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孔圉成语

孔圉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1-15 17:50:44

A. 关于学习的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成语故事
原文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B. 心什么诚什么成语

心悦诚服xīnyuèchéngfú
[释义]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专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属:真心。
[语出]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为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正音] 服;不能读作“fù”。
[辨形] 悦;不能写作“乐”。
[近义] 心甘情愿 心服口服
[反义] 口服心不服
[用法] 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真心服从或佩服人和事。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结构] 联合式。
[辨析] ~和“五体投地”;都可以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带有诙谐和讽刺的意味;~则含有“乐意”的意思;强调真心真意;不虚假。

C. 关于读书的成语

关于读书的成语:凿壁偷光、囊萤映雪、手不释卷、博览群书、学富五车
1、凿壁偷光
【解释】: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释义: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只是光亮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示例】:一个说要用功,古时候曾有“囊萤照读”“凿壁偷光”的志士。 ◎《且介亭杂文·难行和不信》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废寝忘食、悬梁刺股、囊萤映雪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胸无点墨
2、囊萤映雪
【解释】: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出自】: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一折:“虽无汗马眠霜苦,曾受囊萤映雪劳。”
虽然没有受过在战场上拼搏,睡卧于霜雪之中的苦累,但是也接受过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刻苦攻读书的苦。
【近义词】囊萤积雪、裹足取暖、囊萤照雪
【反义词】不思进取
3、手不释卷
【解释】: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自】: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凡嗜好的读书,能够手不释卷的原因也就是这样。”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开卷有益、好学不倦、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手不释书、学而不厌、孜孜不倦、临池学书、手不辍卷
【反义词】不学无术
4、博览群书
【解释】: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出自】:唐朝令狐德棻《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释义: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小的时候就非常的聪明,并且广泛地阅读各种书,特别喜欢读《春秋左氏传》。
【语法】: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学识渊博的人
【近义词】学富五车、博闻强记、博学多才、博学强记、才高八斗、博闻强识
【反义词】目不识丁、不学无术、才疏学浅、一无所知
5、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自】:战国庄子《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释义:惠施的方术很多,本事很大,他读的书要五辆车拉。
【示例】: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近义词】博大精深、真才实学、五车腹笥、学贯中西

D. 不耻下问这个成语里的主角是谁

是 孔圉。
成语典故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问题很简单,以他的地位或学问应该是理解,但是可能理解的不全面,但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聪敏好学,非常谦虚。孔圉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人学习和发扬他的好学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孔子有个学生名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好,不应得到那么高的评价。于是去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称号?孔子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聪明灵活,而且经常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3]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学问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为耻。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E. 有个人拜他为师的成语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正音】问;不能读作“wén”。

【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例句】当干部的要~;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英译】

【成语故事】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F. 关于励志成语故事大全

1、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晋书 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2、卧薪尝胆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
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3、破釜沉舟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最著名的是陈胜、吴广,接着有项羽和刘邦。下面,讲一个项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那不是原来的那个赵国)的巨鹿(今河北省平乡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不是原来那个楚国的国王)求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的。这一下可把项羽的肺气炸啦。他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
项羽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他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
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拚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围,而且把秦军打得再也振作不起来,过两年,秦朝就灭亡了。打这以后,项羽当上了真正的上将军,其他许多支军队都归他统帅和指挥,他的威名传遍了天下。
4、投笔从戎的成语故事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将军,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
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5、愚公移山的成语故事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
大家都表示赞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
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G. 历史成语大全

《半途而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半路上就停了下来﹔比喻做事没有恒心,有始无终。】
从前,有个读书人叫羊子,离家去远方拜师求学,可是过了一年就回来了。他的妻子正在织布,见丈夫回来,便问﹕”你完成学业了吗﹖”羊子回答说﹕”没有。我非常想念你,所以回来看看。”
妻子一听,很生气,就拿了一把剪刀对羊子说﹕”你看,这用茧做成的丝线,由织布机一丝一线地编织起来,日积月累才能织出成匹的绢布。现在我如果把它剪断,岂不是前功尽弃,白费了时日﹗你出外求学也是这样,知识要日积月累,假如学到半途而停止,不是和剪断丝线一样吗﹖”羊子听了妻子的话很感动,于是重新出外求学,一去七年,直到完成学业才回来。
出自《列子》
问题﹕为了追求学问而同家人分居七年﹐你认为这样作值得吗﹖理智吗﹖
《杯弓蛇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墙上的弓在酒杯里的影子当做一条蛇。比喻由疑心引起恐惧。例:他上过这次当以后,就杯弓蛇影,对谁都不相信了。】
从前有一个叫乐广的人。有一次,他请一位好朋友来家中喝酒。可是这位朋友酒喝得很少,好像有什么心事,不一会,便告别回家了。
这个朋友回家以后,就生病了。看了医生,吃了药,都没有用。乐广听到这个消息,就去看望这个朋友,问他怎么会生病的。朋友吞吞吐吐地说﹕”那天在你家喝酒的时候,我彷佛看见酒杯里有一条小蛇在动,我喝了那杯酒,心里非常害怕回到家里就得病了。
乐广听了,感到很奇怪。他回到家中,检查了原来喝酒的地方,发现墙上挂着一把弓,那弓的影子落在杯子里,看上去就像一条小蛇。于是他又把那位朋友请来,当场作了试验给他看,那位朋友恍然大悟,病也就痊愈。
问题﹕这个朋友的病﹐按照现代的医学理论﹐算什么病﹖
《鞭长莫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鞭子再长,也打不到(马肚子上)﹔比喻力量所不能做到的事。例﹕他虽然很替自己的朋友担心﹐可是相隔万里﹐实在是鞭长莫及﹐帮不上忙。】
公元前594年,楚国攻打宋国。宋文公派大夫乐婴去晋国求援。晋景公召集大臣商议,准备出兵援救,大夫伯宗劝阻说﹕”我们不能出兵。古话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我们哪里管得着楚国的事呢﹖不如暂不出兵,且等楚国国势衰退以后再说吧。”
晋景公听了伯宗的话,就另外派了一位大夫到宋国去安慰一番,并没有援助宋国。
出自《左传》
问题﹕设想一下鞭子为什么打不到马肚子﹖
《宾至如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客人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样﹔形容客人受到很好的招待。例﹕这个宾馆的服务质量很好﹐旅客们都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赞赏。】
春秋时,郑国子产奉郑简公之命,出访晋国。晋平公摆出大国架子,没有迎接他。子产就命令随行人员把晋国的宾馆围墙拆掉,把车马开进去。晋国大夫士文伯责备子产说﹕”我国为保证诸侯来宾的安全,所以修了宾馆,筑了高墙。现在你们把墙拆了,来宾的安全由谁负责﹖”子产回答说﹕”我们郑国小,所以要按时前来进贡。这次贵国国君没有空闲接见我们。我们带来的礼物既不敢冒昧献上,又不敢让这些礼物日晒夜露。我听说从前晋文公做盟主时,接待诸侯来宾并不这样。那时宾馆宽敞漂亮,诸侯来了,像到家里一样。而今,你们的离宫宽广,宾馆却像奴隶住的小屋,门口窄小,连车子都进不去﹔客人来了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被接见。这不是有意叫我们为难吗﹗”
士文伯回去向晋平公报告。晋平公自知理亏,便向子产认错道歉,并立刻下令兴工,重修宾馆。
问题﹕战国时期的外交活动有什么特点﹖
《病入膏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与膏肓(gao1huang1,膈膜)之间的病﹔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例﹕这个国家的政治腐败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程度。】
春秋时,晋公患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名医去诊治。在缓还未到之前,晋景公做了个梦,梦见两个小孩在谈话。一个说﹕“来人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恐怕要伤害我们,我们该逃往哪里﹖“另一个回答说﹕”我们躲在膏肓的下面,看他能把我们怎样﹖”缓到了之后,给晋公作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你的病已发展到膏肓的下面了,用火炙的办法不行,用针剌也剌不到患处,服汤药力达不到,实在是无法医治了。”晋景公叹了口气,说﹕”缓是一位名不虚传的医生。”于是赏给了缓一笔厚礼,送他回国。不久,晋景公果然病逝。
问题﹕这篇故事中提到了那些中医的医疗手段﹖
《伯乐识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伯乐能够识别马。比喻善于识别和发现真正的人才。例:这个公司的主管善于使用人才,大家都称赞他伯乐识马。】
伯乐是传说中的相马(horse-judging)专家。有一次,他在路上看到一匹老马拖着沉重的车子,在弯曲的山路上艰难地走着。它的尾巴下垂着,蹄子磨破了,满身都是汗水,样子十分可怜。伯乐却一眼就认出这是一匹千里马。他替这匹马没有受到很好的待遇而感到难过,就扑到马身上伤心地哭了,又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老马身上。老马也低下头来,靠在伯乐身上,仰起头大声叫唤,它知道自己遇到了了解自己的人。
问题﹕你认为人和动物之间能交流感情吗﹖
《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例﹕一个人只要不耻下问﹐就能从别人那里学到很多东西。】
春秋时,卫国大夫孔圉(yu3)死了,被大家称为“文”,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道﹕”孔圉天资聪明而又勤奋好学,他不认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请教,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死后给他这个称号。”
出自《论语》
问题﹕你还知道那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出尔反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现在用来比喻言行前后矛盾,反复无常。例﹕一个出尔反尔的人得不到别人的信任。】
战国时,邹国同鲁国打仗,邹国打败了。邹穆公对孟子说﹕”这次战斗,我的官吏死了三十人,而百姓却没有一个去援救的,这些百姓实在可恨极了。杀了他们吧,杀不了那么多﹔不杀吧,他们又是那样可恶。你看,该怎么办才好呢﹖”
孟子回答说﹕”在饥荒的岁月里,你的百姓有的饿死了,有的逃荒在外,可是在你的谷仓里堆满了粮食,库房里堆满了财物。你的官吏也不来报告,这是官吏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的表现。曾子曾经说过﹕‘当心啊﹗当心啊﹗你怎样对待人家,人家也怎样对待你。’你们平时不管百姓死活,遇到机会,他们自然要报复。您不要责怪他们吧﹗如果做国君的爱护百姓,百姓就会爱护他,并且愿意为他出力,甚至牺牲生命。”
出自《孟子》
问题﹕”尔”在”出尔反尔”中是什么意思﹖
《出奇制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出奇计以取得胜利﹔比喻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制服了对手。例﹕波斯湾战争中美国军队出奇制胜﹐很快取得了胜利。】
战国时,燕国国君昭王派大将乐毅率兵攻打齐国。乐毅足智多谋,很快就打下了齐国的七十多个城。只有即墨城和吕城未被攻下。即墨城居民推选一个叫田单的人担任守城指挥。这时燕昭王已去世,他的儿子惠王继承了王位。田单想,燕军强大,光凭勇敢是难以取胜的。于是他就派人到燕国,散布乐毅看不起惠王的流言。惠王得知后,非常生气,撤换了乐毅。田单利用这一时机,袭击燕军。他征集了一千多头牛,在它们的背上披上画有龙纹的红绸,在牛的角上绑上锋利的尖刀,在牛的尾巴上扎上用油浸泡过的芦苇。一天夜间,田单挑选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兵,他们跟在牛的后面,点起火来。这群牛带着烈焰,向燕军兵营狂奔而去。燕军兵营顿时起火。燕军惊恐万状,四处溃逃,齐军大胜,收复失去的土地。
西汉司马迁在他撰写的《史记》中,认为田单的这次胜利,是军事上出奇制胜的典范。
出自《史记》
问题﹕说一个你知道的出奇制胜的故事。
《唇亡齿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利害关系十分密切。例﹕这两个盟国互相依靠﹐有着唇亡齿寒的利害关系。】
晋国举兵攻打号国,但晋军要开往号国必须通过虞国的国境。于是,晋国的国君献公用美玉和骏马,做为礼物,送给虞国,要求借路。
虞王身边的一位臣子宫子奇劝虞王说﹕”不要答应他们﹗虞国和号国好像嘴唇和牙齿一样,互相关联着。嘴唇没有了,牙齿岂能自保﹖如果借路去攻打号国,号国灭亡了,我们虞国也会跟着被灭掉。”
虞王不听,接受了晋国的礼物,同意晋军通过。晋军攻取了号国之后﹐回国的路上又把虞国也顺便灭掉了。虞公被俘,美玉和骏马,仍然回到了晋献公的手里。
出自《左传》
问题﹕晋国的消灭虞国﹐是不是正义的﹖
《从容不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容不慌不忙,非常镇静。例﹕他的演说从容不迫﹐有声有色﹐非常能吸引人。】
战国时,哲学家庄子,有一次和他的好友惠子在濠水桥上观鱼。庄子说﹕”看鱼在水里从容不迫地游荡,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问﹕”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反问道﹕”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想的,但你总不是鱼,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却是无疑的。”最后,庄子解释说﹕”你问我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可见你已经知道我是晓得鱼的快乐的。至于我为什么知道,那是因为我到了濠水桥上,看见鱼在水中悠游,所以觉得鱼很快乐。”
出自《庄子》
问题﹕你觉得他们两个谁更有道理﹖庄子还是惠子﹖
《大材小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的材料用在小处﹔比喻使用不适当,造成浪费。例﹕他是一个骄傲的人﹐老是觉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
南宋杰出的词人辛弃疾(1140-1207),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多次向朝廷建议出兵北伐收复被金国占领的土地。由于受到主和派大臣的排挤,他的主张始终未被采纳。1201年,当辛弃疾在绍兴任职时,宋朝皇帝下令召见他。他的朋友,另一位爱国诗人陆游(1125-1210)认为这是辛弃疾向皇帝当面陈述主张的好机会,于是写了一首诗赠给他,诗中有”大材小用古所叹”的句子﹐意思是大的人才用在小地方﹐从来都是可悲的事情。陆游惋惜辛弃疾虽有卓越的政治才能,但无法施展。
问题﹕知道了大材小用的意思﹐请猜一猜小材大用的意思。
《大公无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考虑公家的利益而没有自私的打算。例:这个人非常大公无私,所以很受到大家的欢迎。】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王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现在正需要一个县长,你看派谁去当比较合适﹖”祁黄羊说﹕”解狐很合适。他一定能够作个好县长。”晋平公知道解狐是祁黄羊的仇人,感到很奇怪,就问﹕”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推荐他呢﹖”祁黄羊说﹕”您只问我谁能够胜任,并没有问谁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去南阳当县长了。解狐果然成了一个出色的县长。
过了一些日子,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现在朝廷里缺少一个法官,你看谁适合担任这个职位﹖”祁黄羊说﹕”祁午很适合这个职务。”平公又奇怪起来,问﹕”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只问我谁适合,并没有问谁是我的儿子呀﹗所以我推荐了他。”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果然也成了一个很出色的法官。
孔子听到了这两件事情,十分欣赏,说﹕”祁黄羊推荐人,完全拿品德和才能做标准,不因为是自己的仇人,就不推荐,也不因为是自己的儿子,怕别人议论就不推荐。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啊﹗”
问题和练习﹕一个人对自己的朋友和敌人﹐哪一个更容易了解﹖
《胆大如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胆像斗一样大﹔比喻做事大胆。例﹕这人很大胆﹐但是不够细心。】
三国时期,蜀国的姜维胆量很大,也有才干,得到军师诸葛亮的器重,委任他为征西将军,并且竭力培植他。诸葛亮死后,蜀国的兵马就由他统率,任蜀国的大将军。他继承诸葛亮的遗志,多次领兵攻打魏国,都没有取胜。后来魏国征伐蜀国,蜀国寡不敌众,遭到惨败,后主刘禅投降。
不久,魏国的钟会阴谋叛变魏王,姜维认为时机已到,便假意与钟会勾结,企图趁机恢复蜀国。不料事机败露,姜维被魏兵所杀。魏兵剖开他的肚子,发现姜维的胆像斗一般大。
出自《三国志》
问题和练习﹕根据大胆如斗这个成语﹐可以知道中国古代人把胆看成什么样的器官﹖猜一猜“胆量﹑胆小﹑胆子”的意思。从字典里找一找和”胆”的这个意思有关的﹐包含”胆”字的其它表达。
《道听途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路上听来的话﹔一般泛指相信没有根据的传闻。例﹕某些报纸喜欢刊登一些道听途说的新闻来吸引读者。】
从前,有叫艾子和毛空的两个人。有一次,毛空告诉艾子说﹕”有一只鸭子一次生了一百个蛋。”艾子不信,毛空说﹕”可能是两只鸭子生的。”艾子还是不信,毛空又说﹕”大概是三只鸭子生的。”就这样,最后一直增加到十只鸭子,艾子还是不信。
过了一会儿,毛空又告诉艾子说﹕”上个月天上掉下一块肉,长三十丈,宽二十丈。”艾子不信,毛空说﹕”是二十丈长。”艾子还是不信,毛空又说﹕”是十丈长。”
最后艾子问毛空﹕”你刚才说的鸭子是谁家的﹖肉掉到什么地方﹖”毛空回答说﹕”我都是在路上听别人这么讲的。”艾子转身对着在一起的学生说﹕”你们可不能像他这样道听途说啊﹗”
出自《艾子外语》
问题和练习﹕毛空为什么不断增加鸭子的数量﹖
《得过且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要勉强过得下去,就过一天算一天﹔比喻做事敷衍塞责﹐没有长远的计划。例﹕他在学习上得过且过﹐只要及格就满意了。】
传说,五台山上有一种鸟叫寒号鸟,有四只脚,两扇肉翅。每当盛夏季节,它的身上长满了五彩灿烂的羽毛,因此自鸣得意地叫﹕”凤凰不如我,凤凰不如我﹗”等到深秋,它的羽毛全脱落了,像刚出壳的幼鸟一样,在寒风中瑟索发抖。它无可奈何地叫道﹕”得过且过,得过且过﹗”天气转暖,寒号鸟又继续跳着叫着,忘却了冬天的威胁。
问题和练习﹕凤凰是怎样的一种鸟﹖
《得陇望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到了陇这个地方,就想再得到蜀这个地方。形容贪得无厌。例﹕现代人太强调对物质的追求﹐得陇望蜀﹐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
东汉初年,刘秀派兵攻打陇地(今天甘肃省东部)和蜀地(今天四川省中西部),他给部下的信中说道”这两个地区得到了,我们就可以控制整个西部地区。所以我们不应该得到陇地就知足,要进一步考虑收取蜀地。”
出自《三国志》
问题和练习﹕”得陇望蜀”是表示有雄心还是贪心﹖
《得意扬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兴自满的样子。例﹕他最近几天得意扬扬﹐大概是买股票发了财。】
春秋时,晏子做齐国宰相的时候,有一天,坐着马车出门去。马车正好从马夫的家门前经过。马夫的妻子从门缝里看见她的丈夫,很得意地坐在车子的大伞下,挥着鞭子。
马夫回到家里,他的妻子就要和他离婚。马夫摸不着头脑,就问﹕”你到底为什么要跟我离婚呢﹖”她说﹕”晏子做了齐国的宰相,在各国都有名望。今天我看见他,低头坐在车上,他的态度是那么地谦虚。但是你呢,你只是他的马夫,就这么得意扬扬,神气活现,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不愿再跟你一同生活了。”
从此之后,马夫就改变了态度,变得很谦虚。晏子看见他的态度和以前大不相同,就问他是什么缘故。他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晏子,晏子觉得他能够这样快地改变态度,是很好的,后来就推荐他做了官吏。
出自《晏子春秋》
问题和练习﹕晏子为什么提拔自己的马夫去做官﹖
《点石成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把石头点化成黄金﹔比喻将一般的东西变化成珍贵的东西。例﹕垃圾经过适当处理﹐也可以点石成金﹐制造出许多有用的东西。】
晋代,有个叫许逊的人,曾当过旌阳县令,时常装鬼弄神,施符作法,如同仙人一般,老百姓称他为”许真君”。
有一次,他看到百姓缴不上租税,就动了恻隐之心,用法术把石头点化成金子,替百姓上缴了拖欠的租税。
出自《神仙传》
问题和练习﹕希腊神话中有没有点石成金的故事﹖
《东山再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东山再出来,比喻隐居后再出来任职或失败后卷土重来。例﹕在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事情是很多的。】
东晋时,有个名叫谢安的人,年轻时就很有才气,名声很大。朝廷屡次召他做官,他都回绝了。他隐居在会稽的东山,经常与王义之等人游山玩水,写诗做文。
后来,征西大将军桓温请谢安作司马,他不得已才答应出山任职,此时,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在谢安出征的时候,朝中文武百官都来送行,有人同他开玩笑说﹕”你过去高卧东山,多次违背朝廷旨意,不肯出来做官,想不到,今天到底出来了。”谢安听了,很不好意思。
问题和练习﹕谢安在东山干些什么事情﹖
《对牛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着牛演奏琴曲﹔比喻对蠢人讲高深的道理,也用来讥笑人讲话不看对像。例﹕现代科学证实﹐对牛弹琴可以提高牛奶的产量。】
从前,有个音乐家,叫公明仪,有一天他正在弹琴,看见旁边有头牛在吃草。他想,我来弹几支曲子让它听听吧。他先弹了一支高深的乐曲。可是那牛毫不理会,仍然自顾吃草。公明仪想,牛怎能欣赏这种高深的乐曲呢?于是,他又重新弹了一支曲子。这支曲子弹得一会儿像蚊子叫,一会儿像牛犊叫。这头牛才摇起尾巴,竖起耳朵,留心地听起来。
出自《弘明集》
问题和练习﹕”对牛弹琴”的用法在古代和现代有什么不同﹖
《多多益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多越好。例﹕维生素C也不是多多益善﹐吃得太多也有副作用。】
韩信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员大将,可是刘邦对他并不信任,韩信对刘邦也颇为不满。后来,刘邦借口韩信阴谋造反,把他软禁了起来。
有一次,刘邦和韩信谈论各个将领的才能,刘邦问﹕”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您不过能带领十万兵罢了。”刘邦又问﹕”那么你又能带多少兵呢﹖”韩信说﹕”我么,越多越好。”刘邦哈哈大笑,说﹕”既然你带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软禁了呢﹖”韩信说﹕”您虽然不能带兵,但善于驾权将领,这就是我被您软禁的道理﹗”
出自《史记》
问题和练习﹕用”越…越…”造句
《返老还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老年返回到童年,形容由衰老恢复青春。例﹕据说这种药能够返老还童﹐所以销路好极了。】
西汉时,淮南王刘安一心求仙学道,寻找长生不老术。一天,有八个白发老人求见,说有”却老之术”,愿意当面奉献。侍卫通报后,刘安说﹕”他们自己都已老成这个样子,哪来什么却老之术,分明是欺骗,不见﹗”八个老者听说后,把自己变为八个小娃娃,笑道﹕”淮南王嫌我们年老,这样总可以了吧﹗”
问题和练习﹕说一说你听说过的能够使人返老还童的现代医学发明。
《刮目相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擦亮眼睛去看﹔比喻用新的眼光看待一个人,改变旧的看法。例﹕战争彻底改变了他对人生的看法﹐我们对他必须刮目相看了。】
三国时,吴国著名大将吕蒙,幼年时家境贫困,没有读过书。吴国国君孙权曾劝吕蒙要好好学习。可是吕蒙说﹕”军队里事情太多,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过去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是在戎马忙乱之中刻苦读书的,你也可以坚持自学啊。”
吕蒙从此发愤读书,进步很快。都督鲁肃,平素对吕蒙有些轻视,后来,经人劝说后,才勉强去拜访吕蒙。吕蒙热情招待他,并问鲁肃此次去新驻地对防守有何打算﹖鲁肃满不在乎。随口答应道﹕”尚未考虑,到时候看着办吧。”吕蒙批评了鲁肃对待职务不严肃的态度,同时献计五条,当场提笔写出。鲁肃顿时改变态度,抚摸着他的背,亲切地说﹕”我一直认为你能武不能文,现在学识如此渊博,你已经不是以前的阿蒙了﹗”吕蒙笑道﹕”人们三天不见,便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何况隔了这么久呢﹗”
出自《三国志》
问题和练习﹕吕蒙年轻时为什么没有能够读书﹖

H. 求财富和勤奋的成语\故事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韩愈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 --卡莱尔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奖赏” --列宾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一个“苦”字。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华罗庚)

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例的。(郭沫若)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毛泽东)

对搞科学的人来说,勤奋就是成功之母。(茅以升)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李卜克内西)

人的天赋就像火花,它既可以熄灭,也可以燃烧起来,而迫使它燃成熊熊大火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劳动,再劳动。(高尔基)
子女中那种得不到遗产继承权的幼子,常常会通过自身奋斗获得好的发展。而坐享其成者,却很少能成大业。 ——培根

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戴尔·卡耐基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所谓天才,就是努力的力量。 ——德怀特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 ——门捷列夫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爱迪生

天才的悲剧地于被小而舒适的名望所束缚。 ——芥川龙之介

休息休息,脑子生锈。 ——德国谚语

上帝保佑起得早的人。 ——西班牙谚语

手懒的要受贫穷;手勤的,得到富足。 ——《圣经》

称赞削弱了勤勉。 ——塞缪尔·约翰逊

我们越是忙越能强烈地感到我们是活着,越能意识到我们生命的存在。 ——康德

一个勤奋的人虽然会因为他的勤奋而损害到他的见地或者精神上的清新与创意,但是他依然会受到褒奖。 ——尼采

无聊,对于道德家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人类的罪过半数以上都是源于对它的恐惧。 ——罗素

懒惰和贫穷永远是丢脸的,所以每个人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对别人隐瞒财产,对自己隐瞒懒惰。 ——塞缪尔·约翰逊

攀登顶峰,这种奋斗的本身就足以充实人的心。人们必须相信,垒山不止就是幸福。 ——加缪

我年轻时注意到,我每做十件事有九件不成功,于是我就十倍地去努力干下去。 ——萧伯纳

如果我们以为只有野心和爱情这类强烈的激情才能抑制其他情感,那就错了。懒惰尽管柔弱似水,却常常把我们征服:它渗透进生活中一切目标和行为,蚕食和毁灭着激情和美德。 ——拉罗什富科

游手好闲的人最没有空闲。 ——瑟蒂斯

对我来说,一件尚未实现的事,就是我有生之年的最大鞭策。 ——埃尔温·怀特

光勤劳是不够的,蚂蚁也非常勤劳。你在勤劳些什么呢?有两种过错是基本的,其他一切过错都由此而生:急躁和懒惰。 ——卡夫卡

盲目地一味勤奋的确能创造财富和荣耀,不过,许多高尚优雅的器官也同时被这唯其能创造财富和荣耀的美德给剥夺了。 ——尼采

除非一个人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否则他不可能从懒散、空闲中得到乐趣。 ——杰罗姆

懒人老是找不到给他干的活。 ——沃维纳格

懒散是一个母亲,她有一个儿子:抢劫,还有一个女儿:饥饿。 ——雨果

我最害怕的莫过于闲散怠惰,没事可干,无所作为,官能陷于麻痹状态。身体闲置不用,精神就备感苦闷。 ——夏洛蒂·勃朗特

如果你很有天赋,勤勉会使天赋更加完善;如果你的才能平平,勤勉会补足缺陷。 ——雷诺兹

勤奋是好运之母。 ——富兰克林

懒惰行动得如此缓慢,贫穷很快就能超过它。 ——富兰克林

平庸的生活使人感到一生不幸,波澜万丈的人生才能使人感到生存的意义。 ——池田大作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我们虽可以靠父母和亲戚的庇护而成长,倚赖兄弟和好友,借交游的扶助,因爱人而得到幸福,但是无论怎样,归根结底人类还是依赖自己。 ——歌德

不耻下问

释义: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习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

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手不释卷
发音 shǒu bù shì juàn
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出处 《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示例 闵象南老好观书,年七十余,每夜漏下二三十筹,~。(清·王晫《今世说·德行》)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连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峦,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偷”它一点光亮,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匡衡家穷买不起书。同乡有个富翁家中藏书很丰富。匡衡就去他家做工,却不收分文工钱。富翁感到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我不想要工钱,只希望您能把家中的书都借给我读,我可就很心满意足了。”富翁听了,被他那种勤奋好学的精神所深深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从此,匡衡就有了极好的读书机会。史书上说,匡衡精力充沛,超越常人,富翁家的丰富的藏书,加上匡衡本人的勤奋努力,终于把他造就成为一位知识学问渊博的学者。当时的读书人中甚至流传着这么几句口碑:“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没有人能解说《诗经》,匡衡恰好来了;匡衡给大家解说了《诗经》的疑义,大家开心得都笑起来)。”可见他声誉很高。当时,许多读书人都拜他为师,跟他学习。

汉元帝的时候,张衡受推荐被朝廷任命为郎中,再升为博士,给事中。这时先后发生了日蚀和地震,汉元帝心中惶恐,怕是上天降下的灾殃警兆,就向大臣们咨询政治的得失。匡衡上奏,列举历史事实说明天象只是一种大然的阴阳变化,祸福全在于人的作为,人类社会的风气,更在于朝廷的教化倡导和影响。因而皇上应当裁减宫廷的费用,亲近忠臣正人,疏远佞臣小人,选拔贤材,开放方路接纳忠谏,等等。汉远帝很赞赏匡衡的见识,提升他为光禄大夫、太子少傅。

汉元帝庞爱傅昭仪和她的儿子定陶王超过了皇后和太子。匡衡对此提出了恳切的规劝,透彻地剖析“正家而天下定”的道理,要防止招致国家的祸乱。匡衡在朝廷中参议大政,引经据典,阐明法理道义,很受赞赏,由此升任为光禄勋、御史大夫,后来又升来丞相,封为乐安侯。

汉元帝时,宦官中书令石显专权,排挤陷害贤良。匡衡也害怕他,不敢指摘。汉元帝去世之后,汉成帝即位,匡衡和御史大夫甄谭联手弹劾石显,揭露他和党羽的种种罪恶。石显和爪牙都受到应有的惩办。但朝中大臣也有人认为,匡衡身为辅政大臣,早年不及时参奏揭发,却阿谀曲从,没有尽到责任,对他提出弹劾。匡衡也自感惭愧,一再请求辞职,后来终于因多占封地的事被罢了官。

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一句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苏步青不放过一个错标点——严谨治学,一丝不苟。

李白铁杵磨针——坚持不懈,勤奋不已,学习自成。

李政道兴趣广泛——学有所长,广泛涉猎,辨证统一
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匡衡:凿壁借光。 囊萤映雪。

欧阳修“三上”(枕上、马上、厕上)苦读,争分夺秒,珍惜光阴。

I. 1.位成语选择主人公

班门弄斧抄( F) 一鸣惊人( D)
退避袭三舍( A.) 卧薪尝胆(B )
不耻下问(E ) 孟母三迁(C )
A.重耳 B.勾践 C.孟子
D.齐威王 E.孔圉(yǔ) F.鲁班
孔圉是卫国大夫孔圉(yǔ),又称孔文子。话说孔圉,虚心好学,在他去世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的谥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服气,问孔子:“凭什么赐给孔圉‘文’的谥号?”
孔子回答:“孔圉聪明又好学,有任何不懂的事情,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即使向地位比他低的人请教,一点也不感到羞耻,所以用‘文’作他的谥号”。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J. 关于启示的成语

不学无术汉武帝在位的时候,大将军霍光是朝廷举足轻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监死前,把幼子刘弗陵(昭帝)托付给霍光辅佐。昭帝去世后,霍光又立刘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权四十多年,为西汉王进立下了不小的功勋。不学无术 刘询承皇位以后,立许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显,是个贪图富贵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儿成君嫁给刘询做皇后,就乘许娘娘有病的机会,买通女医下毒害死了许后。毒计败露,女医下狱。此事霍光事先一点也不知道,等事情出来了,霍显才告诉他。霍光非常惊惧,指责妻子不该办这种事情。他也想去告发,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后想,还是把这件伤天害理的事情隐瞒下来了。霍光死后,有人向宣帝告发此案,宣帝派人去调查处理。霍光的妻子听说了,与家人、亲信商量对策,决定召集族人策划谋反,不想走漏了风声,宣帝派兵将霍家包围,满门抄斩。耻下问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