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谭嗣同的故事

谭嗣同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31 04:30:49

1. 关于谭嗣同的英雄事迹200字

谭嗣同(1865~1898),清末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父继洵,官至湖
北巡抚。少年时博览群书,好任侠,喜词章,富于思想。青年时期为父命所迫,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清王朝统治腐
败,益想奋发有为,立志救国救民,故自名“壮飞”。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丧权失地,群情愤慨。谭嗣同痛感自己的精力多敝于考据词章,无补
于事,决心致力于维新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首开湖南维新之风。为追求新思想,学习新知识,他于1896年
(光绪二十二年)北游访学,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自然科学发生兴趣。在访学中,还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并通过梁进一步了解到康有为的维新思想观
点。 1896~1897年,他以父命入资为候补知府,在南京待委,此间时往上海与梁启超讨论学问,研究变法理论。还潜心读
书,与杨文会研讨佛学,撰成其代表性著作《仁学》。1898年2月,谭嗣同回到湖南,与唐才常等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湘报》等,又倡导开矿山、修铁
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使湖南成为全国最富朝气的一省。6月11日,光绪帝下诏宣布变法。谭嗣同被荐,奉召进京,参与新政。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封建
顽固派,反对新政。谭嗣同等幻想得到袁世凯对变法维新的支持,但迅即被袁出卖。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发动政变,对维新派残酷镇压。谭嗣同拒绝出走。24
日,被捕下狱。28日与杨深秀、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等同被杀害,世称戊戌六君子。其著作编为《谭嗣同全集》。

2. 谭嗣同的爱国故事20字

戊戌变法失败后,本来可以逃亡国外,但是他想通过变法的流血,来唤醒世人。留下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千古诗句。真英雄啊

3. 谭嗣同的主要事迹简单概括,越简单越好

谭嗣同维新派人生,主办“湘报”领导戊戌变法,推行新政,戊戌六君子之一

4. 谭嗣同戊戌变法依然赴死的故事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9月日在北京宣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临刑前写在监狱墙壁上的一首绝命诗。据说此诗被梁启超“篡改”过,原诗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证据不足,难以采信。1899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墓前华表上挽联写道:“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详见:http://ke..com/link?url=_vhe#4_1
望采纳

5. 潭嗣同的事迹

《谭嗣同的前生与来世》

中国农历戊戌年八月十三日,潭嗣同大声呼喊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中,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他本来可以像康有为一样,或者逃到南方,也可以像梁启超,在日本公使的帮助下逃到日本,放弃改良,进而革命。但所有人都不明白,明明可以活的人,仅仅为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就从容的去赴死了。大清建国254年以来,满清差点就把有骨气的中国人给杀光了,幸而有他谭嗣同的一死,才让中国人的骨气又立了起来,被磨光的棱角又分明起来,弯曲的膝盖又直了起来,灰沉的心又激昂起来。古人有云“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潭嗣同就是如此的大侠,让人身居现在,而尚能为百年前的他所激荡。
外国的历史学家总说:中国文明太奇怪了,竟然能够传了二千多年,一脉相承,让人不可思议。其实,只要让他们看看中国每个时代的大人物,他们看似在那个时代是孤单的个体,而从整个历史长河中,他们个个交相辉映,照亮了二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让每个中国人看清楚,中国人究竟是何种模样的,而不至于渐失了中华的精神!
在许多人眼中,儒家都是唯唯诺诺,小心谨慎,乱世的时候,躲在一旁,太平了,就出来治天下,仿佛儒家全是贪生怕死的人物。但是,历史上第一个大侠,我认为就是子路,儒家的第一代弟子。那时,他出使在国外,听说卫国大乱,就急着奔回去。别人劝他说:“你去也来不及了,不要惹祸上身吧。”子路却说:“我拿着国家的俸禄,当然不能逃避灾祸。”,然后他就逆着出逃的人群,只身闯进了高台。他本来是个武艺高强的人,但那时候已经六十三岁了,不小心被人割断了系在下巴的缨绳,头上的冠帽就摇摇欲堕了。子路叹了口气说:“君子即使死了,冠也要戴正。”于是停下手,把缨系好,冠扶正,石乞等人乘机一拥而上,杀死了他。他本来也可以不死的,卫出公的手下都跑光了,他就是不回去又有什么呢?可他就是忘不了自己的职责,决不躲难,要死的时候就坦然的死了,真是位大情大性的人物,他如谭嗣同一样,可以不死而又非死不可,他们的事业是失败了,但他们的做人也就成功了,精神也由此竖了起来。这样的死,又有何惜呢?
约一千年之后,隋朝又出了一个尧君素。那时候隋朝快亡了,他原来的顶头上司屈突通来劝他:“我都已经失败了,天下都响应了唐王朝,你也降了吧!”。尧君素就骂他:“主上把国事交与你,你却降了唐。你现在乘的马,都是主上给你的,你有什么面目来见主上?”。屈突通愧不能答,只好走了。唐军又把他的妻子孩子拿出来,劝他降了吧。尧君素又说“天下事岂是你妇人所懂的!”拿出箭来,就把他的妻子给射死了。最后,他对着守城的士兵说:“我又何尝不知道天下的事势呢?如果隋朝真的亡了,那我也跟着隋朝一起去死吧!”。结果,同一时代的人,他的名字就入了隋书,而屈突通则入了唐书。尧君素事的是一个无道昏君,但他守的却是一个臣子之节,别人说:这是愚忠啊!死的有什么价值呢?但对于尧君素而言,他不是为了隋炀帝而死的,而是为隋朝死的,他跟着隋文帝建立了隋朝,隋朝就是他一生的心血,隋朝都没了,他活着的目标也没了,他活着又有何益呢?他同样是可以不死又非死不可的人。他们不是与自己的生命过不去,只是有时候,死比生,来的更有价值。
又是一个七百年,历史走进了宋朝的终结。陆秀夫在厓山,已被张弘范逼到了悬崖。他望着狂卷的波涛,若隐若现的礁石,知道宋朝完了。他就催促着结发的妻子先跳海。然后身穿着朝服,跪在赵昺面前,沉重的说:“国事至今已经一败涂地,陛下应当为国死,千万不要像恭宗一样被人俘虏。德佑皇帝远在大都受尽了屈辱,陛下不可再受他人凌辱。”说罢,他背起九岁的赵昺,又用素白的绸带与自己的身躯紧紧束在一起,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向船弦,踏上了从临安到厓山的最后里程、水天一色的茫茫大海……陆秀夫只说了“陛下应当为国家死”,没说自己也应当为国家死,但最后却是一家子随着宋朝死了。有时候在我们看来,这些人真傻。因为我们很难理解,宋朝三百二十年的基业,对于无论是人民,还是臣子的,是多么大的向心力。宋朝不是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亡了,没人会为他去死,因为他的根基很浅,对人民还没什么公信力,宋朝已经三百二十年了,以二十岁一代来算,足足有十六代人,中国人民共和国到如今,也不过三代的光景吧?只有一样的到了三百年后,我们才能感受到国家对于我们意味的是什么,陆秀夫的行为,究竟是傻还是不傻,也只能那个时候的人最有资格评判。
也就约莫一百年的光景,中国又有一位极有名的人物,加入了这个殉葬者的行列,他就是方孝孺。他帮着建文帝削藩,结果燕王朱棣坐不住了,就一直打到了南京城。建文帝自焚死了,朱棣就逼着方孝孺写即位诏,方孝孺坚决不从。朱棣威胁他:“你不写,我就诛了你九族!“方孝孺照样不买他的帐:“就算你诛了我十族也没用!”这个朱棣就火了,可是自古至今,从来没有十族一说,只有诛九族。朱棣偏偏要创个“诛十族”出来,就把方孝孺的门生朋友也编成了一族,一共873人被凌迟处死。如谭嗣同殉国,就死了他一个,最多如陆秀夫,也就一家子,但如方孝孺诛十族,其惨烈与悲壮,实在是古今第一。他本可以不死,写个诏书,还是荣华富贵。可他为什么要死呢?那时明朝也才三十年的光景,没那么深的感情啊?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如果建文帝不照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计划削藩,他还是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他的皇帝,但他接受了方孝孺他们的意见,为了政权的统一与安定,决意削藩。最后失败,建文帝也死了,他是为了国家死,那么方孝孺又有何面目活下去呢?建文帝为国事而死,那么方孝孺为国事死也是义无反顾的,他并非是为君而死,而是为国事而死,所以他这一死,将他的气魄都展现了出来,平时虽然是个规矩的儒生,但到要死的时候,也是从容的赴难,没有丝毫的畏死。他死的让人敬佩,因为他的死,让人看到了民族的精神!即为国死,乃人生之乐事,有何惜哉?
谭嗣同在死前,感叹没人理解自己,给梁启超写信说:“嗣同不恨先众人而死,而恨后嗣同死者虚生也。啮血书此,告我中国臣民,同兴义举。”但我们可以看见,历史上,子路倒下了,又有尧君素,他倒下了,又有陆秀夫,陆秀夫死了,又起来个方孝孺,满清绞杀三百多年,还是会有谭嗣同站起来,只要我们眼见着先辈,就会不断有后起之秀涌现出来,共襄国事,不惧生死。纵然当世无人理解,谭嗣同又何愁未来无人成为知音呢?民族之精神,正因为有此辈在,而能继千年而不灭。无论什么时候,我中华民族,亦不会泛此种大人物,因为民族之精神,总会在危亡之时,激励着后人站出来,接过这精神,使之传承之永久。

---文/国士无双

个人观点:待续......

6. 谭嗣同的爱国故事20字

谭嗣同一来生致力于维新变法,自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

7. 谭嗣同的事迹概括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于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9月28日在内北京宣容武门外的菜市口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3岁。同时被害的维新人士还有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六人并称“戊戌六君子”。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他的遗骸运回原籍,葬在湖南浏阳城外石山下。

(7)谭嗣同的故事扩展阅读:

个人成就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

轶事典故

在浏阳乃至中国的历史上,维新志士谭嗣同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他为戊戌变法慷慨赴义的壮举感召日月。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谭嗣同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剑胆琴心”的雅号。

在才常路的“谭烈士专祠”里,曾经有一幅谭嗣同摄于南京的照片,那年他32岁,外穿月白色长衫,内着玄色武士装,左手叉腰,右手持剑,浓眉俊目,闪闪似电,有一种立如山岳、傲视死神的凛然正气。谭嗣同短暂的一生中,两剑三琴陪伴他度过了不少苍茫岁月。

8. 谭嗣同的生平事迹是什么

戊戌变法进行到高潮时,由于袁世凯的告密,导致谭嗣同被捕。

为振兴祖国而献身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公元1865年3月10日出生于北京。他生长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官僚家庭,受过严格的封建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其父亲谭继洵曾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从小胸怀大志,为人潇洒,文章新奇开放。父亲向来为人谨慎经常教育他,因此父子俩关系比较紧张。谭嗣同从10岁起即从师于笃好经世之学的欧阳中鹄,后在著名侠客大刀王五门下学艺。他鄙视科举,好今文经学,很欣赏颜元、龚自珍、王夫子、黄宗羲等人的著作。自公元1884年起,他开始漫游了西北、东南各省,行程达八万余里。这不仅使他开阔了眼界,加深了对祖国的热爱,也使他亲眼目睹了下层人民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从而产生了挽救民族危亡,为振兴祖国而献身的念头。

公元1895年,甲午战争的失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谭嗣同受到极大刺激。他愤而赋诗曰:

“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公元1896年春,谭嗣同在北京结识了梁启超,极受梁启超的赞赏。他对康有为的变法主张非常钦佩,自称是康有为的“私塾弟子”。此后,他积极投身于维新变法运动之中,并于公元1897年初,完成了他的主要著作《仁学》。在《仁学》中,谭嗣同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号召人们冲破封建伦常的罗网。公元1898年初,谭嗣同回到湖南。他主持时务学堂,创办南学会,出版《湘报》,每次集会,都有数百人前来聆听谭嗣同的慷慨陈辞,很快使湖南成为维新运动的重要基地。

军机四卿

公元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受维新大臣徐致靖的举荐,谭嗣同被征入京参与新政,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处任职。与杨锐,林旭、刘光第时称“军机四卿”。谭嗣同喜出望外,为了报答“圣恩”,他不顾“杀身灭族”的危险,不辞辛苦地积极推行新政。光绪皇帝准备召开懋勤殿,设置顾问官,命谭嗣同起草圣旨,并要求穿插一些前代的典型事例,说自己将亲自到颐和园去请示慈禧皇太后。谭嗣同退朝后对别人说:“我这才知道皇上一点权力也没有”。

当时荣禄是京师的总督,袁世凯以监司身份在天津练兵。光绪皇帝下诏提升袁世凯为侍郎,并要他到京师朝见。

光绪皇帝两次召见了拥有兵权并表示过拥护维新的袁世凯,引得顽固派举朝惊骇。一些守旧的大臣纷纷到慈禧太后那里去告状,慈禧的亲信、当时的直隶总督荣禄连忙调兵遣将以备不测。外面纷纷传说荣禄将利用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的机会废掉光绪皇帝。光绪皇帝感到处境危机,于是向杨锐下了一道密诏,其中光绪皇帝以紧迫的语气向杨锐叙述了自己的皇位很难保住,慈禧太后随时都会对他下毒手,希望杨锐等维新人士采用新的办法使中国转危为安、化弱为强,不要违背慈禧太后的意思,明确表示出自己试图找到一个折衷的方法,使变法继续进行下去。

不愿意逃跑的志士

维新人士听了痛哭流涕。此时,谭嗣同自告奋勇去充当说客,劝说袁世凯举兵,杀荣禄、锢慈禧、救光绪、护新政,结果反遭袁世凯的出卖。政变发生时,他同梁启超正在寓所苦筹办法。当搜捕康有为的消息传来,谭嗣同镇定自若,从容地对梁启超说:“以前我们没有办法救皇上,现在我们没有办法救康先生。我是不怕死的,就让他们来捉拿吧!”梁启超劝他一起逃跑,他执言不肯,反劝梁启超说:“如果没有人躲过这次灾难,将来也就无人继承我们的变法大业,如果没有人因变法而死,我们也就无法报答皇上的知遇之恩”。其后,谭嗣同又与大刀王五策划营救光绪皇帝,但由于事起仓促,计划落空。这时,谭嗣同的处境已十分险恶,许多人劝他出走,都被他一拒绝。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诸自嗣同始!”他决心为变法流血牺牲,以此来唤起民众的觉醒。

英勇就义

9月24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在狱中,他抚今追昔从容自若,用煤渣在牢房的墙壁上欣然题诗: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9月28日,清政府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谭嗣同和林旭、刘光第、杨锐、康广仁、杨深秀斩首于北京菜市口刑场,史称“戊戌六君子”。在行刑前,谭嗣同横眉冷对,正气凛然,面对屠刀,他面不改色,对着上万名围观者大声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使得刽子手不寒而栗,使在场观众为之震撼。这年谭嗣同才33岁。

谭嗣同死后,大刀王五收殓了他的尸首。次年,他的遗骸运回湖南浏阳,安葬于城外石山下。后人为了表示对这位维新志士的敬慕,在墓前华表上刻下这样一副对联: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

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谭嗣同的死表现了爱国志士们为了国家的强盛而不惜牺牲生命的英雄气概,同时也说明了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中国想要求得富强,就只有推翻腐朽的清王朝。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