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喜欢听故事的人

喜欢听故事的人

发布时间: 2021-01-09 08:15:22

❶ 人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人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没有人没有好奇心的。专
故事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内容,包属含很多,包括笑话,哲理,经历等等,既然是故事,都是对人有用的东西。
人总喜欢知道之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其实并不完全可以说是好奇心,也可以理解为求知欲

❷ 人为什么喜欢听故事小说,电影…

因为无论来是故事或者是电影及小说,源有的写出了自己的心声,有的触动了自己的灵魂,有的自己还未曾知道,所以向往!

听别人的故事,感动而感动,悲伤而悲伤,快乐而快乐!
看别人的小说,能够随着作者的笔锋,把自己带入一种新的环境,乐在其中!
看电影最能触动视觉,听觉,从未有过的心灵释放!

所以喜欢!

❸ 为什么人们爱听故事

这其实是一个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对此我下载了一片短文,希望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全文如下:

为什么我们爱听故事

撰文 杰里米•徐(Jeremy Hsu)
翻译 韩彦文
在2004 年的电影《特洛伊》(Troy)中,布拉德•皮特(Brad Pitt)对埃里克•巴纳(Eric Bana)说:“狮子与人之间没有约定。”他并不是在背诵出自某位好莱坞剧作家之手的精妙台词,而是在用英语重复着2,000多年前荷马(Homer)用希腊语写下的《伊里亚特》(Iliad)中阿喀琉斯(Achiles)的名言。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各种文字版本,再到最新的电影改编本,这个关于特洛伊战争的故事俘虏了一代又一代人。电影《特洛伊》在世界范围内的巨大成功,证明这个超越了时间、语言和文化界限的故事至今魅力不减。

我们对听故事的热爱,揭示了大脑的工作原理
然而,那些流传于世的故事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最近,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对人类讲故事的爱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什么我们的大脑热衷于享受故事?一个故事对情感和认知方面的作用,如何影响我们的信念以及在真实世界中的决定?
这些问题的答案,似乎根植于人类这种社会性动物的历史之中。我们向一些人讲述有关另一些人的故事,故事帮助我们洞察社会的每一步变化。安全、虚构的故事世界可作为一种训练场所,我们可以练习与他人交流,熟悉社会习俗与规则。故事还具有独特的说服力和激发他人的作用,因为它会调用我们的情感和移情能力。
一个好故事
好故事能够引起读者共鸣。读者的认知和经历,能够使他们对故事情景、内容和角色产生心理真实感。

在电影《杯酒人生》(Sideways)中,保罗•吉亚玛提(Paul Giamatti)饰演的角色对墨尔乐红酒表示不屑,此后,该酒的销量显著下降。
讲故事是人类共有的少数特性之一,这种特性真切地跨越人类文明,贯穿所有已知历史。人类学家发现民间故事遍布古代文明的各个角落:梵语的、拉丁语的、希腊语的、汉语的、古埃及语的、苏美尔语的。从原始部落的说书人,到成百上千万殚精竭虑落字成书及电视、电影剧本的作家,所有类型的社会人都在编织着故事。当一种特有行为在多种社会中屡次出现时,研究者就会提高警惕:这种行为的根源可能关乎我们的进化历程。
为了探寻讲故事的奥秘,科学家必须首先定义是什么构成了一个故事。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因为故事有太多不同的体裁,学者经常通过解释“它不是什么”来对故事(所谓的叙事体)构成进行定义。相比于叙事体,对说明体的解释更加简单直接,如一个事实列表或一个网络全书条目;另一种标准方法,是将叙事定义为一系列随时间展开的、因果相连的事件;第三种方法则是由典型的叙事主题来定义,即拥有不同动机的有意识主体(人物角色)间的交流。
不管如何定义,我们接触到故事的时候就会知道它是故事。无论是小说还是纪实文学,一段叙述总会通过心理真实感(可认知的情绪和角色间可信的互动)引起读者的共鸣。“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理真实感的探测器,”加拿大多伦多约克大学心理学助理教授雷蒙德•A•马尔(Raymond A. Mar)说,“我们能够分辨出那些听起来不真实的事情。”
最优秀的故事(那些世代传诵且译成多种文字的故事)绝不仅仅是“可信”的。这些故事将听众的情感牢牢牵系在故事中人物的情感上,从而且俘虏了他们。这种沉浸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作“叙事转移”(narrative transport)。
研究者刚刚才开始厘清引发叙事转移的各类可变因素间的关系。在2004 年的一项研究中,现就职于美国北卡罗来纳范德比尔特大学查佩希尔分校的心理学家梅拉妮•C•格林(Melanie C. Green)指出,先前的知识和生活经历会影响沉浸体验。自愿者阅读了一篇有关一名男同性恋者参加大学兄弟会重聚的小故事,那些有朋友或家庭成员是同性恋的自愿者报告说,他们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叙事转移,并感到故事中的事件、情节设置和人物角色更加真实;有过兄弟会或妇女联谊会经历的参与者也产生了比较强烈的叙事转移。“熟悉情境有助于产生叙事转移,对角色的认同也有助于转移产生,”格林解释道。
在另外一项研究中,格林发现,那些在移情测试中表现更好,或察觉他人情绪能力更强的人,对任何故事都更容易发生转移。“看起来存在数量合理的可变因素,使人们能够被Hallmark(一个品牌)广告所吸引。”格林说道。
设身处地
人类具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这种能力使人们乐于为周围世界编织故事。
人类具有将自己置于他人处境的能力,移情能力是这种强大能力的一部分——这样,我们就可以了解另一实体的精神状态(意识、意图)。这种名为心理推理的能力,对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至关重要,对理解故事同样重要。
在四五岁时,孩子开始发展心理推理能力。2007 年的一项研究中,加拿大安大略滑铁卢大学心理学家丹尼尔•奥尼尔(Daniela O'Neill) 和丽贝卡• 舒尔蒂斯(Rebecca Shultis)发现,五岁的孩子能够追随一个虚构角色的想法,三岁的孩子却做不到。孩子们在畜棚和原野上都看到了母牛模型,接下来研究者告诉他们:一位坐在畜棚里的农夫正想着要给原野上的那头母牛挤奶,而后要求孩子们指出农夫想要为哪头母牛挤奶。三岁的孩子指向了畜棚里的那头——他们难以理解农夫对原野母牛的想法,五岁的孩子却指向了原野上的那头牛,论证了心理推理能力。
或许是因为心理推理对社会生活至关重要,一旦我们拥有了这种能力,便企图四处推想他人心理,为每样东西编织故事。在1944 年的一项经典研究中,当时任职于美国史密斯女子学院的弗里茨• 海德(Fritz Heider)和玛丽-安•西梅尔(Mary-Ann Simmel)巧妙地证实了这一倾向。他们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动画短片,内容为一对三角和一个圆在一个方块周围移动,并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受试者对此情境的描述,就好像这些几何图形是有目的和动机的——例如:“圆正在追赶三角”。此后的众多研究确认了人类的这种偏好,即为周围所看到的任何事物赋予角色和编织故事。
人类极易幻想的进化优势是什么?“有人可能会认为自然选择已经摒弃了人们进入虚幻世界的倾向,而只能参与真实世界的活动,” 在2007 年4 月号的《哲学与文学》(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中,美国哈佛大学进化心理学家史蒂文•平克(Steven Pinker)反驳了这一主张。他认定故事是社会群体中,个体学习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的一种重要工具。绝大多数科学家开始赞同这一观点:既然故事对人们有如此强烈而又普遍的吸引力,那么讲故事和欣赏故事的神经基础,就很可能与社会认知的关键部分紧密相关。
我们可以进一步假设:随着我们的祖先进化出群居的生活方式,人们必须弄清楚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在一个社会群体中生活,需要时刻洞悉群体中都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些什么。有什么方法比讲故事更利于传播这样的信息呢?
“如果你正接受飞行员训练,你就会花时间研究飞行模拟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应用认知心理学教授基斯•奥特利(Keith Oatley)说。奥特利和马尔的初步研究表明,故事可以担当社会生活的“飞行模拟器”。2006 年的一项研究,暗示了享受故事和良好社交能力之间的联系。研究者凭借自我报告和评估测试确定了94 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移情能力,并调查了这些学生对叙述体小说作者和非叙述体纪实文学作者名字的熟悉情况。他们发现,更喜欢小说的学生在社交能力和移情测试上往往表现更好。尽管结果令人兴奋,但研究者提醒:此项研究并没有探清两者间的因果关系——可能正如研究者猜想的那样,对故事的喜爱锻炼了社交技能,但也有可能恰恰相反,钟爱社交的个体更喜欢读小说。
脑成像研究显示,观看真人与观看动画人物时产生的兴奋模式相似,这一研究支持了故事可作为真实生活练习场这一观点。2007 年,马尔以2001 年上映的电影《梦醒人生》(Waking Life)为材料进行了一项研究。电影中真人演员的镜头被描摹成动画形象。马尔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仪对自愿者的大脑进行扫描,对比他们观看真人镜头和相应的动画镜头的大脑成像。在观看真人镜头时,与处理生物运动有关的上颞叶回和颞叶顶叶结合部强烈兴奋;在观看动画镜头时,相同的区域兴奋,只是程度较弱。“这一区别可能就是我们区分虚幻与真实的基础,”马尔说道
心理学家研究我们的爱情故事,借以寻找与人类进化历史有关的线索。与此同时,另外一些研究者已开始考察所有文化中的故事主题和角色类型。他们的工作揭示出了一种普遍的相似性,反映的可能是一种进化后人类所共有的心智。

❹ 人为什么喜欢听故事

人都是抄有好奇心的,没有人没有好奇心的。

故事其实并不是单一的内容,包含很多,包括笑话,哲理,经历等等,既然是故事,都是对人有用的东西。

人总喜欢知道之前所不知道的东西,其实并不完全可以说是好奇心,也可以理解为求知欲

❺ 一般喜欢听故事的人的性格是什么样呢

善于学习。不只是工作技能,知识,还包括学习做人,学习生活,学习享受,学习爱……

❻ 聊一聊人为什么喜欢听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才有吸引力

人有很多种,有人喜欢简单扼要,有些人喜欢啰嗦没完,这要因人而异。

❼ 为什么孩子都喜欢听故事

所有的童话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儿童都很痴迷。因为它是幻想与现实巧妙而合理的结合。 一个故事总是包含起始、故事情节和结尾。作者创造出的每一个幻想中的人物(例如人、动物、机器、神仙、魔法师等),都离不开生活中的原型。这些人物在一个假想的条件下出现,在虚构的环境中进行活动,最后实现人们所希望的意义。编者逻辑自然,听者合情入理。一个好听的故事就把那个“很久很久以前”或者说“将来”的世界,与儿童“现实”的世界在这个自然展开的过程中得以连接。因为儿童喜欢以自身生活作类比,甚至他会因为过于投入而认为那个主人公就是自己。一旦故事等同现实,他们就不只是用耳朵在听,而是用全身心在感受和体验,他们就会自觉地调动所有的思维与情感。成人对故事的结局只会停留在某一瞬间,他们很快便会回落到真实的生活。而儿童则会比较长时间的耽于故事情节中。譬如说,大多数儿童在听我讲了《舒克和贝塔的故事》后,都会说“我是飞行员舒克,我来帮你啦。”;平时无意间也会学《神奇的豆豆》(自编的)中的主人公豆豆的样子高举双手,大声叫唤“神力显现”……与其说这是一种角色扮演,不如说他们已经“变”成舒克贝塔、“变”成豆豆了。这些孩子喜欢的故事,其实就是运用了幻想与现实巧妙而合理的结合。 2、故事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 儿童都乐于听故事,这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故事常常是高于现实的。故事里的生活总是比现实生活更加精彩,引人入胜。即使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也总是有一个完满的结局,让人回味无穷。而听一个故事就可以体验一种生活,并且这种生活允许加入幻想。幻想使生活更加优雅和浪漫。在童话故事里,有感动和温暖,也有智慧和幽默。人们需要幻想,儿童更需要幻想,短短几年的生活经历使他们的心灵为幻想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灵敏的触角。每一个故事都有一个“未完待续”的结尾,每一个主人公都可以保持在他特定的年龄。“小红帽”永远是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而她的外婆虽然从一开始就是一位老太太,但是几百年过去了,她还活在那个故事里。我们每个人,除非到了将死之时,都不可能知道自己拥有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故事是没有结局的。但是每一个童话故事,不管这个故事有多长,都有一个结局。听过故事的人都知道,只要听下去,他一定会得到结果。这就给人一种愉悦感。儿童每一次听故事,从理性和情感上,就能一次次地达到这种从开头到结尾的圆满。其实故事的趣味不在结尾,而是在曲折的过程中,儿童需要听故事实际上就是在体验享受这种奇妙的心理。所以,故事比现实多了很多的魔力。这魔力就来自于故事里的生活高于现实。孩子喜欢听故事,因为故事能表现出世界上各种不同的风貌。它表达了意义,反映了美丑、善恶和智慧。当孩子听到好的故事,他在心中就留下了许多画面,如森林中的城堡、美丽的公主、善良的精灵、邪恶的魔鬼。尽管他没有亲眼见过这些事物,但他能用他内在的眼睛看见,这个内在的眼睛就是想像力。想像力越是丰富的儿童,它就越喜欢听别人讲故事。

❽ 会讲故事的人,永远比喜欢听故事的人,活的要滋润。 会演戏的人,永

因为,会讲故事的人肯定经历过许多,所以有故事可以讲,所以比听故事的人要成熟点。 会演戏的人也肯定看到或自己体验过这世间的许许多多,所以比看戏的人实践的多。望采纳。

❾ 喜欢听故事的人才会喜欢讲故事

相信这位好爸爸很努力讲故事了,但事实上他是把念故事和讲故事混淆了,讲故事可是有学问的。
先会念故事再学讲故事
念故事,就是父母逐字逐句给孩子念书上的故事。比如一些父母自认为不善表演、讲故事水平不够好,但态度很好,能先从不需技巧的念读方式开始,为孩子讲故事。当然,有时由于念的方式较呆板,常常不能让孩子满意。所以,就不能呆“念”,选来念读的故事,一定要语句流畅的,否则不仅孩子听得不耐烦,也无形中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例如选些经典的故事来念。念段时间后,再“升级”成讲故事,讲时除了要表达故事内容外,还可以边讲边进行角色模仿和表演。
选择最好的时间讲故事
一些家长总认为爸爸妈妈给孩子讲故事的最佳时间是在临睡前,其实不一定,可能在早餐后,也可能在晚饭前,只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家的开讲时间并能让自己同孩子感到放松和愉快的任何时候就好。另外,给孩子讲故事不妨听从孩子的指挥,因为父母又不是广播电台,所以讲什么、讲多长、讲几遍不该是父母说了算,也得听听孩子的想法。比如,常请孩子选书,哪怕那个故事他们已经连续听了3天。而且,允许他们在父母讲述的时候打断话题,提问题或发表评论。因为父母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在听故事时获得快乐。
起好头和创造不同的结局
现在可是讲究个性的年代,象“从前……”“今天,我给你讲个关于……的故事”不能吸引幼儿了。父母应该开始研究新鲜有创意的开头,吸引他们注意力,比如用提问式开头、猜谜式开头、一首诙谐儿歌也是讲故事的好开始;和开头相对,一些老掉牙的结局,孩子也不会满意的,如“从此,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妖怪终于被打败了……”要想成为讲故事高手,故事书只是个基础,父母要和孩子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随心所欲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比如将小矮人描述成中国式的、日本式的、太空式的,情节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如有可能还可以为孩子创造个属于他们个人色彩的白雪公主,7个小矮人分别拥有不同的颜色等等......于是,故事的情节、结局也就变成了好多种,会令孩子百听不厌。
戏剧化一些,孩子很喜欢
讲故事的方法比故事本身更重要,因此,给孩子讲故事时,父母有时候要把“尊严”和“个人形象”抛到脑后。比如想方设法给故事里的每个角色安排不同的音色,有时,单凭声音和语气实在没法区别,可以捏着鼻孔、把食指塞进嘴里来产生特技效果,讲故事的关键是把快乐传达给孩子。因此,广大父母应放下长辈的身份,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伙伴,讲到开心处,和孩子一起尽情地笑;讲到紧张的地方,也要握紧拳头,怵怵发抖,这样才能和孩子取得共鸣,孩子一定也更爱听你讲故事。
不要忽略讲故事时的提问
给孩子讲故事要从容,不要像赶火车那样着急,目不斜视、照本宣科。一般是在需要的时候停下来,可沿着故事的情节线索,问孩子一些有趣的问题来强化故事的效果,比如问孩子们:“你可以看出大灰狼化装成的外婆和真外婆有什么不一样吗?”“青蛙自己想不想变成王子”“你猜农夫会再向金鱼要什么礼物”等,引导孩子感受和理解。提问很重要,能锻炼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推理能力,同时也使他听故事时特别专心。但是,给孩子讲故事并不是在上课,如果问题无趣又让孩子无从回答,比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很不妥。可以将提问当作游戏,当孩子们回答不出时,可以做出出辅助性引导,以拓展他的思路。
童年时光,父母讲故事是每个家庭的固定节目,故事时间也会成为童年回忆的重要内容。在此,可以给广大父母一些小提示,让您的故事时间更完美。3岁前,孩子更喜欢艳丽的颜色、可爱的插图,他们会陶醉于父母讲述故事的声音,以及坐躺在妈妈怀里的那种温暖感觉。3岁后,孩子开始关注故事的本身,他们留心故事的主要脉络,并能记住故事里的每个角色,他们甚至能够提炼出某个场景发生的主要情节,这时,孩子已经在通过故事认识整个世界了。
求采纳为满意回答。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