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语录
① 钱学森说过的名言警句
钱学森名言名句,经典语录
1、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神殿门,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2、我个人仅仅是沧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3、中国大学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4、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5、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6、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7、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么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
8、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
9、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0、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1块美元也不存。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1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
12、我没有时间考虑过去,我只考虑未来。
13、我在美国前3、4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4、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15、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16、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17、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各种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18、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19、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20、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党,是国家!
21、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22、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23、常常是最后一把钥匙打开了门。
24、我很高兴能回到自己的国家,我不打算再回美国,今后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道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2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26、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27、党和国家给我的荣誉已经很高了,不要把荣誉都堆到一个人的头上,务必将这一荣誉授给别人。
28、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② 《钱学森》电影中钱学森说的经典台词
1,美国能研发,我们不比他门少个头脑!
2,我一定要让中国人拥有自己的原子弹和导弹,哪怕它的存在带来质疑和争论!
3,中国人对中国人提问要用中文而不是英语,我不想回答你的问题
4,不就是天上掉下来个东二么,今天掉下来,明天我们把它给射上去!
5,回到我的祖国,我做什么都可以,如果我想,我可以去种苹果。
6,不要服我,要服科学!
7,没有箭,和有箭不用,是两回事!
附上钱学森语录:
1、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
2、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3、事情不容易,请不要性急,还要做点实实在在的工作。
4、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
5、高等学校的学习,是打基础的时期,应该强调学好基础课程。
6、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7、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
8、科学工作千万不能固执己见。缺乏勇于认错的精神,是会吃大亏的。
9、出人才的产生离不开宽松的学术氛围,办大学要有一种很宽松的学术氛围啊。
10、丢掉了毛润汁思想和公有制,中国就完蛋啦。
11、人是要首先认识客观世界才能改造世界,而认识客观世界是知识,经济是改造客观世界。
12、你们是否富日子过惯了?动不动就开口建实验装置!望深思之!我们国家还很穷嘛。
13、正确的结果,是从大量错误中得出来的;没有大量错误作台阶,也就登不上最后正确结果的高座。
14、我认为今天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而这个体系的最高概括是Marx主义哲学。
③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的好词好句
首先恭喜你回到母亲的怀抱!好词好句千言万语都不及你心中所向!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教学目标:
l、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25个词语的意思;能在语言环境中,给多义字确定字义。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按照提示简要地复述课文。
3、感受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赤诚之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时间 2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新词,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2、看课题质疑:谁回来了,从哪儿回来,为什么要说“终于”回来了?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口头填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 ( )从( )回到( )的经过,表现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分段。
自学检查。 (略)
三、学习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思考课后题第1题第(1)小题。
2、指名回答,读读钱学森说的一段话。指导理解:
①可以放弃这里的一切, “一切”指什么? (联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学位”、 “专家”、 “教授”,在美国内金钱、地位、名誉。)
②但不能放弃祖国一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应该早日回到祖国去,为建设新中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钱学森献身建设新中国的急切心情还表现在:
当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决定回国工作。
当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钱学森便立即决定回国工作。 (比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现了钱学森献身祖国建设的急切心情。指名读。
4、分男女生读课文1、2自然段,想想这两个自然段的关系。 (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这一段的主要内容。)
5、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钱学森一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便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国去。
四、学习第2段。
1.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国当局怎样阻挠钱学森回国的?②在美国当局的阻挠下钱学森表现怎样?
2.读后回答:
(1)美国当局阻挠钱学森回国的4种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准回国。
②.海关检查他的行李,硬说里面藏着重要机密,是一个间谍。 (其实是教科书和笔记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关在海岛的拘留所里,遭受无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体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释出来后,行动受限制,信件受检查,电话被监听。
(2)钱学森的表现:读课文最后一句,读出钱学森在美国当局的阻挠和迫害下,不屈服,坚持回国的决心。
3.分组读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国当局用种种手段迫害钱学森,阻挠他回国,钱学森没有屈服。
钱学森后来是怎样回国的,下一课继续学习。
-
五、作业练习。
1.作业本的1、2、3题。
2.朗读课文,熟读第一、二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巩固生字新词,学习课文第三段,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并听写生字词:名誉 放弃 贡献 行李 折磨 迫害 募捐 限制 监听 2.指名分段读课文。
二、学习第三段。
1.轻声读课文第三段。思考:钱学森为什么能胜利回到祖国?把课文中有关的句子找出来。
2.读后回答:钱学森胜利回到祖国的原因:
①他坚持了5年;
②得到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 (联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国科学界朋友的支持)
⑧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尤其是周思来总理对钱学森的关心一亲自过问……指示……在会晤中提出……
3.读读钱学森胜利回国的语句,比较句子,体会含着的意思。
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
美国政府被迫同意钱学森回国。
--“被迫”说明什么? (说明美国政府同意钱学森回国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是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极大关怀”下,无可奈何的决定。
望着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国,现在回来了!”望着雄伟的天安门城楼,他激动地说: “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国,现在终于回来了!”
“雄伟”是什么意思? “终于”又说明了什么?
(“雄伟”不但写出天安门城楼的气魄,而且还透露了钱学森对祖国“天安门城楼”是祖国的象征的无限崇敬之情: “终于”一词,说明了这一次的到来实属不易,它是钱学森历尽磨难,经过5年的艰苦奋斗才得以实现的。)
有感情地读钱学森说的话,读出他激动的语气。
4.齐读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国主持正义的人们的支持下,在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关怀下,钱学森终于回到了祖国。
三、简要复述课文。
1.复述有三种形式:详细复述、简要复述、创造性复述。
2.回顾第八册第二单元“复述课文”的要求。
3.学习本单元学习提示,明确“简要复述”的要求。
4.指导学生按课后练习第二题的提示,简要复述课文。
①第一段老师指导下复述。
②第二段学生试着自己复述。
③第三段放手让学生复述。
④连起来复述全文。
注意:训练要面向全体学生。
四、总结全文。
1.齐读全文。
2.出示作业本中的第4题,完成“按课文内容填空”
五、作业。
1.课后作业题3。 (学生可做作业本第5题)
2.作业本第6题。
3.听写词语:主持、正义、会晤、怀抱、关怀
4.熟读课文第三段,把故事简要复述给家里人听。
本课板书设计:
1、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立即决定回国
听到消息
可以放弃一切
不准回国(检查、间谍)
受到迫害 被捕、被关、折磨
限制、检查、监听
世界各国——(美国)
得到支持 中国政府和人民——关怀
回到祖国 周总理——过问
④ 钱学森语录
钱学森语录
钱学森语录
——这是钱学森,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肺腑之言,一位人民科学家的真诚心声: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智慧的源泉!”
*——“我近30年来一直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总是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的工作。”
*——“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绝不会不爱人民的,绝不会不爱国的。”
*——“我本人只是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很。真正伟大的是中国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在美国期间,有人好几次问我存了保险金没有,我说一块美元也不存。”
*——“因为我是中国人,根本不打算在美国住一辈子。”
*——“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因为我是中国人。”
*——“难道搞科学的人只需要数据和公式吗?搞科学的人同样需要有灵感,而我的灵感,许多就是从艺术中悟出来的。”
*——“我认为今天的科学技术不仅仅是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而是人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整个的知识体系。”
* ——“我们不能人云亦云,这不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就是创新。”
*——“我不能脱离广大科技人员”(单位要为他建房他坚决不同意)
*——“我姓钱,但我不爱钱。我个人仅仅是苍海一粟,真正伟大的是党、人民和我们的国家。”
钱学森同志永垂不朽 !!!
伟大的人民科学家、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 钱学森同志有很多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贡献和成果)、
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伟大的思想家(钱学森同志一生有很多科学的思想理论)
伟大的战略家、
一生光明磊落、爱国爱民、高瞻远瞩、高风亮节的——
钱学森同志一路走好 !!!
⑤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这篇文章里面能 感悟到人物精神品质的语句是哪一句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这篇文章感悟到主人公的爱国情怀。钱学森说:我是个中国人,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这一句感悟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⑥ 你从,祖国我终于回来了,哪些语句体会出钱学森的爱国精神
终于,这个词语说明他早就想回国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回,经历了许多困难好不容易回来了。
⑦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感
《祖国来,我终于回来了自》主要内容是:钱学森从小就十分爱国,他为了报效祖国,努力学习,当他学有所成的时候,动荡的社会却没有他施展才华的机会,于是,他留学美国。数年之后,他听说新中国成立了,就义无返顾地要回国,美国人为了不让他回国,使尽种种手段想要打消他回国的念头,最终钱学森还是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⑧ 在祖国我终于回来的作文中钱学森有哪些优秀品质在哪些语句中表现出来了
主要表现了热爱祖国的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可以到文中去对应找这样的句子。
⑨ 叶永烈版《钱学森》经典语录
著名传记作家叶永烈先生创作的《钱学森》最近首发,我还没来得及读,但他的一番话让我对这本书平添了几分好感:力图褪下围绕着钱学森的神一般的光环,尽量还原他普通人的一面。(12月11日中国新闻网)
“普通人的一面”,这一直是我在读钱学森先生的故事时最为困惑的一点。几乎所有的故事,都在试图告诉人们,这个“伟大的科学家”不是普通人,他好像生来就是“天才”,一辈子心里只有国家,他的身上没有普通的故事,只有伟大的事迹。这总是不能令我信服:他也是有妻儿老小的人,他待他们如何?他们给了他怎样的影响?他从那个特殊的时代走过来,有没有犯过令他追悔的错误,有过怎样的心理挣扎?
当然,这与娱乐新闻惯炒的名人隐私有别,也非“伟人也捉虱子”那般无聊,“还原普通人的一面”的核心,是全面真实,不粉饰,不回避。
据说这本书得到了钱学森之子钱永刚的首肯,想来他是从“普通人的一面”中看到了一个相对真实的父亲,一个相对纯粹的科学家钱学森。
钱学森先生是伟大的科学家不假,但他在生活中、在政治运动中也有普通人的一面。事业上的伟大,毕竟不能洗去时代和生活烙在一个人身上的历史。既是凡界中人,又岂能超越三界之外?钱学森不是生活在真空中,回国之后正值国内政治运动的“多产岁月”,他也难以幸免为那段历史“挥毫”:在“大鸣大放”中与秘书互贴大字报,在党报上撰文论证“亩产万斤”的可能……叶永烈的书中没有回避这些所谓的“敏感问题”,这正是其可贵之处。
历史的问题,历史自有公论。作为记述者我们大可不必讳莫如深。其实我们宣传这些典型的人物,一方面是为了让人们记住他们的贡献,一方面也是为激励后人,让后人从他们身上汲取成功的力量。如果肆意涂抹“神一般的光环”,难免让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甚至看穿历史虚伪的一面。最终只能是,伟大的人物寂寞地供在神龛里,普通的人却兀自普通着,那宣传他们意义又何在呢?
但我们对塑造“高大全”的人物形象,似乎有着某种传统。
不久前在大庆油田采访的时候,听说一个故事。大庆油田的总工程师王启民被誉为“新时期的铁人”,媒体宣传铺天盖地,王启民的英雄事迹也是家喻户晓。但这却多少让这位铁人有点尴尬,他对报道中“高大的王启民”有些不认识了。单位组织学习“王启民精神”,王启民也参加,他只好以“我们一起学习报纸上的王启民”来掩饰尴尬。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当然,故去的人至少免却了这番尴尬,他没有了面对身边同事和亲人那种“另眼相看”的不自在,但子孙后辈总得面对吧?当我们总喜欢以“高大全”的形象来塑造一个有一个典型人物,给他们罩上“神一般的光环”,不光会让读者和观众退避三舍,更会让那些熟悉他们的人因此怀疑历史。那我们的信仰又从何塑造呢?
感谢您对派派求书寻文区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