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方法哲理

方法哲理

发布时间: 2020-12-28 23:09:16

哲理诗学习方法

一般世人推崇唐诗,贬低宋诗,倒是诗论界的共识最为评价公道:唐宋诗在总体上的差别——在情理各有侧重上,唐重情,宋重理,神韵追求上,唐豪迈端庄,宋奇峭流畅;表现技巧上,唐尚虚,空灵浑成,宋尚实,工巧细密;措辞用语上,唐重声律之美,多练虚字,宋重口语化,兼练虚字。而宋人的哲理诗较之唐诗则有高明之处:着重捕捉心与物相遇时刹那间的感受,并立即升华为一种哲理思考。
一提到宋代的哲理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苏轼的《题西林壁》和朱熹的《观书有感》。
《题西林壁》是理趣诗的著名范例,而唐诗中少有这种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种诗,既是说理,又很有诗味,它以理语入诗,即用诗来说理,在描写景物中说明一个道理。这就是理趣诗。《题西林壁》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哲理,逸趣横生,精警简括。前两句从庐山移步换形,写出庐山变化多端、令人目迷神夺,种种姿态,不可辨认。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在观望中受到启发,巧妙地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成为启迪后人的哲理名句
同属理趣诗一类的还有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朱熹的《观书有感》亦是理趣诗,以理语成诗,却又别开生面:
半亩万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此诗的突出特点是:全诗用形象思维和比兴手法,写读书的乐趣和重要。读书本是很理性的事,在这里却形如美景,情趣盎然。首句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因书为长方形,故有'半亩'之说。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三句一个'问'字,引出方塘之水哪能澄清,四句道出缘由: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活水'比喻得奇妙: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
卢梅坡,只知为宋人,其他不详,可见其知名度不大,可他的哲理诗《雪梅》,却被诗论界誉为宋人哲理诗的压卷之作:
梅雪争春末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的确是一首绝妙的哲理诗,无论在理致与笔趣上,都超过了前面提到的几首诗,它既有宋诗工巧细密之所长,又兼得 唐人诗虚处着墨、意象微茫之特色。'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评价梅雪,恰如其分。此诗好就好在:它能写出别人诗中所有(雪似梅,梅似雪),又能写出他人笔下所无(梅雪争春,各具特长)。这首咏物诗,没有写景,没有抒情,纯属议论,却写得如此生动,另具一格。
卢梅坡还有一首同题《雪梅》诗,也是出类拔萃的咏梅之作: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此诗深得梅与雪的天然风韵,且在吟咏之间,寄托了微妙的哲思与理趣。
另有宋人哲理诗压卷之作美誉的是杨万里的《过松塬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此诗也是巧借景与事托寓哲思。诗人借翻山越岭的实际描写,道出一则深刻的哲理。一二两句,平白如话,先点题意:'下岭'有难,切莫'错喜欢'。三四两句,集中作答:'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困难是一个接着一个,正如进入丛山峻岭,翻过一座山,还有一座山在那里等着呢!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千万不可松懈。此诗理趣与诗味交融,深启心智。
总之,宋人的哲理诗以哲思的景物化为特点,内蕴极为深刻,在诗史上成熟而独特,能独树一帜。而唐人的所谓哲理诗,带有初创性,只可说具有哲理性。哲思浑然于景事之中而成至理,才是哲理诗的绝妙特征。

·积累·
《望岳》(唐·杜甫)[简评]大凡忧国忧民之人,均有阔大的胸襟、伟大的抱负、坦然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这是杜甫早年的诗作,时诗人赴洛阳应试,落第后北游齐赵,过泰山有感而作。诗中,我们看不到一点常人受挫后的沮丧,只能感受到作者超然物外的志趣和胸怀天下的抱负。这点,从作者笔下的泰山的形象和富有哲理性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即可略知一二。诗的前两句写泰山的高峻挺拔;三、四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但仍有参天耸立的雄姿暗含其中;五、六句由整体转入局部,用山腰的白云、飞鸟烘托直入云天的泰山的雄姿,使泰山之高显得更神秘莫测;最后两句在以上描写的基础上表明自己征服泰山的勇气和决心。诗人的这种胸怀,既是诗人的“诗史”中忧国忧民情结的最好注脚,也是我们确立志向的最好参照,特别是最后蕴含深刻哲理的两句,更应成为我们自励自强的信条而置之座右。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简评]这首诗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作者借登塔的感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哲理性的认识:只有立足高远,才能够排除种种迷雾,看到事物的本来面目。这个观点至今仍对我们有很大的启发:无论生活或学习,都要有一个较高的立足点和较为长远的目标,只有这样,他才能避开种种假象的迷惑,排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向理想之境迈进。这时,这个立足点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它需要德、才、胆、识作基础——德,指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才,指渊博的学识;胆,指坚持真理的勇气;识:指于纷繁复杂的表象中确认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要想达到这个境界,既难也易,孔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只要我们心有追求,行有努力,就会达到的。
·联想·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合评]这三首诗,有许多相同之处,最突出的特点是:诗人都是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借景抒怀,表达自己的感受,抒写自己的豪情,使我们读后能感受到作者胸襟之阔大,此其一。其二,都是通过观览景物的感受引出对生活、对人生的哲理思考—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个结论,历千百年而不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志士向这一境界迈进,至今还时时警示着我们的志向、行动,可谓至理名言
当然,三者在表现这一哲理性内涵时,侧重点有所不同:《望岳》表现的是作者的决心和追求,有超越万物之志向;《登飞来峰》侧重于实现理想、坚持真理的一种信念、决心和对重重障碍的蔑视;而《登鹳雀楼》则重在启示人们要有向最高境界迈进的决心和意志。
这三首诗,从不同侧面对同一哲理进行不同的阐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各种各样的启示,可谓同工异曲之千古绝唱。

㈡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回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答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体现了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联结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无产阶级政党作风上的具体表现。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思想。

㈢ 用哲学解决问题的方法

物质决定意识来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源出发,实事求是。
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已经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
世界是矛盾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所以对应的方法论也就是:我们要用矛盾、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你所说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就是方法论,所以就一定会有世界观的存在,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㈣ 如何运用哲学的方法和观点来对待生活中的

首先抄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袭人生观。
由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意识科学的独立和迅速发展,哲学的研究对象又发生了变化。
哲学不再研究世界某一范围、领域的问题了,而是研究整个世界一切事物、现象的共同本质和普遍的规律,如世界的本源,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世界的基本状态等问题,从而形成了唯物唯心两大派系。
哲学本身只是展现思维的不同维度,并无对错可言,可若以实践探寻客观世界本来面目即存在科学与不科学之分了。

㈤ 方法、方法论、哲学三者的关系

三者的定义我就不再赘述了。这里只谈关系问题。当然要是答卷,那就必须先内默写概念容。

哲学包括: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

哲学中的方法有一般方法、具体的方法之分。各门科学都有自己的具体方法。哲学中的方法范畴不同于具体科学的具体方法,也区别于不同领域的一般方法,它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最一般的方法,方法论中的方法即此含义。

所以简单的说,哲学包括方法论,方法论研究方法。

㈥ 关于勤奋比你讲究方式方法蕴含的哲理故事

问题似乎语句不通顺,不知道你想要什么

关于"勤奋比你讲究方式回方法"蕴含的哲理答故事
勤奋比你讲究方式方法 ,这句话中 , <勤奋>比 你 <讲究方式方法> ,缺少了关键性的结果内容
你是想说,勤奋比讲究方式方法更重要 还是 不重要
不管怎样,勤奋 和 方式方法 缺一不可,不讨论偏激的情况,和 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一样,想成功,需要大量的汗水、努力、勤奋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那1%的灵感,也无法成功,只是对于正常人来讲,持之以恒的努力才是最难能可贵的

㈦ 哲学方法论有哪些

挺多的,按照时间不完全列举,有古希腊苏格拉底的诱导法,柏拉图的二分式辩证专法,属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近代经验主义的归纳法,唯理论的普遍怀疑,康德的先验论批判,黑格尔的概念辩证法;现代的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实用主义方法论(考察结果),生命哲学的直觉,分析哲学的语言分析,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的悬搁,法兰克福学派的否定辩证法,结构主义的结构分析方法等等。 由于哲学内容的抽象性,使得哲学研究本身必须遵从一定的方法,而对这些方法的一般归纳就成了这种哲学的方法论。因此方法论的种类比世界观和认识论的种类的要多得多;上面只是粗略地列举,实际上几乎每一个独立的哲学流派都有自己的方法论基础,甚至同一个学派中由于意见不同还有多个方法论,因此方法论的数量可以说和哲学史上哲学流派的数量不相上下。

㈧ 哲学上方法论都是具体的么

方法论的具复体是相对于制世界观来说,但是方法论是不同于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的。
世界观,通俗地讲,就是“观世界”,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概括地说,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的问题,方法论主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
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㈨ 哲学方法论什么

方法论,是关于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的理论。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回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答。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

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社会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经常提到方法论这个概念。

(9)方法哲理扩展阅读:

方法论在不同层次上有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之分。科学方法论,包括培根阐述的实验方法与归纳逻辑、笛卡儿论述的数学方法与演绎逻辑,以及贝塔郎菲的一般系统论方法与中国曾邦哲的系统逻辑《结构论》。

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探索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一致的最一般的方法理论是哲学方法论;研究各门具体学科,带有一定普遍意义,适用于许多有关领域的方法理论是一般科学方法论;研究某一具体学科,涉及某一具体领域的方法理论是具体科学方法论。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互相补充的对立统一关系;而哲学方法论在一定意义上说带有决定性作用,它是各门科学方法论的概括和总结,是最一般的方法论,对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科学方法论有着指导意义。

㈩ 哲学必修四,关于马哲原理方法论的总结要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
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2)方法论:这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1)原理:自然界是物质的,它的产生、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方法论:
①人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同时,应当尊重、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②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我们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1)原理:
①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一旦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2)方法论:
①人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人还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要把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
②意识具有能动性,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
①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5.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③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也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2)方法论:
①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我们既要反对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意志主义和唯心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规律的机械唯物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宿命论思想。
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
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和科学理论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会阻碍实践的发展。
(2)方法论:
①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自觉参与实践活动;
②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2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