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马克思哲理

马克思哲理

发布时间: 2020-12-27 21:57:01

① 马克思哲理

所谓“来形而上学”,就是自指片面的,孤立的,静止的;而与之相反的,就是“辩证”,指的是全片的,联系的,发展的。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都是指十分片面的看问题,看问题不全面,所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 体现了什么马克思哲学原理

这体现的是辩证法当中的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即我们在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要抓主要矛盾也要抓次要矛盾,但要有所侧重不可均匀用力

③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论原理: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辩证法原理:

1、普遍联系的观点中关于系统及其整体性、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普遍联系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2、质量互变规律的内涵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4、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原理,即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原理:

1、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原理;

2、认识的主体及其形成和发展;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的观点是马哲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4、认识发展辩证过程的原理;

5、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原理;

6、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原理:

1、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原理;

2、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原理;

3、社会的实践本质原理;

4、社会是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原理;

5、社会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原理。

(3)马克思哲理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起源:

1、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当时西欧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无产阶级已经由自在阶级开始向自为阶级转变。英国宪章运动、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和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以《共产党宣言》的问世为标志 。它吸收和改造了人类思想文化的一切优秀成果,特别是18世纪中叶和19世纪上半叶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3、19世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特别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进化论的新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

4、大体上在1842~1844年间,他们积极投身于现实的政治斗争、工人运动和科学研究,转变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唯物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

5、1848年2月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了系统的表述,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以后他们的毕生活动中,继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马克思主义哲学

④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结合自己谈谈对马克思哲学的认识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的观点为首要的基本观点,把辩证法应用于考察认版识过程,权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基础、本质和发展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区别于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贯穿本章始终的中心线索是坚持实践观点并在此基础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以及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并划清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同旧哲学认识论的原则界限。因此,本章首先阐明认识的本质——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此为基础阐明认识的辩证运动,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在观念范围内的任务是把握真理,因此进一步阐明认识的真理性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最后说明认识和党的思想路线及其意义。认识主体是社会的人,认识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并对社会实践具有能动作用。人的认识本身就属于社会精神现象。因此,理解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必须以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

⑤ 当代马克思主义包含了哪些哲学道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是一个相对真理.它是在继承和发展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下形成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辩证法和唯物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组成部分,实践概念是它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八个基本原理: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系原理;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人的价值原理.

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我有哪些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内的关系的最容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3、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

4、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⑦ 一句话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有十个人生活在与外界不联系的一个状态中,其中有八个人很穷,有两个人很富,这两个富人用着各种办法与心计管着这八个人。突然有一天,这八个人当中有一个人想:凭什么我一天到晚干苦力吃的穿的都不如那两个富人?但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是斗不过那两个富人的。因此他就对其他的穷人说:你们看我们天天干苦力,而那两个富人什么也不干财富却比我们多,其实他们的财富都是我们创造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我们现在大伙一轰而上把那两个富人咔嚓一下干掉,把他们的财富一分,大家过好日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等到把那两个富人革命后,这个带头人又想:是我带头出的主意,又是我带头干的,现在大家平分财富,哼!心里不高兴,就是多分点也不能满足其贪欲之心。所以他又提出了这两个富人的财富不能平分,应该将全部财富合在一起归我们大家共同所有——这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由我专门来管理,其实就是由他说了算——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计划经济理论。带头人为了让其他七个人好好地干活、死心塌地的听从他的指挥,他又对大家说:大家好好的干,等到我们的财富多了,你想要什么就拿什么——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给我们的启发是:为自己的利益行动,你总可以找到理由。如果这件事你做的比较好的话,你还可以落得为人民服务的美名。

⑧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包括哪些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哲学?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二、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6分)

世界观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和看法。

方法论是人们关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关系:一般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对世界的看法如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也会如何,既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伦;反过来说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使用的方法不同,也体现了不同的世界观。

因此,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教材8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研究的对象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世界的共同本质和普遍规律。具体科学是以世界的某一领域、某一范围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是这些领域的特殊规律。

2、相互联系:具体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世界共同本质的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具体科学的发展,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不能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代替具体科学,也不能取消具体科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作用。

(科学的科学对吗?为什么?“科学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对哲学的概括和总结。他们认为,“科学的科学”包罗万象的,从而混淆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事实上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既相互区别,由相互联系的。)(选)

四、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意义 教材6(掌握)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包括两方面:

(1)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精神和为第一性的问题(成为本原问题),对这个体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统一性的问题,己任的认识能否反映客观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唯物主义认识物质是可知论,彻底的唯心主义也是可知论)。

3、意义:

(1)指导我们在实践中要从客观出发而不要从主观出发,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指导我们在实践中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和探索客观事物的规律。

五、唯物主义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教材8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特征:

用物质的具体形态去说明整个物质世界;

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缺点是带有只管猜测的性质,缺乏科学的论证。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特征:克服了古代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在用宗教神学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机械性:用力学的尺度解释一切“任何动物都说成是机器”。

(2)形而上学性:用鼓励、精致、片面的观点去观察世界,逗人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3)不成地形: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

达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完备彻底的唯物主义。

六、*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一起考1、2、3或分考3)

1、社会根源: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的产生,积极的分化,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2、紧急根源: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中,由于剥削者脱离生产,垄断了精神生产活动,因而总是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当他们把这种观点加以理论化,西永华以后就形成了唯心主义。

3、认识论根源;

第一,人们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主观与客观,人士与事件是对立的统一,如果把主观与客观相分离,片面夸大主观的作用,或者把认识的某一片断加以绝对化,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第二,夸大感性认识会导致主观唯心主义。

第三,夸大理性认识会导致客观唯心主义。

七、辩证法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选)

1、古代朴素辩证法:

特征:认为整个世界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但他们对世界的发展之提供了轮廓的说明,对构成世界的具体细节缺乏论证,具有猜测性。

2、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特征:把变化发展的主体看作是绝对精神获绝对观念;与唯心主义相结合;具有不彻底性。

3、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特征: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结合。

八、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选)

1、历史条件: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盛会,其固有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越来越计划,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越激烈。

2、自然科学条件:三大发现(1)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2)细胞学说(3)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批判的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批判的吸取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九、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教材10

十、建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 教材10(12分)

十一、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教材15(没有考过)

十二、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的错误是什么?教材11
第二章 唯物论(第1部分物质论)

一、物质概念的几个历史发展阶段 教材30

二、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如何理解辩证无为注意的物质观?)教材32

三、哲学上的物质概念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的理论的关系 教材33

四、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常考)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不依赖人的意思,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运动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2、关系:(1)从物质看,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如果把物质和运动分开,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是形而上学。(2)从运动看,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如果把运动和物质分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就是唯心主义。

因此,物质与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或特性。(选)

五、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教材35(12分或考选择)

六、承认向相对静止的意义(选)

承认相对静止具有重要的意义。

1、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

2、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科学区分十五。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七、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时间、空间为何是客观的?)教材37

八、如何理解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教材40

九、为什么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一切从实践出发的哲学依据?教材56(12分或选)

第二章(第2部分意识论)

一、意识的起源 教材41(12分或选)

二、意识的本质(什么叫意识)教材44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实现的途径 教材46(常考)

四、人工智能和人的意识的关系 教材46

五、*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55(12分必须会)

第三章 辩证法(第一部分辩证法的总特征:普遍联系永恒发展)

一、普遍联系的概念及意义 教材60-62

二、联系的多样性及其意义 教材62(2003年考过小题)

三、如何正确认识条件 教材63

四、什么是系统及主要特征 教材64-65(选)

所谓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具有整体性,结构有序性,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

五、政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教材65-66(记)

六、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教材67(选)

(世界既是事物的集合体,也是过程的集合体)

七、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表现及根本分歧)

辩证法是联系、发展、全面考察问题的观点;

形而上学是孤立、精致、片面考察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在事物发展的动力问题,即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承认矛盾时辩证法的实质,否认矛盾是形而上学的要害。(选)

八、为什么新生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教材67(选)
第三章(第二部分对立统一规律)(大题)

一、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别 教材72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76

三、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主要矛盾方面与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理论)

(一)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在许多矛盾中,主要矛盾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的地位,其次要作用。

2、相互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矛盾,无所谓次要矛盾,反过来说也是一样。主要矛盾的解决规定者次要矛盾的解决,次要矛盾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3、而这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二)主要矛盾方面和次要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

1、区别:在一对矛盾中,闹吨的主要方面是:居支配地位,其主导的决定作用的方面。矛盾的次要方面是:处于被支配地位,其次要作用的方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联系:二者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没有主要方面,无所谓次要方面,反过来说也是一样。矛盾的主要方面规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次要矛盾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主要矛盾方面的解决。

3、二者在一定的调价下互相转化。

(三)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学会区分主次矛盾,主次矛盾方面,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参考题:主次矛盾,主次矛盾方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理论3-4分,联系实际3-4分)

四、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教材72

五、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教材74-75

1、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分题或选)

2、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6分题或选)

六、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教材75-76(12分)

七、*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教材71

第三章(第三部分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及其意义 教材81

二、*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83(大题)

参考题:量变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个人成长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做量的积累,要善于抓住机遇,促成事物的转变。)

三、量变质变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85

第三章(第四部分否定之否定规律)

一、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选)教材87

二、*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教材88-89(背)

自我否定发展联系扬弃

三、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 教材88

四、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材90-91

(为什么说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对事件的指导意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第三章(第五部分辩证法的五对范畴)(考概念)

一、简述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92

二、简述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94

(如何看待机遇问题?(1)机遇是偶然性的发现;(2)基于背后隐藏着必然性;(3)实践中我们要抓住机遇,努力发现必然规律)

三、简述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98

(分清楚四种情况:一,要分清可能性和不能,可能性有客观根据,不可能没有客观根据;二,要分清现实的可能性和抽象的可能性,二者都有客观根据,现实可能性是目前有条件实现,抽象可能性是目前没有条件实现;三,要分清两种相反的可能性,极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四,要分清可能性的大小,或然率是对可能性大小的一种科学说明和测定。)

四、简述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100

五、简述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10

第四章 认识论(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 教材106-108(选)

二、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材109-112

为什么事件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事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大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事件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分)

三、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直接经验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我来说是间接经验。

2、就整个人类来说,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个人来说,其知识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3、由于人的生命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所以,学习间接经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4、间接经验也要实践中学。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选)

四、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教材112(选)

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2、(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教材114(背次题或第五题)

七、能动的反应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教材115(选)

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材116(考过多选背基本理论)

九、简述认识的辩证过程教材115-120(考小题)

(为什么人类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时间改造世界的目的。(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十、简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为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材119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时间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2,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

第四章(第二部分真理论)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判断主观真理论 教材121(选)

(主观真理轮还表现为:多数人拥护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逻辑上的清楚明白等)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教材121(背)

四、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122-124

大题: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而导致失业失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践中不能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导致失败。)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真理标准的辩证法)教材126(看)

七、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材127(看)

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二、劳动在猿变人中的作用(为什么劳动起了决定作用)教材137(选)

三、为什么劳动是一般性和社会形式的统一 教材138-139(选)

四、什么是劳动的社会性?(选)

1、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单个人孤立地进行,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

2、劳动又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

五、人与动物的区别 教材139(选)

六、什么是生态系统?他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教材141(选)

七、*什么是环境问题?当代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教材142(当前重点)

八、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 教材144

九、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146(背)

十、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 教材148(背)

十一、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149(背)

十二、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教材154(背)
第四章 认识论(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 教材106-108(选)

二、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材109-112

为什么事件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事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大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事件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分)

三、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直接经验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我来说是间接经验。

2、就整个人类来说,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个人来说,其知识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3、由于人的生命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所以,学习间接经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4、间接经验也要实践中学。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选)

四、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教材112(选)

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2、(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教材114(背次题或第五题)

七、能动的反应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教材115(选)

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材116(考过多选背基本理论)

九、简述认识的辩证过程教材115-120(考小题)

(为什么人类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时间改造世界的目的。(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十、简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为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材119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时间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2,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

第四章(第二部分真理论)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判断主观真理论 教材121(选)

(主观真理轮还表现为:多数人拥护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逻辑上的清楚明白等)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教材121(背)

四、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122-124

大题: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而导致失业失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践中不能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导致失败。)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真理标准的辩证法)教材126(看)

七、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材127(看)

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腐朽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阻碍作用。

二、劳动在猿变人中的作用(为什么劳动起了决定作用)教材137(选)

三、为什么劳动是一般性和社会形式的统一 教材138-139(选)

四、什么是劳动的社会性?(选)

1、人类从事生产劳动不能单个人孤立地进行,必须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进行。

2、劳动又加强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劳动作为一个完整的过程,是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统一,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中介。

五、人与动物的区别 教材139(选)

六、什么是生态系统?他是由那些部分构成的?教材141(选)

七、*什么是环境问题?当代人面临的环境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教材142(当前重点)

八、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 教材144

九、地理环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146(背)

十、人口生产不同于物质生产的特点 教材148(背)

十一、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149(背)

十二、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教材154(背)
第四章 认识论(第一部分实践与认识)

一、实践的定义,特点,基本形式 教材106-108(选)

二、时间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教材109-112

为什么事件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事件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大题)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事件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还是认识发展的动力)(6分)

三、简述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

1、直接经验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这种知识对我来说是间接经验。

2、就整个人类来说,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但对每个人来说,其知识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自己亲身实践获得的知识,一部分是学习他人的间接经验获得的知识。

3、由于人的生命和经历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事事都去实践。所以,学习间接经验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非常重要的。

4、间接经验也要实践中学。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和流的关系(选)

四、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 教材112(选)

五、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1、(强调反映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实践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产生和发展的。

2、(能动性)坚持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展规律。

3、(革命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目的不是为了揭示和说明世界,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世界。

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教材114(背次题或第五题)

七、能动的反应是摹写和创造的统一 教材115(选)

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教材116(考过多选背基本理论)

九、简述认识的辩证过程教材115-120(考小题)

(为什么人类认识的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伟大?因为(1)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时间改造世界的目的。(2)只有经过第二次飞跃,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

十、简述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为什么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教材119

(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1,时间是理论的基础,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2,理论对实践具有能动的指导作用。在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可以取得成功,在错误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会导致失败。)

第四章(第二部分真理论)

一、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二、判断主观真理论 教材121(选)

(主观真理轮还表现为:多数人拥护就是真理;真理就是逻辑上的清楚明白等)

三、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 教材121(背)

四、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教材122-124

大题: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否则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而导致失业失败;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实践中不能固守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结论,否则就会脱离实际,导致失败。)

五、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六、为什么说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真理标准的辩证法)教材126(看)

七、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材127(看)

第五章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一、什么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选)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凡是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凡是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是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产生、发展、变化。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

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什么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就是:

1、物质存在形式原理(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2、实践本质原理(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主体能动性等特点)。

3、意识的本质和能动性原理。

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世界本质的原理,是唯物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二、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

三、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主要是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合理内核”即辩证法思想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基本内核”即唯物论思想 。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社会经济学的分析手段,擅长于用矛盾冲突的观点分析社会中利益存在冲突的社会群体,是一套“经典”的社会学理论。马克思采取了唯物的看待历史的观点,假设社会变化的原动力在于阶级之间的冲突。认为历史有其客观的支配规律,认为社会变化是辩证的。

五、人类社会的产生、本质和社会规律的特点以及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这是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诸原理的前提。它主要包括两方面:第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第二,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观念结构。

(9)马克思哲理扩展阅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最高抽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指出人与世界的关系实质上是以实践为中介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关系。

2、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伟大哲学变革的实质和关键。是实践为人提供了认知对象。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了世界,而且改造了世界,在天然、自然的自在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所以,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⑩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A)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一个关系和____两个基本点_______”的内容。
2. _大脑_____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称之为____原因____。
4.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___意识_____。
5.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_____本质区别___________。
6.按地区划分居民,这是___社区_____区别氏族组织的显著特征之一。
7.___________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8.社会革命和___社会变革__________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9.社会文明是____精神文明_________的表现。
10.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责任是人的价值二重性的_____________方面。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点是___唯物论________特点。
2. __静止_____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称之为____规律_________。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展中的____必经阶段_____________。
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____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________。
6.国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的工具。
7.阶级首先是一个__社会_____范畴。
8.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留下明显的印记的人,我们称之为___________。
9.社会进步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__共产主义_________标准。
10.人的活动还受到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这称之为_______主观______。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特点。
2. _______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3.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趋势称之为_____________。
4.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是认识发展中的_________________。
5.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6.国家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的工具。
7.阶级首先是一个_______范畴。
8.人类历史进程中起着重大作用并留下明显的印记的人,我们称之为_________。
9.社会进步根本的、最高的标准是___________标准。
10.人的活动还受到盲目必然性的支配和奴役的状态,这称之为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一个关系和___________”的内容。
2. ______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3.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称之为________。
4.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就是________。
5.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________________。
6.按地区划分居民,这是________区别氏族组织的显著特征之一。
7.___________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使该社会制度得到自我完善或持续存在与发展,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8.社会革命和_____________是社会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9.社会文明是_____________的表现。
10.个人对社会和他人的贡献和责任是人的价值二重性的_____________方面。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