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吗

水浒传是神话故事吗

发布时间: 2021-01-17 22:20:51

1. 水浒传讲述了一件什么生动的神话故事

主要讲108路神仙从鬼-——到成神——最后再变鬼的凄凉神话故事!!

2. 水浒传是神话吗

不是。《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古代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它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全书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108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
《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版本众多,流传极广,脍炙人口,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按120回本计,前70回讲述各个好汉上梁山,后50回主要为宋江全伙受招安为朝廷效力,以及被奸臣所害。
其他现存版本中,起源较早的百回本内无征田虎、王庆部分,简本(文简事繁本)系统中的征田虎王庆部分与《水浒全传》不同(一般认为“全传”本是根据简本改编),金圣叹评本(70回本)无大聚义后情节。
产生背景:
《水浒》是一部在人民群众上百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伟大作品。
南宋时,梁山英雄故事流传甚广。当时的画家、文学家龚开的《宋江36人赞并序》称:宋江等36人的故事已遍及大街小巷;画家也执笔为他们图形绘影。
《水浒》最早的蓝本是宋人的《宣和遗事》,它着力描写了杨志卖刀、晁盖等结伙劫生辰纲和宋江杀阎婆惜等事,对林冲、李逵、武松、鲁智深等主要人物也都作了描写。宋元之际,还有不少取材于水浒故事的话本。在元杂剧中,梁山英雄已由36人发展到108人。
施耐庵把有关水浒的故事和人物整理加工,在创作《水浒》过程中,忠实地接受了人民的观点,这是《水浒》之所以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水浒》历史地表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阶级压迫是这场农民起义战争的社会根源。高俅等奸臣贪官对人民进行压榨和迫害,激起了人民大众复仇之火,逐渐发展为燎原之势。
小说热情地歌颂了在这一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宋江、林冲、鲁智深、武松、李逵等梁山英雄,以及“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农民革命理想,形象地展示了这次农民起义演变为悲剧的内在历史原因。
除了李逵、武松、鲁智深、阮小七等为数不多的人反对招安之外,以宋江为首的绝大多数人存在着浓厚的忠君思想,他们仇恨和反对的只是高俅等奸臣和贪官污吏。
因此他们的造反尽管也把封建王朝搞得天翻地覆,却不是要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制度。梁山起义的悲剧也正是表现了封建社会里农民起义这样一种无法超越的历史局限性。施耐庵如实地反映了农民起义本身这个不可克服的缺点,从而生动地描写了梁山起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而又转为失败的全过程,深刻地揭示了农民起义的规律性。《水浒》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全面真实的反映农民起义的伟大作品。
作品紧扣“官逼民反”、“逼上梁山”的题旨,刻画梁山英雄。如作为80万禁军教头的林冲,经济收入宽裕,妻子年轻美貌,家庭生活温馨。这样的社会地位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他安于现状、怯于反抗的性格。面对调戏他爱妻的高衙内,虽然怒气顿生,但碍于对方是自己顶头上司高太尉的义子,只好忍气吞声地收回了那高举的拳头。
之后,高俅指使陆谦设计骗他的爱妻,并诱骗他误入白虎节堂,他仍然忍气吞声。在充军途中他受尽折磨,在野猪林里险遭暗害,他依然甘受凌辱,幻想能回家与爱妻团聚。直到高俅指派陆谦等人,要在草料场将他烧死,才使他忍无可忍地杀了陆谦等人,雪夜上了梁山。
“《水浒》108个人性格,真是一百零八样”(金圣叹语)。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典型。比如林冲、鲁智深和杨志三人,都是军官出身,是武艺高强的英雄,但他们的性格各异。林冲有如上述。鲁智深慷慨直爽,疾恶如仇,敢做敢为,这都集中表现在见义勇为和爱打抱不平上。
为了救金氏父女,三拳打死了郑屠,犯了血案,无可奈何地藏身寺院,做了和尚;为了救林冲,受高俅迫害,连和尚也做不成了,只好落草辗转上了梁山。杨志跟林冲、鲁智深的性格都不相同,他是“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他的生活目的在于“一枪一刀,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
当他失陷花石纲,丢了官时,仍没有放弃向上爬的想法。他积极采取贿赂的手段,企图恢复原来的官职。当受到梁中书赏识和提拔时,感激涕零,要死心塌地在他的门下做军官。直到失陷生辰纲,生命受到威胁时,才亡命江湖、逼上梁山。
刻画人物,往往在人物第一次出场时,首先通过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独具的性格特征,这是《水浒》刻画人物的特色。如第三回鲁达第一次出场时,通过史进的眼睛看见:他是个军官模样,“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身长八尺,腰阔十围”。
只几笔就揭示出鲁达这个粗莽正直的英雄性格。对行者武松,写他“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下子就揭示出武松精明英武的性格特征。
《水浒》曲折动人的情节,尖锐激烈的矛盾冲突,往往通过一个个场面展开、一个个细节描写、一步步地推向高潮。第23回写武松打虎的情节就是如此。第一个场面,写他在景阳冈下酒店一连喝了十几碗酒。接着第二个场面,写他走出酒店被店家喊住说:有大虫伤人和三碗不过冈。武松怀疑店家用心不良,决计过冈。第三个场面写他行数里,看见剥皮树干上写着有大虫伤人等两行字,武松将信将疑地仍继续上冈。第四个场面写他来到景阳冈上,看到山神庙前的印信榜文确信有虎。接着第五个场面才写他在冈上遇虎、打虎。
在打虎这个场面中,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武松一一躲过,以及武松的哨棒打在树上被折断,他就势按住老虎拳打脚踢,老虎以利爪刨出土坑等等,都是一个个细节。这些细节在写武松神勇的同时,扣人心弦地把情节推向高潮。
类似的事件写出不同的情节,这也是《水浒》的显著特色。如林冲买刀和杨志卖刀、武松打虎和李逵杀虎、武松杀嫂和石秀杀嫂、江州劫法场和大名府劫法场、以及林冲起解和卢俊义起解等等,事件类似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情节,显示出生活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异彩纷呈。
《水浒》的结构是纵横交错的复式结构。梁山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纵贯全篇,其间连缀着一个一个相对独立自成整体的主要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自身在结构上既纵横开合,各尽特色,又是整个水浒故事的有机组成部分。《水浒》的这种独具特色的结构,是民间艺人“说话”特色的具体表现。与之相联系的是《水浒》的语言,它在群众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保存了群众口语的优点,具有洗练、明快、生动、色彩浓烈、造型力强的特色。

3. 《水浒传》中的开头描写的神话故事是什么

梁山好汉都是天星下凡历练的,死了都回天上了

4. 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为什么开篇写了神话故事

我们知道,《水浒传》是一部讴歌英雄主义的小说,但它的开篇却写了一个洪太尉误走妖魔的故事,说洪太尉受天子之命赴信州龙虎山请张天师去京城作法,在伏魔殿前揭开镇魔封皮,放出一百零八个妖魔,这些妖魔就是后来的梁山一百零八将。此事与后面所写的英雄故事,从表现手法、阅读感觉上都有很大距离,这常常使数百年来的读者生出许多疑惑。关于这段故事,有许多猜测,比如有人说,作者大概怕正面写起义英雄的内容不能绕过封建统治者的审查,甚至怕因此而受到迫害,就故意在正式的故事前面加了个水浒人物“妖魔化”的内容,瞒天过海,以使《水浒传》可以发行于天下。这种说法可以自圆。而我最强烈的感觉,则是写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一节,是有意映射王安石变法,把北宋亡国的历史责任归咎到王安石以及受他提拔打着变法旗号行种种私弊的蔡京等六贼身上,体现了司马温公、苏轼、程灏、朱熹直到清代以理学为主一脉相承的儒学思想家的情绪和观点。
我的判定不是凭空而来,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一,从时间上说,一般写故事,都连贯着写,但《水浒传》此处,却硬是横空写出个不同年代的事来。梁山英雄起义开始于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而误走妖魔却早在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前后相差61年,干嘛往前跨越这么多年编一个没有现实可能的故事呢?如果仔细看,我们会发现,《水浒传》中洪太尉误走妖魔的嘉祐三年,正是历史上王安石向仁宗上万言书表达变法观点的时间。这是绝非巧合,应当是有意安排的。《水浒传》表面意思是说:61年后妖魔复出闹乱大宋,其种子在61年前就种下了。其背后的意思是说:61年后蔡京等六贼害国误民,其祸肇始于61年前王安石要求变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水浒传》上说,请张天师祈禳天灾是北重臣范仲淹1058年提出来的,而历史上的范仲淹是在距此六年前的1052年就去世了,建议请天师的事历史上没有存在的可能。当然,作为小说的《水浒传》不一定拘泥于史实,可以虚构,但为什么不虚构别人单单虚构个范仲淹提建议的事呢?作者表面的意思是:正是由于范仲淹建议请张天师,才惹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的问题;背后的意思是:由于历史上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庆历新政,引出了后来导致北宋灭亡的王安石变法(这是反变法派的观点,比如曹后、高后就对神宗说:王安石变乱天下)。还有一点,就是《水浒传》把范仲淹上奏仁宗请天师的时间写为“三月三日五更三点”,三月三日是上祀节,这个节祭孔祭神,是关系国家大事的重要日子,但后来洪太尉却没把这件国家大事办好。这个节本是驱除不祥、消除病痛的日子,朝廷上议论的也是如何祈禳瘟疫,而洪太慰实际操作的,却是把一批妖魔给放了出来。《水浒传》这样写,应当有他的用意。
二,从地理上说,洪太尉去的是信州龙虎山,此地有好几个方面都与王安石有关联,最适合于附会。自龙虎山,往西不远,就是王安石的家乡临安(现江西抚州);往北很近,就是洪太尉误走妖魔那年任职的饶州,当年二月王安石到饶州(今江西波阳县)任江南东路提点刑狱。而北宋变法先驱范仲淹也曾被贬饶州。徽宗皇帝迷信道教,但道教圣地有的是,为什么不去别处单去信州龙虎山去请天师,这就很值得思考了。
三,从两个人物的行为特点看。洪太尉放走妖魔与王安石变法时的作事态度有很多吻合。
比如:洪太尉不遵前代成法。《水浒传》中,真人说:“此乃是老祖大唐洞玄国师封锁魔王在此,非常厉害,今经八九代祖师,誓不敢开。”而洪太尉却自行其事,非开不可,终于导致妖魔奔出的后果。历史上,元佑党人及后来与其一脉相承的儒士则认为,祖宗之法最当遵循,克己复礼才最佳。文彦博就说:“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司马光也说:“介甫(安石字)为政,尽变更祖宗旧法。”王安石却响亮地提出:“祖宗之法不足守!”
比如:《水浒传》中,洪太尉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当洪太尉一再要求打开封条时,“真人告道:太尉,此殿决不敢开!先祖天师叮咛告戒:今后诸人不许擅开。”洪太尉却说真人“胡说!”非开不可。历史上,王安石是认准的了事坚决做到底,任凭再多的反对者也不怕。保守派攻击新法实行,说“天下汹汹,”“人皆以为不便”,“士大夫在朝廷及四方来才,莫不非议介甫”,“天下怨谤”。王安石对这些说法不肖一顾,他说:人言不足恤!”
比如:《水浒传》中,真人三回五次禀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洪尉却不怕这些,硬压着人家把封条打开。历史上,王安石变法也是胆子很大,面对保守派关于变法引发天变的说法,王安石却坚定地说:天变不足惧!”
比如:《水浒传》中,洪太尉为了实际自己打开封条的意图,大怒着斥责道众:“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挡宣诏,违背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历史上,王安石变化也是仅仅依靠皇帝支持,关键时刻也会把天子抬来与政敌对抗,这在保守派眼里,大概就是以天子压众人吧。
变法斗争是北宋政治斗争的重要形式。许多年间,司马光一派与王安石一派以及两派各自衣钵的继承人,你得势的时候压制迫害我,我得势的时候压制受害你,那一派都有起有落。这种斗争,固然反映了不同的官僚体系对治国方针的不同理解,但斗争造成的政治上的敌视和思想上的隔阖,对整个政权内部及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一直影响到南宋及明清知识分子的思考。司马光掌权的时候,王安石下台。王安石下台的时候,司马光上台。神宗时变法得逞,高后执政时司马光废除新法,哲宗亲政时蔡卞、蔡京、林希、黄履、来之劭等变法派再起,向太后执政时反对新法,徽宗亲政时又起打着变法旗号的蔡京等人。蔡京等人为了迫害保守派人士,定司马光、文彦博、苏轼、苏辙等一百二十人为“元佑奸党”,由徽宗书写刻石,立于进于朝廷端礼门。后钦宗在国家混乱危亡时即位,又惩治了被称为“六贼”的蔡京等人,尊奉二程,反对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尽管他的变法由于缺乏群众的支持、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操作有不善的地方而失败,但变法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有些地方也是有成效的。所以,尽管几乎所有支持他的重要人物都被史书列入奸臣传,但他却不在奸臣传之中,这也说明史学家对他比较理解和公正。但在对立派那里就不是这样看,他们把生活节俭、全力经国的王安石与腐化奸顽的蔡京等人不加过多区分。钦宗时程颐的门人杨石就说:“今日之祸,实安石有以启之”以至于钦宗听了他的话,毁去王安石配享孔庙之像。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水浒作者想说:徽宗时宋江反叛是仁宗时洪太尉放出妖魔导致的,同理,徽宗时北宋的灭亡是王安石在仁宗朝上万言书的时候就注定了的。两派势力斗来斗去,一直斗到借以斗争的北宋政权也没了。但,这种斗争,在思想上却一直持续到南宋以后。由于蔡京一派失败于北宋的丧日,所以在政治上就再也没有复起的机会,而北宋灭亡,也就全都归罪于他们了。此后,程朱理学盛行,王安石擅变祖宗之法他的孝子贤孙如蔡京之流祸乱国家的观念也就深深地刻在此后的文人士大夫心中,这其中应当包括《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
《水浒传》中,导致英雄反抗的主要因素,是各级官吏的腐败,有法不依。当年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就有一种观点:认为关键的问题不在于改变法度,而在于管好官吏,如果官吏不好,任怎么变法也不行。通过《水浒传》反面人物体现的社会政治腐朽面来看,施耐庵恐怕在故事背后也想说苏轼那样的话:你王安石变法,变来变去,法没变好,不是变出一些奸臣坏蛋么?如果不是蔡京、童贯等六贼为首的贪官恶官集团不守法纪,国家怎么会出现那样盗贼起外寇入的局面?其实,我们也认为,王安石变法之所以失败,除了其他各个方面的原因外,给一些官吏一执行新法就变样,把本来是为民着想的新规定变成更加盘剥百姓的工具有关,国财多了,却没用在正经地方,倒是给那些贪官污吏挥霍无度提供了条件,所以,变法很难得到百姓的支持。
古代长篇小说,常常在开篇加一个楔子,但《水浒传》的开篇比较讲究,虽然类似神话,但不仅仅为了引人,后面有深层的脉络连接。至于让人费猜,那是有意为之,就象《红楼梦》的“贾雨村”言一样。如果全说明白了,也就失去了这种表达形式的意义,所以,施耐庵写这段内容的时候心里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也只能这样去揣测了。

5. 水浒传其中的英雄人物是民间传说还是真实人物

《水浒传》的成书,取材于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据《东都事略

6. 《水浒传》开篇是一篇神话,作者为什么要用神话做开篇

水浒传以历史上北宋年间宋江起义为背景,描写水泊梁山众多的英雄好汉,反抗朝廷的故事。据历史记载,虽然宋江起义没有一百单八将,也就只有三十六将,但有很多人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也是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为什么施耐庵要把这些英雄和三十六位天罡星七十二位地煞星捆绑在一起呢?还在文章开篇把他们以妖魔的形式来描写呢?本来英雄是值得赞美的崇拜的,为啥要把他们妖魔化?施耐庵有什么苦衷?有什么顾虑?

正是新旧政权交替的时候。作为元朝的进士,他也看到了历史的必然,朝代更替不可改变,宋朝是汉人建立的政权,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而朱元璋又是汉人,屡次邀请他出山都没答应。施耐庵见证了明朝建立的整个过程。作者的心里很矛盾,让平民百姓忘记历史进程,恰恰是让人记住宋朝是汉人建立的。(越让人忘记的,往往越记得牢固)。让统治者忘记历史进程,是对他们的安慰。

作者在这个时候写水浒梁山好汉的故事,一方面激励老百姓反抗元朝统治,一方面又在安慰统治者。梁山最终的结局也是王的胜利,好汉的悲剧。这也不一定是作者想看到的,可能只是迎合元朝统治者的口味。中国文化本来就是含蓄的文化,作者不可能说的那么直白,只能用神话代替现实,用妖魔代替英雄!

7. 武松打虎这个神话故事里讲了什么

首先,要明确这不是神话故事,你题目就问错了,这是《水浒传》里面的一段故事版,
《水浒传》是由江苏兴化籍权作者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次,中国四大名著,要读一读的。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对了解老祖宗的历史有帮助,对自己文化素养等方面也有提升。
然后,武松打虎讲述的是梁山好汉武松回家探望兄长,途经安徽境内景阳冈,在酒家喝了十八碗酒,醉后执意要赶路。酒家告知景阳冈上有老虎伤人,劝其勿行。武松不信,继续上冈。
在景阳冈上果然遇到一条吊睛白额大虫。武松奋起平生之力以双拳将虎打死,后来酒家怕武松出事纠集附件的猎人上景阳冈救武松,猎人也披着虎皮伪装,武松以为还有老虎,吓的刚要跑,就被猎人叫住了,这样武松打虎才为大家所知,武松为当地老百姓除去一大害。后就被世人传为佳话。
打虎以后,在县里衙门当了个武督头!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