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王维的相思故事

王维的相思故事

发布时间: 2021-01-16 10:58:31

Ⅰ 表达潇洒的诗句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

李白和他的朋友在山中饮酒,一杯一杯又一杯,喝的终于醉意上来了,李白突然冒出来这一句:老兄我喝高了,要去卧床高睡,你且回去吧,明天还要喝的话,把你的琴抱过来,随便给我弹几首曲子。哈哈,多么的潇洒惬意。

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李白《襄阳歌》

李白在襄阳城中,又喝的醉如泥,襄阳城的小朋友看到了,拦着他争相嬉笑唱歌,这又怎么样呢?我李白还是我李白,我且潇洒去,管他们呢。

玉山自倒,看看我李白多么潇洒,那自信可是满满的。就连那清风与明月,我也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得到,多惬意呀!这就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李白。

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看看,这就是李白,连做梦都梦的这么潇洒,《梦游天姥吟留别》整篇都是李白瑰丽的想象,我且潇洒出游去,诸君要问我何时能回来,我也不知道呀。暂且就把那白鹿放在青青的山崖之间,想要出游了,就骑着他访遍名山大川。这生活,两个字,潇洒!三个字,太潇洒!!

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李白《侠客行》

李白的《侠客行》整篇都很潇洒,此句尤甚。据说李白年轻的时候剑术高超,曾与人比武,还杀死过人,这句虽然写的是信陵君、侯赢、朱亥窃符救赵之事,何尝不是写的自己呢?一个潇洒剑客,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五、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李白《江上吟》

杜甫说李白写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虽然这两句已经高度评价了李白,但却没写出李白的潇洒,最能为李白代言的还是他自己:“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这才是最潇洒的李白。

Ⅱ 王维为什么写相思写作背景是什么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Ⅲ 关于王维的有趣故事 以及他的《相思》的赏析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他的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艺术上极见功力,风格上独成一家。他长于各种诗体,善写多种体裁。他和李欣、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边塞诗中的杰作多为七言古诗,而田园诗中的精品多为五言律诗。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所以又被称为“诗佛”。王维广为流传的佳作有许多是五绝:短短二十个字,说出了千百年来人们总也说不尽的思绪、情怀和哲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馆》、《山中》、《相思》以及《杂诗(其二)》等等。他精于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其笔力雄壮,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晕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被后人推为“南宗”之祖,又被尊为文人画之第一人。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丧父,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居士,这对他后来一生吃斋修佛影响极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则从另一面对他看淡人生、坚定佛心起到了促进作用:他21岁时举进士,作大乐丞,因戏子们跳黄狮子舞获罪而牵连到他,把他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安史之乱时他被安禄山拘囚,被迫接受伪职,乱平之后又因此下狱;一年后肃宗无罪释放他,此后几年中一路迁升到尚书右丞的大官,不过那时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红尘了。

他一生中有许多时候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在十八岁前就曾隐居。公元729年隐居淇上,后移到嵩山隐居,并且是解官归隐,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遗;公元741-745年,他又隐居于终南山;到公元748年,他买下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便一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为安禄山所拘。根据他的诗,他在四十岁左右就已经有修道心了。在晚年时他主要住在城里,家中经常养着十几个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来就焚香独坐,潜心修禅。

隐居中他经常登山拜寺、求道问禅,对隐居山林十分向往。有时沿着羊肠险道,曲折盘旋地向上攀登,奇峰指天、头上怪石摇摇欲坠;瀑布鸣泉吼声如雷、喷涌而出;与山中禅师同行会碰到捡栗子的猴子,回家时与松间筑巢的仙鹤打个照面;走过的小桥是将就倒下的大树架成的,住处的栅栏就用大树上垂下的藤蔓随手拴起来就成了;回得家来,石门一闭,安心打坐,等到下次再开石门一看,门外的青草又长好深了!有时攀到很高的山上,在深深的竹林后面是居住的石洞,晚上万籁俱寂时听到遥远的山泉淙淙的流水;从下面看,这里已是高入云霞的地方,而自己现在却在这里枕席安眠,这真让人觉得暂时地留宿实在不满足,而想要从今后永远驻留此地了。有时游到一些山寺,猛虎会和人友好相处,猴子能学人打坐参禅,这时真能让人感到佛国在眼前而人世变得遥远而漂渺,并对自己官场生活感到自惭而希望终身在这里研修佛理了。

除了上述各种原因促使王维走向禅门以外,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种启发和促进的力量:有时中夜独坐冥思,想到双鬓渐白、不复转青,纵有黄金万两也无可奈何,不免悲从中来,终于悟到只有学道,跳出轮回才有希望。有时回顾自己好象不久前还是红光满面的青年,现在牙坏色衰,一下子白发就爬上了头;不仅如此,一生中经历的伤情往事也都一齐涌上心头,这种身心的双重煎熬,除了佛门勤修,又到哪里去解除得了啊!

有了坚定的道心、精勤的修为,再回头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观了:人生有病无非是执著爱恨而起,自觉贫穷而生抱怨,那是因为有了贪欲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恋这贫病交加的人世,对生死流转、六道轮回不厌不烦,殊不知人来世间就是动了凡心的原因。人的这些颠倒妄念如毒龙缠缚着自己不能解脱,只有修习禅定才能制伏这些妄念。修道人看破这些理后自然就安贫乐道了。而且随着心性的提高,与常人的苦乐观也不同了,常常因为寂静中有所悟而高兴,这就逐渐和常人有了距离。

王维在自己的诗中还谈到一些修炼的具体事情:他喜欢看得道高僧的传记故事,有时看修炼辟谷的方法;他把手杖头雕刻成斑鸠的样子,把乌龟壳用来垫在床脚底下;没有事时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隐居山中时,他们一群人一起来诵禅,与一人打禅又有不同乐趣。在嵩山隐居时,他还有过闭关修行的经验。
行恶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修善似春园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不知不觉,天长日久,王维已经修到了“眼界无染,心空不迷”的极高境地。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并不看重。他对于自己在诗画上的极高成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我多世以来都是诗文的专家,而前一世是个画家,由于这些老习惯没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发现了。修炼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为奇的;他的解释不但合情理,也和现代西方轮回研究的规律十分吻合。
赏析:
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这一词语内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无论什么人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的友谊。似乎愈到后世,内涵愈向前一义凝聚。所有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体内容的前提。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很别致的。一个晴朗的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本来是诗人怀人。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劝”,“最”一经同“君”、“相思”组合,诗人内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达出来。正是这一表达方式,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打动,由此产生联想,从而把诗的境界变作读诗人的主观境界。

Ⅳ 关于王维有趣的事情

王维(公元700—761),字摩诘,盛唐大诗人、大画家兼音乐家。他的诗体物精微,状写传神,清新脱俗,艺术上极见功力,风格上独成一家。他长于各种诗体,善写多种体裁。他和李欣、高适、岑参以及王昌龄一起合称王李高岑,是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他和孟浩然合称王孟,又是田园诗的代表人物。边塞诗中的杰作多为七言古诗,而田园诗中的精品多为五言律诗。至于“禅诗”,他更是古今独步,所以又被称为“诗佛”。王维广为流传的佳作有许多是五绝:短短二十个字,说出了千百年来人们总也说不尽的思绪、情怀和哲理。其中比较有名的有《鹿柴》、《竹里馆》、《山中》、《相思》以及《杂诗(其二)》等等。他精于绘画,善写破墨山水及松石,亦擅人物、肖像、丛竹等。其笔力雄壮,率先使用皴法和渲晕的技巧,布置重深,尤工平远之景,被后人推为“南宗”之祖,又被尊为文人画之第一人。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王维早年丧父,母亲是虔诚的佛教居士,这对他后来一生吃斋修佛影响极大。他生活中的坎坷则从另一面对他看淡人生、坚定佛心起到了促进作用:他21岁时举进士,作大乐丞,因戏子们跳黄狮子舞获罪而牵连到他,把他贬为济州司仓参军;安史之乱时他被安禄山拘囚,被迫接受伪职,乱平之后又因此下狱;一年后肃宗无罪释放他,此后几年中一路迁升到尚书右丞的大官,不过那时已在暮年,早已看淡红尘了。

他一生中有许多时候是在隐居中度过的。他在十八岁前就曾隐居。公元729年隐居淇上,后移到嵩山隐居,并且是解官归隐,直到公元734年,官授右拾遗;公元741-745年,他又隐居于终南山;到公元748年,他买下宋之问蓝田辋川别墅,便一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直到公元756年为安禄山所拘。根据他的诗,他在四十岁左右就已经有修道心了。在晚年时他主要住在城里,家中经常养着十几个僧人,交流修佛心得;退朝回来就焚香独坐,潜心修禅。

隐居中他经常登山拜寺、求道问禅,对隐居山林十分向往。有时沿着羊肠险道,曲折盘旋地向上攀登,奇峰指天、头上怪石摇摇欲坠;瀑布鸣泉吼声如雷、喷涌而出;与山中禅师同行会碰到捡栗子的猴子,回家时与松间筑巢的仙鹤打个照面;走过的小桥是将就倒下的大树架成的,住处的栅栏就用大树上垂下的藤蔓随手拴起来就成了;回得家来,石门一闭,安心打坐,等到下次再开石门一看,门外的青草又长好深了!有时攀到很高的山上,在深深的竹林后面是居住的石洞,晚上万籁俱寂时听到遥远的山泉淙淙的流水;从下面看,这里已是高入云霞的地方,而自己现在却在这里枕席安眠,这真让人觉得暂时地留宿实在不满足,而想要从今后永远驻留此地了。有时游到一些山寺,猛虎会和人友好相处,猴子能学人打坐参禅,这时真能让人感到佛国在眼前而人世变得遥远而漂渺,并对自己官场生活感到自惭而希望终身在这里研修佛理了。

除了上述各种原因促使王维走向禅门以外,人生生老病死的痛苦和折磨也是一种启发和促进的力量:有时中夜独坐冥思,想到双鬓渐白、不复转青,纵有黄金万两也无可奈何,不免悲从中来,终于悟到只有学道,跳出轮回才有希望。有时回顾自己好象不久前还是红光满面的青年,现在牙坏色衰,一下子白发就爬上了头;不仅如此,一生中经历的伤情往事也都一齐涌上心头,这种身心的双重煎熬,除了佛门勤修,又到哪里去解除得了啊!

有了坚定的道心、精勤的修为,再回头看人世就有了不同的世界观了:人生有病无非是执著爱恨而起,自觉贫穷而生抱怨,那是因为有了贪欲之心;人在迷中,反倒留恋这贫病交加的人世,对生死流转、六道轮回不厌不烦,殊不知人来世间就是动了凡心的原因。人的这些颠倒妄念如毒龙缠缚着自己不能解脱,只有修习禅定才能制伏这些妄念。修道人看破这些理后自然就安贫乐道了。而且随着心性的提高,与常人的苦乐观也不同了,常常因为寂静中有所悟而高兴,这就逐渐和常人有了距离。

王维在自己的诗中还谈到一些修炼的具体事情:他喜欢看得道高僧的传记故事,有时看修炼辟谷的方法;他把手杖头雕刻成斑鸠的样子,把乌龟壳用来垫在床脚底下;没有事时就在北窗下焚香打坐。隐居山中时,他们一群人一起来诵禅,与一人打禅又有不同乐趣。在嵩山隐居时,他还有过闭关修行的经验。
行恶如磨刀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修善似春园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不知不觉,天长日久,王维已经修到了“眼界无染,心空不迷”的极高境地。修得高了自然要出一些功能,但他自己并不看重。他对于自己在诗画上的极高成就只是轻描淡写地解释道:我多世以来都是诗文的专家,而前一世是个画家,由于这些老习惯没有改得掉,所以今生今世又被世人发现了。修炼了一二十年,有此宿命通功能也是不足为奇的;他的解释不但合情理,也和现代西方轮回研究的规律十分吻合。
赏析:
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这一词语内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无论什么人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的友谊。似乎愈到后世,内涵愈向前一义凝聚。所有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体内容的前提。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很别致的。一个晴朗的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本来是诗人怀人。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劝”,“最”一经同“君”、“相思”组合,诗人内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达出来。正是这一表达方式,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打动,由此产生联想,从而把诗的境界变作读诗人的主观境界。

Ⅳ 王维的诗红豆故事

“红豆生南国”出自王维《江上赠李龟年》。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相思(红豆)
作者: 唐 王维
红豆①生南国②,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解】
①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②指江阴红豆树,又名顾山红豆树。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顾山镇,为南朝梁太子萧统手植,距今已有1400多年。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Ⅵ 爱情可以切割吗

见证爱情,分享浪漫。 居住在云南昭通、大关、宜良、永善等县的苗族青年男女,常常以花带和抄带作为爱情的信物。苗家姑娘和小伙子结识后双方有了感情,姑娘通常送给小伙子一根用红、白、黑等色线编织成的花带,其长约三尺,宽约一寸,上绣山花图案。这花带的寓意是“千里姻缘一线牵”。这时小伙子也得加赠姑娘一根由自己母亲或姐妹亲手织就的线吊子。男女定情时,女方要送男方一个信物。信物是一根长五尺宽约一尺左右的抄带。对方此时回赠一把梳和一个圆镜,用以表示愿终身相爱、白头到老。 少数民族有其特有的爱情信物,而如今爱情信物越来越广、奇特,唯一。相恋的爱人们可将自己手中的爱情信物展示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见证你们的爱情,共同分享浪漫。 我国向有红豆寄相思之说,自诗人王维《相思》诗后,此说更沿用不绝。但“红豆”究竟为何物,不少文人为此争论不休。郭沫若曾为此专程到南方去考察,最后在广东鼎河山考证到它名“海红豆”;又称小实孔雀树,树高可达二十余米,夏日满树银花,秋季果熟,其种子自然跃出果壳,呈朱红,形似跳动的心脏,坚不可摧。实际上,在我国大陆的贵州,台湾南部地区都产有相思树。 也许就因为它的形与质象征着爱情的坚贞不移,才有了许多关于相思红豆的古老传说。我最喜欢下面这个版本:战国时期,宋康王霸占了韩凭之妻,恩爱至深的韩凭夫妇因此双双殉情,康王大怒,命人将二人分葬。十日后两个坟头各长出一棵大树,树枝相拥,树根相抱。人们为了纪念这段忠贞爱情,将此树叫做相思树,将其果实叫做相思红豆。红豆呈心形,颜色鲜红,没有杂色,上有心型纹路。其豆不碎、不破、久存不蛀不腐、色泽永保晶莹。就像韩凭夫妇矢志不渝的爱情。 古代青年男女把相思红豆作为珍贵的爱情信物,相互馈赠。在今天,它仍然象征着坚贞不渝的爱情,传达着恋人间长久不变的诺言。 无论珠宝的潮流如何演变,钻石的婚戒依然是二十世纪新娘最梦寐以求的爱情信物。目前,由戴比尔斯钻石推广中心举办的“爱的献礼,世纪婚戒展”来到上海城隍珠宝等地,一批由15世纪流传至今的古董钻戒揭开神秘的面纱,不仅展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钻石加工工艺和造型,更令人们真正领略到钻石的永恒与经典。 钻石戒指第一次被用作婚约是在1477年,由奥地利的马克西米连一世献给法国勃良地的玛丽公主作为订婚礼物!但15世纪的钻戒皆以钻石的天然结晶体镶制,也就是未经精密切割过的钻石毛坯,因此,并不如今天经过琢磨的珠宝一样闪耀,它呈八面体,像两个底部相连的金字塔,一头面朝上,造型含义如同金字塔一样,把邪恶藏于地下,让美好的爱情持久永恒!虽然当时钻 石的光芒未能完全绽放,工匠们还是用了银箔、黑、绿色雕成叶形花纹的珐琅及红宝石来衬托钻石的纯白光芒,有情人把爱情诗句刻在戒环内互赠。 一直到16世纪,钻石的磨光和切割才较为广泛地被运用,并创造了一种新颖的双环婚戒,戒指有两个环,扇形般从底部的支点散开,合起来又是一枚完美无暇的戒指,正象征了婚姻合二为一的意义,指环上还刻了“神配合的,人不可分开”的箴言,1525年,马丁路德和加德林波娜结婚时,就佩戴了这种戒指。 踏入17世纪,戒指的款式又有了新的变化,有形状如燃着火的心,插着爱神的箭,以及用一双黄金雕刻成的小手捧着心状钻石造型的。结婚戒指多戴于大拇指上,但在婚礼时,人们仍按传统戴在无名指上, 更有浪漫的传说,即无名指的血脉直接引进心脏,即爱的所在地。 18世纪,切割工艺和镶制工艺的进一步提高使钻石更加璀璨,复杂花巧的装饰成为时尚,有的钻石镶在托高的盾形座盘上并配以浅蓝色的珐琅;有的戒指座托形似花瓶,树叶是狭长的绿宝石,以钻石镶成的花朵显得分外夺目;甚至还有在今天看来也颇有个性的字样设计,每个缀满宝石的 字母在指环上拼成赞美的词语。爱的题诗也被挪到戒环外部,同时衍生出以整只镶了一圈碎小钻石的戒指戴在同一手指上的婚戒之前,以免婚戒遗失的守护戒。 进入19世纪,非洲发现钻矿,原先象征身份的钻石为越来越多的年轻爱侣钟爱,著名的第凡尼镶制法以六支幼小的白金爪紧扣钻石,钻石的瓣面闪光程度大大增加。在款式上蛇形的钻戒十分流行,盘成圈状的蛇形意味着天长地久,就连维多利亚女王都选择它作为结婚钻戒。另外心爱人的肖像也屡屡成为了钻石包裹的核心。发展至二十世纪,人们终于计算出钻石的标准打磨角度,一颗典型的圆钻切割打磨成58个瓣面,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最佳反射效果,并演绎成卵形、橄榄形、绿柱石形和梨形等,极富想象力的各 种优美浪漫的钻戒层出不穷。在崇尚简洁,追求自然生活意趣的今天,“单颗美钻”成为最典雅的造型,钻石已不再为皇室或富贵人家所独享,普通人也极易拥有,作为永恒的爱情承诺。

Ⅶ 王维在写《相思》时的背景

  1. 创作背景

    此诗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为怀念友人之作。据载,天宝末专年安史之乱时,李属龟年流落江南曾演唱此诗,可证此诗为天宝年间所作。

  2. 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3. 译文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4. 赏析

    此诗写相思之情,却全篇不离红豆,正用其相思子之名以关合相思之情。首句写红豆产地;次句以“发几枝”一问,语极朴实,而又极富形象性,设问自然,则暗逗情怀;三句寄意友人“多采撷”,言在此而意在彼;末句点明其相思属性,且用一“最”字推达极致,则“多采撷”的理由自见,而自身所寄之意亦深含其中。全诗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语浅而情深,相传当时即为人谱曲传唱,流行江南。

  5. 作者简介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Ⅷ 中国古代诗词有哪些常见的意象各有什么含义

中国古诗词常见意象分类:

1、植物类

(1)柳:柳者,留也。表达离别挽留的不舍之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梅:象征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3)松:坚贞高洁。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4)竹:坚贞高雅、宁折不弯。郑板桥《竹石》:“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5)菊:高洁隐逸,不慕名利。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6)莲:花中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7)牡丹:雍容大方,富丽堂皇。刘禹锡《赏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8)芭蕉:孤独忧愁。李商隐《代赠二首·其一》:“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9)梧桐:孤独忧愁,离情别绪。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10)红豆:相思。王维《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2、动物类

(1)杜鹃: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

(2)鹧鸪:游子感怀,思念故乡。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3)猿猴:别离悲苦之情。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血猿哀鸣”

(4)乌鸦:衰败荒凉。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沙鸥:淡泊名利,闲适归隐;漂泊无依,凄凉孤独。杜甫《旅夜抒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6)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7)大雁:离愁别绪,伤时感怀。李清照《声声慢》:“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蝉:高洁品质,悲秋思绪。骆宾王《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9)蟋蟀:心志忠贞,品格高尚。米芾《水调歌头·中秋》:“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

(10)青鸟:理想的寄托。李商隐《无题》:“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场所类

(1)长亭:依依惜别,离愁别绪。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2)栏杆:慷慨悲昂,凭吊怀远。柳永《八声甘州》:“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3)西楼:孤独寂寞,思念故国亲友。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口,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4)驿站:漂泊不定。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4、时节类

(1)清明、中秋、重阳:思亲伤怀。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2)黄昏:寂寞愁苦。李清照《声声慢》:“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音乐类

(1)羌笛:边塞征人的思乡之情。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梅花落》:旅人思乡。李白《黄鹤楼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后庭花》:靡靡之音,常用于讽刺当权者贪图享乐。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二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5)捣衣声:离愁别绪。杜甫《秋兴八首(其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8)王维的相思故事扩展阅读:

意象是认知主体在接触过的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这个记忆痕迹就是感觉来源信息和新生代理信息的暂时连接关系。

单一意象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簇(群组),意象是一种生理结构体,是一种有效信息的组合体,也可以是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组合体。一组神经元簇相当于一组信息编码体,与特定感觉信息表征相对应(联系),它自上而下的承载着相关感觉信息连接关系,是一种高级的信息载体。意象也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

意象是思维活动的基本单位,意象是用来指代事物,以唤起相对应的感觉,激发思维活动的涟漪。思维是基于意象单元的互动,记忆中的影象、文字、声音都只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意象是外界的信息在主体内部构建成的精神体,是思维的工具与元件。

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

意象也是印象和概念的代名词。

Ⅸ 相思的诗句古诗加拼音

我知道相思的诗句古诗加拼音如下:

  • 相思 王维(唐)

  • hónɡ dòu shēnɡ nán ɡuó

  • 红 豆生南国 ,

  • chūn lái fā jǐ zhī

  • 春来发几枝 。

  • yuàn jūn ō cǎi xié

  • 愿君多采撷 ,

  • cǐ wù zuì xiānɡ sī

  • 此物最相思。

  • 全诗翻译:

  • 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

  •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Ⅹ 含有桃花的古诗词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赠汪伦》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回映红。答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
题都城南庄》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唐寅《桃花诗》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癫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杜甫《绝句漫兴》
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
袁枚《题桃树》
千叶桃花胜百花,孤荣春软驻年华。
杨凭《千叶桃花》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