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办案故事多

办案故事多

发布时间: 2021-01-03 09:58:17

⑴ 张齐贤办案讲的是什么故事

宋朝时候,有个大臣死了,两个儿子分家,分后你说我多占,我说你多占,闹得鸡内犬不宁,便一容齐扭到台府衙门告状。台府大人不知信哪个好,判决不下。没办法,他们只好到金銮殿去告御状。皇帝听了也很为难,宰相张齐贤禀道:“这个案子还是让微臣来办吧!”
张齐贤回到相府,把兄弟俩传来,问道:“你们告的状属实吗?”两人都回答:“全无虚假!”张齐贤立即命他俩画押,承认说的是事实,然后判决结案。张齐贤判决时只说了一句话,就把案子断得干净利索,不但那兄弟俩无话可辩,连皇帝也龙颜大悦。
原来张齐贤是这样判决的:“既然兄长说弟弟分得多,弟弟说兄长分得多,那你们就把财产调换过来,兄入弟家,弟入兄家,即日交换吧!”

⑵ 关于包拯办案的小故事

一 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回己留一点吃,答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

如果让那个农民把牛杀了,就触犯了法律,那仇家一定会进一步告发。所以包拯叫那农民回家把牛杀了,借以引诱割牛舌者前来告状。此计果然很灵。这件事反映了包拯的机智。

二 有一次,有两个妇人为一个小孩而闹上公堂,包拯判定两人一人拉小孩的一只手,谁拉赢了,那小孩就是谁的,在经过一番拉扯之后,其中一位妇人含着泪,先放了手,于是包拯把孩子判给了这个妇人.包拯说:"没有谁会忍心让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的.''于是把孩子给了这位妇人

⑶ .古装办案一个大人与女捕快的爱情故事

《秀才遇着兵》(英语:The Gentle Crackdown)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拍摄制作的古装电视剧,2004年以单机拍摄,2005年5月25日首播,由陈豪、周丽淇、黎耀祥、米雪主演,全剧共20集,监制为刘家豪。由于《秀才遇着兵》大受欢迎,香港无线电视2008年开拍续集,名为《秀才爱上兵》,但是并没有保留陈豪及周丽淇两个演出。当时陈豪及周丽淇因为各自档期受阻,无法抽身拍摄姊妹兄弟剧。《秀才爱上兵》是由马浚伟及郑希怡担任男女主角,故事跟《秀才遇着兵》没有任何关系。

剧情简介编辑

大明年间,贪污成风。

[1]坊间出现了一名专门劫富济贫的女飞贼侠盗飞鹰(金英)(米雪饰演)。耿直不阿的良才县神捕陆战(元华饰演),奉命捉拿飞鹰中,发觉二人理念一致,渐被她的正义所吸引。

一次,飞鹰潜入太保万镇方(高雄饰演)府邸偷窃,陆战捕飞鹰而误堕山崖,幸得飞鹰及时相救,陆战表白心迹,飞鹰大受感动,毅然退出江湖,用金英的名字,委身下嫁神捕,後来更诞下一名女儿,改名为陆拾义(周丽淇饰演),喻意以义字做人。飞鹰的名字从此在江湖销声匿迹,而陆战在一次衙门失火中殉职。

《秀才遇着兵》剧照A(15张)

十多年后,金英已是药膳汤铺的老板娘。陆拾义亦女承父业,成为一个神勇女捕快,人称拾义妹。

水东楼(陈豪饰演)新官上任,立意整顿衙门内贪风,与刑名师爷史其旺(黎耀祥饰演)等,产生利益冲突。後旺佩服楼的智慧,二人成为「最佳拍挡」。

抚台之子马立光自恃权贵身份,奸污民女,东楼誓依法惩办。结果惹来抚台震怒,众官为求自保请皇上发下圣谕,钦点东楼主理此案,又荐东楼为「清廉第一官」,东楼的风头一时无两。

拾义妹的姑姐陆秀姑(谭小环饰演)虽然嗜赌成性,廖氏为报恩,欲撮合她和儿子其旺。後其旺始得悉她的坎坷身世,助秀姑争回儿子的抚养权,其旺的师爷事业更上一层楼,与秀姑成为一对。

拾义妹升为「马快」,可以策马穿州过省,缉拿汪洋大盗。金英为怕爱女出事,决定暗中保护。一次,金英为救爱女,使出飞鹰的独门绝招「流云斩」,引起「侠盗飞鹰」重出江湖的传言。金英不得不坦认自己是侠盗飞鹰的身份。

「养生宝典」乃一本修练上乘武功的宝典,大明承诺三十年后归还天竺,可是宝典失踪,交还期限将至,朝廷派万镇方负责追寻。

东楼拜会恩师万镇方,万太保重提他与女儿万丽君(欧倩怡饰演)的婚约。拾义妹惊悉婚约,伤心离去。

丽君表面温婉可人,实则是刁蛮恶女。丽君痛恨拾义妹「夺爱」,尽出招数陷害拾义妹。

南北两大名捕追查「养生宝典」竟分别被杀,屍首上留有飞鹰镖,并亲笔写下「飞鹰」血字。拾义妹决意要追查真相,为母雪冤。

东楼与拾义妹查出「养生宝典」是当年失踪的小太监所偷,万太保却一口咬定是飞鹰所为,下令缉拿飞鹰归案。

《秀才遇着兵》剧照B(15张)

拾义妹并被插赃嫁祸,万太保直指飞鹰是陆家人。金英为保拾义妹的名声,被逼承认自己是「飞鹰」,即时被收押,斩立决。

其旺与东楼劫狱救金英。期间,万太保不断派人追杀,誓要置金英与拾义妹于死地。

众发现「养生宝典」竟暗藏於卷轴横棍内。金英始想起当年卷轴乃当年在太保府盗出,东楼恍然,莫非当年盗走宝典的人正是万太保?万太保就是当年失踪的小太监?东楼和拾义妹最终能否成为眷属?

[2]

分集剧情编辑

1-5集

6-10集

11-15集

16-20集

第1集 - 清廉女捕陆拾义

以「开工大吉,屈得就屈」为宗旨的良才镇捕头么大平,与四名捕快下属:莫大毛、茅士、文生及宝非,大摇大摆地上街出巡,镇上百姓一直对这群贪官污吏无好感。某日,街头发生打斗,女捕陆拾义见状居中调停,欲带二人回衙门查办。岂料二人一见拾义埋身,立即讹称无事,并自动上缴银两予拾义妹,以避过上衙门之难。富商王员外家中有珠宝失窃,各大补快遂到王府跟进。妾侍直指乃大婆所为,捕头么大平派拾义妹搜查两妇人家档,见无发现便交衙门审理,二妇婉拒。惟捕头声称巳惊官动府,如欲消案,须於初一十五早上到衙门上状纸,并放下状告钱,王员外一家感无奈。事有凑巧,翌日拾义妹在街上发现那珠宝窃贼,混乱间贼人挟持了一名小孩作要胁。拾义妹一个翻身,惊动窃贼,小孩给凌空在天,幸得拾义妹稳接,安然无恙。但此举郤令王员外投诉衙门辨事不力。为安抚衙门众人,拾义妈亲携人蔘鸡汤孝敬县老爷等人,以息各人怒气。恩亲亭开幕,史师爷与刚从外地来的文人水东楼相逢。东楼上街遭人偷去钱包,巧给拾义妹目睹,她即时以椰子抗贼,成功取回失物。适时捕头到场,拾义妹把事件交代,郤遭捕头歪曲事实,东楼为捕头无法无天所为而侧目。土豪恶霸彭威到金英汤铺要求虎鞭汤不果而发难,东楼见状使计摆平,以激将法化解彭威怒气。晚上东楼被彭威围捕受伤,金英暗助解围,著他少惹恶霸彭威为妙。但东楼不畏,反上告官府彭威伤人,始知良才镇衙门贪风严重。彭威为脱罪而贿赂官员,东楼由原告变被告,又被疏通得来的假证人指控,无奈又气愤,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三倍银两贿赂县老大人,再以匿名信混淆彭威视听,使之堕入圈套,众贪官为保自身名节,逼於齐声指证彭威。彭威终被拘捕。


第2集 - 忠直义妹 惨被奸计革走

恶霸彭威被捕,村民以为衙门上下真心除害,更送礼给各人,么公等人心知惹怒彭威,正人人自危;鲁大人也极度担心为此不能顺利退休,史师爷於是献计请他提早告病归田,一於避得就避。同时,各人以为义妹与东楼合谋,视她为眼中钉,想除她而後快,设计引她追贼、陷她破坏民居之罪然後把她革走;义妹虽看穿是众人奸计,亦无奈丢职;又觉被东楼利用连累,怒气冲冲往找东楼大骂一顿。义妹失业无所事事,到汤水铺帮手却弄出大头佛。大盗汪大虎因盗取名家字帖而被全国通缉,么公决安排陈七假扮汪大虎,上演一幕插赃嫁祸向东楼报复;但义妹误打误撞破坏么公好事,东楼却遇上真大盗,混乱间东楼的字画与贼赃字帖调换了,东楼更把贼赃送给金英,为拾义妹被革走一事道歉。东楼发现自己所送的字画竟变成名家字帖,义妹想到汪大虎真的在良才县出现,突然,汪大虎杀到陆家要取回字帖,义妹立即奋力擒贼,一轮激斗,义妹东楼不慎反被大盗擒著,危险关头,金英刚返回家,要救人但又要隐瞒自己一身好武功,竟使出一招大布蒙头,使出真功夫击倒大盗!不过,东楼眼快看到金英身手实非一般村妇,开始怀疑她的身份!义妹以擒得大盗要求复职但被拒,东楼却安慰她一定复职有望。东楼收到公文要提早上任,原来他就是新任良才县县令。


第3集 - 侠盗飞鹰 勇救童年东楼

新县令即将上任,史师爷要粉饰太平,么公要各摊档暂停营业,惹来村民怨声载道!东楼发现义妹有一个木刻,与当年自己的救命恩人所赠的一样,向义妹打听木刻来历,希望找出恩人报恩。义妹告诉母亲,东楼怀疑她就是当年江湖有名的侠盗飞鹰;金英隐姓埋名多年,连女儿也不知其身份,决定谂计瞒过东楼。史师爷对东楼敌意未消,誓要他在良才县消失以除後顾之忧。么公夥同毛、士、生、非当街捉著东楼,讹称要整顿县内人口,说东楼没有户籍要立即递解出境,硬把他送往渡头,各人轮流把他拳打脚踢,争取最後机会消消气,可怜东楼被打得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无奈就此被搁在小舟上被送走。鲁大人收到公文,接纳他告病归田,而新任县令将提前到任,县令原来就是水东楼!众人顿时大惊,更怕变成误杀县令的凶手,立即折返渡头,却遍寻不获,原来祥泉把他救了。突然,东楼在衙门出现,各人已知他身份,跪地认错求饶,东楼亦说既往不咎,同时命令安排清点衙门上下各项物资,以便新旧县令正式交接。各人立即出尽法宝,於一晚之内交回私自挪用的家俬椅桌珠宝古董等,东楼亦趁机助义妹复职。史师爷想要抗衡东楼,讹称要为东楼摆官威,为他大排宴席,完事後竟说全是官衙上下为他垫支使费,陷他变成各人债仔要胁签债据,东楼被吓得晕倒当场。


第4集 - 棒打厕板 为三婆寻失款

东楼醒来被各人催签债据,他没有屈服,说并说唯有不顾颜面上书被诬告欠债,史师爷立即制止免事情闹大,东楼险胜一仗!民妇三婆报官,辛苦筹得的一千文钱为夫治病,却在山间去茅厕时被偷去,丈夫更告不治,誓要捉贼取回辛苦钱以还公道。众人皆知钱财没记认,水大人竟接理此案,史师爷心想等著看东楼好好被刁民整治。水大人下令彻查,竟派义妹把茅厕板带回衙门审问。审茅厕板一事令村民争相看审,东楼棒打厕板严刑迫供,被村民耻笑,东楼乘机教训村民既知无聊却到场看审,不事生产连累良才县沦落,向每人徵罚五文钱,将罚款全归三婆,三婆不单取回失款,更有馀钱殓葬丈夫,众人才明白水大人苦心,东楼顿时民望高企,又过一关!又到徵收钱粮以作上缴及来年官衙使费,但惯例又是捕快们搜括民脂民膏的时候,岂料东楼随团下乡,乡绅不单大宴东楼,更送赠蔘茸海味金银珠宝,水大人照单全收,么公以为贪官真貌出现,义妹更不屑其所为。原来东楼把赠礼转送贫困村民,义妹对他另眼相看。义妹见捕快们调戏民女,出手制止,却被毛、士、生、非奸计制服,么公更大肆侮辱义妹父亲,此时一直在跟踪的金英暗中隔空出手救女,又被东楼目睹其武功!东楼藉词采药再试探金英身份,试探不成反失足跌下山崖,金英唯有出手,救回东楼。


第5集 - 徵粮大队 遇贼险失官钱

金英为令东楼死心,谎说侠盗飞鹰是亡夫陆战的另一身份。徵粮大队回县途中突然杀出一群山贼,义妹奋力抗贼但不敌,金英再次暗中出手成功退贼!东楼明白各人收入微薄引致贪风,决定提高粮钱,各人大喜签据作实;又随即宣布改革,所徵钱粮上缴後馀数点滴归公,不得私吞,众人大怨!原来山贼是么公的同党,劫粮不成又失去钱粮油水,对东楼及义妹更加仇视!苦无对策,於是他力劝史师爷取消告病,但他却胸有成竹继续休假!老伯周旭及何知府的表亲林通报官,林通说议好以二十两买下周旭祖屋,周旭指他明明出价二百两,现存心欺骗所以不卖,两人争持不下!东楼明知贫不与富斗,暗中与周旭夹计,先判林通得直,之後再恐吓林通,指周老伯被气得晕倒病危,林通为免搞出人命,答应送他一百两医药费及村外大屋一座;周老伯感激水大人让他有屋有钱安亨晚年,但义妹却误会东楼巴结权贵。衙门所有捕快突然一同告病,结果盗贼横行;史大妈山路上遇贼,一心寻死的秀姑突然出现要求被杀,竟吓退贼人,史大妈感激她「替死」之恩,刚巧义妹路过见姑姐陆秀姑神色有异,立即把她接回家。东楼知是史其旺制造混乱,史师爷却表明要回复常例钱,突然东楼掏出一书信,史师爷见书即面露怯色。

主演介绍

陈豪

陈豪

《秀才遇到兵》剧照(20张)

生于香港,籍贯广东台山,香港男演员,现为无线电视经理人合约男艺员,现时是无线电视首席男艺员。他未入行之前在澳洲是一位模特儿。被许愿发掘。1994年参演第一套电影《晚九朝五》入行,2000年加入无线电视。有“师奶杀手”的称号。2002年因出演《绝世好爸》里看似轻浮实则专情的萧公子,一举夺得飞跃进步男艺人奖,踢掉林保怡成为与陈慧珊最相衬的搭档。他演的好理所应当。首先他是一个勤力的演员,更重要的是他已经在电影圈混了十年。离开大银幕,他在小荧屏里焕发了光彩,不断地打入无线电视万千星辉颁奖典礼最佳男主角五强,终于在2007年凭《溏心风暴》饰演唐至安(还可以)角色一箭双雕﹐夺得无线万千星辉颁奖典礼的我最喜爱的电视男角色及最佳男主角两个大奖。

周丽淇

由模特转型做艺人的周丽淇,在影视歌三方面出击,已经连续接拍了《百分百感觉2》、《同居蜜友》、《下一站天后》、《豪情》、《翡翠恋曲》等多部影视剧,而她与陈奕迅主演的电影《枪林恋曲》也取得了不错的口碑,她更趁热打铁地推出唱片。

角色介绍编辑

水东楼

(陈豪饰)

水东楼

东楼是有名才子,头脑精明,有着一颗仁心,希望能在贪官当道的世代中,成为一股清流,当个真正的父母官,除暴安良。楼是良才县新任知县,决采取同流而不合污的做法,先打好与上下官员关系,站稳脚步再从中探知各官员罪证,籍此胁制一众贪官,再慢慢整顿贪风。其后,楼更被朝廷封为“清廉第一官”。亦因为把良才县治理得欣欣向荣,朝廷御赐“天下太平”横扁,楼顿成官场上的明日之星。楼碍于与丽君早有婚约,不敢接受妹,后因调查出《养生宝典》一案之真相,除可跟妹有情人终成眷属,还官升三品,终成一代清官,为百姓所敬重。

陆拾义

(周丽淇饰)

陆拾义

神捕陆战之女,个性率直,做事流于冲动,乐于助人,往往越帮越忙,闹出笑话。拾义妹从小就对有“神捕”之名的父亲崇敬有加,立志,担任捕快,以除暴安良为己任。妹在衙门投闲置散,又被众男捕快视为烂头蟀,幸得慈母金英的支持。妹对楼本无好感,后因“抚台之子”一案,明白到楼并非怯于权贵,只是伺机而行,对楼顿然改观。而楼欣赏妹的胆色及斗心,提升妹为马快,妹终可尝试追捕贼匪,除暴安良的滋味。后来,妹受命追缉飞鹰归案,揭发自己母亲就是飞鹰,登时晴天霹雳,难以接受,幸得楼开解和力证英是劫富济贫的侠盗,终令妺谅解英。英亦把武功及所学所知传授给妹,让妹独立处理案件。同时,妹亦查出《养生宝典》之真相,把《养生宝典》送呈皇上,为英将功赎罪。而且证实楼兴丽君的婚约无效,妹、楼有情人终成眷属,楼就官升三品,妹仍然敬业乐业,做其快乐正义的女捕快。

金英

金英

(米雪饰)

出身绿林,以其独门武功“流云斩”,及“飞鹰镖”闻名于世。英四处劫富济贫,整治贪官,因而赢得“侠盗飞鹰”之名。后下嫁神捕陆战,从此隐姓埋名,摇身变为一个平凡乐天的小妇人,并以“药膳汤”济世。英与战有一女,取名拾义妹。作为人母,看着女儿出嫁,才是英最大的心愿,此时楼出现于良才县,英见楼一表人材,又误会楼对妹好感,意图撮合二人,结果闹出不少笑话。最后英得知楼接近妹,目的是探查英是否自己童年的救命恩人“侠盗飞鹰”。英为免身份败露,对妹有所影响,唯有隐瞒一切,更刻意误导楼其夫神捕才是飞鹰,令楼不再对她起疑心。不过,一次因使出“流云斩”救妹,而暴露“侠盗飞鹰”身份。

史其旺

(黎耀祥饰)

史其旺

旺与母亲相依为命,寒窗苦读,望能踏上仕途而光宗耀祖,可惜因无钱行贿考官,最基本的秀才资格亦未能考取,为怕令母亲失望,谎称己为秀才。旺恃才傲物,知仕途无望后,转而专研律例,终当上刑名师爷,以扭计著称,深得县令器重。旺从不把官放在眼内,认为官要倚重他的才干,始能成官。楼到良才县接任县令,旺乘楼上司何知府到访之际,发动衙门罢工,从而逼令楼屈服,不再整顿贪风。唯楼棋高一着,早派人查明旺底细,以旺假冒秀才身份作要胁,逼使旺出面解决罢工事件,回复良才县秩序,安然接待何知府。旺受制于楼,依然口服心不服。旺眼见楼在重重压力下,仍能不畏权,不惜丢乌纱罢官,也要惩治犯法的权贵,旺深受感动,决助楼,二人成为审案上的最佳拍档,以计智侦不少奇案。另外,旺相助秀,施计惩治了秀的前夫,并替秀夺回爱子抚养权,并以母子亲情打动秀,助其戒赌,并在众人面前向秀表明爱意,秀大受感动,二人有情人终成眷属。

陆秀姑

陆秀姑

(谭小环饰)

秀姑是神捕陆战之妹,本来个性纯良,头脑简单。后来被其夫赖仁所休,秀无家可归,唯有去投靠其嫂金英,途上,遇上旺母史廖氏被贼劫,秀因有抱死之心,反而把贼人吓跑,救了廖一命,廖对秀大生好感。秀投靠英和妹后,误打误撞走入赌坊,竟然大杀四方,受到众人吹捧,秀错觉这就是关怀,令秀重拾自信之余,后遗症就是染上赌瘾,每日无赌不欢,令妹、英苦恼非常。后来,秀得到旺帮助下得回儿子,经此一役,秀对旺大为改观,更互生情愫,立心戒赌。秀终可觅得如意郎君,重过幸福生活。

万镇方

(高雄饰)

万镇方

一代名将,曾为朝廷立下不小彪炳战绩,武功高强,深得皇帝器重,被皇上封为太保。方是楼之恩师,甚赏识他的才干,看中楼的仕途无可限量,着意栽培楼上位,更把掌上明珠丽君许配给楼,以便他日暗中操纵楼,为他敛财及巩固方权位。《养生宝典》失窃一案,南北两大名捕查出是当年被一小太监所偷去。方为保秘密,杀害南北名捕,又方立意杀英、妹女灭口。终于暴露身份,被飞鹰和妹除去。

万丽君

(欧倩怡饰)

太保万镇方之女,表面是个大家闺秀,温婉可人,斯文大方,实则被骄纵宠坏了,刁

万丽君

蛮任性,恃权凌人,而且有极强占有欲,不许人稍逆其意,否则便怒火中烧,驶尽阴招非置对方于死地不可,是个典型的“披着羊皮的恶女”。君和楼早有婚约,君亦被楼的仪表风度所吸引,但楼此时已和妹互生情愫,为夺爱郎,君明招暗招尽出的陷害妹。而且她逐渐向楼发挥“恶女本色”,对楼事事加以全面控制,要楼偶有不从,即出手打之,令楼苦不堪言。君更变本加厉,把楼软禁在太保府内,向楼逼婚。但最终因邵泉的一耳光而喜欢上他并在一起。

⑷ 包青天办案错误的资料

话说距今一千年前,湖北有个穷书生娶了一位好太太。这位太太不但帮书生操持家务,还孝顺父母照顾子女,让书生安心读书,可以说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为了让丈夫进京赴考,妻子还典当家财凑足盘缠,书生万分感激,发誓对妻子不离不弃。书生到了京城,果然争气,一下子就考取了状元。皇帝一看,小伙儿长得仪表堂堂,正好与公主相配。书生昧着良心娶了公主做了大官,把家中的妻儿老小忘得一干二净。妻子带着一双儿女进京寻夫,没想到丈夫已然变心,不认自己,还心狠手辣企图杀妻灭口。妻子为了公道愤然告夫,法官大人铁面无私,顶着皇家的压力把这个忘恩负义的书生一铡两截。 说到这估计您已经看出来了,这不就是铡美案的故事吗!没错,是凡中国人大概都听过这个故事,而且留下的印象也基本一样:陈世美是个忘情负义的坏蛋,秦香莲是个忠贞贤惠的好妻子,当然还有那个上斩昏君下斩谗臣的包青天。 说到包公,在中国可以说是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不过,大家所知道的“包公”,大多是戏剧舞台上或电影、电视屏幕上的“黑脸包青天”。他头戴乌纱帽,身穿衮龙袍,打坐开封府,怒铡陈世美,一个典型的铁面无私、断案如神的廉洁干部,就连人间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阴间掌人生死的阎王也怕他的三口铜铡。其实人家包拯根本就不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白面书生。1987年9月修建完成合肥包公墓,里面能看到包公彩绘像,白面长髯、儒雅端庄,挺白净的一个人,不知怎么就被改成了黑脸,而且额头还多出了一个月牙疤。艺术化之后的包公,其中自然加进了老百姓和艺术家的想象。那么,历史上的包公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真的像电视里演的那样断案如神吗? 包公,姓包名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包拯在做官的道路上出道算是晚的,39岁才算正式当官,到他64岁去世,不过也就做了二十多年官。其间做过军职,做过文职,甚至还做过闲职。要说他做的最出名的一个岗位,非开封府尹莫属。记得十多年前,台湾拍过一个电视剧《包青天》,里面老包有句台词:“本府办案三十多年”,听着十分可笑。老包坐上开封府大堂时已经59岁了,而且只坐了不到一年半就调职他用,哪儿来的三十年?三年都没有。包公做开封市长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确实做了一些实事,有一项就是给开封府开了一个后门…… 开封府审案可以“走后门” 包拯在治理开封府时,最先开的是正门。原来老百姓打官司是不能直接进入庭堂的,中间有很多道环节,常常影响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包公下令打开开封府的正门,让百姓能直接进入庭堂,击鼓喊冤。后来,告状的人越来越多,开封府的这帮公务员每天上班都有处理不完的诉讼案件,包拯于是下令,打开府衙的后门,允许百姓任何时间都可直入府内诉说冤情。有时包拯还亲自上阵,便服问案。可以说“走后门”的便民措施一出台,深得百姓的称赞。 包拯在开封做了一年多的开封府尹,肯定解决过不少民事纠纷,但是说他断案如神,甚至达到“日判阳间不平事,夜审地狱冤屈案”的地步,恐怕有些言过其实。就连为他挣得重大名声的铡美案,居然也是一桩地地道道的冤案。 天下第一冤案——铡美案 陈世美作为大逆不道、贪图荣华富贵、杀妻灭子的反面形象,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那可是根深蒂固!但这个让老百姓想起来就咬牙切齿的坏人,其实是被冤枉的! 据考证,陈世美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只不过不叫陈世美,叫陈年谷,号熟美,家在今天的湖北丹江口市。陈熟美也不是宋朝的驸马,而是清朝的清官,是一个好人。一个政绩突出爱护妻儿的好人,是怎么卷入《铡美案》的故事中去的呢?何况陈熟美是清初人,又是如何让宋代的包拯给铡了呢? 据湖北民间史家童德伦考证,这出戏是这样编成的:清顺治十五年,陈熟美的同窗好友仇梦麟与胡梦蝶到京都找陈熟美求官,没想到陈熟美不愿徇私,拒绝了他俩的要求。仇、胡二人曾经接济过陈熟美, 现在陈熟美仕途已就,却不帮恩人,这不就是忘恩负义嘛!心怀怨恨的仇梦麟和胡梦蝶把戏曲《琵琶记》的情节加以改造,把戏中忘恩负义的男主角换成了他们怨恨的陈熟美,编造了一出新戏《秦香莲抱琵琶》。为掩人耳目,他们不敢用真名,而是把陈熟美变成了陈世美,还把陈世美说成了驸马。这出改头换面的新戏巡演后,还真引起了观众的同情和共鸣。 后来,有一个戏班子演这出《秦香莲抱琵琶》。戏唱到中午,正唱到陈世美派人追杀秦香莲,到这儿戏演完了。看戏的不肯走,一边嚷着:“杀了陈世美!”一边向戏台上扔砖头瓦块。掌班的一看这架势,赶快躲进后台,正好见到之前唱《陈州放粮》的“包公”还没卸妆,灵机一动,计上心来,推着“包公”说:“快,到前台接着往下唱。” “包公”一听就急了,“你急糊涂啦!我在宋朝,陈世美在清朝,相隔几百年,咋能同台唱戏?”“哎呀,事到这般时候,管他同朝不同朝呢!”掌班的说,“陈世美那么大的驸马官,谁敢杀他?只有你‘包黑子’铁面无私可以把他铡了,给老百姓出出气,就算煞戏了。” 黑脸包公只得重新整衣,带着王朝、马汉一班人马重新上场了。唱到他把陈世美一铡,台下欢呼起来。从那以后,小戏《秦香莲抱琵琶》就变成大戏《铡美案》了。于是清代的事也就“演绎”到了宋代,三百年前的陈世美让一千年前的包公给铡了,又一出类似关公战秦琼的名戏炮制成功。仇、胡二人自己恐怕都没料到,他们为泄一时私愤,酿成了一个无可弥补的历史冤案,一个清正为官,以造福百姓为己任的好人陈熟美,就这样戴上了忘恩负义的大帽子,真是比窦娥还要冤! 不光是铡美案,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也是硬加在包公身上的,这些事压根就没发生过,就算发生包拯也赶不上,那会他正在家乡尽孝呢。 很多包公断案故事都是民间传说,《宋史》中关于包公审案,只有一个案例,而且是个小案子,也不是发生在开封府,而是包公最初任县令时审的案子。一个农民到县衙告状,说有人割掉了他家耕牛的舌头,请求捉拿凶手。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没有高超的侦察手段,怎么破案呢?包拯分析,罪犯没有偷牛,而只是割掉了牛舌头,看来不是为了图财,很可能是泄愤报复。于是,他就设了一个圈套,对告状的农民说:“牛舌被割了,牛就死定了,干脆杀了卖肉赚几个钱吧。但是不要说是本县官让你杀的。”当时私宰耕牛是犯法的。割牛舌的人一看农民杀牛卖肉,以为有机可乘,立刻到县衙告发。包拯断定这个人就是罪犯。罪犯一看事情败露,又怕受刑杖之苦,只好低头认罪。 即使就这一件案子,也被同时记到了《宋史·穆衍传》中,到底是谁办的也说不清。如果包公真是断案如神,历史上不会少有记载,一定会像记述神探狄仁杰一样,把他的办案数量和所办的大案要案留在史书中。翻查正史和其它史料,发现包公明察秋毫的破案故事鲜有记载,但是他被人愚弄导致误判的故事倒有那么一件。 包公也有糊涂时 在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就记载了一个包公判错案的故事:包拯在做开封府尹的时候,有个富户犯了法,按律应处脊杖十七下的刑罚,那个富户贿赂了开封府的一个书吏,书吏得了钱后说:“我豁出去陪你一起受一顿臀杖吧。”当时的脊杖要打击人的脊背,一般要打出血,很容易把人打残,臀杖就不一样了,打屁股比打后背要轻得多。到了包拯审案时,那富户按书吏的指使大哭小叫,正在作记录的书吏装作不耐烦,大声插嘴道:“不就是脊杖十七下吗,干吗哭哭啼啼纠缠不清?”包拯一听就火了,一个书吏就敢这样狐假虎威,下令把书吏拖下去臀杖十七下。而对那罪犯却从轻发落了。包拯这样做,目的是想压一压小吏的气焰,殊不知正好中了书吏的圈套。 包公虽然在断案上得不到史书的支持,但他确实是个清官,是个谏官,确实是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我想这就是他虽然文采不如欧阳修,政绩不如王安石,但却被老百姓铭记于心的原因。人民需要 “清官”,而世上又少有清官,这样,“包青天”应运而生,戏越编越多,人越传越神。包公无嫂娘 关于包公的戏曲举不胜举,有一出《赤桑镇》说的是包拯把自己的侄子包勉给铡了,为这事跟嫂娘赔情。包公有个嫂娘,老百姓都知道。据说包拯家世清贫,生下未满月,母亲病故。嫂子就把他放在自己儿子的摇篮里,喂包拯奶,喂儿子包勉粥,将其抚养成人,并聘请恩师,教诲他一举成名。毫无疑问,如果没有这位贤惠的嫂子,也就没有包拯的后来。所以包拯对嫂子始终十分感恩,尊称为“嫂娘”。 这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在宋代的史书当中没有包公有兄长的记载。包拯不但父母双全,而且根本就没有哥哥,哪有嫂娘?史书记载,他的父亲叫包令仪,曾做过知县。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29岁一举考中第一甲进士,授官知县,这在当时是很突出的。不但可以借此登上政治舞台,而且预示在仕途上有着光明的前景。当时,包公的父母年事已高,均在家居住,不愿远离家乡。是上任为国尽忠,还是在家为父母尽孝?让包拯进退两难。包拯为了照顾父母,毅然辞去官职,屏居乡里,奉养双亲。直到父母去世、守丧三年期满之后,已经39岁的包拯才正式登上仕途,出仕做官。包拯为了侍奉年迈的双亲,居家长达十年之久,不去做官,真可以说是“至孝”。 那嫂娘的故事又是出自哪里呢?其实也确实发生在包拯的家中。包拯有子二人:长子名繶,英年早逝,其妻崔氏,誓不改嫁。次子名绶,是包拯家中陪嫁的丫头所生。包拯逝世时,包绶才5岁,由长嫂崔氏照管。包拯一生居官清廉,没有给家里留下多少遗产,崔氏也是清贫度日,一直把包绶抚养成人,包绶也便对其嫂崔氏“以母礼事之”。这就是长嫂如母故事的原形。宋代以后有关包公的戏剧、小说中,都说包公称其嫂为“嫂娘”,这完全是将包绶之事移花接木安在了包拯头上。崔氏后来受到朝廷的表彰,因为她的事迹当时就很有影响。朝廷写了封赠送她为永嘉郡君的一个制书。这个制书是由大文豪苏轼起草的。同时还封表门楣,就是为家乡建了一个节妇台,还给她写了传记。

⑸ 宋朝时期,包拯办案中,有哪些有趣的历史故事

提到包拯,可能喜欢看电视剧的小伙伴,对他都不会感到太陌生。

当年,《包青天》可是一部很火的电视剧,时间过去那么多年,我至今仍然记得里面的台词:“开封有个包青天,甜面无私断忠奸……”

包拯了解情况之后,心里面生出了一个破案的办法。

他看过新娘的上联后,命人写好贴在衙门里,然后对外宣称,只要能对上对子,就可以做大官。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很多人都来对对联,其中有一个对了“移椅倚桐同赏月”的下联,于是包拯就顺藤摸爪,找到了那个犯人。

⑹ 这是一部耽美漫画,两男孩是同学,一个警察一个不知去向,多年后一次办案相遇,相爱的故事。求告知。

为了你我可赴天涯海角
虽然不是你问的这个漫画,但跟你问的有点像
是一个警察追一个嫌犯

⑺ 结合福尔摩斯探案集的故事谈谈福尔摩斯办案手法高明之处200字

夏洛克来的演绎法高明在他的观察力自,他天生就有一种直觉,偶尔也会遇到稍微复杂一些的案件,那样他就要四处考察。他有许多特殊的知识可以应用到案件的侦破中去,它们往往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夏洛克能对身边的事物加以精确和系统地观察,从而获得巨大的收获。比如他可以从一个人的指甲、衣袖、靴子、裤子诸如此类微小的细节推断出此人的职业,在观察和推理这两方面他都很有天分,甚至运用得非常巧妙,从任何平淡无奇的地方夏洛克能够看出常人所不能注意到的细节,在常人嗤之以鼻的平淡事件上展现出戏剧化的一幕。这是其他侦探所不能及的地方。

⑻ 历史上有哪些县令机智办案的故事

最著名的是郑板桥的故事,你可以搜搜看
板桥巧断赖婚案
他在地方任知县时,颇为当地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例如他任潍县的知县时,岁逢饥荒,于是大兴工赈,令豪门大户煮粥救饥,全活者甚多。传闻郑板桥于潍县担任县令时,受理一桩赖婚案,穷秀才告其岳父不守诺言,无端赖婚。
板桥事先已知穷秀才的岳父是一位大地主,他令穷秀才暂留衙内,派人传唤地主与他的女儿到堂上。于是,板桥问道:“你为什么要赖婚?”财主答:“因穷秀才养活不了我的女儿,他们不宜生活在一起。”板桥说:“原来如此,看来你的女儿确实不应该嫁给一位穷秀才。不过,你也得为你的女婿想想。这样吧!你出一千两黄金,我来帮助你解决这个问题,保证你满意。”
财主听说郑板桥要帮他解除女儿与穷秀才的婚约,颇为高兴。他按时如数付现。板桥说:“你的女儿迟早总是要嫁人的,倒不如我给你找个乘龙快婿,这一千两黄金就算是嫁妆之资,你意下如何?”财主听了之后,眉开眼笑,连连点头哈腰说:“当然好!当然好!”
在说话之间,板桥已令人把穷秀才传了出来,当即命他与财主女儿拜堂成亲,随后双方携金而去。财主瞠目结舌,不知所措,最后哭笑不得,退堂而归。
板桥妙笔战盐商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扭送到县衙门,要县令板桥处以重罚。板桥一见那个小贩,衣衫褴褛,骨瘦如柴,知他为生活所逼,不得不如此。于是,顿生怜悯之心,他想戏弄一下这个盐商。就对盐商说:“这个小贩应当加重处罚,我准备给他戴上枷锁,立街示众,好不好?”盐商笑眯眯地说:“好!好!”
板桥当即命衙役抱来一些芦席,用细木片做托,认真扎好,中间挖一个大圆孔。他又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花,题了字,贴在芦枷上。然后让小贩套在脖子上,站在盐商的门口示众。因板桥向以诗、书、画号称“三绝”,画的竹子和兰花,尤其名播四海。许多人都想目睹为快,更渴望能得到他的墨宝。所以当小贩戴着芦枷往盐商门前一站,立即招引很多人围观,整个县城都为之哄动了,盐商的门堵得水泄不通,生意一点也做不成。盐商只好到县衙内哀求板桥放了那个小贩。
郑板桥清代画家,审驴这个故事,传说是他在山东潍县做官时候的事。

有一年,秋收刚过,农副产品上市,有买有卖,生意兴隆,几十里外的农民都来赶集。郑板桥想到集上逛逛,办完公事,换上便服,就到东关来了,走到一家饭铺门口,见路边围着一群人,人群里边有哭声。郑板桥纳闷,分开众人一看,是个老头儿。这老者六十上下,花白头发,头顶上盘着小辫儿,身穿一件破夹袄,脚蹬双脸儿铲鞋,腰系扎包别着一支小烟袋儿,看样子是乡下来的。蹲在地下鼻涕一把泪一把,哭得很伤心。

郑板桥问:“老人家,你哭什么?”老头儿一撇嘴:“驴!”。“驴?”郑板桥一看,不错,饭铺门口树桩子上拴着一头驴。说:“驴这不在吗?”“在?……骡子没哩!……驴眼,瞎哩!腿一瘸一拐……俺儿拿嘛说媳妇啊!”

郑板桥一听:什么乱七八糟的!仔细一盘问,这老头儿是城南二十里铺人。家里一老一少爷儿俩,他儿子给财主当长工,三十了还没娶媳妇儿。今年老头租了二亩地种黄烟,赶上风调雨顺,肥上得又足,烟叶儿长得像小蒲扇似的。秋后,老头儿把烟叶儿劈下来,上炉烤黄了,想到集上卖个好价钱,攒钱给儿子说媳妇儿。可是一个人赶集路远挑不动;儿子又不在家。怎么办?就从隔壁家借了头菊花青的骡子。今天清早鸡叫头遍,老头儿就起来了,自己不吃饭,先喂饱了牲口。然后空着肚子跑了二十多里,等把烟卖了,肚子咕噜噜一响,这才想起还没吃饭呢!

老头儿牵着骡子,一边走一边寻思:吃什么呢?水饺,太贵!肉火烧?噎得慌!吃肉火烧再喝碗豆腐脑儿倒不噎得慌了,可那要花多少钱哪!他舍不得。牵着骡子走啊走啊,来到一座小饭铺门口,抬头看门上挂着招牌:潍县朝天锅。老头儿高兴了,解馋解渴价钱便宜,哎,就吃它吧!

什么叫“朝天锅”?到过潍县的都知道,是这儿的名吃,就是饭铺屋里摆一口大锅,锅口朝天。有人说:废话!锅口不朝天,朝下扣着怎么使呀?人家这锅口朝天,不盖锅盖。吃饭的人围着锅坐一圈儿,都瞪眼瞅这口锅。瞅什么呢?锅里咕嘟咕嘟炖着猪肉。吃饭的时候,那阵拿两个制钱,饭铺掌柜的先给你两卷热单饼卷肉;然后,往你脸前摆上一只碗,碗里有葱花、香菜、辣油、沏上锅里的肉汤,让你吃卷饼,喝肉汤。饼不够另买,汤随便喝,不要钱。老头儿惦记给儿子说媳妇,想省钱,就把骡子拴到门口树桩上,进门掏出两制钱,吃两卷单饼,逮住锅里的肉汤,左一碗,右一碗,一连气喝了十八碗!武松在景阳岗喝了十八碗酒,他喝了十八碗汤,等他吃饱了,出门一看,嗯?骡子变样了:来的时候浑身的毛锃明瓦亮,屁股蛋儿滚瓜溜圆;转眼变得灰不溜秋,个儿也小了,耳朵也长了,牙也掉了,还一只眼——是头瞎驴!解开缰绳遛遛吧,腿一瘸一拐……又瞎又瘸。要命啦!

老头儿明白:这是刚才吃饭的工夫,有人偷偷用瞎驴把骡子换走了!四下看看,集上黑压压一片人,上哪找去?!这怎么办?骡子是借的,还人家瞎驴人家不干哪!赔?卖烟的钱全搭上,也买不着一头骡子;再说,拿什么给儿子说媳妇哇!老头儿越想越没辙,蹲在那儿哇地哭起来了!

围着看热闹的都傻眼了,人山人海没处找哇。郑板桥围着驴转了一圈儿,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遍,对老头儿说:“起来,不要哭了!”老头儿把脖子一歪:“不哭,俺那骡子回不来哩。哇……”“你哭就能哭回来吗?”“回不来呀,可不哭俺心里难受。哭哭痛快,一痛快……”“骡子就回来了?”“这……也回不来!”“说的是呀。这样吧,你把这头瞎驴给我,三天之后,我还你那匹骡子。”

“啊?你……”老头儿一听不哭了,把眼瞪起来了,上下打量郑板桥:“噢,看你穿的长袍马褂,说话文文诌诌,闹了半天,俺那骡子你偷去了!”

郑板桥心想:我偷骡子干嘛!忙说:“我呀,干嘛偷骡子……”“那你偷嘛?”“我嘛也不偷!我是想替你把骡子找回来。”“小偷早跑了,这么多人,你哪找去?”“人跑了,他的驴还在,我问问这头驴。”

“问驴?……俺明白了,你不是偷骡子的,也是个驴贩子!”嘿,——又成驴贩子啦!

“哈哈哈……”郑板桥没生气,反倒乐了:“你怎么看我像个驴贩子呢?”老头儿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呀,你不是驴贩子,咋能听懂驴的话呢?”“这……”,郑板桥还真让他问住了!

这工夫,看热闹的人里边有个认识郑板桥的,赶紧把老头拉到一边:“老头儿,你真该死!”老头一愣:“咋,丢牲口就够倒霉的了,俺还该死!”“怎么不该,你知道他是谁?”“驴贩子呀!”“得了吧!他呀,是七品知县,咱们的父母官,郑板桥郑大人!”

老头儿一听乐了:“嘻嘻,哥儿们,别哄俺哩!真的县太爷咱没见,可俺听过戏。戏里的县官都是身穿红袍,头戴乌纱帽,木头底鞋半拃高。没出台衙役先往两边一站:呛啷采来、呛啷采来,哦……”“嗨!你说的那是唱戏。郑大人和别的官不一样,喜欢微服出巡,这叫私访!”

“私访”老头儿想:有这个说法。私访是县官出来办案哪,谁骂他他逮谁呀!“哥儿们,你这话是真的?”“真的!”“不假?”“一点也假不了!”“俺那娘哎……”噗通——朝郑板桥坐下了!

那位问了:他该跪下,怎么坐下了呢?吓的。腿一软,瘫在那儿啦!郑板桥伸手把老头儿扶起来:“老人家,不必害怕。三天之后,来衙门牵你的骡子就是。”

第二天,县衙门口贴出一张告示,是郑板桥亲笔写的。我念念:

“告示。曰:头生双角,蹄分两瓣者为牛;耳短直立,尾有长毛者为马;体小耳大,面目修长者为驴!而非驴非马者谓之骡。……”——全是实话!“人世间,各一其物,各一其名,岂有牛马驴骡混为一谈者哉?……”——怎么能搞混了呢?“今有龌龊辈……”——就是不好的人。“以驴换骡,冒名顶替。然丢骡得驴者事出无心;以驴换骡者实属有意。一个哭天号地鸣冤;一个逃之夭夭而去。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为了整饬民风,严明法纪,本县定于某月某日午时三刻,在衙前……”开刀问斩?不——“开庭审驴!”

这张告示轰动了全城、谁看了谁说新鲜:“二哥!”“咋?”“这驴怎么审?”“不知道!俺见过审人,没见过审驴的。八成驴会说话,问什么它说什么。”“啊,怪物!那谁敢审?非把人吓跑了不可!”“你说这是咋回事?”“听说郑大人字画是高手,办案子怕是外行。他寻思出张告示一吓唬,人家就投案了。岂不知……”

这工夫,丢骡子的老头儿也在看告示,听见这话不愿意了。他听过《包公案》里的“黑驴告状”,迷信;另外,见说话的人面黄肌瘦,披着黑夹袄,抱着膀,模样儿就让他腻歪。一听说郑大人办案外行,气得拿白眼珠瞪那个人。那人纳闷:“你瞪俺干嘛?”“干嘛?骡子是俺丢的!”“啊,是你!……你找骡子去,别瞅俺哪!”“你说不能审驴,俺就要问问你,没吃过猪肉,你没见过猪跑吗?说书唱戏的有一出《包公案》,黑驴拦轿告状,替主人伸冤,领着王朝、马汉把孬种逮住哩。那是说包青天包大人,咱这是郑青天郑大人。郑大人虽说比包大人小几岁,可他们是姨表弟兄啊!”——他替郑板桥吹上啦!

那人听着不对劲,说:“嗯,包大人是哪朝,郑大人是哪朝,两码事呀!”老头儿胡子一撅:“郑大人脾气怪,他还管哪一朝干嘛!包大人能审驴,他也能审?”“可人家那黑驴通人性,叫它干嘛它干嘛。”“这头瞎驴也通人性!”“别胡诌了!瞎驴通不通人性,我还不知道吗!”“你怎么知道?”“我……”

一句话把那人问住了,原来他就是换骡子的。这人姓张,叫张三。家里很穷,养着头驴给人家赶脚,挣俩钱养活老婆孩子。前些天他替人往山里送东酉,因为驴老了,喂得又不好,一失蹄掉在山沟里,腿摔瘸了,眼也戳瞎了一只。他想上集把瞎驴卖了,可没人买;下汤锅卖肉,人家也嫌瘦。怎么办呢?家里老婆孩子得吃饭哪!他正没主意,哎,一眼看见老头儿牵的这头骡子,膘肥体壮,滚瓜溜圆,眼馋了。趁老头吃饭不留神,要偷着牵走;可一看老头儿那年纪,又不忍心。干脆,拿瞎驴换他的吧!他把骡子牵走,藏到他家后院,今天,听说县太爷要审驴,也赶来看告示。老头儿说瞎驴通人性,他哪信呢;可是老头儿一问,他又不敢多说,一转身溜了。

审驴的这天,看热闹的围得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丢骡子的老头儿和张三也来了。再看郑板桥,头戴七品朝冠,身穿官服,脚蹬朝靴。袍子前后心绣着图案花纹。按清朝的规定,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大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鹌鹑,八品绣麻雀。郑板桥是七品,要不他怎么不爱官服呢,前后心一边趴一只秃尾巴鹌鹑,别扭!今天大审,他不穿不行啊!穿戴好了,击鼓升堂,三班衙役鱼贯而出,分列两旁。有的抱着刀,有的拿着棍,还有提着鞭子的。鞭子什么用?揍驴呀!

郑板桥落坐,一拍惊堂木:“带驴犯!”“带——驴——犯——”“哦——”

随着喊声,看监狱的典史把瞎驴牵出来了。这驴三天没吃东西,一边走一边打晃:嘀嘟咯哒—噗,嘀嘟咯哒—噗……怎么这个动静?它一条腿瘸呀!上了大堂,衙役们吆喝:“跪下,跪下!”这驴眨了眨一只眼,不懂啊!那么多人冲它吆喝,它心里害怕,可不知怎么回事。典史见它不跪,怕老爷生气,上去一别驴腿,“咣当”——驴躺下了!瞎驴吓了一跳:怎么要宰呀?完啦完啦……它没见过这个场面,想跑又跑不了,吓得躺在那儿得儿得儿得儿直打哆嗦!

郑板桥往大堂下边看了看,黑压压一片人,鸦雀无声。一指瞎驴:“可恶的刁驴,本县自莅任以来,屡次整伤民风,杜绝奸盗,你竟敢伙同主人,冒名顶替,坑害他人。你可知罪?”瞎驴瞪着一只眼直喘粗气。心话:我什么也不懂!衙役说:“回禀大人,驴不说话!”——它本来就不会说话!

郑板桥一指瞎驴:“刁驴听着!本县主张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你虽不是人,也要做个好驴!只要老老实实供出你主人家住哪里,姓啥名谁,本县对你从宽处理。”“回禀大人,驴还是不说话!”郑板桥火了:“嘟,大胆的刁驴,本县审问再三,你装聋作哑,拒不回答。来人哪!”“喳!”“鞭刑侍候!”

过去的刑法分笞、杖、徒、流、死,叫五刑。笞是用荆条子抽,杖是用棍打,徒是劳改,流是充军,死是或斩或绞。这五刑从隋唐沿用到清。清朝的刑法又补充规定审讯囚犯用杖刑每天不超过三十,多了怕把犯人打死。对轻的可以掌嘴巴,重犯可以使夹棍,没有鞭刑这一条。郑板桥怎么使鞭刑呢?这是驴呀,又瘦又瞎,饿了三天了,五刑都不能用。重的能把它打死;轻的,掌嘴巴它咬你一口怎么办?所以拿鞭子抽。

衙役举起鞭子,朝驴屁股刚抽了两下,瞎驴就受不了啦。一伸脖子(驴叫):“(招)啊……啊,啊……”“好,既然要招,免打!”

嘿,看热闹的人心里乐呀,是今古奇观!想笑可又不敢笑。这工夫,衙役把耳朵伸到驴嘴边上,就见瞎驴朝他叭哒叭哒嘴,看的人以为驴跟衙役说话呢,其实它饿,想吃!衙役点点头,朝郑板桥:“回禀大人,谁偷的骡子,它说领着去找。”“好,把它放了!”

典史和衙役把驴放开,瞎驴四条腿一撑,站起来了。一只眼看了看,里边这些人提着鞭,掂着棍,横眉之目怪吓人的,我往外跑吧!看热闹的见瞎驴要向外跑,纷纷后退,唰地闪开一条道。为什么躲得那么快?都怕这头驴,因为它到谁跟前谁就成了偷骡子的了。张三更不敢往前凑了,他怕驴看见他,赶紧藏到别人后边幸亏没让驴看见。这头驴见人都闪开了,跑吧!嘀嘟咯哒—噗,……就窜出去了,瞎驴在前边跑,衙役在后边跟着,穿街走巷,跑着跑着,瞎驴拐进一条小胡同,胡同里边有户人家,土打的院墙,门是荆条子编的。瞎驴跑到门口,用嘴一拱,门就开了。衙役跟着驴追到后院一看,哎,槽头拴着匹菊花青大骡子。

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郑板桥没当官的时候,就想“得志加之于民”。他做了知县,最喜欢接近下层,采风问俗。他知道潍县东关有不少赶脚的,也能分辨出拉车的驴和赶脚的驴有什么不同。当时他围着驴看了一圈儿,见这驴又老又瘦,可是前胯的皮毛没有磨损,说明是赶脚的。腿一瘸一拐,象摔伤不久,估计驴主人离这儿不远。常言说:“老马识途”。他想:老驴也能识途。尤其是赶脚的驴,闭眼骑着都能把你驮回家。要是把驴放回去,它就能找到主人的门。不过,抓住换骡子的人怎么处置?这个人既然想偷,把骡子牵走算了,何必丢下一头驴呢?以孬换好,固然想占便宜,可也说明他心眼不算很坏;要不就有别的原因。妥善的办法是,既把骡子给老头儿找回来,又能教育小偷和老百姓,所以来了个“开庭审驴”。这头瞎驴饿了三天,又惊又吓,觉得不是滋味。一放出来,心想:快往家跑吧!就回来了。

张三的儿子正在槽头喂骡子,见瞎驴跑回来,后边还跟着衙役,吓坏了,衙役问那孩子:“你家姓什么?”这孩子哆哩哆嗦:“……驴!”“啊,姓驴?”“不,骡子……”“也没姓骡子的呀!”“马……”“你到底姓什么?”“不知道!”——吓糊涂了!衙役说:“别怕,慢慢说。你姓什么,你爹是干什么的?骡子是哪来的?这会儿你爹哪去了?说实话不打你。”“嗯……俺姓张,俺爹给人赶脚……驴摔伤腿,上集……没人要,换了这匹骡子。今天,俺爹叫俺在家喂骡子,他看审驴的去了!”全说出来了!

衙役问完话,把骡子和驴都牵回来,回禀了县太爷。郑板桥重新升堂,一拍惊堂木说:“经过审讯,瞎驴全部招供,并交出其主人窝藏的骡子。可是,大胆的张三,身为主犯,仍然拒不认罪。本县念你初犯,当堂自首,既往不咎;如若不然,让瞎驴出面对质,给你罪上加罪!”张三一听吓坏了,从人群里挤出来,往大堂一跪:“青天大老爷,俺说,骡子就是小人换的……”

丢骡子的老头儿一看,火儿大了:“原来是你呀!俺早看你不像个好东西,你还犟嘴。你不说瞎驴不通人性吗?怎么招了?你寻思在你手里不会说话就不招了,你是凡夫俗子,县大老爷是星宿下凡,什么牲口都能问出话来。县大老爷,您千万别饶了张三,您再叫这头瞎驴说说,张三还偷过什么?抢过什么?做了哪些伤天害理的事?俺那骡子到了他家受了些啥委屈?……”

张三赶紧磕头:“没,没有。俺一没偷过,二没抢过,就用瞎驴换了这头骡子。俺牵到家里,也没打它,也没骂它。没有草喂,还喂了俺两个草枕头。县大老爷,您要不信,叫骡子也说说,俺的话对不对!”

看热闹的人想听牲口说话,就喊:“对,叫骡子说说,他的话对不对!”骡子说什么?什么也不能说!还是那个衙役机灵,朝骡子和驴身上啪啪两鞭子,瞎驴和骡子害怕了,一伸脖子:“(对)啊……啊,啊……”牲口一叫,郑板桥提笔写了四句:

既然全都说对,本县从宽处理。

驴骡各归其主,今后安份守己!

⑼ 四大名捕四个人一起联手办案的是那些故事

会京师

⑽ 一本四个字的悬疑小说,讲一群人办案的故事,很久以前看的了!依稀记

死亡笔记!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