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发布时间: 2021-01-17 18:37:13

1. 这些歌曲的音部如果是女高音的话,是花腔,抒情还是戏剧

《抄habanera》抒情女中音,《caro nome》花腔女袭高音,《largo al factotum》抒情男中音,《O mio babino caro》抒情女高音,《nessun dorma》戏剧男高音,《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抒情女高音,《Les oiseaux dans la charmille》花腔女高音,《玛依拉变奏曲》花腔女高音,《苗岭的早晨》抒情花腔女高音,《pace pace mio dio》戏剧女高音
如果是女高音的话只需要变换一下名称就行了!但是前提:“男生声部和女中音声部坚决不许在歌剧中换声部!”

2. 奥芬巴赫创作的轻歌剧有哪些特点

奥芬巴赫(1819~1880)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提琴家,原籍德国。毕业于巴黎音乐院后回,曾任喜歌答剧院乐队大提琴手、法兰西剧院指挥。从1853年起从事轻歌剧的创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轻歌剧约90部之多。1858年他创作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曾连演288场而不衰,以至他的轻歌剧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风靡一时。他的轻歌剧具有轻快的风格、强烈的社会讽刺意义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写法国当时社会风俗的同时,揭露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下的法国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反映了当时巴黎市民社会的风气。三幕带有序幕和尾声的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谢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于1877~1880年(未完,后由作曲家吉罗整理完成)。该剧根据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枢密官克莱斯波尔》等三个故事编剧。情节以霍夫曼生前的三个恋爱故事为主线展开,以法国当时流行的音调为素材,并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歌剧的色彩,表现了对理想追求和最终理想的幻灭。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为《船歌》、《木偶之歌》等。

3. 谈谈音乐作品

关于音乐众说纷纭,但很少说到要害处。在我看来,语言文字代替不了音乐,也说明不了音乐。如果可能,我们就不需要音乐了。人们常常抱怨说,音乐太含混模糊,耳边听着音乐脑子却不清楚该想些什么;反之,语言是人人都能理解的。
但对于我,情况却恰恰相反,不仅是就一段完整的谈话而言,即便是只言片语也是这样。语言,在我看来,是含混的,模糊的,容易误解的;而真正的音乐却能将千百种美好的事物灌注心田,胜过语言。那些我所喜爱的音乐向我表述的思想,不是因为太含糊而不能诉诸语言,相反,是因为太明确而不能化为语言。并且,我发现,试图以文字表述这些思想,会有正确的地方,但同时在所有的文字中,他们又不可能加以正确地表达。
如果你问我,我落笔的时候,脑海里在想些什么,我会说,就是歌曲的本身。如果我脑海里偶然出现了某些词句,可以作为这些歌曲中某一首的歌词,我也决不想告诉任何人。因为同样的词语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意义是不同的,只有歌曲才能说出同样的东西,才能在这个人或另一个人心中唤起同样的情感,而这一情感,对于不同的人,是不能用同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述的。

4. 奥芬巴赫创作的轻歌剧有哪些特点

奥芬巴赫(1819~1880)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提琴家,原籍德国。毕业于巴黎音乐院后专,曾任喜歌剧院乐队大提琴属手、法兰西剧院指挥。从1853年起从事轻歌剧的创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轻歌剧约90部之多。1858年他创作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曾连演288场而不衰,以至他的轻歌剧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风靡一时。他的轻歌剧具有轻快的风格、强烈的社会讽刺意义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写法国当时社会风俗的同时,揭露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下的法国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反映了当时巴黎市民社会的风气。三幕带有序幕和尾声的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谢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于1877~1880年(未完,后由作曲家吉罗整理完成)。该剧根据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枢密官克莱斯波尔》等三个故事编剧。情节以霍夫曼生前的三个恋爱故事为主线展开,以法国当时流行的音调为素材,并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歌剧的色彩,表现了对理想追求和最终理想的幻灭。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为《船歌》、《木偶之歌》等。

5. 花腔女高音经典曲目都有哪些

花腔女高音经典曲目有:《魔笛》、《拉美莫尔的露琪亚》、《霍夫曼回的故事》等等。

高音也是很容易产生悲剧感的音区。我印象最深的是《歌剧魅影》里女主角被魅影带入镜中世界的唱段,相当惊艳。

其他的圈子的话,在acg圈有一位大手子音乐人叫梶浦由记,曾为很多经典作品做过配乐。推荐给题主《第七天堂》,由kalafina演唱,非常具有悲剧色彩的一首歌。




6. 意大利歌剧代表作人物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希望以上信息可以帮到您,欢迎您登陆我们的网站,查询全国各大城市最新、热门演出信息
具体请点击:http://www.chinaticket.com ^_^

7. 轻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的生平经历是怎样的以及他在轻歌剧领域上做出了哪些贡献

奥芬巴赫(1819~1880)是法国作曲家、指挥家、提琴家,原籍德国。毕业专于巴黎音乐院后属,曾任喜歌剧院乐队大提琴手、法兰西剧院指挥。从1853年起从事轻歌剧的创作,直至逝世,共作有轻歌剧约90部之多。1858年他创作的轻歌剧《天堂与地狱》曾连演288场而不衰,以至他的轻歌剧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巴黎风靡一时。他的轻歌剧具有轻快的风格、强烈的社会讽刺意义和政治批判性,在描写法国当时社会风俗的同时,揭露了法兰西第二帝国统治下的法国上层社会的腐败堕落,反映了当时巴黎市民社会的风气。三幕带有序幕和尾声的轻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作曲家的谢世之作,也是他最成功的作品。作于1877~1880年(未完,后由作曲家吉罗整理完成)。该剧根据德国浪漫派作家霍夫曼所作的《瞌睡神》《失落了的幻影的故事》和《枢密官克莱斯波尔》等3个故事编剧。情节以霍夫曼生前的3个恋爱故事为主线展开,以法国当时流行的音调为素材,并具有浪漫主义抒情歌剧的色彩,表现了对理想追求和最终理想的幻灭。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为《船歌》《木偶之歌》等。

8. 急问:19世纪意大利歌剧有哪7位歌剧作曲家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法国喜歌剧

在梅耶贝尔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在意、德歌剧的冲击下,法国大歌剧出现颓势。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国人喜爱的喜歌剧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并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为题材的抒情歌剧。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剧的作曲家。奥芬巴赫和托玛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顶峰,在欧洲三个音乐大国中,都出现了世界级的杰出作曲家。

在意大利,威尔第使歌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成为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重要和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如果说他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是他们的集大成者。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法国的古诺和比才虽然与瓦格纳、威尔第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作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绝不能低估。特别是比才,由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成为浪漫主义终结和真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尔第19岁

9. 霍夫曼的故事——木偶之歌 的问题

[%=@title%] [%=@count%]票 [[%=@percent%]%]

我是一个破碎的木偶
身上背负着太多的包袱回
我是一个破碎的木偶
身上的伤口数也数答不清
是啊
我是一个木偶
任人摆布
我是一个木偶
供人玩耍
我是一个木偶
没有自己的思想
可是 现在
我变成了一个破碎的木偶
一个无人要无人爱的木偶

他们不懂我的悲伤
他们不了解我的痛苦
上帝啊 请宽恕他们

看啊
身上的伤口是他们赐予的
心中的裂痕是他们挖开的
眼中的泪水是他们制造的
哦 多伟大的人

我曾是一个木偶
或许美丽 或许可爱
现在我是一个破碎的木偶
或许依旧美丽 但并不可爱

我不能肯定有人还会爱我
但我
不会再轻易相信他们的爱了

也许有一天
你经过橱窗前会发现一个破碎的木偶
请不要鄙视她
请不要去可怜她
更不要去爱她

因为鄙视会让她受伤
可怜会让她惭愧
而爱她
会让她死去

然而也就因为爱
才使她成为这样

如果你不能把握给她幸福 让她快乐
那你没有资格对她说爱

她与我皆是破碎的木偶
她便是我
真实的我

10. 刘珅的歌剧精灵

姓名 刘 珅
性别 男
生于 2000年11月
出生地 北京
特长 歌剧、钢琴 刘珅出生于北京的一个音乐家庭,自幼喜爱音乐和戏剧,尤其是歌剧。他具有绝对音高的听觉和很强的音乐记忆力,喜欢歌唱但至今从未学过声乐演唱。
5岁开始学习钢琴至今,师从钟慧教授。
2005年开始参加戏剧和歌剧的演出。
2006年5月获北京市“希望杯”钢琴比赛优秀奖。
2007年正式登台独唱,先后在保利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北京中山音乐堂、紫金剧院、天津音乐厅、天津大剧院、南京文化中心、上海夏季音乐节音乐厅、深圳音乐厅等独唱。曾与著名指挥家杨鸿年、余隆、吕嘉、胡咏言、俞峰、杨力等合作演出。
2007年10月在北京市“希望杯”钢琴比赛中再度获奖。2009年4月获北京市第十三届学生艺术节个人项目声乐一等奖。
2009年4月和5月随中国交响乐团附属少年合唱团参加国家大剧院歌剧节中歌剧《托斯卡》、《卡门》和张艺谋执导的鸟巢版《图兰朵》的演出。
2010年和2011年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贾尼·斯基基》中饰演杰拉迪诺角色,在《山村女教师》中担任儿童独唱。曾参加的演出还有《仲夏夜之梦》(戏剧配乐)和歌剧《魔笛》、《蝴蝶夫人》等。 在中央电视台三套文艺频道的大型现场直播晚会中演奏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与6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儿童演员一起参加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而创作的童谣版《国家》MV的录制。
2010年8月在首届上海夏季音乐节中与指挥家余隆率领的中国爱乐乐团合作演出著名作曲家马勒的《第四交响曲》,担任第四乐章的独唱(原为女高音而作),取得很大成功,获得业内人士和媒体的高度称赞和好评,这也是国内首次由童高音演绎这部高难度的作品。
2010年12月在中央音乐学院首届国际管乐与打击乐音乐节开幕音乐会上与单簧管演奏家范磊以及美国钢琴家帕特合作,演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岩石上的牧羊人》,现场实况录像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2011年初先后应中央电视台《天生我才》、上海东方卫视《可凡倾听》、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深圳电视台《达人春晚》、香港凤凰电视台《鲁豫有约》等栏目邀请录制特别节目,展示其歌剧演唱的才华。中央电视台还专门为他录制了专题片,讲述其成长过程。
2011年分别在北京马奈草地国际俱乐部和中央音乐学院成功举办《刘珅歌剧咏叹调专场独唱音乐会》。
2011年7月在中国首演英国著名作曲家约翰·布洛的早期歌剧《维纳斯和安东尼斯》中饰演朱庇特,与江苏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马勒《第四交响曲》,11月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合作演出《建筑上的天使》,12月与中央音乐学院乐队学院合作演出《圣诞音乐会》、与深圳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新年音乐会》。
2011年5月26日,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为他组织了一场独唱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一位只有10岁的小孩刘珅令人不可思议地连续演唱了14首歌剧咏叹调,其中绝大多数作品都是业界公认的女高音最难的作品,没有人敢把这些作品同时放在一场音乐会上演唱。从纯技术层面上,他的声乐技巧之高超、纯熟、自然,声音控制之精妙,令声乐系的大教授们称奇,令音乐学院的学生们惊讶、羡慕;而他的乐感与情感表现力也令许多大教授潸然泪下。
时至今日,没有任何人教过刘珅唱歌。他演唱的所有作品都是他仅凭听就学会了的。类似于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的咏叹调《愤怒的火焰》这样被称为女高音试金石的超难作品,他听上两三篇,从语言到音高、节奏、音乐表现就全部记住了,并且自然而然地就可以演唱了。其实6岁时,他就已经经常在各种场合演唱这首作品以及许多令专业歌唱家都难以企及的超难作品。他并不需要看谱,不管多难、多复杂的作品,听两三遍甚至一遍他就会背着唱了;他旁观歌剧排练,不出一个星期,从声乐到乐队每一个声部的音乐就都记住了;就连现代无调性的音乐作品,他看着谱一遍就能够试唱下来,而第二遍再唱时就已经背下来了!刘珅的绝对音高感也令人惊奇,不需要任何参照,他张嘴就能够唱出任何一个音,音高细毫不差,其精准程度令人惊讶。
十岁的刘珅,瘦瘦小小,个人演唱会一连唱了14首世界著名歌剧选曲多尼采蒂、浦塞尔、莫扎特、马斯奈、奥芬巴赫、普契尼、威尔第……更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切都发生在音乐环境中的自然生成、无师自通。爸爸妈妈虽然从事音乐专业,但并没有刻意给儿子制定目标。突然有一天,他们听到儿子在哼唱一首咏叹调,很奇怪:你怎么会的?儿子答:那天我去看排练了啊——仅仅是一场排练,他就能记住!
逐渐地,儿子对歌剧情有独钟,只要听了几遍甚至一遍,就能分毫不差地全部背下来!他要听CD,要看DVD,还恳求爸爸妈妈带他到剧院去看歌剧——父母只好托关系找熟人,甚至穿上小皮鞋,因为儿子的身高达不到进剧院的标准。十岁,父母带着他用了二十多天到欧洲各大剧院,这使他颇为兴奋。他陶醉在歌剧中。他的妈妈汤琼渐渐意识到“我现在对歌剧的了解已经没有他多了。” 专辑名称:歌剧精灵
发行时间:2011-12-01
流派:流行
所属公司:京文唱片
01 我亲爱的爸爸 - 劳莱塔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贾尼》·斯基基
02 晴朗的一天 - 蝴蝶夫人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蝴蝶夫人》
03 来到这远离人烟的山谷 - 贝琳达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狄多与艾里亚斯》
04 谁能猜出多蕾塔的美梦 - 玛格达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燕子》
05 复仇的火焰在胸中燃烧 - 夜后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魔笛》
06 主人,你听我说 - 柳儿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图兰朵》
07 木偶之歌 - 奥林匹亚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
08 你们可知道 - 凯鲁比诺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费加罗的婚礼》
09 啊,满园鲜花凋零 - 阿米娜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梦游女》
10 我心中充满喜悦 - 阿米娜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梦游女》
11 为什么?为什么 - 薇奥列塔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茶花女》
12 为艺术,为爱情 - 托斯卡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托斯卡》
13 漫步街上 - 米赛塔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
14 印度银铃之歌 - 拉克美的咏叹调 选自歌剧《拉克美》
这张CD向全世界见证了在中国的历史上出现了一个声乐天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