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经典名人哲理诗句
㈠ 有什么书籍值得推荐
值得推荐的书籍有:《不公正的审判》、《法律与文学:以中国传统戏剧为材料》、《木腿正义》、《中国节日》、《回家过年》。
1、《不公正的审判》
本书笔法细致地呈现了一部跨度两千多年的西方审判史。作者把一个又一个非同寻常的审判拉进寻常人的视野,从两千年前苏格拉底被审判,到持续发酵多时的萨勒姆女巫案,从法国大革命中断头台上的冤魂、莫斯科审判中无以计数的冤案,再到今日扑朔迷离的辛普森案……通过对历史深处的案情的回溯,传达出对司法公正的呼呼。
作者凭借其深厚的法学与文学功底,结合法律和文学个案,立足社会现实,以其一贯犀利的笔锋为我们展示了法学、文学、法律与文学不一样的图景。
4、《中国节日》
《中国节日》“节”字本义为竹节,引申为关节、节奏,再引申为时节、节令。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岁时伏腊,周而复始,于是有计时性节日,如公历的元旦、中国农历的春节等等;
5、《回家过年》
《回家过年》讲述有一种节日叫做回家。这个节日,就是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不管环境多么恶劣,那么多人都必须赶在这个时间回到家的理由,因为“离家的人才懂得家,离家的人会想家。
有100种理由让我们离家,有一种理由叫我们回家”。每年的这个时候,成千上万的人,都要挤上回家的列车,干辛万苦,辗转回到那个小小而温暖的家。
书籍选购技巧:
一是要从兴趣入手。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书籍都是应该坚持的原则,它可以让你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在这个时代,拥有热情比拥有知识更重要,而且可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书
二是要阅读经典。除了从自己感兴趣的书入手之外,阅读经典名著也很重要,因为它们是大家公认的,而且往往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它们是真正的好书。
㈡ (读不懂夜的深邃,看不透人间繁华,)接下来该怎么接,才能即显得富含哲理又脍炙人口
读不懂夜的深邃,
看不透人间繁华。
品不完世间苦涩,
理不清情仇恩怨。
㈢ 求一些脍炙人口,寓意深远,哲理深奥的诗句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者;有的人活着,他却已经死了
夜如年·古捣练子
夜如年·古捣练子
贺铸
斜月下,北风前。
万杵千砧捣欲穿。
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贺铸词作鉴赏
此词以浅近自然、通俗流畅的语言和一波三折、寓意深长的笔法,借思妇捣衣的活动,抒写了思妇对征夫的无尽思念和她们内心巨大的孤寂,痛楚。全词语近情遥,含吐不露,意蕴深长。
词之首句“斜月下”,交代时间:“北风前”,交代气候、节令。深秋的夜晚,银白色的月光笼罩着大地,北风送来了阵阵凛冽的寒气。那如水的月光,勾起了思妇对远戍边地亲人的思念,那刺骨的北风,催促着她们尽快赶制寒衣。自然洗练的六个字,勾画出一幅渺远、凄清的画面。这样的背景之中,远远近近传来了此起彼伏的砧杵声,急促沉重,捣之欲穿。
词由从前人诗句代出,前人有诗云“捣衣明月下,静夜秋风飘”(庾信《题画屏风》),“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但其重点是落“捣欲穿”三字上,词人突出的是砧杵声的急促沉重。从这撼人心魄的杵声中,付出思妇对亲人的体贴、关怀和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声传情,不言情而情自见。“不为捣衣”句进一步向深处开掘,勒笔作势,陡起波澜,挥笔句首冠以“不为”二字。明言思妇们不是为了捣衣而彻夜不眠,从而为下文作好铺垫。
第四句通过近乎无理的夸张描写,达到了深刻表现主题的效果。短短的一夜思妇看来有如漫漫长年那样难以消磨,细细品味,言外有多少缠绵执着的思恋和肝肠欲断的痛苦啊!正象绝望的人常常用酒精来麻醉自己那样,“愁多梦不成”的思妇,也试图以不停地捣衣来减轻自己心灵上无法承受的负担,来熬过这令人难以忍受的孤寂的漫漫长夜。虽然作者写的是破除今夜夜如年“,但思妇心中的痛苦,又何尝能”破除“呢?那”捣欲穿“的砧杵声,正倾吐着这种难以诉说、难以”破除“的痛苦。
这首词继承了乐府诗、民间词的优良传统,语浅情深,诚挚感人,具有撼人心魂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