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叶挺的故事

叶挺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19 05:18:48

① 叶挺的故事

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
1919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次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回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二十四师师长、十一军军长。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率独立团为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在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中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在中国革命的转变关头,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创建人民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
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
1939年5月,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1940年10月初,日军五千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泾县云岭新四军军部,他指挥军直属队顽强苦战,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身陷囹圄,坚贞不屈,曾作《囚歌》明志。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向国民党多次交涉没.
1946年3月4日,在多方面的努力下,叶挺获释,第二天,他就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很快就得到了批准。叶挺参加了国共谈判三人军事会议。4月8日,他后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邓发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五女儿杨眉和幼子阿九。
噩耗传出后,毛泽东在《解放日报》上发表悼词说:“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朱德提词:“为全国人民和平民主团结而牺牲。”周恩来写了《“四八”烈士永垂不朽》的悼念文章。
[讲解]: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自由,但我深深地知道,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叶挺囚居旧址
在恩施市老城西门外高井河西岸。叶挺(1896一1946),字希夷,广东惠阳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 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团团长、新四军军长。1941年1月在“皖南事变”中被俘后,因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北省府主席陈诚与其同为原保定军官学校同窗,为做“转化工作”,于1942年冬,被国民党转囚于当时的湖北省府所在地恩施。故居地背靠红色砂山,面对小河与城墙,与外界隔绝,其地形极易看守。旧址为土木结构民居,中为木构架,围以土墙,正屋3间,东厢房2间,建筑面积共180平方米。原为富户李子尚产业,后为佃户刘贵金居住。叶挺因此时与夫人李秀文、长女叶杨眉住正房,刘贵金住厢房,看守居于西室。1943年夏曾转押广西桂林,至年底再次押回恩施,次子叶正明、四子叶华明,亦曾随住,直至1945年9月押往重庆。1983年,叶挺国居旧址经过维修,并扩建了纪念馆330平方米,以及将军亭、纪念碑等。
--------
叶挺将军这首《囚歌》,原诗以“六面碰壁居士”落款,这正是他当时处境的形象写照。皖南事变后,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将军,遭到国民党当局长期的无理拘押。写作此诗时,他被囚禁于重庆郊区的红炉厂,此处专门关押高级政治犯,是臭名昭著的中美技术合作所的“禁地”。
《囚歌》一诗浓缩着叶挺将军牢狱生涯的深切体验,是他对于生命、自由和尊严之辩证关系的悲壮思考,每一句都具有厚重的份量。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囚歌》的开始,叶挺将军以形象的语言,把囚禁在牢狱里的受难者的自由与尊严相分离的景况直陈出来。一方面,反动当局绝对不允许被囚者以自由之身保有人的节操和尊严;另一方面,他们又千方百计诱惑受难者以尊严的丧失换取行动的开阔空间。随后的“爬出来呵,给你自由”这廖廖八个字,把法西斯分子的骄狂、阴险、狰狞的嘴脸活脱脱地勾画了出来。然而,革命者所渴求的自由从来就不以屈尊为代价,更不会以奴颜婢膝去换得所谓的“自由”。士可杀不可辱,这早已是自古以来志士仁人们律已的法则。“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诗人高傲地拒绝着反动派的诱惑。自由诚可贵,然而,失去了尊严的自由,又怎能俯就?被囚的勇士依旧是勇士,而自由的畜牲,永远是畜牲。自由的精灵被隔绝在法西斯的高墙之外,受难的人们时时渴求着自由的温存,却无法与之结合。牢狱从来就不是梦幻情调的温床,阴森、恐怖、死亡才是它的现实。弱者本来就少得可怜的骨气将在这里彻底消融,强者的凛然正气却可以在这里得到张扬。“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囚歌》的结尾,慷慨而悲壮。
对于自由的信徒,革命的斗士,死亡并不是什么骇人的东西。他们明白,在被囚的那一刻,他们已与死亡比邻而居。志士的被囚,对很多人来说,这便可能是他们整个抗争生涯的最后阶段。他们无惧于死亡,甚至乐于把这视为是他们生命中的最后辉煌。叶挺高歌“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便大有此种意味。实际上,在他们选择成为自由斗士的开始,他们便已领悟到这选择与死亡之间存有割不断的脐带。“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也可看作是自由的斗士在思考自己最后的行程时向世人豪迈的告白。事实也正如诗人自己所预言的,叶挺将军逝世后,他的英名彪炳史册,永垂不朽。
郭沫若在《叶挺将军的诗》一文中曾如此评价叶挺将军的《囚歌》:“他的诗是用生命和血写成的,他的诗就是他自己。”叶挺将军的这首诗,曾被谱上乐曲,与文天祥的《正气歌》一起,被囚禁在这所法西斯集中营中的志士们所咏唱,维持着他们作为人的不可摧折的尊严。

② 关于叶挺的故事

叶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
叶挺(1896年9月10日—1946年4月8日),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内,号西容平,广东归善县(今惠阳区)客家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之一、新四军重要领导者之一,著名军事家、政治家。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1946年4月8日与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宪、邓发、王若飞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难;1988年,被中央军委确定为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
1989年11月,经中央军委确定,被冠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家”的称号。

③ 叶挺的爱国事迹

叶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新四军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896年出生于广东归善(今惠阳)一个农民家庭。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革命,参加援闽粤军。1924年被派赴苏联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参与组建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4军独立团,任团长。从此所部成为中国共产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武装部队。
1926年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部长驱直进,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所部被称为“叶挺独立团”,为4军赢得“铁军”称号。南昌起义时,他担任前敌总指挥。广州起义时,担任红军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
1927年8月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同年12月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中共广东省委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某些人的冷遇而消沉,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在皖中主持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在津浦路东西两侧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面对蒋介石的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于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要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共中央于7日复电,称赞他忠诚地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决定接受他入党。4月8日,由重庆赴延安途中飞机失事,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遇难,时年50岁。

④ 叶挺的故事简介!!!!!!!!!

叶挺(1896年9月10日—年4月8日),广东惠阳客家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新四军的领导人,杰出的军事家[1],原名叶洵,字希夷,祖籍广东省兴宁市合水镇,1896年9月10日(清光绪二十二年八月初四)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周田村,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9年初在粤军中任支队副官,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1921年任孙中山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第二营营长,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时奉命守卫总统府前院,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1924年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东方大学)和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同年先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由信仰三民主义转而信仰共产主义。
1925年回国后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粤军)12师36团团长,独立团团长;随第四军12师师长张发奎参加湖北汀泗桥和贺胜桥等战役,获“北伐名将”之美誉,第四军亦有“铁军”之称,北伐军占领武汉后,部队大规模扩编,升任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南昌起义爆发后,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所属三个师中,一个师(蔡廷锴)率部叛变,亲率一个师在汤坑被薛岳打垮,另一个师自师长周士第以下全部团以上军官离队出走,只剩滇军老将朱德率800人坚持了下来,后来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火种。1927年12月只身潜入广州,参加领导广州起义,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起义失败后,遭受共产国际的严厉批判,与党脱离关系,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1933年11月到福州帮助蔡廷锴、蒋光鼐等人在“福建事变”后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1934年在香港加入了李济深、陈铭枢等组织的以抗日为主旨的中华民族革命同盟。
抗日战争爆发后,叶挺出任新四军军长,他虽未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坚持华中敌后抗战[2],虽与政委项英多次发生矛盾导致其出走数次,但在抗日大局以及周恩来的劝导下最终返回新四军军部;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
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他在牢房中书写《囚歌》以明志:“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努力,叶挺始获自由,他出狱后第二天即电告中共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已于昨晚出狱。我决心实行我多年的愿望,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你们的领导之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贡献我的一切。我请求中央审查我的历史是否合格,并请答复”;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电告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4月8日,叶挺自重庆飞返延安,途中飞机失事,于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附近不幸遇难;同机的遇难者还包括叶挺的夫人李秀文和女儿叶扬眉、尚未取名的孩子“阿九”以及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

1988年10月,叶挺被中央军委确定的我军36名开国军事家之一;2009年9月,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叶挺被评为“新中国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⑤ 有关叶挺将军小时候的故事介绍一个

清朝末年,在广东惠阳县周田村,有个军官的儿子,经常骑着他父亲版的战马在村里横冲权直撞,狂奔乱跑。
有一天,他又骑着战马在村里撒欢。一个正在地上玩耍的孩子,眼看就要被马踩着,吓得哇哇大哭。
在这危急关头,一个名叫叶为洵的男孩猛冲过来,抱起哭叫着的小孩闪在一边。飞马“刷”地从他们身边擦过。
叶为洵是个佃农家庭出身的放牛娃。他早就看不惯那个为非作歹的军官儿子了,于是,便和大家商量对付的办法。
第二天,那个军官的儿子又骑着马来了。这时,有一群水牛正好朝他的来路迎面走过去。军官的儿子却毫无顾忌,扬鞭催马向牛群冲去。他那里知道,水牛的脾气可不是好惹的。马冲到牛群当中,被水牛用角顶得惊跳起来。
军官的儿子眼看就要摔下马来,吓得大叫:“救命呀!”
叶为洵吹起口哨,二三十个牧童立即从各处跑了出来,一人牵着一头水牛走了。军官儿子这才逃出了“水牛阵”。
叶为洵巧摆“水牛阵”的故事,很快在惠阳一带传开了。穷苦百姓都说:“这孩子有勇有谋,将来准能带兵打仗。”果然,为洵二十几岁就当上了将军。他还起了一个新名字——叶挺。

⑥ 叶挺的故事100字

一、指挥南昌起义

叶挺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叶挺等人将病中版的周恩来权护送转移到香港,也正是因为如此,周恩来与叶挺也成为了生死相交的好友及兄弟。四个月后,叶挺等人发动了广州起义,并担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只可惜广州起义失败。

二、参与抗日战争

1941年1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在遭国民党军重兵包围的严重情况下,叶挺指挥部队奋起突围,浴血奋战8昼夜之久,在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入狱五年。

叶挺将军严词拒绝了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婉拒了好友陈诚劝其前往缅甸御敌的请求,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湖北恩施,广西桂林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三、被扣押创作《囚歌》

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

⑦ 叶挺的英雄事迹的其中一件(50字)

叶挺的英雄事迹故事。

叶挺两次到广东组建抗日武装的故事

1938年1月15日,叶挺为筹措新四军军费、物资,从汉口乘飞机到达香港,逗留几天后又抵达广州,发表抗日救国主张。

在叶挺将军的宣传教育下,广东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香港、惠阳青年更是以青年名义和救亡工作团名义,组织了近百人回到淡水,在惠阳地区建立抗日救亡团体,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亡主张,并争取国民党何联芳旅在当地驻军的支持,举办军事干部训练班,为组织抗日民众武装做准备。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第九天广州沦陷,国民党第十二集团军总司令兼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连广东省党政军等机关,一起从广州撤往粤北。

这时候,叶挺再次返回广东,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等会面,表达自己回家乡开展游击战争的意愿,并准备从新四军抽调一批干部来到东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在廖承志等配合下,叶挺亲自抵达粤北做余汉谋的统战工作,余汉谋当即任命叶挺为东路游击总指挥部副指挥,负责统管东江一带的各方面武装力量,并把指挥部设在深圳的鸿兴酒楼,同时设立司令部和政治部。


(7)叶挺的故事扩展阅读:

叶挺的主要功绩

1、叶挺独立团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通称叶挺独立团),1925年11月21日在肇庆成立,全团2100多人,叶挺担任团长,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第一支正规部队。

担任北伐先锋,被誉为“铁军”;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新时期,为中国革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叶挺独立团是北伐战争中的左路军急先锋。1927年8月,朱德、陈毅、叶挺、贺龙等率领北伐军三万多人,打响了南昌起义的第一枪。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叶挺独立团也是开路先锋。

1935年5月红二连22名勇士飞夺泸定桥,强渡乌江天险。6月12日翻越夹金山。又用六天六夜开辟出草地通道。9月17日攻打腊子口,夺取哈达铺。

抗日战争中,叶挺独立团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1937年参加平型关大战,痛击日寇。1945年攻打淮安,歼灭吴清泉。1946年4月,四平保卫战。1948年10月,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解放天津。继续挥师南下,1950年解放海南岛。1951年广西剿匪。

2、诗作《囚歌》

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被国民党扣押。在重庆狱中作《囚歌》:“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将他的雄心壮志和不屈服的精神描绘的淋漓尽致。 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予以抗议。

3、叶挺轶事典故

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军长叶挺和副军长(实为政治委员)项英之间,出现了严重的矛盾,酿成皖南事变的悲剧。叶挺、项英二人在新四军创建初期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他们在新四军的改编、组建、集整训等工作中,有过密切的配合。他们的分工很明确,叶挺主要管外,跟国民党打交道,争取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支持,军内工作则侧重军事训练、作战指挥。项英主要管内,与党中央、东南分局的直接上级长江局打交道,军内主要抓干部配备、党的建设等。

项英在军事上不尊重叶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方式上,对叶挺也有不满。新四军的前身是项英、陈毅领导的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作为中共六大选出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项英成为新成立的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军委新四军军分会书记,同时兼任新四军唯一的副军长。

在实行党委负责制的新四军军中,项英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权威。而作为国共两党商定的新四军军长人选、非党军事干部叶挺,无法参与党委的决策。叶挺、项英二人的矛盾就此产生了。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叶挺

⑧ 叶挺的小故事

新四军在皖南陷入包围,打了两天两夜冲不出去。军长叶挺由于南昌版报动后跑到澳门做权富翁家上门女婿,所以抗战回来只是挂名没有实权。后来,战士们看见的叶挺军长用他从不离身的手杖愤怒的拄的地说,他跑了,扔下部队跑了,现在部队听我指挥,坚决打出去。
原来,项英政委政委与周参谋长各带着一个警卫员,与部队分散,减小目标突围去了。漫山乱钻一整天,还是找不到空子,又回来,以党的领导名义,要还没有恢复党籍的叶挺下山谈判。叶挺个人持保留意见,前卫一个团2千人冲出去了。但是,机关有6千人,有女兵,童子兵,医院与伤病员,宣传队,文化与政治干部,大多不是战斗人员。
叶挺下山谈判,从此坐牢,直到抗战结束。余部6千人当俘虏,留得活命。项英等四人再次躲藏,因身上黄金露财,被他特别挑选的神枪手连长出身的警卫员打死了。

⑨ 叶挺有哪些事迹

叶挺的故事

1、卖过烧饼爱好摄影

1927年11月,叶挺作为总指挥发动广州起义,却以失败告终。共产国际东方部的领导人听信王明的谗言,对叶挺产生了偏见。叶挺一气之下出走西欧,与党失去了联系。

叶挺先后在德国和法国度过了5年时间。当时他卖过水果蔬菜,还在柏林开过小吃店,卖油条、烧饼。后来,他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十分气愤,但远居海外,消息闭塞,就回到夫人娘家所在的澳门。他的长子叶正大回忆说:“只有在澳门我们全家聚得最齐。母亲当时已经生了7个孩子,一家人常去野餐、游泳、拍照。

父亲那时就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了。他从香港买来暗房器材,自己在家里冲洗胶卷。那时我们全家拍了很多照片,现在看来,还照得很有艺术性。

”叶正大还隐约记得,一次父亲勃然大怒,批评他的侄子叶钦在国民党里混饭吃的做法,认为就是回家种地,也比去国民党那里干净。

2、把革命比喻成爬山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任命叶挺为新四军军长,因为他不能允许共产党派人来当军长,而叶挺已经脱离共产党达十年之久,他认为可能会听他的话。张闻天、毛泽东发出电报,问叶挺是否愿意恢复党籍。

叶挺表示:“在党的组织之外,但愿在党的领导之下,坚决抗战到底。”又表示如果中共不同意,他可辞职。

10月19日,张闻天、毛泽东又致电询问叶挺“是否可来延安及八路军总部接洽一次?”叶挺很高兴,愿意接受党中央的考察。

11月3日,叶挺抵达延安。中共中央决定同意叶挺担任新四军军长。8日,中共中央召开欢迎叶挺大会。

叶挺表示:“革命好比爬山,许多同志不怕山高,不怕路险,一直向上走。我有一段,是爬到半山腰又折回去了,现在又跟上来。今后,一定遵照党所指示的道路走,在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坚决抗战到底。”

13日,叶挺回到武汉即以新四军军长的身份向《大公报》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们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已经是忍无可忍,这一次出于不得已而抗战,我们只有一个字,就是拼。”

3、“请枪毙我吧!”

1942年5月12日晚上八时半,蒋介石试图劝降在押的叶挺。蒋介石说:“尔这个人太老实,上了人家的当还不觉悟,人家叫尔回去尔就回去,叫尔打就打,人家利用尔完了还会杀尔。”蒋介石连用了几个“人家”,指的就是“共产党”。

叶挺的回答避开他的挑拨,另辟蹊径,反过来用具体事实揭露蒋介石蓄意制造“皖南事变”的阴谋:你蒋介石指定路线要新四军到指定地区去。

新四军途中要和日军作战又不给补充武器弹药和粮食,同时布置了一个口袋,集中七个师包围我部。“这个时候,我打电报辞职,又没有批准,我只好带着部队逃命。”

紧接着,叶挺引用了“小杖则受,大杖则逃”的古话之后说:“我们不善于逃命而遭受灭亡,则是我对部下不起,现在上饶还监禁几百干部,我对他们应该负责。我处置失当,我愿受军法裁判。”

蒋介石又说:“我指示尔一条正路,尔能绝对服从我跟我走,尔一定可以得到成功,不然尔就算完了。”叶挺坦然地说:“我早就决定我已经完了!”

蒋介石马上改变口气,说:“也不是那样意思,我叫尔去三战区去好好休养,尔的前途是光明的。”

叶挺寸步不让:“如果照这样做,大家一定说我自私,怕法律处置,我不能这样做。”

蒋介石无计可施,让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郭忏继续劝降。他们谈了一个小时,叶挺的答复是:“我不能这样做,请枪毙我吧!”

4、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坐落在广东惠阳秋长镇东北面6公里处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故居展示了叶挺身平的一些事迹及家人生活的贫苦。整个馆共分8个展厅,展出400多件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片,整个展馆展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和他的高风亮节。故居坐北面南,前面是一片开阔的场地。

一片火一般燃烧的美丽红桑,把将军故居点缀得分外妖娆。在门前的墙下,还有一丛丛珍贵的红背树,叶片宽厚而美丽,那叶片一面是绿色另一面却是鲜红色,甚是奇异。

故居粉墙黛瓦,房屋矮小,内中陈设朴实无华,基本按照当年的样子,保持着岭南农家小院简朴的生活情景。

叶挺兄妹11人,其中有5个男孩,叶挺排行老八,早年家境贫寒,其父叶锡山和母亲吴氏,全靠租来的11亩地种庄稼和栽培果木维持生活,因此,叶挺从小就饱尝生活的艰辛,立志投身革命,改变贫穷的命运。

叶挺16岁时考入免费的黄埔陆军小学,后以优异成绩进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就读,1918年冬结束保定军校学习曾返家乡住两个月,每天除帮家中做些农活外,几乎天天上山锻炼身体。

5、澳门叶挺故居

澳门叶挺故居位于澳门贾伯乐提督街76号,是叶挺在澳门生活的重要见证。“叶挺故居”牌匾、题匾采用铜牌制造,由中国政协副主席马万祺题写。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与叶挺四子叶华明,共同为叶挺故居牌匾揭彩。

故居是一幢两层小楼,面积约有二三百平方米,楼前有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小院子。2006年年6月,特区政府文化局拨出专款,按照历史原貌进行了修缮、翻新。

叶挺将军与澳门有着深厚的渊源。从1927年至1942年期间,叶挺一家居住在澳门贾伯乐提督街76号的住宅中,叶挺的九位子女中有七位都是在此诞生。叶挺在澳门居住期间,心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十分关心抗战,多次返内地和香港,至1937年就任新四军军长,叶挺才离开澳门。

(9)叶挺的故事扩展阅读

在中国抗战史上,不能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叶挺。叶挺原名叶为询,字希夷,号西平。1896年9月10日出生在广东省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而最后却成为了我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

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在北伐中被誉为“铁军”参与指挥南昌起义并出任前敌总指挥,参加广州起义时任起义军工农红军总司令。

抗日战争中又出任新四军军长,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战胜利后,获救出狱后被中国共产党重新接纳为党员。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