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南开容止格言

南开容止格言

发布时间: 2020-12-23 16:16:40

① 南开大学是那个省的,是985吗

南开大学在天津市,是985院校。

地址:

八里台校区(本部):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

津南校区:中国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同砚路38号;

泰达校区:中国天津市滨海新区宏达街23号。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南大、NKU),原称私立南开大学,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严修、张伯苓于天津创办,肇始于1904年,成立于1919年,成立之时设文、理、商三科,后发展为综合性大学。南开大学位列国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日本侵华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大部分校舍毁于战火,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共同南迁昆明,组成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直至战后回到天津八里台原址复校并改为国立大学。

1952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南开大学由全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改为文理并重的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后,逐步恢复工科、商科等撤销的科系。1990年代后,天津对外贸易学院和中国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先后并入南开大学。

截止2016年,南开大学有24个专业学院,学科覆盖文、史、哲、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艺,是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南开容止格言扩展阅读

南开大学的象征有校徽、校歌、校训、校钟以及标志性建筑物如南开大学主楼等,而校训、校歌和镜箴(容止格言)被称为“南开三宝”。由于历史悠久,南开大学本身便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南开大学校歌为南开系列学校共享的《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1917年5月,在东京的部分南开学生举行茶话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校长和南开学校的运动员。会上,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议编写一首让每一个南开人都传唱的校歌,得到张伯苓的赞同。

1919年春,张伯苓审定了现在的校歌歌词,曲谱则西方教会音乐中的一首圣诞歌曲的曲调,这支曲谱在19世纪被填上新词并演化为德国民歌《圣诞树》。新生入学时学校便会教授校歌,且每当重大纪念日或活动时,都会播放校歌。

南开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为双圆套八角星形,中间是“南开”篆书字样,文字四周是八角星状图像,内环上方为“NANKAIUNIVERSITY”,下方为数字“1919”。

学校徽章为毛泽东手书南开大学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本科生用徽章为白底青莲紫字,研究生用徽章为青莲紫底白字,教师用徽章为青莲紫底银字。

② 南开大学的校园文化

校名 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校舍在严宅偏院,规模狭小,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不久先后易名“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此后得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10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这片地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向有“南开洼”之称,简称“南开”。“南开”地名由此而来。 经过这一番周折后,学校在此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这是学校称“南开”之始。
在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四个大字“南开大学”,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这几个大字已经成为南开的重要标识。 校徽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 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
由来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运河决口。当日夜里,洪水涌进天津南开中学。10月,在张彭春亲自指挥下,全校迁入河北政法学校。为同其他学校学生区别开来,每名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白色临时校徽。紫白是南开校色(紫色意取“紫气东来”),正是这枚紫白校徽,使学生们念念不忘自己是南开人。以后,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国六年水灾纪念”。
变化
后南开大学校徽由盾徽改为圆形校徽,与新校徽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的字样为南开大学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原“TIANJIN“标志又改为了"1919",标志着南开大学的建校时间,校徽颜色为南开校色青莲紫。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体现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南开大学的校训始创于1934年,在南开学校创办三十周年的校庆纪念会上,校长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校训中文标准字体源自1962年4月吴玉如为张伯苓校长夫妇合葬墓碑撰写的碑文拓片,后加以标准化处理。 校歌 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n Christmas Tree》。
歌词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容止格言,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原文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下来。 在南开主楼后广场上,悬挂着南开精神的象征——校钟。两边铜铸支架也呈钟型,支架上架一横梁,校钟悬挂其上。此钟体积巨大,重达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给人一种沧桑感。每年新生入学,必到此钟处举行仪式。南开校钟静静地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都会鸣钟纪念。
当年的校钟系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原是为庆祝李鸿章寿辰而制作的纪念钟,铜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1904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英军曾将该钟取走作日常用钟,八国联军向天津交还政权后,大钟移至海光寺,后海光寺赠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铜钟置于思源堂西侧,以4根弓形梁柱做支架,并悬挂于约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开旧时的照片,当时那口铜钟颇为壮观,是当时南开的一景。九一八事变1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每日连敲校钟9响,次敲1响,再敲8响,用以象征南开人将铭记九一八国耻,钟声轰鸣,声震方圆数里。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天津,而驻扎在海光寺的日军则将炮口直接对准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南开罹难,建筑被毁,图书设备遭到野蛮劫掠,而万斤大钟亦不知所终。战后学校多方查索校钟,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在日本几个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但都杳无无音,校钟终难逃被毁的厄运。1997年7月,为铭记南开园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的惨痛历史,学校决定重铸校钟。新铸校钟是由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所长、南京静海寺警世钟设计者王钟泉设计,江苏冶金机械厂铸造的。大钟的钟槌与南京警世钟的钟槌共同出自一棵有着80年树龄的檀木,一南一北两棵钟槌堪称一对孪生姐妹。
新的南开校钟重达3000公斤,钟高1.937米,寓意要师生员工牢记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意寓60周年,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钟上文字由著名书法家康殷先生书写,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
南开大学校钟铭文:
河海泱泱,立学启庠;
英彦蔚起,山高水长;
翔宇负笈,邦国之光;
七七事变,倭寇似狂;
毁我校园,景钟云亡;
今兹重铸,宫生喤喤;
莘莘学子,济济堂堂;
允公允能,蹈励发扬;
日新月异,科教腾骧;
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③ 周恩来总理在南开学校读书时,在大立镜旁糊了一面"纸镜",上面写着什么

周恩来总理于天津南开学校读书时,曾在大立镜旁糊了张纸做"镜子".每天早晚,他总是要版到镜子面前站一会儿,很多同学权感到奇怪,跑去一看,原来纸镜子上写道:"面必净 ,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④ 重庆南开中学的文化传统

校徽 重庆南开中学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构成,紫色意旨“紫气东来”,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个角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南开求学,寻找救国道路;一说圆圈内八角形代表南开学子行方智圆。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训释义(申泮 文)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日新月异”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 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 校歌 南开校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德国民间的圣诞之歌——《Oh Christmas Tree》。 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容止格言,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下来。 重庆南开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
1、10月17日前后举行校庆暨运动会。
2、11月前后高一年级举行篮球联赛,高二年级举行足球联赛。
3、12月前后高二年级举行“雷雨”话剧节。
4、12月底各班举行元旦晚会。
5、1月初举行冬季长跑运动。
5、2月底高三年级举行排球联赛。
6、4月举办艺术节,高二年级进行自画衫展示,并参加自编操比赛。
7、4月底半期结束后高二年级去五云山寨参加社会实践。
8、5月举办“科技月”活动。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级举办歌咏比赛。
另外,重庆南开中学会不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学校长)来南开讲坛,与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习经验。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有约三十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学、科技、艺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 学生社团列表模拟联合国社 南开魔方社 南开之音广播站 悠悠球社 瑜伽社 兰臻话剧社 推理社 《公能》编辑部 音乐社 南开新闻社 金融社 绿芽环境社 绿芽环境社 心理社 爱心社 子衿文学社 英语社 古典文化社 图腾羽毛球社 街舞社 博论社 ARNAYA动漫社 模型社 读书会 健美操队 汉服社 《不已报》编辑部 武术社 龙韬军事社电子竞技社参考资料:

⑤ 周恩来的故事,南开学校唯一的免费生周恩来求学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

1917年至1919年,周恩来赴日本明治法律学校(后来的明治大学)学习。1919年4月,得悉南开学校即将创立大学部,周恩来决定回国学习。

临行前,他把《大江歌罢掉头东》一诗书赠给南开同学张鸿诰。9月8日,周恩来注册进南开学校大学部文科学习,学号62号,其后大学部正式改名南开大学。

回国后不久五四运动即爆发,周恩来积极投身其中,成为运动的领导核心,9月16日组织成立觉悟社,主编《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并用笔名“伍豪”在报刊上发表时评文章(详见词条伍豪事件)。

1920年1月29日,周恩来等四人领导天津各校学生数千人赴直隶省公署请愿,被当局拘捕。校方在直隶省教育厅的压力下,开除了包括周恩来在内被捕学生的学籍。

为此严范孙特捐款7000银洋,设置“范孙奖学金”,资助周恩来和李福景出国深造。

920年11月7日,周恩来乘船赴法国勤工俭学,分别在法国、英国、德国柏林大学考察学习,在巴黎结识也是勤工俭学之四川人邓小平,成为终生好友及革命伙伴。

(5)南开容止格言扩展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

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周恩来周恩来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

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

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

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

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

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

⑥ 南开中学是谁呀

天津和重庆都有南开中学

⑦ 允公允能是什么意思

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及重庆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的校训。南开精神,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的现实化。

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他们将南开精神高度概括为“允公允能,日新月异”八个大字,并作为南开学校的校训。

(7)南开容止格言扩展阅读

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服务社会之能力”。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私立南开系列学校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

张伯苓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民国三十八年(1948年)六月,曾出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底,重庆解放前夕,张伯苓婉拒蒋介石赴台要求而留守大陆。

⑧ 南开大学校训是什么

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作为南开校训,它凝练了南开人版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权,意指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与时俱进,每日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按照张伯苓的本意,是要培养学生“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惟‘公’故能化私、化散,爱护团体,有为公牺牲之精神”。“公能”校训作为南开教育的核心理念,一种人文底蕴、学脉渊源,积淀成为贯穿百年历史、赋予学校长久创造力的精神力量,启迪陶冶了成千上万南开人。爱国爱群、化私为公体现了南开精神之魂。

⑨ 课时计划名师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阅读题目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 萧伯纳

⑩ 请问谁可以将周总理在南开的时光告诉我,也给大家分享一下,谢谢

1913年,周恩来随伯父的工作调动来到了美丽的渤海之滨,也就是我们这座城市——天津,考入南开学校。南开学校是一所在国内很有名气的学校。他在这里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度过了四年学习时光。
提起周恩来总理,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印象,他总是那样仪表堂堂,风度翩翩,总是那样显示着巨大的魅力。实际上,一个人的风度和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和培养中形成的。在南开学校,周恩来就接受了这种教育和培养。大家看,这是当时南开学校的容止格言,学生们每天上学来,都能读到它。它的意思是说,作为一名学生,脸一定要干净,头发一定要梳理整齐,衣服一定要整洁,纽扣一定要系上。头要正,双肩要平,胸要挺起,后背要挺直。气象,在这里指精神面貌,不要骄傲,不要浮躁,不要懈怠;颜色,在这里指仪容仪表,应该温和,应该安静,应该庄重。可以说,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接受的这种教育,使他一生中都保持着良好的仪容风度和高雅形象。
在南开学校,周恩来学习刻苦,成绩优秀。语文和数学的成绩尤其突出。这是他在中学的部分学习成绩。周恩来写作文时不打草稿,挥笔成篇,一气呵成。这是他的作文《诚能动物论》,曾获全校第一名。在校期间,周恩来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和同学们一起发起组织了“敬业乐群会”,它的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这是敬业乐群会部分成员的合影。他还主持出版了会刊《敬业》学报。在这里,周恩来的组织才能和领导艺术得到了初步的展示和全面的锻炼,从而为他若干年后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周恩来还积极参加南开新剧团的活动,新剧就是话剧,周恩来认为戏剧是唤醒民众最通俗的手段。那时社会上封建观念严重,男女还不能同台演出,南开学校是男校,女角要由男生扮演。周恩来长相英俊、思想开明,常在剧中扮演女角,以此宣传新思想,表达对封建观念的反抗。这是他在新剧《一元钱》中扮演女主角孙惠娟。由于他们演出成功,南开新剧团也颇具名气。
1917年6月26日,周恩来以优良成绩毕业于南开学校,他四年的总平均分数为89.72分。

* 一九一三年的八月,一位眉目俊朗的少年在整容镜前整理着衣着,嘴里还轻声念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扭必结……"这位少年就是日后的共和国开国总理、当时年仅15岁的周恩来!

* 时光仿佛又穿梭到了那个时代,永远缅怀总理爱国爱校的情节。不知多少会驻足在那如总理信念般坚定挺立着的铜像前,也不知多少次兴奋于这份作为校友的荣耀!

* 我知道当时的周恩来只有一件蓝布大褂,星期日自己洗了当夜烘干;也知道那时的周恩来只有微不足道的生活费,但他节衣缩食换来了许多梦寐以求的书籍。

* 是啊,他清贫。但清贫激发了他艰苦奋斗的精神。他入校的第二年就成为了全校唯一的免费生。

* 当总理还是和我们一样的年纪时,就组织了"敬业乐群会",创办了会刊《敬业》。他们在会内讨论国家大事、探求革命真理。他曾在演说台上愤慨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加之于我的亡国条约,也曾激昂声讨复辟帝制的荒诞行为!

* "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事如《春日偶成》之类的激扬文字在《敬业》刊物中比比可见。宽广的胸襟、凌云的志气,注定他,将为共和国的生命注入自己的血液!

* 每当走入校门,仰望瑞廷礼堂,就会忆起这里曾记载着的周总理的话剧生命。因为这里有他参演《一元钱》、《华娥传》、《醒》等话剧的足迹。

* 有人说他的执着源于他对话剧的满腔热情,然而作为一名民主战士,思想深刻的周恩来却赋予了话剧更高层次的内涵。

* 是的,他用自己在文艺和戏剧方面的特长,宣传着民主科学精神、倡导妇女解放、呼吁破除迷信……他就是这样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工作、学习、战斗着。直到一九一七年他离开南开园时,依旧延续着自己的革命路途。

* 于是,为了探求真理,有了东渡日本留学的经历,有了临行前那首诗风气势磅礴、书写手迹苍劲有力的《大江歌罢掉头东》,无人读后不为之感动,热血沸腾。这也似乎是总理留给后继南开人的激励与启迪!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