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的故事
㈠ 富兰克林的小故事
学会低头
本杰明·富兰克林是美国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思想家和散文家,被称为“美国之父”。少年时期的富兰克林曾经去拜访过一位前辈。那时的他年轻气盛,目空一切,挺胸抬头迈着大步,可是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了门框上,疼得他说不出话来。那位前辈这时才缓缓地走出来,看到富兰克林这副样子,认真的对他说:“很疼吧?可是,这却是你今天来访问我的最大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须时时刻刻记住低头。”在这之前,富兰克林的确是这样,心高气盛,恃才傲物,以为自己是鸿鹄,别人都是燕雀,眼睛总是高高向上,根本不把周围的一切放在眼里。直到有一天被眼前的门框撞了头,才发现门框比自己想象的要矮得多。于是,回到家以后,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在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从此,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
朋友
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小印刷厂里工作,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在了那里,因为他特别想得到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但他却受到了另一个议员的干涉。那个议员既有钱又能干,是印刷厂里的重要人物,他非常讨厌富兰克林。面对这样的情况,富兰克林并么有灰心他下决心要让对方喜欢自己。富兰克林听说那个人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很奇特的书,于是他便给那个人写了一个便笺,假装很诚意的想看那本书,并希望他能把书借给自己几天,以便自己能细细的品味一下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果真不出富兰克林所料,那人看过便笺之后,立刻派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了回去,并特意附带一封信,强烈的表示了对那个人的谢意。事情过后不久,他们二人在会议室里相见了,以往那个人对富兰克林是爱理不理的,可这次却与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动跟富兰克林打招呼,而且还很有礼貌。从此以后,对于富兰克林的每一件事,他都乐意帮忙,久而久之,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那个人去世。富兰克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请别人帮忙满足他人的虚荣心的同时,也使他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就把敌人化成了朋友。
富兰克林的搏斗
美国建国期间的伟人富兰克林有一个习惯,每天晚上都把一天的情形重新回想一遍。他发现他有13个很严重的错误,下面是其中的三项:浪费时间,为小事烦恼,和别人争论冲突。聪明的富兰克林发现,除非他能够减少这一类的错误,否则不可能有什么成就。所以他一个礼拜选出一项缺点来搏斗,然后把每一天的输赢做成记录。在下个礼拜,他另外挑出一个坏习惯,准备齐全,再接下去做另一场战斗。富兰克林每个礼拜改掉一个坏习惯的战斗持续了两年多。难怪他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敬爱也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每一个销售人员员可否像富兰克林那样,检视自己的缺点,并与之进行坚持不懈的搏斗,直至胜利为止!
㈡ 富兰克林的故事(英文的)
Every nation has its heroes, of course, If a nation is lucky, it has one who was so able in everything he or she did that the person's legacy stretches in many directions. Michelangelo comes to mind. Well, America has been fortunate in this respect, too.
每个国家自然都有自己的英雄。如果一个国家运气好,它就会有一个不论做什么事都有非人才干的英雄,他留下的遗产是多方面的。我们自然会想到米开朗琪罗 。在这方面,美国也很幸运。
Ben Franklin was an inventor not only of things, but of ideas. First some of the things, Ben Franklin invented the lightning rod; he created the first wood stove with a pipe out the back that extended through the wall. You may say: "So what in these days of forced air heating?" But in his time, the Franklin Stove proced far more heat than a fireplace, cost less to operate, was less smoky, and became popular all over the world. Franklin also published America's first magazine and organized its first postal service and its first lending library.
本·富兰克林是一位发明家,不仅发明东西,而且也发明思想。他发明的东西当中有避雷针;他还创造了第一个木制火炉,从背后通出一根烟囱管子插到墙劈里去。在现在使用暖气的时代,你可能会说:“那又有什么?”可是,在那个时代,富兰克林炉比壁炉发出的热量大得多,费用少,烟也少,因此而流行于全世界。富兰克林还出版了美国第一份杂志,组建了美国第一家邮政局和第一座出借书籍的图书馆。
Ben Franklin was also famous-- still is, 200 some years after his death-- for his witty observations, like, "Keep your eyes wide open before marriage, half--shut afterwards. " Or, "There never was a good war or a bad peace. " Another one: "In this world nothing is certain but death and taxes. "
本·富兰克林讲话谈谐风趣,他的一些言论在他死后200多年的今天依然十分出名。例如,他说过:“结婚前应该把眼睛睁得大大的;结婚后应该半睁半闭。”“从来没有好战争,也没有坏和平。”还有一句:“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死亡和交税是无法避免的。”
But he was much more than just a clever tinker with things and words. This moon" faced, simply dressed, somewhat obese man- he sometimes called himself "Mr. Fatsides" --was one of those who created the U. 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It was he who put the "self-evident" in its most famous line- "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dent, that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 And when it appeared that the new United States may not be able to win its war against Britain, it was old Ben then in his 70s, who was dispatched to Paris and talked the French into sending soldiers and ships to help the Americans--help without which America today might well be a member of the British Common wealth. All the while he was in France, it must also be noted, he was pursuing, apparently with considerable luck, the ladies of King Louis XIV court.
但是,他远不仅只是一个善于摆弄东西和词藻的能工巧匠。这个圆脸、衣着简朴、略肥胖的人——有时候他自称是“胖子先生”——是美国独立宣言的作者之一。就是他在宣言中最著名的一句话里加上了“不言而喻”这几个字。这句话就是:“我们认为下述真理乃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当新诞生的美国看起来可能打不赢这场同英国人的战争时,又是当时已届70高龄的本杰明被派往巴黎。是他说服法国人派来士兵和舶只以援助美国人——如果没有这一援助,今天的美国很可能还是英联邦的一个成员。还应提到,在他出使法国期间,他一直在向路易十四世宫廷里的贵妇们求爱,显然他的运气还很不错呢。
Ben's most enring legacy, though, is the U. S, Constitution he helped write in Philadelphia in 1787. When the delegates got into wrangles with one another on how this new kind of government should work, it was Benjamin Franklin who was always there to arrange a compromise.
然而,本杰明·富兰克林所留下来的最持久的遗产是在他协助下于1787年在费城写成的美国宪法。当代表们就这一新型的政府究竟应该怎样工作而互相争论不休时,他总能安排一个折衷的解决方案。
He died at 84 in his beloved Philadelphia.
在他84岁那年,他在所热爱的费城去世。
A couple of centuries ago, no American was better known in Europe than a portly old man who wore his spectacles on the end of this nose. His name was Benjamin Franklin. The story is about a man who has dedicated his life to keeping Franklin's memory fresh.
200年前,在欧洲最负盛名的美国人莫过于一个眼镜架在鼻尖上的、胖胖的老人了。他的名字叫本杰明·富兰克林。本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为使人们对富兰克林的记忆常新而奉献一生的故事。
Ralph Archbold lives in a self-imposed time warp. Sort of. Fifteen years ago, he became fascinated with one of America's founding fathers. Benjamin Franklin, and decided that he' would make his living impersonating him. And he does. The other day I knocked on the door of Mr. Archbold's townhouse in Philadelphia. not far from where Mr. Franklin lived a couple of hundred years ago.
拉尔夫·阿奇博尔德生活在他给自己硬性规定的时间经线里,或多或少是这样的。15年前,他迷上了美国的创始人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并且决定要以扮演富兰克林为生。现在他就是这样干的。阿奇博尔德先生住在费城一所城市住宅里,离两个世纪前富兰克林先生住的地方不远。
Benjamin Franklin, a scientist of world fame, one of the authors of the U. S.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nd the U. S. Constitution, was quite a ladies' man, even when he was in his 80s and that's when he was representing this country in Europe. Ralph Archbold knows every nook and cranny of Franklin's life" knowledge he further authenticates by looking like the old gentleman and dressing like him.
本杰明·富兰克林,世界闻名的科学家,美国独立宣言和宪法的作者之一,的确是一个喜欢在女人中混的男人。甚至当他已届80高龄时,也就是在他代表美国出使欧洲期间,也是如此。拉尔夫·阿奇博尔德了解富兰克林一生的每一个细节——他通过使自己的相貌和衣着都同富兰克林一样,以进一步证实他对富兰克林的一生了如指掌。
"I will do 600 performances. Just in schools I will do 400 performances, each one about an hour long. And then with conventions and meetings I am very busy. This is a full-time career, and it has been for the 15 years. "
“我演出600次以上。仅仅在各个学校里我就要演 出400次,每次1小时。那么还有年会、会议,我很忙。这是个专职工作,15年来一直如此。”
He makes a good living impersonating Franklin" But, there's more to it than that:
他靠扮演富兰克林过着优裕的生活。但是,还不仅如此而已:
"When I can be photographed with someone who will take the photo back and say, 'look, here I am with Ben Franklin, and you know what I found out about him that I didn't know?' that's an exciting outreach. It's exciting for me to realize tha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come here. they touch the 'Liberty' Bell, and then they might have a chance to meet Ben Franklin. And they have all heard about Ben, and they all love Ben. And that is really exciting. People . . . people really like to talk to Ben Franklin. "
“当我和某人照了一张相,他把相片带回去并对人说:'瞧!这是我和本·富兰克林一起照的。你知道吗,我了解到什么过去不知道的有关他的事?'这样往外一传是很令人兴奋的。我很激动地发现人们从世界各地到这里来,为的是用手摸一摸自由之钟,然后还有机会同本·富兰克林见面。他们都听说过本,都热爱本。这的确让人感到激动。人们……人们确实很愿意同本·富兰克林谈话。”
㈢ 富兰克林的故事有那些
1706年1月17日,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在北美州的波士顿。他的父亲原是英国漆匠,当时以制造蜡烛和肥皂为业,生有十个孩子,富兰克林排行第八。富兰克林八岁入学读书,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由于他家中孩子太多,父亲的收入无法负担他读书的费用。所以,他到十岁时就离开了学校,回家帮父亲做蜡烛。富兰克林一生只在学校读了这两年书。十二岁时,他到哥哥詹姆士经营的小印刷所当学徒,自此他当了近十年的印刷工人,但他的学习从未间断过,他从伙食费中省下钱来买书。同时,利用工作之便,他结识了几家书店的学徒,将书店的书在晚间偷偷地借来,通宵达旦地阅读,第二天清晨便归还。他阅读的范围很广,从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通俗读物到著名科学家的论文以及名作家的作品。
就是在当学徒的这段时期里,富兰克林把在学校曾两度考试不及格的算术学了一遍,又读了赛勒和舍尔梅的关于航海的书,从这些航海的书里,他接触到了几何学知识。他还读了洛克的《人类的悟性》和波尔洛亚尔派的作者们写的《思维的艺术》。富兰克林的学习日渐深入。
1723年富兰克林离开了波士顿,到费城的基未尔印刷所和英国伦敦的帕尔未和瓦茨印刷厂当工人。1726年秋,富兰克林回到费城,这时他已掌握了精湛的印刷技术,开始独立经营印刷所,印刷和发行《宾夕尼亚报》,并出版了《可怜的李查历书》,当时被译成十二种文字,销行于欧美各国。1727年秋,在费城他和几个青年创办了“共读社”,组织了小型图书馆,帮助工人、手工业者和小职员进行自学。每星期五晚上,论讨有关哲学、政治和自然科学等问题。这时富兰克林还不到三十岁,通过刻苦自修,已经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和启蒙思想家,在北美的声誉日益提高。在富兰克林的领导下,“共读社”几乎存在了四十年之久,后来发展为美国哲学会,成为美国科学思想的中心。
1736年,富兰克林当选为宾夕尼亚州议会秘书。1737年,任费城副邮务长。虽然工作越来越繁重,可是富兰克林每天仍然坚持学习。为了进一步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他孜孜不倦地学习外国语,先后掌握了法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及拉丁文。他广泛地接受了世界科学文化的先进成果。为自己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捕捉雷电
1746年,一位英国学者在波士顿利用玻璃管和莱顿瓶表演了电学实验。富兰克林怀着极大的兴趣观看了他的表演,并被电学这一刚刚兴起的科学强烈地吸引住了。随后富兰克林开始了电学的研究。富兰克林在家里做了大量实验,研究了两种电荷的性能,说明了电的来源和在物质中存在的现象。在十八世纪以前,人们还不能正确地认识雷电到底是什么。当时人们普遍相信雷电是上帝发怒的说法。一些不信上帝的有识之士曾试图解释雷电的起因,但都未获成功,学术界比较流行的是认为雷电是“气体爆炸”的观点。
在一次试验中,富兰克林的妻子丽德不小心碰到了莱顿瓶,一团电火闪过,丽德被击中倒地,面色惨白,足足在家躺了一个星期才恢复健康。这虽然是试验中的一起意外事件,但思维敏捷的富兰克林却由此而想到了空中的雷电。他经过反复思考,断定雷电也是一种放电现象,它和在实验室产生的电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于是,他写了一篇名叫《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的论文,并送给了英国皇家学会。但富兰克林的伟大设想竟遭到了许多人的嘲笑,有人甚至嗤笑他是“想把上帝和雷电分家的狂人”。
富兰克林决心用事实来证明一切。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富兰克林对科学的贡献不仅在静电学方面,他的研究范围极其广泛。在数学方面,他创造了八次和十六次幻方,这两种幻方性质特殊,变化复杂,至今尚为学者称道;在热学中,他改良了取暖的炉子,可以节省四分之三燃料,被称为“富兰克林炉”;在光学方面,他发明了老年人用的双焦距眼镜,戴上这种眼镜既可以看清近处的东西,也可看清远处的东西。他和剑桥大学的哈特莱共同利用醚的蒸发得到负二十五度(摄氏)的低温,创造了蒸发致冷的理论。此外,他对气象、地质、声学及海洋航行等方面都有研究,并取得了不少成就。
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富兰克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社会活动家。他一生用了不少时间去从事社会活动。富兰克林特别重视教育,他兴办图书馆、组织和创立多个协会都是为了提高各阶层人的文化素质。
正当他在科学研究上不断取得新成果的时候,由于英国殖民者的残暴统治,北美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他毅然放下了实验仪器,积极地站在了斗争的最前列。从1757到1775年他几次作为北美殖民地代表到英国谈判。独立战争爆发后,他参加了第二届大陆会议和《独立宣言》的起草工作。1776年,已经七十高龄的富兰克林又远涉重洋出使法国,赢得了法国和欧洲人民对北美独立战争的支援。1787年,他积极参加了制定美国宪法的工作,并组织了反对奴役黑人的运动。
巨星陨落
富兰克林度过的最后一个冬天是在亲人环护中度过的。1790年4月17日,夜里11点,富兰克林溘然逝去。那时,他的孙子谭波尔和本杰明正陪在他的身边。4月21日,费城人民为他举行了葬礼,两万人参加了出殡队伍,为富兰克林的逝世服丧一个月以示哀悼。本杰明.富兰克林就这样走完了他人生路上的84度春秋,静静地躺在教堂院子里的墓穴中,他的墓碑上只刻着:“印刷工富兰克林”。
㈣ 关于富兰克林的故事
(1)富兰克林年轻的时候,曾在一家小印刷厂里工作,他把所有的积蓄都投在了那里,因为他特别想得到为议会印文件的工作,但他却受到了另一个议员的干涉。那个议员既有钱又能干,是印刷厂里的重要人物,他非常讨厌富兰克林。
面对这样的情况,富兰克林并么有灰心他下决心要让对方喜欢自己。
富兰克林听说那个人的图书室里藏有一本很奇特的书,于是他便给那个人写了一个便笺,假装很诚意的想看那本书,并希望他能把书借给自己几天,以便自己能细细的品味一下这本书的奇特之处。果真不出富兰克林所料,那人看过便笺之后,立刻派人把那本书送了过来。一个星期之后,富兰克林把那本书还了回去,并特意附带一封信,强烈的表示了对那个人的谢意。
事情过后不久,他们二人在会议室里相见了,以往那个人对富兰克林是爱理不理的,可这次却与以往不同,他不但主动跟富兰克林打招呼,而且还很有礼貌。从此以后,对于富兰克林的每一件事,他都乐意帮忙,久而久之,两人成了很好的朋友,这种友谊一直持续到那个人去世。
富兰克林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在请别人帮忙满足他人的虚荣心的同时,也使他人感受到自己受到了尊重,这样就把敌人化成了朋友。
成长启迪:有了朋友,人生才不会孤单,有了朋友,我们才可以在痛苦和危险之中获得一丝心灵的安慰。所以在任何时候,都不可以轻易与人反目成仇,而应该像富兰克林一样,尽量化敌为友。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道路才会平坦,才不会崎岖不平。
(2)1843年,皇家海军部为了实现打通北路连结大西洋与印度洋、缩短英国与印度的航程,准备派人去继续探寻西北航道。于是,在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当了6年总督的富兰克林被召回国。经过不到两年的准备,一支配备有先进破冰设备和巨大蒸汽动力的“埃列巴士”号和“特洛尔”号桅船以及由138人组成的探险远征队成立了。为防不测,船队储备了足够3年的食品,还携带了10头肉牛作为应急食品。1845年5月26日,时年58岁的富兰克林统帅这支由皇家海军精英组成的远征船队,驶出泰晤士河口,经格陵兰西岸,很快抵达白令岛。7月26日,船队在巴芬湾水域遇到一艘英国捕鲸船。根据国际航海界的传统习惯,富兰克林将探险船队的航海日志交给捕鲸船船长并由他代呈皇家海军。谁知此后,这支船队就神秘地失踪了。到1848年,即富兰克林离开英国两年多以后,皇家海军一直得不到一点关于探险队的确切消息,决定派救援人员分海路和陆路搜索救援。但是直至1858年,富兰克林探险队的结局才真相大白。原来,富兰克林探险队在1845年7月底就到达巴芬湾,由于海冰堵塞了去路,他们就在德文岛屿西南一个小岛上设营越冬。第二年夏天,探险队的两艘船沿着皮尔海峡航行到威廉王岛,被浮冰困住,无法移动,这时,发现一些罐头食品开始变质,使他们大为不安。1847年6月11日,富兰克林爵士不幸辞世。8月以后,船仍被冰封冻着,人们只好在冰上度过第二个冬天,由于食物不足,出现坏血症,开始有人死去。为了求生,春天一到,他们105人(原有138人)乘上装满食品的小艇,开始了孤注一掷的突围。到达费利克斯角,他们感到前途无望,于是把文件装在罐头盒里。 显赫一时的富兰克林和他率领的探险远征队就这样悲惨地去了。据现场调查,在费里克斯角和大鱼河口之间,沿途有许多丢弃物品,尸体比比皆是,无一人幸免。 1845年由约翰·富兰克林爵士率领的那支寻找西北航道的探险队的遭遇之谜,人们花了整整14年的时间,才终于解开。
(3)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希望可以帮到你
㈤ 富兰克林的故事
富兰克林自传 在美国文化史上,《富兰克林自传》的出版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在1771年动笔,1788年完成,前后历时17年之久。这部传记可以说是在读者如饥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经问世,立刻被翻译为法文,被一抢而光。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学习富兰克林成功的秘诀,他们把这部书当成“人生指导”读物。富兰克林写出了“美国梦”,“到美国去发财致富”成了影响力很大的口号。这正是当下中国一代青年的梦想。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娓娓道来,整部自传既无哗众取宠,又不盛气凌人,在通俗易懂的叙述中不进会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至素幽默,么事清楚简澍,使读者备感亲节而易于接受,《富兰克林自传》开创于美国传记文学的优良传统,从此,自传成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
在最新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江苏版的“人物传记”选修系列节选了《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
作 者: (美)富兰克林 著,林弘文 译
出 版 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出版时间: 2009-11-1
字 数: 273000
版 次: 1
页 数: 300
印刷时间: 2009-11-1
开 本: 16开
印 次: 1
纸 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1348550
包 装: 平装
价格:22元
本杰明·富兰克林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美国十八世纪名列华盛顿之后最著名的人物,被举世公认为现代文明之父、美国人的象征。同时,他还是杰出的科学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会实业家。他参与起草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创办了《宾夕法尼亚报》,著有《电学实验与研究》、《论天空闪电和我们的电气相同》、《穷理查历书》和《富兰克林自传》等,其中《富兰克林自传》是一部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历经两百余年经久不衰的励志奇书,被公认为是改变了无数人命运的美国精神读本。
㈥ 富兰克林的发明故事
[ 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富兰克林将风筝慢慢地升上了天,雨也哗哗啦啦地专下大了。头顶上一个雷属电闪过,富兰克林赶紧把一个手指靠近钥匙,一个强烈的电火花在他手边闪过,富兰克林知道这是天空的电流通过混麻绳和铜钥匙传到他的手的,他兴奋地大叫起来:“电,捕捉到了,天上的电捕捉到了!”他把铜钥匙放进能够充电的莱顿瓶里,莱顿瓶里顿时冒出了蓝色的电火花。
富兰克林成功了。他冒着生命危险(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实验,俄国科学家利赫曼即因此实验而献身的,同学们千万不可模仿去做。)证实了雷电是一种自然现象,揭穿了有关雷电的古老神话,为电学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使千万高楼大厦避免了被雷击的危险。
㈦ 富兰克林的故事有哪些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
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
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
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㈧ 富兰克林的实验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事实教育了人们,使人们相信了科学。避雷针相继传到英国、德国、法国,最后普及世界各地。
㈨ 关于富兰克林的一个小故事。
1752年6月的一天,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一场暴风雨就要来临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一道,带着上面装有一个金属杆的风筝来到一个空旷地带。富兰克林高举起风筝,他的儿子则拉着风筝线飞跑。由于风大,风筝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刹那,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一道拉着风筝线,父子俩焦急的期待着,此时,刚好一道闪电从风筝上掠过,富兰克林用手靠近风筝上的铁丝,立即掠过一种恐怖的麻木感。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大声呼喊:“威廉,我被电击了!”随后,他又将风筝线上的电引入莱顾瓶中。回到家里以后,富兰克林用雷电进行了各种电学实验,证明了天上的雷电与人工摩擦产生的电具有完全相同的性质。富兰克林关于天上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的假说,在他自己的这次实验中得到了光辉的证实。
风筝实验的成功使富兰克林在全世界科学界的名声大振。英国皇家学会给他送来了金质奖章,聘请他担任皇家学会的会员。他的科学著作也被译成了多种语言。他的电学研究取得了初步的胜利。然而,在荣誉和胜利面前,富兰林没有停止对电学的进一步研究。1753年,俄国著名电学家利赫曼为了验证富兰克林的实验,不幸被雷电击死,这是做电实验的第一个牺牲者。血的代价,使许多人对雷电试验产生了戒心和恐惧。但富兰克林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没有退缩,经过多次试验,他制成了一根实用的避雷针。他把几米长的铁杆,用绝缘材料固定在屋顶,杆上紧拴着一根粗导线,一直通到地里。当雷电袭击房子的时候,它就沿着金属杆通过导线直达大地,房屋建筑完好无损。1754年,避雷针开始应用,但有些人认为这是个不祥的东西,违反天意会带来旱灾。就在夜里偷偷地把避雷针拆了。然而,科学终于将战胜愚昧。一场挟有雷电的狂风过后,大教堂着火了;而装有避雷针的高层房屋却平安无事。
㈩ 富兰克林的故事50字
1752年夏季,在天空乌云抄密布时,富兰克林和儿子威廉做了只风筝放到空中。很快富兰克林就注意到牵引风筝的线绳开始分裂,这说明有电荷产生。于是他在牵引线上挂了把钥匙,摩擦指关节后与钥匙接触,结果火花出现了,这证明闪电实际上就是大量的静电。富兰克林的理论后来被法国人证实,奠定了他的科学家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