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段祺瑞励志

段祺瑞励志

发布时间: 2021-03-15 14:16:40

㈠ 百年来在强国梦想的激励下,涌现出的优秀人物有哪些

如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家,张富清、袁隆平、屠呦呦、于漪、王蒙、董建华等42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

1、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

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

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

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2、孙中山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

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生于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孙中山原在香港学医,并成为西医医师。

鸦片战争后,孙中山目睹中华民族有被西方列强瓜分的危险,决定抛弃“医人生涯”,进行“医国事业”。孙中山早期受郑观应的改良思想影响,后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决心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

1894年11月24日,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兴中会。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

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因癌症在北京逝世。

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3、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

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

4、袁隆平

袁隆平,男,汉族,无党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人。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并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发表论文60余篇。

5、张富清

张富清,男,汉族,1924年12月出生于陕西省汉中市洋县,1948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1月转业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

先后在城关粮油所、县粮食局、县纺织公司、三胡区、卯洞公社、县外贸局、县建设银行工作,1984年12月离休。

张富清同志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

㈡ 关于团结的励志词语

众志成城
▲释义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
《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示例
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㈢ 众志成城励志歌曲歌谱

解 释】万众一心,像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 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用 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示 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民国演义》第八十八回)
【近义词】众擎易举、万众一心、戮力同心
【反义词】一盘散沙、四分五裂、同床异梦
【英 文】unity is strength <when people are unified with a single will,they are as strong as city walls>
【典 故】春秋末年,周景王突然废止小钱而造大钱,搜刮百姓的财产,他把从民间搜刮来的铜铸成大钟,大臣都反对,司乐官州鸠也不能劝阻他。一年后大钟造成,拍马屁的人都说声音好听,州鸠认为要天下百姓拥护才行,告诫说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志成城”这个成语取自民间谚语,最早出现于《国语·周语下》。据载,东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贵,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时,做了两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铸大钱,一件是铸大钟。大钱就是币值高的钱。景王试图以铸行大钱的方式来收缴民间的小钱。大钟即编钟。景王准备铸造两组巨型编钟,一组是无射(读yì),一组是大林。他打算把这两组编钟上下悬挂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景王身边的大臣单穆公对此很担忧,极力加以劝阻。他认为铸大钱不利于流通,是“绝民用以实王府”,是对平民百姓的残酷掠夺;而铸大钟更是劳民伤财,既得不到悦耳的美的享受(钟过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所以这样做将会使百姓离心,国家危险。但景王听不进去。
司乐大夫伶州鸠也劝阻说,编钟的声律强调和谐,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没有和谐了。他引用民谚“众心成城,众口铄金”来表明自己的观点:老百姓共同喜欢的东西,很少不实现的;而他们共同厌恶的东西,也很少不废灭的。但景王还是不听。三年间,既铸了大钱,也造了大钟。结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于心疾,周王朝也随即爆发了长达五年之久的内乱。
【造 句】面对地震灾害,我们众志成城.

㈣ 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发布退位诏书。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辛亥革命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4)段祺瑞励志扩展阅读

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结束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除旧布新。辛亥革命的实际政治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政治体制的革故鼎新带来了民国初年的中国社会面貌为之一新。正是这些新的变化,打开了中国通向现代化的闸门。

辛亥革命不仅召唤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到来,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打开了通道。陈独秀和知识界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运动的成果,把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推向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世纪初,随着一批觉悟知识分子的产生,各种宣传革命的书籍报刊纷纷涌现,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开来,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思想条件。

㈤ 激励的四字词语

激励的四字词语有:

一、同仇敌忾 [ tóng chóu dí kài ]

1.【解释】: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2.【出自】:《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

3.【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二、戮力同心 [ lù lì tóng xīn ]

1.【解释】:戮力:并力;同心:齐心。齐心合力。

2.【出自】:《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3.【示例】:以为足下当~,匡翼汉室,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

三、齐心协力 [ qí xīn xié lì ]

1.【解释】:形容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2.【出自】:《墨子·尚贤》:“《汤誓》曰:‘聿求元圣,与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3.【示例】:往后咱们~,一块打反动派! ◎冯德英《迎春花》第十九章

四、万众一心 [ wàn zhòng yī xīn ]

1.【解释】: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2.【出自】:《后汉书·朱擕传》:“万人一心,犹不可当,况十万乎!”

3.【示例】:~,同声呼吁,力抗汉奸,唤醒政府。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0八回

五、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1.【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出自】:《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3.【示例】: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正可一战。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㈥ 梁启超的简介!急急急!!!!!!!!!!!!!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1]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维新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2]
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2]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一度入袁世凯政府,担任司法总长;之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严词抨击,并加入段祺瑞政府。他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早年时期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3日),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3] 祖父梁维清,父亲梁宝瑛,都曾以士绅参预乡政,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影响。梁启超自四岁起居家就读,跟祖父识字。在早年所接受的启蒙教育中,梁启超不仅学到了不少传统的文史知识,而且还听到了许多悲壮激昂的爱国故事。祖父经常给他讲述“亡宋、亡明国难之事”,[4] 朗诵激动人心的诗歌篇章。这种带有爱国情感和思想倾向的课外教育,对梁启超有着重要影响。历代杰出人物忧国忧民的风范、舍生忘死的品格和顽强不屈的精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深深地扎下了根。
梁启超
有清一代自乾嘉以降,知识分子的出路越来越狭窄,只有通过科举,由学入仕,才被视为“正途”,而用其他方法取得功名的机会很少。这就迫使许许多多的青年学子不得不以全部精力去读四书五经,作八股时文,希冀沿着科举的阶梯步步攀登,获取功名利禄。梁启超在少年时代,也是沿着这条道路走过来的。光绪八年(1882年),梁启超年仅10岁,就去广州应童子试,结果不中。两年之后,再到广州应试,中秀才,补博士弟子。少年登第,这对梁家来说,确实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父亲期望儿子能学优登仕,光宗耀祖,因此对他管教十分严格。而这时候的梁启超也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地间于帖括外更有所谓学也”,[5] 整天都在潜心钻研八股文。
光绪十一年(1885年),梁启超进广州学海堂读书。学海堂为前两广总督阮元所办,“是省城专治经学之所”。梁启超在这里学习汉学。段玉裁及王念孙、王引之父子等汉学家注重考据,旁征博引,精研古籍的治学方法和学术成果,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形之下,格式、内容都有严格要求的八股文章,便令人感到缺乏生气和枯燥无味了。在学海堂学习时期,梁启超逐渐萌发了“弃帖括之志”。[6]
励志改良
光绪十五年(1889年),梁启超在广州参加乡试中举,名列第八。[7] 主考官李端棻欣赏其才华,以亲妹相许。这时候,展现在梁启超前面的,是一条“金光大道”,沿此而行,完全可能由学入仕,平步青云。然而,光绪年间,中国正遭受着帝国主义的野蛮蹂躏。面对严峻的形势,梁启超逐渐抛弃了昔日的追求,走上一条充满坎坷曲折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光绪十六年(1890年)春,梁启超赴京师参加会试,不中。回来路过上海时,看到了上海制造局翻译的一些西书以及介绍世界地理情况的《瀛环志略》。这些书籍,开阔了梁启超的视野,从此他便对西方的政治、文化等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年秋,梁启超与陈千秋结交,并通过陈千秋认识了康有为。曾以布衣上书、力倡变法的康有为在当时名声很大。梁启超对他的独到见解和大胆举动十分钦佩,以至“一见大服,遂执业为弟子”[6] 。与康有为结识,是梁启超一生发展的重要转折,从此以后,他退出学海堂,抛弃旧学,投入康门,并且接受了康有为的改革主张和变法理论,逐渐走上了改良维新的道路。

我只是网络的搬运工,谢谢。
望采纳

㈦ 关于鲁迅的资料积累

㈧ 鼓励员工的词语有哪些

  1. 众志成城

    【拼音】: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解释】: 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2. 万众一心

    【拼音】: wàn zhòng yī xīn

    【解释】: 千万人一条心。形容团结一致。

  3. 壮志凌云

    【拼音】: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解释】: 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4. 意气风发

    【拼音】: yì qì fēng fā

    【解释】: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意志和气慨像风一样强烈。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5. 前途无量

    【拼音】qián tú wú liàng

    【解释】指一个人的前途没有限量。

㈨ 我想问一下,蔡锷进入成城学校、进入仙台骑兵联队和进入陆军士官学校的起止时间

1901年,蔡锷进入成城学校学习陆军.1902年8月,蔡锷从陆军成城学校毕业, 以候补生的身份投入日本仙台骑兵第二联队为入伍生。 1903年11月,蔡锷自费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不久补为官费生。1904年,蔡锷以第五名的成绩毕业。

上面那位回答的太多拉!画蛇添足!!!

㈩ 鼓励人的四字词语

表示鼓励的四字词语
再接再厉
【解释】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
【出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斗志昂扬
【解释】昂扬:情绪高涨。斗争的意志旺盛。
【出处】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象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发奋图强
【解释】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出处】《人民日报》1959.9.3:“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闻鸡起舞

【解释】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晋书·祖逖传》:“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自强不息
【解释】自强:自己努力向上;息:停止。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出处】《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只争朝夕
【解释】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不甘示弱
【解释】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我的第一个师父》:“台下有人骂起来。师父不甘示弱,也给他们一个回骂。”
全力以赴
【解释】赴:前往。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出处】清·越翼《廿二史札记·五·东汉尚名节》:“盖当时荐徵辟,必采名誉,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好为苟难,遂成风俗。”
力争上游

【解释】上游:河的上流,比喻先进的地位。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五言古·闲居读书作之五》:“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