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
㈠ 重庆南开中学的文化传统
校徽 重庆南开中学校徽色彩由紫色和白色构成,紫色意旨“紫气东来”,白色意旨“出淤泥而不染”。
校徽8个角代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都来到南开求学,寻找救国道路;一说圆圈内八角形代表南开学子行方智圆。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校训释义(申泮 文)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日新月异”的意义就极明显清楚了,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张伯苓在1916年9月在给学生所作的题为“打破保守,努力进取,建设新中国”演讲中说到:“吾校与他校较,各校中有进取者焉,有保守者焉。吾校进取者也。即以各校各项 竞争而论:吾校所得结果如何,汝等之所共知也。此即进取之效力也。推而至于国家亦何不莫然,故欲强中国,非打破保守、改持进取不可也。”他在演讲中又指出:“进取之说自古有之,《易经》曰:‘天行建,君子以自强不息’,彼之所谓天行建者,乃指昼夜相承,春秋代继,无时或已,长此不怠而言也”。很显然这就是“日新月异”的原始出处。用今天的话来解释,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依此校训和严张的办学实践,校友总结之称南开的教育为“公能教育”,它形成于本世纪的20-30年代。严张的教育思想有远见卓识,超越时空,其主张与我们今天党的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的要求若合符契。但我们不要忘记,严张二位教育先行者是旧中国时代的人,囿于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懂得社会主义,不会懂得社会主义的革命思想和要求,这是无法求全责备的。但我们今天在南开学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应该知道,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务件下采用了南开的老校训的,一方面是尊重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继承和发展南开教育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是加入社会主义因素,要求受教育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而奋斗不息。 校歌 南开校歌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大江之滨,嘉陵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德国民间的圣诞之歌——《Oh Christmas Tree》。 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容止格言,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下来。 重庆南开中学学生课余生活丰富,每年都会开展各项活动,例如:
1、10月17日前后举行校庆暨运动会。
2、11月前后高一年级举行篮球联赛,高二年级举行足球联赛。
3、12月前后高二年级举行“雷雨”话剧节。
4、12月底各班举行元旦晚会。
5、1月初举行冬季长跑运动。
5、2月底高三年级举行排球联赛。
6、4月举办艺术节,高二年级进行自画衫展示,并参加自编操比赛。
7、4月底半期结束后高二年级去五云山寨参加社会实践。
8、5月举办“科技月”活动。
9、5月底初一初二年级举办歌咏比赛。
另外,重庆南开中学会不定期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中科院和工程院士校友以及著名大学校长)来南开讲坛,与学生分享、交流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学习经验。
截至2012年11月,重庆南开中学有约三十个学生社团,涉及文学、科技、艺体、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多个领域。 学生社团列表模拟联合国社 南开魔方社 南开之音广播站 悠悠球社 瑜伽社 兰臻话剧社 推理社 《公能》编辑部 音乐社 南开新闻社 金融社 绿芽环境社 绿芽环境社 心理社 爱心社 子衿文学社 英语社 古典文化社 图腾羽毛球社 街舞社 博论社 ARNAYA动漫社 模型社 读书会 健美操队 汉服社 《不已报》编辑部 武术社 龙韬军事社电子竞技社参考资料:
㈡ 课时计划名师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阅读题目
科学始终是不公道的。如果它不提出十个问题,也就永远不能解决一个问题。 —— 萧伯纳
㈢ 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的40字箴言
以下是南开附属中学的校歌,也就是你说的箴言,不过我数了一下,是46个字。内: )
渤海之容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志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㈣ 天津南开中学的40字镜铭是什么
南开中学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净,宜庄。
㈤ 天津市南开中学的学校文化
南开精神 南开精神倡导并培养爱国、爱群之公德,服务社会之能力;不断奋斗,不断发展。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敬业、科学、创新”是南开精神的精髓。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也是天津南开中学不竭的动力。天津南开中学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广大南开校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将继续深入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向世界著名的一流学校前进! 学校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公乃为爱国爱群之公德,能乃为社会服务之能力,其含义是要培养自己为社会服务的公德和能力,每天都有所创新。
校训释义
南开校训是南开学校创办人严修(范孙)先生和老校长张伯苓先生于本世纪20年代前后共同制定的。按照他们的教育思想,办新学校的宗旨不同于办旧学,他们认为办新教育的宗旨是要培养人才,为社会谋进步,为公众谋福利。张伯苓在1944年总结他办学四十年的回顾文章中写到“……苓追随严范孙先生,倡导教育救国。创办南开学校,其消极目的在矫正民族五病(按:五病指愚、弱、贫、散、私,作者注);其积极目的,为培养建国人才,以雪国耻,以图自强”。所以严张办学思想总之是以为国家谋富强、为人民谋福利为宗旨。校训就是从此出发而制定的南开学校教育方针。
“允”字是承诺的意思,对受教育者来说也可理解为“要求”。这里的”公”,从严张的教育思想出发,与之相对应的集体当然是国家、人民大众和与之相联系的事业。另外“公”又是对矫正五病中的“私”而言的。所以“允公”应解释为要求受教育者爱祖国,爱人民、爱事业(具体到教育事业,即要求南开学子热爱母校,维护校风校誉,作者注)、大公无私、—心为公,在学习和工作中强调无私奉献精神。
“日新月异”即要求受教育者有强烈之进取精神。就是受教育者的时代使命,是不断改革、不断前进、自强不息、永攀高峰,面向祖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奋勇走在世界发展大潮的前沿,为建设繁荣富强的伟大祖国而奋进。 校歌歌词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智勇真纯,以铸以陶,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
校歌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德国民间的圣诞之歌——《Oh Christmas Tree》。
校歌释义
南开校歌的歌词虽简短,却具有深邃的内涵。首段“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直接唱出南开校歌的主题——南开精神。南开中学创办以后,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相继创办,形成完整的南开教育体系之后,更加印证了歌词创作者的真知灼见。应该说,伟大的南开精神发源于渤海之滨和海河之津。南开校歌实际上就是“南开精神”的颂歌,曲调庄严肃穆,引人奋发向上。申泮文先生曾经指出,历史使命锻炼了南开人,爱祖国、爱人民、仇恨侵略者,顽强不懈地参加抗日斗争,直到胜利。爱国主义教育自始至终是旧南开教育的核心。1986年4月5日,张伯苓校长被党和国家称誉为著名的爱国教育家,绝非偶然。所以在南开校歌中自始至终引亢高歌的南开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应该是任何级别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教育人者切切不可忽略。申泮文先生还强调,南开精神的全部实质内容是内涵丰富和深刻的,它代表了一整套有哲理基础的思想体系,是中国人民优秀思想传统的集中与升华,它又是南开学校历届师生经过多年艰苦奋斗,通过继承和发展而形成的。每位南开人都以“南开精神”激励自己,奋发有为,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光辉无限的无私奉献,力争成就非凡。就是这种无形的精神,形成为全体南开人奋发有为的原动力。这就是南开教育的精髓所在。 校徽校色校花 校徽是八角中有“南开”二字,寓意南开中学的学生来自四面八方。
校色为“青莲紫”色,喻意品格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校花为菊花,取凌霜而不凋之意。 容止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 勿暴 勿怠
颜色:宜和 宜静 宜庄 职务姓名第一任校长(创始人)张伯苓第二任校长杨坚白第三任校长杨志行第四任校长王淑玲第五任校长纪文郁第六任校长康岫岩第七任校长杨静武第八任校长马跃美(上表所有资料来源于天津市南开中学官网:)
㈥ 著名的‘容止格言’是谁制定的
1904年10月17日,张伯苓先生和严范孙先生在严氏家塾的基础上,创办了南开中回学。成立时答,严范孙先生亲笔写下“容止格言”:“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这四十字的格言是南开的传家宝,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仪表风度,而且代代相传,影响深远。
㈦ 急求以南开精神(中学)的演讲稿一篇,800字左右,在线等,高分悬赏!满意者追加悬赏!!!
从我看到了南开网址中我的名字,到我拿到了录取通知书;
从我第一天来到南开报道,到入轨教育的结束;从昨天开学典礼
的开始,一直到现在,自己都好像处在梦境中一样快乐、高兴。
小学的六年生活,就像流水一般,虽然流过但还有着浅浅的
印记。但自从我考上南开的那一刻起我就融入了南开这个美好的
校园,因为我是南开人。
5月14日是我考试的那天,也就是我第一次进入这美丽的
南开园,那古老的建筑风格和盘曲蜿蜒的结构给我留下着许多美
好而又神秘的印象。而在8月24日上午,两位辅导员老师和班
主任带我们参观完南开校园后更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四天的入轨教育中几乎每天都有南开中学的校领导给我
们讲解南开中学的历史,漫步于这些历史中,我感受到了南开中
学艰难的发展历史:在抗日战争中,在日本人的狂轰滥炸中,楼
房倒了、校舍塌了、学校被占领了,但南开的精神没有被压垮,
举校迁至重庆,继续教学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南开的精神才得
以传承到如今。最初的羡慕终化成作为我是南开人的自豪。
25日的上午,我观看了《与周恩来同窗的岁月》,我看到了
周总理的为人:一位影响了中国广大人民、震惊了全世界的伟大
总理,正是南开中学培养了他那正直、刻苦、坚韧不拔的优良品
质,这也为他今后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最终成为南开
的骄傲,中国的骄傲,全世界的骄傲。
26日的下午,我学会了“啦啦词”,我也更加体会到了南开
的精神:当一位已经86岁的老校友站在瑞庭礼堂的舞台上,讲
述着“啦啦词”的由来时,是如此的慷慨激昂、如此的充满活力,
当全场情不自禁的鼓掌时,我知道这不仅是为老爷爷鼓掌,也是
为这永不服输、永不言败、永远承担着社会责任、不辱使命的南
开精神而鼓掌啊!
小红本上的40字容止格言,让我们领悟到做人应有的气质,
感悟到一名南开人的精神面貌和仪容举止;校训“允公允能,日
新月异”,是培养我们的爱国爱群之公德和服务社会之能力;校
徽的行方智圆代表着南开人知识广博周备,行事方正不苟的作
风、四面八方也代表着南开人来自各个地方;校色的青莲紫代表
着南开学生向往莲藕色,出淤泥而不染……这里处处都体现这南
开精神!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这句话激励着我成
为一名合格的南开人,今天我以南开为荣、明天南开以我为荣!
㈧ 关于周恩来的一句话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来【今南开自中学】读书时进入东楼的管阔过道,看到左侧悬挂着一面长方形玻璃镜子,上端有着一个刻写着“容止格言”的横匾细看内容:“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故称镜箴,乃是时任南开学校德高望重的校董严修严范孙先生亲自题写。
总理一生以此为修身养性及穿衣戴帽之要求准则恪守终生,所以虽然其一生始终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穿着朴素的衣服为国为民奔波国事行走天涯、迎来送往广交天下朋友;但无论在国人同胞眼中还是世界舆论媒体及全人类面前他依然在朴素淡雅中显示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外交风采;展示着礼仪之邦的彬彬有礼的修养;彰显着大国总理的气质、威仪、和风范。那一身再简朴不过的衣着不但无损于享誉世界的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和世纪伟人、卓越国家领导人的声誉和形象反而却是其在近代风云人物的领导人中独树一帜,给世界和世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
㈨ 南开大学的校园文化
校名 1904年8月,严修、张伯苓东渡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即将严氏家馆和王益孙家馆合并,招收新生,并于1904年10月17日正式成立中学。校舍在严宅偏院,规模狭小,当时校名初称“私立中学堂”,不久先后易名“敬业中学堂”、“私立第一中学堂”。此后得邑绅郑菊如捐城西南“南开洼”地10亩,几经周折,起建校舍。这片地位于天津城西南的开洼地带,向有“南开洼”之称,简称“南开”。“南开”地名由此而来。 经过这一番周折后,学校在此起建校舍。 1907年秋,由严宅迁入新校舍,学校因所在地名改称“南开中学堂”,后改称“私立南开学校”,这是学校称“南开”之始。
在南开大学的校门上镌刻着四个大字“南开大学”,金光闪闪、苍劲有力、飘逸挥洒。每一个南开人都知道,这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校名。这几个大字已经成为南开的重要标识。 校徽 为纪念南开系列学校百年校庆,2004年10月17日南开大学启用了新的校徽。
南开大学标志形象的基本元素由图形标志和字体标志两部分构成。其中,图形标志是其核心元素,在实际应用中也称为“校标”。
南开大学校标的核心图像为八角形,它既是南开大学校标的原始形态,也是其核心形态。八角星行由两个正方行叠加、结合而成,八个角皆为直角,分别指向东、西、南、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一是体现“方方正正做人”之意,二是体现南开人“面向四面八方,胸怀博大,广纳新知,锐意进取”之精神。
八角星行方圆互动,融合东西,体现了南开大学“智圆行方”的入世哲学、“追求卓越”的立世哲学和“允公允能”的济世哲学。
校标中的“南开”二字凝练厚重,而孤形排列的“NANKAI UNIVERSITY”简约明快,表征了南开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面向世界的东方学府,图标下部以“1919” 具体说明南开大学的创建时间。
由来
1917年9月22日,天津南运河决口。当日夜里,洪水涌进天津南开中学。10月,在张彭春亲自指挥下,全校迁入河北政法学校。为同其他学校学生区别开来,每名学生胸前都佩戴着一枚纸制的紫白色临时校徽。紫白是南开校色(紫色意取“紫气东来”),正是这枚紫白校徽,使学生们念念不忘自己是南开人。以后,每年的9月23日晚上,学校都要在饭厅里举行一次“水灾纪念会”。全体学生坐在饭桌前喝粥纪念,而且胸前都佩戴印有“南开”二字的紫白色卡片,同当年那个一样,只是下面加印了一行小字:“民国六年水灾纪念”。
变化
后南开大学校徽由盾徽改为圆形校徽,与新校徽不同之处在于底部的字样为南开大学的所在地天津的拼音“TIANJIN”。原“TIANJIN“标志又改为了"1919",标志着南开大学的建校时间,校徽颜色为南开校色青莲紫。 校训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是南开办学理念的凝结,治校传统的升华,体现了南开人特殊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品质,正如喻传鉴先生所说:“‘公,能’二字,为全校精神之所寄,先生之所施教,本此二字,学生之所努力,也本此二字。”南开大学的校训始创于1934年,在南开学校创办三十周年的校庆纪念会上,校长张伯苓先生正式宣布“公”和“能”为南开校训。
“允公允能”这种话语形式,语本《诗经·鲁颂·泮水》:“允文允武,昭假烈祖。”允,即文言语首助词。允公允能,意即既有公德,又有能力,德才兼备。张伯苓本意是,要使南开学生具有“爱国爱群之公德,与夫服务社会之能力”。“日新月异”,语本《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即与时俱进,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迅速。
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校训中文标准字体源自1962年4月吴玉如为张伯苓校长夫妇合葬墓碑撰写的碑文拓片,后加以标准化处理。 校歌 由来
为巩固团体精神,南开在五四运动前就创制了校歌,编校歌的动议,是1917年5月16日在东京南开同学会欢迎当时赴日本参加远东运动会的张伯苓老校长和南开运动员茶话会上,由留日南开学生张蓬仙提出的。
1918年末,张伯苓老校长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留学回校后,即请音乐教员孙润生审定一歌,为“于聚会之时,千人合唱,以期神会而铸就南开真精神”,曲子采用的是西方的圣诞之歌——《on Christmas Tree》。
歌词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汲汲駸駸 月异日新 发煌我前途无垠
美哉大仁 智勇真纯 以铸以陶 文质彬彬
渤海之滨 白河之津 巍巍我南开精神 南开镜箴,又称四十字镜箴、容止格言,是流传于南开体系的大中学校,仅次于“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他是由著名教育家、南开体系创建人张伯苓订立的。南开体系的各所学校在重要通道处都设有大镜子,提醒过往的师生随时注意仪容仪表,这些镜子上都镌刻有这段镜箴。镜箴要求南开学子拥有整洁合适、积极向上的仪容仪表以及平和、宽仁的处世态度,提醒学生注意修身养性,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每逢开学时节,新生们都会被要求背诵镜箴,不忘张伯苓老校长的谆谆教诲。
原文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怠。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来历
张伯苓信奉这样的理念:一衣不整,何以拯天下。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合适的着装习惯和文明行为,张伯苓特意在天津南开中学东楼中的过道左侧(一说校门入口处一侧)立一面一人高的大镜子,上面镌刻着张伯苓请严范孙书写的四十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南开四十年校庆纪念特刊》)使学生出入校门有所儆戒,后得名“镜箴”,一直流传下来。 在南开主楼后广场上,悬挂着南开精神的象征——校钟。两边铜铸支架也呈钟型,支架上架一横梁,校钟悬挂其上。此钟体积巨大,重达3000多公斤,古香古色,给人一种沧桑感。每年新生入学,必到此钟处举行仪式。南开校钟静静地悬在主楼的后广场,学校每逢新生入学和毕业生离校都会鸣钟纪念。
当年的校钟系德国克虏伯工厂制造,原是为庆祝李鸿章寿辰而制作的纪念钟,铜钟钟面铸有整部《金刚经》,重达一万三千余斤。1904年,八国联军侵入天津,英军曾将该钟取走作日常用钟,八国联军向天津交还政权后,大钟移至海光寺,后海光寺赠与南开大学作为校钟。铜钟置于思源堂西侧,以4根弓形梁柱做支架,并悬挂于约2米高的台基之上。翻看南开旧时的照片,当时那口铜钟颇为壮观,是当时南开的一景。九一八事变1周年时,南开师生为铭记国耻,每日连敲校钟9响,次敲1响,再敲8响,用以象征南开人将铭记九一八国耻,钟声轰鸣,声震方圆数里。
1937年7月28日,日军进攻天津,而驻扎在海光寺的日军则将炮口直接对准八里台的南开大学。南开罹难,建筑被毁,图书设备遭到野蛮劫掠,而万斤大钟亦不知所终。战后学校多方查索校钟,张伯苓校长曾致函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商震将军在日本几个掠夺物品集中地搜寻,但都杳无无音,校钟终难逃被毁的厄运。1997年7月,为铭记南开园被侵华日军炸毁60周年的惨痛历史,学校决定重铸校钟。新铸校钟是由南京金陵古艺术青铜研究所所长、南京静海寺警世钟设计者王钟泉设计,江苏冶金机械厂铸造的。大钟的钟槌与南京警世钟的钟槌共同出自一棵有着80年树龄的檀木,一南一北两棵钟槌堪称一对孪生姐妹。
新的南开校钟重达3000公斤,钟高1.937米,寓意要师生员工牢记1937年日军炸毁南开。钟的周边雕刻着60枚校徽图案,意寓60周年,钟的正面是“南开”两个大字。钟上文字由著名书法家康殷先生书写,左面是校歌,中间是校训。
南开大学校钟铭文:
河海泱泱,立学启庠;
英彦蔚起,山高水长;
翔宇负笈,邦国之光;
七七事变,倭寇似狂;
毁我校园,景钟云亡;
今兹重铸,宫生喤喤;
莘莘学子,济济堂堂;
允公允能,蹈励发扬;
日新月异,科教腾骧;
猗欤南开,宏业无疆。
㈩ 天津第二南开中学的容止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暴 勿傲 勿怠
颜色:宜和 宜静 宜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