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许励志
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是期待未来的励志古诗。
【出处】《行路难·其一》——唐代: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译文】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
【赏析】李白那种积极用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苦闷,唱出了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1)新年期许励志扩展阅读
1、《行路难·其一》创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2、《行路难·其一》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㈡ 汶川地震9岁小英雄,一己之力救下全班,立志考清华,后来怎样了
一个勇士的成功常常会激励一代人的勤勉和勇敢。转眼间汶川地震已经整整过去了十二年,可当时全国上下悲痛欲绝的惨状依然历历在目,这场地震重创了遭受灾难的家庭,这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忘却的伤痛。
在抗震救灾期间也涌现出了许多的新闻人物,带给了人们感动,鼓舞了人心,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当时正值九岁的小男孩林浩,相信很多人还记得这位小男孩的英勇事迹,那么后来林浩的生活过得怎么样了呢?
抗震救灾中的小英雄
2008年5月12日这天,林浩和他的同班同学正在教室上课,突如其来的震感,使林浩意识到自己将要面临着一场大地震,教室里的人虽然都拼了命地要往外跑,可还是没有摆脱过地震的速度,林浩和班里的同学都被埋在被地震整垮的废墟里。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放弃清华的梦想而想去当演员,林浩坦言“自己当初并不知道清华大学那么难考,现在慢慢懂得生活的困难和不易,我现在想得更多的是做好眼前的事,我希望人们看到我出演的作品能够被熟知,人们会叫我演员林浩”。从他的发言我们也可以看出,其实他这些年也经历了许多也渐渐懂得社会的生存规则,有了更多的老练,真正的成为了一个大人了。
既然是林浩自己的选择,那么我们就只能祝福他,并且不要散播一些流言蜚语,毕竟这是他自己的人生,他有权为自己做主。不管是考清华还是做演员都得经历风霜,都非易事,能够取得成功也是自己的实力和坚持,真正希望的是他以后能够不忘初心。无论在哪个行业都能够为社会传播一些正能量,都能够树立一个好榜样,精彩的过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