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语录 » 钟表的哲理

钟表的哲理

发布时间: 2021-03-09 21:08:49

A. 谁能用水瓶、钟表、鼻孔这三个词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其中必须含有这三个词,急用,

水瓶之所以站得住脚,是因为稳如磐石的内心;
钟表之所以走得准时,是因为分秒必争的双脚;
鼻孔之所以稳得住气,是因为日积月累的锻炼;
人亦如此.

B. 一块停下的钟表,一天总有两次时间是对的.这句话有什么哲理意义

瞎猫也能碰死耗子。

不过这个例子一点意义都没有!

因为,钟表存在的意义是指示时间,让人看到时间。作为一个停下的钟表,一天中确实是有两次时间是对的,但是在没有其他表的参照下,你能告诉我这个钟表什么时候的指示时间是对的么?

所以这个表虽然能够指示对两次时间,但却没有任何价值!

说这句话的人,似乎在强调这个“对”字,对于一个无所作为的停止的表,一天中被动地中奖两次,而这两次中奖又无法兑现,这有什么可沾沾自喜滴?这和一个无所事事的懒汉总也饿不死不是一个哲理么?

C. 人生就像钟表,可以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包含了什么道理

楼主你好:
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时间会流逝
转瞬即过
已经过去的就是已经成为历史
你说看到的回到原点只不过是一个相同类似的情况
但是那个曾经的原点已经不再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D. 很有道理的启示钟表是什么成语

1)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理性认识要依赖于感性认识。
3) 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
4) 一念之差——错误的意识会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
5) 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
6) 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E. 闹钟和指南针的哲理

参考答案:
示例:钟表--可能回到起点,却已不是昨天.
天平--谁给多一点,就偏向谁.
指南针--思想稳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F. 钟表表达大道理作文

论 "孝"今天重提“孝”这个题目在我看来是艰难的。因为西方学术界,还有受西方学术界影响的中国学术界好像已经把这个问题遗忘了,似乎应该是哲学学者或伦理学学者来关心这个问题。伦理学者们经常关心的是诸如正义,人有没有自杀的权利,有没有安乐的权利,有没有流产的权利等问题,还有环境伦理、商业伦理、性伦理、互联网伦理等问题,但是很少关心“孝”这个问题。

“孝”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今天我首先讨论“孝”在历史上和现在面临的一些困难,然后探讨在今天能否克服这些困难,如果可能的话,在什么意义上我们能克服这些困难,从而找到“孝”在现代和未来的活力和生机。

首先来谈“孝”艰难的这一面。“孝”的字形就反映出孝的含义,它好像是一个子辈,扶着一个老人,所以“孝”的基本含义就是,善于侍奉父母而使其高兴。那么,孝是一种子女天然的倾向,还是需要在外在的诱导甚至是压力下的有意识的行为按常理分析,一个人对你好,你就对他好,他对你不好,你对他不好。我们都知道,父母对子女一般说来是非常好的,所以按常理来讲,子女应该对父母非常孝。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不孝的行为。儒家怎么回答这个问题呢孝是天然的,还是由外在影响形成的正统的儒家认为孝是天然的,人本性是善的,所以才有天良、天理和良知,所以儒家像孟子、王阳明都认为子女天生就知孝。

对于不孝,传统的儒家认为,要通过一种外在的方式来解释,主要归为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的外在环境早,儒家认为。人的丰要的活动是追求利益,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在这种环境里呆久了,就会认为父母也跟利益有关,儿女与父母的关系,也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利益上的关系了,这样一个人就丧失了孝心,也就不可能有孝心。

怎样克服不孝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很多办法。儒家看来,首先,要通过教育使得子女们维持孝心,不让不孝之心生出来;其次就是要建构各种各样的规矩、风俗、成文或不成文的法,来压抑甚至是惩处不孝和鼓励孝。从汉代以来就是这样,所以一两千年下来,我们中国的文化,实际上主要产生了两种效果,即孝的艰难与孝的动人:

首先谈谈孝的艰难。我们文化变成了一种尊老怜贫,注重返本归原的文明程度很高的文化。但是另外一面,由于要求子女在一切方面都尽孝,这些规定往往是比较硬性的,所以产生了不少的伪孝、伪善的行为,尤其是还造成了一种压抑青年人自由创新的环境。

当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我们旧的文化面临重大挫折的时候,代表新青年的新文化运动,喊出了“打倒孔家店”,“打倒吃人的封建礼教”的口号。随着这个潮流,我们看到封建王朝的覆灭,还看到儒家的衰落,同时跟着就是孝道文化的衰落。

从那时以来,孝开始面临重大的挑战,进入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一开始这种挑战往往来自精神方面,就是用一种普遍化的观念来改造社会,改造人生,来解释世界的努力。于是我们看到了不少冲出所谓封建旧家庭,投身社会改良,投身革命的青年人,也看到了不少青年人科学救国,用科学来解释一切,解释家庭,解释家庭的产生,家庭的未来。总的倾向就是,他们都认为孝或者亲子关系应该让位于或者服从于个人的、或者党派的、国家的要求或利益。

我们首先应该注意到“孝”不是一个或主要不是一个像传统西方哲学处理的那种超时空的、抽象的概念,“孝”包含着非常深刻、非常原本的时间,它不是超时间的。但是这个时间是一种原本的时间,孝意味着子女和双亲之间有一种亲密的关系,一也就是说代表现在维度的子女或年轻人与代表过去的父母或老一辈人之间的一种亲密的关系。

在孝这里,世代在重叠交替,过去、现在与未来,相互交融,生相依,所以把它叫做孝的时间或者孝道时间。孝道时间是原本的,就是因为与物理的时间相较,孝道时间跟物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很不一样,它不是外在于人的生存的,或者是所谓纯客观的、可以用钟表、日历来准确地测量的。

能否说一个人在一年里为父母付出了多少物理时间,就算尽孝了孝的时间不像物理时间那样是线性的,时间的三维顺序是绝对无法重叠、交替的,整个物理时间从过去到未来一直平板地向一个方向流逝,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儒家所讲的子女天然就知孝是对的。问题是,不孝难道只是外在的环境造成的吗随着幼小的孩子越长越大,他就越可能淡化和父母的联系,淡化出自时间、血缘的那种赤子之心。

在我看来,除了儒家讲的人对物质、利益的欲望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减弱孝心的原因,这就是个人意识的出现。一个孩子长到一定程度就开始意识到他是一个单独的、有着自己生存价值的个别实体,由此他生出了要摆脱父母的阴影,寻求独立的倾向。虽然他所认为的阴影实际上充满了爱和呵护。

个人意识不等同于对于物质欲望的意识,它是一个比较自然的精神形态,孩子们成长到一定时间就会出现。所以我觉得孝道从古至今一直面临着内部的到一定时候就会发作的冲击和破坏力,正统儒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个人意识和物欲确实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两者都属于一个孤立化的现在时间形态,和过去、未来从根本上是分开的。比如说,对物质对象来讲,一瓶可口可乐,只有喝在嘴里,吞在肚子里才是真实的,过去的100块钱,未来的100块钱,总不如现在拿在手里的100块钱更真实。

自我意识只有在当下才是其所是,它不像物质对象那样是复数的,它只有一个。所以自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永恒的、贯通一切具体现在的一个大写的现在,或者大写的我。我们注意到,英文里的我,即I永远是大写的,you,he,或she都不是大写的。对于这种个体化的自我意识来讲,过去之我和未来之我,只是现在之我的一种延伸和扩展,“我”永远只是现在,“我”要是不在了,或者现在不在了,那么什么都不在了。这正如路易十五说过的一句话,我后,哪管洪水滔天。相比上面我讲的孝道时间或者亲子时间,个人意识的时间状态更接近于物理时间,它是由一连串似乎是孤立的“现在”组成的,由一个大写的“现在”统领着,平板地由过去流向未来,它有明确的亡日期,如果哪天这个个体了,,从此以后它就不在了,也没人真心地再惦记它了。

中国传统文化总是设法让亲子的联系或者亲缘的时间在个体意识的冲击面前还能够维持,但在西方,近代文化、近代文明和受其影响的整个人类的所谓现代化或者全球化是鼓励青年人完全割掉这条血亲的脐带,这条精神上的脐带,从父母的阴影下完全解放出来的。我们可以去读鲁迅先生写过的一篇文章——《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他认为,只有如此才能使青年人成为有独立判断力的、成熟的个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就是由这样一些单个的、相互平等的、没有什么根本区别的个人按照某些或明或暗的契约组成的,而且这种倾向认为这之前的社会都是原始的,还不够发达。

哪种时问形态和社会形态更可取呢,我不做什么判断,我只想说孝道在现代性潮流中的命运不会太好。比如说,我们周围常常看到鲁迅先生说的那种觉醒了的父母,或者叫觉醒了的年轻人。实际上,他们感到人情淡薄,我对父母没有多少真的孝心,估计我的子女将来对我也不怎么样,那我还要子女干吗,还受这份罪干吗干脆就不要孩子。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很可能不会大批地出现像鲁迅先生期待的那种尽义务的、利他的、牺牲自己而让子女完全解放的父母。

为什么在我看来所谓觉醒的前提就是把个人意识和个人价值放在优先的地位,这个前提和克己利他的要求是矛盾的。因此,现代化国家中人口都在下降。于是现代技术出来治理现代病常见的现象。我们有了克隆,我们可以把孩子成批地生产出来。这在将来会变成比较现实的技术。

在《黑客帝国》这样的科技幻想电影中,人都是在管子中成批生产出来的,这虽然是幻想,但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想一想这个情况真的实现了,到那时候,孩子们碰到一块儿都互相不再问对方父母是干什么的,而是问对方是什么工厂、几号车间出来的,是在哪一区,哪个管子上,按照什么程序养育大的。到那时候,人类社会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这种完全对象化的、生产化的人,还是不是真实意义上的人

现在来讲“孝”动人的一面。有一个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普遍走向现代化或者现在化的时代里,“孝”还能不能够打动人,或者说具有天然的活力让我们沿着刚才讲的时间分析的线索来讨论。

现实生活中,受时间总流向的影响,亲子关系结构中爱的流向是不平衡的,往往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远远剩于子女对父母的回报。爱的流向也就是原本的时问的联系,在人生中体现为一种很亲密的爱的关系。

在我看来,越是在原本的和体现人性的生存时间和生存状态中,爱的结构就越趋向平衡和互动。比如在低等动物草履虫的世界里,亲对子的爱和子对亲的爱都不明显。鸟和哺乳类动物中,亲对子的爱是很明显的,但是子对亲的爱不太明显,虽然我们中国文化里面有乌鸦反哺的说法。只有到了人类,我们看到,这条从原本时间中升华出来的爱意之河出现了许多明显的回旋机制,这个机制反激出了更丰富、更壮阔的情感的波澜。于是出现了许多相比于动物更深刻的情绪,除了爱之外还有恐惧、憎恨。

只有在人类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憎恨和恐惧,能达到一种动物根本无法设想的毛骨悚然的、深远的境界。这是与人的时间意识的扩展和深化同步进行和内在相关的。因此,著名的现代西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一条狗,会怕主人要打它,但是它不会怕主人明天要打它。

正是因为人类的时间视野的扩展和时间的三个维度——过去、未来和现在的内在的交融,才有了更深刻的独立意识和回应意识,我们可以称之为原发的交往意识。从动物到人类,意识、感情就像从小溪融成了大河,从大河流向了东海,于是庄子讲望洋兴叹。这时便出现了深刻的、奇妙变换的爱和恨。这种爱,爱起来如痴如醉,它不被物理的、平板地流淌的时间完全决定,也不被受这种时间决定的利害关系意识完全决定,而是能够反激出异常的、物理学上叫反熵的、更丰富动人的感情,在回应过去与投向未来之中,振荡出深邃绚烂的人生意境。人要经受大苦,经历大悲,正如释迦牟尼所讲,人生的苦海没边没沿,只有人才能苦到这个程度,动物再苦也苦不到这个程度,但是这种深刻的时间和生存境况又是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来源。

在我看来,要让孝能动人起来,就是要让子女能够进入到原本的时间湍流和纯情大海里面去,在现实中,首先就意味着进入到父母的时间中去,进入到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的生存状态中去。进入,不是仅指一般的知道而已。疼爱实际上是爱和恐惧的结合。父母老是怕儿女生病、怕儿女不学好,所以叫疼爱。如果子女能够进入到这个时间之河中去,被它深深打动,就会自然生出一种能够打动父母、打动他人的孝心和孝行,从而达到在亲子关系中的爱的互动,构造出一个个不同的饱满自足的人生形态。

所以,孝的动人要从意识到父母的动人开始。父母的爱确实是动人的,它总是那么自发,坚定不移,不管子女是弱小的,还是已经有了个人意识、叛逆意识,即便是最普通的人,一旦做了父母,都能生发出超越现在和自我界限的意识,敢于突破千难万苦。在这种爱面前,越是英雄越要低头,越是硬汉越要流泪。比如,春秋时期刺王僚的专诸,还有南宋的岳飞都是这样。这种爱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国人心中的神圣之原,真实之本。有两句诗,“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待母归”,我每次读都感到非常动人。动人来自于诗表现的亲,虽然是动物亲对子的深爱和亲子之间生相依的生存形态。

能被这种生存形态打动,就是孝之端,人之始。只是要求子女们存天理,灭人欲,克己孝亲,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能产生一些效果,但是多半不会引发充满原发爱意的孝心和孝行。只有真情中才有真理,而真理应该理解为真正动人的道理,这种道理永远发自真情,饱含真情。儒家特别讲孝,孔夫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比起后来那些儒家正统的大师们来,他的思想方式、思想风格更原本,他更注重德行和思想的时机性和情理性,情和理的交融。我们在读《论语》的时候可以看到,孔夫子讲孝,总是把学生引到亲情上来,引到原本的时间问题上来。有一个很著名的关于三年之丧的讨论,古代要求父母去世后子女守三年之丧,孔夫子一个学生说三年时间守丧,什么事都耽误了,所以一年就够了。孔夫子反驳他的时候,没有用什么大道理,他说,为什么有三年之丧,因为一个人出生后三年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所以要守三年之丧。还有一个鲁国的大夫问孔夫子什么是孝,他回答说“父母唯其疾之忧”,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父母总是担心他的孩子生病”,虽然这个好象答非所问,但仔细品味里头大有深意。孔子实际上是说,父母最担心孩子生病,所以,关心自己的身体,就是尽孝了。

我有了孩子以后,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弱小的孩子容易生病,生了病我和太太就商量送不送医院,送医院怕再感染,于是不送医院吃点药凑合凑合,到半夜又发起烧来了,于是冒着大雪,我骑着自行车,太太抱着孩子上医院打针去了。这个非常平常,每个当过父母的人都知道,古今同然。

孔夫子的话以情动人,只要能感受到父母亲最担心的是儿女的身体,如果你被打动了,那么关心自己的身体,就是尽孝,同时,既然你被打动了,就会去为父母之疾而忧,去为父母之病牵挂了。

孔夫子还讲了一句话,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这里的“父母之年”,表面是个物理时间,是年龄,但是孔夫子认为,这不只是个物理时间,而是个生存时问,是孝的时间。“一则以喜”是什么因为父亲有了这么一个丰满的过去,很高兴,明年又长了一岁,又很高兴。但是“一则以惧”,则同时表明你感到畏惧、恐惧,因为父母亲越来越衰老,容易生病,他的未来越来越少了。所以,父母之年实际上是牵挂着过去和未来的一个活泼的时间,潺潺微微地存在于孝子心中。

3000年前,《诗经·蒙风》里唱道,“母氏圣善,我无令人”,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母亲是那么圣洁,那么美善,而我们这些做子女的没有什么好人,总是不孝”。母亲挚诚纯一,怎么能够让人不称圣,不称善天下真正的母亲,哪个不是圣人在劳苦育子的时候,哪个母亲不是至善至美

中国有一句话,“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在儿子眼中,母亲永远是最善最美的。在我们现代人的生活里,有什么能够让我们这些不孝的子女被打动的时机呢时机从根本上绝对不会服从任何普遍规律,尤其是动人的时机。在我的人生道路上遇到最重大的挫折的时候,很多别的关系都变质、发霉的时候,我会感受到父母亲的爱的珍贵。

有一句老话,叫“养儿方知父母恩”。有一个同学问我能不能谈谈孝敬父母和谈恋爱有没有什么内在关系,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针对这个问题提几个问,当你称你的异性朋友为“亲爱的某某某”时,你是否想过“亲爱”的来源,如果没有父母对你的纯真动人的爱,你能在这里对你的异性朋友谈亲称爱吗不能被这种原本的亲子之爱打动的人,能够长久地爱他(她)的女友或男友吗能够爱他(她)未来的孩子吗。马丁·布勃在著名的《我与你》中,非常出色地阐发了一个道理。他说,世界上最原本的存在,最真实的体验是发生在我和你之间,而不是在我与它之间。“它”意味着那种可以对象化的服从物理时间、算计时间和因果率的那种它。他说,“当我诵出你时,事物对象都不复存在,我步人与你的直接关系中,真实的人生,都是在这种直接关系中的相遇。”我认为,最原本的你,其实不一定是布勃讲的,经由神恩与我相遇之你,而首先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我们并不是在对神的祈祷中,在向恋人的倾诉中而遇到你,而是在父母的怀中,在那奶声奶气,清亮纯真的爸爸妈妈的呼叫声中遇到你,爸爸妈妈对这种呼叫永远都是充满疼爱的回应,与“爸爸、妈妈”这种称呼相比,像“你”这种称呼都有些苍白了。所以在我看来,只要我们还能听到这种对爸爸妈妈的呼叫,对爹娘的呼叫,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含义的呼叫,有的是需要,有的是恐惧,有的是焦虑,有的是兴奋,有的是表达一种幸福之感,只要我们还能够被它打动,能够用它去打动人,我们就还有理由对“孝”在现代化社会里未来的命运抱几分希望。
追问:
以论孝为题的议论文

G. 一块停下的钟表,一天总有两次时间是对的。这句话有什么哲理意义

什么事情总是不能绝对,事物总有它的对立面,好的不会全好,坏的不会全坏。

“一块停下的钟表,一天总有两次时间是对的”,说明“一无是处”这句话不现实。比如要正确评估人生对与错、好与坏、功与过、是与非不能一概而论;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用处有多大?一块不停下的钟表,一天有99.99%时间是对的,而一块停下的钟表,一天总有两次时间是对的,相比之下后者太渺小了。

会做生意的人天天都在赚钱,货如轮转;不会做生意的人长期亏损,货积如山,但是,虽货积如山,可是由于以前进货比以后进货便宜,存在价差,偶然也有机会坐享其成。

H. 请问这句“上帝发明了时间,魔鬼发明了时钟”含意、哲理是什么

有人说时间是上帝创造的,而时钟是魔鬼发明的。时间本不流动,是人手中的时钟在不停地转动。(转)
个人见解:上帝赐给每个人同样的时间,魔鬼却让人忙碌,没有时间与上帝交往。

I. 以钟表为话题的作文,有人生哲理的

有几个魔鬼的门徒非常担心地来到魔鬼的身边,对他说:“您为什么还坐在这里?我们的整个生意都要泡汤了,又有一个人成佛了,开悟了。我们必须做点什么,要不然我们的世界将被抛弃,谁还会来地狱呢?”
魔鬼不动声色。
门徒着急地说:“我们要马上行动,不应该耽误时间,又有一个人成佛了!”
魔鬼看着门徒紧张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不用担心,我提前都已经安排妥当了,我已经送出一些门徒,他们正在路上。他们会包围那个人,开始工作,会做每一件我们做不到的事情,而且他们总是做得更好。”
果然不久,那个即将开悟的人被带回到地狱。
魔鬼就是用这种办法来对付那些开悟的人,使地狱里人来人往,生意始终红红火火。
书外人语:未雨绸缪,是事业成功的基础。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姚明的人生感悟:无论在何时何地,成功的人都会这样说:“没有问题,我都准备好了。”
---2004-2005年nba新赛季前的第一天

------------
每一个问题都是新起点
------------

有一只乌鸦爸爸教他的乌鸦儿子说:“我的孩子,你要特别当心人类!他们有大大的脑袋、白白的牙齿。如果他们向你走来,弯下腰去的话,就要拣石头扔你了,这时候你马上飞开。”
小乌鸦想了想,说:“不过爸爸,人是有各种狡计的。所以你还是叫我不等他们弯腰就飞开好,因为谁知道他们怀里藏没藏着石头呢,对吗?”
乌鸦爸爸十分高兴。
数年后,这只小乌鸦成了一名领头的乌鸦。
书外人语:一个能不断提出新问题的人才是一个不断进步的人;一个关注小事和看问题独特的人,就一定能完成大事。
姚明的人生感悟:“每一个新问题都是一个新起点。”
---2003年3月8日新闻晨报

------------
山不过来, 我就过去
------------

这天,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和丈夫吵架了,丈夫独自先回到卧室,把门锁上不出来。
女王回卧室时,只好敲门。
丈夫问:“谁?”
维多利亚傲然地回答:“女王。”
里面既不开门也无声息。她只好再次敲门。
丈夫又问:“谁?”
女王回答:“维多利亚。”
里面还是没有动静。女王再次敲门。
丈夫再问:“谁?”
女王学乖了,柔声地回答:“你的妻子。”
这一次,门打开了。
书外人语:聪明的人总是根据情境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
姚明人生感悟:“就像人们刚开始使筷子,如果情况要求你必须学会使筷子的话。”
------------
等待可能出现转机
------------

数九寒天,城市被围。守将派了一名士兵去河对岸的另一座城市求援。
这名士兵马不停蹄地赶到河边的渡口。由于兵荒马乱,船夫全都逃难去了,没有一条船。
士兵心忧如焚。假如过不了河,不仅自己会成为俘虏,就连城市也会落在敌人手里。
夜幕降临了。黑暗和寒冷,更加剧了士兵的恐惧与绝望。这似乎是他一生当中最难熬的一夜,他觉得自己今天真是四面楚歌、走投无路了。
更糟的是半夜,又下起了鹅毛大雪。
士兵瑟缩成一团,借战马的体温取暖。他没有一点力气。但却有一个声音在他心里重复着:一定要坚持到明天,活下来。他暗暗祈求:上天啊,求你给我时间吧。他终于挺到天亮。
太阳出来了,士兵的思维又活跃了。他发现河上已经结了一层冰壳。他顿时有了办法。便试着在河面上走了几步,发现冰冻得非常结实,他欣喜若狂,牵着马从冰面上轻松地走过了河面。
城市得救。
书外人语:人身处逆境时,需要时间来调整,等待命运的启示;需要时间来恢复体力,便于明天重整旗鼓。
姚明人生感悟:“失败后要给自己时间。”
---2005年5月16日体坛周报

------------
跌倒了也是一种休息
------------

35、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这样的实验:
他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挡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但它的头碰到了挡板,它失败。但它毫不气馁,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进攻,它又失败了,也受了伤。但它却没有因此而停下来,它继续进攻,比上一次还要猛烈。五次、十次、十五次、、、、、、多次进攻后,它已经没有力气了。也许是一种无望吧,它终于不再进攻了。
鳄鱼安静地呆在那里,一动不动。科学家把挡板拿开,鳄鱼突然一跃而起,又向小鱼冲去。而且这次进攻的力量之大之猛,超过前面任何一次。它这次终于吃到了小鱼。
书外人语:失败后积蓄力量侍机再成功取决于最后那一次的不放弃。
姚明的人生感悟:“跌倒了也不必快速站起来,休息一下,再重新尝试。”
---2004年8月25日新快报

------------
成功是一百次跌倒,一百零一次站起来
------------

一位父亲为他的儿子苦恼。儿子已经十六、七岁了,却一点没有男子汉的气概。在朋友的推荐之下,父亲领着儿子去拜访一位拳师,请求拳师能帮助他训练儿子,重塑男子汉的气概。
拳师让男人把他儿子留下,半年后再来,到时候一定把孩子训练成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在这半年之内,男人不许见儿子。
半年很快就过去了。男人来接儿子。拳师安排了一场拳击赛来向这为父亲展示半年的训练成果。与男孩对打的是一位拳击教练。那教练一出手,男孩便应声倒下。但是男孩便立刻站起来继续接着打下去。男孩不停地被打倒,又不停地站起来、、、、、、如此反复共有20多次。
拳师问这个父亲:“你觉得你的孩子表现的够不够男子汉气概?”
父亲伤心地说:“我简直无地自容了,想不到我送他来这里训练半年,他还是这么不经打,被人一打就倒。”
拳师意味深长地说:“我很遗憾,因为你只看到了表面的胜负,但你没有看到你儿子倒下去又立刻站起来的勇气和毅力。那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气概!”
几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一名出色的拳击教练。
书外人语:人不在于从不跌倒,而在于每一次跌倒之后都爬起来。
姚明感悟:“无论被打倒多少次,只要起来的次数比打倒的次数多一次那就成功。”
---2002年12月31日千龙网

------------
从失败中总结经验
------------

三只骆驼在沙漠里吃力地行走,它们和主人带领的骆驼群走散了。前面黄沙沙漫漫,它们只能凭借一只有经验的老骆驼带着走。
一会儿,从它们的旁边走来了一只筋疲力尽的骆驼,显然,它也是几天前走散的另一只骆驼。另外那两只骆驼轻蔑这只骆驼。不肯带此骆驼一起走。
老骆驼终于开口了:“别这样,它会对我们有帮助的。”说着热情地招呼那只落魄的骆驼,对它说,“虽然你也迷路了,境遇比我们好不到哪去,但是我相信你知道自己走过的哪个方向是错误的,这就足够了,我们一起上路吧,有你的帮助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结果,在那只骆驼的指点下,这四只迷路的骆驼真的和骆驼群汇合了。
书外人语:智者以别人的教训警示自己;愚者以自己的代价唤醒别人。人们可以嘲笑别人的失败,但如果能从别人的失误中提炼自己的用处,学习经验,那是最聪明之举了。
姚明的人生感悟:“人总是从失败中去学习。”
---2002年12月5日体坛周报

------------
在危机面前要挺住
------------

山沟里住着一对老夫妇,带着一个小外孙。这一天,老头去山外了,只剩下老太婆和孩子。
一只狼出来找食物,偶然经过这户人家,听见房中孩子哭闹,接着传来老太婆的声
音:“别哭啦,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出去喂狼吃。”
狼一听此言,心中大喜,便蹲在不远的地方等起来。等了一会儿,也没见老太婆把孩子扔出来。狼有些不耐烦了,转到房前想伺机而入,却又听老太婆说:“快睡吧,别怕,狼来了,咱们就把它杀死煮了吃,你爷爷的猎枪正等着它呢。”
狼听了,吓得一溜烟跑回老窝。同伴问它收获如何,它说:“别提了,差点被一个老太婆打着,不过幸好后来我跑得快。”
其实狼哪里知道,老太婆发现了它之后,故意这样说来吓唬它的。只要狼闯进屋去,老太婆就束手无策,那是一个十分危险的时刻。
书外人语:人生路途上,各种危机并存。勇敢的智慧者就能闯过去;而懦弱愚笨之人,只好等着被危机吃掉,没有任何生存之隙。
姚明的人生感悟:“在危机面前要么挺过去,要么被淘汰。”
---2004年4月19日体坛周报

------------
人总是自己挖坑自己跳
------------

从前有一个上班的男人,他太太喜欢咖啡,他厌恶咖啡,但是他太太并不知道,他从来没有告诉过她。
每天早上,他太太都高高兴兴地为他准备一热水瓶的咖啡,跟他的午餐摆在一起。|他一直都带着那份午餐和热水瓶去工作,但是因为他很节俭,所以到了晚上又将那个热水瓶带回家,里面的咖啡完全没有动过。因为他太太很喜欢咖啡,所以当她没有看到的时候,他会将没有喝的咖啡倒回咖啡壶里,晚上的时候他会用喝咖啡使他睡不着的理由将它推掉。
有一天,她隐约发现他对她不忠,她非常生气,引发出她很大的嫉妒和痛苦。于是她就决定报复。每天早上放少量的泻药在在他的热水瓶里,结果几天之后她自己去了医院。;
书外人语:这个女人的做法告诉我们:害人如害己,自找苦吃,自找麻烦。任何一种好与坏的结果都是自己平时的表现积累所得。
姚明的人生感悟:“人总是习惯于给自己挖个大坑,然后再使劲爬上来。”

J. 时钟所折射的人生道理

什么事情都要日积月累,秒针跑的再快,也不抵时针动一下,做人要稳重踏实有耐性.但是没有秒针\分针的驱动,时针也不会动,这就要人们互相合作,才会激发更大能量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