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

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

发布时间: 2021-01-28 01:50:01

哲理故事:三季人,让人多活几年。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呀?”他很自豪的说:“我是孔子的学生!”客人就说:“那太好,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学生很高兴的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呀?”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答道:“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三季!”最后,两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就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晕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地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你怎么说有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吗?他是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有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讲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很多朋友听了以后,都变得很开心,都会说:以前碰到那些不讲理的人,都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故事告诉我们:“不争就是慈悲,不辨就是智慧,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后来,读到《庄子》,才明白“夏虫不可语以冰”。你跟夏天的虫子讲什么是冰?那就是你糊涂了。

(1)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

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呢?我们都搞错了,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这个是随机应变。三季人,即指代无知的人,有时用于贬义。

❷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三季人,这是什么故事

有一次,孔子外出讲学。一位穿绿衣服的人来访,弟子告之:老师不在。绿衣服的版人问:你可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权:弟子答曰:四个。绿衣人说:不对,是三个。后来他们打赌,谁说的不对就给对方磕头。等孔子回来,两个人一起问孔子,孔子对弟子说:一年就是三个季节,你错了,给客人磕头。弟子虽不服,还是给绿衣人磕头了。等客人走后,弟子问孔子,孔子说:绿衣人是个蚂蚱,蚂蚱是春天生、秋天死,他没见过冬天,所以他的世界就是三个季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勉强某些人把眼界放到应该放到的地方,他们没有那样的生活基础。现实中,我们的身边,这种人还是有的,不要大惊小怪。

❸ 什么是三季人和四季人

三季人,即指代无知的人,有时用于贬义,与其相对的四季人则是有知识的人。

2009年,台湾大回学曾仕强答教授在百家讲坛《易经的奥秘》系列节目中说“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我会生气,现在我不会了,我心里这样想,三季人,我就没事了。任何事情当你要发脾气,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三季人,你就心平气和了。

(3)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三季人来源

有人拜访子贡,问:一年有几季?子贡说,春夏秋冬,四季。那人说,错,只有春夏秋三季。两人争论不下,去问孔子。

孔子观察来人后,说,是的,只有三季。来人满意离开。子贡不解。孔子说,来人一身绿衣,分明是田间蚱蜢。蚱蜢春生、秋亡,一生只有春、夏、秋,哪里见过冬天。在他的思维里,完全没有“冬天”这个概念,你和他争论三天三夜,都不会有结果的。

❹ 三季人的故事是指的孔子哪个学生

子贡。

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一个人过来问他,你是干什么的?学生答,我是孔子的学生。来人说,你知道一年有几季么?孔子的学生答,四季。

不对,是三季!学生笑了,当然是四季了,怎么可能是三季呢?来人继续说,就是三季。两人为此争论不休。于是打赌:若是三季,学生向来人磕三个头;若是四季,来人向学生磕三个头。

二人准备去问孔子,这时孔子走了过来。二人把问题提了出来,孔子指着学生说,是三季,快磕头吧!学生一脸懵懂,但于慑孔子,只好向来人磕了三个头。

来人走后,学生很是郁闷。孔子说,你没看刚才那人,一身绿,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死,他怎么知道还有一个冬季呢?所以在他的眼里,一年只有三季。你如果不给他磕头,你两个争论一天都不会结束,耽误时间学习,有什么意义呢?

(4)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对于根本不懂理为何物的人无需和他争辩,因为你谈的即便是真理,可他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理解。这类固持己见的人通常被称为“三季人”。

庄子也曾说过:“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意思是说“井里的蛤蟆你和它讲海有多大讲不通,因它没见过,所处不同。夏天的虫子你和它讲冰是什么样子,讲不通,因为它没经历过,时令不同。人们的见识受到各种限制,只有对超越自己见识限制的人,才可以与他谈论大道理。”

这就告诉我们,现实生活中遇到了“三季人”,何必总要与他争得面红耳赤,与他并非一个世界的人,又如何会争论出个对与错。

❺ “三季人”什么意思

三季人是指持一己之见的人。来源于孔子的一个故事,故事如下:

孔圣人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小弟子很骄傲地答道:“是啊。”

“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

“应该是吧。”小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小弟子一听这个问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

小弟子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终于问了孔子道:“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的亏吧。”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5)三季人的故事说明什么扩展阅读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❻ 古籍中真的有孔子与“三季人”的故事吗



事实上,从传世文献看,历史上的孔子似乎并不主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他的三条交友原则(“益者三友”)中,第一条就是“直”。他曾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认为喜欢顺着别人的“乡愿”是“德之贼”。面对朋友的错误,就应该“忠告而善道之”。就算对方不听劝,孔子给出的方案B也不过只是“不可则止”,根本没有顺着人家胡说八道的道理。

❼ 三季人的简介

这个世界上三抄季人太多,越是不懂的人,讲话声音越大,以后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凡是那个声音最大的人就是最不懂的人。你懂,你讲话声音那么大干什么,所以后来我们读庄子的话才读的懂“夏虫不可以语冰”,你跟夏天的虫你讲什么冰,那是你糊涂,你跟他讲什么冰,那这不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吗?你如果去问孔子,孔子说本来就这样,你见人不说人话,那不是鬼话连篇吗?万一有一天你真的碰到鬼,你不讲鬼话,你怎么沟通呢?我们都搞错了,这个绝对不是投机取巧,这个是随机应变。
三季人,即指代无知的人,有时用于贬义。

❽ 三季人

指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春秋时鲁大夫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
三季人是持一己之见的人 你和秋后的蚂蚱能谈冬天么? 人有四季,蚂蚱有么?
这是一个故事,说当年一个穿这一身绿衣服的人和孔子的弟子争论,到底一年有几季,绿衣人说一年有三季,孔子的弟子说有四季,他们约 定,谁错了,就磕3个头。 结果孔子对他们说,一年有3季,孔子的弟子不得不向绿衣人磕三个头,绿衣人很得意地走了。事后孔子的弟自问孔子,为什么一年有3季,明明是4季吗。孔子 说:“你没见到那个人一身绿衣服吗? 他就是个蚱蜢,生于春季,死于秋季,就没见过冬季,你跟这种三季人争什么,就算争到天黑也没完,还不如给他磕三个头,反正他也活不过秋天。”
是中午的百家讲坛吧 我也看了 我蛮喜欢看的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了一下那人,说:当然是四个季节了。那人很不理解的反问:明明是三个季节,你怎么能说是四个呢?于是两个人就为此争论了起来…… 争来争去,也没争出个什么结果,于是那人提出:不然我们打个赌吧。 孔子的弟子说,赌就赌,那你说赌什么? 那人说:假如确定一年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假如确定一年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你看怎么样? 孔子弟子,犹豫也没犹豫,就答应他了。 于是二人便一起去找孔子理论去了。 见到了孔子,二人就把事情的原委一一的向孔子道来,那人非常诚恳的和孔子说:就是这么个事,您是老师,您给凭个理,到底一年有四个季节还是三个季节? 孔子看了一下那人,转过身对弟子说:一年确实是三个季节。 那人,马上就开始跟孔子弟子理论:我说一年只有三个季节吧,让你不信,现在好了,赶紧给我磕三个响头吧。 孔子的弟子看了眼老师,无奈的给那人磕了三个响头…… 见孔子弟子磕完头,那人也就开心的走了。 孔子的弟子见那人走了,便回身问师傅,一年明明是四个季节,老师您怎么也说是三个呢? 孔子笑了笑,对其弟子讲: 您没看到那人,浑身是绿色吗?其实他是一只蚂蚱,春天生,秋天死,根本活不到冬天,你说他怎么能知道一年当中除了他所经历的三季外,还有一个冬季呢?这样你跟他又能争论出个什么结果呢? 孔子弟子顿时有所悟!
孔圣人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小弟子很骄傲地答道:“是啊。” “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 “应该是吧。”小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又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小弟子一听这个问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 小弟子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终于问了孔子道:“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的亏吧。”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呵呵一笑,原来孔子也曾教过弟子“耍滑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呢,不过细细一想这个故事且不论它的真假,能流传至今,也必定有一定的道理吧。 就说那个小弟子,你同一个蚱蜢讲四季无异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个理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还不如就如同老师孔子一样,退一步,“吃个亏”,让他走吧,继续纠缠于这种无聊的问题只会徒增烦恼,还显得你的水平也低到一定程度了呢,这时候,吃亏就是真正的有福了。 所以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这句有些贬义的话有时候也是可以这样理解的:讲什么话都要对“对的”人讲,如果见到有人蛮不讲理、甚至胡搅蛮缠,那就说明你没有选到“对的”人而已了。这时候不妨学学大师孔子,一笑了之吧。
孔圣人的故乡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孔子的一个小弟子在院子里扫地,远处来了一个一身绿衣的年轻人,年轻人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吗?” 小弟子很骄傲地答道:“是啊。” “那你懂的东西也很多喽?”绿衣人问。 “应该是吧。”小弟子虽然有些纳闷,可也不想让人小看。 “那我问你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知道一年又几个季节吗?”绿衣人接着问道。 小弟子一听这个问题,又是好气,又是好笑,不屑地答道:“当然是四个季节,这谁都知道。” “不对,是三个季节。”绿衣人抢白道。 “你才不对,是四个。”小弟子也不甘示弱。 “那好,咱俩也别吵,找个人给咱们评评理,如果是三个季节,你给我磕三个响头,如果是四个季节,我给你磕三个响头,怎么样?”绿衣人出了个主意。 小弟子一听,满口答应道:“行,一言为定。” 恰巧这时孔子出来了,小弟子赶紧上前去问老师。 孔子上下打量了绿衣人一下,对小弟子说道:“确实是三个季节,你输了。” 小弟子一脸吃惊的表情望着老师,心里满是疑惑,可是也不敢问,只好乖乖地给绿衣人磕了三个响头,绿衣人这才满意地走了。 小弟子不甘心,终于问了孔子道:“老师,明明是四个季节,您怎么说三个呢?” 孔子笑道:“你没看到那人一身绿衣吗,他明明就是个蚱蜢,一生只经历过春、夏、秋三季,从来没见过冬天,你对他讲冬天,他能这么痛快地走吗。你呀,就当吃的亏吧。”说完,留下一脸茫然的小弟子挥袖而去。 听了这个故事我不禁呵呵一笑,原来孔子也曾教过弟子“耍滑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呢,不过细细一想这个故事且不论它的真假,能流传至今,也必定有一定的道理吧。 就说那个小弟子,你同一个蚱蜢讲四季无异于鸡同鸭讲,对牛弹琴,这个理是无论如何也讲不通的,还不如就如同老师孔子一样,退一步,“吃个亏”,让他走吧,继续纠缠于这种无聊的问题只会徒增烦恼,还显得你的水平也低到一定程度了呢,这时候,吃亏就是真正的有福了。 所以说“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这句有些贬义的话有时候也是可以这样理解的:讲什么话都要对“对的”人讲,如果见到有人蛮不讲理、甚至胡搅蛮缠,那就说明你没有选到“对的”人而已了。这时候不妨学学大师孔子,一笑了之吧。 孔子的智慧还真的是无所不在啊。 《庄子》:夏虫不可语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