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美的哲理

美的哲理

发布时间: 2020-12-21 17:17:30

⑴ 什么是美关于美的哲学



简单+纯朴=美

复杂与简单,简单很美

宇宙最复杂的东西在浑沌中,这个浑沌就是负宇宙,全由反物质构成,浑沌无所谓结构,是个浑然一体的灵的世界,浑沌以负宇宙速度控制着宇宙中的一切,地球上发生的事件可以几乎在瞬间感应到几十万光年外的另一星球上,这即叫“天人感应”,也称为“宇宙全息。”

所有的科学定理和假说,在浑沌中全部失效,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量子力学、超弦理论、科学家们关于宇宙的许多说法,比如霍金在《时间简史》中的论述,即使人们的想象,在浑沌中一文不值。

我们目前没有必要了解浑沌,我们从物质的起源处来分析宇宙中什么最美?

没有什么人否定宇宙中的万事万物来源于结构,受孕卵能发育出一个相当完美的生命体,关键取决于受孕卵的结构,有什么样的受孕卵结构,就有什么样的生命体表现,狗的受孕卵不可能发育出一个猪来,猴子的受孕卵不可能发育成一个人,因为物质起源的结构相互不同。超弦理论虽然精彩,但它必须依赖于结构,就象从笛子和二胡中发出来的音相互不同,关键在于笛子和二胡的结构不相同。

但是,结构对我们人类而言,它虚无缥缈,我们无法捕捉。

旋律是美的,但在视觉上没有任何效果。

夸克、质子、中子、光子、电子等等对人而言,也无法展现其美。

单个的分子简单是简单,但我们无法欣赏其美。

从浑沌到结构,从结构到超弦,从超弦到粒子,从粒子到分子,从分子到物质,这个过程就是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为什么要简单化?因为简单符合地球上的生命之道,没有简单,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出现。

我们夜晚仰望苍穹,星光闪烁,觉得很美。

白天风和日丽、白云飘动,感觉很美。

鲜花盛开,大河流淌,小溪淙淙,高山耸立,让人有美的遐想。

简单很美。

纯朴是人最珍贵的品质,也是最美的。

就人而言,仅仅简单似乎像个傻瓜,人的美主要体现在内涵上,而一切的内涵之中,纯朴是最珍贵的品质。

在都市中遭受商品社会污染的人们,若到偏远的未经商品化污染的淳朴乡村去,看到青山绿水,牛羊闲散,乡下人见了面腼腆而尊重的问好,必然有美的感受,因为乡村不仅简单,而且纯朴。

农村的人到大都市去,看见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俊男倩女花枝招展,除了惊叹、不会产生多少美感,原因是城市太复杂、太势利。

回忆一下,能给你以美的享受的有几人,他们(她们)美的因素到底是什么?如果一个人外表很美,但若花花肠子太多,你能从他(她)那儿感受到美吗?

人小时侯感受到的美最多,因为那时一切简单,一切纯朴。

人年纪越大,感受到的美越少,因为我们透过简单和纯朴看到了复杂和势利。

人类社会发展越来越复杂化、庸俗化、势利化,实际上偏离了大道。偏离了大道,失去的不仅仅是美,而且是一切。

人们啊,难道你们不向往美吗?

来源:旷世奇书《生命禅院》

⑵ 美的哲学意义是什么哲学怎样解释美的

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羊”、“大”两个字,和“美”同源的“每”字,甲骨文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在古代两个字都是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后来才作他用.鲁迅先生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也就是此意. 美的定义: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2008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
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大希庇阿斯篇》中,作者借苏格拉底的口总结到:“美是难的.
十八世纪欧洲兴起了“实验美学”热,意图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找到美的本质,从而给出美的定义.然而实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和声音,所得结论不具普遍性.至于 “美是生活”,“美是人的对象化”等定义,则犯了把具有交叉关系概念的交集概念等同于了具有交叉关系概念中的某个概念的错误.
美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这种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要素:
(1)信号——引起人愉悦反应的一切刺激,包括和第一和第二信号;它是产生美的原因.
(2)主体 ——人;它是美产生的场所.
(3)美感——人的需要被满足时人对自身状况产生的愉悦反映.它可以是现实需要被直满足时的感受,也可以是以往需求被满足的经验和记忆.
美的这个定义,抓住了“人的需求被满足”这个美的本质,克服了以前许多美学家把美的属性当作美,把美感当作美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它可以合理解释移情现象;可以解释同一刺激在不同情况下以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何以有千差万别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美学中的三大难题:变态美(以恶心为美)自然美和音乐美.
由美的这定义出发进行演绎,可以对美进行合理分类,把自然美,社会美、相对美、形象美、朦胧美等都归入了“美”这个种概念的属下.
由于人的需要随时间地点在变化,所以美的概念是动态的,美的外延也是不确定的.
如果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和创造美.
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美可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
按人活动的场所分,可把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美又可分为直接美和间接美.
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美可以分为实际美和信号美 …美感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普遍性的美感,而另一些美感却因人而异?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如果有,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美感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更多具有美感的东西?
●其实“美感”就是引导我们更好生存的一种“情感”,或者说:美感的“本质”就是“意识”这个“二次导存”(第二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的“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级指示/提示:指示我们继续做或收集那些让我们感到有“美感”的事物,将会对我们的生存带来好处)
●也就是说一样事物给予我们“美”的感觉,其实是因为那样“事物”或与其有“类似特征”的“事物”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我们的“生存”带来“利益”或是不会“伤害”我们.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是普遍对人们有好处的,另一些只在特殊的情况下对特定的人有好处;所以美感主要可以分为【普遍美感】和【特殊美感】
◆【普遍美感】实例:
1.看上去有“润泽感”的“蔬菜”、“水果”甚至“皮肤”都是比较“健康”的,一般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于是“润泽感”就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美感”,我们简称为【润泽美感】.
2.做工比较“精密”的东西,一般都会比较“安全”或有“科技含量”,于是这种“精密感”也便成了一种“普遍性”的“美感”,我们简称为【精密美感】.
3.而为什么一些“形象”我们看上去会感觉很“可爱”呢?您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的话,您将会发现那些“可爱”的形象,一般都是“手短”、“脚短”、“脑袋大”一幅“傻样”,而这样的东西是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所以自然也成为了一种“美感”,我们简称为【可爱美感】.
◆【特殊美感】实例:
1.在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大家都觉得漂亮的时候,突然又出现另外一个更漂亮的,于是对比之下我们便会觉得原先的那个女孩不是很漂亮了,这种就是比较常见的比较之后的特殊美感了,我们简称为【比较美感】
2.有些人对自己的感兴趣的事物,感觉到有美感;然而别人却对那些事物不感兴趣,于是那些东西对他们来讲就没有多大的美感可言(有兴趣的事物,必定是在某方面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利益的,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精神上),这种因人而异的特殊美感,我们简称为【兴趣美感】
3.我们会发现:自己以前并不喜欢的事物,因为自己喜欢的人对其有好感,而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它们;这种连带式的特殊美感,我们简称为【连带美感】
◆使用逻辑:自然万物都有“可存”和“导存”的本质,那么进化的方向就必然是“更有利于存在”的方向,那么生物的“情感”的存在也不会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依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情感”就是对“生存方向”的一种“特别的指示”,而“美感”就是“正向特示”.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时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美不能够离开具体事物单独存在.
美存在于个别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之中.美景、美酒、美玉、美事、美的生活都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庄子指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仪,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大美、明法、成理存在于天地、四时、万物之中,是天地、四时、万物的组成部分.
柏拉图认为: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理念,是美的具体事物所以美的原因.
柏拉图所谓的理念,是指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性能和组成部分,是指人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区分、界定、彰显和抽象出来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组成部分和冠名的抽象事物.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美是美的具体事物包含的抽象事物.
美是千差万别的美的具体事物具有的普遍性能、普遍本质和组成部分.美不是美的具体事物的全部,它仅仅是美的具体事物具有的一个组成部分.
美是具体事物具有的促进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价值的哲学定义:价值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事物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是人们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经验过的全部具体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和抽象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规定和冠名,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组成部分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抽象事物和元本体.
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自然事物、环境、现象具有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人类具有改造自然环境、变化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能力,各种化学物质具有相互发生化学反应、融合生成新物质的性质和能力.
人们约定俗成地把个别具体事物普遍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称为价值.例如: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劳动价值、化合价值、文化价值、宗教价值等,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性质和能力的称谓和界定.
元本体是自然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过的全部事物具有的普遍性规定,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全部经验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规定和冠名,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统一的组成部分,既作为具体事物也作为抽象事物存在的,不可被人感到但可被人知道的本体自然事物.
价值是同时间、空间、运动、物质、精神属于同一种类的,不具有最高级别普遍性规定的元本体事物.
价值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大家都知道,有的具体环境、现象、行为、事情和物体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有的具体环境、现象、行为、事物有害于社会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负面意义和负价值.社会和自然的环境、现象、事物、行为对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统一体.
真、善、美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利于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具体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假、恶、丑是具体事物具有的有害于社会和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具体事物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价值.
美是具体事物包含的正价值.
美是个别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价值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之一,是和负价值相互对立的正价值,是和丑相对立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环境美、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是指具体环境、具体行为、具体语言、具体心灵中包含着有利于社会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质和能力,是指具体环境、具体行为、具体语言、具体心灵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
美是存在于个别具体事物之中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或组成元素,是人们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美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来的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部分的抽象事物.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包含的内容规定更少、其抽象程度更高.美相对于美的具体事物来说是相对抽象事物.
元实体的哲学定义:元实体是个别自然事物的组成部分,是个别自然事物具有的种或属的普遍性规定,是人类通过认识实践活动,从自然事物中发现、界定、彰显、抽取出来的,具有一定边界、限制、规定和冠名,既作为具体事物也作为抽象事物存在的实体自然事物.
普通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表述的认识对象都是元实体.
形容名词“美”所表述的认识对象同普通名词“人”、“蔬菜”、“水果”所表述的认识对象一样,都是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种或属的普遍性规定,都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知道、分辨、界定、抽象出来的,既作为具体事物也作为抽象事物存在的实体自然事物.
美感是人脑产生的一种特殊感觉,是人们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发现美,把美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前提条件.
人类在自然界产生以前,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好比是贮藏在地下的矿藏,静静地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不存在现在完整意义上的抽象事物,不存在所谓的价值,不存在美丑、好坏、善恶这些价值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
人类在自然界出现以后,具体事物具有的各种规定、规律、性能和本质,具体事物具有的真、假、美、丑、善、恶等组成部分,逐步被人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了.价值,美、丑、善、恶等抽象事物的形成和产生,同个别具体事物、同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同人脑的思维分解和抽象活动有密切关系..
人脑在受到感觉器官传来的有关外部具体事物的信息信号刺激下,会发生一些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和产生某种特定的化学物质或电信号,从而影响身体的有关组织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又会成为刺激大脑的新的信息源,引起大脑的注意和反思.这就是美感形成和产生的机制,就是人们在享受美感之后对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进行反思,把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同经验过的有关事物进行比较,从引起美感的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美的特殊性能和规定的原理.
当大家一起品尝了百年窖藏的优质茅台酒后,常常会异口同声地说好酒、美酒.茅台酒对我们的嗅觉器官、味觉器官、消化器官产生的作用和刺激,会由各感觉器官转化为电信号传输给大脑使大脑产生快乐和美的感觉,引起大脑对这种作用和刺激来源的关注,把当前品尝的茅台酒同记忆中经验过的有关具体事物进行比较,从而发现茅台酒同以往接触过的各种饮品和食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根据茅台酒具有的特殊性规定、根据美的标准把茅台酒归入美的具体事物之中,并给茅台酒冠以美酒的名称.茅台酒所具有的各种成分,以及各种成分的物理化学性能,是作用和刺激人的感官,引起大脑产生美感的客观原因和根据,是茅台酒所具有的有利于人生存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存在于茅台酒之中的美.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艺术创造具有保障和促进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能够创造人类生存发展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能够使人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增长知识,提高认识思维能力、获得精神自由,得到改造、完善和发展,是包含美的具体事物.
人为什么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因为世界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因为自然和社会的环境、现象、行为和事物具有作用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因为人只有通过自身的实践行为,消除环境、现象、行为和事物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负面意义和负价值,增大环境、现象和事物对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才能实现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
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在人脑产生的命令、意向、方案、原则、方法的指挥下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实践是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实践的本质和规定.人的社会实践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爱美嫌丑的社会行为,是发现美、追求美、创造美的活动,是爱美嫌丑社会意识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爱美嫌丑是社会发展具有的必然要求、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是人的一般社会意识.
美是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组成部分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
一切事物都包含两个或多个对立的组成部分,是相对独立存在的具体事物.任何一个具体事物也必定是另一个更大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和组成元素,是一个非独立存在的抽象事物,事物是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美是一般美和特殊美组成的对立统一体.
两个或多个美的具体事物分别包含的美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世界上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美,也不存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美,任何美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组成的统一体.一个美的具体事物所具有的美是唯一的美,具体的美同时也是一般的美,非唯一的美.
我们之所以称两个或多个具体事物都是美的具体事物,是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特殊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它们具有相同的美.我们之所以用不同的语言和词语描述和称呼两个或多个美的具体事物,是因为它们所具有的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能力是有差别的,它们所具有的正价值量、所具有的美是不相同的.
和谐、烂漫、磅礴、壮阔、温柔、热情、博大、健壮、浩瀚、善良、豪放是美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是个不相同的具体的美.美是和谐、烂漫、磅礴、温柔、健壮、浩瀚、善良、豪放共同具有的一般内容和本质.美是一般的和谐,和谐是具体的美,美存在于和谐、烂漫、磅礴、浩瀚、温柔、热情之中.
对一个具体事物美不美的判断是对这个具体事物包含的价值性质的判断.对一个美的具体事物美的程度的判断,是对这个具体事物包含的正价值数量的判断.
要正确判断一个具体事物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必须注意严格区分个别具体事物和一般具体事物.
一般具体事物所具有的价值是正价值和负价值组成的统一体,真的、善的、美的具体事物同假的、恶的、丑的具体事物是同一个一般具体事物.因此不能说一般具体事物是美的具体事物或丑的具体事物,只能说一般具体事物是一个价值物.天下雨作为一般具体事物既是好事又是坏事,既是美事又是丑事.
只有个别具体事物才是包含美或者丑的实体自然事物.
个别具体事物、个别具体的人、个别具体的事情、个别具体的环境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情况下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性质是不相同的.
只有联系具体的情况,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对个别具体事物、个别具体的人、个别具体的事情、个别具体的环境进行分析,我们才能准确地判断出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例如,只有对具体时间、空间、情况的天下雨进行分析,才能确定天下雨对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意义和价值的性质,判定具体的天下雨是包含美的个别具体事物还是包含丑的个别具体事物.否则就无法说清楚天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
个别具体事物是具有时间、空间、情况、条件、关系等具体规定的事物.个别具体事物、只有个别具体事物对人类才具有一定的正面价值或者负面价值,才具有一定的正面意义或者负面意义.
美的社会客观标准.
对社会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具有正面意义和正价值,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必然趋势和基本规律,能够满足社会绝大多数人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美的社会客观标准.
不同的人对同一个具体事物、具体现象、具体事情、具体环境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有人认为它很美,有人认为它不美,还有人认为它很丑.对于什么是美食、美酒、美景、美物、美人、美事、美行的问题,人们给出的答案也不相同.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因为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认识能力和不同的知识经验.认识能力强、知识和经验丰富的人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明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价值性质和价值数量,能够一目了然一个具体事物的美和丑、好和坏.缺少知识经验的人很难正确判断一个认识对象具有的价值性质和数量,不知好歹和美丑.初生牛犊不怕虎,这是因为初生牛犊没有关于老虎的经验知识,不能正确判断老虎对自己的生存所具有的负面意义和价值.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因为情人之间相互接触时间比较多,已经深刻认识了情人对自己的生存发展具有的正面意识和正价值,是包含美这种特殊规定的美人.
因为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或利益时常存在差别.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个体和集体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既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少数人和绝大多数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和利益时常存在差别.
社会和谐符合社会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但不符合个别想浑水摸鱼的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因此,社会和谐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就是美,对个别人来说就是不美.
电视剧刘罗锅的主题歌中有两句歌词: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这两句歌词唱得太好了,完全符合天理和社会发展规律.天地之间有大美,老百姓的生存发展需要是称重万物的秤砣,是丈量世界的尺度,是区分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真理与谬误的社会客观标准.
人是万物的尺度,美是万物之一,所以人是美的尺度.这里所谓的人不是指社会中的个别人,而是指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是指占社会多数比例的人民.社会的发展进步是有客观规律的,人是社会发展变化规律的制定者,人们参与创造自己的历史.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意愿、意向、意识就是社会发展变化具有的客观规定和客观规律.
人类的生存发展需要是丰富多样的,人不仅有生理的物质需要,而且有心理的精神需要.人的生理需要和心理需要的满足只有维持在一个正常合理的水平上,人才能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影响人生理变化的物理化学性质和能力,是影响人心理变化的条件和基础.离开人生理的物质需要的满足,人的心理的精神需要的满足就不可能实现,人的美好感觉和幸福感觉就不会发生.价值连城的艺术品对于已经饥渴难耐的人不会引起任何快乐、愉悦的美好感觉,一个人如果失去自由,即使有丰富的物质能够完全满足生理的需要也不会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必须首先进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在满足生理的物质生活资料需要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宗教的、政治的、伦理的、文化的、艺术的、审美的活动,才能满足心理的精神需要.因此,人们关于社会发展进步的意愿、意向、意识,关于真、善、美的客观标准同人们一定时期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建设活动,有利于全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促进社会进步和绝大多数人生存发展的性质和能力,对社会进步具有正面意义和正价值,它包含着真理、善良和美好.
人类关于美的本质、美的感觉、美的定义、审美活动等问题进行的讨论和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美有许多论述.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记叙了苏格拉底最先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最后承认未能最终解决美的问题,以“美是难的”结束.
苏格拉底或是柏拉图都不是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是比他们早一个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美学理论以对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研究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数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距离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毕达哥拉斯对数,和谐与物理现象相互联系的感悟和研究是从音响开始的.传说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时,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他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音的关系.可以说,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发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的人,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他提出了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观点,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提出 “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
康德《判断力批判》认为:审美判断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是“惟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桑塔耶纳在《美感》中给美下了一个定义:美是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
普列汉诺夫在《再论原始民族的艺术》指出:社会人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观点,到后来才移到审美观点上去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对他有用,是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人在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功用可由科学地反思而被发见.然而美的愉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
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是中国古代人把羊与大两个汉字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新字.“美”的字面含义是饲养的羊肥大了,具有满足人生存所需食物需要的性质和能力了.汉字“美”的字面含义同我在“美的哲学定义”中关于“美”的基本看法和观点完全相同.
在中国古文书籍里,清楚地记录着许多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本质、美同其他具体事物关系的正确看法和观点

⑶ 哲学对美的解释

不少人以为美字由“羊”与“大”两个字构成,认为美是来源于古人认为羊大为美.其实不然,甲骨文中“美”其实是站立的人,头戴羽毛头饰的形状,后来简写时误作“羊”、“大”两个字,和“美”同源的“每”字,甲骨文写作戴羽毛头饰的妇女,在古代两个字都是表示漂亮,好看的意思,后来才作他用.鲁迅先生也曾经把“美”解释成“戴帽子的太太”,也就是此意. 美的定义:人对自己的需求被满足时所产生的愉悦反应的反应,即对美感的反应.
2008年,大陆学者在《存在与华夏文明》一书中提出了美的这个定义.
美的定义是美学中最难的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第一篇系统研究美学的文章《大希庇阿斯篇》中,作者借苏格拉底的口总结到:“美是难的.
十八世纪欧洲兴起了“实验美学”热,意图从具体的美的事物中找到美的本质,从而给出美的定义.然而实验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图形和声音,所得结论不具普遍性.至于 “美是生活”,“美是人的对象化”等定义,则犯了把具有交叉关系概念的交集概念等同于了具有交叉关系概念中的某个概念的错误.
美不是孤立的对象,而是与人的需求被满足时的精神状态相联系的人与刺激的互动过程,这种动态的过程包括三个要素:
(1)信号——引起人愉悦反应的一切刺激,包括和第一和第二信号;它是产生美的原因.
(2)主体 ——人;它是美产生的场所.
(3)美感——人的需要被满足时人对自身状况产生的愉悦反映.它可以是现实需要被直满足时的感受,也可以是以往需求被满足的经验和记忆.
美的这个定义,抓住了“人的需求被满足”这个美的本质,克服了以前许多美学家把美的属性当作美,把美感当作美而引起的诸多问题.它可以合理解释移情现象;可以解释同一刺激在不同情况下以对同一个人,在相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在不同情况下对不同的人何以有千差万别的效果,而且还可以很好地解决美学中的三大难题:变态美(以恶心为美)自然美和音乐美.
由美的这定义出发进行演绎,可以对美进行合理分类,把自然美,社会美、相对美、形象美、朦胧美等都归入了“美”这个种概念的属下.
由于人的需要随时间地点在变化,所以美的概念是动态的,美的外延也是不确定的.
如果以人感知客观世界的方式(嗅,触,尝,听,看,想)为标准,美可分为实用美,形式美,音乐美、精神美和创造美.
以人的需要层次为标准,美可分为生理美、先验美和精神美.
按人活动的场所分,可把美分为自然美和社会美.
按美产生时实物刺激的有无,美又可分为直接美和间接美.
按引起美的刺激是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美可以分为实际美和信号美 …美感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会对一些事物产生普遍性的美感,而另一些美感却因人而异?这其中有没有规律可循?如果有,我们是不是可以按照美感的本质和规律创造更多具有美感的东西?
●其实“美感”就是引导我们更好生存的一种“情感”,或者说:美感的“本质”就是“意识”这个“二次导存”(第二次引导事物存在的东西)的“正向特示”(正方向的特级指示/提示:指示我们继续做或收集那些让我们感到有“美感”的事物,将会对我们的生存带来好处)
●也就是说一样事物给予我们“美”的感觉,其实是因为那样“事物”或与其有“类似特征”的“事物”会直接或间接的给我们的“生存”带来“利益”或是不会“伤害”我们.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物是普遍对人们有好处的,另一些只在特殊的情况下对特定的人有好处;所以美感主要可以分为【普遍美感】和【特殊美感】
◆【普遍美感】实例:
1.看上去有“润泽感”的“蔬菜”、“水果”甚至“皮肤”都是比较“健康”的,一般对我们是有“好处”的,于是“润泽感”就成为了一种“普遍性”的“美感”,我们简称为【润泽美感】.
2.做工比较“精密”的东西,一般都会比较“安全”或有“科技含量”,于是这种“精密感”也便成了一种“普遍性”的“美感”,我们简称为【精密美感】.
3.而为什么一些“形象”我们看上去会感觉很“可爱”呢?您如果仔细的观察一下的话,您将会发现那些“可爱”的形象,一般都是“手短”、“脚短”、“脑袋大”一幅“傻样”,而这样的东西是不会对我们造成“伤害”的,所以自然也成为了一种“美感”,我们简称为【可爱美感】.
◆【特殊美感】实例:
1.在我们看到一个女孩,大家都觉得漂亮的时候,突然又出现另外一个更漂亮的,于是对比之下我们便会觉得原先的那个女孩不是很漂亮了,这种就是比较常见的比较之后的特殊美感了,我们简称为【比较美感】
2.有些人对自己的感兴趣的事物,感觉到有美感;然而别人却对那些事物不感兴趣,于是那些东西对他们来讲就没有多大的美感可言(有兴趣的事物,必定是在某方面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利益的,无论是现实中还是精神上),这种因人而异的特殊美感,我们简称为【兴趣美感】
3.我们会发现:自己以前并不喜欢的事物,因为自己喜欢的人对其有好感,而爱屋及乌的喜欢上了它们;这种连带式的特殊美感,我们简称为【连带美感】
◆使用逻辑:自然万物都有“可存”和“导存”的本质,那么进化的方向就必然是“更有利于存在”的方向,那么生物的“情感”的存在也不会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依照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我们的“情感”就是对“生存方向”的一种“特别的指示”,而“美感”就是“正向特示”.
●出自【全集然文明X档案】美的哲学定义:美是具体事物的组成部分,是具体的环境、现象、事情、行为、物体对人类生存发展具有的功利性能、正面意义和正价值,是个人在接触具体事物的过程中,受其作用、影响和刺激时产生愉悦、满足等美好感觉的原因,是人们通过反思和寻找美感产生的原因,从具体事物中发现、彰显、界定和抽取出来的有别于丑的相对抽象事物或元实体.

⑷ 寻优美的、容易记的或有人生哲理的广告词

.雨永远洗不尽世间的尘埃,但没有雨,世间将布满尘埃。

2.雨朦胧了世间的一切,甚至丑恶。

3.雨顺着凋敝的城墙滴落,钻进一个小孔消失了,人是否也像它一样圆滑。

4.雨说,我从天上来。来时我不带分文,去时我造福万物。

5.小草、树木、花朵,都需要我这从天而降的圣水,为何人却要打开伞拒绝呢?

《掌声》

1.智者从不会被掌声淹没。

2.“啪啪啪……”掌声起,光荣的顶峰,也意味着结束。

3.人们总只是看见掌声面前的光彩和绚丽,却总是看不见掌声背后的艰辛。

4.十指连心:掌声源于感动。

5.掌声并不总意味着成功,有时它是死亡的预兆,蚊子深谙其道。

6.你们的掌声是舞台,托得我高高的。可是终究有一天,掌声会停下来……

7.掌声,对于胜利者是肯定;对于失败者是鼓励;对于骄傲者是嘲讽;对于谦虚者是赞赏。

8.一个巴掌拍不响,只有与人合作的时候,你的掌声才最响亮。

《欣赏》

1.鸭子虽无孔雀的美丽羽毛,但鸭子的步伐永远比孔雀的扎实。

2.用眼看,叫做观、望、窥、盯、瞧;用心看,才叫欣赏。

3.一块废铁,在常人眼中是垃圾,在艺术家的眼中,却具备了艺术品的雏形。

4.许多人喜欢照镜子,可是镜中的世界那么狭小,只是孤芳自赏;不妨用镜子折射一下窗外,你的眼中一定不乏最美的风景。

5.你欣赏着别人,被你欣赏的人欣赏着你。

6.欣赏是暗夜中的一盏灯,越是真诚,它照的路程就越远。

7.人总要懂得两种欣赏:一个是欣赏别人,一个是欣赏自己。

《位置》

1.命运给每个人都安排了位置,但是这不等于它给每个人安排了人生。(题记法)

2.如果我是一棵草,我会长在草原上,如果我是一块砖,我会砌在墙里。但是,我是一个人,所以我要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认真抉择,选择属于自己的支点。(烘托法)

3.大殿上,臣子们有的站在右边,有的站在左边,各自寻找自己的位置,而他,仍然呆立原地……(设置悬念法)

4.位置的存在是让人们去填补,积极的人努力寻找位置,失败的人等待位置。(警句法)

5.在人生的地形中,有高山也有低谷,有盆地也有河川,因此人生的位置也会不断变换。我的爸爸就是这样。(开门见山法)

6.荷花只有在清澈的池塘中才能展现它的清纯,胡杨只有在漫漫黄沙中彰显它的倔强;二胡只有在婉约细腻的江南才能衬托它的悠扬,马头琴只有在空旷的草原才能释放它的雄壮。找准位置,去释放你的魅力吧!(抒情议论法)

7.轻掀垂帘。

阳光携着温度,射穿空中每一粒尘埃,最后停滞在那个位置上,那是一把只有三条腿的椅子,它似乎因光线的厚重而轻晃了一下。(环境渲染法)

8.“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引用法)

⑸ 什么是美,美的概念.哲学起源是什么

美的来定义

其实定义本身就一种对自美的局限,
就象人类意识信仰与怀疑的关系一样,
美也需要经历这样
的一个过程。
我们需要一种认识的基础,
然后在这样的一种层面之上进行理解,
不同的自我
意识会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而基于个体意识的对美的感觉才是最重要的,
而且是唯一正确的。
美的感受从来就不是相同的,
因为我们有着不同的自我意识;
但美感却是可以相通的,
因为
我们同样属于整体意识的一部分。美的定义在于对美的感受,
对美的理解,
对美的想象,美
是我们意识的内在的部分,是基于意识整体的方向。

⑹ 有哲理美的古诗

七、 忆秦娥十首
1.言 志
志难挫,
鹰击长空万里阔。
万里阔:
力挽北斗,
气吞日月。

青山座座皆巍峨,
壮心上下勇求索。
勇求索:
披荆斩棘,
赴汤蹈火。
2.少 年
天将晨,
雷声滚滚震忠魂。
震忠魂:
倾洒热血,
造福万民。

熊肝虎胆尚铄今,
捷报纷飞传佳讯。
传佳讯:
今日少年,
明朝伟人。
3.中 年
天将午,
鹏程万里任崎岖。
任崎岖:
文能降龙,
武能伏虎。

百万壮士从天出,
奋臂为我击天鼓。
击天鼓:
摧枯拉朽,
势如破竹。
4.老 年
天将暮,
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
日薄西山,
大江东去。

动如流水静如玉,
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
瑶台一梦,
大彻大悟。
5.送 年
北风寒,
北风南去何时还?
何时还:
才弃孤帆,
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
神州亿万尽欢颜。
尽欢颜:
爆竹声起,
又是一年。
6.题芙蓉锦鸡图
歌声淳,
闲却梅花一曲琴。
一曲琴:
与君一别,
泪雨倾盆。

泉城旧事成烟云,
报晓雄鸡待良辰。
待良辰:
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7.春泉小隐图
天光寒,
铁骑千里斗愚顽。
斗愚顽:
星河欲转,
力挽狂澜。

壮别泉城何时还?
齐鲁英豪尽少年。
尽少年:
壮心所向,
一往无前。
8.山雨欲来图
乾坤重,
乾坤留下多少梦?
多少梦:
峥嵘岁月,
生死与共。

青山依旧伤别情,
百万壮士从君令。
从君令:
攻无不克,
战无不胜。
9.将 军 吟
枪如林,
立马横刀尽忠纯。
尽忠纯:
战鼓声急,
呐喊声频。

将军雄风何处寻?
岁月峥嵘展经纶。
展经纶:
足蹬大地,
手摘星辰。
10.垓 下
归天难,
杀气腾腾剑光寒。
剑光寒:
力拨青山,
气盖中原。

欲渡江东却无颜,
四面楚歌歌声残。
歌声残:
逐鹿问鼎,
恨地无环。

⑺ 求精美的励志、哲理文,附上作者的名字。

把梦想展现在画布上
文/王熙章
20岁左右的时候,初出茅庐的他指着一幅最美丽的画作呼喊:“哦,上帝啊,如果我也能像这样在画布上实现自己的梦想该多好!”画的主人大声说:“画布上的梦想!你一定要知道,必须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有可能将你的梦想展现在画布上。要想达到卓越,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不懈地努力。”
弗朗西斯·培根记下了这句话,后来,他成为上世纪英国唯一的一位享誉国际且具影响力的画家。
许多年前,一个小男孩儿进入了着名的哈罗公校,被插进了一个高于他年龄的班级。那里所有其他的孩子都比他多上了几年学,他的老师常常责备他的迟钝,但他所有的努力都没能使他在班级最后一名的位置上有所提升。最后,这个男孩儿开始学习其他孩子曾学过的初级课本。他把所有玩耍的时间和许多睡觉的时间都用来掌握这些书上的基本原理:他很快就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并最终成为哈罗学校的骄傲。
那个男孩儿就是后来的英国着名语言学家威廉·琼斯爵士,他的雕像直至今天还立于圣保罗大教堂,因为他是欧洲最伟大的东方学学者。
“生意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有一次,美国着名航运公司威力斯的老板科尼利厄斯·范德比尔特被一个朋友追问。“秘诀?根本就没有什么秘诀!”这位航运公司老板回答说,“你所要做的就是专注于你的生意,并且勇往直前。”
后来,那位朋友领悟,如果你想采取范德比尔特的方法,那就了解你的生意,专心致志,缩减开支,直到你的财富可以使你免于遭受商业危机。
伟人的座右铭常常能使我们稍稍了解一些他们的性格和成功的秘密。“工作!工作!工作!”是画家乔舒亚·雷诺兹爵士和戴卫·威尔基爵士以及许多其他留名青史之人的座右铭。伏尔泰的座右铭是“永远工作”.意大利雕刻家迈克尔·安吉洛是一个令人惊奇的工作狂,他甚至穿着衣服睡觉,以便一醒来就能跃起身去工作。他把一块大理石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以便在夜里醒来或失眠的时候可以工作。他最喜欢的一件作品是一个坐在推车里的老人,老人的头上有一个沙漏,雕像上刻的字是“活到老,学到老。”即使在双目失明之后,他仍然让人用轮椅推着他去贝尔威德,亲手检查那些雕像。英国政治家科布登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工作起来就像一匹一刻也不停歇的马一样。”据说,音乐家韩德尔的工作量是普通人的十二倍。
有一次,一个女士向画家透纳询问他成功的秘密。
“我没有秘密,女士,只是努力工作而已。”
“这是一个许多人从来都学不会的秘密,他们之所以不能成功,因为他们无法领悟这个秘密。勤劳就是将世界由丑变美、将诅咒变为祝福的精灵。”
看看巴尔扎克的经历吧。在孤独的顶楼上,他一直在贫穷和饥饿中努力并等待着,但无论是饥饿、债务、贫穷,还是挫折,都不能促使他对自己的目标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即使全世界都嘲笑他,他依然能够等待。
“人们通常都希望自己能够心灵手巧,但其实更应该对勤劳心怀感激,”爱迪生说,“诸神将各种幸福定下了高昂的代价,而只有勤劳的人才能买得起。”
努力地把梦想展现在画布上,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成功有时仿如一座隐形的宫殿,你看不到它的瑰丽宏伟,也不知道它座落何方。只有当你走完了所有必经之路后,它才会真实地呈现在你的眼前。

倾一生,做一事
文/谢国渊
有这样一位画家,一生只画花卉,尤其钟爱玫瑰。任凭世事风雨,他都潜心绘画,沉迷其中。几十年来,他孜孜以求、不断探索,把科学的严谨与艺术的美感融入到自己的绘画创作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的作品清新典雅、明快生动、色泽自然,让人叹为观止。由于他的执着与专注,他先后记录了169种玫瑰的姿容叶貌,绘成了举世闻名的《玫瑰图谱》。这本被称作“玫瑰圣经”的图谱,在他之后的180年里,以各种语言出版了200多个版本,其艺术高度至今无人能越。他就是被称着“花卉中的拉斐尔”的法国画家雷杜德。
有这样一位商人,当兵退役后在路边开了一家小加油站。为了招揽生意,他把炸鸡卖给过往的司机。由于炸鸡味道好,生意十分红火,于是他扩大规模,在加油站对面开了一家炸鸡店。他一边经营,一边钻研,配制出有40多种药草和香料组成的独特秘方。使用这种秘方的炸鸡,表皮油光红润、通透香脆,而鸡肉则鲜嫩爽滑、肥而不腻,达到了令人吮指的口味,深受顾客青睐。
不久,他的加油站和炸鸡店因建高速公路而被拆除。无奈,他只好带着炸鸡秘方四处兜售。整整两年,他被拒绝了1009次,终于在1010次时,有一家饭店答应购买他的配方,加盟到他的名下。这便是世界上餐饮加盟特许经营的开始。之后,在他的坚持下,先后有400家饭店加盟,他的生意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今天,他的加盟店遍及世界各地。他就是肯德基的创始人——哈兰·桑德斯。
有这样一位通信工程专家,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电话电报公司,从事通信传输材料的研究。早在1966年,他就果断提出,利用玻璃清澈、透明的性质,使用光来传输信号。与传统用铜线传输的方式相比,它传输的信息量更多、速度更快。而当时,人们都认为他的想法匪夷所思,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为了寻求“没有杂质的玻璃”,他进玻璃厂与工人探讨玻璃制法,进实验室反复实验。几经周折,几经磨难,终于发明了石英玻璃,制造出史上第一根光导纤维,震惊了全世界。
因为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通讯与信息传输的模式,为高速发展的信息通讯作出了杰出贡献。在2009年,76岁高龄的他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不错,他就是“光纤之父”——华裔物理学家高锟。
其实,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不胜枚举。无论是雷杜德、桑德斯还是高锟,他们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倾一生的时间,执着而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了那一领域他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是的,无论你身处哪个领域,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能够倾一生的时光与精力、倾一生的思维与智慧、倾一生的执着与追求,黾勉苦辛,朝乾夕惕,不气馁、不放弃,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做到完美、做到极致,那么,你就能超越梦想、成就辉煌。否则,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抑或见异思迁、半途而废,都将碌碌一生,一事无成。

⑻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看法和他们的哲学观点有什么联系

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的。在古希腊,关于美与艺术的观念背后,诸神与理论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到了古罗马时期,实用、功利之风盛行,总体而言,在美学思想上缺乏独到的成就,虽然在某些方面也有一些进步。

2.中世纪:形式的神秘化

中世纪的主流文化是基督教文化,在中世纪,上帝成为美与一切艺术的规定性,实践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从而与古希腊重视现实生活相区分。从古代至中世纪,西方美学与艺术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学期的美学被纳入神学之中,表现为柏拉图学说、普罗提诺的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思想的结合。普罗提诺强调了形式在美的产生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正如克罗齐对他的评论中所说:“那么,被表现为石块的美不存在于石块之中,而只存在于对它进行加工的形式之中;所以,当形式完全被印在心灵里时,人工的东西比任何自然的东西都美”。[1]奥古斯丁是中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与美学家,他一生的美学思想经历了较大的变化。关于形式美的问题,在扳依基督教以前,奥古斯丁基于亚里士多德的整一性和西塞罗关于美的定义,认为美是整一或和谐,仍然坚持美在形式的传统观点。在扳依基督教以后,奥古斯丁从基督教神学的立场来看待美,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上帝,上帝是美本身,是至美,绝对美,无限美,是美的源泉。他还受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影响,认为现实事物的美即和谐、秩序和整一,而这又归根结底是一种数学关系。美在完善,而完善又基于尺寸、形式与秩序,大有强调形式之倾向。与奥古斯丁一样,托马斯·阿奎那也是从神学出发来阐发其美学思想的。关于什么是美的问题,他也认为,美首先在于形式。同时还认为,美是可感的,只涉及形式,无涉内容,不关联欲念,没有外在的实用目的。但丁继承了阿奎那的神学与哲学思想,也接受了其神学美学的基本观点,认为美在于各部分的秩序、和谐与鲜明。总之,这一时期有把形式神秘化的倾向。

3.近代:纯形式与先验形式

近代美学时期是指从文艺复兴延至十九世纪末,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始于近代。在近代,“形式”已成为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范畴,并自觉地与理性地上升到艺术的本质的高度。自文艺复兴始,人性得到了复苏与高扬,理性成为思想的规定性,这种理性是一种诗意(创造)理性而有别于古希腊的理论理性和中世纪的实践理性。作为“美学之父”的鲍姆嘉通把美学规定为感性学,同时他也十分强调秩序、完整性与完美性。笛卡儿的哲学思想为近代思想奠定基础,他力图从主客体的认识关系来把握美。英国的经验主义与大陆的理性主义分别从各自的维度提出美学思想。作为德意志唯心主义美学的奠基人,康德提出并阐发了他的“先验形式”概念,认为审美无涉利害,与对象的存在和质料无关,美基于对象的形式,从此出发,康德把美与崇高相区分,认为与美基于形式不同,崇高是无形式的,因为它是混乱的、不规则的与无秩序的。在康德那里,真、善、美之间有了明晰的分界,艺术也不等同于真理。康德为西方形式美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理念作为内容,则感性显现就属于形式。在黑格尔那里,美的艺术的领域属于绝对心灵的领域,而自由是心灵的最高的定性。他说:“按照它的纯粹形式的方面来说,自由首先就在于主体对和它自己对立的东西不是外来的,不觉得它是一种界限和局限,而是就在那对立的东西里发见它自己。”[2]黑格尔力图从这种对立中去发现自由。总之,在近代,西方形式美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把形式作为纯粹的与先验的方面。这种影响远远超出近代经验主义美学关于审美经验和审美意识的思想。

4.现代:超越形式回归存在

在现代,存在作为美的规定性,美学思想在存在之维度与境域上展开。同时西方形式美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如结构主义美学、分析美学与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等的产生。贝尔认为,一切视觉艺术都必然具有某种共同性质,没有它,艺术就不成其为艺术,而艺术的这种“共同的性质”,在贝尔看来,就是“有意味的形式”。而真正的艺术在于创造这种“有意味的形式”。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既不同于纯形式,当然贝尔也没有完全放弃形式,也有别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代表阿恩海姆在其《艺术与视知觉》中把美归结为某种“力的结构”,认为组织良好的视觉形式可使人产生快感,一个艺术作品的实体就是它的视觉外现形式。以塞尚为代表的后期印象主义艺术既强调形式感,也看重色彩感。现代美学倾向于把美看成是情感的形式,但这种观点也有自身的问题,难免被超越。马克思的思想无疑属于现代的,马克思的美学思想无疑也是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或者说具有现代意义。“马克思和其他现代思想家如尼采、海德格尔对于近代思想的叛离是颠覆性的。这在于他们不仅将所谓的理性问题转换成存在问题,而且也给真善美、知意情等一个存在论的基础,由此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作为哲学体系的主要部分已失去了其根本意义。”[3]由此,关于美与艺术的一些根本问题已走出传统的限制,进入存在领域。

5.后现代:形式的解构

由现代转向后现代乃是西方思想自身的发展使然,在这一思想的历程中,思想的规定性由存在变成了语言。后现代消解了近现代的审美理念与艺术思想,其思想的根本特征是解构性的,表现为不确定性、零散性、非原则性、无深度性等。如果说,现代美学还在存在境域中关注形式的话,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坚持强烈的反形式倾向。在利奥塔看来,“后现代应该是一种情形,它不再从完美的形式获得安慰,不再以相同的品味来集体分离乡愁的缅怀。”[4]后现代不再具有超越性,不再对精神、终级关怀、真理、美善之类超越价值感兴趣,而是转向开放的、暂定的、离散的、不确定的形式。在后现代思想中,传统的审美标准与旨趣,不再有不可置疑的意义。艺术与非艺术、美与非美之间也不再有根本性的区分,从而导致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思想风格,即文化、文学、美学走向了反文化、反文学与反美学,而复制、消费和无深度的平面感正在成为时尚。后现代艺术成为行为与参与的艺术,似乎不再需要审美标准与“艺术合理性”。后现代反对中心性、二元论以及体系化,消解了传统和现代美学思想与艺术理论的基本观点,当然也力图去解构审美的一切形式规则。

二、形式美所涉及的重要关系

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形式美的问题一直是重要的而又颇具争议的问题。该问题关涉到与形式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这一系列关系及其问题揭示了形式美的一些重要方面,对它们的梳理无疑会有助于深化对形式美及其关联的认识。

1.形式与质料的关系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柏拉图的理式论不能说明事物的存在,因为柏拉图的理式与个别事物是相分离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要说明事物的存在,就必须在现实事物之间寻找原因,而这可归结为质料、形式二因。所谓的“质料因”就是事物的“最初基质”,即构成每一事物的原始质料,也就是“事物所由形成的原料”,如铜像的铜、泥人的泥等。而“形式因”则是指事物的本质规定。在亚里士多德看来,质料是潜能,形式是现实,二者的关系是潜能与现实的关系。形式作为主动的、积极的成因,在质料的形式化过程中,给质料以规定,使质料成为现实个体。质料有待于形式的赋形。在视觉艺术的质地美中,形式与质料实现了紧密的结合。一个事物的光滑、粗糙、坚硬、柔软,只有既基于质料,又符合审美的形式要求时才成为美。形式作为事物之本质、定义、存在和现实,显然与作为事物的潜能的质料相区别,但又不可能脱离质料而存在。那么,显然这样的关系有别于传统认识论意义上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杜夫海纳在美学形式与逻辑形式的比较的基础上来阐释美学形式。他认为,在逻辑中,形式不是一个对象的形式,不再与质料密切相关。而一种美学的形式永远应该使质料具有形式,与对象密切相关,但这形式自身却不是对象。但形式与质料在生成美的过程中的关联,仍然是一个十分难解的问题。

2.形式与符号的关系

在艺术创作与审美活动中,形式与符号也发生着密切的关联。卡西尔的符号形式美学集中与典型地表述了与之相关的思想。卡西尔认为,人与动物之间的根本区分在于,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而只有人才能把信号改造成有意义的符号。在卡西尔看来,科学、艺术、语言与神话等则是不同符号形式的人类文化的方面。符号的一个重要特性在于摆脱直觉当下给予的感性世界。科学基于依托在理性之上的抽象化,而艺术则关注个体性与具体化,因而艺术的符号也应有别于科学符号,它力图避免概念化与逻辑推理,以此为想象和解释留下空框。与科学进行的概念式的简化和推演式的概括不一样,艺术不穷究事物的性质或原因,而是给我们以对事物形式的直观。卡西尔把作为纯粹形式的艺术符号与其它符号形式区分开来。而在苏珊·朗格看来,“艺术符号是一种有点特殊的符号,因为虽然它具有符号的某些功能,但并不具有符号的全部功能,尤其是不能像纯粹的符号那样,去代替另一件事物,也不能与存在于它本身之外的其它事物发生联系。”[5]这里的问题是,艺术符号与指代符号有何关系?区分在什么地方?艺术符号又是如何体现美与艺术的形式的呢?这些有待于人们的不断解答。

3.形式与感性的关系

在席勒看来,感性冲动与形式冲动是人固有的天性,感性冲动基于人的感性本性,把人置于时间之中,而形式冲动来自理性。他进而认为,只有在第三种冲动即游戏冲动之中,人才能恢复完整的人性。黑格尔力图把感性与美的本质关联起来,他说:“感性观照的形式是艺术的特征,因为艺术是用感性形象化的方式把真实呈现于意识,而这感性形象化在它的这种显现本身里就有一种较高深的意义,同时却不是超越这感性体现使概念本身以其普遍性相成为可知觉的,因为正是这概念与个别现象的统一才是美的本质和通过艺术所进行的美的创造的本质。”[6]然而,黑格尔毕竟还是把美基于理念之上。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美学思想发生了显著而又重要的变化。一直被人们所崇尚的思辩理性主义遭受了普遍怀疑,而人的直观感性开始得到重视。其实,早在18世纪,德国美学家鲍姆嘉通创建美学学科的时候,就在感性学的意义上关注美的问题。从此之后,形式与感性的关系就一直是美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费希特以来,在审美与艺术研究中,“自下而上”的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审美经验受到了重视。实用主义美学家和机能心理学派的创始人杜威认为,艺术即经验,把美与艺术作为经验的存在来看待,桑塔耶纳也是如此。而“格式塔”概念更强调这种经验的整体性。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是一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7]卢梭反对所有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传统的艺术理论,他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绘或复写,而是情感和感情的流溢。”[8]他更重视艺术与情感的关联。而形式与感性的关联中涉否以及如何涉及情感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三、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

形式是美与艺术的内在的表征方式,它与艺术本性发生着深刻的关联,从而揭示与开显出艺术与美的存在。从形式美的思想历程以及关联形式的各个方面来看,形式对艺术的规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是异常复杂的。

1.形式作为艺术的规定及其问题

从古到今,关于什么是美?以及艺术的本性是什么的问题一直困绕着历代的美学家和艺术哲学家。其中主要有以下基本观点,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摹仿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康德、席勒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黑格尔更强调艺术美,认为美是绝对理念的感性显现;列夫·托尔斯泰、克罗齐认为,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形象认识;在贝尔那里,艺术基于“有意味的形式”。卡西尔、苏珊·朗格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符号;在弗洛伊德、荣格那里,艺术成为无意识的表现;英伽登认为,艺术是多层次的意向性客体等;而马克思则在生产劳动中来规定美与艺术。这些观点,都是对美与艺术思想的丰富,都力图从各自的角度去揭示艺术的本性。当然,在各个观点与思想之间,还存在着不少的差异,这本身就说明美与艺术本性的问题的艰难性与复杂性。人们总是通过形式去感受具体事物的,艺术作为美的典型体现,其中的艺术美也是感性的,并关切情感。把形式价值摆在审美价值首位的人们认为,那些没有获得统一性和形式感的艺术和美是无根基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形式创造了差异而这是质料所无能为力的,他把美规定为形式,艺术之为艺术不在质料而在形式中。形式已成为美和艺术的规定和根据,而正是形式使美和艺术成为可能。在谈到形式美的规则时,荷加斯说:“这些规则就是: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所有这一切都参加美的创造,互相补充,有时互相制约。”[9]其实,这只是形式美可表征的方面,形式美并不局限于此,似乎还有更深的东西。赫尔德和歌德把美规定为合规律的活生生的东西,规定为生命的形式。

进入现代,有别于德意志唯心主义,形式不再由内容所决定,内容与形式也不再构成真正有意义的问题,形式本身就融贯了所有内容的那些因素,形式与内容的简单二分与线性决定本身就是近代经典认识论的产物,它制约了对形式的充分揭示。因此,只有走出内容与形式的樊篱,才能显现形式所蕴涵的朦胧的、宽泛的意味,在贝尔看来形式的有意味,这意味不同于内容,也有别于思想主题,在这里,题材并不是第一位的了。作为形式要素的节奏韵律具有的心理意味,盖格尔说:“对于自我来说,它改变了那可以赋予秩序的东西,使之从一团异已的混乱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被自我把握的东西”[10]鲍桑葵把形式及其意蕴相关于美,他说:“现在,我们所努力要说明的问题是,形式上的对称和具体的意蕴并不是美的两个异质的要素,而只具有抽象和具体之间的那种关系。”[11]然而,鲍桑葵仍然未走出抽象与具体这样的经典思想与话语框架。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规定性,也是多元的与多种多样的。也必然要遇到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和其它思想的挑战。

2.形式与艺术本性关联的复杂性

形式是艺术本性开显的不可或缺的东西吗?形式是如何与艺术本性关联的?能否这样说,形式对艺术本性的揭示在不同的艺术存在那里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与途径完成的,如美术主要凭借视觉上的形式美如色彩美、光线美、线条美、质地美、结构美等;而音乐则基于听觉上的形式美。还有许多其它的门类艺术,以及这些门类之内尚有各种各样的子类,它们所表现的形式美既有共通性,又存在着不小的差异。真正美的艺术离不开这种形式,这对于许多现代艺术来说也是如此。问题只是在于随着艺术的变迁,关于什么是形式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而不一定就是真正地完全取消形式。当然,关于形式究竟是如何与艺术本性发生关联进而揭示艺术本性,存在着巨大的解释空间。无疑,形式美为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相关于艺术本性的形式显然不是外在的,而是深刻的内在化了的。不同的艺术家对待形式的态度也是不一样的,“性格急躁的艺术家总是要反抗形式,但是,聪明的艺术家却使自己的天才适应形式,使这种形式最后成为具有同等自发性的第二天性,再不然就另创同旧的形式一样明确的新形式。”[12]康德就艺术的本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认为艺术是通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而海德格尔则认为,美和艺术的本性与真理和存在相关。他说:“因此,美属于真理的自行发生。”[13]而艺术的本性就是“存在者的真理将自身置入作品。”[14]当然,海德格尔已不在德意志唯心主义与近代认识论的背景上使用“形式”之类的概念了。在海德格尔那里,艺术本性与真理、存在和思想融为一体,这些都是实现自由的前提。而在胡塞尔那里,形式本质就区分于质料本质。即使海德格尔将形式隐而不现,视而不见,形式这幽灵仍然挥之不去,在海德格尔对凡·高的油画《农鞋》的解读中就没有形式的东西吗?或是海德格尔换了话语?海德格尔对美与艺术本性的揭示无疑是深刻的,极有启发性的。当然,真正的形式也并不是单纯与简单的摹仿,正如黑格尔所说:“因此,艺术的目的一定不在对现实的单纯的形式的摹仿,这种摹仿在一切情况下都只能产生技巧方面的巧戏法,而不能产生艺术作品。”[15]不同的形式通过艺术作品对艺术本性的揭示既是多元的,又是独特的,不具有简单的可比性。因此,我们常说出色的艺术作品都是唯一的,具有不可替代性。

马克思在论及美与艺术时,更看重人的内在固有的尺度和其他物种的尺度的统一。在马克思那里,“于是美的规律就是人的规律,即有意识的生命活动。”[16]伽达默尔把美学作为解释学的组成部分,基于艺术本文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伽达默尔坚持艺术阐释的多元性与无限性。杜夫海纳认为:“因此,意义内在于形式。”[17]审美中并非所有的形式都是美的,他认为:“然而,审美形式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自由活动时才是美的。”[18]在接受美学看来,对作品意义的寻求与解读的不断赋意是分不开的。尽管如此,对形式与艺术本性的关联的揭示仍然是艰难无比的,这一点谢林早就表达过类似的感慨,他说:“在这样的实践艺术家的时代,除寥寥无几的个别者,对艺术的本质毫无所知,因为他们通常不能企及艺术理念和美。”[19]贝尔廷力图从艺术史中去揭示艺术的形式与艺术自身的内在关联,他说:“相对来说,在艺术最纯粹形式上的风格史已从历史的解释中清除了所有的那些外在的因素以及最初并不属于艺术的条件。”[20]艺术史就是永无止境的对艺术本性探求的历程,也许在现代与后现代的许多理论看来,这种探求是无意义的。针对把形式理解为诸种要素构成的总体关系排列的说法和“形式”概念的混乱,布洛克认为:“然而美学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却远远不是上面的意思。事实上,‘形式’一词被人们用到各个不同的场合,分别支撑着各种不同的艺术理论。”[21]形式与艺术本性相关联的复杂过程,也是形式多元化的过程,而“形式概念的多元化本身就是形式美学繁荣的主要标志。”[22]任何无视这种情形的研究或简单化处理都将无助于增进对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

⑼ 什么是美关于美的哲学

美的深层基础是身心的快乐,离开了快乐或快感,一切的美也根本无从说起。
狭义的美是指:视觉上的快乐!
而哲学的美是指:快乐或快感普遍作用于人体感官上所引发的舒适感受。

⑽ 美的哲学认识

人类关于美的本质、美的感觉、美的定义、审美活动等问题进行的讨论和认识,具有悠久的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对美有许多论述。柏拉图在《大希庇阿斯篇》中记叙了苏格拉底最先提出了美是什么的问题,并对美的本质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最后承认未能最终解决美的问题,以“美是难的”结束。
苏格拉底或是柏拉图都不是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西方美学的真正源头是比他们早一个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宇宙美学理论,以对数学、音乐和天文学研究为基础。其主要内容是:数是宇宙的本源,宇宙内的各个天体处在数的和谐中。距离越大的天体运动越快,并发出高昂的音调;距离越小的天体运动越慢,并发出浑厚的音调。和距离成比率的音调组成和谐的声音,这就是宇宙谐音。具体可感的宇宙是最高的美。
毕达哥拉斯对数、和谐与物理现象相互联系的感悟和研究是从音响开始的。传说毕达哥拉斯在路过一家铁匠铺时,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认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并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其间的关系。随后,他又用不同长度的弦的振动实验发现了弦长与和谐音的关系。可以说,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发现声音与数字比例相对应的人,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毕达哥拉斯堪称西方美学的开山鼻祖,他提出了“美是数的和谐”的理论观点,为美学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笛卡尔在《第一哲学沉思录》中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命题,认为“美和愉快的都不过是我们的判断和对象之间的一种关系”。休谟认为对于美决定性东西还在于“人性本来的构造”、习俗或者偶然的心情。
康德《判断力批判》认为:审美判断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是“惟一的独特的一种不计较利害的自由的快感”。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正是概念在它的客观存在里与它本身的这种协调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质”。自然美是理念发展到自然阶段的产物,艺术美是理念发展到精神阶段的产物,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桑塔耶纳在《美感》中给美下了一个定义:美是积极的、固有的、客观化的价值。
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中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定义,坚持美以及艺术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强调现实美高于艺术美,反对纯艺术论。
普列汉诺夫在《再论原始民族的艺术》指出:社会人看事物和现象,最初是从功利观点,到后来才移到审美观点上去。人类以为美的东西,就是对他有用,是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斗争上有着意义的东西。功用由理性而被认识,美则凭直感的能力而被认识。人在享受着美的时候,虽然几乎并不想到功用,但功用可由科学地反思而被发见。然而美的愉乐的根底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 中国人对美的认识和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为美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美”是中国古代人把羊与大两个独体字组合在一起造出来的合体字。“美”的本义是从帝王的观点定义的:下面的“大”是《说文》“皇,大也”之“大”,指三皇统治的疆土大如海;在“大”之上,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驯顺如羊的人民(即“群”);发音取自“海”中之“每”(“每”有迷茫之意)。在中国古文书籍里,清楚地记录着许多中国古人关于美的本质、美同其他具体事物关系的正确看法和观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围绕美的本质问题,中国学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形成了一些基本观点。一是以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论,认为美完全是主观的,美作为一种意识与客观对象无关。二是以吕荧为代表的社会意识说,认为美是人的社会意识,“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二性的现象”。三是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典型论,认为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典型就是美”。四是以朱光潜为代表的客观和主观统一说,认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五是以李泽厚、刘纲纪等为代表的客观社会说,认为美既有客观性,也有社会性,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回顾人类关于美的思想发展史可以看到,人们已经认识到美不是具有可感形态的个别具体事物,美是同个别具体事物相联系的抽象事物,是个别具体事物具有的能够引起人产生美感的性能和原因,是同人的生存发展需要、同功利或价值相联系的认识对象。但是由于受到以往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限制,人们关于美的本质、美的定义、审美问题的观点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处,还存在很大争议。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