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格言
1、如果我继承可观的财产,我在数学上可能没有多少价值了。——拉格朗日
给我五个系数,我讲画出一头大象;给我六个系数,大象将会摇动尾巴。——柯西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 ——赫尔曼外尔
㈡ 古代埃及箴言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
箴言之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之手,甚或出自法老之手,是奴隶主训示其子弟、臣下如何统治人民的教谕;有些则是宣扬立身行事原则的道路格言。后世把教谕文学上溯到古王国时期,《普塔霍蒂普箴言》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大臣普塔霍蒂普到了晚年教诲他的儿子,留下四十多段训诫、箴言,是古埃及教谕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箴言的内容或对象来说,有的讲个人修身养性,有的讲社会道德,有的涉及国家的政治,有的是宗教轮回说教,等等。古代埃及哲人在那些箴言中提出了奴隶主贵族阶级的道德标准,它的目的在于巩固奴隶制社会。
从下面几条普塔霍蒂普箴言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道德观念:
若要被人称赞,就应避开贪婪,不要同它友善,它是一种顽症,是种种坏事的动因,是一切恶行的根源。
这是反对贪婪、欲念、贪得无厌的行为的。然而,一切剥削者都是贪婪的。他们一定要从被剥削者身上榨取更多的东西,只要能做到,就决不会罢手。这里反对的只是不要侵夺别的奴隶主的利益。
下面的一段箴言是讲富贵者怎样保持富贵的一条重要经验的:
倘若你成了高贵者、富裕者,不要忘记被人轻视的穷困的日子。
剥削阶级之中,权力和财富总是处于不断的动荡和再分配之中,你要保持它,就要有节制,要居安思危,不忘当年的贫困日子。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经验的总结,在阶级社会中总带有阶级性。
但也有一些阶级性不太明显,它总结了人们长期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和智慧。
如以下三段:
遇事要思考后再去做,不经考虑的举止必将贻笑大方;行事不要傲慢自大,讲话要和颜悦色;宽厚能够克服艰难,暴躁必将搅浑生活。
莽撞者对忠告充耳不闻,视愚昧为有知,视损失为得利,把坏话当作自己的营养品,他所做所为既胡乱而又盲目。
不要被你的知识欺骗,向愚者求教要和向智者求教一样。学问无止境,谁也达不到它的顶峰,没有一个学者能对某门科学不断言。有价值的话比绿宝石还不易找到,尽管这样,你或许在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
这三段话,一段讲办事应三思而后行,不可草率,劝戒人不要骄傲,要宽厚;一段讲忠言逆耳,否则会是非不分;一段讲学无止境,应不耻下问。这里,我们可以从“你或许从推着磨的女奴手上发现了它”这句话中看出,这些箴言是出自奴隶主的口吻,但它所述的道理还是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的。
赫提三世箴言带有政治含义。约在公元前2200年前后,处在人民起义的前夕,国王赫提三世告诫他的儿子赫提四世说:
国王对他周围的人了如指掌;倘若他阅历深,见识广,就可以避免受骗上当,他可以原原本本地认识事物。
不论是伟人之子,还是卑贱者之子,你必须任人唯贤。
你最好仁爱为怀,办事尽力,人们会在心中竖起爱的丰碑。你做了好事,人们对你的恩情永志不忘,并为你祝福,愿你健康长寿。
这些箴言是讲统治经验的。从最高统治者应具备的修养,讲到用人的原则,应当具备的作风、品德等。看来,这位赫提不仅要把王位社稷交给儿子,而且教给他全部保持这个王位社稷的经验,用心是很苦的。
还有些箴言,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和古埃及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这种集宗教、道德于一身的箴言文学,为奴隶主利益服务的性质是反映得很清楚的:
人们是拉神的奴仆,他引导人们走上正道。是拉神根据自己的样子缔造了人类;当他听到人们的诉苦和哭泣,为他们创造了世上的一切,为他们安排了监护他们的领导者,拉着他们中弱者的手前进。
古代埃及的箴言文学因为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而得到广泛的传播,大量范本从各个时期保存下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后世著名的《所罗门智训》里,可以看到古埃及大臣兼作者普格霍蒂普和他的前辈哲人阿曼努艾鲁所写箴言的痕迹。
㈢ 求一段评论古埃及的话,最好是名人名句!
谁具有鹰的远见,牛的隐忍,猫的诡异,答案是:古埃及人
不知道是哪来的
㈣ 历史名人的资料
在我的认识里,评价一个君主到底是暴君还是明君,要看他做的什么事来判断,亦或者是功大于过亦或者是过大于功来看待。
嬴政生活的年代是战国的末期,当时战国七雄之间彼此攻伐无度,最受苦的就是列国之中的百姓。周朝建立八百年的时间里,诸侯国之间频繁的攻打,由起初的几百个诸侯国,发展到最后变成七个诸侯国之间彼此攻打。
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秦始皇的功劳绝对大过他的过错,在我看来,修皇陵确实奢侈了一些,但正因为如此,还给我们留下了足以震慑世人的秦兵马俑。
总之我认为,秦始皇算是个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