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君子做人之道经典语录

君子做人之道经典语录

发布时间: 2020-12-29 00:32:06

❶ 君子当成人之美——说明了怎样的做人道理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成全人家的好事,不帮助别人做坏事。

❷ 经典家规家训20句

1、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出处:朱柏庐《朱子家训》

释义:人吃的每一粒米饭,应当想到它来之不易;人穿的每一件衣服,要时常想到它在制作时的艰难。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出处:诸葛亮《诫子书》

释义:一个德才兼备者的操行,以静心来修炼性情,以恭俭来涵养品德。做不到恬静超脱就不能表明志向,做不到平和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3、传家两字,曰读与耕;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

出处:安徽绩溪《章氏家训》

释义:“耕”“读”两字是传家之宝,“俭”“勤”两字是发家之道,“让”“忍”两字是安家之本。

4、振作那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出处:福建龙岩客家家训

释义:要振作精神,从少年到老年,每时每刻都要为远大的志向奋发努力;建功立业是不容易的事,必须毕生振作努力,时时刻刻关切身边的、周围的、天下的事。简而言之,就是要从小立志,努力成才,胸怀天下。

5、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

出处:王阳明家书《示宪儿》

释义:能够放低自己身份,这是有志气的表现;能够容纳别人,这才是有大的度量。

6、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

出处:《颜氏家训》

释义: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❸ 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1】 靠自己劳动挣来的食物最好。——布哈里
【2】 人生是艰苦的。对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夜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他们只能依靠自己,可是有时连最强的人都不免于在苦难中蹉跎。——罗曼·罗兰
【3】 人们说生命是很短促的,我认为是他们自己使生命那样短促的。由于他们不善于利用生命,所以他们反过来抱怨说时间过得太快;可是我认为,就他们那种生活来说,时间倒是过得太慢了。——卢梭
【4】 据我观察,大部分人都是在别人荒废的时间里崭露头角的。——福特
【5】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鲁迅
【6】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一定依赖别人;依赖别人的人一定怕人;怕人的人一定阿谀谄媚人。——福泽渝吉
【7】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太多,我要争分夺秒。——爱迪生
【8】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
【9】 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拿破仑
【10】 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丁玲
【11】 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佚名
【12】 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佚名
【13】 人生的光荣,不在于永不言败,而在于能够屡扑屡起。——拿破仑
【14】 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弧立。——徐特立
【15】 让自己的内心藏着一条巨龙,既是一种苦刑,也是一种乐趣。
【16】 一味地抱着慈悲心肠为子女牺牲一切的父母,可以算得上最坏的教育者。——马卡连柯
【17】 我宁愿靠自己的力量,打开我的前途,而不愿求有力者的垂青。——雨果
【18】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歌德
【19】 市场经济全靠自己闯荡,在求异的同时就要创新。具体的感觉是,要把繁华世界看作蛮荒一片,把已经光彩夺目的物质文明看作还未开垦的处女地,大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开拓塑造自己心目中的文明世界。——颜建中
【20】 身为一名创作者,抱持的态度是能不断提出新构想,并且靠自己进行创作。——久石让
【21】 如果你想走到高处,就要使用自己的两条腿!不要让别人把你抬到高处;不要坐在别人的背上和头上。——尼采·F·W·
【22】 靠自己名言靠自己劳动挣来的食物最好。——布哈里
【23】 靠自己名言这年头什么也靠不住,只有自己靠自己,简称:我…靠!——周立波
【24】 每个人都有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的。——伊索
【25】 名字是父母取的,名片是自己制的,名声是自己博的,名人是自己造的,名句是自己说的。除名字外,都得靠自己,每个人书写人生的笔,都握在自己的手里。——佚名
【26】 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来靠去你就发现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倪萍
【27】 真有的话,我就谢天谢地了!有段时间我也想过是否请一些人来帮我编剧什么的,可是就是没有啊!我都是靠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电视剧中的那些台词,每一句话都是我写的。再说,我有我的语言方式,也很难学。——琼瑶

望采纳,谢谢!

❹ 君子做人之道的古代散文

为你找了几个,写自己无非是写自己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悟到了什么东西,自己应该怎样做,对其中的思想有什么样的自己的看法之类的。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记得这是初一的时候第一次接触《论语》,而现在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些竟然是从还在上幼儿园的小妹妹口中讲出,一边背诵一边抱怨古人写字总喜欢写“错别字”,同样的字体,竟有多种读音,我不禁为这种独特的感慨开怀大笑,原来儒家经典,现在已经开始伴着小朋友成长。人常道“钻孔钻孔”,先钻后有孔,自然而然,伴着情景喜剧的推出,孔子的老师却被认为钻子,然而,撇开一系列的喜剧笑话,以真诚的态度去读《论语》,却别有一番体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想这是我们所接触的内容中最简单的一句吧。看似简单的一句话语,却是我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态度,不耻下问,人人会说,当真正要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坦然接受,因为自己怕被别人笑话,不曾尝试抛开面子,虚心请教。反之,你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成功与进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每一位学生来说,也不失为对学习的一种劝勉,诚诚恳恳的学习态度是至观学习的重要因素,只学习不思考,对于总结出的规律记硬背,无疑是事倍功半,伽利略因为有了探索精神,敢于实践才成为人们所景仰的学者,而对于孔子,教育学生要有勤学好问,温故知新的精神,才使得学生中涌现出一批大学问家,才使得儒家思想影响至今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是孔子静心总结的哲理名言,每一句都会发人深省,受益匪浅,每个人都想拥有孔子的智慧,殊不知,在他的背后,却也是做到勤奋、多问才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形象。在读《论语》的同时,我们才能体会到一个成功人士背后所付出的艰辛,这无疑是我们求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支柱。2、历史的大江波涛旋卷惊天,激勇起千帆英雄人物:岳飞,郑成功,戚继光,誓守卫边疆,精忠报国;屈原,文天祥,满怀忠心为复国,泪洒热土。他们的精神继传至今,他们的崇高事迹,令人拍案惊起,感叹不已。在众多英雄人物里,有这么一位我所敬佩的思想家,他为后人驶破汹涌滚滚的浪,那前进的道路上立即展现出万道霞光,他的化身形成一股强力的风向标,那风向的尽头,光彩夺目,波澜壮阔,要驶达那里,必须学会管理自己。这风向标指引着我们人生的目标和做人的准则,这人就是伟大的孔子。“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爱人”。无论是友人,亲族还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诚信,本分,尊老,爱幼,这些中华美德的结晶就是“仁爱”。“仁爱”,也是“仁义”,从而“仁义”就是正义。先对人仁爱,便成仁义,成了仁义,便成正义,再之后就是堂堂正人君子。孔子的话简明却意深,总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有人说孔子其貌不扬,丑陋不堪。不错!孔子确实是如此,但是,光凭美貌论天下,何以仁人,仁家,仁国?有人才有家,有家才有国。仁人者便仁家,仁家者便仁国,仁国者便仁人,循环至此,国泰民安。如论美,君子得五美方可治天下:“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并不是外表美。“惠而不费”指运用智慧带领人们谋生,使得安居乐业,百姓自然劳而不怨。这方是天下太平的方法!自己衣冠端正,目光尊关键字:孔子 论语严,仪态庄重,人望而生畏,便是不动之而惧,威而不猛。但从一面来看就像顶端的文明文化发展,所以才有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之说。仁者,“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孔子的言行举止同样遵从。心中有“仁“这一信念,做法也会遵循。在公共场合,尊重别人言论。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我反驳你的言论,但我誓捍卫你说话的权利。”有关于孔子的故事:一次,孔子周游列国,在街上走时,天突然下起倾盆大雨,孔子措手不及,只得躲在别人屋檐下,身上淋得像只落汤鸡,一街人讽孔子如丧家之犬,亦如下井之蛙。孔子并不驳论什么,那街人很奇怪,问孔子原因,孔子只说了一个字:“仁。”街人不解,继续问,孔子说:“仁,要在生活中运用,现在我们就是仁,以仁为本,君子为人之道,以做为本分事,宽待人,心中有知识与仁爱,就不空虚,就会宽待人,为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恶空虚之徒,但心中要有仁爱,要用信念去化解他。”街人听了,感到惭愧,于是马上跪下拜孔子为师,以后也成为了名士君子。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心存仁念,要去感化别人,不为小事而气愤,要慷慨的容纳,大方的原谅,可以辩论别人的不同观点,但是要尊重别人的权利,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并不是因为衣着打扮,钱财富有,而身份高贵,反而往往这些人都没有修养,那些人对自己放纵,对别人则苛求贪利,正人君子则声张正义。这就是“君子求诛己,小人求诛人3、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知”——孔子思想的精华 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而且是个伟大的教育家,他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许多很有意义、很有启发性的教育思想和获得知识的方法。在春秋末期这样一个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保守的奴隶主贵族是无法应付现实生活的变化,从奴隶主贵族本身来说也不可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但从整个社会发展来说,却需要有一批有才干的人才,要他们来解决现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复杂的问题。孔子适应着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教育家。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对这句话虽有种种不同解释,但它包含要扩大教育面,使受教育的人不仅仅限于奴隶主贵族,应该是无疑问的。孔子自己实践了他的“有教无类”的主张,所以他说:“只要给我十条干肉作学费,我从没有不教诲的。”(《论语·述而》)他的这一作法,对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人才问题起着很大的作用。当然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不是为了所有的阶级,更不是为了什么培养为全民服务的人才,而是为了培养更多的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有才干的人。虽然如此,但孔子的教育活动,却是结束了过去贵族垄断的“官府之学”,开始了学问的私家传授。所谓“学术下庶人”,正是从孔子开始的。从这一点来说,无论如何是有利于当时社会发展的。 不仅如此,孔子通过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从中总结了不少合于人们认识规律的经验,但孔子的这方面的思想,还不是认识论本身的问题,主要还是对教育方法、求知方法的概括和总结。 首先,孔子比较强调人们的知识来源于学习。虽然他也讲到“生知”“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它表明孔子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束缚。但是我们从他的具体教育活动上看,他并不十分重视这点。他所说的“性相近,习相远”才是他自己的主张,显然这和“生知”的观点是不一致的。孔子从来就没有认为他自己是“上智”的,而且也没有说过哪一个人是“上智”的,他甚至认为尧舜也会有错误。关于他自己,他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他非常好学,他自己给自己的评论是:“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他赞美好学的学生颜回说:“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矣,今也则亡。”(《论语·先进》)子贡问:“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孔子回答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可见,孔子非常注重学习,认为人的知识来源于学习,人的道德品德也是通过学习才能得到,所以他所说的“生知”差不多成了一句空话了,在实际上并没有重视它。 孔子主张学习的知识大体上有两个方面:一是从学习古代文献和典章制度方面得来的知识,这可以说是历史知识,《论语》中记载孔子从过去的历史文献、典章制度中学得知识的地方很多,他自己说他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乡党》一篇中,除极少数几节外,大都是讲古代的制度,孔子就是学习这些东西。从孔子教学的内容看,大部分是古代文献、典章制度等,“孔子用四种内容教育学生:历代文献,生活行为的准则,对上要讲忠义,对朋友要讲信实。”(《论语·述而》)这里所说的“历代文献”就是《诗》《书》《礼》《乐》等等。二是从现实生活方面得到的知识,这可以说是现实的知识。但孔子主要是注重观察而不大注重实践,特别是他非常轻视生产实践。在《论语》中许多地方记载了孔子主张在生活中要注意学习的话,例如他说:“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不耻下问”等等。但是孔子轻视生产实践则是非常错误的,有一次他的学生樊迟向他请教种庄稼和种菜,他不仅说他不如老农民和老菜民,而且骂樊迟说:“樊迟真是个小人呀!做一个统治者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做一个统治者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隐瞒真情。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都会背着小孩前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论语·子路》)孔子说这样的话表明他是一个剥削阶级的思想家,而剥削阶级从来都是自己不劳动而且轻视劳动。 其次,孔子对某些学习的规律作了概括,得出一些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并以此作为他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他提出反复的学习可以使人们的认识更加深入,从而获得新的知识,他说:“温故而知新”(《论语·为政》),“学而时习之”(《论语·学而》)等,就是这个意思。孔子虽然没有明确谈到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事物发展的规律,但他已经知道可以由学习过去的知识中吸取经验,这对认识当前的事物是有帮助的。孔子常常向别人请教,从别人那里学得知识,然后用来教别人,他说:“我有很多知识吗?没有呢。有一个普通人问我,我对他的问题本来一点也不知道。但是我从他的问题正反两面去盘问之后,却得到很多启发,然后尽量地告诉他。”(《论语·子罕》) 孔子还从教育实践中总结出“学”和“思”的关系。他所说的“学”和“思”的关系虽然不等于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但也是别人的经验如何通过思考变成自己的知识的关系。“学”是学习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思”是把别人的经验和从现实生活中学得的东西通过思考加以消化,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所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学习前人的知识而自己不思考,只能停留在迷罔之中而不知正确与错误;只是凭空思想而不学习和利用前人的知识经验,那就会一无所成。看来,孔子虽然也重视“思”,但他却更重视“学”,他认为“学”是“思”的基础,所以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大凡人类认识史总是首先重视“学”(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逐渐才注意到“思”(对经验加以总结找出规律),孔子通过他亲身的教育实践,开始认识到这两者的关系,并由注意“学”开始,到注意“思”的认识阶段。 4、《论语》的文学特点。 《论语》多为简短语录,辞约义丰。语言的深刻平实、含蓄隽永使《论语》成为先秦说理散文的主要形态。 有的章节能够通过言谈举止表现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论语》只记录了孔子广告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 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论语》中的孔子是一位思想深沉、举止端方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形象,此时的孔子还没有走上神坛,还没有被神化,因此《论语》中所表现的孔子不但是一位“圣人”,更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儒者。(见《先进》篇中“子路、曾皙、 冉有、公西华侍坐”)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联盟机智的子贡等。但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 的道理。如“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

❺ 论语中做人之道的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2.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

3.小人之心,岂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3.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4.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15.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6.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17.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18.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19.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思,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20.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21.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22.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23.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吾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24.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椁,犹犬羊之椁。”

25.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2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7.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8.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29.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0.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胫胫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屑之人,何足算也。”

3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2.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其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之;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3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4.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鏖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耕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5.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36.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37.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8.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39.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40.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1.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42.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3.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4.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5.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6.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❻ 从《论语》看做人之道

就是要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并且保持它.
论语就是记录孔子的一些事情而版已,孔子本人做人到底权是不是做到家了都是一个问题,不过他提倡做人要做到: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
但这都是褒义词,做人过于宽容他人,对于犯人也每次都宽恕吗?所以我觉得他的理论适合君子修身养性,并不适合当前社会的做人准则.
"礼,仁"是孔子教育思想最重要的组成,做人是要知道礼,仁,但是也要知道社会的阴暗面.
我认为,孔子的思想就是希望每个人都是君子,也是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希望被统治的人都是君子,都是只知道礼,仁,而不知道反抗,这也是孔子被各朝各代统治阶级推崇的原因.
光从论语看,做人就是要要做到宽、耻、信、敏、惠、温、良、恭、俭、让的磊落谦谦君子.
最后,我想说的是:孔子是看不起农民的,这是我最看孔子不爽的地方.

❼ 吾者三省吾身; 敏于言而慎于行 ; 君子为人之道 这句话什么意思

吾者三省吾抄身: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三:表示多次或多数
敏于言而慎于行 :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
君子为人之道:这句是不是错了?是”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语出《论语·学而篇》“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❽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务本1
整子/2006/1/7论语/学而
有子,据说是孔子的弟子。名若。有子认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本]是什么呢?是孝弟。事父母叫孝,事兄长为弟。孝弟是仁之本。这个[本]的意义,仅仅是相对于概念的层面上来说,作[基础]的意思来解。如果是相对于现实中的道德修为而言,则必须作[根源]的意思来解,并且仅仅是在个人的方面来说的。
有子的这种观点来自于他的一个默认的前提---为人要是孝弟者,是不会犯上作乱的。这种说法有点言过其实。正确根据文本的意思去理解,应该说是[鲜矣]即少有。也就是说,为人孝弟者,而好犯上者,是有的,但不多。那么作乱的人几乎可以说没有。
1,犯上---在宗法制度统治的社会下,冒犯比自己无论在社会或
家庭中长官和长辈。
2,作乱----滋事生非,使社会中的原来严格的等级制度发生上下错位。以下凌上。
理解这些观点,有一个前提是必须重视的---即这里仅仅是从个人和个人的道德修为方面来理解,并以此为出发点。对于犯上,事实的的理解重心在个人和家庭的关系中实现。而作乱,则是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实现。当个人具有孝弟的先前默认的性质时,犯上者很少,而作乱则根本不会。因此,有子认为,实现社会中的仁,则必须建立在个人的孝弟基础上。
从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看出,孔子的那个时代正是周朝由衰到乱的时代。但周朝在社会民间所建立的宗法制度和一些祖先崇拜的宗教原则已经深入人心,牢固扎根。因此有子的话就有了这个默认的说法作为他的结论的前提。
本----个人方面道德本质的确立。
道----即个人在社会层面以上面所说的[本]为基础进行行事。从而在社会中建立一种榜样或标准。
下面有一句是孔子的插诨打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不知这句话是说有子呢?还是在说[仁]?不得而知。但一般理解是后者。孔子认为,美言美色,很少具有仁的特征或表现。孔子的这句话,包含二个方面:
1,说和做。仁应该是在人的行为中实事求是地做出来的,而不是从口头上说出来的。
2,本质和现象。真正的仁是重其本,而不重其色---即表面现象。
分析了这句话,说明了孔子在一定的程度上是比较赞同有子的观点的。

❾ 孔子 这不正是君子为人处世之道吗

他的思想,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是一股活的力量,影响我们民族的立身处世之道。他,是所有中国人的老师。今天,再次品读他说过的话,跟着他,学做人。

如何为人处世?

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注释:子贡问孔子:“有什么话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是真正的错。”

“3、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要求的是别人。”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注释:“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6、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注释:有人说:“用恩德来回报怨恨怎么样?”孔子说:“用什么来回报恩德呢?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感激、恩德来回报恩德。”

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释:“有智慧的人不会迷惑,他会利用他的聪明才智去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仁爱之心的人不会有忧愁,他会用宽容来对待世人;勇敢的人面对强敌不会畏惧,他会义无反顾地去迎接挑战。”

❿ 论语中的做人之道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忽?

2.所谓圣人者,知通乎大道,应变而不穷,能测万物之情性者也版

3.小人之心权,岂能度君子之腹。

4.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5.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6.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8.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9.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0.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