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有关赵括的成语

有关赵括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1-10 11:24:33

A. 与赵括相关的成语

纸上谈兵

拼音: zhǐ shàng tán bīng
近义词: 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 反义词: 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解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 老舍《四世同堂》:“书生只喜欢纸上谈兵,只说而不去实行。”

成语故事
公元前264年,秦国攻打韩国,沿着黄河北岸向东挺进,两年后(公元前262年),把韩国与其北方领土上党郡隔开。上党郡郡守,向赵国投降。赵国接收了上党郡。

秦国当然不愿已到手的土地被别人抢去,两年后(公元前260年),向上党进攻,等到赵国大将廉颇率援军到达时,上党已经陷落。而秦军仍锐不可当地向赵国进攻,廉颇节节失利,最后退到长平关(山西高平),构筑营垒,坚守不出。廉颇认为秦军远来,一定不能持久,他将等到秦军撤退时,再行出击。秦国看出,如果不去掉廉颇,就不可能歼灭赵军。

秦国派人在赵国首都邯郸(河北邯郸)散布流言说:“廉颇太老了,已经丧失了锐气,所以屡战屡败。他自知不是秦国的对手,已成为一个懦夫,不敢出战。秦国最害怕的是赵括,只要赵括不出来当统帅,秦国一定赢。”赵王听信流言了把廉颇免职,任命赵括继任。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有绝顶的聪明和口才,自以为他的军事才能天下无双。赵奢在世时,父子间谈论兵法,父亲往往被儿子驳得哑口无言。有人说:“将门虎子,真是不错。”但赵奢不以为然地说:“战争是关乎生死的大事,他说起来如此轻松,一旦担任大将,必定失败。”

所以当赵括被任命为总司令后,老母立刻上书给赵王说:“赵括不是大将之才,请不要派遣。”赵王以为老母谦让,老母说:“他父亲领兵时,所得到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命令发布的当天,就住进军营,跟士兵同甘共苦,不再过问家事。遇到困难,必定征求大家意见,从不敢自以为是。可是赵括刚被任命为总司令就威风凛凛,军营之中,没有人敢对他仰视。赏赐给他的财物,全运回家。他父亲死时曾一再嘱咐,无论如何,不可让赵括作大将。”赵王还是不肯改变任命,老母请求道:“如果一定要用他,万一丧师辱国,但求赦免我们全家。”赵王允许。

秦王得到赵括当大将的消息后,任命各国最畏惧的白起作大将。唯恐白起的威名使赵括恐惧,不敢出战,那就捕捉不到赵军的主力了,秦王下令,有敢泄露白起姓名者,立即斩首。



赵括就任之后,撤除防御工事,亲自率领精锐,采取突破战术向秦军最弱的营垒进攻,白起下令退却。赵括突破秦军阵地之后,仍保持猛烈的攻势以扩大战果,白起下令再退,然后派出部队切断赵括的退路。于是赵国的大军被分割为二,赵括和精锐部队被隔在前方,留守的军队仍在长平关阵地。接着白起又切断赵军的粮道,赵军粮食开始短缺。

赵括发动数次最猛烈的攻击,希望冲出包围圈,但全部失败。赵括那些说起来头头是道的军事理论,全部失效,他不得不效法廉颇的办法,改攻为守,等待援兵。可是现在的形势改变,兵力既被分开,粮草又尽,守已不可能。赵括勉强支持了四十六天,弹尽粮绝被迫作最后的冲刺,分兵四队,轮流突围,但还是失败, 自己也死在乱箭之下。赵军还剩有四十万人,全部投降。

白起命这四十万降卒,进入长平关附近一个深谷中,把深谷两端堵塞。预先埋伏在山顶上的秦军,抛下土石,四十万人全被活埋。赵国从此没落。

把赵括打仗说起来头头是道、做起来却一败涂地的事归纳成了一个成语“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指只懂理论却不会实际应用。

赵括的父母为何知道赵括不是将才呢?赵奢身经百战深知打仗需要慎之又慎,赵括毫不谨慎所以知他领兵必败,想来赵括不谨慎冒进轻敌这一点一定早就出了名,不然秦国也不会挑赵括做对手。赵母不懂军事,但却从赵括不能和下属同甘共苦这一小处知道儿子不是将才。看来将才必是知兵法,慎对敌,拘小节之人。赵王察人不明,临阵换将,不听规劝,终致大败,可谓咎由自取。

白起滥杀降卒,几年之后被秦王赐死,不得善终,真是恶有恶报。在民间传说里白起现在还在地狱里受苦呢。

B. 关于赵括的成语

赵括:纸上谈兵 目中无人 临敌易将
孙膑:刑余之人
刘备:三顾茅庐 先礼后兵
诸葛专亮:伏龙凤雏
廉颇:负荆属请罪
赵高:指鹿为马
周瑜:顾曲周郎
张僧繇:画龙点睛
楼主僧字打错,让我郁闷了一下.答案不唯一,用汉语宝典的成语词典模块找出来的.
请勿抄袭,否则坚决投诉到底!

C. 关于赵括的成语

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内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容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例 句
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D. 与赵括有关的成语是什么

纸上谈兵(赵括)

[释义]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近义]坐而论道华而不实画饼充饥望梅止渴
[反义]埋头苦干脚踏实地
[用法]含贬义。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偏正式。

[例句]人们十分讨厌那些只会~;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做,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E. 有关赵括的成语

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言过其实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其父为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

F. 赵括有关的成语

关于赵括的,
纸上谈兵,
就是这个成语!

G. 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是什么

纸上谈兵 ( zhǐ shàng tán bīng )

解 释 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回,不能解答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H. 关于赵括的成语

夸夸其谈,纸上谈兵,言过其实

赵括
战国时期赵国的将领。也叫马服子,专其父为赵国名属将马服君赵奢。
年幼时在其父赵奢的影响下熟读兵书、能言善辩,却无实战经验。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国中秦国的反间计,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上任后便改守为攻,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主动引兵出击,被秦军包围。期间曾组织多次突围,但均不成功。在被围46天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40余万赵兵只得投降,后被秦将白起全部坑杀。此役为著名的长平之战。
赵括因战败而断送40余万将士性命和赵国前途而成为千古笑柄,其事迹成为成语“纸上谈兵”。

I. 与赵括有关的成语故事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版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权.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J. 有关赵括的成语都有什么

【汉语文字】纸上谈兵
【汉语拼音】zhǐ shang tán bīng
词语解释】在文字上谈用兵策略,比喻内不联系实际情容况,空发议论。指空谈理论不能解决问题。
【字词解释】纸:书 上:上面 谈:谈论 兵:用兵。
【成语性质】贬义词。
【词语出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贸然进攻,结果被秦军打败。
(注:现今经常用于形容长平之战失利的赵括,但是战国时无纸,何以谈的上“纸上谈兵”?本成语也不在史记原句中,查找该词句的话,清朝之前的典故中也未出现过该词,据说是现代的某些书上声称是对赵括的形容造成的影响,因此成语出处存疑)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