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哲理禅师故事

哲理禅师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26 03:46:40

『壹』 准确概括出哲理故事的得财富值。一位客人拜访禅师。来时忘带礼物,觉得很不好意思,便说:“我空手而来。

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心理负担,懂得放下,便可释怀。

『贰』 哲理故事 和尚 什么都不种 长满野草

禅师的哑语
弟子前去拜见禅师,问道:“师父,为什么我觉得自己这候年来总是没有长进?”
禅师笑着说:“先喝杯水吧!”于是就拿起桌子上的茶壶,然后往杯子里倒水。水很快满了,但禅师却仍不罢手,依旧往杯注水。
弟子提醒他:“杯子已经注满了。”禅师意味深长地对弟子说:“再倒一些吧,说一定能更多一些呢!”
弟子笑着说:“杯子已经满了,你再怎么倒也不能增加杯里的水。”
禅师说:“这个道理你也懂呀,可是你为什么还来问我呢?”
弟子终于醒悟,自言自语地说道:“是啊!人生也是这样的道理,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了,自然装不进去其他的了!”
禅师看他很快就明白了,便笑着说:“是啊!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很多人只想着往心里装更多的东西,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但是他样越是这想,就越不能得到,因为他们已经满了,怎么能装进去东西呢?于是他们就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认为自己老了。其实人的老化关键不在于肉体上的老化,首先应该是精神上的老化。当一个无法接受新事物的时候,老化的过程就开始了。一个人之所以无法接受新事物,并不是因为他不需要,而是他心的那只杯子,已经被杂念装满了。”
你心上的那个杯子装了多少杂念?要想把新的东西装进去,只有把原来的旧东西倒掉。

『叁』 需五个哲学故事

无德禅师是个得道的高僧,他曾经度人无数,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例证: 有一位女施主,家境非常富裕,不论其财富、地位、能力、权力,及漂亮的外表,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但她却郁郁寡欢,连个谈心的人都没有,于是她就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具有魅力,以赢得别人的欢喜。 无德禅师告诉她道:“你能够随时随地和各种人合作,并具有和佛一样的慈悲胸怀,讲些禅话,听些禅音,做些禅事,用些禅心,那你就能成为有魅力的人。” 女施主听后,问道:“禅话怎么讲呢”? 无德禅师道:“禅话,就是说欢喜的话,说真实的话,说谦虚的话,说利人的话。” 女施主又问道:“禅音怎么听呢?” 无德禅师道:“禅音就是化一切音声为微妙的音声,把辱骂的音声转为慈悲的音声,把毁谤的声音转为帮助的音声,哭声、闹声、粗声、丑声,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禅音了。” 女施主再问道:“禅事怎么做呢?” 无德禅师道:“禅事就是布施的事,慈善的事,服务的事,合乎佛法的事。” 女施主更进一步问道:“禅心做什么用呢?” 无德禅师道:“禅心就是你我一如的心,圣凡一致的心,包容一切的心,普度一切的心。” 女施主听后,一改从前的骄气,在人前不再夸耀自己的财富,不再自恃自我的美丽,对人总是谦恭有礼,对眷属尤能体恤关怀,不久就被夸为“最具魅力的施主”了! 补充: 有一天,几个弟子为了“大悟”一意,争得面红耳赤。 于是,他们几个一起来到智禅院大师的栖室,问道:“这世间,何谓‘大悟’呢?” 智禅师大师听了微笑着说:“大悟自在心静中……” 此时,那几个徒弟颇有些迷惑。 在午膳之前,智禅大师带着那几个弟子,来到后山的李子林里。树头上的李子大都熟透了,紫里透红的浆果,散发出一缕缕诱人的芳香。 智禅大师吩咐两个弟子,从树上采摘了一竹篓李子。尔后,他让在场的每一位弟子品尝,李子的汁液像蜜汁一样甘甜。 待吃完之后,智禅大师带着弟子走到了一个小小水潭前,他俯身掬起一捧潭水喝了盐业,然后,他让弟子们也尝一下。 弟子们纷纷仿效师傅的样子,喝了几口潭水后,便咂吧咂吧嘴。 智禅大师问道:“小潭的水质如何呢?” 弟子们又用舌头舔了舔嘴唇,回答说:“小潭里的不,比我们舍近求远担来的水甜多了。往生,我们可以到这小潭来担水吃呀!” 这时候,智禅大师便让一个弟子提了一林桶潭水。然后,他们回到寺院。午膳之后。智禅大师让每一个弟子都重新来品尝一下从后山小潭打回来的水。 弟子们尝过之后,大都将水从口吐了出来,一个个皱起了眉头。因为,这些水很涩,而且满是一股腐草味儿。 智禅大师解释道:“为什么同一个小潭里的水,却有两种不同的滋味呢?因为你们先前品尝的时候,都吃过李子,口里留有他子的余汁,所以就把这水的涩味给掩盖了。 众弟子们都认同地点了点头。 智禅大师看了看面前的徒弟,意味深长地说:“这世上有些事情,即便你我亲自体验过,也未必触及到它们的本质。” 禅思禅悟 往往有些事情,一时会被繁华的假象给迷惑了,“大悟”就是这个道理。你我必须抛却那些虚荣和繁华,有一颗平静的心。 补充: 唐朝会昌年间,山南东道节度使李翱数次派人请药山惟俨禅师进城供养,均被禅师拒绝。一日,李翱亲自登门造访,药山座在蒲团上,手拿经卷故意不理睬他。李翱忿然道:"见面不如闻名!"说完拂袖而出,这时,药山冷漠地对他说道:"太守怎么能贵耳贱目呢!" 这一句话使得李翱为之所动,遂转身礼拜,并问道:"什么是道?"药山禅师伸出手指,指上指下,然后问:"懂吗?" 李翱说道:"不懂。"药山解释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听过药山禅师的点化,茅塞顿开。原来真理就在青天的云上,瓶里的水中!道在一草一木,道在一山一谷,道在宇宙间一切事物当中。他当即提笔写了一首诗:"证得身形是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话,云在青天水在瓶!" 只要领悟,就不算太迟。李翱下山后随即卸甲归田,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古人求师论道讲究一个缘字,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观念主要是来自于儒家思想的长期熏陶,能放下身外事,淡薄名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也许只有曾经沧海游历巫山的人,才会对清水浮云有更深刻的体会吧。 补充: 有个小和尚,每天早上负责清扫寺庙院子里的落叶。 清晨起床扫落叶实在是一件苦差事,尤其在秋冬之际,每一次起风时,树叶总随风飞舞落下。 每天早上都需要花费许多时间才能清扫完树叶,就让小和尚头痛不已。他一直想要找个好办法让自己轻松些。 后来有个和尚跟他说:「你在明天打扫之前先用力摇树,把落叶统统摇下来,后天就可以不用扫落叶了。」 小和尚觉得这是个好办法,于是隔天他起了个大早,使劲的猛摇树,这样他就可以把今天跟明天的落叶一次扫干净了。一整天小和尚都非常开心。 第二天,小和尚到院子一看,他不禁傻眼了。愿子里如往日一样式落叶满地。 老和尚走了过来,对小和尚说:「傻孩子,无论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叶还是会飘下来。」 小和尚终于明白了,世上有很多事是无法提前的,唯有认真的活在当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态度。 不要预支明天的烦恼,过好今天比什么都重要。 一位禅学大师有一个老是爱抱怨的徒弟。有一天,大师派这个徒弟去集市买了一袋盐。徒弟回来后,大师吩咐他抓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然后喝一口。 “味道如何?”大师问道。 “咸得发苦。”徒弟皱着眉头答道。 随后,大师又带着徒弟来到湖边,吩咐他把剩下的盐撒进湖里,然后说道:“再尝尝湖水。” 徒弟弯腰捧起湖水尝了尝。 大师问道:“什么味道?” “纯净甜美。”徒弟答道。 “尝到咸味了吗?”大师又问。 “没有。”徒弟答道。 大师点了点头,微笑着对徒弟说道:“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 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

『肆』 人生哲理故事和感悟

1、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一:一亲一疏

夹山善会禅师和定山神英禅师边走边谈论法义。定山禅师说:“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时时体会世间一切皆虚妄,连佛性也不执著,就能超越生死。”夹山不甘示弱,也表示自己的见地:“人在生死流转中,若能当下看见自己的佛性,就不会被生死所迷惑,就能超越生死。”

两人一起上大梅山拜见大梅法常禅师,并陈述各自的见解。夹山问大梅法常禅师:“我们两个人的见解,不知道谁的才对?”“一亲一疏。”意思是一个说得比较对,另一个说得比较差。夹山问:“是哪一个人比较对呢?”大梅法常禅师回答:“你们先回去吧,明天再说。”

第二天一大早夹山禅师又去追问大梅法常禅师:“到底哪一个人的论点比较对?”大梅法常禅师大喝:“对的人不会来问,来问的人就是不对。”

【人生感悟】禅是超越两边,不立不废,直指人心的法门。夹山认为超越生死,必须心中有佛,定山认为解脱生死,连“佛”的概念都要空除。一有一无的说法,就好比说“只剩半杯水”和说“还有半杯水”,只是观点不同而已。

夹山不明白,非要问个对与错,于是落入言语、思想的分别,难怪大梅法常禅师要呵斥他不对了。禅一问是非对错,当下便落入二元对立。因此,学禅者如果还执著于好坏、是非、对错、大小这种种差别相,就会与禅心相违,背道而驰。

2、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二:水车上的禅

无相禅师在行脚时感到口渴,路遇一名青年在池塘里踩水车,于是上前向青年要了一杯水喝。青年以羡慕的口吻说道:“禅师,如果有一天我看破红尘,我一定会跟您一样出家学道。不过我出家后,不想跟您一样居无定所到处行脚,我会找一个地方隐居,好好参禅打坐,不再抛头露面。”

禅师含笑道:“哦!那你什么时候会看破红尘呢?”青年答道:“我们这一带就数我最了解水车的性质了,全村人都以此为主要水源,若找到一个能接替我照顾水车的人,届时没有责任的牵绊,我就可以找自己的出路,看破红尘出家了。”无相禅师道:“你最了解水车,请告诉我,如果水车全部浸在水里,或完全离开水面会怎么样呢?”

青年说道:“水车全部浸在水里,不但无法转动,甚至会被急流冲走;完全离开水面又车不上水来。”无相禅师道:“水车与水流的关系已说明了个人与世间的关系: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青年听后,欢喜不已地说:“禅师您这一席话,真使我长知识了。”

【人生感悟】如果一个人完全入世,纵身江湖,难免会被五欲红尘的潮流冲走;假如纯然出世,自命清高,则人生必是漂浮无根,空转不前的。

3、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三:弘一法师鞠躬

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弘一法师(李叔同)就最讲认真,凡事皆认真。叶圣陶之孙叶兆言《陈旧人物》载:有次给学生上音乐课,一群学生围着他,看他弹琴,有个学生放了一个臭屁,熏得大家分神。下课了,李叔同十分认真地说:“以后方便,请到外面去。”说完向大家深深一鞠躬。

上课时,有同学出门时重重摔门,他立刻追上去,满脸和善地请他不要如此,照例认认真真一鞠躬。学生们说,李先生的鞠躬比什么都厉害。

有个学生偷了同学东西,学监夏尊求教对策。李说,这是老师没教育好,学监应先向学生认错,然后宣布偷者站出来,如没人站出,老师就谢罪自杀,君子无戏言,说得这么重,学生定会站出来。夏是李的好友,虽认同李的说法,但顾虑学生不站出来当如何。李叔同非常认真地说:“那就自杀,不能欺骗学生。”夏上有老下有小,犹豫了一天,还是采取了别的办法。

刘质平是李叔同的音乐传人,在日本留学无经济来源。为帮助弟子并使他放心,李叔同认认真真给弟子写了一封信,细报自己的收入和支出,让刘质平吃了定心丸。李叔同后来出家做和尚,出家前,备了一大笔款子,供刘读书至毕业。款未凑齐时,李写信说:“此款如不能借到,余仍就职,至君毕业时止。”

【人生感悟】上述四例,充分说明李叔同“凡事认真”、“最讲认真”。对此,人们可能有不同看法,觉得他是否有“小题大做”之嫌,对待生命是否有失敬畏、过于轻率。但其认真精神难能可贵,非常人所能。最后一例,简直令人五体投地。

4、人生哲理小故事篇四:三棵树的梦想

从前,有三棵树,它们都有各自的梦想。第一棵树想成为一只聚宝盒,里面装着金银珠宝等世界上一切珍贵的东西。第二棵树想被建造成一艘雄伟的大船,上面载着帝王将相达官贵人。第三棵树想长成世界上最高的一棵树,这样便能离上帝更近。

许多年过去了,来了一群伐木工。第一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木匠。”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木匠会做聚宝盒。第二棵树被砍倒,伐木工说:“这棵树看上去很结实,我要把它卖给船厂。”这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船厂会做大船。

第三棵树看到伐木工走近自己的身边时,非常害怕,因为只要伐木工将它砍倒,就意味着它的梦想破灭了。但是,它还是被砍倒了,伐木工说:“我暂时还没有想到用它干什么,先砍倒再说吧。”

第一棵树和第二棵树有没有梦想成真呢?第一棵树被木匠做成了马槽,用来装马的饲料。第二棵树被船厂做成了渔船,用来给渔民出海打鱼。它们的结局和第三棵树一样,离梦想很远。

然而,有一天,马槽边来了两个人,是一对夫妻,女的生下了一个男孩,男孩无处安放,就放在了马槽里。第一棵树忽然明白,对这对夫妻而言,男孩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

几年后,有几个人爬上了搁置在海边的渔船。从他们的谈话中,第二棵树了解到,这些人当中有一个是刚刚打了败仗的国王。因为有了这条渔船的相救,后来国王东山再起,成为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之一。而第三棵树则在当地建教堂时被做成了十字架,教堂是人世间离上帝最近的地方。

【人生感悟】当梦想偏离了我们预先设计的路径时,别心灰意冷,因为有时梦想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变为现实。

5、人生哲理小故事篇五:善恶只在一念间

一位老僧坐在路旁,双目紧闭,盘着双腿,两手交握在衣襟之下,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冥思被打断。打断他的是武士嘶哑而恳求的声音:“老头,告诉我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

老僧毫无反应,好像什么也没有听到。但渐渐地他睁开双眼,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武士站在旁边,迫不及待,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你想知道天堂和地狱的秘密?”老僧说道,“你这等粗野之人,手脚沾满污泥,头发蓬乱,胡须肮脏。剑上铁锈斑斑,一看就知道没有好好保管。你这等丑陋的家伙,你娘把你打扮得像个小丑,你还来问我天堂和地狱的秘密?”

武士恶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刷”地拔出剑来,举到老僧头上。他满脸血红,脖子上青筋暴露,就要砍下老僧的人头。利剑将要落下,老僧忽然轻轻地说道:“这就是地狱。”霎时,武士惊愕不已,肃然起敬,对眼前这个敢以生命来教导他的老僧充满怜悯和敬意。他的剑停在半空,眼里噙满了感激的泪水。“这就是天堂。”老僧说道。

【人生感悟】善恶常在一念之间。一切恶念、恶言、恶行,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地狱;一切善念、善言、善举对于自己和他人都是天堂。如果人人都能弃恶从善,即使是地狱也能成为天堂。因此,每个人都要静坐常思己过,经常检点审视自己的内心,摒除心中的恶念,放弃伤人的恶言、恶行。让自己的心灵纯净,才会得到内心的真正平静和安宁。

(4)哲理禅师故事扩展阅读:

生命的价值的故事:不要让昨日的沮丧令明天的梦想黯然失色!在一次讨论会上,一位著名的演说家没讲一句开场白,手里却高举着一张20美元的钞票。

面对会议室里的200个人,他问:"谁要这20美元?"一只只手举了起来。他接着说:"我打算把这20美元送给你们中的一位,但在这之前,请准许我做一件事。"他说着将钞票揉成一团,然后问:"谁还要?"仍有人举起手来。

他又说:"那么,假如我这样做又会怎么样呢?"他把钞票扔到地上,又踏上一只脚,并且用脚碾它。尔后他拾起钞票,钞票已变得又脏又皱。"现在谁还要?"还是有人举起手来。

"朋友们,你们已经上了一堂很有意义的课。无论我如何对待那张钞票,你们还是想要它,因为它并没贬值,它依旧值20美元。人生路上,我们会无数次被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我们觉得自己似乎一文不值。

但无论发生什么,或将要发生什么,在上帝的眼中,你们永远不会丧失价值。在他看来,肮脏或洁净,衣着齐整或不齐整,你们依然是无价之宝。"温馨提示: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所作所为,也不仰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是取决于我们本身!我们是独特的——永远不要忘记这一点!

『伍』 故事:在一个山谷的禅房里有一位老禅师的哲理

『陆』 求关于佛的一些有哲理的故事或词句

词句有"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剩下的我建议你去看看<金刚经>
故事就多了,最著名的故事应该是,佛祖拈花迦叶微笑的那个,自这个故事后,佛家开始分出了禅宗

『柒』 一个关于倒水的哲理小故事

有意思!

ps"水":听优美的音乐~显微镜下"水"排列整齐好看~对著"水"咒骂~微镜下"水"排列变得扭曲难看~(所以'我们要多接近善知识~还有'多听好的音乐)~~

『捌』 有哲理的故事

禅宗故事十个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二、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三、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五、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六、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我喜欢的十个禅宗故事》 作者:马明博

『玖』 意林哲理小故事

坐一日胜千年忙
布人衣单
晚年的大安禅师终日端坐,不言不语,无所事事。大家在背后称他为懒安禅师。
有一位禅僧说:“终日不言不语,如木石一样,那就是禅吗?”
另一位禅僧道:“终日端坐。既不领众梵修,也不指导作务,这就是禅吗?”
大安禅师的懒,已经引起大家的议论。
有一天,大安禅师集合众人,说:“今天,请大家跟我一样,终日端坐,不言不语。只要三天,当可令大家识得自己。”
众人随大安禅师静坐一日,腰酸腿痛。第二日。众人请求,宁可作务,不愿静坐。
这时,大安禅师方才告诉众人:“老僧坐一日.胜过千年忙。”
众人无言。
摘自《意林》

『拾』 关于佛教的哲理故事

一、放下

两位禅者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走到一处浅滩时,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踯躅不前。由于她穿着丝绸的罗裾,使她无法跨步走过浅滩。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师兄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师弟继续前进。
师弟跟在师兄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但他默不作声。晚上,住到寺院里后,他忍不住了,对师兄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

二、还要我放下什么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一物不将来时如何?”
——大意是:在禅修的道路上,我抛弃了一切,下一步怎么做?
赵州禅师答:“放下吧。”
严阳尊者说,已经两手空空,还要我“放下”什么?
赵州禅师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来!”
严阳尊者听到这里,忽然有所领悟。

三、洗钵去

唐代时,有参学禅法的僧人不远千里,来到河北赵州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早饭后,他来到赵州禅师身前,向他请教,“禅师,我刚刚开始寺院生活,请您指导我什么是禅?”
赵州问:“你吃粥了吗?”
僧人答:“吃粥了。”
赵州说:“那就洗钵去吧!”
在赵州禅师话语之中,这位僧人有所省悟。
赵州的“洗钵去”,指示参禅者要用心体会禅法的奥妙处,必须不离日常生活。这些日常的喝茶吃饭,与禅宗的精神没有丝毫的背离。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独坐参禅,默然不语。师父看出其中玄机,微笑着领他走出寺门。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间弥漫着清新的空气,半绿的草芽,斜飞的小鸟,动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偷窥师父,师父正在安祥打坐于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纳闷,不知师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过了一个下午,师父起身,没说一句话,打个手势,他把一休领回寺内。
刚入寺门,师父突然跨前一步,轻掩两扇木门,把一休关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师父的旨意,独坐门外,思悟师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来,雾气笼罩了四周的山冈,树林、小溪、连鸟语水声也不再明晰。
这时,师父在寺内朗声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开寺门,走了进去。
师父问:“外面怎么样?”
“全黑了。”
“还有什么吗?”
“什么也没有了。”
“不”,师父说:“外面,清风、绿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领悟了师父的苦心。

五、磨砖作镜

道一十二岁时到南岳衡山,拜怀让禅师为师,出家当了和尚。
一天,怀让禅师看道一整天呆呆地坐在那里参禅,于是便见机施教,问:“你整天在这里坐禅,图个什么?”
道一说:“我想成佛。”
怀让禅师拿起一块砖,在道一附近的石头上磨了起来。
道一被这种噪音吵得不能入静,就问:“师父,您磨砖作什么呀?”
怀让禅师:“我磨砖作镜子啊。”
道一:“磨砖怎么能作镜子呢?”
怀让禅师:“磨砖不能作镜子,那么坐禅又怎么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么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禅师:“这道理就好比有人驾车,如果车子不走了,你是打车呢?还是打牛!”
道一沉默,没有回答。
怀让禅师又说:“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是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形状。对于变化不定的事物不应该有所取舍,你如果学坐佛,就是扼杀了佛,如果你执着于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听了怀让禅师的教诲,如饮醍醐,通身舒畅。

六、人生咸淡两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师因战事而滞留宁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来拜访。他看到弘一法师吃饭时,只有一道咸菜。
夏丏尊不忍地问:“难道这咸菜不会太咸吗?”
“咸有咸的味道。”弘一大师回答道。
吃完饭后,弘一大师倒了一杯白开水喝。
夏丏尊又问:“没有茶叶吗?怎么喝这平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着说:“开水虽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风吹不动

苏东坡在江北瓜州任职时,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师是至交,两人经常谈禅论道。
一日,东坡居士自觉修持有得,即撰诗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诗成后遣书童过江,送给佛印禅师品赏,禅师看后,拿笔批了两个字,即叫书童带回。
苏东坡以为祥师一定是对自己的禅境大表赞赏,急忙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着两个字:放屁。
这下东坡居士真是又惊又怒,即刻乘船过江找佛印理论。
船至金山寺,禅师早已在江边等候,苏东坡一见佛印立即怒气冲冲的说:“佛印,我们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认同我的修行,我的诗,也不能骂人啊!”
禅师大笑说:“咦,你不是说‘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字,就让你过江来了?”
苏东坡听后恍然而悟,惭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鸟巢禅师请教:“佛法的大意是什么”
鸟巢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声,说:“这个,三岁的小孩也知道这样说。”
鸟巢禅师说:“虽然三岁的小孩也说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够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礼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来到观音菩萨的像前,佛印禅师合掌礼拜。
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
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
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
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学里教授禅学的教授来请教南隐禅师,什么是禅。
南隐禅师以茶相待。他将水注入来宾的杯中。杯子满了,南隐禅师好像没有发觉,他继续往杯子里注水。
望着茶水溢出杯来,满桌都是,教授忙着用纸巾拭水,并对南隐禅师说:“杯子满了,茶水已经漫出来了,禅师不要再倒了。”
南隐禅师停下来。
“你就像这杯子,”他微笑着说:“你的头脑里装满了你对禅的看法和想法,却来问我。如果你想让我说如何是禅,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来啊。”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