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好故事
我看了下,比较难,大都是零散的,建议你可以找找相关论坛什么的看看有没有,是在抱歉了哈,就看了这个
印地安人的祖先得自中国人的传说,而有了“Gung Ho”的生活智慧。融合了印地安人克服天然条件而体会出来的生存法则,延伸而成为“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赋”,再运用到企业管理上,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勘称一绝。
这些法则早已成为印地安人的智慧,师法这些智慧,以自然为师,让我们免去了体验这些方法的时间,轻易地拿来运用到管理上。
中国人的“Gong HO”,到底是广东话还是福建话,实在也无从考究,大意是彼此的承诺与共识的达成,类似“讲好”、“共好”的意思。各民族都有生活体验出来的智慧,彼此学习,再从中增加扩大而形成新的智慧,“共好”的思想精髓就是这种师法大自然,演绎而成的一种全新而深隧的管理智慧。
不仅是现在,远古时代的人们就早以师法自然,以大自然为伟大的导师。从植物的生长凋谢到再生,让我们了解世事多变,唯有掌握现在尽其在我;同样,动物亦可为师。“共好”的故事,以三种动物告诉人们企业管理的方式,要让人们学习松鼠的精神,因为松鼠不是为别人或企业工作,而是为自己;要学海狸的方法,单位的主管要让员工有充分的自我发挥的空间,主管只需设定好要做的目
标和标准;企业中每个人都要学习的是野雁那种互相鼓励,不断给对方发自内心喝彩的方法。
共好的故事,讲述了新上任的总经理佩姬,在企业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信任优秀的部门主管安迪,跟随安迪学习共好的精神,从而拯救了一家面临倒闭的公司,并重新创造了一批高绩效和高生产力的员工。
“共好的故事,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赋。”从字面上,我想大多数人也都和佩姬女士一样,不知所以。但只要进入本故事的世界,每个人都会感受到这个“共好”的智慧。
窗外,一朵红玫瑰在阳光下格外鲜艳。看完这本书,我盯着窗外闭眼沉思了好一会,让整个故事像电影一样在我的脑海中重映,仍可以感受到那种深深的感动------对于共好这样一种神奇力量的感动。
为了和读者共享,特把这个不寻常的故事附上。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哲理。尤其重要的是透过这个故事,让我们重新再思考,企业经营的根本在哪里?
于5S管理(二)共好的故事,野鸭的天赋
共好的故事写在故事开始前
老莫利斯告诉我,决定任命我为华顿二厂的总经理,当时我确实被兴奋蒙蔽了一阵。我,佩姬.辛克莱雨,高级主管界的明日之星。我曾经指出了老莫利斯新策略有个致命的缺陷,我以为他已经谅解了我。他当然是不太高兴,不过他承认那确实是个问题,公司因此剩下一百万美圆;我以为华盛顿二厂是他给我的奖励,可我马上就知道---我被算计了。这间工厂是我们整个企业中运营最糟的,但我以前从没想到,实际状况会有这么可怕,六个月,最多一年,这间工厂一定
逃不过关门大吉的命运,就此消失!而我将随之灰飞烟灭,成为华盛顿二厂完美的替罪羔羊。
抵达华盛顿二厂的第一天很那熬,一切毫无头绪。下班很早,我决定好好散一次步。我沿着河边信步前进,没什么特定目的地,只是随走随逛,任思绪飘散。前面有一条长椅,我朝长椅走进,心想自己还没有什么整顿工厂的良方,我知道自己学习速度快,这是我唯一能想到的正面因素,问题是,我连该从那
里下手都还弄不清楚。佛祖说,学生准备好时,老师自然会出现。
我慢慢走进长椅时,一名身材高佻的男子出现了,就是他----安迪,第一次告诉我有关“共好”的故事。我被共好的神奇力量深深的打动了。在安迪帮助下,我们通过实施共好,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
我们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达成安迪所谓的共好,后来又花了好几年的时间才引起全国的注意,踏上白宫的玫瑰花园。
我不想假装说其中的过程很难,也不想吹嘘说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完全没有失败,但整个过程的确有趣。
安迪也很享受在工厂里推动共好的过程。事实上,他第一次心脏病发后,我才发现他因为没有好好的照顾自己,患有糖尿病,“小姐”,他笑着说:“如果早知道你会出现,而且我们可以这样愉快地在华顿二号厂推动共好,那我早就好好照顾自己了。”
最棒的是,全厂的人都共享我们的成功。分红制度满足了每个人对现金的需求,每位员工也都尽可能的,对彼此发出积极或消极的鼓励或喝彩。
我喜欢击败老莫利斯的感觉,能见到总统更是令我极端与兴奋,但我最感喜悦的,还是在换班时间到厂门口,看着共好队员从里面走出来,想着多年前,一切就从安迪停在这里的摩托车开始。现在所有的共好队员回家时,头都抬的高高的,他们做的工作都很重要,每个人对达成任务的方式,都有积极的贡献,而
且他们知道,公司和同事对他们的努力与成功都很欣赏。松鼠的精神。海狸的方式。野雁的天赋。共好! “共好”的核心思想与5S完美结合-第五节 5S之间的
关系 “共好”的核心思想与5S完美结合-第四节 野雁的天赋 “共好”的核心思想与5S完美结合-种下思想,收获行动种下行动,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品格种下品格,收获命运
第四节 野雁的天赋
安迪在船头划桨,让独木舟迅速的朝沼泽中心前进,两旁的芦苇依序分开,划过独木舟船缘,灯心草秋来已成熟的种子一碰就爆裂开来,顺着水流消失无踪,只留下棕色的花冠,独自捧着一块块白色的班驳;芦苇间偶有受惊而起的黑鸟,展开红色的羽翼一闪而逝,我们进入沼泽深处后,只见一团迷雾弥漫在清冷的空气中,笼罩着温度较高的湖水。
再往前水草分布渐稀,我们来到一片开阔的水域,一个池塘连着另一个池塘,岸边的植物忽疏忽密,令人很难判断何处才是真正的池边,池塘的形状也就
显得格外不规则。安迪把独木舟划进开阔的水面,开始在水面上布下假野雁作为诱饵,那些加野雁是他祖父刻的,不过刻得没有那么详细。
放好了假野雁后,安迪又把独木舟划进芦苇从中。诱饵高高的草叶与灯心草,我们还是看得见那些诱饵,每个诱饵都靠绳子与本身的轻微重量为之定位。“二十年前,这片沼泽一度消失无踪,整个干掉,后来野鸭协会的人来了,花了将近一百万,才让这片沼泽恢复本来面貌。”安迪说着整个人滑进独木舟船底,只把头撑起,靠在座位的救生筏上。
“安迪,我来猜猜看吧!你接着要休息一下,留我一个人看野雁,对不对?”“答对了!”安迪笑着说,“不过这次你的任务很简单,野雁的数量比松鼠或海狸都要多得多,而且野雁的天赋到处都是,我看我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野雁,不过你不用等,就像我刚说的,野雁的天赋到处都是。”
“现在这里也有吗?”我问这话时,一群鸣声宏亮的野雁,正好从头顶高高飞过。“当然了,”安迪笑着说,“野雁的天赋可以为松鼠的精神与海狸的方式点燃热情的火花。”
热情!一想到可以为共好的过程注入热情,我马上迫不及待地搜寻起野雁的踪迹,这时又一个大大的V字飞过我们头顶,高度比上一群野雁低得多,他们一定是看到了我们放的假野雁,因为他们还来不及继续向前飞,就兜个转弯回来,再度飞过我们头顶。“他们为什么不停下来呢?是不是他们不喜欢祖父做的诱饵啊?”我嘲弄安迪。“谁知道呢?说不定他们比较喜欢塑胶做的诱饵吧!”
那群野雁仿佛想要表达抗议,又从另一个方向转着弯,朝我们飞来。这次他们直接在我们面前降落,翅膀急急前扑做刹车,平摊的鹅掌向前伸出,贴向水
面,就在临水前那几秒钟的短暂间隙里,翅膀倏的收起,身子堕向水面,溅起一滩水花,然后整个身子忽然停住。
“真是不可思议啊!这些野雁好大!”我刚向安迪说完这话,就担心说话的声音会不会把他们赫走。那些野雁似乎毫不在意,不过我才动动身子,想调整一下坐姿,那些野雁就整个飞起来,瞬间凌空而去,升空时所有的野雁都开始鸣叫,吵杂的声音远胜过摇滚音乐。“好大的声音!”我说。
“这些声音是不小,不过这些野雁有个很重要的讯息要传递给你,他们比松鼠或海狸都远要高明的多。”
“这比尖峰时刻的高速公路还要吵!”我发出不可思议的赞叹。 “野雁的天赋,”安迪说,我此时应该猜出他话里的意思的,可是我没有。安迪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你想想看,这些野雁在叫什么?他们在对谁叫?”
“对彼此叫吗?”我试探着问。
“答对了,那他们为什么要叫呢?”
我深思良久。我猜他们一定想传递某种讯息,不过此时我对安迪已经有足够的了解,知道他一定会接着问:“什么讯息?”
松鼠喋喋不休是为了骂人,海狸用尾巴拍打水面是为了警告同伴。接下来的
十分钟里,又有好几群野雁凌空而过,一面发出宏亮的叫声,我在思索中得到一个结论:这些野雁不像松鼠,看到什么都喋喋叫骂,他们一定是在彼此说话,而且他们鸣叫的频率很高,因此也不可能像海狸那样,是在对同伴提出警告;如果那是在警告的话,有些东西应该改变,可是他们的飞行模式似乎并未受到叫声的影响。他们从我们施放诱饵的地方起飞时,确会发出挖心掏肺的宏亮叫声,但他们降落时也同样高叫不已。
我同时还注意到,领头的野雁偶尔会刻意放慢速度,让所有野雁跟在另一只领袖后面形成V字,不过这种现象跟他们的叫声好象也没有什么关系。
“安迪,他们一定是在传递某种讯息,不过那种讯息不是警告,也和更换领头者没有什么关系。”
“如果那不是警告,那和警告相反的是什么?”
我想了一分钟。“说一切状况良好?”
“比这个更好,还有什么比这个更好?”
“说一切都很棒?好极了?再好不过?”
“一点都不错,”安迪说,“他们是在彼此鼓励。你听听看。”
我侧耳倾听,安迪说的对,他们是在发出鼓励的声浪,彼此鼓舞。我高中时担任过拉拉队队长,因此对鼓励人的声调十分熟悉,野雁的叫声不但热情十足,而且足以给人精神鼓舞。
“这里,”安迪说着把手伸进刚刚放诱饵的那个帆布袋里,这次他拿出一只雕刻的栩栩如生的加拿大野雁,我很快把野雁反过来,果然,拯救华顿的第三个秘诀就在那里,这可能也是其中最有价值的一个:
野雁的天赋:互相鼓舞
我坐在那里,为野雁的天赋惊讶得说不出话来。这个道理如此简单,如此明显,却又如此有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安迪,假如我们原始鼓舞别人……假如我们开始发出鼓历……假如我们真的朝这个方向努力去做----让别人知道他们有多好……”我没把结果说出来,好象所有的字眼都不够强烈有力,无法形容我想表达的意思。
安迪很清楚我想说什么。“你说的不错。松鼠的精神与海狸的方式就像是火花,野雁的天赋则是泼在火花上面的石油!”
“我是太迟钝了还是怎么着?那些部门经理到成品部门去参观时,你手下的队员不是一再叙说那些美好的事情吗?那么多的鼓舞喝彩:从销售记录到庆生会、到你常常过去称赞他的表现十分良好!而我居然完全没有意识到!一切就近在眼前,而我居然视而不见!”
“我当时就在想,你会不会看出来?”安迪一面笑着说,一面把独木舟划出芦苇从去捡那些假野雁。“还好你当时没有发觉,那实在是太快了;野雁的天赋具有无比的力量,只要一接触就一发不可收拾,祖父传下来的这些教训或许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都需要一些时间才能内化吸收,要先摩擦出火花,才能用野雁的天赋煽起大火,再说你到这里还能直接取法野雁,相信这样学到的课程你永远也不会忘记。”
一群野雁仿佛听到我们的谈话,正好还在这时从我们头上掠过,一面发出宏亮的叫声。
“这些野雁每年要飞行好几万英尺,光是一天内就可以飞越好几百英里的距离,真是人世间的一大奇观,而他们就靠随时不断的互相鼓舞来达到目的地。”
安迪把诱饵收近袋子的同时,我看着天上另一群成V字形成的野雁飞过,倏然有了另一个新发现。
“安迪,所有的野雁都在叫,他们不是只有领头的野雁在叫,而是所有的野雁都在叫,不一定只有经理或主管才能鼓励手下的队员,对不对?我们可以让每个人互相鼓舞。”“当然了,”安迪说。“野雁的天赋是要送给每个人的,我的祖父曾说过:野雁的天赋:是上帝的礼物。我们用以彼此赠与。”
我们穿过芦苇丛回到沼泽边缘,把独木舟拖上岸的同时,我又看到许多成V字形的黑色野雁,以波涛起伏的形式从各个方向划过蓝天,欢欣喜悦的鸣叫声响彻云霄,那是他们献给彼此的礼物。这礼物一定是上帝的赐予,我想,多么美丽的景象!
“现在我明白,你为什么说野雁的天赋可以为松鼠的精神和海狸的方式添上热情。”
㈡ 尽忠尽孝的名人故事有哪些
1、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
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2、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
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3、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4、包拯辞官尽孝
包拯是北宋有名的清官。他不仅办案公正无私,还十分孝顺。
公元1027年,包拯凭借自己的才学考中进士,被授任为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这本是一件好事,可包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原来,建昌县离包拯家很远,他的父母年纪大了,经受不住长途跋涉,没有办法与他一同前往,但他又不忍心离开父母,所以非常苦恼。
最后,包拯只好上书请求皇上,让他安排自己到离家近的地方任职。皇上被包拯的孝心感动了,就任命他在离家不远的和州任监税官,专门掌管钱粮税收。
包拯一接到任命,就立刻回家告诉父母,希望父母能够与他一起前往和州。父母舍不得生活了几十年的地方,说什么也不肯离开,但是一想到儿子要离家到外地做官,他们又忍不住伤心难过。包拯看在眼里,既心疼,又着急。
晚上,包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父母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家里又只有自己一个孩子,到底该怎么办呢?他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最后只好再次上书,请求辞去官职,专心留在家里侍奉父母。
包拯每天尽心尽力,无微不至地照顾父母。几年后,他的父母相继去世了。他也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父母的坟墓旁搭了一间草庐,为父母守丧。
5、介子推——尽忠尽孝,坚贞不屈
早年重耳出亡时,先是父亲献公追杀,后是兄弟晋惠公追杀。重耳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据《韩诗外传》,有一年逃到卫国,一个叫做头须(一作里凫须)的随从偷光了重耳的资粮,逃入深山。重耳无粮,饥饿难忍。
当向田夫乞讨,可不但没要来饭,反被农夫们用土块当成饭戏谑了一番。后来重耳都快饿晕过去了,为了让重耳活命,介子推到山沟里,把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与采摘来的野菜同煮成汤给重耳。
当重耳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重耳大受感动,声称有朝一日做了君王,要好好报答介子推。在重耳落难之时,介子推能如此肝脑涂地,忠心耿耿,实属难能可贵。
㈢ 历史上既尽忠又尽孝的名人故事
尽忠尽孝的名人故事有:
一、明永乐年间,李时勉做侍读时,奉皇上的命令,陈述十五件事,其中十四件都被皇上应允执行。明成祖去世,仁宗继位,改元洪熙。李时勉上疏谈论当时的政事,与皇上意见发生了对抗,皇上发怒,命武士用金瓜(卫士所用的武器,顶端为瓜形,饰以黄金)捶打他十八下,拖出金殿,降为御史。后来又因说话议事与圣旨意思相背逆,被下到锦衣卫狱中。开初,他的肋骨被金瓜打断了,到挨棍子时,断了的肋骨一下子自己又接上了,一个月后伤就好了。第二年,明宣宗继位,追究他抵忤仁宗的事情,下令叫士兵给他带上枷锁押到大殿上当面拷问。才一会儿,又命令王指挥到狱中去把他绑到西市斩首。王指挥由皇宫端西门出去时,他已被绑著进了皇宫端东门,所以没有碰见。他被拉上殿后,皇上问他为什么忤触仁宗。李时勉把当时上疏所陈述的事由一条一条背了出来。说到第六件事时,伏在地上不说了。皇上一再追问,他回答说:‘天子威风太大了,我无法详细回忆。’皇上笑了笑说:‘这件事的确是不好说的,谏稿还在吗?’他回答说:‘烧了。’皇上说:‘真是个忠臣啊!’命令卫士把他的枷锁取了,恢复了他的官职。
二、明景泰年间,章纶作仪制郎(礼部官员)因改换太子的事向皇上进言,获罪下狱,在狱中囚禁时间长了,头上长了虱子,痒得难受,很想有把篦子篦一下。忽然,有一群雀鸟共衔一样东西坠落在院子里。他拿起来一看,是一把新作的带有牙边的篦子。章公感谢神灵的赏赐。把篦子小心地珍藏起来。一天下大雨,章纶移到干的地方去睡,他刚挪开一间床那么宽的地方,墙轰的一声就倒塌了。如果他不移动一下,就压死在墙下了。
三、明朝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谋反。他谎称家中的井里涌出美酒,请皇上去观赏。胡家的府第在西华门附近,守西华门的内使云奇知道了胡的阴谋。他奔跑著冲向皇帝的仪仗队,拉著皇帝的马勒子要想报告那里的情况,由于紧张,气太急,一时说不出话来,皇帝怪罪他太不恭敬。左右随从就把他拉下去一阵乱打。云奇的右臂已被打断了,临死前,始终竖著一跟指头,指著胡贼的府第,一直不肯收回去。皇上明白了他的意思,登上城楼往下俯看,看见胡惟庸府第内,屏障围幕间,有刀枪戈矛,兵丁埋伏了好几层,马上派人把胡惟庸捉拿了。胡惟庸的党羽都伏罪而被诛杀。皇帝想召见云奇时,他已死了。皇上非常悼念他,追封官爵,赐厚葬,并派六户人春秋两次祭祀时,为他扫墓祭奠。
四、李善是南阳李元的家奴。由于瘟役,李元一家都死了,只留下一个儿子名叫李续。生下来才只有十天,奴仆们私下商量,要杀掉李续,瓜分他的产业。李善暗地里背著李续逃到山中。他亲自喂养,他的乳房竟生出了乳汁。李续还是幼孩,李善凡事都跪著向他禀告。到孩子十岁时,李善和他一齐出山到县上去状告了那些奴仆们。县令钟离意,把那些奴仆全部抓来杀了。皇上因为李善的义举召他到朝中做官。拜他为太子舍人。后来又升迁日南去作太守。李善从李元坟墓经过时,一里以外就脱掉官服,穿起从前的衣服,拿起锄头到坟前除草,跪拜痛哭,非常哀伤。又亲自做菜去祭奠。祭拜时,他哭著说:‘老爷、太太,李善来了。’住了几天才走。后来他又升任九江太守。李续也做了河间府从官。
五、元朝末年,大明的部队攻克燕京。元朝的大臣危素和黄□约定以死殉国。黄□投井而死,危素逃到报恩寺,也想投井。一个和尚把他拉住,说:‘你一死,国家的历史也就断了。’因此危素未死。明太祖朱元璋仍然任命他当大学士。皇上虽然因他才学好,把他当作顾问,但心中却很鄙薄他的人品,有时竟叫他‘危狗’。有一天,皇上到东阁查看,危素走过来,他的鞋子发出‘咄咄咄’的响声,一直响到门帘里面。皇上问是谁,他回答说:‘是老臣危素。’皇上说:是你么?我还以为是文天祥来了呢!’危素十分恐惧,吓得周身是汗。皇上说:‘危素!你如果真是元朝的老臣,为什么不到和州去守余阙的庙去呢?’原来余阙十分忠于元朝,因不投降陈友谅而死了,明太祖赞扬他的气节,为他修庙祭祀他,所以派危素去做庙里烧香的人,让他于心有愧。不到一年,危素就因忧愁而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