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❶ 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在英国。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医生,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825年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因为达尔文无意学医,进到农学院后,他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828年他被父亲送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
在剑桥期间,达尔文结识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J.亨斯洛和著名地质学家席基威克,并接受了植物学和地质学研究的科学训练。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同年12月27日英国海军“小猎犬号”舰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先在南美洲东海岸的巴西、阿根廷等地和西海岸及相邻的岛屿上考察,然后跨太平洋至大洋洲,继而越过印度洋到达南非,再绕好望角经大西洋回到巴西,最后于1836年10月2日返抵英国。
这次航海改变了达尔文的生活。回到英格兰后,他一直忙于研究,从中得到启发,确定他自己正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想法:世界并非在一周内创造出来的,地球的年纪远比《圣经》所讲的老得多,所有的动植物也都改变过,而且还在继续变化之中,至于人类,可能是由某种原始的动物转变而成的。达尔文领悟到生存斗争在生物生活中意义,并意识到自然条件就是生物进化中所必须有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也就不相同。
1842年,他开始撰写一份大纲,后将它扩展至数篇文章。1858年,达尔文决定把华莱士的文章和他自己的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
达尔文还为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写了另外几本书。《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一书报告了人类自较低的生命形式进化而来的证据,报告了动物和人类心理过程相似性的证据,还报告了进化过程中自然选择的证据。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❷ 有关达尔文的故事,了解达尔文是个什么
1.达尔文(1809~1882)出生在英国抄,祖父和父亲 都是有名的医生。他从小就活泼好动,喜欢采集昆 虫,特别热衷于打猎和骑马旅行。 2.16岁时,为了让他将来继承祖业,父亲送他 到爱西堡大学学医。但他对医学并不感兴趣, 常到海边向人学习采集生物标本,对动物进行 解剖、分类和作观察记录。 3.19岁那年,达尔文又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在 这期间,他结识了一些朋友。从他们那里,他学会 了如何发掘并鉴定地质矿物标本等,为他将来从事 自然科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4.22岁那年,经朋友推荐,达尔文以博物学 者的身份登上了“贝格尔”号远航考察船,随 船进行为期5年的科学考察。那时候,达尔文
❸ 有关达尔文的故事
1809年2月12日,达尔文出生在英国的施鲁斯伯里。祖父和父亲都是当地的名医,家里希望他将来继承祖业,16岁时便被父亲送到爱丁堡大学学医。
但达尔文从小就热爱大自然,尤其喜欢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到医学院后,他仍然经常到野外采集动植物标本。父亲认为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一怒之下,于1828年又送他到剑桥大学,改学神学,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尊贵的牧师”。达尔文对神学院的神创论等谬说十分厌烦,他仍然把大部分时间用在听自然科学讲座,自学大量的自然科学书籍。热心于收集甲虫等动植物标本,对神秘的大自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1828年的一天,他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他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他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他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他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达尔文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学校剑桥大学走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1831年,达尔文从剑桥大学毕业。他放弃了待遇丰厚的牧师职业,依然热衷于自己的自然科学研究。这年12月,英国政府组织了“贝格尔号”军舰的环球考察,达尔文经人推荐,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搭船,开始了漫长而又艰苦的环球考察活动。
达尔文每到一地总要进行认真的考察研究,采访当地的居民,有时请他们当向导,爬山涉水,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挖掘生物化石,发现了许多没有记载的新物种。他白天收集谷类岩石标本、动物化石,晚上又忙着记录收集经过。1832年1月,“贝格尔”号停泊在大西洋中佛得角群岛的圣地亚哥岛。水兵们都去考察海水的流向。达尔文和他的助手背起背包,拿着地质锤,爬到山上去收集岩石标本。
在考察过程中,达尔文根据物种的变化,整日思考着一个问题:自然界的奇花异树,人类万物究意是怎么产生的?他们为什么会千变万化?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些问题在脑海里越来越深刻,逐渐使他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产生了怀疑。
1832年2月底,“贝格尔”号到达巴西,达尔文上岸考察,向船长提出要攀登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当他们爬到海拔4000多米的高山上时,达尔文意外地在山顶上发现了贝壳化石。达尔文非常吃惊,他心中想到:“海底的贝壳怎么会跑到高山上了呢?”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达尔文脑海中一阵翻腾,对自己的猜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客观条件的不同而相应变异!”
后来,达尔文又随船横渡太平洋,经过澳大利亚,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于1836年10 月回到英国。在历时五年的环球考察中,达尔文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回国之后,他一面整理这些资料,一面又深入实践,同时,查阅大量书籍,为他的生物进化理论寻找根据。1842年,他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达尔文经过20多年研究而写成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终于出版了。在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物种起源》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代表作,标志着进化论的正式确立。
《物种起源》的出版,在欧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引起轰动。它沉重地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从反动教会到御用文人都狂怒了。他们群起攻之,诬蔑达尔文的学说“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
与此相反,以赫胥黎为代表的进步学者,积极宣传和捍卫达尔文主义。指出:进化论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启发和教育人们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紧接着,达尔文又开始他的第二部巨著《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的写作,以不可争辩的事实和严谨的科学论断,进一步阐述他的进化论观点,提出物种的变异和遗传、生物的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重要论点,并很快出版这部巨著。晚年的达尔文,尽管体弱多病,但他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地坚持进行科学研究和写作,连续出版了《人类的由来》等很多著作。达尔文本人认为“他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他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物种起源》,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因为《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十九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物种起源》的出版,引起造化论者和具有目的论情绪的科学家们(而这些人却是占绝大多数)对达尔文学说的猛烈攻击,也引起维护达尔文主义的相应斗争,积极参加这一斗争的除达尔文本人外还有进步的博物学家;他们到处都成为达尔文学说的热烈拥护者。
1882年4月19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因病逝世,人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牛顿的墓旁,以表达对这位科学家的敬仰。
❹ 有关达尔文的小故事有哪些
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达尔文小的时候, 一次跟妈妈到花园里为小树培土。
妈妈说: "泥土是个宝, 小树有了泥土才能生长。别小看这泥土, 是它长出了青草, 喂肥了牛羊, 我们才有奶喝, 才有肉吃; 是它长出了小麦和棉花, 我们才有饭吃, 才有衣穿.泥土太宝贵了。”
达尔文问: "妈妈, 那泥土能不能长出小狗来?"
"不能呀! "妈妈笑着说, "小狗是狗妈妈生的, 不是泥土里长出来的。"
达尔文又问: "我是妈妈生的, 妈妈是姥姥生的, 对吗?"
"对呀! 所有的人都是他妈妈生的。"
"那最早的妈妈又是谁生的?"
"是上帝! "
"那上帝是谁生的呢?"
妈妈答不上来了。她对达尔文说: "孩子, 世界上有好多事情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谜, 你像小树一样快快长大吧, 这些谜等待你们去解开呢! "
达尔文自幼喜欢花草树木、鸟雀虫鱼。上学以后, 他仍然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浓厚兴趣。他骑马、打猎、钓鱼、采集矿石、捕捉昆虫、钻进树林观察鸟类的习性。对达尔文来说,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大问号, 要探索、思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他常常边观察边沉思, 甚至忘记了危险。有一次, 达尔文在一个古代城堡上散步, 像往常一样陷入了沉思。他心不在焉地迈动着缓慢的脚步, 突然一脚踩空, 从城垛上跌了下来。这时候, 达尔文的神智非常清醒, 头脑还在思考。他回忆说: "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跌下来的一刹那间, 在我头脑中闪过念头的数目却是惊人的多。这一切, 好像和生理学家们所提出的每个念头需要可观时间的说法, 是不相符的。"这场虚惊竟成了他一次难得的实验了。
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早把嘴里的哪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这个大学生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为“达尔文”。
❺ 关于达尔文勤奋得故事
揭示物种进化奥秘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成功来得太晚了。他一生辛勤研究至今仍一事无成。黑色的土地和它的神秘奥妙,数十年的研究,无穷无尽地一件又一件地筛选事实:但所有这一切对眼前又意味着什么呢?自从达尔文开始他的伟大的探索真理的研究以来,已有23年时间了。他终于发现了真理。要是他已经设法完成了他正在写作的那本书该多好!要是他不那么煞费苦心地、不那么焦急不安地对付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瑕疵或反对意见该多好。但是现在一切已成过去。有一位竞争对手也获得了同样的真理:这位竞争对手,将把他的发现告诉世界。这位竞争对手曾经给予他友谊和帮助。达尔文弯腰曲背、脸色严峻,拖着沉重的步子在做午后散步。他知道他正面临着他一生中最大的危机。夏天的气息沁入鼻孔,甜蜜而令他陶醉。但是他毫不在意,他的注意力正在远离英格兰乡村的某个地方,远离1858年的那个岁月。达尔文将注意力集中在一片被太平洋的浪涛昼夜不停地冲刷的黑色海滩上。黑色的岩石烫得令人难以触摸,巨大的黑色蜥蜴伸展着四肢,懒洋洋地爬着。奇形怪状的大海龟缓缓爬行,大口地啃嚼着仙人掌。在仙人掌的叶刺上栖息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所有这些都被一股刺鼻的、沉闷的气味笼罩着,就像干枯的灌木丛着了火。1835年,达尔文到达加拉帕戈斯群岛。在西班牙语里,这些岛屿被称之为“迷惑群岛”。有人曾经说,那地方有点像地狱。拉帕戈斯群岛的回忆从达尔文受尽折磨的脑海中渐渐消失了。代替它们的是其他的更新的回忆:几小时前,达尔文兴高采烈地打开一封来自东印度群岛他的同行阿尔弗德·罗塞尔·华莱士的信,他的满足感也随之烟消云散了。信中说远在摩鹿加群岛上的华莱士有两件事令他十分高兴。他曾染上了疟疾,现在康复了。还有,他已研究出各种不同的生物或物种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华莱士认识到,所有的生物都面临一场为生存而进行的生死斗争。它们被人们捕猎;它们会得病;它们遭受饥饿。这些危险威胁着所有的物种。那么,为什么有的死亡了,有的生存下来了呢?答案在于有机体之间出现的小小变异。例如群体中跑得最快的动物能比它的敌人跑得更快,最机警的动物能以智取胜,而最强健的动物能摆脱疾病的侵袭,只有为生存而装备得最好的生物体才有较多的生存机会。这些生存下来的生物体中的年轻一代也有更多的生存机会。它们也许继承了它们父母的异乎寻常的速度、机警或力量。而它们的儿子、孙子……也将会继承这种秉赋……慢慢地,新的动物变种出现了:新的种类,其中所有的动物都拥有帮助它们生存的某些特别的、优良的特性。这就是华莱士来信的内容,在一种狂热的灵感冲动下写成的洋洋4000字的信,充满了解释和论证。猫的爪子,老鹰强劲的大爪,以及长颈鹿的用于在高大的树下觅食的长脖子……华莱士的理论可以对此包罗无遗。虽然写得非常匆忙,他的文章却是一篇非常值得其他科学家研读和评估的现成的论文。凉风习习,可达尔文意识到他正在流汗。华莱士的研究工作,着实令人钦佩。他理解这篇文章,每一个思想和论据中的每一个环节,他全都熟悉,他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自从达尔文考察了加拉帕戈斯群岛以及岛上稀奇古怪的生物之后,这些想法就以其朦胧模糊的形式一直萦绕在他脑海中。华莱士是在1858年才形成这个有关生存竞争的伟大思想的。而他早在19世纪30年代末期就已得出了这个相同的基本结论。达尔文在1842年就第一次粗略地提出了“物种理论”,从那时起他一直在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并不断地扩展、论证和完善这个理论。他的朋友们一直在催促他把他的思想公之于众,即写一本书。两年以前,他已开始了这项工作。它需要把达尔文所搜集到的各种事实包含在内,以支持“自然选择”的假设。这是达尔文的终身之作,他要使它尽善尽美。可现在……科学界的竞争就像自然界一样,成功属于那些以最快的速度接近目标的人。第一个公布这个发现的将是华莱士,而不是达尔文。更糟的是,华莱士现在又来请求达尔文帮助了。华莱士委托达尔文将论文转交给另一位,颇具名望的地质学家查尔斯·赖尔爵士。他怎么可以压制他的这位同行呢?华莱士的手稿必须立即送交到查尔斯·赖尔爵士手中。但是,这样做以后,他就无法公布他的观点。他一生的辛勤工作就只能成为其他某个人已公布的思想的脚注说明。他无法相信他是否能经受得起这种打击。突然,达尔文意识到,他脚下感觉到的是卵石而不是草地。他该回到屋子里去了,于是他疲惫不堪地打开高大的玻璃门,走进屋内。达尔文始终未能完成他的那本“伟大的著作”。但是他也不可能放弃他终身从事的那项工作以及他应得的声誉。在极度痛苦的良心的折磨下,他决定让华莱士取得“物种理论”发现者的荣誉。但是赖尔和达尔文的其他几位朋友及时地制止了他的自暴自弃。于是他们设法安排把达尔文早期的著作草稿与华莱士的论文一起提交给英国的最高级的科学家会议讨论。他们都认识到现在已没有多少时间可耽搁了。华莱士本人很快就会写出一本书来。达尔文必须尽快根据他研究得出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出著作。如果他不赶快写,他的机会就永远不会再来了。于是达尔文匆匆写作。在夏季结束之前,他已经写好了这部伟大著作的简明扼要的版本。1859年11月24日,这本“书中之书”终于出版了。这本叫做《物种起源》的书,改变了世界。粗粗一读,当代读者也许会发现这本书难以理解。这本著作的内容广博深奥,涉及生物学的许多方面。例如,该书的第一章考察了园艺作物和家禽家畜的生长和喂养,涉及玫瑰、草莓、母牛和鸽子。第三和第四章介绍了达尔文思想的核心概念:野生生物界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装备最佳的生物体得以生存,以及自然选择的整个过程导致新物种的进化。而其他章节考察了动物的本能、地质学以及化石。今天,进化论的思想已家喻户晓,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在科学界,很明显,那个第一个提出某个新思想的人必然会引起一阵轰动。为什么一本有关生物体进化方式的书竟会如此重要?答案在于当时的欧洲人看待生物体的思维方式。在19世纪,世界被西方的基督教国家所统治。大多数基督教徒非常虔诚地相信全世界的生命和植物是上帝的杰作。它们是由上帝这位万能的设计师在他第一天创造出世界之后的6天内一次性地塑造出来的。许多基督教徒事实上也非常相信世界诞生的日期。像其他生物一样,人类也是上帝的杰作。如《圣经》所记载的,人类是上帝“按其自身的形象”塑造的,不同于任何其他生物体,人类分享着上帝自己所具有的权力和荣耀。然而,达尔文的著作推翻了这些思想。它从《创世记》的图景中抹去了仁慈的万能的上帝。而认为生物体是一直在不断进化,在血泊和痛苦中被自然界的各种不引人注意的力量重新塑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的另一种说法叫做:“最适者生存”,在这本著作的结尾处,甚至包括了这样一个暗示,即人类像其他任何物种一样,同样服从自然选择的法则。要使所有的基督教徒相信达尔文的伟大理论是不可能的。要是承认达尔文是正确的,那所有他们有关宇宙和人类地位的观点便土崩瓦解了。当《物种起源》一书出版时,它自然引起了一阵愤怒的飓风,一阵可怕的抗议。但是科学家们很快就开始认识到达尔文是正确的,其他人也跟着承认了。甚至在达尔文逝世之前,那些一度看来非常危险的思想已成为19世纪人类共识的一部分。
❻ 关于达尔文的故事
历史选择了达尔文做为生物科学的创始人,似乎纯属偶然。1809年月12日出生于富裕的医生家庭的查尔斯·达尔文,在青少年时代是个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而不象是肩负历史使命的天才。他的父亲有一次指责他说:“你除了打猎、玩狗、抓老鼠,别的什么都不管,你将会是你自己和整个家庭的耻辱。”固然,这时候他很热衷于收集矿石和昆虫标本,但这是在男孩子当中很普遍的一种爱好,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虽然我们现在可以认为他未来的科学研究乃是儿时兴趣的延续。1825年秋,老达尔文准备让儿子继承自己的衣钵,把他送进了爱丁堡医学院。可惜,小达尔文对医学毫无兴趣,更要命的是,他天性脆弱,不敢面对手术台上的淋漓鲜血。两年之后,只好从医学院退学了。医生是当不成了,当牧师也是个体面的职业,达尔文听从父命,进了剑桥学神学。虽然他对神学也没有什么兴趣,花在打猎和收集甲虫标本上的时间恐怕比花在学业上的要多得多,却也终于在1831年毕业,准备当个乡间牧师了此残生。
达尔文在晚年回顾他的一生时,认为他的所有这些所谓高等教育完全是一种浪费。他觉得正式的课程枯燥无味,也没能从课堂上学到什么。但是在这些年,他在课余结识了一批优秀的博物学家,从他们那里接受了科学训练。他在博物学上的天赋也得到了这些博物学家的赏识。1831年,当植物学家亨斯楼(J. S. Henslow)被要求推荐一名年轻的博物学家参加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时,他推荐了忘年交达尔文。达尔文的父亲竭力反对儿子参加航行,认为这会推迟儿子在神学职业上的发展。在达尔文的一再恳求下,老达尔文终于作出让步,表示他若能找到一个可敬的人支持他去,他就可以去。达尔文找到了舅舅、他未来的丈人来说服父亲,并侥幸通过了以苛刻著称的费兹洛伊(R. Fitzroy)船长的面试,于1831年底随贝格尔号扬帆起航,途经大西洋、南美洲和太平洋,沿途考察地质、植物和动物。一路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观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运回英国,为他以后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五年之后,贝格尔号绕地球一圈回到了英国。
当达尔文踏上贝格尔号的时候,他是个言必称《圣经》的神学毕业生、正统的基督教徒,他的虔诚常常被海员们取笑。但是当他返回英格兰时,在他看来《旧约》不过是一部“很显然是虚假的世界史”,其可靠性并不比印度教的圣书高。他完全抛弃了基督教信仰,并逐渐成为不相信上帝存在的怀疑论者或理性主义者,而其出发点,就是对“一切生物都是由上帝创造”的信条的怀疑。
在环球航行时,有三组事实使得达尔文无法接受神创论的说教:第一,生物种类的连续性。他在南美洲挖到了一些已灭绝的犰狳的化石,与当地仍存活的犰狳的骨架几乎一样,但是要大得多。在他看来,这可以认为现今的犰狳就是由这种已灭绝的大犰狳进化来的。第二,地方特有物种的存在。当他穿越南美大草原时,他注意到某种鸵鸟逐渐被另一种不同的、然而很相似的鸵鸟所取代。每个地区有着既不同又相似的特有物种,与其说这是上帝分别创造的结果,不如说是相同的祖先在处于地理隔绝状态分别进化的结果。第三,是来自海洋岛屿的证据。他比较了非洲佛得角群岛和南美加拉帕格斯群岛上的生物类群。这两个群岛的地理环境相似,如果生物是上帝创造出来的,在相似的地理环境下应该创造出相似的生物类群才是合理的,但是这两个群岛的生物类群却差别很大。事实上,佛得角群岛的生物类群更接近它附近的非洲大陆,显然,应该认为岛上的生物来自非洲大陆并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进化过程在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更加明显。达尔文发现,组成这个群岛的各个小岛虽然环境相似,却各有自己独特的海龟、蜥蜴和雀类。没有任何理由认为上帝故意在一个小岛上创造这些独特的物种,更合理地,应该认为这些特有物种都是同一祖先在地理隔绝条件下进化形成的。
1837年,在贝格尔号之行结束一年后,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他的第一堆笔记,是家养和自然环境下动植物的变异。他研究了所有可能到手的资料:个人观察和实验、别人的论文、与国内外生物学家的通讯、与园丁和饲养员的对话等等,很快得出结论,家养动植物的变异是人工精心选择造成的。但是自然环境下的变异又是怎么来的呢?他仍然不清楚。一年之后,他在休闲时读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长必然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因此必然导致贫困和对生活资料的争夺。达尔文突然意识到,马尔萨斯的理论也可以应用于生物界。所有的生物的繁殖速度都是以指数增长的,后代数目相当惊人,但是一个生物群的数目却相对稳定,这说明生物的后代只有少数能够存活,必然存在着争夺资源的生存竞争。达尔文进一步推导:任何物种的个体都各不相同,都存在着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中性的,也可能会影响生存能力,导致个体的生存能力有强有弱。在生存竞争中,生存能力强的个体能产生较多的后代,种族得以繁衍,其遗传性状在数量上逐渐取得了优势,而生存能力弱的个体则逐渐被淘汰,即所谓“适者生存”,其结果,是使生物物种因适应环境而逐渐发生了变化。达尔文把这个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因此,在达尔文看来,长颈鹿的由来,并不是用进废退的结果,而是因为长颈鹿的祖先当中本来就有长脖子的变异,在环境发生变化、食物稀少时,脖子长的因为能够吃到树高处的叶子而有了生存优势,一代又一代选择的结果,使得长脖子的性状在群体中扩散开来,进而产生了长颈鹿这个新的物种。
虽然达尔文在读了《人口论》之后就有了灵感,马上就有了自然选择的想法,但是要过了四年,在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之后,他才开始把这个理论记录下来,并把手稿送给一些朋友征求意见。他太清楚一旦自己的理论发表将会对社会产生怎样的震撼了,而做为一个天性平和的人,这是他想要尽力避免的,因此他留下了一份遗嘱,他有关进化论的手稿只能在他死后发表。
但是在1858年夏天,达尔文收到了华莱士的信,迫使他不得不在生前发表自然选择理论。华莱士是一个年轻的生物地理学家,当时正在马来群岛考察。跟达尔文一样,他所观察到的生物的地理分布特点也促使他思考生物进化的问题。那一年的二月,他生了一场间歇热,在病中突然想到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并且也因此独立地发现了自然选择理论。他出身贫寒,又极其反对基督教,没有达尔文做为上层社会人士的种种顾虑,因此以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用三个晚上就写成了一篇论证自然选择的论文,寄给达尔文征求意见。他并不知道达尔文此时已研究了二十年的进化论,之所以会找上达尔文,完全是由于达尔文在生物地理学学界的崇高地位;而这个地位,在达尔文完成贝格尔号之航后就确立了。
当达尔文读了华莱士的论文,见到他自己的理论出现在别人的笔下时,其震惊和沮丧可想而知。他的第一个念头,是压下自己的成果,而让华莱士独享殊荣。但是他的朋友、地理学家赖尔和植物学家虎克都早就读过他有关自然选择的手稿,在他们的建议下,达尔文把自己的手稿压缩成一篇论文,和华莱士的论文同时发表在1859年林耐学会的学报上。这两篇论文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响。也是在赖尔和虎克的催促下,达尔文在同一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篇幅只是他准备多年的手稿的三分之一左右),这才掀起了轩然大波,并征服了科学界。
由于《物种起源》的成功,也可能是被达尔文的人格和智慧所折服,虽然华莱士与达尔文同享发现自然选择理论的殊荣,他却总是把荣耀归功于达尔文一人,并把自然选择理论称为“达尔文主义”--这个称呼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