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感动中学生的励志演讲

感动中学生的励志演讲

发布时间: 2020-12-21 05:13:17

A. 感动中学生的100个人物

生命的强音:感动中学生的100个人物
逸情古韵
浪漫人生坎坷路——西部歌王版王洛宾
在那遥远的权地方——如画诗人席慕蓉
与海迪聊天不提从前
“音乐作家”罗曼·罗兰
惟美王子王尔德
认真地生活和写作——雪域之子华淑敏
“小罗”今天成大器——2004年世界足球先生罗纳尔迪尼奥
永恒的爱情——至情至爱燕妮·马克思
骏骊珍珠
中国绿色旋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向自己挑战——体操王子李宁
舞蹈精灵黄豆豆
勇者无惧——为黑人而战的“老虎”泰格·伍兹
跳草裙舞的抠门老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
为梦想而不歇奔忙——旅馆帝王唐纳德·希尔顿
微软帝王比尔·盖茨
无手画家谢坤山
为自己奔跑——长跑健将吉尔波特
“烹调”困难——快餐大王哈莱德·桑德斯
银河灿星
一代武王成龙
搜索人生——网络总裁李彦宏
喜剧之王:查理·卓别林
寻找生命之光——化学之母玛丽·居里
西天在心——一代僧唐玄奘

B. 感动中学生的事迹要求1000字左右。

张悉妮的不幸是在她3岁时发生的。她因为一次高烧,吃了过量的抗生素药物,损坏了听觉神经,她失聪了。开始,父母并没有太在意,他们以为孩子小,可能是语迟。可是后来才发现,小悉妮真的不再发出声音了。父母带着小悉妮跑遍了广州的各大医院,但医生的诊断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悉妮重度耳聋! 不幸的小悉妮从此带上了助听器,因为需要与人交流,她要每天努力地和妈妈学习发音。母亲教悉妮发音的时候,经常是用手将她的舌头摆正位置,然后把一张纸贴在悉妮嘴边练习说话,通过这种方式,女儿渐渐掌握了说话和吹气时空气在口腔中流动的幅度。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小悉妮终于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了。不过,那时小悉妮最大的爱好,还是躲在房间里,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张悉妮说:“当你不具备说出语言的能力的时候,文字竟然可以代替你的嘴巴,去倾诉你所要表达的心事。耳聋,世界给我关上了一扇门,认识文字后,世界又为我开了一扇窗。” 东湖伴我成长 张悉妮的写作文采渐渐显露出来,她写的文字也越来越多,但与人交流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悉妮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她发现了“画笔”这个程序后,更是欣喜若狂。渐渐地,张悉妮开始用电脑写作、用电脑作画、上网与人交流。有了电脑陪伴,张悉妮与外界交流也更多了。 张悉妮从水田小学毕业后,她的目标就是报考深圳东湖中学。东湖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很多学生都慕名报考此学校。面对这位失聪女孩,当时校长彭彪确实有些犯难,怕她适应不了这里紧张的学习生活。入学考试后,彭彪校长意外地收到了张悉妮的一封3000字的信,题目是《一道难题的启示》。原来,张悉妮在考数学时,有一道题没做出来,为此她不懈地探究解题方法,特意上网求教,还得到了爸爸的一位教授朋友的帮助。张悉妮的这种不屈从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彭校长,她如愿以偿地走进了东湖中学。 东湖中学为张悉妮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为她安排了最好的班级,班里为她安置了最佳位置,所有任课老师都是用E—MALL为她解答学习遇到的问题。张悉妮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刻苦探究有效学习途径,发明了一套“1+3+X”校园学习方法, 她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敲击着键盘,书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知识促我奋进 在上初中的3年时间里,张悉妮在学习、写作的同时,还拥有了自己的3家网站,网友超过1万人。其中, 在“大话三国”网站里,张悉妮做了一个与现实中的银行非常相似的“模拟银行”,孩子们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存款、取款、转账、外汇交易等这些复杂的金融知识。 今年3月,张悉妮完成了两项科技发明: AES汽车防追尾系统和SEE绿色照明技术,另一部作品《菩提花开季》也即将出版。 谈到今后的打算,张悉妮说她有三个愿望:第一,她希望她发明SEE绿色照明技术,能创造一个没有辐射,没有频闪的光环境,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第二,把电影剧本《小偷》、《张悉妮看深圳》DV片和汽车防追尾系统,这些人文作品和科技发明带进2010年世博会。第三,在不久将要举行的深圳文化博览会上,她要把“1+3+X”校园学习方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16岁少女演绎精彩青春 —— 记失聪小作家张悉妮的成长之路 ○ 本报记者 李斌 去年就听说,广东深圳市作家协会有了一个最年轻的会员,是一名中学生,她叫张悉妮。自从她的《假如我是海伦》一书畅销后,她的作品就越来越多地被传播到校园及网络上。2005年8月,在北京举行了张悉妮作品研讨会,引起广泛反响,她被誉为“中国的海伦”、“文学千手观音”。 在此之前,她已出版过一本70万字的畅销小说《童言无忌·三国志》,并且发表的作品有200多篇,她还在3家网站担任站长、版主。一个16岁的失聪少女,竟有如此作为,真是让人难以想象。近日,记者在深圳中学见到了上高一的张悉妮,并在她父亲张世平的帮忙“翻译”下进行了采访。 文字让我飞跃 张悉妮的不幸是在她3岁时发生的。她因为一次高烧,吃了过量的抗生素药物,损坏了听觉神经,她失聪了。开始,父母并没有太在意,他们以为孩子小,可能是语迟。可是后来才发现,小悉妮真的不再发出声音了。父母带着小悉妮跑遍了广州的各大医院,但医生的诊断让他们不得不面对现实:悉妮重度耳聋! 不幸的小悉妮从此带上了助听器,因为需要与人交流,她要每天努力地和妈妈学习发音。母亲教悉妮发音的时候,经常是用手将她的舌头摆正位置,然后把一张纸贴在悉妮嘴边练习说话,通过这种方式,女儿渐渐掌握了说话和吹气时空气在口腔中流动的幅度。经过无数次的练习,小悉妮终于能说一些简单的话了。不过,那时小悉妮最大的爱好,还是躲在房间里,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张悉妮说:“当你不具备说出语言的能力的时候,文字竟然可以代替你的嘴巴,去倾诉你所要表达的心事。耳聋,世界给我关上了一扇门,认识文字后,世界又为我开了一扇窗。” 东湖伴我成长 张悉妮的写作文采渐渐显露出来,她写的文字也越来越多,但与人交流还是有很大的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小悉妮对电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当她发现了“画笔”这个程序后,更是欣喜若狂。渐渐地,张悉妮开始用电脑写作、用电脑作画、上网与人交流。有了电脑陪伴,张悉妮与外界交流也更多了。 张悉妮从水田小学毕业后,她的目标就是报考深圳东湖中学。东湖中学是一所远近闻名的学校,很多学生都慕名报考此学校。面对这位失聪女孩,当时校长彭彪确实有些犯难,怕她适应不了这里紧张的学习生活。入学考试后,彭彪校长意外地收到了张悉妮的一封3000字的信,题目是《一道难题的启示》。原来,张悉妮在考数学时,有一道题没做出来,为此她不懈地探究解题方法,特意上网求教,还得到了爸爸的一位教授朋友的帮助。张悉妮的这种不屈从命运、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彭校长,她如愿以偿地走进了东湖中学。 东湖中学为张悉妮提供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学校为她安排了最好的班级,班里为她安置了最佳位置,所有任课老师都是用E—MALL为她解答学习遇到的问题。张悉妮在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刻苦探究有效学习途径,发明了一套“1+3+X”校园学习方法, 她不仅完成了学业,而且敲击着键盘,书写了三部长篇小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知识促我奋进 在上初中的3年时间里,张悉妮在学习、写作的同时,还拥有了自己的3家网站,网友超过1万人。其中, 在“大话三国”网站里,张悉妮做了一个与现实中的银行非常相似的“模拟银行”,孩子们在游戏中,就可以掌握存款、取款、转账、外汇交易等这些复杂的金融知识。 今年3月,张悉妮完成了两项科技发明: AES汽车防追尾系统和SEE绿色照明技术,另一部作品《菩提花开季》也即将出版。 谈到今后的打算,张悉妮说她有三个愿望:第一,她希望她发明SEE绿色照明技术,能创造一个没有辐射,没有频闪的光环境,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做贡献。第二,把电影剧本《小偷》、《张悉妮看深圳》DV片和汽车防追尾系统,这些人文作品和科技发明带进2010年世博会。第三,在不久将要举行的深圳文化博览会上,她要把“1+3+X”校园学习方法推广出去,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我只找到这么多

C. 帮帮忙,令中学生感动的视频,比如励志教育、感恩教育··· 希望上课时给学生看让他们有感触!

邹越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

D. 求《感动中学生的100篇小小说》内的文章

天国来信2009-10-18 14:25 我的爸爸和妈妈是大学同学,又是同乡,结婚后感情极好。小时候,我爱玩,别人说我是疯丫头,我也不在乎。我常常拉着爸爸带我玩,游泳,骑自行车……几乎每天都有新花样。但我至今仍深深怀念着的,还是爸爸带我放风筝。
我们大院里的孩子,每年春暖花开的日子都要一起放风筝,比谁的风筝放得高。可是,我没有风筝,家里没有钱,爸爸就用报纸给我做了一个——它真丑,黑乎乎的,除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什么模样也没有。

那天,爸爸带着我,就是拿着那只风筝,参加了我们的风筝比赛。大操场上,好多人哟。他们手里的风筝五颜六色,形态各异,有展着双翅的“小燕子”,有翩翩欲飞的“花蝴蝶”……漂亮极了。我差点不好意思把那只“报纸”拿出来。

爸爸推推我:“去吧!”我学着别人的样子,一手拿着线圈,一手拿着“报纸”跑起来,爸爸在一旁微笑地看着。

别人的风筝都起飞了。只有我的“报纸”怎么也飞不起来,我生气地一屁股坐在地上,把它扔得老远。爸爸见了,走过来,拍拍我的肩说:“爸爸帮你放。”他拿起“报纸”迎风跑了起来。爸爸跑得并不快,看起来很吃力。但他却不肯停下来,因为那样“报纸”也会停下来的。一段时间过去了,再看看爸爸,已是满头大汗,“报纸”终于飞上去了。爸爸坐在草地上,慢慢放线。风筝越飞越高。放眼望去,我的“报纸”风筝就像一只苍鹰在高高的天空飞翔。爸爸把线交给我,在一边静静地看着我。有谁知道,我的爸爸当时已经是肝癌晚期的病人呢?

爸爸住院的日子,妈妈请假日夜守护。我每天放学后也守在他的床边。他一边教我学外语,一边教我做数学,有时疼得他额头上汗珠滚滚,可他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妈妈不忍心,拉我回家,爸爸摇头劝阻,然后双手捧着我的头,在额上印上长久的吻。

只要妈妈做了好吃的送来医院,爸爸总要留一份给我。可他留给我最多的是对生命的珍惜和对死亡的乐观。肝癌使他越来越消瘦,可他对我的笑容依然充满父亲的慈爱。有一天,他在病房疼得不住呻吟,见我进来,却平静地笑了:“爸爸一直在向你,等你。”说着,他将一只漂亮的小金鱼递到我手上:“你喜欢吗?”一旁的妈妈看着愣住的我,说:“可儿,今天是你8岁生日,这是爸爸花了半个月时间为你编结的生日礼物。我和爸爸祝你生日快乐。”这是一只用洁白透明的塑料管编结的金鱼,两颗黑色纽扣嵌成金鱼的眼睛,使它栩栩如生。那一刻我的眼泪再也止不住落了下来。

中秋节的夜晚,爸爸硬撑着起来与我和妈妈在阳台上赏月。爸爸突然指着天幕上一颗最亮的星星说:“可儿,爸爸有一天去了天国,就是那颗最明亮的星星。永远守护着你,在漆黑的夜晚。”

几个月后,爸爸走了,去了他说的天国。他还说他在那里会常常给我写信的。我知道自己永远再见不到他了,以后的日子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有那么一段日子,我感到特别孤独,甚至自卑,不敢上街,不敢去同学家,我害怕看见别人的爸爸和孩子有说有笑的亲热,我开始变得孤僻、冷漠……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对爸爸的思念越来越强烈地占据了我的心。每个晴朗的夜晚,我都要站在阳台上对着星空,呆立好久,然后回到自己的小屋里黯然落泪。一个没有星星的漆黑之夜,我抱着爸爸的遗像入睡,母亲说:“你爸爸说,他每年都要给你写信的,我想快来了吧。”我大声哭着说“你骗人,爸爸走了,不会给我写信了……”

9岁生日那天,妈妈将红烛插上蛋糕,然后拿出一个信封对我说:“你爸爸来信了,我读给你听。”说完,妈妈小心翼翼地将信封拆开,一张漂亮精致的红色贺卡滑落在桌上,我随手拾起打开,一行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可儿,我亲爱的女儿:
你好吗?又大了一岁,长高了吧,学习成绩一定很不错。像爸爸的时候,爸爸就会在你的眼前,如同我想你,就会梦见你一样。你是我的骄傲,祝你生日快乐!

是爸爸写来的,他的字迹还是那样遒劲潇洒,刚劲有力。我扑在妈妈的怀里,眼里涌出不尽的泪水。妈妈也哭了,泪水滴在我的手上:“你是爸爸的女儿,她会永远陪伴着你。”我问妈妈:“爸爸还会来信吗?”妈妈告诉我说会的,每年我的生日他都会有信来。果然,第二年的生日,爸爸的信又来了。于是,在我的心里,爸爸依然活着。孤独渐渐远去,欢乐渐渐回来,学习成绩也一天天好起来,同学们都说我变了。妈妈也说我长大懂事了。是的,正因为我懂事了,才对爸爸的信疑惑起来。他既然离开了我们,怎么还能给我写信呢?一天,妈妈上班后,我偷偷打开他的抽屉,在一个小盒里,发现一叠洁白的信封,我数了数,整整10封,每封信的封面上写着:我的好女儿可儿收。同样的笔迹,同样的墨色,妈妈不可能伪造,是爸爸亲手写的。

我的双眼立刻模糊起来,有泪水在脸上流淌,脑海里全是父亲的形象,那飘飞的风筝,那黑眼睛的小金鱼,还有那长久的吻……那点点滴滴的慈爱,将我包围着,温暖着……我想把信拆开,可又惟恐父亲圣洁的深情溜走。母亲回来了,她告诉我,这些信,是爸爸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每天晚上坐在床头写完的。最后,母亲对我说:“你想看,就拆开看吧。”

我摇头,把爸爸神秘的问候和希望重新收好。这是我的精神的寄托和欢乐的源泉,是激励我努力学习好好做人的无穷动力。我要慢慢品尝,回味一生……

E. 感动中学生100个故事

教你如何做人的故事

1、 宽容
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它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绵羊和乳牛讨厌它的号叫,便说:「他常常捉我们,我们并不大呼小叫。小猪听了回答道:「捉你们和捉我完全是两回事,他捉你们,只是要你们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却是要我的命呢!
立场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的人,很难了解对方的感受;因此对别人的失意、挫折、伤痛,不宜幸灾乐祸,而应要有关怀、了解的心情。要有宽容的心!

2、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姊姊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姊姊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
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3、 鲨鱼与鱼
曾有人做过实验,将一只最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然后用强化玻璃隔开,最初,鲨鱼每天不断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耐何这只是徒劳,它始终不能过到对面去,而实验人员每天都有放一些鲫鱼在池子里,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只是它仍想到对面去,想尝试那美丽的滋味,每天仍是不断的冲撞那块玻璃,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是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有好几次都浑身破裂出血,持续了好一些日子,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好像回到海中不可一世的凶狠霸气,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假像罢了,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将玻璃取走,但鲨鱼却没有反应,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它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就立刻放弃追逐,说什么也不愿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鱼。
可是失恋过的人都知道为什么,它怕痛。

4、 神迹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迹,可以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的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回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条腿吗??」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祈求他帮助我,叫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试想: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要让自已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5、 钓竿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我想你一定会说:好聪明的小孩。错了,他如果只要钓竿,那他一条鱼也吃不到。因为,他不懂钓鱼的技巧,光有鱼竿是没用的,因为钓鱼重要的不在“钓竿”,而在“钓技”。
有太多人认为自己拥有了人生道上的钓竿,再也无惧于路上的风雨,如此,难免会跌倒于泥泞地上。就如小孩看老人,以为只要有钓竿就有吃不完的鱼,像职员看老板,以为只要坐在办公室,就有滚进的财源。

F. 感动中学生(高中生)的故事

想雨的时候,就是心事和忧伤积攒得很沉很重的时候,心情像枯渴的禾苗盼着雨的到来。

不管雨落的是大是小,如果是在清晨,伴我从梦中悠然醒来,就成了清凉舒卷的心意。清新亮亮的,我一天的心情就有了依靠。

如果雨落在白天,就湿了心中的尘熙,一份莫名的忧伤在清凉的风里,写意成淅沥的诗境。一切都静了,喧哗都沉进了城市的水里,一切都流走了,只有纷飞的雨。于是就走出去,不想带伞,让所有的郁闷在脚下流淌。那时,就进入童话了。

除了躲起来的人,一切都是湿的,真好,一切都是轻轻的静,唯雨敲着面孔如落午夜的小窗。

午夜听雨时,梦在雨里,雨在梦里。远近飘忽中,思绪就有了入禅的古韵,在天籁的触抚里,一份感动渲染了雅致的梦境。

今天雨又来了,在我走在路上正不知该把糟透的心扔向何处的时候来了,由远而近惊动了人和所有能动的东西。

我停下,不躲不避等着雨的来临。

当第一个雨点驾云御风倏忽落在了我的鼻尖上时,令我生出舒畅的酸楚。当我的头发湿透了,当我的衣服湿透了,当我看见所有的人都躲起来时,我感受到了全身玲珑凸凹和每一个细节的清晰,有了一种放声大哭的渴望。

我走着,在躲着人的指指点点里,傻瓜一样与雨亲近着。我不想回去,更不想躲起来,当肉体的凉意渗透进心里的时候,我发现路上已经积水,郁闷和污垢都在随着雨水流走。一切都已过去了,世界 又变的水灵灵清新亮丽起来。

我发现,路边花坛的枝叶下有一只湿淋淋的没来得及躲起来的花斑蝴蝶,正在挣扎着爬上一棵草叶。我想,如果蝴蝶能换一种心情,就会如旁边的蜗牛一样的惬意(蜗牛在散步像我的模样),就会把这场糟糕透顶的淋雨变成一次舒畅的沐浴。

我呢?我能把常人认为是倒霉淋雨的事情当成一种缓解释放心绪的方式,为何不能把在雨中的豁达宽容和兴致换位到每个无雨的日子里呢?

我只是一个喜欢淋雨的蜗牛吗?

在雨里真的很好,如果能不是匆忙惊慌的躲避逃开,或不因忧伤在雨中游荡,能静静的与风雨进行交流,就能体察到都市的闷燥和情感的结痂在一片片剥落,慢慢显出了记忆的绿叶和鲜活的心。雨是

天地的使者,滋养和启发着世间万物。我不禁又庆幸因对雨的喜好而得到的感悟。

我看见灯正在逐一亮起,在高低不等的房子里亮晶晶的令人感动。我似恍若隔世,生出了对人的崇拜和对万物的亲切。

对生命而言,所有的区别都在房子和灯光里面。

我回去,把湿淋淋的衣服和湿淋淋的心情一起晾干

G. 求感动中学生的故事

远去了,母亲放飞的手

刘心武



从1950年到1959年,我8岁到17岁。家里平时就我和母亲两人。回忆那十年的生活,母亲在物质上和精神上对我的哺育,都是非同寻常的。

物质上,母亲自己极不重视穿着,对我亦然,有的穿就行了;用的,如家具,也十分粗陋。但在吃上,那可就非同小可了,母亲做得一手极地道的四川菜,且不说她能独自做出一桌宴席,令父亲的那些见过大世面的朋友交口称赞,就是她平日不停歇地轮番制作的四川腊肠、腊肉等,也足以叫邻居们啧啧称奇。有人就对我发出警告:“你将来离开了家,看你怎么吃得惯啊!”但是母亲几乎不给我买糖果之类的零食,偶尔看见我吃果丹皮、关东糖之类的零食,她总是要数落我一顿。母亲坚信,一个人只要吃好三顿正经饭,便可健康长寿,并且那话里话外,似乎还传递着这样的信念:人只有吃“正经饭”才行得正,吃零嘴意味着道德开始滑落──当然很多年后,我才能将所意会到的,整理为这样的文句。

母亲在饮食上如此令邻居们吃惊,被一致地指认为对我的“娇惯”和“溺爱”。但跟着还有令邻居们吃惊的是,我家是大院中有名的邮件大户。如果那几十种报刊都是我父亲订的,当然也不稀奇,但我父亲其实只订了一份《人民日报》,其余的竟都是为我订的。就有邻居大妈不解地问我母亲:“你怎么那么舍得为儿子花钱啊!你看你,自己穿得这么破旧,家里连套沙发椅也不置!”母亲回答得很坦然:“他喜欢啊!这个爱好,尽着他吧!”

1959年,我被北京师范专科学校录取,勉勉强强地去报了到。我感到“不幸中的万幸”是,这所学校就在市内,因此我觉得还可以大体上保持和上高中差不多的生活方式──晚上回家吃饭和睡觉。我满以为,母亲会纵容我“依然故我”地那样生活。但是她却给我准备了铺盖卷和箱子,显示出她丝毫没有犹豫过。母亲不仅把我“推”到了学校,而且,也不再为我负担那些报刊的订费,我只能充分地利用学校的阅览室和图书馆。

1960年春天,有一个星期六我回到家中,进门就发现情况异常,仿佛在准备搬家似的……果不其然,父亲奉命调到张家口一所军事院校去任教,母亲也随他去。我呢?父亲和母亲都丝毫没有犹豫地认为,我应当留在北京。问题在于:北京的这个家,要不要给我留下?如果说几间屋都留下太多,那么,为什么不至少为我留下一间呢?但父亲却把房子退了,母亲呢,思想感情和父亲完全一致,就是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我应当开始完全独立地生活。父母迁离北京后的那周的星期六下午,我忽然意识到我在北京除了集体宿舍里的那张上铺铺位,再没有可以称为家的地方了!我爬上去,躺到那铺位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上的一块污渍,没有流泪,却有一种透彻肺腑的痛苦,难以言说,也无人可诉。

1966年春天,我在北京一所中学任教。就在那个春天,我棉被的被套糟朽不堪了,那是母亲将我放飞时,亲手给我缝制的被子。它在为我忠实地服务了几年后,终于到了必须更换的极限。于是我给在张家口的母亲写信要一床被套。这对于我来说是自然到极点的事。母亲很快寄来了一床新被套,但同时我也就接到了母亲的信,她那信上有几句话我觉得极为刺心:“被套也还是问我要,好吧,这一回学雷锋,做好事,为你寄上一床……”睡在换上母亲所寄来的新被套里,我有一种悲凉感:母亲给儿子寄被套,怎么成了“学雷锋,做好事”,仿佛是“义务劳动”呢?现在我才憬悟,母亲那是很认真很严肃的话,就是告诉我,既已将我放飞,像换被套这类的事,就应自己设法解决。她是在提醒我,“自己的事要尽量自己独立解决”。

母亲将我放飞以后,我离她那双给过我无数次爱抚的手是越来越远了,但她所给予我的种种人生启示,竟然直到今天,仍能从细小处,挖掘出珍贵的宝藏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摘自《刘心武散文集》)

H. 感动中学生的人物颁奖词

2006感动中国颁奖词是2005的年度人物,你想知道的是2006年度人物的感动中国吗?好象还没有评出来.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魏青刚”
颁奖词: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为了一个陌生人,他在滔天巨浪中三进三出,危险面前,他根本不需要选择,因为这瞬间动作源自内心品质。从人群中一跃而出,又悄然回到人群中去,他,是侠之大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从飞”
颁奖词: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费俊龙、聂海胜”
颁奖词:谁能让全世界1/5的心灵随着他们的节奏跳动五天五夜,谁能从前所未有的高度见证中国实力的飞跃,他们出征苍穹,画出龙的轨迹,升空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他们是中国航天的黄金一代。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黄柏云”
颁奖词:这个和世界上最硬材料打交道的人,有着温润如玉的性格,渊博宽厚,抱定赤子之心;静能寒窗苦守,动能点石成金。他是个值得尊敬的长者,艰难困苦,玉汝以成,三万里回国路,二十年砺剑心,大哉黄伯云!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李春燕”
颁奖词: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是迁徙的侯鸟,她是照亮苗乡的月亮。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洪占辉”
颁奖词: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陈健”
颁奖词:一个生者对死者的承诺,只是良心的自我约束,但是他却为此坚守37年,放弃了梦想、幸福和骨肉亲情,淡去火红的时代背景,他身上有古典意识的风范,无论在哪个年代,坚守承诺始终是支撑人性的基石,对人如此,对一个民族更是如此。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邰丽华”
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绝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杨业功”
颁奖词: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获奖者“王顺友”
颁奖词:他朴实的像一块石头,一个人一匹马,一段世界邮政史上的传奇,他过滩涉水,越岭翻山,用一个人的长征传邮万里,用20年的跋涉飞雪传心,路的尽头还有路,山的那边还是山,近邻尚得百里远,世上最亲邮递员。
《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特别奖“青藏铁路的建设者”
颁奖词: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I. 感动中学生的20个人物

丁晓兵:20多年来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军事行动中,丁晓兵失去了右臂。当英雄在被鲜花与赞誉围绕时,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大学生给他写了封信,信中的话让丁晓兵深感意外:成为英雄,你只算过了第一关,如果有这样的机会我也可能成为英雄。我现在并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后依然还有事迹从你的身上出现,到那个时候,这个英雄的称号你才当之无愧。

20年过去了,丁晓兵时刻不忘这封来信。从连指导员、干事、营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到团政治委员,丁晓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带领的集体,先后获得248面奖牌、证书和36座奖杯。

王百姓:排除炸弹1.5万多枚

把公安工作称作和平时期风险最大的职业之一,一点儿都不夸张。公安部的统计数字表明,从1995年开始,每年因公牺牲的全国公安民警始终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牺牲414人、负伤4134人,“天天有牺牲,时时在流血”是近些年来全国公安民警的真实写照。

几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两只苹果,期盼丈夫平安归来。自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王百姓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5万多枚,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

王百姓有着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惧死亡,但他还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线上穿越,“因为我是一个警察,又从事这方面工作,我不去谁去?”

华益慰:“值得托付生命的人”

华益慰是著名医学专家,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做过数千例手术,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从医56年,华益慰只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对得起病人。

妻子张燕容是他的同学、同行,共同相处了几十年,说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说道:“他也就是尽到了一个做医生的职责,做一个医生分内的事情,只不过他做得比较认真。”一些网友并不这么看:医者父母心。华医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医者”。如果我们生活中的医生都像他那样多好啊!

霍英东:聚财有道,散财亦有道

霍英东给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体育界拥有众多的头衔;二是他是个慷慨的有钱人。

从小吃过不少苦的霍英东聚财有道,但也热心公益,散财有道。多年来他对社会的各类捐助金额接近200亿元,单是在家乡番禺的捐助就超过40亿元,有报道称他是港澳地区为家乡捐赠最多的富豪。

说起父亲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忆道:“他说过一句话: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有钱,是给他一个机会,能对国家做自己的贡献。”

季羡林:最难时也不丢掉良知

96岁的季羡林先生长年任教北京大学,在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的多部经典,其著作已汇编成24卷的《季羡林文集》,现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还坚持读书写作。

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他说: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间偷偷地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杂忆》一书,凝结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书,不仅是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叶笃正:“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91岁的叶笃正先生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近60年的科学生涯中,叶笃正先生在大气动力学、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以及全球变化科学等领域成就显著,被公认为是我国现代气象学和全球变化学科的奠基人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开创性重大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常挂在叶笃正先生嘴边的是:“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

仅有初中学历的工人孔祥瑞有着“蓝领专家”的美誉。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林秀贞:30年来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贞是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种困难,像女儿一样赡养了6位孤寡老人。

这位朴实的农村人,始终记得她母亲的朴素教诲:人人管闲事,世上没难事;人人都帮人,世上没穷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来治理自己的家,万万治邻——用一万分力量来治理邻里关系。
黄舸:行程1.3万多公里,当面感谢恩人

18岁的黄舸看上去像个十一二岁的孩子。7岁时,他被确诊为先天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据专家介绍,同类患者最长生命纪录仅为18岁。

黄舸的生命也许就要走到尽头,但是为了能面对帮助过他的人说声谢谢,2003年,15岁的黄舸和父亲用一辆三轮摩托车踏上了“感恩之旅”,开始在全国寻访素未谋面的恩人。如今,父子俩已经走过了82个城市,行程1.3万多公里,向30多位当年给他们寄过钱的恩人当面道了谢。父子俩一路上感受着感动,也传播着感动。

黄舸说:“到好心人的家门口说声谢谢,送上一束鲜花表达深深的谢意,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个心愿一直支持着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离开人世,黄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给需要的人。

微尘: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成为青岛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

青岛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在翻阅了捐款记录后惊讶地发现,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经使用“微尘”的名字多次大额捐款:非典时期捐款2万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万元,为白血病儿童捐款1万元,湖南灾区捐款5万元……当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微尘”时,一个又一个“微尘”出现了。

截至目前,青岛市红十字会收到的上千笔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尘”。每一双充满善意的援手,每一张不同模样的面孔,都记录下一个共同的名字——“微尘”。

2007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和颁奖词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

浙江杭州人,1938年在美国获博士学位,1950年开始争取回归祖国,受到美国政府迫害,历经5年于1955年才回到祖国。1958年起,钱学森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

1965年,钱学森正式向国家提出报告和规划,建议把人造卫星的研究计划并列入国家任务。在实施人造卫星研制计划中钱学森在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上贡献了智慧。

钱学森对科学技术的重大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以总体、动力、制导、气动力、结构、计算机、质量控制等领域的丰富知识,为组织领导新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的研究发展工作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李剑英——16秒内的选择是牺牲

2006年,李剑英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此时,飞机高度194米,跳伞就能保住生命。从鸽群撞击点到飞机坠毁点2300米跑道延长线的两侧680米范围内,分布7个自然村。如果跳伞后飞机失去控制,坠入村庄,后果不堪设想。16秒的时间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壮烈牺牲。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胡鸿烈、钟期荣夫妇——散尽家产培养人才

这是两位均已89岁高龄的老人,香港树仁大学创办人。胡鸿烈及钟期荣夫妇1953年学成回香港后,一直是职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出资创办树仁学院,培养数以万计的人才。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孟祥斌——年轻军人舍己救人

2007年11月30日,孟祥斌带着妻子和女儿到金华市区购物。在经过通济桥时,一名轻生女青年从10多米高的桥上跳下,孟祥斌一边冲向桥边,一边脱掉身上的衣服,跳水救人。10分钟后,前来救援的摩托艇渐渐靠近了他们,孟祥斌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女青年托出水面,交到救援人员的手中,自己却沉入水中,28岁的年轻生命陨落了。
风潇潇,江水寒,壮士一去不复返。同样是生命,同样有亲人,他用一次辉煌的陨落,挽回另外一个生命。别去问值还是不值,生命的价值从来不是用交换体现。他在冰冷的河水中睡去,给我们一个温暖的启示。

方永刚——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入伍20多年来,方永刚先后出版16部政治理论专著,完成10项国家和军队重点科研项目,被誉为“平民教授”“大众学者”和“科普专家”。2006年11月,方永刚被确诊为晚期结肠癌,他从医院回到学院,坚持为学生上完最后两节课,还躺在病床上完成了对3名研究生的学期教学和毕业论文写作辅导任务。
他是一位满怀激情的理论家,更是敢于奉献生命的实践者。在信仰的战场上,他把生命保持在冲锋的姿态。——生命保持在冲锋姿态

李丽——用轮椅画出爱心轨迹

李丽在1岁时患小儿麻痹症,童年从未站起来过;40岁时再遭厄运,车祸让她下半身完全瘫痪,从此与轮椅为伴。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选择了一条向社会传播爱心之路。她创办了“李丽家庭教育工作室”和公益网站“丽爱天空”,长期从事公益事业和青少年心理教育工作。她还成了很多服刑人员的“偶像”。
残疾打不垮、贫困磨不坏、灾难撞不倒,坚强和她的生命一起成长。身体被命运抛弃,心灵却唱出强者的歌。5年时间,温暖8万个冰冷的心灵,接受、回报、延伸,她用轮椅为爱心画出最美的轨迹。

闵恩泽——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

闵恩泽--- 制造中国催化剂
闵恩泽1955年在美国学成后冲破重重阻碍回国。60年代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自主开发了微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满足了国家的急需,为我国炼油催化剂制造技术奠定了基础。70年代,在特殊的政治条件下,他没有忘记科研工作,领导了多种催化剂等的研制和开发,也均投入生产和应用,使我国炼油催化剂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实现了我国炼油催化剂跨越式发展。

1980年以后,他指导开展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研究,使我国裂化催化剂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炼油工业的发展和油品升级换代的需要。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他站出来!燃烧自己,照亮能源产业。把创新当成快乐,让混沌变得清澈,他为中国制造了催化剂。点石成金,引领变化,永不失活,他就是中国科学的催化剂!

陈晓兰——无私无畏坚守医德

陈晓兰曾是上海一家地段医院的理疗科医生。近年来她一直从事医疗器械行业打假,被她揭露的各种医疗器械超过20种,其中8种假劣医疗器械被查处。在与假劣医疗器械10年的斗争中,为了取得一手证据,陈晓兰曾假扮病人,冒着危险“以身试针”。在她的推动下,国家专门多次下发文件,取缔和查处了七种一度使用很广的伪劣医疗器械和治疗方法,

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对生命负责,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良心远比技巧重要的多。她是一位医生,治疗疾病,也让这个行业更纯洁。

谢延信——侍奉亡妻家人33年

55岁的谢延信是河南焦作的一名普通工人。1973年,刘延信(后改姓为谢)与同村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第二年7月,谢兰娥去世前,嘱咐丈夫要好好照顾自己的爹妈和智障兄弟。此后,刘延信付出了33年的忠贞与孝心,成就了一个大孝至爱、感天动地的谢延信。1979年岳父患重度脑中风,再也没有站起来。一老,一瘫,一傻,一幼,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谢延信的肩上。谢延信老了,病倒了,但他的意志没有垮、孝心没有变、责任没有失、良心没有丢。他隐藏起最沉重的哀愁,担负起让希望生生不息的重任。

当命运的暴风雨袭来时,他横竖不说一句话,生活的重担压在肩膀上,他的头却从没有低下!他就像是一匹老马,没有驰骋千里,却一步一步地到达了善良的峰顶。

罗映珍——用爱唤醒“沉睡”丈夫

2005年10月1日,罗映珍和在云南省永德县公安局当民警的丈夫罗金勇回家探望父母,途中罗金勇与3名毒贩殊死搏斗,身受重伤,成了“植物人”。从那以后,罗映珍肩负起了照顾丈夫的责任,不离不弃,精心呵护,无怨无悔。罗金勇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罗映珍在医院附近租了一套房子,省吃俭用,每天全身心地守候在丈夫身旁,和丈夫说话,并含泪写下了600多篇爱的日记,用日记呼唤着丈夫意识深处的觉醒。
她用一个传统中国女人最朴素的方法诠释了对爱人不离不弃的忠贞。甜蜜也许不是爱情的标尺,艰难才能映照爱情的珍贵。

J. 中学生感感恩演讲稿(好段)感动至流泪

《感恩—时代的呼唤》
尊敬的各位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时代的呼唤》。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后西方意识形态的进入。“感恩”这一词汇正从我们的视野了逐渐消失,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开展“感恩教育”已被提到相当的高度来重视,尤其是在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就是要让我们每一位学生学会感恩—学会感恩教师,感恩学校,感恩父母,感恩社会。在西方有“感恩节”,而中国的传统教育中有“施恩不图报”的观念。教育专家曹华这样说道:“感恩也是一种品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是一片肺腑之言,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淡,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这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所以,要让我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我们学业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感恩教育让孩子们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生活。

: 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的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世界将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会不懂,但是,我们常常缺少一种感恩的思想和心理。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他们常常忘记了,无论生活还是生命,都需要感恩。他们总认为许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应该拥有的,包括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呕心沥血的教导,旁人义不容辞的帮助…… 因此,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学生内心深处的洗涤,让我们在不经意间的观察中,体会到母爱似海,父爱如山;在三言两语中,感觉到师爱如灯;在与同学的交往中,体验到友谊的缕缕春风。一个人的一生,需要太多的支撑。心存感激,才能深入体会,才会加倍珍惜。

“怀抱一颗感恩的心,争做一个成功的人”。感谢他人就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母亲节时做心意卡,每天回家帮做一件家务,记住父母的生日,得到他人帮助后说声谢谢等,通过这些水事来学会感恩,每天心存感恩,生活起来也快乐。这样家庭、班级、学校及至整个社会也更加和谐。同学们“感恩”并不遥远,作为新一代的学生,应该学会感恩,使学校充满爱的生机。

父母养育我们很辛苦,我们应该对父母感恩,同学不求回报地帮助我们,我们应该对同学感恩,老师辛勤教育我们,我们应对老师感恩,愿同学们在感恩教育的熏陶下,知道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许许多多人为我们付出,我们生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感谢这个世界,感谢父母、老师、同学,感谢爱着我们的亲人和朋友。愿“感恩”渗透到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使我们在这种良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孝敬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尊敬师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懂得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让我们拥有快乐、拥有幸福、明白事理地更快成大,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谢谢大家,我的讲话完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