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周国平哲理散文读后感

周国平哲理散文读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1-16 01:15:31

哲理散文故事附加读后感

读《周国平散文》有感

似乎每一个假期,学校都回布置读书的任务。好像是我们这些学生除了寒暑假之外,就不会有时间看书了似的。当然,假期所读的书与平时读的完全不在同一档次,毕竟,谁有本事在读完一本科幻小说或是漫画之后能写出合乎要求的读后感?于是乎,我的同学们只好拿起平时只放在书架上冲样子的名著读了起来。

我却幸运得多了。多亏我的未雨绸缪,厚厚的一本《周国平散文》,让我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一点一点蚕食,到放假时只剩下几十页了。我只需趁热打铁,将之读完即可。

周国平这个名字,很多人都觉得陌生。倒是和他一字之差的周和平老师更有些知名度。周国平先生是一位典型的读书人,著书立说和翻译外国哲学著作似乎就是他工作的全部。他的书或是文章,无非两个方面:散文随笔和哲学论著。前者描绘了一个文人的精神家园,后者反映了他的学术生活。我读到的,自然是他文人的一面。

周国平的随笔散文,真正映了“随”和“散”这两个字。每篇文章都透着淡然,好像是从心中自然而然地流淌出来一般。他的文章更多地关注自己而不是家国大事,好像就一直停留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境界。这看似不够伟大,用套话说就是“缺少社会责任感”。不过如果以他所制定的修身圆满的标准来衡量,天下之大,那些正行治国之事的“伟人们”又有几个是做到了修身、甚至尝试过修身呢?官吏腐败问题是哪一个国家都不可避免要面临的问题。可如果我们恪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略,循序渐进的话,哪里还会有贪官污吏得势的道理?

每个人在社会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和位置。如果不细心叩问自己的心灵,如何能发现社会早已为自己预留的位置?对于我们,人生的大半都是未知,都需要探索;可是如果在迈出探索的步伐之前,连自己的目的地都不清楚;或是在行进途中渐渐迷失了方向,那又有什么资格口称自己是在探索人生呢?前进的步伐一刻也不能停下,了望的目光更是一刻也不能松懈。周国平用他的散文教给我们把握出世入世的度:即不能不问世事,那是不可能且自私的;也不能沉浸于俗世,迷失了自我。

如果把攀登人生的高峰类比于登山,那么最佳的状态应该是:肉体在不懈的攀登,步步为营,深陷崇山的掩映之中,灵魂则跳出山外,以旁观者的清澈目光为前进指明方向,永远不迷失。这显然是神仙的境界,凡人想要达到无疑是奢谈。我们只有退而求其次,在每次出发之前先问问自己够不够坚定;定期停下来修整,总结过去并展望未来,看看自己的路线是否偏移。“认识你自己”,这是指导精神生活的圣经。

我希望自己能够秉持这圣经,不忘审视自己。学习的范畴,不只是我们现在体会到的那么浅薄,我希望自己有一天可以明白更多。

2、安静给我睿智——周国平《安静》读后感
周国平是我很喜爱的作家。看他的书是高三时候的事,现在回想起来,他的书陪伴我整个的高三生活,用思考与哲理给我浮躁的心情增添一股沉静的清泉。周国平的散文集《安静》,对比昔日的“守望”和“朝圣”,似乎来得更为纯粹和彻底。我喜欢《安静》,不仅缘于这个诗意化的词语,更是惊羡“安静”这样一种境界。周国平在书中说道:“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行的诱惑。”正是这种对追求的执著让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安静的无比珍贵。

依照通常的情况,安静这个命题到了哲学家手里,总会演绎成生存与死亡的挣扎。然而在周国平却能轻而易举地将安静的氛围融入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每一行文字,让我刚打开书页,就已经不能释手。在周国平的随性抒写下,安静成了一种天然的存在。年龄长久的提炼和沉积,让其内心更为充盈,使其生命摆脱浮躁而逐渐趋于安静。也正是因为如此,注定了安静不是一种瞬间的偶得,而是从最深的绝望中寻找最美丽的惊喜,这是一种成熟人生的境界。

所以,我一般都会选择在深夜读周国平,点一盏台灯,泡一壶香茶,跟随他去寻找安静。

安静不是一瞬间的偶得,安静需要心灵的创造。在书的目录里,我发现了久违的亲切话题:幸福、艺术、执著、平淡、智慧、死亡、存在……书中处处遗留着哲学和散文的痕迹。这两者时而平行,相互对望相互倾慕;时而相交,绽放出无声的思维火花,令人心旷神怡。书中,他所展现的人生体验与读者所关切的世间感悟的词语外壳上,没有一个“安”字,也没有一个“静”字,但它们都毫不例外地与安静的距离最短。周国平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一种充满乐趣的安静。生活中只要有乐趣为伴,我便不会感到寂寞难耐,因为我会觉得,这安静,怎么品味都别有情趣。

安静不是毫无变化的静止,尽管它常常逗留在某一风景的边界上。曾经以为周国平对爱的解读是最精巧最灵秀的。在他的旧作《人与永恒》里,爱情如同林中的溪水,点滴入耳,超凡脱俗,令人怜惜。但书至此时,说到“私隐”,说到“隔膜”,溪水渐入人境,再无仙气,似乎将要干涸。不过后来在安静中想想,爱确实应该在人间,在人的身边人的心底,这样的溪水比在林中更踏实了。爱,应该踏实,应该长流,如他所说,“爱情是一条流动的河”。还有更多的事物在流动。

“我的怪癖是喜欢一般哲学史不屑记载的哲学家,宁愿绕开一个个曾经显赫一时的体系的颓宫,到历史的荒村陋巷去寻找他们的足迹。”周国平曾经这样形容自己对爱默生的向往。同样,我也乐意用这句话来表达对周国平先生的仰慕。少年时代的周国平有幸进入多少人所梦寐以求的北大,在那如此深沉丰盈的人文环境和氛围下成长。在中国最动乱的十年文革时期,他又有幸在深山里安静思考,与圣贤先哲交流,和花草虫鱼对晤,在那样的社会环境和经历下,他完成了对思想的构建,对灵魂的提炼。大宁静产生了大孤独,大孤独催生了大智慧,智慧和从容又让他完成了一种内在的超越性的突破。时至今日,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利益的驱动超越一切,物质的诱惑淹没精神的愉悦,连学界也已成为喧闹的名利场,我们很难再听到来自心灵本真的呼唤——如此浮躁的社会里,安静就会显出多么的珍贵,守住一份宁静又是何等不易。

且看《孤独的价值》、《智慧和信仰》、《诗人的花园》、《人的高贵在于灵魂》,这都是我赞赏的篇目。虽不是通篇说“安静”,但还是能够看出周国平在这本书中一贯的人文追求。质朴平实又不失诗的光华,畅达深邃渗透着哲学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风格,使他摆脱了纯学术的艰涩而实现了对哲学本身的突破。

关于“安静”,周国平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我对一切太喧嚣的事业和一切太张扬的感情都心存怀疑,它们总是使我想起莎士比亚对生命的嘲讽:‘充满了声音和狂热,里面空无一物’”。现在想来,真是至理名言

其实,无论世界,无论我们生活的周围变得如何的喧嚣与躁动,哪里又找不到一片安静的角落呢?关键还是我们自己愿不愿意去寻找,或者说找到了又能否守住自己的这一份宁静?即使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找到安静,至少我们还能保持一份心灵的恬淡,还可以守望自己的精神家园。倘若这一方领地也终失守,人生真的会充满痛苦与无奈。

我会再读周国平的《安静》。夜深人静的时候,静静地翻开这样一本《安静》,去品味书中对人生、灵魂以及人性的感悟。

② 读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就像在同一位睿智的老人对话有语小病吗

如果单从这句话的语法结构来说,我认为没有问题,确实是如此,而且即便,读周国平先生的哲理散文,你也确实能够感受到是非常具有哲理的,所以多读书培养自己阅读的好习惯,对自己很有帮助。

③ 周国平哲理散文

《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 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 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 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 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 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 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 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 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 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 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 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 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998

④ 周国平的资料不要多哦

著:《苏联当代哲学》(合著),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人与永恒》,上海人民出版社 。
1990 著:《尼采与形而上学》,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商务印书馆。
1991 著:《忧伤的情欲》,四川文艺出版社 。
1992 著:《人与永恒》(增补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今天我活着》,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迷者的悟》,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合著),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华龄出版社。
1997 著:《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著:《精神的故乡》,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著:《周国平哲理美文》,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著:《周国平小语》,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著:《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著:《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海南出版社。
《安静》,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著:《守望的距离》(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日本PHP出版社。
2004 著:《各自的朝圣路》,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著:《周国平作品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上海译文出版社。

⑤ 推荐一些优秀散文书籍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就可以

阿兰德波顿的书
《旅行的意义》,《哲学的慰藉》,《爱情笔记》
一个很有哲理性的作者。

⑥ 周国平最经典的哲理散文是哪篇

《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 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 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 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 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 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 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 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 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 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 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 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 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998

⑦ 周国平最好的散文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在尼采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但他成名则因为他的散文。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等。
中文名: 周国平
国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45年7月25日
职业: 学者,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
代表作品: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

周国平

当代著名哲学家、学者、作家。
周国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生于上海,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系。著有学术专著《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尼采与形而上学》,散文集《守望的距离》、《各自的朝圣路》、《安静》、《善良·丰富·高贵》、《生命的品质》,纪实作品《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偶尔远行》、《宝贝,宝贝》,随感集《人与永恒》、《风中的纸屑》、《内在的从容》、《把心安顿好》,诗集《忧伤的情欲》,以及《人生哲思录》、《周国平人文讲演录》,译有《尼采美学文选》、《尼采诗集》、《偶像的黄昏》。2012年3月周国平关于如何完美生命过程的新散文集《何来何往》出版,这本书是他多年来关于人生思考的精华总集。

1986 著 《苏联当代哲学》(合著) 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上海人民出版社
《论辩证法的叙述方法》(合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 三联书店
《尼采诗集》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7 著 《诗人哲学家》(主编和合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译:《偶像的黄昏》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8 著 《人与永恒》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 著 《尼采与形而上学》 湖南教育出版社
译:《谢林传》(合译) 商务印书馆
1991 著 《忧伤的情欲》 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2 著 《人与永恒》(增补本) 上海人民出版社
《只有一个人生》 四川大学出版社
《断肠人在天涯——元代散曲新赏》 四川人民出版社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台湾林郁工作室
《只有一个人生》 台湾林郁工作室
1993 译 《理性边缘的哲学——尼采论哲学之源》 香港商务印书馆
1994 著 《今天我活着》 安徽文艺出版社
译:《希腊悲剧时代的哲学》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5 著 《迷者的悟》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96 著 《我们对世界的认识》 广东教育出版社
《爱与孤独》 天津人民出版社
《语言与哲学——当代英美与德法传统比较研究》(联合编著) 三联书店
《守望的距离——周国平散文集》 东方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1—5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上海人民出版社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湖南文艺出版社
《对世界的认识》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偶像的黄昏》 光明日报出版社
《悲剧的诞生》 华龄出版社
1997 年 《当代散文名家精品文库——周国平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上,下)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精神的故乡》 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精神的故乡》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1999 年 《周国平哲理美文》 广东人民出版社
《周国平散文》 浙江文艺出版社
《各自的朝圣路——周国平散文二集》 东方出版社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0 年 《周国平小语》 广东人民出版社
《人生哲思语编》,现更名为《人生哲思录》 上海辞书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插图珍藏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人与永恒》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人生圆桌》(主编和合著)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 台湾城邦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1 年 《安静的位置——周国平散文生命感悟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爱与孤独——周国平散文情感体验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朝圣的心路——周国平散文灵魂守望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经典的理由——周国平散文读书趣味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另一种存在——周国平散文写作情怀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无用之学——周国平散文哲学家园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街头的自语——周国平散文人间随笔篇》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自由风格》(与崔健合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享受生命》 浙江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文集》第6卷 陕西人民出版社
译:《悲剧的诞生》(插图珍藏本)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南极无新闻——乔治王岛手记》 海南出版社
《安静》 北岳文艺出版社
《灵魂只能独行》 海南出版社
《爱情不风流》 海南出版社
《智性时光》 海南出版社
《风中的纸屑》 海南出版社
《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台湾上游出版社
译:《疯狂的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守望的距离》(修订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妞妞》(日译本) 日本PHP出版社
2004 年 《各自的朝圣路》 北岳文艺出版社
《周国平自选集》 海南出版社
《岁月与性情——我的心灵自传》 长江文艺出版社
《我的心灵自传》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译:《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修订本) 北岳文艺出版社
2005 年 《周国平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灯灯亮了——我的女儿妞妞》 台湾张老师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周国平哲理美文》 吉林文史出版社
《人生哲思录》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 《人与永恒》珍藏版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8年 《闲情的分量》
2009年 《最合宜的位置》 作家出版社
《周国平论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永恒之女性》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0年 《宝贝,宝贝》 凤凰出版集团
《生命的品质》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1年 《周国平语录:人生50个关键词》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6月
《人生哲思录》修订版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3月
《把心安顿好》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5月
《爱的五重奏》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人间学术》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花非花——周国平对话王小慧》 作家出版社2011年1月

⑧ 谁能给我一篇周国平的哲理散文

《记住回家的路》
生活在今日的世界上,心灵的宁静不易得.这个世界既充满着机会,也充满着压力 .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都使人静不下心来.我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 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年轻的心灵本不该静如止水,波澜不起.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所须防 止的只是,把自己完全交给了机会和压力去支配,在世界上风风火火或浑浑噩噩,迷失了回 家的路途.

每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 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的路线,否 则便会感觉不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你不妨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创业,去探险猎奇 ,去觅情求爱,可是,你一定不要忘记了回家的路.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 世界.
寻求心灵的宁静,前提是首先要有一个心灵.在理论上,人人都有一个心灵,但事实上却不 尽然.有一些人,他们永远被外界的力量左右着,永远生活在喧闹的外部世界里,未尝有真 正的内心生活.对于这样的人,心灵的宁静就无从谈起.一个人惟有关注心灵,才会因为心 灵被扰乱而不安,才会有寻求心灵的宁静之需要.所以,具有过内心生活的禀赋,或者养成 这样的习惯,这是最重要的.有此禀赋或习惯的人都知道,其实内心生活与外部生活并非互 相排斥的,同一个人完全可能在两方面都十分丰富.区别在于,注重内心生活的人善于把外 部生活的收获变成心灵的财富,缺乏此种禀赋或习惯的人则往往会迷失在外部生活中,人整 个儿是散的.自我是一个中心点,一个人有了坚实的自我,他在这个世界上便有了精神的坐 标,无论走多远都能够找到回家的路.换一个比方,我们不妨说,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 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他无论走到哪里都带着这个密友,这个密友将忠实地分享他的 一切遭遇,倾听他的一切心语.
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了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 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然而,属于每一个 人的现实可能性终究是有限的.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 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一个人 不论伟大还是平凡,只要他顺应自己的天性,找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并且一心把自己 喜欢做的事做得尽善尽美,他在这世界上就有了牢不可破的家园.于是,他不但会有足够的 勇气去承受外界的压力,而且会有足够的清醒来面对形形色色的机会的诱惑.我们当然没有 理由怀疑,这样的一个人必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
1998?5

弄了一阵子尼采研究,不免常常有人问我:"尼采对你的影响很大吧?"有一回 我忍不住答道:"互相影响嘛,我对尼采的影响更大."其实,任何有效的阅读不仅是吸收 和接受,同时也是投入和创造.这就的确存在人与他所读的书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我眼中 的尼采形象掺入了我自己的体验,这些体验在我接触尼采著作以前就已产生了.
近些年来,我在哲学上的努力似乎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就是要突破学院化、概念化状
态, 使哲学关心人生根本,把哲学和诗沟通起来.尼采研究无非为我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方便的学 术表达方式而已.当然,我不否认,阅读尼采著作使我的一些想法更清晰了,但同时起作用 的还有我的气质、性格、经历等因素,其中包括我过去的读书经历.
有的书改变了世界历史,有的书改变了个人命运.回想起来,书在我的生活中并无此类戏剧 性效果,它们的作用是日积月累的.我说不出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也不太相信形形色 色的"世界之最".我只能说,有一些书,它们在不同方面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在我的心 灵历程中留下了痕迹.
中学毕业时,我报考北大哲学系,当时在我就学的上海中学算爆了个冷门,因为该校素有重 理轻文传统,全班独我一人报考文科,而我一直是班里数学课代表,理科底子并不差.同学 和老师差不多用一种怜悯的眼光看我,惋惜我误入了歧途.我不以为然,心想我反正不能一 辈子生活在与人生无关的某个专业小角落里.怀着囊括人类全部知识的可笑的贪欲,我选择 哲学这门"凌驾于一切科学的科学",这门不是专业的专业.
然而,哲学系并不如我想像的那般有意思,刻板枯燥的哲学课程很快就使我厌烦了.我成了 最不用功的学生之一,"不务正业",耽于课外书的阅读.上课时,课桌上摆着艾思奇编的 教科书,课桌下却是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易卜生等等,读得入迷.老师 课堂提问点到我,我站起来问他有什么事,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说来惭愧,读了几年哲学 系,哲学书没读几本,读得多的却是小说和诗.我还醉心于写诗,写日记,积累感受.现在 看来,当年我在文学方面的这些阅读和习作并非徒劳,它们使我的精神趋向发生了一个大转 变,不再以知识为最高目标,而是更加珍视生活本身,珍视人生的体悟.这一点认识,对于 我后来的哲学追求是重要的.
我上北大正值青春期,一个人在青春期读些什么书可不是件小事,书籍、友谊、自然环境三 者构成了心灵发育的特殊氛围,其影响毕生不可磨灭.幸运的是,我在这三方面遭遇俱佳, 卓越的外国文学名著、才华横溢的挚友和优美的燕园风光陪伴着我,启迪了我的求真爱美之 心,使我愈发厌弃空洞丑陋的哲学教条.如果说我学了这么多年哲学而仍未被哲学败坏,则 应当感谢文学.
我在哲学上的趣味大约是受文学熏陶而形成的.文学与人生有不解之缘,看重人的命运、个 性和主观心境,我就在哲学中寻找类似的东西.最早使我领悟哲学之真谛的书是古希腊哲学 家的一本著作残篇集,赫拉克利特的"我寻找过自己",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的"未经首察的人生不值得一过",犹如抽象概念迷雾中耸立的三座灯塔,照亮 了久被遮蔽的哲学古老航道.我还偏爱具有怀疑论倾向的哲学家,例如笛卡儿、休谟,因为 他们教我对一切貌似客观的绝对真理体系怀着戒心.可惜的是,哲学家们在批判早于自己的 哲学体系时往往充满怀疑精神,一旦构筑自己的体系却又容易陷入独断论.相比之下,文学 艺术作品就更能保持多义性、不确定性、开放性,并不孜孜于给宇宙和人生之谜一个终极答 案.
长期的文化禁锢使得我这个哲学系学生竟也无缘读到尼采或其他现代西方人的著作.上学时 ,只偶尔翻看过萧赣译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因为是用文言翻译,译文艰涩,未留下 深刻印象.直到大学毕业以后很久,才有机会系统阅读尼采的作品.我的确感觉到一种发现 的喜悦,因为我对人生的思考、对诗的爱好以及对学院哲学的怀疑都在其中找到了呼应.一 时兴发,我搞起了尼采作品的翻译和研究,而今已三年有余.现在,我正准备同尼采告别.
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耽得太久也会腻味的.书是人生的益友,但也仅 止于此,人生的路还得自己走.在这路途上,人与书之间会有邂逅,离散,重逢,诀别,眷 恋,反目,共鸣,误解,其关系之微妙,不亚于人与人之间,给人生添上了如许情趣.也许 有的人对一本书或一位作家一见倾心,爱之弥笃,乃至白头偕老.我在读书上却没有如此坚 贞专一的爱情.倘若临终时刻到来,我相信使我含恨难舍的不仅有亲朋好友,还一定有若干 册知己好书.但尽管如此,我仍不愿同我所喜爱的任何一本书或一位作家厮守太久,受染太 深,丧失了我自己对书对人的影响力.
1988?5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 当作孔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 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 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
以用 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 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息, 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 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 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 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 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 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他的 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 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乘 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泼 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 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 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 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 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 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邦无道 "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愚 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 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 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 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 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 硁硁然小人哉").要害是那两个"必"字,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 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 ,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可以放 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点 不洒脱呢?

⑨ 能把余秋雨,周国平,毕淑敏,林清玄的经典散文及解析和一些哲理散文发给我么我高三,想作为作文素材...

余秋雨-【遥远的绝响】,【一个王朝的背景】
林清玄-【心的菩提】,【玄想】,【清欢】
你可以阅读下。。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