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康熙御制庭训格言

康熙御制庭训格言

发布时间: 2021-03-14 14:24:16

① 康熙的庭训格言表达了他什么观点

康熙的庭训格言表达了他的勤政的观点。

② 康熙庭训格言原文及译文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①,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②,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孽(niè):妖孽。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②昃(zè):日偏西。遑:闲暇。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加护:加意保护。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③ 庭训格言表达了康熙那些观点

康熙平时在宫中经常给皇子皇孙以教诲,雍正即位后对康熙的家训加以追述,并整理汇编成《庭训格言》,共246则

④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创业、守成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惜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

康熙曾对诸官说:「朕经常想到祖先托付的重任。对皇子的教育及早抓起,不敢忽视怠慢。天未亮即起来,亲自检查督促课业,东宫太子及诸皇子,排列次序上殿,一一背诵经书,至于日偏西时,还令其习字、习射,复讲至于深夜。自春开始,直到岁末,没有旷日。」

康熙教子的种种做法,法国传教士白晋以亲身见闻,向法国皇帝路易十四作了如实报告。白晋在报告中说:中国皇上以父爱的模范施以皇子教育,令人敬佩。中国的皇上特别注意对皇子们施以道德教育,努力进行与他们身份相称的各种训练,教之以经史、诗文、书画、音乐、几何、天文、骑射、游泳、火器等等。

立定脚跟 战胜私欲

训曰:朱子云:「人作不好的事,心却不安,此是良心。但被私欲锢蔽,虽有端倪,无力争得出。须是着力与他战,不可输与他。知得此事不好,立定脚跟硬地行,从好路去,待得熟时,私欲自住不得。」此一节语乃人立心之最要处。良心能胜私欲,为圣为贤,皆此路也。欲立身心者,当详究斯言。

存诸心 体诸身 求实得于己

训曰:朱子云:「读书之法,当循序而有常致,一而不懈,从容乎句读文义之间,而体验乎操存践履之实,然后心静理明,渐见意味。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此言乃读书之至要也。人之读书,本欲存诸心,体诸身,而求实得于己也。如不然,将书泛然读之,何用?凡读书人皆宜奉此以为训也。

不忍舍处 方得书味

训曰:朱子云:「读书须读到不忍舍处,方是得书真味。若读之数过,略晓其义即厌之,欲别求书者,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此言极是。朕自幼亦尝发愤读书看书,当其读某一经之时,固讲论而切记之。年来翻阅其中,复有宜详解者。朱子斯言,凡读书者皆宜知之。

进德修业 依于经史

训曰:凡人进德修业,事事从读书起。多读书则嗜欲淡,嗜欲淡则费用省,费用省则营求少,营求少则立品高。读书之法,以经为主。苟经术深邃,然后观史。观史则能知人之贤愚,遇事得失亦易明了。故凡事可论贵贱老少,惟读书不问贵贱老少。读书一卷,则有一卷之益;读书一日,则有一日之益。此夫子所以发愤忘食,学如不及也。

为山九仞 未可偏废

训曰:从来有生知、有学知、有困知,及其成功,则一未有。下学既久,而不可以上达者,但功夫不可躐等而进,尤不可半途而废。《书》云:「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正为半途而废者惜也。

为学之功 不在日用之外

训曰:为学之功不在日用之外,检身则谨言慎行,居家则事亲敬长,穷理则读书讲义。至近至易,即今便可用力;至急至切,即今便当用力。用一日之力,便有一日之效。至有所疑,寻人问难,则长进通达,自不可量。若即今全不用力,蹉过少壮时光,即使他日得圣贤而师之,亦未必能有益也。

穷理求知 行事得之

训曰:先儒有言:「穷理非一端,所得非一处。或在读书上得之,或在讲论上得之,或在思虑上得之,或在行事上得之。读书得之虽多,讲论得之尤速,思虑得之最深,行事得之最实。」此语最为切当,有志于格物致知之学者,其宜知之。

忍耐一时 便觉无事

训曰:天下未有过不去之事,忍耐一时,便觉无事。即如乡党邻里间每以鸡犬等类些微之事,致起讼端,经官告理;或因一语戏谑,以致角口争斗。此皆由不能因一时之小忿,而成争讼之大端也。孔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圣人之言,至理存焉。

尽其人事 以听天命

训曰:古人云:「尽人事以听天命。」至哉,是言乎!盖人事尽而天理见,犹治农业者耕垦宜常勤,而丰歉所不可必也。不尽人事,是舍其田而弗芸也;不安于静听者,是揠苗而助之长者也。孔子进以礼,退以义,所以尽人事也。得之不得曰:「有命。」是听天命也。

学以养心 亦可养身

训曰: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

神静心和 心和形全

训曰:庄子曰:「毋劳汝形,毋摇汝精。」又引庚桑子之言曰:「毋使汝思虑营营。」盖寡思虑所以养神,寡嗜欲所以养精,寡言语所以养气,知乎此可以养生。是故形者,生之器也;心者,形之主也;神者,心之会也。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恬静养神,则自安于内;清虚栖心,则不诱于外;神静心清,则形无所累矣。

前车之覆 后车之鉴

训曰:劝戒之词,古今名论、亹亹书记中,无处不有。其殷勤痛切,反复叮咛,要之,欲人听信遵行而已。夫千百年以下之人,与千百年以上之人,何所关切而谆谆训诫若此,盖欲一句名言提醒千百年以下之人,使知前车之覆,而为后车之戒也。后学读圣贤书,看古人如此血诚教人念头,岂可草草略过?是故朕常教人看古人书,须念作者苦心,甚勿负前人接引后学之至意也。

⑤ 庭训格言叙述了康熙哪些观点

近日,据日本16世纪抄本整理而成的唐太宗李世民家训《帝范》在国内由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为该社中国古代家训系列丛书“先贤诫子书”系列中的一本,《帝范》和清朝康熙皇帝所著的《庭训格言》合为一册,称为“帝王编”。

唐太宗和清康熙皇帝均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贤君,两人都开创了一个辉煌的王朝。但两人的家训《帝范》和《庭训格言》则风格迥异。《帝范》逻辑更严谨,文采更华丽,而《庭训格言》虽然称之为“家训”,实则为康熙第四子雍正皇帝对其父日常训诫的整理,形式更灵活,内容无所不谈,口语化特点突出。但二者都可谓帝王的人生经验总结,一样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值得隆重介绍的是,本次出版的唐太宗家训《帝范》乃是日本16世纪抄本整理出版,为迄今发现最早的全本。唐太宗李世民为一代英主,文治武功非常显赫,中国历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之一。他对子女的教育问题非常重视,期望孩子能够继承自己所学,将基业永远传下去。在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将自己御笔撰写的《帝范》十二篇赐给当时的太子李治,把自己他一生统治天下的经验都记录在其中,希望太子能够认真领会为君之道,称:“饬躬阐政之道,皆在其中,朕一旦不讳,更无所言。”

《帝范》问世之后,影响非常广泛,被视为唐太宗一生智慧的总结,不断有人进行注解、刊行。但随着朝代更替,历史变迁,至宋时已佚其半。元吴莱征云南僰夷时,始得完书。后编入《永乐大典》,清乾隆间四库馆臣复从中辑出。而目前国内出版的《帝范》,多采用《永乐大典》或《四库全书》辑本,其中艰涩不可解处甚多,当为辑录时缺失或错讹。唐时日本和我国文化交流非常频繁,对唐朝的文化非常崇拜,因此《帝范》得以在日本较好地保存了下来。清时,《帝范》有日本宽文本传入国内,为日本保留下来的全本,罗振玉先生据此对《永乐大典》本进行校勘。而近些年,《帝范》在日本的其他传本也不断被发现,而迄今为止可考年代最早的为16世纪抄本。该抄本书后有日本庆长年间(约相当于明朝万历年间)汉学博士、吏部郎中清原秀贤的题签:“右一册者,苟人君之仪则也,如画出一个贤君矣。”

据悉,这一版本的《帝范》除了原文以日本16世纪抄本为底本整理外,还收入了《四库全书》为《帝范》整理的注解,该注解也是四库馆臣在原有《帝范》各注的基础上整理而成,是目前最全面的《帝范》注解。

(先贤诫子书系列帝王编《帝范 庭训格言》,作者:(唐)李世民 (清)爱新觉罗?玄烨著,李孝国 董立平/译注,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定价:39.8元)

⑥ 庭训格言讲述康熙的哪些观点

《庭训格言·国学经典》由清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撰,其子雍正专皇帝爱新觉罗·胤稹(1678-1735)笔属述。讲述了康熙治国的思想、故事
此书乃雍正八年(1730)胤稹追述其父在日常生活中对诸皇子的训诫而成,共二百四十六条,包括读书、修身、为政、待人、敬老、尽孝、驭下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细微琐事。因为他是给他的儿子们讲的,所以很具体、生动而真实,没有什么虚饰。

康熙一生兢兢业业,修身、齐家、平天下都十分认真,可谓耗尽心血和精力。康熙治国六十年建树甚多,其守成、创业之功绩举世公认。他十分珍异自己的事业,渴望能传之千秋万代,自信生命中的每一体会对后人都有益处。这一切迫使他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写出来、留下去的欲望,如蚕吐丝,欲罢不能。这本书,正是在上述情景中书记留了下来。

⑦ 康熙庭训格言翻译凡人孰能无过讲述了哪些观点

《康熙教子庭训格言》是由唐汉编译,2004年出版的一本记录康熙教子训言的书籍,所有这些内容,都是受到了康熙皇帝的道德遗泽和他的《庭训格言》——一本珍藏大内、秘不示人的皇家遗嘱读本的影响

⑧ 《庭训格言》原文

训曰:曩者三孽作乱①,朕料理军务,日昃不遑②,持心坚定,而外则示以暇豫③,每日出游景山骑射。彼时,满洲兵俱已出征,余者尽系老弱。遂有不法之人投帖于景山路旁④,云:“今三孽及察哈尔叛乱⑤,诸路征讨,当此危殆之时,何心每日出游景山?”如此造言生事,朕置若罔闻。不久,三孽及察哈尔俱已剿灭。当时,朕若稍有疑惧之意,则人心摇动,或致意外,未可知也。此皆上天垂佑,祖宗神明加护⑥,令朕能坚心筹画,成此大功,国已至甚危而获复安也。自古帝王如朕自幼阅历艰难者甚少。今海内承平,迥思前者,数年之间如何阅历,转觉悚然可惧矣⑦!古人云:“居安思危。”正此之谓也。

【注解】

①曩(nǎnɡ):过去,从前。孽(niè):妖孽。三孽,指发动叛乱的吴三桂等“三藩”。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耿精忠、尚之信等明降将先后反清;因其降清后封藩称王,故称“三藩”之乱。②昃(zè):日偏西。遑:闲暇。③暇豫:悠闲逸乐。
④景山:即今北京景山公园。⑤察哈尔叛乱:指察哈尔布尔尼叛乱。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的察哈尔部头目布尔尼举兵叛清,失败身死。
⑥垂佑:对下边的护佑。加护:加意保护。⑦悚然:恐惧的样子。

【译文】
以前,吴三桂等人发动“三藩”叛乱,我处理军国事务,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时间,但我保持着内心的坚定,表面上给人以悠闲逸乐的样子,每天都到景山骑马、射箭。那时,我们满洲八旗兵都离开京城奔赴前线,留下来的都是一些老弱病残者。在此情况下,便有一些不法分子在景山的路旁扔下一些书帖,上面写道:“现今正有‘三藩’和察哈尔布尔尼的叛乱,各路大军忙于征讨,在此危急之时,为何还有心思到景山去游玩呢?”对这种造谣生事的现象,我就像没有看见、也没有听见似的。
不久,“三藩”之乱和察哈尔叛乱都先后剿灭。当时,倘若我稍稍表现出惊疑、害怕的意思,那么人心就会动摇,或许会发生一些难以预料的意外之事。这都是上天保佑,祖宗神明加意保护,使我能够坚定信心,认真谋划,终于成就此功业,使已面临危亡的国势重获安定。
从古至今的皇帝,像我这样从小就经历了不少艰难的,实在不多啊!而今,四海之内又是太平盛世,但回想起往事,在几年的时间里我所经历的种种艰难,反而有些后怕。古人说:“居安思危。”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评语】

吴三桂、察哈尔布尔尼发动叛乱,清廷边关军情紧急,康熙帝却每天照常骑马出行、射箭游乐,“暇豫”之状,成了一些人攻讦他的口实。但不久叛乱迅速被平定,国势转危为安。很显然,康熙悠闲逸乐是一种安定人心的策略,是优秀政治家的良好素质及杰出才干的体现。作为帝王韬略,安定人心,在必要时不得不示人以闲适快乐的假象。当决定命运的大事突然发生时,把握处世行事的尺度很难,这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丰富的人生历炼的经验作为基础。生活中,我们很钦佩那种在危急关头临阵不慌、镇定自若的大将风度,敬服那些喜怒哀乐不露于形的强人。当然,这种风度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由于后天的修持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远大志向决定的。

⑨ 康熙庭训格言阐述了康熙的哪些观点

康熙庭训格言阐述了刚性的不同的观点,表达了他对处世的态度。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