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游小园哲理
① 唐诗与宋词的区别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种新型音乐,主要用於娱乐和宴会的演奏,隋代已开始流行。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鸡漫志》卷一说:“盖隋以来,今之所谓曲子者渐兴,至唐稍盛。”词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和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词终於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进入宋代,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全宋词》共收录流传到今天的词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将近两万首,从这一数字可以推想当时创作的盛况。词的起源虽早,但词的发展高峰则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词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学,与唐代诗歌并列,而有了所谓“唐诗、宋词”的说法。
==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像曾因写过"且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当时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必有柳词"之说,以至于宋朝的一个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记得了,好象叫什么宴殊的在当上宰相之后,他对于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他写的.我们也都知道,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士大夫们一起,构成了宋朝的享乐主义,虚华的文化.
一个朝代,一个国家,若强盛,那么它在文与质两方面是并重的,这里文指的是文风或者说一个社会的风气吧,我们知道,一个人若专门读书,钻研学问的话,那么就必须脱离生产劳动,也不能去打仗,这在宋朝就叫做"养士""八股"确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专门来钻这个东西捞取功名利禄养活自己,所以也就没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个国家"文风"越盛,那么做实事的人就越少,这个国家也就会出问题了.历朝写诗的人很多,宋诗也很有名,为什么独独诗以"唐"命名呢?唐诗就算是歌颂风花雪月,也有一股质朴的美,透露出这个民族质朴,粗野与宏伟的气魄,而宋词则是比较多矫饰浮夸的文风,一个国家的文化若是推动这个国家的发展的,那么它就是强势的,有生命力的,比如现在的美国,
和亲政策如果是汉朝使用,那么是一种缓兵之计,修养生息的方法,但是宋朝,我看不到它起了什么好的作用,割地求和,苟延残喘而已,有的论者居然还说“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和解”,我真不知是何居心所在?倘若日本灭了中国,那么慰安妇也可谓民族和解的先锋了,呵呵。
在进化论和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和“假设”,只有残酷的现实,呵呵,宋朝被野蛮民族灭掉,这就是结果,而士大夫群体人格的堕落,从这个帮闲享乐的社会就开始出现征兆了。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调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之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花红片落庭莎”“一霎好风生翠幕”(晏殊《浣溪沙》)其中的色彩对比也属此类。
此类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色调明快。表现的情感多为欢悦、活泼,意境通常是柳暗花明,生机盎然。
第二种类型:和谐映衬,即相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客路青山外,
行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这些诗中的“紫”与“红”、“青”与“绿”等都是同一色调的色彩构成了和谐的映衬。
以上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相互映衬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大面积的江水之碧和小面积的飞鸟之白相对比,江水愈绿就显得飞鸟愈白;大面积的山色之青和红得欲燃的山花相对比,山色愈青显得山花愈红。但水面和青山又是和谐地统一于青绿色的调子之中。这样使整个画面既有和谐的基调,又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丰富,清新明快。又如“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白玉蟾《早春》)其中“浓”与“淡”、“深”与“浅”可说是鲜明的对比,又形成了和谐的映衬。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月色罩住初放的梅花,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水中,或浅浅地印在沙滩上。在浓淡、深浅的对比和变化之中形成了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
第三种类型:点彩调合。在交替使用对比和映衬的过程中,抓住一对色相由强烈对比向和谐映衬转化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就产生了这第三种类型。借用绘画的语言,这种手法是把不同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分散缩小。如同“点彩派”的绘画,各种色调不在调色盘上调和,而是把原色用小点的形状排列在画幅上,依靠观者的视觉去“调合”,从而达到一种色彩斑斓飞动的艺术效果。
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描写了梅花凋谢坠落、海棠花继梅花而盛开的情景。作者不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创造了红绿相杂、红中点绿、绿中点红的画面色彩。两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静止不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活起来,突出色彩的变化,描绘色彩的动感,渲染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再如“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红霜有半红”(钱翊《江行无题之四》)“小径红稀,芳野绿遍”(晏殊《暗莎行》)“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淡黄柳》)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例句。
通过上述三种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诗人以色彩对比映衬为基础。
[参考文献]
1、《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3、《李诗咀华》安旗等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
4、《杜诗言志》[清]佚名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83年7月第一版。
参考资料:网络知道
② 春暮游小园表达了什么哲理
春暮游小园
宋代: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译文
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妆一样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
等到荼蘼花开,春天的花都开完了,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莓墙。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用花开花落,表示时序推移,虽然一年的春事将阑,但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大自然是不会寂寞的。全诗写得很有情趣,前两句,写一春花事,以女子搽粉抹胭脂作比,非常活泼,充满人间趣味。这也是写景诗和咏物诗最常用的一种手法,但又没有流于一般化。这是诗人的高明之处。
诗人把日常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景观,用平易浅近的语言,拟人化的手法,细腻地表现出来。有美感,有诗意,反映了诗人“随物以婉转”盛与心而徘徊”的心迹。
③ “生如夏花之灿烂”的出处这句话出自哪里
开到荼靡,汉语词语,出自宋代王淇的诗《春暮游小园》。古人作诗作词也常用此词语。佛家典故指荼靡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生如夏花”出处“生如夏花”出自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第82首。英文原文是:"."郑振铎译为“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④ 寻找带红的 有哲理诗句
你们老师有没有说文体要求啊?如果没有的话,那就不一定要很有哲理,可以是你从生活中得到了什么。比如你可以写你去爬山,途中好几次要放弃,最终还是爬上了山顶。这时你看见了漫山遍野的映山红,你觉得这是大山对你坚持不懈的褒奖。
采桑子--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栏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縻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秋词 刘禹锡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题邸间壁 郑会
荼糜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
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
⑤ 陈与义春寒和王淇春暮游小院
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春寒》中将海棠拟为一个独立细雨中的女子,又不失妩媚妖娆
这首绝句与其说是写春寒,不如说是咏海棠。说到咏海棠,自然忘不了苏轼的《海棠》诗:“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其实,这两首海棠诗都是借海棠写自己。苏轼笔下的海棠圣洁、幽寂,是他贬官黄州时的写照;陈与义笔下的海棠雅致孤高,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因此,头两句的“风”“寒”就不仅仅是自然界的风寒,更主要的是社会的风寒——金兵南侵,南宋小朝廷“山河破碎风飘絮”,诗人则“身世浮沉雨打萍”,怎不感到“怯”?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划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诗人点化杜甫的“林花着雨胭脂湿”,别创意境,不但更具风致,而且更具品格。诗人将自己的风骨、品格、雅致融入对海棠的描写中,使这首诗成为咏物上乘之作,这就是咏物诗创作的诀窍。
《春暮游小园 》中也是如此
梅花零落,像少女卸去妆一样时,海棠花开了,它就像少女刚刚涂抹了新红一样艳丽。不多久,待荼縻开花以后,一春的花事已告终结,惟有酸枣树的丝丝叶片却又长出于莓墙之上了
荼蘼是花季最后盛放的鲜花,荼蘼花开过之后,人间再无芬芳。只剩下开在遗忘前生的彼岸花。所以有人说,花儿的翅膀,要到死亡,才懂得飞翔。荼蘼花开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过去,代表感情的终结。爱到荼靡,意蕴生命中最灿烂、最繁华或最刻骨铭心的爱即将失去。所以当"爱到荼縻花事了"的时候,也就有了"丝丝夭棘出莓墙"了,爱到了尽头
⑥ 唐诗与宋诗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诗中有画”是诗词创作的高境界,也是诗词评论中常用的褒扬之辞。这里的诗中这“画”大体上蕴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形体,二是色彩。李清照照词《醉花阴》中“人比黄花瘦”之句,以人比黄花,不但有形,而且有色,既描绘了憔悴的面色,又刻划了娇弱的体态。用黄花的形色作比,把闰中少妇憔悴、娇弱、病态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诗人把“形”与“色”统一于一体,创造了浑然一体的诗词画意。本文试图略去诗词中有关形体的刻划,单纯对其色彩加以品评。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诗词中生动的形体刻划影响我们对色彩的品味,另一方面暂时放置“形体”不论,可以更加深刻地领会诗词中有关色彩描绘的丰富内含和艺术魅力。
一、两类色彩,风格各异。
唐宋时代的诗人十分注意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色彩,并在作品中把这些色彩生动地表现出来。他们不像画家那样把色彩直接铺陈在读者面前,而是通过对于色彩的描绘和形容,通过读者的想象,间接地把动人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总观诗人笔下描绘和形容色彩的词,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有明确色相的色彩的词。如:赤、红、橙、蓝、紫、黑、白等。这类词每一个都表现了明确而固定的色相。不论是单独出现,还是同别的词组成其它语汇,这类词所表现
的色相都有是固定不变的。无需依靠上下文义来判断。
例如:
1、“飞红万点愁如海。”(秦观《千秋岁》)
2、“朱门酒肉臭。”(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4、“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5、“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6、“霜黄碧梧白鹤。”(杜甫《暮归》)
7、“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8、“黑云压城城欲摧。”(李贺《雁门太守行》)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这类描绘色彩的词不论在什么环境中,其色相不变。
第二类是用以描绘和形容没有固定色相的色彩的词。这类词所描绘的色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各不相同,要根据上下文意来判断。如:青、绿、碧、苍、翠等词。
例如:
1、“青”在不同的语境中表现不同的色相。“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其中青为蓝色;在“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青为灰蓝色;在“点溪荷叶叠青钱”(杜甫《漫兴》)中青为石绿色;在“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题临安邸》)中青为灰绿色;而在“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中青则为黑色。
2、“碧”在不同语境中表现的色相也是各不相同。“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秋词》)“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明月不归沉碧海”(李白《哭晁卿衡》)“闲来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万里浮云卷碧山”(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映阶碧草自春色”(杜甫《蜀相》)这些句子中碧空、碧水、碧山、碧草所描绘的色相各异。碧空描写蔚蓝色的天空;碧水形容澄澈的绿水;碧山指的是翠绿的山峦;碧草即是嫩绿的青草。碧字所描绘的具体色彩,只有品味全诗方可领会。
3、“翠”字在“翠掩重门燕子闲”(郑会《题邸间壁》)中为绿色,而在“燕姬翠黛愁”(杜甫《纳凉晚际遇雨二首》)中则为浓黑色。
4、“苍”在色相的表现上更为宽泛。“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游园不值》)“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高标跨苍穹”(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日暮苍山远”(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寒山转苍翠”(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此五句中苍字所表现
的色相各不相同。
总观上述两类词在诗词中的具体运用,会让人明显地感觉出不同的色彩风格。第一类词表现
了明确色相,产生出一种明快、清爽的色彩效果。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独特感受和强烈的激情。红、黄、橙、蓝、紫等每一个词都浸透了诗人的心绪。第二类词与第一类词相比显得曲折含蓄、耐人寻味。在苍、翠、青等词汇的运用上,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这类词像是寄托了某种弦外之音,造成一种细腻、繁复、微妙的色彩效果,以其丰富的节奏韵律创造了另一种美的境界。
二、两种手法,各显千秋。
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手法是各不相同的。如同画家用同样的颜料画出不同风格的作品一样,其手法是丰富多样的。这里把唐宋诗人描绘色彩的典型手法粗略地归纳为两种,并加以简单地分析。
一是对比调合法。这是唐宋诗人运用得最为普遍的一种描绘色彩的手法。这种手法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生活中各种色相的个性。根据色相之间的对比程度,我们可以把这种手法归纳为三种不同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强烈对比,即不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江南绝句》)中“红”对“绿”,“紫蝶黄蜂俱有情”(李商隐《二月二日》)中“黄”对“紫”‘“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中“白”对“青”,这些不同色调的色彩都有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又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其中莲叶和天色形成一个绿色的调子,而荷花和落日又形成了红色的调子,两种调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再如“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乡村四月》)其中山野之绿和江水之白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晚花红片落庭莎”“一霎好风生翠幕”(晏殊《浣溪沙》)其中的色彩对比也属此类。
此类对比,色彩反差强烈,色调明快。表现的情感多为欢悦、活泼,意境通常是柳暗花明,生机盎然。
第二种类型:和谐映衬,即相同色调的色彩对比。
“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客路青山外,
行绿水前”(王湾《次北固山下》)“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李白《春思》)“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这些诗中的“紫”与“红”、“青”与“绿”等都是同一色调的色彩构成了和谐的映衬。
以上两种类型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在许多情况下是同时存在相互映衬的。“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大面积的江水之碧和小面积的飞鸟之白相对比,江水愈绿就显得飞鸟愈白;大面积的山色之青和红得欲燃的山花相对比,山色愈青显得山花愈红。但水面和青山又是和谐地统一于青绿色的调子之中。这样使整个画面既有和谐的基调,又有鲜明的对比,色彩丰富,清新明快。又如“淡淡著烟浓著月,深深笼水浅笼沙。”(白玉蟾《早春》)其中“浓”与“淡”、“深”与“浅”可说是鲜明的对比,又形成了和谐的映衬。淡淡的烟雾和浓重的月色罩住初放的梅花,梅花的影子随着月亮的移动,或深深地投入水中,或浅浅地印在沙滩上。在浓淡、深浅的对比和变化之中形成了一幅色调丰富的画面。
第三种类型:点彩调合。在交替使用对比和映衬的过程中,抓住一对色相由强烈对比向和谐映衬转化的一瞬间进行描绘就产生了这第三种类型。借用绘画的语言,这种手法是把不同色调色彩的强烈对比分散缩小。如同“点彩派”的绘画,各种色调不在调色盘上调和,而是把原色用小点的形状排列在画幅上,依靠观者的视觉去“调合”,从而达到一种色彩斑斓飞动的艺术效果。
如“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王淇《春暮游小园》)诗中描写了梅花凋谢坠落、海棠花继梅花而盛开的情景。作者不写梅花的红色渐变成梅叶的绿色,梅树上花渐凋零而叶渐繁茂,海棠上又出现了新鲜的红色这一现象,创造了红绿相杂、红中点绿、绿中点红的画面色彩。两种强烈对比的色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使静止不动的色彩在诗人笔下活起来,突出色彩的变化,描绘色彩的动感,渲染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气氛。
再如“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花褪残红青杏小”(苏轼《蝶恋花》)“是处红衰翠减”(柳永《八声甘州》)“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红霜有半红”(钱翊《江行无题之四》)“小径红稀,芳野绿遍”(晏殊《暗莎行》)“看尽鹅黄嫩绿”(姜夔《淡黄柳》)等,都是这种类型的例句。
通过上述三种类型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诗人以色彩对比映衬为基础。
⑦ 语文趣味题
小学语文趣味题小学语文趣味题
(一)趣填成语
(1)泵(水落石出) (2)2.4.3(颠三倒四 )
(3)八分之七(七上八下) (4)-718(横七竖八 )
(5)加起来十一种颜色(五颜六色) (6)1111111(独一无二)
(7)0000(万无一失)
(二)成语之“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成语
1.胆子最大——(胆大包天) 2、看得最远——( 一目千里)
3、身体最胖——(肥头大耳) 4、力气最大——(九牛二虎之力)
5、行走最快——(风驰电掣) 6、才学最高——( 才高八斗)
7、本事最大——(开天辟地) 8、胸怀最宽——(虚怀若谷)
9、学识最广——(博学多才) 10、挥霍最多——(挥金如土)
11、考虑最密——(深思熟虑) 12、最大的瀑布——(一落千丈)
13、根据最足——(铁证如山) 14、时间最快——(一日三秋)
15、份量最重——(重如泰山) 16、材料最长——(有头无尾)
17、说话最多——(千言万语) 18、写作最快——(一挥而就)
19、事最稳妥——(稳如泰山) 20、性最刚直——(刚正不阿)
21、胆子最小——(胆小如鼠) 22、看得最近——(鼠目寸光)
23、身体最瘦——(弱不禁风) 24、漏洞最多——(漏洞百出)
25、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26、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27、最大的手——(一手遮天) 28、最大的嘴——(口若悬河)
29最远的地方——(天涯海角 30、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31、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32、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33、最荒凉的地方:(不毛之地)
34、最昂贵的稿费:(一字千金)
35、最有学问的人:(学富五车)博古通今
(三)填颜色,组成语
(银)装素裹 (绿)树成阴 (黄)袍加身 素车( 白 )马
万古长(青) (紫)气东来 漆(黑)一团 灯(红)酒(绿)
半(青)半(黄) 面(红)耳(赤) 姚( 黄)魏(紫 )
姹(紫)嫣(红) (青)山(绿)水 (白)纸(黑)字
(青)(黄)不接 (黑)(白 )分明
(四)趣味成语
一些成语由前后两个句子组成,前句和后句往往有相反或补充的意思。如“前车之覆,后车之鉴”。下面有四条这样的成语,你能补充完整吗?
(1)前门( 拒 )( 虎 ),后门(进 )( 狼 )
(2)得道( 多 )( 助 ),失道(寡)( 助 )
(3)前人( 失 )( 脚 ),后人(把 )( 滑 )
【解释】:比喻吸取人家失败的教训,小心谨慎,免得再失事。
(4)兼听( 则 )( 明 ),偏信(则 )( 暗 )
(五)给“食”找座位
饱食终日 布衣蔬食 箪食壶浆 恶衣恶食 发愤忘食 废寝忘食
丰衣足食 饥不择食 解衣推食 锦衣玉食 食不甘味 因噎废食
自食其力 自食其言 自食其果
干了坏事,自作自受。( 自食其果 )
说了不算,不守信用。( 自食其言 )
自己劳动,养活自己。( 自食其力 )
吃饱肚子,不做事情。( 饱食终日 )
衣食简单,生活俭仆。( 布衣蔬食 )
盛了汤饭,慰劳军队。( 箪食壶浆 )
衣食粗劣,生活穷困。( 恶衣恶食 )
刻苦努力,忘了吃饭。( 发愤忘食)
不去睡觉,忘了吃饭。( 废寝忘食 )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 锦衣玉食 )
肚子饥饿,来不及挑选食物。( 饥不择食 )
关心别人,给人衣食。( 解衣推食 )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 锦衣玉食 )
心中有事,吃饭不香。( 食不甘味 )
怕卡喉咙,不敢吃饭。( 因噎废食 )
(六)填成语 猜谜语
先把成语填完整,再把所填的字按顺序连起来作谜面,打一动物。
( 穿 )针引线 ( 锦 )上添花 ( 衣 )冠禽兽
( 戴 )月披星 ( 红 )颜薄命 ( 花)言巧语
( 叫)苦连天 (一 )目了然 ( 声 )东击西
( 惊)天动地 ( 万 )马奔腾 (家)喻户晓
( 公鸡)
(六)填成语成术语
1、同学们,下面14条成语,都分别缺少一个字,请你把它们补充完整后,再组成7个语文中的术语,好吗?
甜言蜜(语) (文)质彬彬 无恶不(作) (文)过饰非
妙(笔)生花 (画)蛇添足 死里逃(生) (字)斟句酌
难分难(解) (词)不达意 不择手(段) (意)气风发
物极必(反) (义)不容辞
2、同学们,请你将下边的十条成语补充完整,然后再将补充的字竖着连成四句数学上用的术语,好吗?
( 五)花( 八 )门 ( 五 )湖( 四 )海
( 七 )上( 八 )下 ( 七 )擒( 七)纵
( 三 )头( 六)臂 ( 三)心( 二)意
( 十 )全( 十 )美 ( 十 )全( 十 )美
( 五)湖( 四 )海 ( 五 )行( 八 )作
(七)填成语,连句子
炙手可(热) 兴高采(烈 ) 普天同(庆) 馨香祷(祝)
乐在其(中) 豆蔻年(华) 一鸣惊(人) 治国安(民)
患难与(共) 政通人(和) 安邦定(国) 大功告(成)
(立)竿见影 (五)谷丰登 (十)拿九稳 (五)湖四海
(周)而复始 (年)富力强
(八)请在括号里填一个成语,作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螃蟹过街(横行霸道) 一手拿针一手拿线(穿针引线)
水上的浮萍(没生根处) 木匠戴木枷(自作自受)
月亮里的桂树(高不可攀 )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擀面仗吹火(一窍不通) 猪血煮豆腐(一红二白)
螳臂挡车(不自量力) 军事论文(纸上谈兵)
铁公鸡(一毛不拔) 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九)填省、市名称读成语
照样子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所填的字应组成我国省、市的名称
重于泰(山 )(东 )山再起 同舟共( 济)( 南)征北战
人山人( 海)( 南)辕北辙 五湖四( 海)( 口)是心非
跃然纸(上 )( 海)阔天空 人定胜( 天)(津 )津乐道
掌上明(珠 )( 海)市蜃楼 一技之(长 )( 春)华秋实
口若悬( 河)(南 )腔北调 万古长(青 )( 海)枯石烂
见多识(广 )( 东)山再起 风卷残(云)( 南)柯一梦
不三不( 四)( 川)流不息 声东击(西 )(安 )居乐业
来日方( 长)( 沙)里淘金 荣华富( 贵)(阳 )春白雪
(十)反义词组成成语在成语中有不少反义词组成的成语,你能根据示例填写吗?
示例:(大)同(小)异 名(存)实(亡) (黑)(白)分明
(里)应(外)合 扶(老)携(幼) (进)(退)两难
自(生)自(灭) (死)里逃( 生 ) 一(无)所(有)
一(劳)永(逸) 三(长)两(短) (大)材(小)用
(无)中生(有) 争(先)恐(后 ) 惊(天)动(地)
声(东)击(西) 转(危)为(安) 积(少)成(多)
七(上)八(下) 眼(高)手(低) 半(生)半(熟)
九(死)一(生) 同(生)共(死) 谈(天)说(地)
(深)入(浅)出 (大)惊(小)怪 (南)腔(北)调
(冷)嘲(热)讽 (阴)差(阳)错 (生)离(死)别
(长)吁(短)叹 (明)争(暗)斗 (左)顾(右)盼
(十一)下面是一些两字重叠的成语,你会填吗?
(井)(井)有条 (比)(比)皆是 (头)(头)是道
(落)(落)大方 逃之(夭)(夭) 忠心(耿)(耿)
忧心(忡)(忡) 小心(翼)(翼) (兢)(兢)业业
熙熙(嚷)(嚷) (原)(原)本本 形形(色)(色)
(十二)下面以诗句作谜面,各猜一成语。你能猜出来吗?
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触景生情)
1.危楼高百尺。( 空中楼阁 )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高瞻远瞩 )
3.明月何时照我还?( 归心似箭 )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情厚谊 )
5.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一望无际 )
6.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春色满园 )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能生巧 )
8.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无影无踪 )
9.千里江陵一日还。( 一日千里 )
十五、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妄口八舌 ) 形容说话轻薄(闲嘴淡舌)
形容能说会道(唇枪舌剑 ) 形容惊诧无言(张口结舌 )
形容不善辞令(笨嘴拙舌 ) 形容随声附和(鹦鹉学舌 )
十六、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一是一,二是二)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一不做,二不休)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二一添作五)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三下五除二)
表示差不多时用( 八九不离十)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小九九)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九九归一)
表示把握大时用( 十有八九)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九牛二虎之力)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十拿九稳)
表示距离远时用( 十万八千里)
十七、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 丁慧中(秀外慧中 ) 甘如饴(甘之如饴 )
焦若愚( 大智若愚)
十八、 成语填空:
(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将(门)(有)将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二十一、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李白)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项羽)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范仲淹)
二十二、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主心骨)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铁公鸡)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老油条)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三脚猫)
二十四:花丛觅诗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8、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黄巢《题菊花》)
9、有情___芍药____含春泪,无力___蔷薇____卧春枝 (秦观《春日》)
10、人面不知何处去,____桃花__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1、惟有____牡丹___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轻肥》)
12、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___桃花____逐水流。(杜甫《漫兴》)
13、(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寓意》)
14、竹外____桃花___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5、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__红杏___出墙来。(叶绍翁《游园不值》)
16、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__海棠___ (王淇《春暮游小园》)
17、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__葵花___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18、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___梅花__。 (李白《与史郎中聆听黄鹤楼上吹笛》)
二十五:填数字 学古诗
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数字:
1. 劝君更尽( 一 )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 二)月花。(杜牧《山行》)
3. 谁言寸草心,报得( 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4. 白发( 三千 )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5. 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6. 南朝( 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7. 死去元知( 万 )事空,但悲不见( 九)州同。(陆游《示儿》)
8. (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 )马齐喑究可哀。(龚自珍《杂诗》)
9. (二 )月卖新丝,( 五 )月粜新谷。(聂夷中《咏田家》)
10. (一 )水护田将绿绕,( 两 )山排闼送青来。(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11.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 十 )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12.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 百 )花残。(李商隐《无题》)
13. 离离原上草,( 一 )岁( 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送别》)
14. 烽火连( 三 )月,家书抵( 万)金。(杜甫《春望》)
15. (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 )男新战死。(杜甫《石壕吏》)
16. 黄沙( 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17. 欲穷( 千 )里目,更上( 一 )层楼。(王之焕《登鹤雀楼》)
18. 春种( 一 )粒粟,秋收( 万 )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李绅《悯农》)
19. 北斗( 七 )星高,哥舒夜带刀。(无名氏《哥舒歌》)
20. 忽如( 一 )夜春风来,( 千)树(万 )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1. ( 两 )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 万 )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2.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3.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24.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25.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 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6. 沉舟侧畔( 千)帆过,病树前头( 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7. 潮平( 两 )岸阔,风正( 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28. ( 一 )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 )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2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里船。(杜甫《绝句》)
30.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二十三、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 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
3.5(不三不四 ) 5 10(一五一十 )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竞赛题
第一轮:选拔题
1、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例:粗茶淡饭(山珍海味)
答案:流芳百世(遗臭万年) 指鹿 为马(点石成金 ) 精雕细刻(粗制滥造) 雪中送炭(锦上添花) 伶牙利齿(笨嘴拙舌)
2、说出有“舌”字的成语,说得最多的胜出。
答案:七嘴八舌、妄口八舌、闲嘴淡舌、唇枪舌剑、张口结舌、笨嘴笨舌、鹦鹉学舌等。
3、各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俗语(包括成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答案: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鹏程万里 )陈残云(风卷残云 ) 王任重(任重道远 ) 刘海粟(沧海一粟)
丁慧中(秀外慧中) 焦若愚( 大智若愚)
5、成语填空
第一组:(心)服(口)服 (以)德(报)德 (以)讹(传)讹 (以)牙(还)牙 (倚)老(卖)老 (将)计(就)计
第二组:神(乎)(其)神 精(益)(求)精 痛(定)(思)痛 欺(人)(自)欺
日(复)(一)日 微(乎)(其)微
8、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一龙二虎望三山,五湖四海会八仙)
第二轮:
初级
1、“大珠小珠落玉盘”所形容的是什么乐器的弹奏声?
A、琵琶 B、古筝 C、扬琴
2、《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请问,“箜篌”是什么乐器:
A、拨弦乐器 B、击弦乐器 (A)
3、"有板有眼"的"板"是我国传统音乐节奏中的:
A、强拍 B、弱拍 (A)
4、我们常说"隔着门缝看人”,当我们隔着门缝看人时,看到的人:
A、比原来扁了 B、和原来一样 C、比原来宽了 (B)
5、在古代,“爵”是一种什么器皿?
A、食器 B、酒器 (A)
6、“白雪公主”这个形象最早来自于:
A、格林童话 B、安徒生童话 C、伊索寓言 (B)
7、在“精卫填海”的故事里,"精卫”是
A、一个人 B、一只鸟 C、一只猴子 D、一条龙 (B)
8、王昭君没有得到汉元帝的召见而远嫁匈奴单于,是因为:
A、王妃对她的陷害 B、画师歪曲她的形象 C、大臣说她的坏话 (B)
9、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里,小美人鱼变成人是为了见到谁?
A、渔夫 B、皇后 C、王子 (C) 10“卧薪尝胆”说的是: A、夫差 B、范蠡 C、管仲 D、勾践 (D)
第三轮:擂台题
从上面剩下的题目选。
1、第一次抢答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主心骨) 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智多星)
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东道主) 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阶下囚)
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铁公鸡) 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糊涂虫)
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老油条) 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门外汉 )
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三脚猫)
2、第二次抢答
数字猜成语(小黑板)
12345609(七零八落) 1256789(丢三落四 ) 1+2+3(接二连三)
333 555(三五成群) 3.5(不三不四) 5 10(一五一十)
9寸+1寸=1尺( 得寸进尺)
3、第三次抢答
说出歇后语的后半部分:
矮子坐高凳--够不着 八月的核桃--挤满了人(仁)
稻草人救火--引火上身、同归于尽 擦脂粉进棺材--死要面子
炒咸菜放盐巴--太闲(咸)了 厕所里挂个钟--有始有终
外甥打灯笼--照舅 猪鼻子插葱--装象
小学趣味语文题
1.巨石垒砌的墙基,二百二十根带树皮的原木修理的墙.构成了一座形似狩猎者棚舍的木屋.
A.森林小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从外表看森林小屋(给人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巨石,带树皮的原木 B狩猎者棚社 或A.森林小屋的主要建筑材料是:二百二十根带树皮的原木
B.从外表看森林小屋(给人的印象):很美 )
趣味语文题(答案在22楼)
一、 成语对对子:(注意对仗要工整,意思要相对)
粗茶淡饭( ) 流芳百世( )
井然有序( ) 指鹿为马( )
固若金汤( ) 精雕细刻( )
雪中送炭( ) 伶牙利齿( )
二、 成语不离“舌”
形容信口胡说( ) 形容说话轻薄( )
形容能说会道( ) 形容惊诧无言( )
形容不善辞令( ) 形容随声附和( )
三、 数字俗语:
表示实实在在,不可更改时用( )
表示做事不考虑周到,干了再说时用( )
表示一样东西两人平分时用( )
表示某人干事麻利时用( )
表示差不多时用(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盘时用( )
表示归根到底时用( )
表示把握大时用( )
表示很不容易时用( )
表示信心十足时用( )
表示距离远时用( )
四、 下面人名各取自什么成语?
杜鹏程( ) 陈残云( ) 王任重( )
刘海粟( ) 丁慧中( ) 甘如饴( )
焦若愚( )
五、 成语填空:
()服()服 ()德()德 ()讹()讹
()牙()牙 ()老()老 ()计()计
神()()神 精()()精 痛()()痛
欺()()欺 将()()将 日()()日
微()()微
六、 宝塔诗如何读?
开
山满
桃山杏
山好景好
来山客看山
里山僧山客山
山中山路转山崖
七、 怪体诗如何读?
龙
虎虎
望
山山山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万
国
州州州州州州州州州
掉
川川川川
八、 下列对联各咏的是谁?
1、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
2、豪气压群雄,能使力士脱靴,贵妃捧砚;仙才媲美,不让参军俊逸,开府清新。( )
3、玉帐深宵悲骏马,楚歌四面促红妆。( )
4、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
九、 你知道下面的惯用语是什么吗?
1、把在团体中起主导的人喻为( )
2、把足智多谋的人喻为( )
3、把接待宾客的当地主人喻为( )
4、把公堂台阶下受审的囚犯喻为( )
5、把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喻为( )
6、把混混噩噩、不明事理的人喻为( )
7、把世故圆滑的人喻为( )
8、把没有专业知识的外行人喻为( )
9、把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喻为( )
十、 数字猜成语:
12345609( ) 1256789( )
1+2+3( ) 333 555( )
3.5( ) 5 10( )
9寸+1寸=1尺( )
语文趣味题
1、 据所给词填客名
远客、说客、游客、香客、顾客、刺客、贵客、茶客、政客、稀客、生客、异客
地位高贵的客人叫( )素不相识的客人叫()
远道而来的客人叫()不经常来的客人叫()
游山玩水的客人叫()购买东西的客人叫()
搞政治投机的人叫() 到外地游说的人叫()
流落他乡的客人叫() 专门搞暗杀的人叫()
去茶馆喝茶的人叫() 去寺院烧香的人叫()
2、一哭一笑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哭:
笑:
3、下面的成语前后是反义词,你会填吗
( )( )入死 ( )( )心非 ( )( )浅出 ( ) ( )无终
( )( )手低 ()()阴违 ()()脚轻 ( ) ()地北
4、填成语,连古诗
请在下面括号里各填一个字,使竖排都组成成语,再把所填的字连成古诗,看看是哪两句诗。
好 蒸 心 开 滴 独 一 一 人 博 一 无 舍 白
高 蒸 惊 门 水 辟 溜 穷 云 大 无 中 己 手
骛 日 胆 见 穿 蹊 歪 二 亦 精 是 生 为 起
( )( )( )( )( )( )( )( )( )( )( )( )( )( )
写颜色:(金灿灿 红彤彤 黄澄澄 红艳艳 白茫茫 黑乎乎 灰蒙蒙 )
写形状:(圆溜溜胖乎乎 矮墩墩 尖溜溜 胖墩墩)
写味道:(甜津津甜丝丝 酸溜溜 辣乎乎 辣丝丝 辣酥酥 甜滋滋)
写心情:(乐哈哈乐呵呵 乐滋滋 乐陶陶 气呼呼)
写场面:(冷清清闹哄哄 阴森森 乱糟糟 阴险险 )
一 巧填"春"字诗.在横线上填入带"春"字的双音节词语.
1.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春花_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3.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5.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6.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7.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8.郊原晓绿初经雨,苍陌春阴乍禁烟.
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二.叠字填成语.
目光炯炯 洋洋洒洒 期期艾艾 滔滔不绝 草草收兵
⑧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是什么意思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的意思是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事就完结,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
此句出自是南宋诗人王淇创作的《春暮游小园》,原文如下:
一丛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译文:
自从梅花姑娘洗掉脸上的最后一抹粉红残妆,海棠醒来开始把红粉涂抹在脸上。
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事就完结,这时会有丝丝缕缕的天棘爬过那长满苔藓的墙。
(8)春暮游小园哲理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宋代至少有两个王淇,其一为北宋人,另一个王淇为南宋人,字菉猗。谢枋得集中有《代王菉猗女荐父青词》一篇,此王淇“与谢枋得有交”。谢枋得曾辑《千家诗》,这篇入选《千家诗》的《春暮游小园》可能是南宋王淇的作品。
花开花落,春秋代序。真正能赏玩自然美的人,可以春观鲜花,夏看浓荫,秋听风雨,冬赏腊梅,时时处处都是赏心悦目之事。此诗作者就是这样一位会赏玩的人,这首诗就是赏玩的产物。
⑨ 古诗鉴赏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春暮游小园
王淇
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
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夭棘出莓墙。
(1)这两首诗描写对象都是海棠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2)分析《春暮游小园》一是中蕴含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