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觉新语录

觉新语录

发布时间: 2021-03-15 22:22:28

A. 觉新是中国什么的代表

应该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因为面对他的家族成员,他只是一味的服从,然后他总是很好的去办好亲戚对他说的话,所以被成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应该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因为面对他的家族成员,他只是一味的服从,然后他总是很好的去办好亲戚对他说的话,所以被成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应该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因为面对他的家族成员,他只是一味的服从,然后他总是很好的去办好亲戚对他说的话,所以被成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应该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因为面对他的家族成员,他只是一味的服从,然后他总是很好的去办好亲戚对他说的话,所以被成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应该是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因为面对他的家族成员,他只是一味的服从,然后他总是很好的去办好亲戚对他说的话,所以被成为作揖主义和不抵抗主义.

B. 以觉新做一个诗句

  1. 觉新来憔悴,金缕衣宽。——柳永

  2. 觉来快读新晴篇,怳然寘我莺花前。——范成大

  3. 梦里忽知身化羽,觉来新免汗翻浆。——孙应时

  4. 梦中不踏肥马尘,觉来惊看琼树新。——王洋

C. 求一些动漫主角觉醒或者爆发时候的语录

I am the bone of my sword.
体は剣で出来ている
身为劒体
Steel is my body,and fire is my blood.
血潮は鉄で 心は硝子。
钢铁之血 琉璃之心
I have created over a thousand blades.
几たびの戦场を越えて不败。
历经无数战役
Unknown to Death.
ただの一度も败走はなく、
无一败绩
Nor known to Life .
ただの一度も理解されない。
无一知己
Have withstood pain to create weapons.
彼の者は常に独り 剣の丘で胜利に酔う。
独自一人于劒丘之巅沉醉
Yet,those hands will never hold anything
故に、生涯に意味はなく。
此生亦无任何意义
So as I pray,unlimited blade works.
その体は、きっと剣で出来ていた。
吾之身体定为劒刃所成
吾之生命定为无限劒制

出自fate系列红A无限剑制咏唱词

D. 〈家〉中觉新,觉民,觉慧的性格特征各是什么

1.觉民:觉民是个个性主义者。他和琴的自由恋爱,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决然离家抗婚。

2.觉慧:主要性格特征是幼稚和大胆,具有叛逆精神.他大胆的冲决一切陈腐观念和秩序.他冲出家门参加抗议军人殴打学生的请愿示威,抛散反对军阀的传单;他反对觉新的逆来顺受,支持觉民的逃婚,力斥荒唐的血光之灾的封建说法;他藐视封建门第等级观念及深严的家法,和丫头鸣凤的恋爱最后愤然离家出走.他大胆地否定一切,逃出封建家庭,去寻找自己的新天地.然而他又是幼稚的.他的反抗还带有一些盲目性.他性格叛逆的局限性.他是一个激进,大胆,而又幼稚,单纯的知识分子.

3.觉新:他的主要性格特点是懦弱,顺从,苟安,得过且过,逆来顺受.他在伦理上接受了新思潮,并激起了思想上的共鸣,但在感情上,行动上却仍然留恋旧家庭,在新旧矛盾冲突中,压下自己内心的痛苦,服从于统治者的安排.他渴望婚姻的自由,希望与自己心爱的梅表姐结婚,但他没有勇气违抗父母之命,最终导致梅芳的抑郁而死.婚后,他深爱妻子瑞珏,也并不相信迷信的陈规陋习,但在习惯势力面前又不敢挺身而出保护爱妻免遭厄运.

E. 求三天两觉的经典语录

天才。
自闭、孤独、偏执、疯狂。
每当时代变迁,逆十字的旗帜由他祭起。
成则王侯将相,败则蛆蝇粪秽。
平乱世,麾下四方辐辏,钟灵毓秀。
隐市井,此生睥睨天下,唯有一人。

这不仅是游戏,也是挑战和试炼。
恐惧是人类的本能,它使人软弱,惊慌,从而犯下错误。
金钱可以将游戏者武装起来,但智慧和勇气是买不到的。
唯有战胜恐惧之人,才能成为最顶尖的强者,立于这虚幻世界的顶点。

残忍的最高境界并非麻木不仁或者乐在其中,而是根本不知道何为残忍

不考虑失败和退路的策划者,只是个赌徒罢了

既然你一直明白自己想去哪儿,何必再纠结那是东西南北。

如果你记性不好,务必要养成斩草除根的习惯。

在哲人的世界里,是没有“答案”这种东西的,感觉上境界很高的样子;但在愚人的世界里,他们连“问题”都没有……

思想无法禁锢,自由永存心中。

一念思量,名为变化。

这世上未必没有永远的敌人,但一定没有永远的朋友。

别去劝说那些前路一片黑暗却仍然执着前进的人,你真以为他们是瞎子吗?

背叛是忠诚的儿子,信任是欺骗的干爹

暴力会引起很多问题,极端的暴力会把那些问题解决掉

照镜子时,不要只看外表。

人比动物高明的地方,他们会以冠冕堂皇的名义洗掉手上无辜生命的鲜血

这世界什么都会变的,所以坚持信念的人才愈显悲壮

从来就没有英雄,因为英雄在成为英雄以后才知道代价有多惨痛

奇迹是存在的,其概率就像是中了彩票头等奖;悲剧也是存在的,其频率像短信广告一样频繁

扔掉一件东西的时候,其实扔掉的不止是东西,记下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记下的不止是事情

任何组织只要有了足够的实力都可以成为当权派,当然也包括黑手党

神不会杀光所有人,但杀光了所有人的人成了神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些人,比你强、比你帅、比你有钱、比你有文化,奇怪的是这些人怎么也死不完

把游戏当成人生就太认真了,但把人生当成游戏又显得太懒散

回忆是个省略号,往前一看是青春,转眼后边儿近黄昏

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时,人们渴望得到自由和放纵。但在丛林法则之下,人们又期望着安全和秩序。

超过一半的雨林动物都是夜间觅食,但人类做不到这点,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人类没有被赋予夜间行动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生物钟生来就适应白天的生活。在这种特定的蛮荒环境下,物种与生俱来的能力比任何复杂的工具都可靠。(人的思维模式+实际行动)*物理位面的既定事实=某件事的结果。

穷人自当一贫如洗,富人理应腰缠万贯

这是个很有趣的现象,恐怖份子们总是争先恐后地对事件负责,而官僚们总是迫不及待地撇清事件的责任。奇怪的是,两者承认或否认的,同样都不是什么好事。

猪是非常聪明的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它们适应了环境变化,更改了饮食习惯,增强了繁殖能力,克服了命运给予的所有挑战。假如有更高级的种族统治地球,像人类吃猪一样,把人类当主要肉类食品,我想人类很快就得完蛋。

收在鞘中的宝剑,仍是宝剑。野兽终将苏醒,獠牙依然锋利。

复仇之火已经燃起,唯有鲜血的浇灌再能让其熄灭。

现实中恶人未必不得好死,而好人往往生不如死。

如果一次噩梦般的经历,就能换来后半生衣食无忧,许多人会选择这样做的。因为他们原本的生活,就是另一种噩梦,且漫长、无法醒来。

理平者先仁义,理乱者先权谋。因为这个世界早就没救了,从最初,到今日,乃至未来,秩序不可能永存,混乱和死亡交织其中的历史才是真实的。

酷刑是我们与你们交流的语言之一,死亡是这里司空见惯的现象,丛林法则在这里是日常习惯,痛苦如呼吸一样平常,

在此,我要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也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我相信,在某个平行空间,至尊宝和紫霞会在一起的。所以以上的问题全都不存在。

信仰,就像是嫖客和婊子的爱情那只是种比政治更加廉价的奴役手段,从几十个世纪前开始,就被当做统治阶级手中的洗脑工具来使用。其整个体系都建立在谎言的基础上,虚假的故事、虚假的人物、虚假的承诺。
好在到了工业革命后,人类逐渐走向了科学化的发展道路,政治体系的完善使宗教逐渐淡出了主流政治舞台,除了少数光着屁股没有文字的地区还在拿这套东西当权术来玩弄以外,大多数人都认清了实事。使宗教逐渐转变成为了一种类似于社会习俗或娱乐活动的事物。而不再是‘真理

人性即代表了恶,唯有法,才是抑制或制裁这种恶的唯一武器

我服务于光明,耕耘于黑暗,用罪恶的血去洗涤污秽的灵魂。我希望创造一个新的世界,那里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而不是逆来顺受地屈从于早已注定的命运。

F. 觉新和觉民哪个是大哥,觉新的性格是什么,具体描写他的句子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大哥。作者把他塑造成一个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的典型人物。觉新虽接受过五四新思潮的激荡,但又处在这样一种特殊的位置,深受封建伦理纲常特别是“孝”道的熏染,于是,作者付与他委曲求全的怯懦顺从性格。他在高家的事务上兢兢业业,办得仅仅有条,但在自己的婚姻、愿望上,总给读者一种无奈的感觉。他喜欢远房表妹梅,但又无法违抗老太爷的旨意,来放弃自己的妻子瑞珏,他只有把痛苦留给自己;他既同情支持弟弟们的反封建斗争,但又无法放手掉高家的事业,他只能选择“作揖主义”哲学。全篇小说他给我一种非常痛苦的感觉,简直是一个悲剧形象。在我认为,作者之所以塑造觉新这个悲剧人物,不但是为了唤起读者对这一时期这类人不幸的同情,而且主要是对这种人的严厉批判。由此可见,作者的用意是如何了。但我要补充的是高觉新在这个中国社会新旧交替和转型时期,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
高觉民与高觉慧,他们很幸运,没有他们大哥那样活得那么累,还能在高等学府成就大业。那么作者为何要把他们放在人物塑造的首要地位呢?因为,在当时,他们又是典型的一类人,但他们两兄弟又有着不同。首先来看觉民,虽然他在外和弟弟觉慧大搞一些反封建的活动,来开导当时内地有着迂腐思想的人们,但在自己家里却又无法抗拒来自高老太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在他对远房亲戚张太太女儿琴的爱情上表现出一种想爱又不敢爱的情绪,只是再默默地煎熬罢了,最后作为家中反封建的一员,却还是没走出这个家,还是深陷在这个泥潭中;觉慧,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可以说他是小说中的一个亮点,也可以说他是觉新的另一个极端。在小说中,高家经历了由盛到衰的大起大落,但他唯一的意愿就是能走出这个家,走出这个满是封建礼教的世界。家中,老太爷是至高无上的,惟有他会在老太爷面前因感到不满而冲撞他,也正是这次他被禁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而坚定了他走出这个家的信念。他爱丫鬟鸣凤,他恨老太爷,与觉民相比他敢爱敢恨,毫不掩饰。最后,他勇敢地走出了高家。

G. 关于觉醒的名言

朝闻道 夕可死矣 好傻的话啊,还害死个周处

H. 家 关于觉新原文

《家》第6章:
高觉新是觉民弟兄所称为“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个母亲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们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就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决定了。
他的相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便是他的父母也在暗中庆幸有了这样的一个“宁馨儿”。
他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到了进中学的年纪。在中学里他是一个成绩优良的学生,四年课程修满毕业的时候又名列第一。他对于化学很感到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再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里去继续研究,他还想到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在那个时期中他是一般同学所最羡慕的人。
然而恶运来了。在中学肄业的四年中间他失掉了母亲,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年轻的继母。这个继母还是他的死去的母亲的堂妹。环境似乎改变了一点,至少他失去了一样东西。固然他知道,而且深切地感到母爱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代替的,不过这还不曾在他的心上留下十分显著的伤痕。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这就是他的前程和他的美妙的幻梦。同时他还有一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人,那是他的一个表妹。
但是有一天他的幻梦终于被打破了,很残酷地打破了。事实是这样:他在师友的赞誉中得到毕业文凭归来后的那天晚上,父亲把他叫到房里去对他说:
“你现在中学毕业了。我已经给你看定了一门亲事。你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我也希望早日抱孙。你现在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我想早日给你接亲,也算了结我一桩心事。……我在外面做官好几年,积蓄虽不多,可是个人衣食是不用愁的。我现在身体不大好,想在家休养,要你来帮我料理家事,所以你更少不掉一个内助。李家的亲事我已经准备好了。下个月十三是个好日子,就在那一天下定。……今年年内就结婚。”
这些话来得太突然了。他把它们都听懂了,却又好像不懂似的。他不作声,只是点着头。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父亲的眼光依旧是很温和的。
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而且也没有反抗的思想。他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的破灭了的幻梦而哭。
关于李家的亲事,他事前也曾隐约地听见人说过,但是人家不让他知道,他也不好意思打听。而且他不相信这种传言会成为事实。原来他的相貌清秀和聪慧好学曾经使某几个有女儿待嫁的绅士动了心。给他做媒的人常常往来高公馆。后来经他的父亲同继母商量、选择的结果,只有两家姑娘的芳名不曾被淘汰,因为在这两个姑娘之间,父亲不能决定究竟哪一个更适宜做他儿子的配偶,而且两家请来做媒的人的情面又是同样地大。于是父亲只得求助于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姓氏写在两方小红纸片上,把它们揉成两团,拿在手里,走到祖宗的神主面前诚心祷告了一番,然后随意拈起一个来。李家的亲事就这样地决定了。拈阄的结果他一直到这天晚上才知道。
是的,他也曾做过才子佳人的好梦,他心目中也曾有过一个中意的姑娘,就是那个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有一个时期他甚至梦想他将来的配偶就是她,而且祈祷着一定是她,因为姨表兄妹结婚,在这种绅士家庭中是很寻常的事。他和她的感情又是那么好。然而现在父亲却给他挑选了另一个他不认识的姑娘,并且还决定就在年内结婚,他的升学的希望成了泡影,而他所要娶的又不是他所中意的那个“她”。对于他,这实在是一个大的打击。他的前程断送了。他的美妙的幻梦破灭了。
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哭。他不反抗,也想不到反抗。他忍受了。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
到了订婚的日子他被人玩弄着,像一个傀儡;又被人珍爱着,像一个宝贝。他做人家要他做的事,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做这些事,好像这是他应尽的义务。到了晚上这个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疲倦地、忘掉一切地熟睡了。从此他丢开了化学,丢开了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他把平日翻看的书籍整齐地放在书橱里,不再去动它们。他整天没有目的地游玩。他打牌,看戏,喝酒,或者听父亲的吩咐去作结婚时候的种种准备。他不大用思想,也不敢多用思想。
不到半年,新的配偶果然来了。祖父和父亲为了他的婚礼特别在家里搭了戏台演戏庆祝。结婚仪式并不如他所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己也在演戏,他一连演了三天的戏,才得到了他的配偶。这几天他又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他没有快乐,也没有悲哀。他只有疲倦,但是多少还有点兴奋。可是这一次把戏做完贺客散去以后,他却不能够忘掉一切地熟睡了,因为在他的旁边还睡着一个不相识的姑娘。在这个时候他还要做戏。
他结婚,祖父有了孙媳,父亲有了媳妇,别的许多人也有了短时间的笑乐,但他自己也并不是一无所得。他得到一个能够体贴他的温柔的姑娘,她的相貌也并不比他那个表妹的差。他满意了,在短时期内他享受了他以前不曾料想到的种种乐趣,在短时期内他忘记了过去的美妙的幻梦,忘记了另一个女郎,忘记了他的前程。他满足了。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他的脸上常常带着笑容,而且整天躲在房里陪伴他的新婚的妻子。周围的人都羡慕他的幸福,他也以为自己是幸福的了。

I. 经典语录

1. 择善人而交, 择善书而读, 择善言而听, 择善行而从。
2.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3.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4. 未必钱多乐便多,财多累己招烦恼。清贫乐道真自在,无牵无挂乐逍遥。
5.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能受苦乃为志士,肯吃亏不是痴人,敬君子方显有德,怕小人不算无能,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欲进步需思退步,若着手先虑放手,如得意不宜重往,凡做事应有余步。持黄金为珍贵,知安乐方值千金,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忍让最高。切勿贪意外之财,知足者人心常乐。若能以此去处事,一生安乐任逍遥。
6. 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
7. 平安是幸,知足是福,清心是禄,寡欲是寿。
8.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9. 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
10.受思深处宜先退,得意浓时便可休。
11.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12.滴水穿石,不是 力量大,而是功夫深。
13.平生不做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14.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静之茶,莫贪花色之酒。开方便之门,闲是非之口。
15.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
16.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将名利挂心头。粗茶淡饭随缘过,富贵荣华莫强求。
17.“我欲”是贫穷的标志。事能常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18.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人生至愚恶闻己过。
19.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20.莫妒他长,妒长,则己终是短。莫护己短,护短,则己终不长。
21.做事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22.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23.存平等心,行方便事,则天下无事。怀慈悲心,做慈悲事,则心中太平。
24.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25.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26.“恶”,恐人知,便是大恶。“善”,欲人知,不是真善。
27.扶危周急固为美事。能不自夸,则其德厚矣!
28.遇顺境,处之淡然,遇逆境,处之泰然。
29.是非天天有,不听自然无。
30.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内在安祥,才是下手之处。
31.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32.不妄求,则心安,不妄做,则身安。
33.不自重者,取辱。不自长者,取祸。不自满者,受益。不自足者,博闻。
34.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35.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6.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37.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38.罗马人凯撒大帝,威震欧亚非三大陆,临终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双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伟大如我凯撒者,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39.梦中冥冥有乐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40.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远忧。
41.情生智隔。
42.征服世界,并不伟大,一个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43.把自己的欲望降到最低点,把自己的理性升华到最高点,就是圣人。
44.嫉妒别人,仇视异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给别人。
45.一个人如果不被恶习所染,幸福近矣。
46.诽谤别人,就象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47.恨别人,痛苦的却是自己。
48.人之所以平凡,在于无法超越自己。
49.大肚能容,断却许多烦恼障,笑容可掬,结成无量欢喜缘。
50.改变自己,是自救,影响别人,是救人。
51.谎言像一朵盛开的鲜花,外表美丽,生命短暂。
52.唯其尊重自己的人,才更勇于缩小自己。
53.人不求福,斯无祸。人不求利,斯无害。
54.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
55.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
56.见己不是,万善之门。见人不是,诸恶之根。
57.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受,减一分福泽。
58.念头端正,福星临,念头不正,灾星照。
59.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
60.心慈者,寿必长。心刻者,寿必促。
61.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心宜虚,言宜实,慧宜增,福宜惜,虑不远,忧亦近。
62.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63.你目前拥有的,都将随着你的死亡而成为他人的。那为何不现在就布施给真正需要的人呢?
64.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65.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人生最烦恼的是争名利。
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人生最大的债务是人情债。人生最大的罪过是杀生。人生最可恶的是淫乱。
人生最善良的行为是奉献。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人生最大的礼物是宽恕。人生最可佩服的是精进。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人生最高的享受是学佛。人生最大的快乐是念佛。
66.心好命也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转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贫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实造于心,祸福为人招,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亦听命,天地自相保。
67.寡言养气,寡事养神,寡思养精,寡念养性。
68.改变别人,不如先改变自己。
69.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
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
感激鞭打你的人,因为他消除了你的业障。
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自立。
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定慧。
感激所有使你坚定成就的人。
70.凡夫迷失于当下,后悔于过去。圣人觉悟于当下,解脱于未来。
71.节欲戒怒,是保身法,收敛安静,是治家法,随便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结局通达。
72.人生就象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为了小事发脾气,回头想想又何必。别人生气我不气,气出病来无人替。我若气死谁如意?况 且伤神又费力。邻居亲不要比,儿孙琐事由他去,吃苦享乐在一起,神仙羡慕好伴侣。
73.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名:“大雄”。故名:“大雄宝殿”。即佛也。
74.忍耐好,忍耐是奇宝。一朝之念不能忍,斗胜争强祸不小。忍气不下心病生,终生将你苦缠绕,让人一步有何妨,量大福大无烦恼。
75.寒山问拾得:世人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jian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曰:只要忍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76.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77.恶是犁头,善是泥,善人常被恶人欺,铁打犁头年年坏,未见田中换烂泥。
78.气是无明火,忍是敌灾星,但留方寸地,把于子孙耕。
79.你能把“忍”功夫做到多大,你将来的事业就能成就多大。
80.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81.事不三思总有败,人能百忍自无忧。
82.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智慧,办事以尽力为有功。
83.万事得成于忍,与其能辩,不如能忍。
84.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
85.时时好心,就是时时好日。
86.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87.得理要饶人,理直气要和。
88.不怕事多,只怕多事。
89.真正的布施,是把烦恼、忧虑、分别、执着、通通放下。
90.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91.学佛就是学做人。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为、思想、见解。
92.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
93.凡夫转境不转心。圣人转心不转境。
94.知“因果”即知进退。知佛法,即得开心果。
95.欲知过去世,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96.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97.智者知幻即离,愚者以幻为真。
98.世间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99.学佛的孩子不变坏,学佛的老人不痴呆,学佛的少年永不败。
100.不惜光阴过时悔,黑发不学白发悔。酒色赌博致祸悔,安不将息病时悔。官行贿赂致罪悔,富不勤俭贫时悔。不孝父母老时悔,遇难不帮有事悔。动不三思临头悔,盲目草率错时悔。

J. 在《家》中觉新留给你的印象

觉新这个人物是书中最丰富、最复杂、最真实的形象,他是巴金的独特创造和发现,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家族制与礼教的罪恶,这一形象有极其深刻的典型意义。

一、旧文化熏陶下的觉新。

中国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其文化思想渊源流长,其中影响最为久远的应该算是儒家思想,上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的主“仁”倡“礼”,到战国时期孟子主张行“五道”,施“仁政”,再到西汉后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提倡在政治运作中“以儒术缘饰吏事”,儒家经学开始与政治联姻,自此,儒家思想名正言顺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孔子仁学思想为主体构成的汉民族文化心理结构,把整套“礼”的血缘实质性地规定为“孝悌”消溶满足在以亲子关系为核心的人与人的世间关系中,使仁学的观念,情感和意识与世俗的伦理和日常心理综合统一,而没有把人的情感心理引导向外在崇拜对象或神秘境界。通过几千年的封建文化思想的传播,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习俗、行为和思维中,在塑造汉民族性格上留下重要痕迹。其缺点和弱点的一个突出表现是,儒家的“安知天命”,“守道安贫”的观点同庄子对世俗的“超越”和自足等结合,经常克制和压排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对形成逆来顺受,自欺欺人,得过且过的奴隶性格起到十分恶劣的作用。这种传统文化对觉新的性格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造就了他的悲哀。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他就不得不遵循封建传统思想所框定的原则,孝为先。他总是听从作为最高统治者象征的高老太爷的安排,不管这个安排是否准确。

觉新本来跟梅是青梅竹马的一对,当他期待着朦胧爱情的时候,有一天梅的母亲在牌桌子上跟现在的觉新的母亲有了意见,自以为受了委屈,就拿拒婚的事来报复,而此时他父亲温和地给他带来一个晴空霹雳:“你爷爷希望有个重孙。”于是,他父亲用拈阄的办法为他定了一门亲事。他不说一句反抗的话,只是点头,表示愿意顺从父亲的话。可是后来他回到自己的房里,关上门,倒在床上用铺盖蒙着头哭,为了他破灭的梦幻而哭。然而他的噩梦才刚开始,不管高老太爷是否活着都将对他产生重大影响,他从没想过要违背高老太爷的意思,对他不敬,就算是高老太爷死了也是如此。

当死神向海臣这个幼小无辜的生命伸出手时,虽然觉新知道西医要好点,可由于他一贯的性格和众人的压力,还是一次次顺从地请了无知的中医,而终没能挽救住自己最疼爱的人。这原本完全可以避免的事,但他的软弱只教会他去逃避现实、麻痹自己。看着幸福从手边滑过,却无意挽留。他只知演戏,他像傀儡似的被人玩弄着,但是他却疲于、怯于反抗,他脑中封建教育和个人道义责任,时刻垄断着他的思想,支配他的行动,同样也逼近了自己亲手挖掘的坟墓。

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世代相传,最主要的方式应该是以“家庭文化”为核心得以发扬光大,

作者曾对“家”作了如下描述:

“有着黑漆大门的公馆静寂地并排立在寒风里。两个永远沉默的石狮子蹲在门口。门开着,好像一只怪兽的大口。里面是一个黑洞,这里面有什么东西,谁也望不见。每个公馆都经过了相当长的年代,或是更换了几个姓。每一个公馆都有它自己的秘密。大门上的黑漆脱落了,又涂上新的,虽然经过了这些改变,可是它们的秘密依旧不让外面的人知道。……这所公馆和别的公馆一样,门口也有一对石狮子,屋檐下也挂着一对大的红纸灯笼,只是门前台阶下多一对长方形大石缸,门墙上挂着一副木对联,红漆底子上现出八个隶书黑字:‘国恩家庆,人寿年丰。’两扇大门开在里面,门上各站了一位手执大刀的顶天立地的彩色门神。”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齐家”,家庭正如一个缩小的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族文化能否得以发扬光大,又体现在“长子”身上,巴金在《家》中指出:“高觉新是觉民兄弟称作‘大哥’的人,他和觉民、觉慧虽然是同一父母所生,而且生活在同一个家庭里,可是他的处境并不相同。觉新在这一房里是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又是长房的长孙。正因为这个缘故,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就决定了。” 觉新处在这样一个处处闪耀着传统文化的环境中,作为这个封建家族的“长房长孙”,在他身上肩负着整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历史使命,正如他所说的“高家非要我来撑门面”。为担负起这个这个重任,觉新自觉地套上封建礼教的枷锁,把封建伦理道德视为生活的自觉理念,唯封建家长之命是从,而且以此律人,把自己的行为完全装入封建阶级思想模式,由此造成了他的悲剧。同时,他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的行为规范的特点。高家四房,他是长子长孙,没落阶段的现象通过他的性格得以反映,大家庭内部重重矛盾纠葛必然集中体现于他这个矛盾旋涡中心。

在觉新的长辈有高老太爷以及克明、克定等,同辈有觉民、觉慧、淑贞、梅、瑞珏、琴等,下等人有鸣凤、婉儿等,觉新是贯穿这些人的枢纽。高老太爷作为封建家长,有什么旨意、决定都要觉新向下传达,并责成他去贯彻执行,而觉民、觉慧对高老太爷的旨意和决定有什么不满和反抗的情绪,气首先发泄在觉新身上。另外,高老太爷得到下面的反馈信息后,如果认为贯彻得不利也要训斥觉新。觉新又是联系高家和张家、周家、冯家等大家族的纽带,他经常被张家、周家大家族的长辈呼来唤去,有什么事情需要联系、帮忙、办理往往需要觉新出面,他不管不行,办得不好要得罪人,办得好也要得罪人,大家庭特殊的人际关系,使他感到“不断地跟长辈冲突有什么好处呢?”形成了他的作揖主义,他的敷衍处世乃出于无奈。

觉新作为一代长子形象,固然有着懦弱的一面,他的懦弱也曾伤害了不少他所最珍爱的人,但是我们是否更应该认识到,他的懦弱是社会所赋予他的,是长子这个特殊的地位所赋予他的,他所做的只是在履行他的职责。“一个人的本性,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社会性因素。”统治阶级的社会控制,通过群体成员的指导和约束,也通过社会成员的相互影响。高觉新的“情感、仪表、行动”,一切都能证实他的教养和生活环境。这对他的影响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是能深刻的提示觉新性格存在着发展的社会本质,这完全得力于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作者把人物放在整个历史背景上,从更深一层的生活本质加以反映。作者是在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上,在创作上敏感地感受到这一人物的普遍性和性格深厚的社会基础。

二、新文化冲击下的觉新。

鲁迅曾说:“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觉新悲剧之所以能成为悲剧,决不仅仅只因为他遭受到悲惨的结局。人们对假、丑、恶的事物深恶痛绝,对这样的事物的灭亡,可以说只是大快人心,并不能让人觉得悲痛。而对真、善、美的事物的灭亡,才能让人惋惜、同情,甚至跟着主人公痛彻心肺,才能产生持久深远的悲剧效果。因而,觉新这一人物形象,既然成其悲剧,既能让人同情,那必然有其真、善、美的一面。

觉新面貌清秀,自小就很聪慧,在家里得着双亲的钟爱,在私塾得到先生的赞美。看见他的人都说他日后会有很大的成就。当历史的步伐迈进近代文明时,西方的炮火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西学东渐,封建文化受到了严重的挑战。“五四新文化运动”,更是一场现代意识与传统观念撞击的运动,每一个人尤其是每一个青年人都在经历着这种交锋,他们思索着、变化着。觉新在爱的环境中渐渐地长成,他对化学很感兴趣,打算毕业以后在到上海或北京的有名的大学中去继续深造,他还想去德国去留学,他的脑子里充满了美丽的幻想。“五四”运动的爆发,唤醒了他被忘却了的青春,在这场文化冲击中,他和弟弟们被新思想吸引,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中国少年》等宣扬自立意识、人的平等观念的进步刊物,觉新的责任意识发生了变化。

首先表现在觉新不在自觉地维护长辈的意志。

梅表妹的遭遇是觉新一生的伤痛,数年来,他的身心已经受太多的伤痛在自己的身上。而他所体会到的伤痛却又是旁人所无法理解的,觉民是他的同胞弟弟,当高老太也要给觉民定亲的时候,如果他继续按照老太爷的指示让觉民照此走下去的话,那觉民便是第二个自己。觉新不想让觉民赴自己的后尘,他在表面上答应高老太爷,按照他老人家的意思去做,背地里却又很想帮助觉民,他甚至打算向算命先生行贿,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他都不应该让觉民去接受眼前的这一切。作为孝子的他,走过这几年已经吃了太多的苦了,他能够理解弟弟现在的处境,也能够想象弟弟以后那无尽的痛苦;作为大哥的他,当然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弟弟去承受无边的痛苦,最终还是支持觉民逃婚了。他在心理和行为上已开始不自觉地维护高老太爷的意愿。

而面对觉慧要离开这个“家”,奔向光明时,他又掏出了与死去的瑞珏共同为三弟准备的盘缠。不要小看这一笔的处理,他使整个高觉新的思想轨迹清楚明白地呈现出来,使人物的层次变得丰富而统一。难怪当三弟怒斥大哥无能的时候,瑞珏挺身而出说:“他不是这样的”。可见,在他的意识中还是受新思潮的影响的。

其次,觉新在思想上开始有了明显的转变,他开始分析悲剧发生的根本原因,对封建思想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定的反感。

有压迫的地方就必定有反抗!觉新的反抗并不是太明显,然而它们的确是存在的.
在《春》的第七章有他和枚表弟关于进学堂读书的一段对话:

“你自己的意思怎样?你不想进学堂吗?”觉新问道。

“我没有意见,我想父亲的主张大概不会错,”枚少爷淡漠地低声回答。

觉新诧异地瞪了他一眼,心里不愉快地想:——怎么又是一个这样的人?我至少在思想方面还不是这样怯懦的!就说道:“你就不仔细想一想?现在男人进学堂读书,是很平常的事情。光是在家里读熟了四书五经,又有什么用?”

接下来在对待西医的问题上又有一段话:

“西医?”枚少爷摇摇头说,好像听见了什么不入耳的话似的。“爹最讨厌西医。我看西医治内病是不行的。爹说,过几天再请一两位中医来看看。”

觉新沉吟了一下。他不满意枚少爷的答话,但也不加辩驳。他知道辩驳是没有用处的,十几年的严厉的家庭教育在这个年轻人的身心两方面留下了那么深的影响。对于这个,觉新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而且他自己就有过这种经验,他的过去的创痛又被勾引起来,他的心微微在发痛。

五四新思潮的影响,使中国的传统文化第一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中西两种类型的文化信息双向交流排斥、合流因而迸发出灿烂的青春光芒的特殊文化环境,造就觉新就心灵上的撞击,使其在痛苦煎熬中迷惑徘徊。才使他对襁褓里的儿子说这样的话:“我所想做而不能做到的,应当由我的儿子来替我完成。”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在此,我们看到了觉新并不是不明白他自己的心,只是他不能够随心,同时我们也看到新思想已慢慢注入他的思想,并开始发生它的效应。

三、觉新悲剧的必然性。

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重和谐统一,就像一条长久以来平静流淌的大河,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无边的黑暗。巴金在《激流》总序中说,在“无边的黑暗”中,“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之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持中贵和”是觉新一直坚持走的一条道路。巴金在《谈〈家〉》中提到:觉新是《家》里面唯一“真实的人物”。他继承了传统文化的精华,人道,善良,忠厚,同情“下等人”,老一辈把他视为得力助手,“祖业的继承人”,喜欢他;少一辈把他看作可信的依托,敬爱他。而他呢,在两种势力的斗争中,尽量地让双方矛盾不被激化,采取了中立的做法。他屈从封建传统的方面,但在屈从中也常有不满和痛苦;有同情那些被长辈压制的青年的方面,但同情中有劝诱。在这平静与激烈的碰撞中,觉新无法在其中找到任何缝隙可以生存。

近代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方面因袭着历史的重负,另一方面又比一般人更早地感受到新世纪的春风。于是,许许多多知识分子都像觉新那样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他们看到了传统中的弊端,也看到了一种新的希望。但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和觉新一样,无法忍痛割断与传统的血脉联系,无法轻装地迈出关键性的一步。对于个别知识分子而言,他们可以摆脱传统的束缚而形成自己独立进取的现代人格,但对于像觉新及更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来说,迈向新世纪毕竟只是理想中的奢望。“陈旧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因此,觉新这些长子们虽然有所觉醒,但总是小心翼翼、顾虑重重、缩手缩脚。他们虽然也接受了新的教育,然而封建传统思想在他们思想中留下的深厚积淀使他们无法割舍与旧家庭的情感。于是,觉新的心态、觉新式“两重人格”便油然而生。

五四新思潮,使他清醒地认识到封建制度必然走向崩溃,但他没有为封建制度的瓦解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而是采用“无抵抗政策”来逃避现实。瑞珏生产的日子近了,陈姨太对克明几弟兄正式讲起“血光之灾”来:长辈的灵柩停在家里,家里有人生产,那么产妇的血光就会冲犯到死者身上,死者的身上会冒出很多的血。唯一的免灾方法就是把产妇迁出公馆去。迁出公馆还不行,产妇的血光还可以回到公馆来,所以应该迁到城外。出了城还不行,城门也关不住产妇的血光,必须使产妇过桥。而且这样办也不见得就安全,同时还应该在家里用砖筑一个假坟来保护棺木,这样才可以避免 “血光之灾”。为避免 “血光之灾”,长一辈的人要觉新马上照办,他们说祖父的利益超过一切。这些话对觉新虽然是一个晴天霹雳,但是他和平地接受了。觉新回到房里,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瑞珏,瑞珏也不说一句抱怨的话。她只是哭。后来瑞珏难产,她叫着觉新,要他进来,可是封建思想和两扇大门却把他关在了外面,瑞珏终于死了。他终于明白了,这两扇小门并没有力量,真正夺去了他的妻子的还是另一种东西,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整个迷信,这一切全压在他的肩上,把他压了这许多年,给他夺去了青春,夺去了幸福,夺去了前途,夺去了他所最爱的两个女人。但高老太爷的死,并没有使觉新从原有的框架中挣脱出来,他仍旧奉行着他的无抵抗政策,仍旧不愿得罪家族当中的任何人,他是一个麻木了的机器,不懂得任何的创新,只懂得按部就班,只会按照人家给他规定好的路线往前走。

觉新虽然生长在封建的旧家族当中,受的更多的是封建传统思想的熏陶,但是也由于他所处的时期是新思想注入旧社会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他同时受到两种思想体系的影响,两种思想存在太多的差异性,他也因此常常徘徊在痛苦的边缘。他在理论上接受了西方新思潮,而在行动上却依旧是留恋旧家庭的做派,以致在专制和压迫的面前妥协屈从。但新文化与旧文化的交锋,就象战争一样无法两全。追求中立,无非是两种结局,不是爆发,就是灭亡。

商场被烧将觉新埋藏最深的愤怒引爆了:

“什么有心无心,我实在受够了!”觉新迸出哭声,打岔地说。“我赔了你们的存款,赔了你们的股票,我给你们的丫头买棺材,我出钱在井里头捞你们女儿的尸首。你们害得我家破人亡,你们害死我的妻子,赶走我的兄弟,难道你们还不够?我不怕你们。我迟早也是死,我横竖只有这条命,我就拿来跟你们拼掉也好!你们开家族会议,我不怕!你们就是要打官司上法庭,我也不怕!”他说到这里也不再理他们,便掉转身子一个人往阶上跑。他终于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的指责和反抗了他一直服务的对象,只不过这种反抗来的太迟了,太艰难了,代价太大了,以至于让克安他们都一时间有些惊诧,然而这终究让读者们深深地舒坦了一口气,觉新终于明白自己做再大的牺牲也引起不了他们的理解、认同和重视,更挽救不了这个日益衰弱的家族,因为它有着太多的腐朽之气。

巴金在《家》中指出:“他有了一新的发现,他看见了这个绅士家庭的另外一面,在和平的、爱的表面下,他看见了仇恨和斗争,而且他自己就成了人们攻击的目标。虽然他的环境使他忘记了自己的青春,但是他的心里究竟还有燃烧着的青春的火。他愤怒,也奋斗,以为他的行为是正当的。然而奋斗的结果只给他招来更多的烦恼和更多的敌人。”虽然觉新有了反抗,但很快就失败了。因为在那样的一个家庭当中,从小就使他养成了用“理智”进行思考的习惯,他是这一个大家庭当中的顶梁柱,不得不从自己身上作出一定的牺牲。

他既受到了旧礼教的迫害,又时时处处以旧礼教为处世行事的最高准则;既渴望着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既嚷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既想为国赴难,又缺乏冲出旧家庭的勇气;既极其痛苦,又在麻木中苟且偷生;既追求新文化,又无法割舍与旧文化的联系。他们对旧家庭始终有所留恋,有所幻想,但又无力承担起支撑衰败大家庭门楣的重任。这一形象的价值,主要并不在于其不幸的遭遇本身,而在于他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具有普遍认识意义的“觉新精神”或“觉新性格”。这种精神或性格,决非是懦弱、顺从、苟安的无抵抗主义就可以一以概之,而是包括了怀旧与趋新,自卑与自信敏感与健忘,好强与落漠等一组组对立统一的思想性格因素。正是这一组组思想性格因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使觉新“变成了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觉新这种复杂的“两重人格”,又并非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从总体上看,消极的、守旧的、落伍的一方才是觉新思想性格中的主导因素,他最终无法跨越他所处的时代和他所属的家庭而获得一种健全的、进取的、独立完善的现代人格,他最终只能成为封建家族的最后一位守墓人。因而,我们应该理解,在当时的社会状态下,觉新在激流中走向灭亡是一种必然趋势,但是从更理性、更现代的角度看,在激流中觉新这种特殊性格是必然存在的,并且在文学史上是永远生存的,是社会发展历程中所要走的必经之路。

黑格尔说过“艺术作品所提供观照的内容,不应该只以它的普遍性出现,这普遍性须经过明晰的个性化,化成个别性的东西。”觉新的性格的复杂性层次,表现在他作为艺术个性的悲剧矛盾冲突之中。觉新的悲剧不仅是性格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共同悲剧。在二十世纪初,五四以后,两种制度交汇的时候出现的这一人物是今天的青年难以理解的,但正是这一形象留下了这一特定时代的面影。他的悲剧说明: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争得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以及爱情的幸福,妥协退让是没有出路的。

总之,“黑暗社会”是惨剧的母亲,千百年来,它扼杀了无以计数的青年的生命,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往绝路上推。觉新的青春是痛苦的,他所承受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够理解的,也不是每一个人所能够做的得到的,他虽然是封建社会末期受传统文化熏陶所产生的一代孝子形象,有很多人都将他称为封建末期最后一个孝子,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在现代的社会当中还是大有这样的人存在,这样的一种思想还并没有完全地从我们的这个社会当中消亡,它仍然在残害着一代又一代生命。让我们屏弃觉新性格作一个敢说敢做,敢为理想而奋斗的人吧!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