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诚信待人的故事

诚信待人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19 16:21:04

1. 诚信的小故事,大约50字。

答:抄诚信的小故事
一、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二、孟信不卖病牛
古代,有个叫孟信的人,一次被罢免了官职以后,家里很穷,甚至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一天,家里人趁孟信外出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病牛卖了,来换粮食。孟信回家后发现病牛被卖了,就把家里人打了一顿,还去把病牛要了回来,他对买主说这是病牛,没什么用处了,这样的病牛不能卖给你。

2. 诚信待人受到人们赞扬的故事

与诚信同行——读历史故事《滥竽充数》的现代感悟
公元前310年,发生在齐宣王大殿的滥竽充数的故事让我们熟知了南郭先生其人其事。这一历史故事情节的现代版雷同演绎不时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周遭,于是可谓典型的“三无”人员(无技能证、无上岗证、无用工证明)的南郭先生的故事再次引起了世人的争议。“滥竽充数”是告诫我们:要踏踏实实的,任何的弄虚作假都是要被揭穿的。回过头来直击现代人的内心,就此故事更深刻的感受在于我们对“诚信”意识的探讨与回归。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诚实、守信一直是华夏民族引以自豪的品格。“言必信,行必果”、“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这种优秀文化熏陶了我们几千年。人们讲求诚信、推崇诚信,诚信之风早已融入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成为中华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涤荡,人们突然发现,在有些人的体现中诚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长,“利益”取代了美德,诚信让位于欺诈,就连被称为净土的校园,考试作弊、欺骗老师家长等不诚信的现象也在部分同学身上突显,屡有发生。
前些时候,有朋友告诉我这样一幕,说自己在求学路上为了减轻部分经济压力原本是想向银行寻求支持,但却遭遇了尴尬,理由是大学生贷款出现了不诚信现象,拖欠贷款甚至就是不还。我校2007年4月3日的《学生工作》报,随想长廊——校园话筒之“为什么作弊屡禁不止”论坛里,我们还听到了关于考试作弊问题探讨的种种声音:“作弊是为了害怕无颜见爹”、“别人作弊,我自己不作弊就觉得有点亏”、“出于义气而作弊”、“成绩太重要都因一考定终身”、“课程太多,学了就我忘”、“应该设计一种平时不学习就肯定过不了的考试方式”……种种心态的揭示向我们展示了作弊者种种矛盾战胜理智的“魔鬼”心理。用当时某些评论者的话说:这其实就是一个“诚信”的问题,其实每个人作弊的时候都知道作弊不对,可没有人在乎,这就是对“诚信”的淡漠……
我们立足校园曾经被认为的“净土”来感悟我们的“时代骄子”昔日的荣耀,有识之士在此高呼:我们的诚信发生了危机,我们的传统美德哪里去了?面对种种情境,我们很有必要来反思诚信的重要意义,来倡导诚实守信的学风:在我们的殿堂里,诚信学理想,诚信学道德,诚信学文化,诚信学纪律。
专家指出:“诚信”是一种人的内心状态。诚——诚恳,诚实,不弄虚作假;信——信用,信任,不欺诈坑弱,诚恳待人,以信用取信于人,对他人讲信用。二者紧密结合体现了现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要求,有着特殊的社会普适性和重要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我们不乏诚信的典型人物和故事。
“滥竽充数”是反面史实正面效应;华盛顿与小樱桃树的故事、元代宋濂冒寒还书的故事……这些正面故事的直接感化让我们看到了一种闪光的品质:诚信,也正是这种品质最终成就了他们的不朽!
龙永图先生(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中国经贸部副部长)在2001年APEC会议上讲到一则这样的故事:一个七八岁的瑞士小南孩在一家超市的厕所里很久了还不出来,他妈妈急了,一个记者刚好碰到他,记者替妈妈进去找,发现小南孩满头大汗在修抽水马桶,想把马桶冲干净。记者问男孩:你妈妈在外面急了,干吗还不出去?男孩说:马桶没有冲干净怎么可以走呢?龙永图把小男孩的这种责任感称之为诚信意识,从细小的事情上可以看到小男孩的道德观念。
蒋树声先生(南京大学校长)也曾经讲述过他亲身经历的两个故事:1979年,他被公派赴英国留学。一次,一个朋友邀他开车到郊外野餐。虽然风光秀丽的郊外别无他人,这位朋友还是将野餐所有的垃圾都用自己随身携带的塑料袋装好,放到车上带会市区处理。又一次,他在一个公交车站等车,因为自己坐在一边读报,公交车来了没有发觉。忽然他听到有人招呼自己:“车来了”。抬头一看,原来排在自己后面的人一个也没上车。将垃圾带回市区处理的朋友他不这样做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公交车站的候车者也都与他素不相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们诚实守信,信守自己对环境、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或者用蒋树声先生的话说:这种诚信升华的结果就是道德的完善。

3. 名人讲诚信的故事

一、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分析:“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言而无信则自取灭亡。

二、黄金百斤,不如季布一诺
季布,汉朝人,他以真诚守信着称于世。时人谚云:“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意思是说,季布的一句话,比金子还要贵重。后来,季布跟随项羽战败,为刘邦通缉,不少人都出来保护他,使他安全地渡过了难关。最后,季布凭着诚信,还受到汉王朝的重用。
分析:只有诚信待人者,才能被别人诚信相待。
三、李苦禅烧画
李苦禅是我国当代着名画家,他为人爽直,凡答应给人作画,从不食言。有一次,有位老朋友请他作一幅画,李苦禅因有事在身,未能及时完成。不久,当他接到老友病故的讣告后,面有愧色,即趋作画,画了幅“百莲图”,并郑重其事题上老友的名字,盖上印章,随即携至后院,将画烧毁。事后,对儿子说:“今后再有老友要画,及时催我,不可失信啊!”
分析:真正的画家、艺术家都是些感情真挚而丰富的人。他的不虚伪造作,讲诚信,从不食言,真可谓画品如人品。

四、经营人心
清代乾隆年间,南昌城有一点心店主李沙庚,最初,以货真价实赢得顾客满门。但其赚钱后便搀杂使假,对顾客也怠慢起来,生意日渐冷落。一日,书画名家郑板桥来店进餐,李沙庚惊喜万分,恭请题写店名。郑板桥挥毫题定“李沙庚点心店”六字,墨宝苍劲有力,引来众人观看,但还是无人进餐。原来“心”字少写了一点,李沙庚请求补写一点。但郑板桥却说:“没有错啊,你以前生意兴隆,是因为‘心’有了这一点,而今生意清淡,正因为‘心’少了这一点。”李沙庚感悟,才知道经营人生的重要。从此以后,痛改前非,又一次赢得了人心,赢得了市场。
分析:人心是一笔无形资产,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巨大财富。对于企业、商家而言,经营人心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此事亦可看出郑板桥的智慧与幽默。
五、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六、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4. 诚信待人的故事

曾参教子无欺
约2500年以前,孔子的学生曾参教育子女十分严格,从来说话算数。一天,曾参的妻子准备去赶集,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母亲劝说儿子别去赶集:"你要是不去,我回来就杀猪炖肉给你吃。"儿子听母亲这么一说,就不再闹着去赶集了。曾参妻子回来,进门就看见
曾参正磨刀准备杀猪。
“我说杀猪炖肉,不过是哄哄孩子的。”
曾参反对妻子哄孩子的做法,“不能跟孩子开这种玩笑。如果这次欺骗了孩子,他就不信任你了,以后如何教育好他?”
妻子听了这话,也觉得自己不对,便与曾参一起杀猪炖肉给孩子吃。
成信的品德要从小培养。曾参杀猪是以身作则地
教育儿子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说到做到,言行一致。
卓恕交友守信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名士卓恕,是浙江上虞人,为人诚实,重信誉。他答应别人今天办的事,决不拖到明天。
他与人约会,纵然遇到暴风骤雨,也守约必到,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
有一次,他要从建业(今南京)回老家上虞,特向好友诸葛恪辞行。
“你何时能回来呢?”
“我将于某日回来,那时再到府上看望您。”
到了归期那天,诸葛恪准备了酒宴,还要请了许多客人,要与卓恕痛饮一番。客人们都到起了,酒宴也都备好了,但仍不见卓恕的身影。
“两地相隔一千多里地,期间江湖阻隔,或许遇到什么风险,很难准时回来。”客人们不免议论纷纷。
一会儿,只见卓恕风尘仆仆地赶来,诸葛恪高兴地出门迎接。
在客人们赞扬卓恕的守约精神的热烈气氛中,酒宴如期举行。
卓恕千里如期赴约,反映了他对朋友的高度负责精神。
诚信乃做人之本
郑婕
近日,校园诚信问题不断被提及,与此同时,有关学生考试作弊、学校弄虚作假的议论也不绝于耳。教育诚信、校园诚信成了教育自省的一个重要话题。
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然而,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受多元价值观念的影响,失信成了社会道德领域突出的问题之一。为此学校对教师学生进行了广泛的教育
学校提出了以培养“诚信师生”为目标,以“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为经,以“诚信行为、诚信制度、诚信文化”为纬,以创建“诚信校园”为契机,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诚信校园不光是学生诚信,而且也包括教师和校长的诚信。校长,要求廉洁奉公、奋发有为、坦诚待人、表里如一、履约践行、率先垂范;教师,要求遵纪守法、廉洁从教、敬业爱生、教人求真、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学生,要求尊师敬长、遵章纪、诚实学习、诚实做事、自尊自律、学做真人。而且学校这学期还引入了信用管理,为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诚信档案,同时辅以污点消除制度,对学生偶尔犯的小错误,可以将功补过,并在档案上消除,以体现管理上的人文关怀和宽容精神。"诚信教育"、"诚信管理"、"诚信服务"构成了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我国古代其实就有很多诚信的小故事。如曾参杀猪示诚信。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在我们的生活中,老师,家长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给我们讲了许多诚信的小故事。诚实是一种作风,一种实在,一种可靠,它的内涵涉及到对世界是否可靠。诚挚,严谨的的做人做事自然磊落,落地生根,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种准则的含义已超出了本身,而带着光彩的人类理想和精神,正气蕴在其中。
诚实的人会赢得友谊,信任,钦佩和尊重。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就要养成讲真话,不欺骗,诚恳对人,说到做到的品德,将来到社会上才能立稳脚跟,受到别人欢迎。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