而是当时放手。当时的我们总是太任性,带着一股不能输的信念,不肯放手,一定要等到遍体鳞伤才肯放下一些东西,却为时已晚。
最后是关于前面故事的一点补充。两个人争玩具,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家中的长辈开始介入这场纷争。长辈们对姐姐说,你是姐姐,应该让着妹妹,作为姐姐的孩子大概是听了太多次这样的话,终于爆发,大声地吼着“为什么每次都是我让妹妹,为什么妹妹不能让我?”一屋子的大人被这句话噎到,无话可说。中国的家庭总是教育孩子姐姐要让着妹妹,造成的结果是妹妹总是因为有姐姐让着东西而不会争取,姐姐总是因为被家人压迫要让着妹妹而爆发,两败俱伤。如果这个故事放在西方,也许结果还是一样,只是家长们会让两个孩子打一架来决定最后的归属者吧。

暗是色彩流动的舞台,是心灵纯光划破夜空透露出的缕缕生机;影子不过是光照下主体的附身,四处躲闪,寻找活命出路。
没有光的日子里,屋内的杂件总是按照固有的间架结构、距离和方位有序地存放,有了光线,屋内的物件反而因为影子划界而凌乱不堪。在这个意义上,人类在混沌初开的没有记日纪年的蛮荒“时代”是最幸福的。
没有暗,就没有光;没有光,暗依然存在。有光的同时也有暗,有暗的同时也有光吗?
光从何来?暗为何物?光与暗的先后是不是总是现在鸡和蛋的无聊争辩而毫无结果,使哲学成为最无聊的话题。
影子是物体挡住光线之后产生的一种本体幻像,是其留给大地的强烈印象,须臾而生,瞬间而逝,飘忽轻灵,光用暗做纸片,为受光体裁制的本色剪影,无须染色,也无法上彩。
它们不能像物体的本形那样追求光线。本质它们的生存权归属属于黑暗。
影子与暗同色,与受光体形态近似。光与暗是固定不变的,受光体变化影子随着变化。如影随形,是对互相依赖紧密跟从的所有事物的间接描述之一。形影不离是因为光与暗对峙同在。物体在光下游走,暗借着影子变化着显形。从这个角度说,影子是暗的一小部分,暗是影子的巨大无形的整体。受到屏的干扰提示,我们感觉到暗的平面特征,实际暗和宇宙一样是有色而无形的。
要保护好真身,就要约束自己的幻影。幻影受到攻击,真身受到伤害。而幻影消失,真身也不存在。因此,拳家们提出,敌人不过是幻影,只要消灭其幻影,自然也就消灭了敌人。真身总是躲在幻影背后,在前台表演的常常是他们的幻影。这是比喻人们常常隐藏真实的意图,而在对手面前显露虚幻的现象。一旦戳破幻影,真身就被擒获。拳和脚以及身体的其它部位,都是敌人的幻影,
他们受本体的控制,服从本体的指令,按照本体的意志对敌人实施攻击。既然我们相信自身的精神力量能够战胜敌手的意志,那么我们就可以藐视对方的内在攻击力,而对其肢体当然就视若无物,而感觉其不过幻影的存在。
影子是对光物态本体的复制,是光作为永恒自然存在的主体对偶然一现的客体的虚表反映,如同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宇宙万物的现象的反映。身正不怕影子歪的道理正是从这个角度提出的,也必须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㈡ 议论文与哲理散文的区别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讲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主内张的文章体裁容。议论文可以以散文的方式写,也可以以其他的体裁来写。散文是指凡是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

散文简介: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1.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这是广义上的散文。2.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议论文简介: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㈢ 周国平最经典的哲理散文是哪篇

《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 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 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 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 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 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 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 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 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 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 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 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 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998

㈣ 短篇哲理散文

用岁月在莲上写诗----林清玄

那天路过台南县白河镇,就像暑大里突然饮了一盅冰凉的蜜水,又凉又甜。
白河小镇是一个让人吃惊的地方,它是本省最大的莲花种植地,在小巷里走,在田野上闲逛,都会在转折处看到一田田又大又美的莲花。那些经过细心栽培的莲花竞好似是天然生成,在大地的好风好景里毫无愧色,夏日里格外有一种欣悦的气息。
我去的时候正好是莲子收成的季节,种莲的人家都忙碌起来了,大人小孩全到莲困里去采莲子,对于我们这些只看过莲花美姿就叹息的人,永远也不知道种莲的人家是用怎么样的辛苦在维护一池莲,使它开花结实。
“夕阳斜,晚风飘,大家来唱采莲谣。红花艳,白花娇,扑面香风暑气消。你打桨,我撑篙,乃一声过小桥。船行快,歌声高,采得莲花乐陶陶。”我们童年唱过的《采莲谣》在白河好像一个梦境,因为种莲人家采的不是观赏的莲花,而是用来维持一家生话的莲子,莲田里也没有可以打桨撑篙的莲肪,而要一步一步踩在莲田的烂泥里。
采莲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出来或者黄昏日头要落山的时分,一个个采莲人背起了竹篓,带上了斗笠,涉入浅浅的泥巴里,把已经成熟的莲蓬一朵朵摘下来,放在竹篓里。采回来的莲蓬先挖出里面的莲子,莲于外面有一层粗壳,要用小刀一粒一粒剥开,晶莹洁白的莲子就滚了一地。
莲子剥好后,还要用细针把莲子里的莲心挑出来,这些靠的全是灵巧的手工,一粒也偷懒不得,所以全家老小都加入了工作。空的莲蓬可以卖给中药铺,还可以挂起来装饰;洁白的莲子可以煮莲子汤,做许多可口的菜肴;苦的莲心则能煮苦茶,既降火又提神。
我在白河镇看莲花的子民工作了一天,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种莲的人就像莲子一样,表面上莲花是美的,莲田的景观是所有作物中最美丽的景观,可是他们工作的辛劳和莲心一样,是苦的。采莲的季节在端午节到九月的夏秋之交,等莲子采收完毕,接下来就要挖土里的莲藕了。
莲田其实是一片污泥,采莲的人要防备田里游来游去的吸血水蛙,莲花的梗则长满了刺。我看到每一位采莲人的裤子都被这些密刺划得千疮百孔,有时候还被刮出一条条血痕,可见得依靠美丽的莲花生活也不是简单的事。
小孩子把莲叶卷成杯状,捧着莲子在莲田埂上跑来跑去,才让我感知,再辛苦的收获也有快乐的一面。
莲花其实就是荷花,在还没有开花前叫“荷”,开花结果后就叫“莲”。我总觉得两种名称有不同的意义:荷花的感觉是天真纯情,好像一个洁净无瑕的少女,莲花则是宝相庄严,仿佛是即将生产的少妇。荷花是宜于观赏的,是诗人和艺术家的朋友;莲花带了一点生活的辛酸,是种莲人生活的依靠。想起多年来我对莲花的无知,只喜欢在远远的高处看莲、想莲;却从来没有走进真正的莲花世界,看莲田背后生活的悲欢,不禁感到愧疚。
谁知道一朵莲蓬里的三十个莲子,是多少血汗的灌溉?谁知道夏日里一碗冰冻的莲子汤是农民多久的辛劳?
我陪着一位种莲的人在他的莲田梭巡,看他走在占地一甲的莲田边,娓娓向我诉说一朵莲要如何下种,如何灌溉,如何长大,如何采收,如何避过风灾,等待明年的收成时,觉得人世里一件最平凡的事物也许是我们永远难以知悉的,即使微小如莲子,部有一套生命的大学问。
我站在莲田上,看日光照射着莲田,想起“留得残荷听雨声”恐怕是莲民难以享受的境界,因为荷残的时候,他们又要下种了。田中的莲叶坐着结成一片,站着也叠成一片,在田里交缠不清。我们用一些空虚清灵的诗歌来歌颂莲叶何田田的美,永远也不及种莲的人用他们的岁月和血汗在莲叶上写诗吧!

离太阳最近的树------毕淑敏

30年前,我在西藏阿里当兵。
这是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褶皱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技干,风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热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在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竟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一天, 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 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
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
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灰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
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的。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巨大的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到沙丘逶迤的边缘。
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这了这红柳,才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
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
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与沙子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也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
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蓄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技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里需请来最的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
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了,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
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放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
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全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不曾堆聚过亿万颗沙砾。
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
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在世界各处?从屋子顶上扬起的尘沙,能常会飞得十分遥远。

㈤ 名家经典哲理散文

名家散文很多,推荐几部余秋雨的散文

1.《山居笔记》 1995年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记得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
2.《霜冷长河》 1999年
惊人的安静,但这种安静使它成了一条最纯粹的河。清亮、冷漠、坦荡,岸边没有热闹,没有观望,甚至几乎没有房舍和码头,因此它也没有降格为一脉水源、一条通道。
它保持了大河自身的品性,让一件件岸边的事情全都过去,不管这些事情一时多么重要、多么残酷、多么振奋,都比不上大河本身的存在状态。
它有点荒凉,却拒绝驱使;它万分寂寞,却安然自得。很快它会结冰,这是它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休息时也休息得像模像样……
3.《千年一叹》 2000年
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余秋雨在千年之交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车跋涉四万公里的经历。
他们一行人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
在“千禧之旅”即将结束之时,作者写下这样的一段话:“四个月冒险奔波,天天都思念着终点。今天我们到了,回头一看,却对数万公里的尺尺寸寸产生了眷恋。那是人类文明的经络系统,从今以后,那里的全部冷暖疼痛,都会快速地传递到我的心间。”
4《行者无疆》 2001年
行者独步于遥远的旷野,
素昧平生的未知,遭遇处处的难题,
只因为一个执着的信任,
敢于把世界上任何一片土地都放在脚下,
为后来人度步出一往无垠的疆土 。
5.《借我一生》 2004年
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还描绘了记忆中文革时“大揭发”、“大批判”的整人模式……从前辈到自己,作者以平实、真实的记忆组成一部文学作品。
“我历来不赞成处于创造过程中的艺术家太激动,但写这本书,常常泪流不止。” ——余秋雨
6.《笛声何处》 2004年
中国历史充斥着金戈铁马,但细细听去,也回荡着胡笳长笛。只是,后一种声音太柔太轻,常常被人们遗忘。遗忘了,历史就变得狞厉、粗糙。这本书要捕捉的,就是曾经让中国人痴迷了两百年之久的昆曲的笛声。在《笛声何处》当中,余秋雨依旧以其一贯的文化的视角、散文的风格,关注的则是另一种历史的、音乐的非物质的文化。余秋雨称,《笛声何处》的创作准备早在12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进入台湾,余秋雨赴台所到之处的一系列活动,均是以昆曲学者的身份受到接待的。

㈥ 哲理散文的概述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其开头没有鲜明开头,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之外,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优美。杂志《读者》中有许多哲理散文。《一沙一世界》将哲理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先秦——散文与哲学的和谐共生,自古就有良好的传统,先秦便已然有诸多的哲理散文。
《周易》的表达方式是:“立言以尽相,尽相以达意的”(《易传》) , 并且先人们是在寂然不动心性寂空的情况下,通过言象的激发,从而:“感而遂通”以预测吉凶的。如“大壮”的上六:“羚羊触蕃, 不能进,不能遂”写公羊的角挂在了篱笆上进退两难的情形,而这种情形正好与卦画相配合,传达出一种进退两难的意义,从而给予占卜者以启示, 从而能够预测前途之吉凶。
《论语》是孔子门徒对孔子言论的编辑和加工,能够鲜明地反映出孔子说理的特色, 那就是善于使用具体的形象。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通过颂扬松柏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顽强斗志和生命力来歌颂一种坚贞不屈的人格。用“饭蔬食, 饮水,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 这样一种安贫乐道的形象来表现儒家的一种精神追求, 这里,孔子并没有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做抽象的教化而是用形象的言语来感化他的弟子,从而告诉他们做人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老子》说理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色,为了说明柔弱生刚强的道理,老子用水来譬喻:“天下之柔弱莫甚于水,而攻坚者莫能胜之。”(《十八章》) 形象而生动。用:“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来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使人顿悟。
《孟子》和《庄子》中大量使用比喻和寓言。据不完全统计,《孟子》全书二百六十章,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多个比喻。如用:“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来说明尊贤重道的重要性; 再比如《滕文公下》记: 载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争, 今兹未能, 请轻之, 以待来年而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 日攘一鸡, 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这个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市之争和偷鸡一样是不义行为,读后令人发笑又使人深省。李白在《大鹏赋》中便赞美《庄子》中的文章是:“吐峥嵘之高论, 开浩荡之奇言”,其说理往往是靠其奇伟诡怪的文风感染人, 而不靠逻辑推理来教化人。《逍遥游》就展开了一幅壮阔神奇的画卷:“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翅若垂天之云。”
魏晋玄学家哲理散文——魏晋之际玄学家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卓具异彩的一页,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开辟了新的篇章。肇自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至此又一大变,呈现出不同前代的风貌。而以何晏(《无为论》《无名论》)、王弼(《老子注》《周易注》)为代表的“正始名士”之文有别于以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绝交书》《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竹林名士”之文。对此,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有所论述:“晋代自太和以迄正始,文士辈出。其文约分两派:一为王弼、何晏之文,清俊简约,文质兼备,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名、法家言为近者也……一为嵇康、阮籍之文,文章壮丽,总采骋辞,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纵横家言为近者也。”汤用彤在他的《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中便如是说:“王辅嗣(弼)兼综名理,其学谨饬……稽叔夜(康)则宅心旷达,风格奔放。”“王氏谨饬,注重者本之宗统;嵇氏奔放,欣赏者天地之和美。”

㈦ 哲理散文的特点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其开头没有鲜明开头,一般以一件事开头, 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之外,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 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优美。杂志《读者》中有许多哲理散文。《一沙一世界》将哲理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先秦——散文与哲学的和谐共生,自古就有良好的传统,先秦便已然有诸多的哲理散文。

《周易》的表达方式是:“立言以尽相,尽相以达意的”(《易传》) , 并且先人们是在寂然不动心性寂空的情况下,通过言象的激发,从而:“ 感而遂通”以预测吉凶的。如“大壮”的上六:“羚羊触蕃, 不能进,不能遂”写 公羊的角挂在了篱笆上进退两难的情形,而这种情形正好与卦画相配合,传达出一种进退两难的意义,从而给予 占卜者以启示, 从而能够预测前途之吉凶。

《论语》是 孔子门徒对孔子言论的编辑和加工,能够鲜明地反映出孔子说理的特色, 那就是善于使用具体的形象。如:“岁寒, 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通过颂扬松柏在严酷自然环境中的顽强斗志和生命力来歌颂一种坚贞不屈的人格。用“饭蔬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述而》) 这样一种 安贫乐道的形象来表现儒家的一种精神追求, 这里,孔子并没有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做抽象的教化而是用形象的言语来感化他的弟子,从而告诉他们做人应该追求一种什么样的境界。

《老子》说理同样具有这样的特色,为了说明柔弱生刚强的道理,老子用水来譬喻:“天下之柔弱莫甚于水,而攻坚者莫能胜之。”(《十八章》) 形象而生动。用:“飘风不终朝, 骤雨不终日”(《二十三章》) 来说明物极必反的道理,使人顿悟。

《孟子》和《庄子》中大量使用比喻和寓言。据不完全统计,《孟子》全书二百六十章,共使用了一百六十多个比喻。如用:“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来说明尊贤重道的重要性; 再比如《滕文公下》记: 载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争, 今兹未能, 请轻之, 以待来年而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 或告之曰:是非 君子之道。曰: 请损之,日攘一鸡, 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这个比喻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关市之争和偷鸡一样是不义行为,读后令人发笑又使人深省。 李白在《大鹏赋》中便赞美《庄子》中的文章是:“吐峥嵘之高论, 开浩荡之奇言”,其说理往往是靠其奇伟诡怪的文风感染人, 而不靠逻辑推理来教化人。《逍遥游》就展开了一幅壮阔神奇的画卷:“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翅若垂天之云。”

魏晋玄学家哲理散文——魏晋之际玄学家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哲学史上留下了卓具异彩的一页,在 中国文学史上也开辟了新的篇章。肇自 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至此又一大变,呈现出不同 前代的风貌。而以何晏(《无为论》《无名论》)、 王弼(《老子注》《周易注》)为代表的“正始名士”之文有别于以 阮籍(《大人先生传》)、嵇康(《绝交书》《声无哀乐论》)为代表的“竹林名士”之文。对此,刘师培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有所论述:“晋代自 太和以迄正始,文士辈出。其文约分两派:一为王弼、 何晏之文,清俊简约,文质兼备,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名、法家言为近者也……一为嵇康、阮籍之文,文章壮丽,总采骋辞,虽阐发道家之绪,实与纵横家言为近者也。”汤用彤在他的《魏晋玄学论稿.言意之辨》中便如是说:“ 王辅嗣(弼)兼综名理,其学谨饬……稽叔夜(康)则宅心旷达,风格奔放。”“王氏谨饬,注重者本之宗统;嵇氏奔放,欣赏者天地之和美。”

㈧ 林清玄的哲理散文

蝴蝶的种子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
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
枝桠上休息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
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直翅膀,飞了起来。
它在空中盘桓了一下子,很快地找寻到一朵花,它停在花上,专注、忘情地吸着花
蜜。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只蝴蝶从来没有被教育怎么飞翔,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吸花
蜜,没有爸爸妈妈教过它,这些都是它的第一次,它的第一次就做得多么精确而完美呀!
我想到,这只蝴蝶将来还会交配、繁衍、产卵、死亡,这些也都不必经由学习和教
育。
然后,它繁衍的子孙,一代一代,也不必教育和学习,就会飞翔和采花了。
一只蝴蝶是依赖什么来安排它的一生呢?未经教育与学习,它又是如何来完成像飞
翔或采蜜如此复杂的事呢?
这个世界不是有很多未经教育与学习就完美展现的事吗?鸟的筑巢、蜘蛛的结网多
么完美!孔雀想谈恋爱时,就开屏跳舞!云雀有了爱意,就放怀唱歌;天鹅和娃鱼历经
千里也不迷路;印度豹与鸵鸟天生就是赛跑高手。
这些都使我相信轮回是真实的。
一只蝴蝶乃是带着前世的种子投生到这个世界,在它的种子里,有一个不可动摇的
信念:
“我将飞翔!我将采蜜!我将繁衍子孙!”
在那只美丽的蝴蝶身上,我看到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流动,深深地感动了。

------------------
一鸣扫描,雪儿校对
补充:
圆通寺与冰淇淋

到圆通寺的大殿拜怫,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的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劈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
正打着小孩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着孩子的左
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你这个死囡仔哺,要吃冰淇淋不诲等一下吗?不吃会死
吗?气死我!气死我!”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原来是圆通寺外有小贩卖冰淇淋,看来只有七八岁的小孩挡不住诱惑,来向正在拜
佛的母亲要零用钱。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但被打的孩子的反应更令我吃惊,他双手抚
脸、咬牙、瞪着怨恨的眼睛以忍住泪水,愤愤地说:“你先让我吃冰淇淋,等一下再拜
佛也不会死!”
说完,孩子一转身冲出大殿,发抖的母亲发狂了,顺手抄起放在墙边的木板,追了
出去。
我跟出去,看到一对母子顺着石阶追逐,竟追了数百公尺,最后消失在山下。
这时,我才听见石阶下卖冰淇淋小贩的叭不——喇叭声。
我已无心拜佛,坐在庭中的大石头上思维,如果我正在拜佛,我的孩子来向我要冰
淇淋,我会有什么反应,我想我会停止拜佛,去买冰给他吃,再回来拜佛;或者就陪他
吃个冰淇淋也未可知,吃了冰淇淋,拜佛的心可能会更清凉。
佛是永远在的,稍停一下并不会怎样。
佛是到处在的,体贴众生的需要,正是在拜佛。
每一个孩子的内心都有尊贵的佛性,孩子与佛无二,为什么母亲不能体会呢?
正想着的时候,那气喘嘘嘘的母亲返来了,我担心地问:“追到了吗?”
她说:“无呀!这块死固仔,跑比飞卡紧,看在佛祖面上,饶他一命,我是拿这个
板子回来还给庙里的。”
然后我看她把板子放回原处,在大殿前穿鞋子——她刚刚急怒攻心,连鞋子也没穿
就跑了。
我顺着圆通寺的石阶下山,看着这秋天清明的风景,想到佛是永远在的,佛是处处
在的,在每一片叶、每一朵花、每一株草,甚至在吃冰淇淋清凉的心里。
但是,拜着佛的人中,几人能知呢?

梦醒时分
林清玄

证严法师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每天清晨都出去扫地,打扫别人家的门口,因此每个人看都他都非常喜欢。

有一天,几位年轻人问他说:"老伯,你今年几岁了?"

他说:"我四岁。"

那些年轻人以为他脑筋不正常,再问他一次,他还是说四岁,年轻人只好问他说:"你今年是七十四岁?还是八十四岁?"

那位老人回答说:"论年岁,我是七十四岁,但论真正的做人,我只有四岁"

年轻人问他:"这是怎么说呢?"

他说:"我七十岁以前迷迷糊糊过人生,不识道理,只是众生之一;但自我听了道理之后,迄今四年,我才懂得为人群服务,才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的做人,所以说我只有四岁而已。"

法师最后下了结论:"能体会佛的道理,才是真正出生的日子。"

学习佛法的人喜欢讲"开悟",把开悟当成深远不可捕捉的情境,但是,如果把开悟摆在那么高深的境地,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难有开悟的经验。

证严法师的故事给我们从一个新的观点来看开悟,落实到生活上,开悟的最初步就是"觉非",觉察到过去行为、语言、思想的错误加以修正,就是开悟的基础,所以说,"修行"的最初步是"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时候,人有一个清明的心,来做自己身口意的主宰,有如从梦中醒来一样。

一个人在梦中所经历的,不管是多么真实,都是处在虚妄与迷惘的状态,在梦中完全失去主宰自我的意识,只是随境流转,不能自己。因此,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人不断的"觉非",不断的"修正行为",慢慢的就走向正法,走向究竟开悟之路。

这个世界也有人的梦是不醒的!不知道从哪里来,迷迷糊糊投生到这个世界,熙熙攘攘的过了一生,最后,糊里糊涂的离开这个世界,投入另一个不可知的迷梦之中。

开悟,即是"醒转",是把迷梦反转,觉悟真理的实相,进而证见真理,断除烦恼的扰乱,圆具封锁量妙德,身心自在。

只要一个人"开佛知见"的那一刹那,他就算从漫漫长夜醒来了,仿佛在沉睡中突然听到闹钟的声音,站起来做一天的工作,明明白白做自己的主人。

悟了以后的人还是要好好的生活与工作,就像醒来的人要生活与工作一样。不同的是,悟了的人,有一个更开阔的心胸,有更明晰的智慧之眼,以及更广大的慈爱,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这个世界。

我很喜欢佛经里对菩萨的另一个称呼"开士",开有明与达的意思,不仅慈悲智慧大开,还能指开正道来引导众生。凡夫在时空的轮转中突然张开心眼,就成了"开士",这样一想就忍不住自问:每天梦醒时分张开眼睛的一刹那,我的心眼是不是也随着张开呢?

究竟的证悟虽然很渺茫,可是从"觉非"而言,悟出自己的人生大道也并不远,每次想到七十四岁的老人自认为真正活了四岁,我就会自问:我今年几岁了?
补充:
失恋之必要
日期:2005-7-6 22:15:22作者:林清玄

为了爱
失恋是必要的
为了光明
黑暗是必要的
这些年来,我时常思考到爱与恨的问题,因此收到你的来信感到特别心惊,你说到连续谈了三场恋爱,被三个不同的男人抛弃,感受到每一次谈恋爱的感觉愈来愈淡薄,每一次被抛弃则愈来愈恨。

第一次失恋,你的感受是:真恨!真想报复他!

第二次,你更进一步谈到:我一定要想办法报复!

第三次的时候,你的心喷出这样的火焰:我要杀死他!

读了你的信,使我在夜暗的庭院中再三徘徊,抬头看着远天的星星,月光如洗,呀!这世界原是这样的美好,为什么人的心中要充满恨意呢?由于怀恨,我们的心眼昏眠,就看不见世间一切的好,自然也看不到自己在这里面的角色了。

我们时常谈到爱恨,但很少人去深思爱恨的问题,我现在用佛经的观点来看看爱恨,在南传的法句经里,把爱分成四个转变,也就是四个层次:
亲爱――对他人的友情。

欲乐――对某一特定对象的爱情。
爱欲――建立于性关系的情爱。
渴爱――因过分执著以至于痴病的爱情。
这四个层次逐渐加深,也就逐渐产生了苦恼,因此经上说了一首偈: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

苦恼生出恐惧,恐惧生出悲哀,悲哀再转为嗔恨,其实如果往前追溯,爱与恨是同一根源,好像手心与手背一样,所以佛陀说:“爱可生爱,亦可生憎;僧能生僧,亦能生爱。”

什么是恨呢?经典里把忿恨连在一起,说它们是五种障道的力量,也是十种小随烦恼的两种:忿,恨之意,对有情、非情产生愤怒之心。恨,于忿所缘之事,数数寻思,结怨不舍。五种障道之力是欺、怠、嗔、恨、怨,欺能障信,怠能障进,嗔能障念,恨能障定,怨能障慧。

那么,像忿、恨、恼、嫉、害则是以嗔为体,嗔与贪、痴合称为“三毒”,贪与痴加起来产生嗔,所以嗔是心的最大障碍,在《大智度论》里说:“嗔恚其咎最深,三毒之中,无重此者;九十八使中,此为最坚;诸心病中,第一难治。”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爱欲与嗔恨的本质是相通的,我们可以来思考一些有趣的问题,一是爱虽然会转为恨,却不一定会转为恨,也可以说,失恋会使一些人意志消沉、忿恨难平,却也能使另外一些人更懂得去爱,开发更广大的胸怀,不幸的,你是属于前者。二是爱恨虽能束缚我们,它只是心的感受,犹如波浪之于大海,其中并没有实体,是缘起缘灭罢了,可叹的是,大部分人不能随缘,反而缘起即住,爱的时候陷溺在爱里,恨的时候沉沦于恨中。

一般人在爱恨的时候很少有检验的精神,很少反观这情绪的变化,因此就难以革新与创发。久而久之,爱恨逐成为一种模式。

“由爱生恨”是最固定的模式,我们从小就被教育了这种模式,我们在电视、小说、电影里学习到这种模式,在亲戚朋友身上感染这种模式,反映到真实生活里,我们在爱情失败时,随之而起的便是恨,没有一个例外,我把这种叫做“模式反应”,那有点像蚊子从我们眼前飞过,它不一定会伤害我们,但我们会下意识地举手去扑杀它一样。

如果不是“模式反应”,为什么千百万人失去爱的时候都反射出恨呢?那是不是人性的真实呢?我有一个朋友说过,欧洲人与美国人失恋,所带来的恨意就比中国人或日本人淡薄得多,大部分西方人在失恋中、离婚之后都能与从前的伴侣做朋友,那是他们的模式反应没有像我们一样。

为什么我要和大部分人一样,失恋就憎恨呢?可不可以做一个卓然的人,失恋也不恨呢?

失恋的恨,那是由于两个原因,一是认为失恋是坏事,二是我们沉沦于过去的觉受。

我曾经在笔记上写了两句话:“为了爱,失恋是必要的;为了光明,黑暗是必要的。”

那就好像,如果我们不饥饿,就无法真正享受食物;如果我们不生病,就不知道健康的可贵;如果我们不年老,青春对我们就没有意义;如果我们要种莲花,没有烂泥巴是不行的……

失恋不是坏事,春天过了就是夏天,秋天过了就是冬天,这是必然的过程,我们热爱春秋,但并不能阻挡火热与寒冷的来临,我们热爱莲花、玫瑰、金盏花、紫丁香,但我们不能使它不凋零。

我们不喜欢凋零,然而,凋零是一种必然。

过去不能让它过去,未来不愿等待未来是人生最大的悲剧,其实,再怎么好的恋爱,每天都是不同的,我们甚至无法维持对一个人的爱,从早上到晚上都保有同一品质。也就是说,再好的爱都会失去,会成为过去式。

我们之所以为失恋烦恼,是因为我们不愿面对此刻、融入此刻,老是沉湎于过去。可叹的是沉湎于过去的人会失去生的乐趣、失去发现的乐趣、失去创造的可能、失去爱的能力。如果我们愿意走出来,就会发现就在此刻、就在门外,就有许多值得爱的人、许多值得爱的事物。

当然,不只是许多人值得爱,也有许多人等着爱我,只是我关在过去的枷锁里,他们没有机会来爱我吧!我要得到更好、更珍贵的、更真实的爱,首先是使我的心得到自由。

看你满腹烦恼、满脸忿恨、满脑子报复之思,就是有这世界上最好的对象,也会被你错过了呀!

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些创造性的工作,每天清晨起来中,把昨天的爱恨全部放下,从零出发,对着镜子好好展现一个最美的笑吧!然后梳妆打扫(从心里的庄严开始),把自己最好的、最有魅力的那一面提起来,挺胸抬头走出门外,那才是今天的你、此刻的你,既然你认为自己是善良而美丽的,为什么不把善良和美丽表现出来呢?

如果是我,使我动心的异性,是那些有生机、有活力,能微笑走在风里的人,而不是怀忧丧志,满腹忿恨的人呀!

我说的这些都不是空话,而是我自己的体验,是我的开发与创造,说来你也许难以相信,我很感激那些从前抛弃过我的人,如果没有她们,就不会造就今天的我呀!

那些没有经过监狱的悲惨的人,不会懂得外面的世界是多么值得欢喜与感恩,你现在知道心灵监狱的悲惨,一旦你走了出来,就可以知道生命确是值得欢舞和庆祝的。

不是哭了,不要恨了,当你停止哭泣与怀恨的那一刻,我在你的脸上看到春天的光辉,那时,你是多么美,像一朵金盏花在清晨的阳光下温柔地开放。
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但我真的看见了你转化恨意之后,脸上流转的光辉。

㈨ 推荐几篇优秀的哲理散文

《雪》
文/烈

肌肤洁白,
羞涩,
悄悄飘落.
我想抚摸你,
虽然你冷漠;
我想拥抱你,
却擦肩版而过.
我曾暗恋权你的体香,
好想试触你的温度,
不知你爱不爱我?
《你是冰,我是火》
文/烈

是谁冷漠了你的心情,
让你不再温柔
;
是谁耗尽了你的热情,
使你如此冷酷.
是那寒冷的天
,
是那孤独的夜
,
伤透了你的心
.
迎着一缕暖意的朝阳,
冰流出了感动的泪.
喜欢冰
,
就要化作一团烈火.
冰才会柔情似水
.
《向日葵花》
文/烈

太阳渐渐升起,
千丝万缕暖意.
葵花扭动柔美躯体,
迎着太阳羞涩地开了.
阳光照在葵花身上,
温暖的感觉好美.
太阳行空,
葵花目视相随.
夜深了,
等待也是好美.
《燕尾蝶》
文/烈

我是一只蝴蝶,
追求另类的爱情.
燕子在飞,
我拼命去追,
不管她是否伤害我
.
《石灰吟》
文/烈火
千锤万凿出深山,
我真的不忍心见你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
我不想看你伤心的样子.
我化作烈火,
只想温暖你这颗冰冷的心.
可是,
都是我不好.
爱越深伤就越痛,
是我伤害了你.
《霜》
文/
烈火
深秋,
天渐渐地让我变得心寒,
直到与你相遇.
在那个寂寞孤单的日子,
只有你跟我在一起,
真情向我表白.
青春,
我会想你!
因为那曾经是一段刺骨的爱情.

㈩ 哲理散文推荐

《庄子》《荀子》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