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格言故事
事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
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三、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四、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
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名人名言:
1 民无信不立。--孔子
2 诚信为人之本。--鲁迅
3 失信就是失败。--左拉
4 祸莫大于无信。--傅玄
5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6 一言九鼎重千秋。--陈毅
7 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8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9 小信诚则大信立。--韩非子
10 信不足,安有信。--《管子》
11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
12 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13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14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5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❷ 关于一句格言的故事 (格言的由来)
★一个诚挚,热心,为着光明而斗争的人,不能够不是刻苦而负责的。--鲁迅《二心集·内关于翻译的通信》容
★一千句谎言盖不住一个事实。--《臧克家诗选·自己的写照》
★人之所助在信,信之所本在诚。--《新唐书·陆贷列传》
★人无百岁之寿,而有千岁之信士。--《荀子·王霸篇》
★小人专望人恩,恩过不感;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难忘。--明·钱琦《钱公良测语·规世》
★小诚信则大信立。--《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千金未必能移性,一诺从来许杀身。--宋·俞文豹《吹剑录·外集》
★千虚不博一实。--宋《陆
❸ 关于城信的格言和故事!!!
安全相伴,亲人在盼;
生命无价,平安是福;
步步小心,平安是金;
安全规则,生命写就;
今天隐患,明日灾难;
祸在一瞬,防在平时;
珍惜生命,勿忘安全;
生产一走神,事故敲你门;
不怕千日紧,只怕一时松;
疾病从口入,事故由松出;
狼找离群羊,祸找违章人;
以安全之浆,撑发展之舟;
企业要发展,安全是保障;
安全中求高产,一顺百顺;
隐患里图冒进,一错再错;
宁可停工停产,绝不违章蛮干;
检查走马观花,事故遍地开发;
事故隐患不除,等于放虎归山;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上有老,下有小,出了事故不得了;
疏忽一时酿祸害,痛苦一生追悔迟;
安全人人若弄懂,幸福家家自满圆;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
宁为预防操碎心,不让事故害工人;
安全行车千万里,事故就在一两米;
晴带雨伞饱带粮,事故未出宜先防;
亡羊补牢虽不晚,何不防惠于未然;
今天工作不安全,明天生活无保障;
安全是一种责任,为已为家为他人;
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
雪怕太阳草怕霜,办事就怕太慌张。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事故是最大的浪费;
生活幸福来自安全,人生快乐首当平安;
小洞不补大洞难堵,小患不防大患难当;
安全来自长期警惕,事故源于瞬间麻痹;
骄傲是失败的起点,麻痹是事故的根源;
父母望您遵章守纪,妻儿盼您毫发无损;
生命是脆弱的嫩芽,她需要安全的呵护;
❹ 名言故事50个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爱迪生 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他的学问是靠母亲的教导和自修得来的。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母亲自小对他的谅解与耐心的教导,才使原来被人认为是低能儿的爱迪生,长大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从小就对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欢亲自去试验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为止。长大以后,他就根据自己这方面的兴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发明的工作。他在新泽西州建立了一个实验室,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等总计两千余种东西。爱迪生的强烈研究精神,使他对改进人类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浪费,最大的浪费莫过于浪费时间了。”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 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及其轿车、电器,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是届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理想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爱因斯坦
科技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
惜时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落日无边江不尽,此身此日更须忙--陈师道
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歌德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岁去弦吐箭--孟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陶渊明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萧绎
尊师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王充
勤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达·芬奇(意大利)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真心英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好事,常人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雨果
自信
自暴自弃,这是一条永远腐蚀和啃噬着心灵的毒蛇,它吸走心灵的新鲜血液,并在其中注入厌世和绝望的毒汁--马克思
祖国的未来在我们身上,我们的未来在我们的手中--中学生宣言
我们应该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心--居里夫人
自由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自由是一种能做法律许可的任何事的权力--孟德斯鸠
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尔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之为自由的人--毕达哥拉斯
生活
知识本身并没有告诉人们怎样运用它,运用的方法乃在书本之外--培根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是作文素材的宝库。
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尔
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遇事问个为什么--巴尔扎克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罗丹
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谦虚
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牛顿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
不满是向上的车轮--鲁迅
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孔繁森
修养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茶也醉人何必酒,书能香我不须花。
人不可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
萤火虫虽然只能发出微弱的光,但它敢于向黑夜挑战的精神却是最可贵的。
陆地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
人格是心灵的尺度,权力和金钱丈量不出它。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不会宽容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贝尔奈
友情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孔子
友谊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浇灌,用原则去培养,用理解去护理。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严正的朋友。
其它
坚持就是胜利。
不怕慢,就怕站;站一站,二里半。
如果你希望成功,就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谨慎为兄弟吧--爱迪生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
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冰心
名人名言
快乐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访。
-- 苏格拉底(古希腊)
永远不快乐的心很可悲。
--玛利亚特(英国)
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布鲁诺(意大利)
最快乐的事莫过于无拘无束。
--培根(英国)
人生是这样易于变化,当快乐在我们前面的时候,我们总应该及时抓住他。
--大仲马(法国)
人们往往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而难以享受过度的快乐。
--巴尔扎克(法国)
❺ 求一个哲理小故事配套一则名人名言
女数学家诺德
诺德生长在犹太数学教授的家庭里,从小就喜欢数学。1903年,21岁的诺德考进哥廷根大学。在那里,她听了克莱因、希尔伯特等人的课,与数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学生时代就发表了几篇高质量的论文,25岁便成了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女数学博士之一。
诺德在微分不等式、环和理想子群的研究方面做也杰出的贡献。但由于当时妇女地位低下,她连讲诺德都评不上。在大数学家希尔伯特的强烈支持下,才由希尔伯特的“私人讲师”成为哥廷根大学第一名女讲师,接下来,由于她科研成果显著,又是在希尔伯特的推荐下,取得了“编外副教授”的资格,虽然她比起很多“教授”更有实力。
诺德热爱数学教育事业、善于启发学生思考。她终生未婚,却有许许多多“孩子”。她与学生交往密切,和蔼可亲,人们亲切地把她周围的学生称为“诺德”的孩子们。我国的数学家曾炯之就是“诺德的孩子们”中的一个。
1933年1月,希特勒一上台,就发布第一号法令,把犹太人称为是“恶魔”,叫嚣着要粉碎“恶魔的权利”。不久,哥廷根大学接到命令:辞退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纯犹太血统的人。在被驱赶的学者中,就包括诺德,她是这所大学的教授,时年51岁。她主持的讲座被迫停止,就连微薄的薪金也被取消。这位学术上很有造诣的女性,面对困境,却心地坦然,因为她的一生都是在逆境中度过的。
在希特勒的淫威下诺德被迫离开哥廷根大学,去了美国工作。在美国,她同样受到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样,有她的“孩子们”。1934年,美国设立了以诺德命名的博士后奖学金。不幸的是,诺德在美国工作不到两年,便死于外科手术,终年53岁。她的逝世令很多数学同仁无限悲痛。爱因斯坦在《纽约时报》发表悼文:“根据现在的权威数学家们的判断,诺德女士是自受高等教育以来最重要的富于创造的数学天才。”
❻ 格言的故事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是:父母召唤,应马上答应,不能怠慢,要诚心诚
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意思是:好饭先给父母吃,好衣先给父母穿。出自《劝报亲恩篇》。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意思是:在家庭贫困的时候,才能发现真正的孝子,在国家危难的时候,才能识别真正的忠臣。出自《名贤集》。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意思是:不尊敬别人父母的人,肯定也不会敬重自己的父母。出自《三国志·魏书》。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说:“(在舜的眼中看来)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便不成其为儿子。”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说:“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别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孩子,推广开去也爱抚别人家的孩子。”出自(春秋)《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孟子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出自(春秋)《孟子·离娄上》。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意思是:不要让父母受苦受累,不要让父母分担你的忧愁。出自《劝报亲恩篇》。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意思是:父母喜好的东西,子女要尽力为他们准备;父母厌恶的东西,要谨慎地为他们去掉。残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意思是:父母有过错,劝他们更改。要面带笑容,语调柔和。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
意思是:成千上万部经典上都说,孝和义是人首先应当做到的。出自(清)《增广贤文》
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意思是:要时刻体贴、理解父母,不要让父母操心。出自《劝报亲恩篇》。
首孝弟,次谨信。
意思是:首先要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其次要谨慎,守信用。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意思是:身上受伤,父母忧虑;道德败坏,父母蒙羞。出自(请)李毓秀《弟子规》。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意思是:做人子的,做到孝顺父母;做人父的,做到慈爱儿子。出自《大学》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意思是:孝敬父母是道德的开始,敬爱哥哥是道德的次序,信用是道德的深度,忠诚是道德的方向。曾参是恰恰具有这四种道德的人。’出自《家语·弟子行》。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意思是:你对父母孝顺,你的子女对你也孝顺;你敬重别人,别人也敬重你。出自(宋)林逋《省心录》。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出自(明)《增广贤文》。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意思是:如何孝敬父母,孝敬父母不只是给他们吃饱穿暖;孝敬父母还不要叫父母生气,热爱、尊敬父母才是全孝。出自《动报亲恩篇》。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曾子说:“孝有三点,大孝是尊重父母,其次是不使自己的言行给父母带来耻辱,再次是能养活父母。”出自(春秋)《礼记》。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孔子说;“父母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为他们长寿而高兴,一方面为他们衰老而担忧。”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远离家乡,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明确的去处。”出自(春秋)《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说:“当今的孝子,只是说能够供养父母就行了。就是狗马,都能得到饲养。若对父母不孝敬。那供养父母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出自(春秋)《论语·为政第二》。
故事
二十四孝: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二十四孝_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 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 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二十四孝_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 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 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二十四孝_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 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 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 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二十四孝_弃官奉亲
荥阳中牟人潘岳,字安仁,晋武帝时任河阳县令。他事亲至孝,当时父亲已去世,就接母亲到任所侍奉。他喜植花木,天长日久,他植的桃李竟成林。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拣风和日丽的好天,亲自搀扶母亲来林中赏花游乐。一年,母亲染病思归故里。潘岳得知母意,随即辞官奉母回乡。上官再三挽留。他说:“我若是贪恋荣华富贵,不肯听从母意,那算什么儿子呢?”上官被他孝感动,便允他辞官。回到家乡后,他母竟病愈了。家中贫穷,他就耕田种菜卖菜,之后再买回母亲爱吃的食物。他还喂了一群羊,每天挤奶给母亲喝。在他精心护理下,母亲安度晚年。 诗曰:
弃官从母孝诚虔,归里牧羊兼种田;藉以承欢滋养母,复元欢乐事天年。
二十四孝_单衣顺母
周朝闵损,字子骞,是个孝子。母亲早逝,父亲怜他衣食难周,便再娶后母照料闵子骞。 几年后,后母生了两个儿子,待子骞渐渐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亲未归,后母做棉衣偏心,给亲生儿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给子骞用芦花絮。 一天,父亲回来,叫子骞帮着拉车外出。外面寒风凛冽,子骞衣单体寒,但他默默忍受,什么也不对父亲说。后来绳子把子骞肩头的棉布磨破了。父亲看到棉布里的芦花,知道儿子受后母虐待,回家后便要休妻。 闵子骞看到后母和两个小弟弟抱头痛哭,难分难舍,便跪求父亲说:“母亲若在仅儿一人稍受单寒;若驱出母亲,三个孩儿均受寒。”子骞孝心感动后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欢乐。 有诗赞曰: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二十四孝_卖身葬父
汉朝时,有一个闻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里非常贫困。他的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拦住董永要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在他们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树下时,那女子便辞别了董永。相传该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动,遂下凡帮助他。 有诗颂曰: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线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二十四孝_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后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有诗颂曰:
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
二十四孝_卧冰求鲤
晋朝时期,有个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时失去了母亲。后来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时常在他父亲面前说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亲对他也逐渐冷淡。王祥的继母喜欢吃鲤鱼。有一年冬天,天气很冷,冰冻三尺,王祥为了能得到鲤鱼,赤身卧在冰上。他浑身冻得通红,仍在冰上祷告求鲤鱼。正在他祷告之时,他右边的冰突然开裂。王祥喜出望外,正准备跳入河中捉鱼时,忽从冰缝中跳出两条活蹦乱跳的鲤鱼。王祥高兴极了,就把两条鲤鱼带回家供奉给继母。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有诗颂曰: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留得卧冰模。
二十四孝_闻雷泣墓
战国时魏国有一个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亲特别孝道。他母亲在世的时候,生来就很胆小,惧怕雷声,王裒经常在打雷的时候,到母亲身边给其壮胆。母亲去世后,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静的地方、一到刮风下雨听到震耳的雷声,王裒就奔跑到母亲的坟墓前跪拜,并且低声哭着告诉道:“儿王裒在这里陪着您,母亲不要害怕。”
有诗颂曰: 慈母怕闻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四孝_负米养亲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于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虽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 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二十四孝_挨杖伤老
汉朝时,大梁有个叫韩伯愈的人,本性纯正,孝敬父母,是一位著名的孝子。他的母亲对他管教很严格,稍微有点过失,就举杖挥打。有一天伯愈在挨打时,竟然伤心哭泣。他母亲觉得奇怪,问道:“往常打你时,你都能接受,今天为什么哭泣?”伯愈回答道:“往常打我我觉得疼痛,知道母亲还有力气,身体健康,但是今天感觉不到疼痛,知道母亲身体衰退,体力微弱。所以伤心禁不住流下了泪水。并不是疼痛不甘心忍受。”说明了他非常孝敬母亲。
有诗颂曰:体念母亲情至忱,母棰轻重甚关心;一朝知母力衰退,顿起心酸泪湿襟。
二十四孝_跪父留母
宋代,江南有一孝女名叫张菊花。七岁那年,母亲不幸病逝,父亲续娶。菊花没有因此而分辨生养之别,对待继母恭敬。她的继母却居心不良。一天,其父外出做生意,继母乘机将她卖给人家作婢女。事有凑巧,菊花的父亲在回归途中,偶遇菊花。父女相逢,悲喜交加。当父亲问她为何落此地步时,菊花含泪不语,生怕连累继母,在父亲追问下,不得已才告之。父亲听后大吃一惊,当即将菊花赎了回来。三日后父女回到家。其父见到后妻,十分恼怒,欲将其休掉。菊花见状,当即下跪为继母求情,父亲终被其孝心感动,方才罢休。继母没有生子。其父去世后,菊花对待继母和父亲在世时一样孝敬、因此世人有诗颂曰:
一片奉心如石坚,一身被鬻亦依然;情深跪动恕宽母,纯孝并齐闵子骞。
二十四孝_孝感继母
清朝人李应麟,居云南昆明,从小温顺善良。他的母亲不幸去世后,便劝父亲再娶。他用卖卜的收入来供养父母。应麟对待继母虽然十分孝顺,但是继母却将他视为眼中钉,百般刁难,常常对他施以棍棒。每当这时应麟总是跪着,恭敬如初,丝毫没有抗拒之意。他的父亲却轻信继母谗言,将他逐出了家门。应麟仍无怨言,每年父母生日,都准备好礼品回家祝贺。不久应麟听说继母病了,急忙回家进行护理,并跑到三十里外的地方求医抓药,不管雨天晴天天天如此,直到继母病愈。同时应麟对待继母所生孩子格外亲和,终使继母悔恨不已,是此母子关系改善,胜过亲生。
后人赞曰;不忧继母逐离乡,母病回家侍药汤;将弟视同亲手足,母终悔恨变慈祥
二十四孝_劝姑孝祖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
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真是:
二六女儿明大义,看姑骂祖逆亲意;入房跪劝悔前非,示范儿孙行孝字。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上古时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儿子。从小就很孝顺父母。他父亲是个老实厚道的农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几岁时故去了,舜的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据说很有音乐天才。他娶了一位后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亲因家境贫困,常对他父亲出言不逊、横加指责。她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象。象长大后变得凶残、蛮横、傲慢、无理,也常对父亲傲慢不恭敬。只有舜始终如一,不怨天尤人,对父母恭顺如常,对弟弟加倍关心、照顾,引导其改过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动上天。当舜在山下耕田时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鸟帮忙锄去荒草。当时的帝尧听说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妇,并将自己的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后来尧把帝位也“禅让”给舜。人们赞扬说,舜由一个平民成为帝王纯由他的孝心所致。
后人有诗赞曰: 队队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心。
二十四孝_兄弟争孝
清朝时,长江口外的崇明岛上,有吴氏四兄弟,小时候因家境贫困,父母不得已把他们卖给富家为童仆,以求一条生路。他们长大后,个个勤奋节俭,赎出卖身契,回到家乡,合力盖起房舍并各娶妻成家。这时,他们已理解当日父母之苦心,故争相供养父母,以示不忘养育之恩。开始认定每家供养一月。后来,贤惠孝顺的妯娌们认为隔三个月才能轮到供养,时间太长了,故改为每家供养一日。以后又改为自老大起每人供养一餐,依次排下。每隔五天,全家四房老少合聚一起,共烹佳肴,奉养父母。席上子孙、儿媳争相端菜敬酒,百般孝顺,真是合家欢乐乐陶陶。二位老人安享天年,福寿近百岁无病而终。
诗云:父母育恩深似渊,不尤被鬻孝犹虔。弟兄争奉酒甘旨,纯孝妯娌浑归贤。
❼ 有关青春的格言(5则),有关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故事(10则)
青春格言
青春的朝气和前进不已的好奇心若消失,人生就没有意义了——穆勒
人的青春是短暂的,但是,如果卑劣地度过这短暂的青春,就显得太多了----莎士比亚
谁能保持永远的青春,便是伟大的人——郭沫弱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
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获,冬天就不能品尝——海德
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雪莱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席慕容
青春是在它即将逝去的时候最具有魅力——塞涅卡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王尔德
青年人充满活力,像春水一样丰富——拜伦
青春期完全是搜索的的大好时光——史帝文森
青年时种下什么,老年时就收获什么——易卜生
青年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朱德
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醒来时,它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莎士比亚
世界上没有再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春天就像黄金,你想做成什么,就能做成什么——高尔基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塞涅卡
青春是一年的青春,青春是生命的的春天——雨果
青春最漂亮的装饰应该是勇气——德 雷*马克
青春呀,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雷锋
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格——马克思
(我宁愿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只要爬起来,就要有进无退——年轻张海迪)
老年时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意识到,已把全部青春的力量献给了永不衰老的事业——德 叔本华
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妙的全部奥秘不在于能够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俄 屠格涅夫
青春之所以幸福,就因为它有前途——俄 果戈里
宋朝文彦博,幼儿倒有浮球之智。
司马温公,倒有破瓮救儿之谋;
汉孔融,四岁让梨,懂得谦逊之礼;
(十三郎五岁朝天,唐刘晏七岁举翰林,一个正字参朋比。)(汉)黄香九岁温席奉亲;
秦甘罗,一十二岁身为宰相;
吴周瑜,(七岁学文,九岁习武,)一十三岁(官)拜(为)水军都督,(统带千军万马)执掌六郡八十一州之兵权,
施苦肉、献连环、借东风、借雕翎、火烧战船,
使曹操望风鼠窜,险些命丧江南。
虽有卧龙、凤雏之相帮,那周瑜也算小孩子当中之魁首。周瑜(175-210),字公瑾,东吴四英将第一位,庐江舒城人。幼年与孙策相识,结为生死之交。后孙策脱离袁术自立后,周瑜主动投奔孙策。在孙策平定江东的战争中起到了谋士和武将的双重作用,用计谋收服了太史慈。孙策平定江东后,周瑜任水军都督。200年,孙策早逝,临死前对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继位后,也十分信任周瑜。208年,孙权西征黄祖,周瑜立下了大功。208年,曹操南下,目标直指江东,孙权战和未定。周瑜及时从鄱阳湖赶回,正确分析了曹操远来的种种弊端,使孙权决定与曹操一战。周瑜身为水军大都督,用火攻之计大破曹操,这就是有名的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后,周瑜攻打南郡时中毒箭,但还是拼死取下了南郡。随后周瑜割长江南岸给刘备,但刘备至京口见孙权,要求得到整个荆州,孙权同意,因此周瑜只得退往柴桑郡养伤,在生病期间周瑜提醒孙权要提防刘备。210年,周瑜领兵攻打西川,行至巴丘城时箭伤发作,英年早逝,年仅36岁。孙权闻讯后,立即素服迎接周瑜灵柩回柴桑。
二十七岁的霍去病早就少壮魁伟,英威高雄,提兵十万横边朔,北击匈奴王庭,封锁狼居胥了;比尔盖茨已经投笔从商,开始为信息时代的微软帝国奠基;雄姿英发的三国周郎赤壁,青春儒钢,谈笑间樯橹与百万雄师灰飞烟灭。自古英雄出少年,真所谓“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霍去病 19岁封骠骑将军
晏殊7岁中进士
王勃13岁写《滕王阁序》
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张也点头赞许,有感而发道:“有道是自古英雄出少年,明显、就应了他所求之事吧!可惜!可惜!我膝下无子,要得你这样一子刘秀
陈元方,名纪,字元方,东汉颖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在《世说新语》里,直接介绍陈元方言行的至少有八条,分布在《德行》《言语》《政事》《方正》《规箴》《夙慧》六门。这八条记录,除了《德行》之10的内容(华歆遇子弟甚整,虽闲室之内,严若朝典。陈元方兄弟恣柔爱之道,而二门之里,两不失雍熙之轨焉)为空泛评价的话以外,其余的七条,都是七个精彩的瞬间,记载了陈元方和他的家人们的生活。
要说陈元方,得先说他的父亲陈太丘。“太丘”本是河南一个地名,陈元方的父亲陈实(音为“实”,字为宝盖头下面一个“是”)曾经是那里的行政长官,所以后人称他为“陈太丘”。这人为官清廉,家里简陋到连拉车的仆役都没有。应宰府招见的时候,叫大儿子陈元方亲自拉车,车上坐着老爷子抱着小孙子长文,二儿子季方则随后挑着行李。到了宰府,主人设宴招待他们,当时的八大名士号称“八龙”,一个给他们开门打帘,一个行酒,其他的六龙轮番布菜。可见陈家父子所得到的礼遇是非常非常高的(见《德行》之6、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着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成为当地的奇闻,人们甚至给这父子三个画像后广为传诵,说他们出行是“真人东行”,尊称他们父子三人为“三君”。
陈老爷子一生最得意的事情,应该是生了陈元方和陈季方这么两个才学见识都非常高明的儿子,并且这两个儿子又给他生了很出色的孙子,陈家可谓满门俊才。某天,元方的儿子长文和季方的儿子孝先争吵,各自夸耀自己的父亲的功业德品高,吵了好久争不出胜负,这两个娃娃跑到爷爷陈太丘那里,要老爷子下结论。没想到老爷子不紧不慢地说:“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见《德行》之8、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不知道小兄弟两个听到爷爷的决断会不会满意,但是爷爷的发自内心的得意和赞赏,以及后来长文孝文的才学出众,却不由得后世为父母的人生出些嫉妒来———生子孙若此,夫复何求!这个故事流传很广泛,并成了个成语叫“难兄难弟”。“难” 字读阴平(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一声”),本来是“各有长处,难以分出高下”的意思,到了今天,却将“难”解释成了“苦难”的“难”,“难”的读音也成了去声(即口语所说的普通话“四声”),成了“一起患难的人,共处同一个困难境地的人”的意思。如今偶尔在一些生僻的文章里,也还是将“难”字读阴平,意思是“讥讽同样的坏”,取其原意的反意。不过后来无论哪种解释,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陈元方自幼就非常出色,《世说新语》里记载了他小时候的几个故事:
故事一:陈元方七岁的时候,某天父亲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后来那人来了,陈元方当时正在门外玩,那人便问元方:“你父亲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个好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顿时感到尴尬加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却不想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见《方正》之、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作者借陈纪的责客语,从反面来说明“信”和“礼”的重要性。陈元方小小年纪,说话行事镇静沉着,面对咄咄逼人的成年人针锋相对,指出对方不但“无信”,而且“无礼”,义正而辞严,逼得对方无言可答,并以拂袖进门表明自己的态度,七岁的时候就有如此见识作为,真是叫人叹服。
故事二:陈太丘家简贫无仆役,有客人来了,陈老爷子和他们作彻夜畅谈,命大儿子元方二儿子季方去给客人煮饭。小兄弟两个把米放到锅里,就去听大人们谈讲,听到入神,竟忘记了继续捞米蒸饭,将本来要作的干米饭煮成了稀粥。陈老爷子来问,就老老实实地回答,只顾着听大人们谈讲了。陈老爷子于是问他们:“那你们说说,都听到什么了?”两兄弟很快讲所得到的感受全部复述了一回,要点中心全都记得清清楚楚,陈老爷子听了非常满意,就说:“稀粥就稀粥吧,何必非得是蒸饭呢。”(《夙慧》之1、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箪,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记之。」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陈老爷子是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他看到儿子们这么爱学习,内心非常欣慰,对于一些因勤学导致的细小疏漏并不责纠。相信那天的宾客,既然都是能和陈老爷子彻夜畅谈的人,水准应该也是非常高的,也断不会因为两个孩子没煮好饭而感到陈家待客失礼,他们没准还在吃饭的时候,将两个孩子都喊过来一起吃,一边吃一边继续谈论学问品行的话题。这个故事是《世说新语》的《夙慧》门的第一条,可见作者的推崇程度。陈元方兄弟后来均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这和他们从小所具有的良好学习氛围,以及他们自身勤学苦练积极学习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故事三:陈元方出身大家世族,父亲又是政府官员,对人情世故官场狡诈自小就看得非常清楚。曾经有人千方百计用言语诱导他评论当朝和自己的父亲,陈元方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会在对方用心险恶的情况下说出来,而是改评论古人,既不违心,又使对方抓不住什么把柄(见《言语》之6、颍川太守髡陈仲弓。客有问元方:「府君如何?」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如何?」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己,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其机智应变可见一斑。他11岁那年,某天袁公要他评论他父亲陈老爷子在太丘的政绩,陈元方以非常骄傲自豪的语气评论父亲的功绩,认为父亲很了不起。不想袁公听了,微微一笑,说:“我以前曾经也做过这样的事情的呀,是你父亲学了我的做法了,还是我效仿了你父亲了?”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稍微不慎则颜面尽失,想是袁公并非真正想知道是谁学了谁,而是有意为难陈元方。不想小小的陈元方脱口而出:“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为官方式的做法一样可以理解,但是谁也不是谁的老师!”(见《政事》之3、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如此巧妙回答,既照顾了对方的尊严,又保存了自己的体面,不卑不亢落落大方,不损人也不损己,想袁公听了,定会暗暗点头称奇。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点耐人寻味的地方: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个小孩子,但是所归属的门类既不是在专门说早慧儿童故事的《夙惠》门,也不是在一般言论记载的《言语》门,而是在专门记载官员施政方式的《政事》门,可见后人对此事评价是如何的高了。
❽ 名人名言的故事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❾ 自强自立的格言故事
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周易》从效法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上也说:“自求多福。”孔子赞赏“刚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孟子则从反面强调:“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自强才能自立。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得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象》。
【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
【提示】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天体的运行很有规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以天道为榜样,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周易》这句名言,自古以来激励着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而流血牺牲、奋斗不已。正是这种自强意识,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提示】老子思想中有许多辩证法。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在战斗中、在竞争中遇到强有力的对手,不要先被对方的强大声势吓倒,而应当增强自己的信心。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就是强调首先要自强起来,充分研究敌我的优劣形势,才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扬优势,百战不殆。
不怨天,不尤人。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不怨恨天,不责怪人。
【提示】一些人遇到挫折,经常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别人没有善待自己。实际上,应该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自己主观不努力,仅仅从客观找借口,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
【提示】这里所谓的天,实际指的就是时代。这些话是强调,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遭受宫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他几次想自杀,但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发奋著述,最终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安乐之中反而会灭亡。
【提示】孟子在这句话的前文中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这句话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它进一步警示人们:忧患常常促使人发愤图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而过分安乐的环境,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则容易使人安于现状,甚至导致家破国亡。隋朝的快速灭亡,唐朝由盛而衰,都与统治者过分追求享乐、丧失忧患意识有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离骚》。
【大意】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提示】屈原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联齐抗秦而两次被放逐。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主要抒发了去国离乡的忧愤愁思。这两句诗是《离骚》中的名句,表现了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像的世界中,诗人乘着龙车凤车,遨游宇宙,向古帝陈情,向上苍发问,不知疲倦地追寻。这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为追求真理,为正义事业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提示】修身是儒家传统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严格按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荀子对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体,以至于一言一行,甚至服饰、饮食、居处、容貌、态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则。他认为做到这些,就与尧、禹差不多了,实际上是强调修身可以成为自强的一种途径。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出处】《商君书·画策》。
【大意】能战胜强大敌人的人,首先应当是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提示】这句话是关于对敌战略战术的见解,与老子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相近。强调与强敌战斗的人,必先要战胜自己,就是说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面对强敌先自气馁,则必败无疑。这一思想也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做事情应该首先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首先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无往而不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曹操《龟虽寿》。
【大意】千里马虽然老了,呆在马棚里,但它还是想着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不会消失。
【提示】人生理年龄的增长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心理年龄却因人而异。有些人到了老年,意志消沉,特别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有些人到了老年,善于适应环境,保持与年轻人一样的激情,积极进取,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开创出新的事业。可见,只要自强不息,正确认识自己,老年人也可以再创辉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大意】不要叹息落日余晖照在桑树榆树上,它依然可发出满天红霞。
【提示】因为夕阳照在桑榆树端,“桑榆”在古代就成了日暮和老年的代名词。这是刘禹锡答好友白居易诗中的两句。他俩年岁相近,写此诗时都已进入老年。刘禹锡说,走向老年是人的一种自然趋势,但仍应保持一种进取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夕阳红”精神。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出处】李咸用《送人》。
【大意】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
【提示】离别是人生的悲歌,怅惘而无奈。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想要表达的情义自然很多。山河路远,世道坎坷,功业难成,相聚无多。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临歧嗟叹!但这两句诗却抛开悲伤,抒发了豪迈的情感。它激励人们:面对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丧失信心。哪怕千难万难,也要勇敢面对。自强自立,才能提升人格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大有所为,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李清照《乌江》。
【大意】活着就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豪杰。
【提示】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项羽冲出重围,退到乌江时,有人预备了船只,让项羽返回江东。项羽不肯,他说:“当年我带着八千兄弟渡江西征,而今就我一个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仍然拥护我,可我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于是,项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而亡。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写下《乌江》一诗,赞美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也暗讽南宋懦弱的政权。后来,人们多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诗的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就是上面那段故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出处】朱熹《答巩仲至》。
【大意】即使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也还要继续努力向上。
【提示】“百尺竿头”比喻已经取得的成就,“更进一步”是昭示人们不能满足现状,还应争取更大的进步。一个人不论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能超越别人,而且能超越自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十分认真,每当他写完一篇,就贴在墙上,仔细检查,直到觉得无可挑剔以后,才拿出来给别人看。有了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一个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回答者: Miuha - 经理 五级 10-23 22:38
自强就是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努力向上,奋发图强。《周易》从效法自然的立场出发,提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诗经》上也说:“自求多福。”孔子赞赏“刚毅”的性格,他自己就是一个“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人。孟子则从反面强调:“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自强才能自立。唐人李咸用《送人》诗说得好:“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也是人生应有的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出处】《周易·乾·象》。
【大意】天体运行刚健不息,有才德的人应该像天体运行那样自强不息。
【提示】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天体的运行很有规律,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因此以天道为榜样,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周易》这句名言,自古以来激励着中华民族多少仁人志士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而流血牺牲、奋斗不已。正是这种自强意识,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
【大意】能够战胜别人是有力量的表现,但能够战胜自己才算是强者。
【提示】老子思想中有许多辩证法。这里讲的是一种处世态度,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在战斗中、在竞争中遇到强有力的对手,不要先被对方的强大声势吓倒,而应当增强自己的信心。军事家孙子的名言“善胜不败,善败不亡”,就是强调首先要自强起来,充分研究敌我的优劣形势,才能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克服自身的弱点,发扬优势,百战不殆。
不怨天,不尤人。
【出处】《论语·宪问》。
【大意】不怨恨天,不责怪人。
【提示】一些人遇到挫折,经常抱怨自己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或者别人没有善待自己。实际上,应该先找找自己的原因。自己主观不努力,仅仅从客观找借口,解决不了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还要靠自己的不断努力。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上天将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一个人的时候,一定先会使他的心志受苦,身体劳累,忍饥挨饿,肌肤消瘦,做事情总是不如意。
【提示】这里所谓的天,实际指的就是时代。这些话是强调,一个人要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往往要经过一系列的磨难、挫折,才能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成就大业。司马迁因为替李陵辩护,遭受宫刑,被认为是奇耻大辱。他几次想自杀,但为了写《史记》,忍辱负重,发奋著述,最终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出处】《孟子·告子下》。
【大意】在忧患中得以生存和发展,在安乐之中反而会灭亡。
【提示】孟子在这句话的前文中说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一段话,这句话是一句总结性的话,它进一步警示人们:忧患常常促使人发愤图强,生机勃勃,积极向上;而过分安乐的环境,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则容易使人安于现状,甚至导致家破国亡。隋朝的快速灭亡,唐朝由盛而衰,都与统治者过分追求享乐、丧失忧患意识有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处】屈原《离骚》。
【大意】尽管道路漫长而遥远,我还是要为追求真理上天入地去探求。
【提示】屈原因力主政治改革和联齐抗秦而两次被放逐。他的长篇抒情诗《离骚》主要抒发了去国离乡的忧愤愁思。这两句诗是《离骚》中的名句,表现了屈原对真理孜孜以求的精神。在想像的世界中,诗人乘着龙车凤车,遨游宇宙,向古帝陈情,向上苍发问,不知疲倦地追寻。这种“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后人为追求真理,为正义事业不畏艰险,勇于进取。
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禹。
【出处】《荀子·修身》。
【大意】通过品德修养达到自强,则名声可与古代圣贤尧、禹齐名。
【提示】修身是儒家传统道德的一项重要要求,是指自我完善,严格按社会道德规范要求自己。荀子对修身的要求很高也很具体,以至于一言一行,甚至服饰、饮食、居处、容貌、态度等,一律要求合乎道德准则。他认为做到这些,就与尧、禹差不多了,实际上是强调修身可以成为自强的一种途径。
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
【出处】《商君书·画策》。
【大意】能战胜强大敌人的人,首先应当是能够战胜自己(弱点)的人。
【提示】这句话是关于对敌战略战术的见解,与老子的“自胜者强”的思想相近。强调与强敌战斗的人,必先要战胜自己,就是说要有充分的自信。如果面对强敌先自气馁,则必败无疑。这一思想也适用于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即做事情应该首先树立坚定的信心,努力超越自己,克服自身的缺点与不足。首先战胜自己,然后才能无往而不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出处】曹操《龟虽寿》。
【大意】千里马虽然老了,呆在马棚里,但它还是想着驰骋千里;有远大志向的人即使老了,他的雄心壮志仍然不会消失。
【提示】人生理年龄的增长规律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心理年龄却因人而异。有些人到了老年,意志消沉,特别是退休之后,无所事事;有些人到了老年,善于适应环境,保持与年轻人一样的激情,积极进取,寻找适合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作用,甚至开创出新的事业。可见,只要自强不息,正确认识自己,老年人也可以再创辉煌。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出处】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大意】不要叹息落日余晖照在桑树榆树上,它依然可发出满天红霞。
【提示】因为夕阳照在桑榆树端,“桑榆”在古代就成了日暮和老年的代名词。这是刘禹锡答好友白居易诗中的两句。他俩年岁相近,写此诗时都已进入老年。刘禹锡说,走向老年是人的一种自然趋势,但仍应保持一种进取精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夕阳红”精神。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出处】李咸用《送人》。
【大意】眼前有多少不如意事,男儿从来要自强自立。
【提示】离别是人生的悲歌,怅惘而无奈。在一首送别友人的诗中,想要表达的情义自然很多。山河路远,世道坎坷,功业难成,相聚无多。凡此种种,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临歧嗟叹!但这两句诗却抛开悲伤,抒发了豪迈的情感。它激励人们:面对人生困境,不能消磨意志,丧失信心。哪怕千难万难,也要勇敢面对。自强自立,才能提升人格境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价值,大有所为,创造出精彩的人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出处】李清照《乌江》。
【大意】活着就要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死了也要当鬼中的豪杰。
【提示】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的军队围困在垓下,项羽冲出重围,退到乌江时,有人预备了船只,让项羽返回江东。项羽不肯,他说:“当年我带着八千兄弟渡江西征,而今就我一个人回去,即使江东父老仍然拥护我,可我有何颜面去见他们呢?”于是,项羽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自刎而亡。李清照是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写下《乌江》一诗,赞美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也暗讽南宋懦弱的政权。后来,人们多用这两句诗来形容胸怀大志的英雄气概。诗的下面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讲的就是上面那段故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出处】朱熹《答巩仲至》。
【大意】即使到了百尺竿子的顶端,也还要继续努力向上。
【提示】“百尺竿头”比喻已经取得的成就,“更进一步”是昭示人们不能满足现状,还应争取更大的进步。一个人不论在事业上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不仅能超越别人,而且能超越自我。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对待写作的态度十分认真,每当他写完一篇,就贴在墙上,仔细检查,直到觉得无可挑剔以后,才拿出来给别人看。有了这种精益求精、不断追求进步的精神,一个人才会有更大的成就。
回答者:明月松 - 副总裁 十级 10-23 22:39
目标
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萧伯纳
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
——埃德蒙斯
一个没有受到献身的热情所鼓舞的人,永远不会做出什么伟大的事情来。
——车尔尼雪夫斯基
胜不延道,求胜乃可贵。
——V.L.
成功之秘诀,在始终不变其目的。
——毕因士腓特
生活中有件明智事,就是精神集中;有一件坏事,就是精力涣散。
——爱默森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托尔斯泰
跛足而不迷路能赶上虽健步如飞但误入歧途的人。
——培 根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但 丁
有些人活着没有任何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象河中的一棵小草,他们不是行走,而是随波逐流。
——小塞涅卡
有些人往往因为担心误入迷途而误入了迷路。
——莱 辛
世间最凄惨的景象,莫过于看到一头迷路的小狗夹着尾巴走。
——葛特曼
用不正当手段达到的目的,不是正当的目的。
——马克思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
理想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雨 果
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
——莫格利希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伏尔泰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伏尼契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车尔尼雪夫斯基
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约翰逊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自己。
——雪 莱
对于年轻人来说,未来是一个仙境。
——塞 拉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加 缪
我们的理想,不管怎么样,都属于未来。
——奇雷特
奋斗
人类把历史看成战斗的连续,为什么呢,因为直到今天,他们还认为斗争是人生的主要东西。
——契诃夫
人在他的历史中表现不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泰戈尔
只有这样的人才配生活和自由,假如他每天为之而奋斗。
——歌 德
用一只干净的手和一颗纯洁的心去战斗,用自己的生命发扬神圣的正义,这真是优美的事情。
——罗曼·罗兰
我们不能控制生活,但是我们能够和它斗争。
——高尔斯华绥
凡是能冲上去、能散发出来的焰火,都是美丽的。
——安徒生
生活就是行动,而行动就是斗争。
——别林斯基
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
——马克思
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则在其次。
——赫伯特
最后的结果确定工作的成败。
——莎士比亚
没人能完全松懈。象上紧发条的时钟一样,人不带点紧张,就不能有所作为。
——J.R.
如果斗争是在极顺利的成功机会的条件下才着手进行,那么创造世界历史未免就太容易了。
——马克思
自信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愿求有力者的垂青。
——雨 果
不管我们踩什么样的高跷,没有自己的脚是不行的。
——布莱希特
地狱中最炽热的地方是为那些在伟大精神考验中保持中立的人准备的。
——但 丁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爱默生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
——拿破仑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大仲马
固执也有好处,自己明天的思想今天可以知道。
——G.B.
勇敢
勇敢不在于能够蔑视危险,而在于认请危险、战胜危险。
——布勒森东
如果你是懦者,你自己乃是你最大的敌人;但如果你是勇者,你自己乃是最大的朋友。
——弗兰克
勇气是一个人处于逆境中的光明。
——华福纳格
造化既然在人间造成不同程度的强弱,也常用破釜沉舟的斗争,使弱者不亚于强者。
——孟德斯鸠
为其所应为,这样的人才是勇敢的。
——托尔斯泰
大胆是取得进步所付出的代价。
——雨 果
小心就是勇敢的一个重要部分。
——佛里察
你必须小心的是过分小心。
——B.P.
害怕,这是我们唯一应当害怕的东西。
——罗斯福夫人
大多灵敏人都是运用力量时已经太晚的时候,才埋怨缺乏力量。
——卢 梭
你若失去了财产——你只失去了一点儿。
你若失去了荣誉——你就丢掉了许多。
你若失去了勇敢——你就把一切都失掉了!
——歌 德
懦夫一生数死,丈夫中死一遭。
——莎士比亚
一支由驯鹿所率领的狮军,是决不可能再是狮军的。
——拿破仑
自己甘做羔羊者终必为豺狼所噬。
——麦克帕基
由于缺乏一点儿勇气,许多有用的才干都在这世界上消失了。
——佚 名
勇气如爱情,需要希望来滋养。
——拿破仑
伟大
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
——车尔尼雪夫斯基
伟人是个天生的孩子,当他死时,他把他的伟大的孩提时代献给了世界。
——泰戈尔
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埃德慕斯
每一个忠实于未来,为了美好的未来而牺牲的人都是一座石南的雕像。
——伏尼契
真正的伟人往往是平凡的;他们的行为既不做作,也不虚饰。
——克林凯尔
有勇气在自己生活中尝试解决人生新问题的人,正是那些使社会臻于伟大的人!那些仅仅循规蹈矩过活的人,并不是在使社会进步,只是在使社会得以维持下去。
——泰戈尔
最伟大的人不是轻视日常小事的人,而是对这些事情予以缜密的注意并加以改进的人。
——史迈尔斯
你不能奢望同是伟大的而又是舒适的。
——巴 里
壮志与热情是伟业的辅翼。
——歌 德
崇高就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
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
——托尔斯泰
困难
大自然把人们困在黑暗之中,迫使人们永远向往光明。
——歌 德
危难是生命的试金石。
——希罗科夫
只有在苦难中,才能认识自我。
——希尔蒂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梁启超
不认识痛苦,就不是一条好汉。
——雨 果
困难是一个严厉的导师。
——贝 克
困难产生于克服困难的努力中。
——斯迈尔斯
忧患激发天才。
——霍勒斯
对你有帮助的东西,并不都是唾手可得的。
——弗格森
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拿破仑
如果人生的途程上没有障碍,人还有什么可做的呢。
——俾斯麦
凡事在成熟之前,都是有苦味的。
——赛勒斯
耐心
耐心是希望的艺术。
——活文纳洛斯
忍耐是痛的,但是它的结果是甜蜜的。
——卢 梭
热情
我们的激情实际上象火中的凤凰一样,当老的被焚化时,新的又立刻在它的灰烬中出生。
——歌 德
智慧的最大成就,也许要归功于激情。
——沃韦纳戈
人应当具有激情,但是也应当具有驾驭激情的本领。
——玻 尔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
——泰戈尔
历史给我们的最好的东西就是它所激起的热情。
——歌 德
热情常使最机灵的人变成疯子,同时也可使最愚蠢的人变得聪明起来。
——拉罗什夫科
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和能力的关系少,和热心的关系大。
——贝克登
处处热心的人生,是事事满意的人生。
——帕 克
热情是另一个主人。
——谚 语
实干
由于你不可能做到你所希望做到的一切,因此,你就应当做到你能够做到的一切。
——泰伦底乌斯
想得好是聪明,计划得好更聪明,做得好是最聪明又是最好。
——拿破仑
天赐食于鸟,而不投食于巢。
——霍兰顿
除非你亲自尝试一下,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够做什么。
——玛利雅
智者不做不可能的事情。
——马辛格
已经完成的小事,胜于计划中的大事。
——雷 特
迟些总比不做为好。
——乔 桑
做你所应做的事情,能有什么结果在其次。
——赫伯脱
一个人正如一只时钟,是以他的行动来定其价值的。
——潘 尼
有必要做的事情,不如现在就做。
——斯莫伦特
知识给人以份量,行为给人以光泽。
——卡莱尔
只须希望而没有行动的人,只能靠做梦来收获所得。
——佚 名
要是我们只限于梦想,那么谁来使生活成为美丽的呢?
——高尔基
青年
青年是一个美好而又一去不可再得的时期,是将来一切光明和幸福的开端。
——加里宁
每个青年人都象是个在晚上出生的婴儿——只看到太阳升起而从来不会想到昨天的存在。
——佚 名
自信和希望是青年的特权。
——大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