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哲理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哲理

发布时间: 2021-01-27 20:17:44

㈠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物极必反!
居安思危!

㈡ 自知之明体现 哲学

你好,我来为你解答:
自知之明: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都有透彻的了解,并且能有正确的估计。

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荀子·荣辱》:“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宋 苏轼《与叶进叔书》:“仆闻有自知之明者,乃所以知人。”
明 李贽《初潭集·兄弟下》:“真自知之明,知兄之明也。”
《镜花缘》第九十回:“ 毕全贞道:‘这句说的不是你是谁!真有自知之明!’”
《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楚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自知,就是认识自己;自己明了;或自然知晓。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天。
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懂得命运的人不埋怨天。抱怨别人的人自己就会困窘而无法摆脱,抱怨天的人就会无法立志进取。错误在自己身上,却反而去责怪别人,难道不是拘泥守旧,不合时宜了吗?智,是自我之智。
明,是心灵之明。“知人者”,知于外;“自知者”,明于道。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明者,知己知人,内外皆明。智是显意识,形成于后天,来源于外部世界,是对表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具有局限性和主观片面性;明,是对世界本质的认识,具有无限性和客观全面性。欲求真知灼见,必返求于道。只有自知之人,才是真正的觉悟者。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胜人者”,凭借的是自我个体的蛮力;“自胜者”,凭借的是坚强的意志。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是具有天地之志的人。天地之志是收获大道、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自胜者”,才是真正的强者。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士兵战斗力弱了。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治混乱了。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于是就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
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有智慧。”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难”的道理,为人处事,莫过于此。
贞观十六年,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对司空房玄龄等大臣说:“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智的人(自知者明),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非常困难。比如说一位君主,每天都要处理成千上万件国家大事,情况又非常错综复杂,人非圣贤,心智能力又有限,怎能把每件事情都处理得尽善尽美呢?这样说来,君主只有依靠匡正谏诤的臣子,来直言不讳指出他的过错,才能补救过失。由这件事我常思念魏徵,他忠诚耿直,遇到问题时能随时谏诤匡正,多次切中我的过失,这就是用明镜来照形体(如明镜鉴形),美与丑都会看得一清二楚。”说到这里,唐太宗举起杯子,向房玄龄等几位大臣敬酒,勉励他们也应该这样做。成语“自知者明”、“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便源于唐太宗勉励房玄龄等大臣,要像魏徵一样敢于犯颜直谏故事。
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人,是与道为伍的,既有美妙的精神世界,又有充实愉快的现实生活,自然感到满足。相反,那些失却了心灵的人,内心是空荡、迷茫的,只能把心思寄托于外在的个人名利上。然而,没有心灵作依托的欲望,是永远不会满足的,这就是人生痛苦的根源。
有着坚强意志的人,并不是为了自我名利而拼搏的人,而是心存大道、甘守真朴、无执无失、豪情满怀的人。这样的人,人生必然是欢快、幸福的。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由于生物遗传密码的千差万别,成就了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和缺陷短处,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差异更是造就了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风采。其中既有迷人之处,又有遗憾之处。它可能是爽朗、是幽默、是仁慈、是热情、是勤快、是深沉。当这些“自我”能真实地表露出来时,其魅力一定最动人。牵强自己,一味要求自己与令我们羡慕的人看齐,常常会丧失美好的东西,而流于尴尬与痛苦。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
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
《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一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这位老兄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
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得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
可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经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励,改正缺点,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时把握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之明与自知不明一字之差,两种结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人生命运之舟。自知之明关键在“明”字,对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预期值就会更高,人生道路也会更顺畅。同时,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响与干扰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
从另一层面上讲,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
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知人很难,知事也很难,知理更为难。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才能改进缺点,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一般人的问题,出在于不知道人与我的关系;因为不懂共体共生的道理,因此不能生起慈悲心。一般人不了解心境一如、不能心境合一,因此心被境界所转,心被外物奴役。因为反主为奴,故而不能自知。少人每天忙于计较别人的得失成败,指责他人不如法,却忘了关心一下自己的起心动念;对于自己的理想、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如果不能认识,往往庸碌一生,一事无成。因此,人要自知,有自知之明,才能明理,才能成为一个健全的人。

㈢ 人贵有自知之明,匆不要不自量力,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内自明,然后能容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㈣ 给我查一下嗯贵在有自知之明这句话含义是

人贵有自知之明
(1)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由于生物遗传密码的千差万别,成就了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和缺陷短处,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差异更是造就了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风采。其中既有迷人之处,又有遗憾之处。它可能是爽朗、是幽默、是仁慈、是热情、是勤快、是深沉。当这些“自我”能真实地表露出来时,其魅力一定最动人。牵强自己,一味要求自己与令我们羡慕的人看齐,常常会丧失美好的东西,而流于尴尬与痛苦。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一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这位老兄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2)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得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可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经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励,改正缺点,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时把握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之明与自知不明一字之差,两种结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人生命运之舟。自知之明关键在“明”字,对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预期值就会更高,人生道路也会更顺畅。同时,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响与干扰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这在现实中是不乏其例的。
从另一层面上讲,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㈤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是什么意思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意思: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从善如登,内从恶容如崩意思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个人理解角度:学好与学坏是同一矛盾的对立,而这个统一性是指学好与学坏都是关于学。

总之,认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记住它的涵义,遇到类似的题,把含义与个人理解。

㈥ 自知之明的人贵有自知之明

(1)
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敢和颜回相比?他能够以一知十;我听到一件事,只能知道两件事。”
由于生物遗传密码的千差万别,成就了每个人的优点特长和缺陷短处,后天教育与环境的差异更是造就了不同的志趣、性格和风采。其中既有迷人之处,又有遗憾之处。它可能是爽朗、是幽默、是仁慈、是热情、是勤快、是深沉。当这些“自我”能真实地表露出来时,其魅力一定最动人。牵强自己,一味要求自己与令我们羡慕的人看齐,常常会丧失美好的东西,而流于尴尬与痛苦。
子贡的自知是明智,子贡的从容更是胸怀博大。他虽不及颜回闻一知十,但却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传之千古。
哲人说:“诚实地向自己展开自己,这是人生一道优美的风景线。”
自知,就是要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常言道:“人贵有自知之明”,把人的自知称之为“贵”,可见人是多么不容易自知;把自知称之为“明”,又可见自知是一个人智慧的体现。人之不自知,正如“目不见睫”——人的眼睛可以看见百步以外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
人都喜爱听好话、奉承话,不自知的人听到好话、奉承话,便会信以为真,飘飘然,觉得自己好伟大,他没有考虑在这些话的背后,说这话的人的目的是什么。《战国策·齐策》中的邹忌就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被旁人的吹捧搞昏了头脑,他说:“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里,他把吹捧者的内心揭示无余,因此也就不会被“妾”和“客”所欺骗。
《太平广记》中记载了这样两则故事:一监察御史文笔不行却爱好写文章,人家奉承他两句,他就拿出一部分钱财请客。监察御史的夫人劝他说:你并不擅长文笔,一定是那些同事在拿你寻开心。这位老兄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不管别人怎么说,再也不肯出钱请客了。
人贵有自知之明。可怕的自我陶醉比公开的挑战更危险。自以为是者不足,自以为明者不明。自明,然后能明人。流星一旦在灿烂的星空中炫耀自己的光亮时,也就结束了自己的一切。自高必危,自满必溢。胜时自己就认为完美无缺,成就大就居功自傲,名声高即目中无人。在这方面古人有经典论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要真正了解自我,就必须换一个角度看自己。首先,要“察己”。客观的审视自己,跳出自我,观照自身,如同照镜子,不但看正面,也要看反面;不但要看到自身的亮点,更要觉察自身的瑕疵。包括对自己的学识能力、人格品质等进行自我评判,切忌孤芳自赏、妄自尊大。其次,要不断完善自我,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须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只有真正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避己所短,扬己所长,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进行准确定位。当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时,也就是进步的开始。
(2)
自知之明出自《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但人要做到这一点,往往是比较难的,解剖别人易,解剖自己难。所以人们又说“人贵有自知之明。”意思是说能清醒认识自己,对待自己,是最明智最难能可贵的。
人贵有自知之明,难得真正了解自己,战胜自己,驾驭自己。自以为自知同真正自知不同,自以为了解自己是大多数人容易犯的毛病,真正了解自己是少数人的明智。人生如秤:对自己的评价秤轻了容易自卑;秤重了又容易自大;只有秤准了,才能实事求是、恰如其分地感知自我,完善自我,对自己了然于心,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有几许价值,才能做到自知之明。可现实中人们常常秤重自己,过于自信和自重,总觉得高人一等,办事忽左忽右,不知轻重,而造成不必要的尴尬和悲剧。当然也有秤轻自己的人,其表现为往往自轻和自贱,多委靡少进取,总以为自不如人,自惭形秽,而经常处于无限的悲苦之中。
古人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自知之明来源于自我修养和自我慎独。因为自省才能自制自律,自律才能自尊自重,自重才能自信自立。自尊为气节,自知为智慧,自制为修养。人具备了自知之明的胸臆和襟怀,其人格顶天立地,其行为不卑不亢,其品德上下称道,其事业左右逢源。在人生道路上,就能经常解剖自己,自勉自励,改正缺点,量知而思,量力而行,及时把握机遇,不断创造人生的辉煌。
自知之明与自知不明一字之差,两种结果。自知不明的人往往昏昏然,瓢飘然,忘乎所以,看不到问题,摆不正位置,找不准人生的支点,驾驭不好人生命运之舟。自知之明关键在“明”字,对自己明察秋毫,了如指掌,因而遇事能审时度势,善于趋利避害,很少有挫折感,其预期值就会更高,人生道路也会更顺畅。同时,自之不明是受私欲和心境的影响与干扰的。在如今人心浮躁和物欲横流的人际交往中,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缺乏自律意识,就很容易受权、钱、色、欲的诱惑和腐蚀,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以至酿成许多人生的苦果。这在现实中是不乏其例的。
从另一层面上讲,自知无知才求知,自知无畏才拼搏。好说己长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长。自知度愈高,求知欲愈强。学然后知不足,知然后更求知。掌握的东西越多,越感到自己学识的短浅。知无止境学无涯。因此,自知之明是求知的不竭动力,求知是自知之明的升华。自知之明通过求知改变自己的无知无识,也是使自己达到自尊自重、自律自信,进而自立自强自如人生境界的基础。

㈦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什么哲理

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专似山崩。个人理解角度属:学好与学坏是同一矛盾的对立,而这个统一性是指学好与学坏都是关于学。 唉,总之,认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记住它的涵义,遇到类似的题,把含义与个人理解(真看不懂古文,从字面理解吧,或者在做题时采用排除法)

㈧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意思

自己觉得高大,一定很危险,自己觉得很满意了,必定显露出来

㈨ 自高必危,自满必溢.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对立和统抄一是矛盾的两个根本属性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意思为学好难如登山,而学坏易似山崩。个人理解角度:学好与学坏是同一矛盾的对立,而这个统一性是指学好与学坏都是关于学。 唉,总之,认真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记住它的涵义,遇到类似的题,把含义与个人理解(真看不懂古文,从字面理解吧,或者在做题时采用排除法)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