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坎特伯雷故事电影

坎特伯雷故事电影

发布时间: 2020-12-29 06:17:05

Ⅰ 电影《爱再来一次》的男主角叫什么他还主演过什么电影

保罗·尼来科尔斯,他最近自出演的电视剧集有BBC改编与朱丽·沃特斯 合作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他在里面饰演一个声名狼藉的小偷。还有2004年BBC的迷你剧《A Thing Called Love》。他的电影作品包括《一战》 World War I 和《战壕》 The Trench (1999),还有Trevor Bentham的改编剧 《秘密结婚》The Clandestine Marriage (1999)Nick Love导演的《浪荡少年》 Goodbye Charlie Bright (2001), 《如果能在爱一次》 If Only (2004)和《BJ单身日记2》Bridget Jones: The Edge of Reason (2004).他第一个重要的舞台角色是在1998年伦敦的布什剧院上演的《说谎者比利》(Billy Liar)中饰演角色。

Ⅱ 电影七宗罪是说什么的

内容:纽约警察局。重案组。经验丰富的老警察沙摩赛还有七天就退休。接替他职位的是风度翩翩的年轻“小片警”米尔。早上七点,报案铃响—贫民窟里,有人离奇死亡。大雨滂沱,老式公寓楼道内弥漫着阴森诡谲的气息。死者是个大个子,坐在椅子上,一头扎在面食桶里,全身早已浮肿,手脚均被束缚,身上还被割去一磅肉。现场勘查后,米尔认为这是一起普通的凶案。沙摩赛并不以为然,当夜折返现场,在冰箱后面发现了一行神秘的文字Gluttony(暴食)。米尔向警长要求接手负责此案的侦破。沙摩赛并没有甩手而去,而是在图书馆翻阅复印了《圣经》《神曲》和《坎特伯雷故事》等书中提到的有关Gluttony的内容。根据这些书上记载,人类天性具有七种罪孽,即暴食、贪婪、懒惰、妒嫉、淫欲、傲慢、暴怒。米尔对案情一筹莫展,天亮时分才昏昏睡去。米尔醒来已是上班时间,却见桌上留着一叠复印材料。沙摩赛预测这将是一个连环凶杀案,要米尔作好心理准备。沙摩赛的判断是正确的。星期二,人们发现一著名律师死在他的办公室,现场留着鲜血抹写的大字:Greed(贪婪)。沙摩赛在一幅画后面发现了用指纹印下的文字:救我!警察局比对指纹,确定这是一个名叫维多的人的指纹。重案组和防暴警察直趋维多家,但他已处于半死不活状态,左手被人割掉。据说维多是个十足的懒汉,躺在床上有五年之久。在维多床头的墙上,赫然留着Sloth(懒惰)的字样。米尔觉得一切都在被凶手牵着鼻子走。沙摩赛认为,罪犯是个狂热的教徒,深谙《圣经》、《神曲》等典故,正在以“上帝的使者”的身份,行使“审判权”,以“救赎”自己的灵魂。他确定凶手一定在图书馆留下借阅的痕迹,便搞到了一张近两年经常借阅有关书籍的读者名单。经仔细排查,一个叫杜·约翰的疑点最大。为了表示自己的敬意,米尔通过妻子翠西邀请老警察上他家吃饭。又是阴雨天。米尔和沙摩赛来到一幢公寓楼内,敲响了杜·约翰的房门。就在这时,有人从电梯内出来,向他们射来一串子弹,然后逃之夭夭。米尔和沙摩赛一边还击,一边分头追捕。当米尔追到了一条小巷里,有人突然从一辆垃圾车上跃下,狠狠将他踢倒在地,脑袋上还被抵上了冰冷的枪管。雨水迷蒙中,他见到一身穿雨衣的男子,可还来不及作出反应,就被打昏在街头积水里。周五晚,某夜总会一妓女被杀。有人以为这是两个男人为一个女人争风吃醋而引起,只有米尔和沙摩赛心里明白,现场留下的字迹“Lust(淫欲),表明罪犯在向他们挑战。一连串的凶案引起了社会的恐慌,记者不着边际的报道,让警局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警长下令限时破案。米尔很不服气,干脆住在办公室里不回家了。翠西发现自己有身孕,同时担心丈夫的状况,便打电话给沙摩赛吐露心事。沙摩赛告诫米尔,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回家陪翠西几天,案子由他来负责侦破,功劳依然算在米尔头上。米尔发誓:不破此案,决不回家!周六,意想不到的案件又发生了:一个模特儿被割鼻毁容,现场留下了“Pride(傲慢)”的字样。就在米尔和沙摩赛通宵达旦疲于奔命之时,一个浑身血淋淋的男子一早前来投案自首。此人正是杜·约翰!杜·约翰果然是个狂热的宗教分子,他承认自己一手制造了连环案,请求得到上帝的惩罚。米尔忿忿地说:法律将会给你严惩,你已无法完成你的七宗连环凶杀案了。杜·约翰神色迷离但非常肯定地回答:上帝会替我安排好的。他愿意带米尔指认另一案发现场。在直升机的空中保护下,米尔、沙摩赛荷枪实弹,押着杜·约翰长驱数十里,来到一个空旷的山谷。此时,天空的阴霾已一扫而光,晚霞灿烂辉煌。米尔问凶案现场在哪儿?杜·约翰低沉地说:神灵指示,傍晚七点会大白真相。七点快到,一辆快递车急速而来。快递员说这邮包是一个客户早上发送,要求傍晚七点必须送到这里。沙摩赛小心地打开纸盒,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转身连忙要求米尔收起手枪,押着杜·约翰快快离开。米尔执意要弄明白事情真相,掀开盒子,先见纸上的文字“Wrath(暴怒)”,继而见到的,是爱妻翠西的头颅!杜·约翰喃喃道:“路途漫长而艰难,地狱一出即光明。我Envy(疾妒)你有美丽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而此时的米尔,狂怒得像一头狮子,他举枪向杜·约翰连连射击。杜·约翰慢慢倒下时说:“瞧,上帝把一切都安排好了。”

Ⅲ 电影故事是在栏杆的两边两个骑士手执长矛骑马对冲的~!

◎中文 名 圣战骑士/骑士传奇/武士传说
◎片 名 A Knights Tale
◎年 代 2001
◎国 家 美国
◎类 别 动作/喜剧/冒险
◎导 演 布莱恩·海尔格兰德 Brian Helgeland
◎主 演 海斯·雷吉 Heath Ledger .... Sir William Thatcher/Sir Ulrich Von Lichtenstein of Gelderland
卢夫斯·塞维尔 Rufus Sewell .... Count Adhemar of Anjou
莎妮·索萨蒙 Shannyn Sossamon .... Jocelyn
保罗·贝塔尼 Paul Bettany .... Geoffrey Chaucer
劳拉·弗兰斯 Laura Fraser .... Kate the Farrier
马克·艾迪 Mark Addy .... Roland
艾伦·图代克 Alan Tudyk .... Wat Falhurst
贝勒尼丝·贝乔 Bérénice Bejo .... Christiana
Scott Handy .... Germaine
詹姆斯·普尔弗伊 James Purefoy .... Sir Thomas Colville/Edward, the Black Prince of Wales
Leagh Conwell .... Young William Thacher
Christopher Cazenove .... John Thatcher
斯蒂夫·奥东尼尔 Steve O'Donnell .... Simon The Summoner of Rouen
Jonathan Slinger .... Peter The Pardoner of Rouen
尼克·布琳堡 Nick Brimble .... Sir Ector

◎简 介
年轻英俊的威廉出身于法国平民家庭,他从儿时起苦练剑术和马术,一直梦想成为一名骑士。无奈当时社会等级森严,平民与贵族之间有着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成年的威廉只能给真正的贵族骑士当侍从。
但威廉却得到一个难得的机会:在一次马上长枪比武中,他的主人在场间休息时突然意外死去,于是威廉穿上主人的铠甲,骑上他的坐骑,冒名顶替赢得了这场比赛。捧着胜利的奖杯,一个实现童年梦想的计划出现在威廉的脑海中,他决定继续冒充自己的主人参加在伦敦举行的世界骑士锦标赛,通过赢得比赛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骑士。
途中,威廉他们遇到了种种麻烦和危险,也结识了各种各样的人。在这些人的通力合作下,威廉的贵族身份被伪装得天衣无缝,他顺利地进入了大赛。当然,取得比赛最后的胜利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威廉不仅要和众多武艺高超的对手较量,还要时刻提防自己的假身份被心怀不轨的人拆穿。不过,这一切对我们年轻的英雄来说又算得了什么呢?既然是英雄,就一定能赢得最终的胜利。而且他不但会打败邪恶的对手,还赢得了一位美丽的贵族女子的芳心。

幕后及评论:
出身卑微,有一腔雄心壮志,通过奋斗实现梦想,还赢得心上人的爱情……这套经典的剧情是否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好像是《洛奇》的古代浪漫版,又似乎是《灰姑娘》的男性篇,还有点儿像……反正《圣战骑士》的片名虽然很唬人,可它的剧情实在是俗不可耐、缺乏新意,如果不是最近人气飚升的澳洲阳光男孩希思·莱吉尔挑大梁主演本片的话,恐怕哥伦比亚公司是否会投资拍此片都很难说哩。

本片导演布莱恩 ·海格兰德乍听起来名不见经传,但第一次拍费力不讨好的古装片就敢集编、导、制片于一身,他的勇气和胆量着实让人佩服,可能也有人在纳闷他究竟是什么来头。作为导演的布莱恩算是初出茅庐,但作为编剧的他可是大大有名,参与编剧的片目包括《最后刺客》(Assassins)、《洛城机密》、《阴谋论》和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2013终极神差》(The Postman)。布莱恩的导演生涯开始得不太顺利,他是影片《危险人物》(Payback)的第一任导演,为什么是“第一位”呢?因为影片拍到一半,老板梅尔·吉布森就把他炒鱿鱼了。看来这次小小的挫折对布莱恩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这不,他又挟《圣战骑士》卷土重来了么?

从以上提到的片子来看,这位海导写东西的突出特点是篇幅非常、非常的长(《洛城机密》就挺典型的),连《圣战骑士》这样一部主题比较轻松的影片竟然也被他拍到了2小时12分钟的长度。另外,以《圣》一片观之,海导似乎还颇有“无厘头”精神。他创作本片的剧本是受到了《坎特伯雷故事集》(The Canterbury Tales)的启发,于是乎心存感激的海导乾脆就把该书的作者安到了自己的故事里(就是影片中的那个无名作家杰弗里·乔叟)来了个“现身说法”;

还有,在这部以14世纪欧洲为背景的电影里,海导竟然别出心裁地运用现代流行摇滚乐作为影片的配乐,可真是有够创意。试想一下,在片中一个比武大赛的场景中,全场观众齐声哼唱的是80年代“皇后”乐队的经典歌曲《We Will Rock You》,那场面将是何其壮观!

如果文章写到这就戛然而止,那你肯定觉得《圣战骑士》是部十足的烂片,除了老套的故事和乱七八糟的情节以外没什么可看的地方——这也不符合事实。公平地讲,《圣》一片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比如说本片的外景地选在风景如画的布拉格,片中大部分的镜头都是在室外实景拍摄的,有这些美景的映衬,再平庸的故事也会变得迷人、精彩;还有,片中的动作镜头几乎没有用特技和替身演员来应付,都是实打实的表演,这也使本片的可观赏性上升了一级;最后,当然就是男主角希思·莱吉尔的表演喽。虽然只在好莱坞演了三部影片,但莱吉尔迷人的气质、娴熟的演技和独特的个性已征服了千千万万少女的心,对她们来说,莱吉尔在银幕上的一个眼神、一次微笑就足以值回区区几美元的票价,谁还会担心影片没人来看呢?说到这儿,笔者突然想起来,本片的片名原为《闪亮的铠甲》(In Shining Armour),后又改成现在的《圣战骑士》。其实,就希思·莱吉尔的气质来说,前一个名字倒是更为合适嘛!

Ⅳ 介绍几部电影,外国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

古代部分:希腊、罗马、希伯来:
1、根据荷马史诗拍摄的《奥德赛》,场景宏大,并包括了《伊利亚特》的一部分。自然老的《木马屠城记》是《伊利亚特》的完全本。最新版本要数布拉德·皮特主演的大片《特洛伊》,《指环王》中的精灵弓箭手饰演其中"天下第一美男子"帕里斯,应该很好看。
2、 希腊悲剧在六七十年代曾经批量搬上银幕,《美狄亚》是女高音歌唱家卡拉斯主演的,还有风格怪异的《俄底浦斯王》。
3、关于罗马的电影不少。老片《宾虚传》,表现罗马赛车场面,至今仍然是经典之作。而反映罗马后期文化历史的《角斗士》也一定要看,里面的反面人物是根据历史人物康茂德塑造的,电脑特技复原了罗马城原貌。可以参照较早的大片《罗马帝国沦亡史》。另外一部风格独具的电影是《提图斯:圣诗复仇》,霍普金斯主演。至于根据安东尼奥尼小说改编的《斯巴达克思》也还不错。
4、 希腊化托勒密王朝及罗马的复杂纠葛:《埃及艳后》,有莎士比亚《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的影子。
5、 终于有人为赫赫有名的亚历山大大帝拍部电影了:《亚历山大》。
6、 勿忘东方,匈奴英雄、西方的"上帝之鞭",《阿提拉》。
7、圣经中的旧约部分有一些可以看到音像制品:大洪水的故事搬上银幕,名字自然是《诺亚方舟》;《出埃及记》有两个版本:史诗巨片《十诫》和卡通片《埃及王子》。以宏大场面震撼人的《所罗门》(上、下),其实"上"是所罗门的故事,(下)是耶利米的故事。
8、 著名导演奇斯洛斯基的精心之作:《十诫》,对《旧约》十诫的现代阐释,非常好。
9、圣经中的新约部分焦点集中在耶稣身上。根据希腊存在主义作家卡赞扎基斯同名作品改编的《基督的最后诱惑》,对救世主进行了全新阐释,80年代引起轩然大波,至今仍在天主教国家遭禁,一定要看。而根据福音书改编的耶稣生平《神之子:耶稣传》,是《新约》的入门。不过现在有了两部更值得一看的耶稣传记,一是梅里尔·吉布森导演的大片《受难》
,一是2003最新版本的《约翰福音》,都很壮观。
中世纪部分:

10 中世纪最著名的自然是亚瑟王传奇,有电视连续剧,也有电影《阿法隆传奇》。而亚瑟王故事中最核心的部分是第一骑士兰斯洛德与王后圭尼维尔的故事,电影《风流剑侠》很好看。

11 同样的骑士风俗和文化,可以看比较后现代的《圣战骑士》。还有一部史诗性的《十字军骑士》。

12 不过,最能体现中世纪梦幻与野蛮特色的,当属神话传说大联合的《指环王》。

13 看看但丁想象中的天堂与地狱:《美梦成真》,电脑处理非常细腻而唯美。

14 中世纪最著名的英雄故事:《圣女贞德》,让-吕克·贝松的名作,看之前最好多读点中世纪历史和神学。

15 班德拉斯主演的《十三勇士》:北方蛮族的世界,北欧独特的传说系统,神王奥丁、地下的龙和妖怪,等等,故事未必能自圆其说,但值得一看。

16 中世纪最著名的浪漫爱情:哲学家阿贝拉尔与他的学生爱洛伊丝,《天堂窃情》。

17 英国的民间谣曲,家喻户晓的《侠盗王子罗宾汉》,科斯特纳主演,主题曲《一切为你而做》比电影更有名。还有个老版本是肖恩·康纳利和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罗宾汉与玛丽安》。

18 意大利后现代作家艾柯以中世纪为背景的名作《玫瑰之名》,80年代末期被拍成电影《蔷薇的记号》。
文艺复兴部分:

19 《十日谈》是西方的经典禁书,拍成电影后也一直是被禁的电影,颇多"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

20 与《十日谈》齐名的,是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有些少儿不宜。

21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著名的宗教历史事件是圣巴托罗缪惨案,以此为背景的《玛戈王后》颇为精彩,大仲马写过的人物,由阿佳妮扮演,出神入化。

22 王室的故事,西班牙女王胡安娜的倒霉命运《狂野之爱》;英国历史上最短命的女王简《九日皇后》;自然还有鼎鼎大名的女王伊丽莎白一世,《伊丽莎白》,还可以和写他父亲--英王亨利八世生平的电影《亨利八世和他的六个情人》一起参照研究。

23 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

24 文艺复兴的巅峰人物--莎士比亚,关于他的生平野史有《莎翁情史》,可以从中看到当时剧院的环境和演出的模式。有许多版本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迪卡普里奥出演的"后现代激情版"颇得原作的青春叛逆神髓。名角汇粹的《仲夏夜之梦》,剧本严格按照原作,但把背景换到了近代,一样好看。描写命运和性格双重悲剧的《麦克白》(《马克白》)有好
几个版本。《哈姆莱特》也有多个版本,比如马克·达蒙主演的后现代版本,但以奥利弗爵士主演的老电影《王子复仇记》最为经典。莎翁的其他名作也有电影版本,比如根据《李尔王》改编的《一千英亩》,根据《奥塞罗》改编的《O》。中央电视台还播放过《第十二夜》等。根据舞台剧改编的《理查三世》、《亨利五世》、《无事生非》等等蔚为大观。

25 文艺复兴中的地理大发现非常激动人心,可以看史诗性电影:《哥伦布》。

26 维加的名剧《羊泉村》,电影叫《羊泉镇》,索菲亚·罗兰主演的老片。

27 《米开朗基罗》虽然是好莱坞老片,但有罗曼·罗兰的同名传记为基础,充满激情。
十七世纪部分:

28 译名《路易十四的情妇》,真实名字应该是《玛绮丝》,里面有莫里哀、拉辛;有路易十四的宫廷和民间场景,还有苏菲·玛索的精彩表演,绝对值得一看。

29 要了解路易十四时代,还可以看《王者之舞》,有关路易十四与芭蕾舞。想领略当时贵族的盛宴情形,可以看《维特》。
十八世纪部分:

30 有一部不容易找的片子:《痛苦的抉择》,写法国大革命的,把人道主义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些雨果《九三年》的韵味,也是苏菲·玛索主演的。非常非常好。

31 《费加罗的婚礼》脍炙人口,其作家的一生精彩绝伦,同名传记:《博马舍》。

32 菲尔丁的同名作品:《汤姆·琼斯》。

33 007扮演鲁宾逊,《鲁滨逊漂流记》!央视还放映过根据笛福小说改编的《摩尔·弗兰德斯》。

34 《格列佛游记》搬上银幕叫《小人国历险记》,被改得失去思想。

35 18世纪最另类的作家是萨德侯爵,描写他的传记电影叫《鹅毛笔》。至于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花花公子卡萨诺瓦,也有了欧洲电影捧场:《情圣:卡萨诺瓦》。还有著名阉人歌手的故事:《绝代妖姬》。
十九世纪部分:

36 简·奥斯丁在上个世纪90年代非常时髦,所以能看到多部改编自她的小说的电影,比如《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和《曼斯菲尔德庄园》,最后这部被翻译成《心锁》。除了传统的古装,也有后现代版,比如《一个单身女人(布里奇特)的日记》。

37 灰姑娘的故事经格林兄弟之手化腐朽为神奇,多次搬上银幕,很经典的是《水晶鞋与玫瑰花》。

38 《红与黑》有多个电影版本,新版很精致,但要说忠实于原作,还要看钱拉·菲利普主演的老版本。
39 搬上银幕的《包法利夫人》,简直是对原作的糟蹋,不是因为拍得差,而是原作太好了。

40 同时能看到四个《悲惨世界》版本,有老的电视剧版,长、但忠于原作。有将背景搬到二战时期的版本。有美国拍摄的、由《辛德勒的名单》男主演出演的新版本。还有由法国拍摄的、由德帕迪约主演的版本。

41 《巴黎圣母院》对于80年代的中国观众具有轰动的效应。但现在时髦的是看音乐剧版《钟楼怪人》,非常震撼,强力推荐。

42 《双城记》的电视剧版最好。狄更斯的《远大前程》有新旧两个版本,老版译名是《孤星血泪》,新拍的后现代版本叫《玫瑰有刺》,德尼罗和帕尔特洛等主演。相比之下,还是老版好看。狄更斯的许多作品都为英国人所喜爱,现在还能看到《新大卫·科波菲尔》、《尼古拉斯.尼克尔贝》(又译为《少爷还乡》)和《圣诞钟声》。

43 《阿黛尔》表现雨果女儿阿黛尔著名的单恋。同样由阿佳尼主演的《罗丹的情人》也好看

44 《简·爱》,当然要看,不过好版本不容易找。可能还是司各特爵士主演的最好。

45 《呼啸山庄》有多个版本,还是推荐由奥利弗爵士主演的老版。叫《魂归离恨天》的版本不怎么样。倒是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新咆哮山庄》还行。

46 大导演波兰斯基的《苔丝》,是非常成功的"名著电影",要看。而哈代的《无名的裘德》也在90年拍成了电影,女主角是温斯莱特。

47 《战争与和平》版本众多,有好莱坞的老电影版,数前苏联拍的最下功夫,现在有全套6盘面世。

48 由苏菲·玛索主演的《爱比恋更冷》十分好看,它其实就是《安娜·卡列尼娜》。

49 大仲马最近又火了,新拍的《达达尼昂》动作感强烈,班德拉斯主演的《基度山伯爵》也还可以,《王后的项链》也被改编成了《项链事件》,其译名是《复兴与革命》。

50 老《茶花女》美仑美泱,而《红磨坊》中也有原作的部分影子。
51 以改编大胆而出名的,是黛咪·摩尔主演的《红色禁恋》,即《红字》。

52 刘易斯主演了库柏的名作:《最后一个莫希干人》(《最后的摩根战士》)。

53 王尔德的名剧《理想丈夫》。如果想看他的传记片,新拍有电影《奥斯卡·王尔德的审判》

54 19世纪末同性恋很时髦,表现兰波与魏尔伦的同志之爱的电影《月之全蚀》,因为迪卡普里奥的出色表演而值得一看。

55 两个激情的作家富于激情的爱情,《恋恋红尘》,乔治·桑与缪塞的故事。

56 《巴尔扎克激情的一生》是成功的传记片,又是德帕迪约主演,应该看。

57 天才的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开创了数个著名母题:隐身人、火星人入侵地球,最新改编的是他的名作《时间机器》。史蒂文森的科幻作品也很有名,可以看看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致命化身》(即《化身博士》)。

58 《古墓丽影》其实是用来诠释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四句诗。

59 丽芙·泰勒主演的《迟来的情书》,原名是《叶甫盖尼·奥涅金》。

二十世纪部分:

60 亨利·詹姆斯是那种特别细腻的作家,最受保守人士的青睐,是贵族品位的典范,他的名作基本都有电影版,如:《驿动的心》(即《鸽翼》)、《金碗》、《贵妇肖像》、《欧洲人》、《华盛顿广场》(译名是《华府艳闻》)、《黛丝·密勒》。

61 以19与20世纪之交为背景,很有一批精致的作品,电影如《心外幽情》(《纯真年代》)、《走出非洲》、《屋顶上的轻骑兵》、《告别有情天》等。

62 福斯特的作品一向受人青睐,如:《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霍华德庄园》、《印度之行》。

63 改编自《飘》的《乱世佳人》,不可不看。
64 电影《齐瓦格医生》(即《日瓦格医生》)如诗如画,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在里面也并不媚俗,但就是无法和原著相比,帕斯捷尔纳克在表现个人与时代、知识分子与革命方面非常有深度。

65 君特·格拉斯获奖是近几年的事,但他的《铁皮鼓》早已改成电影了。

66 前苏联以二战为背景的"卫国战争文学"有许多史诗性巨作,但更受中国喜爱的却是意识流式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想要了解战争的惨烈,不妨看看《大敌当前》(也叫《兵临城下》)。感人的可以看前苏联拍的《一个人的遭遇》。

67 反战主题和人道主义是西方20世纪文学的主流之一,《西线无战事》是此方面的经典,有空还可以看看《兄弟连》或者《雷霆救兵》(《拯救大兵瑞恩》)。

68 昆德拉在中国盛名不衰,代表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电影版是《布拉格之恋》。

69 大诗人艾略特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的故事,《汤姆与薇芙》。

70 根据女作家伍尔夫和她的作品改编的《时时刻刻》曾经名噪一时。

71 20世纪最具轰动效应的美国作家是海明威,褒曼主演的《战地春梦》改编自《丧钟为谁而鸣》,还算不错,其他的作品搬上银幕都不成功,比如两个版本的《老人与海》。但前几年拍的、反映他在一战中的经历的《海明威青年时代的爱情》还挺好,加入了一些《永别了,武器》的成分。

72 美国戏剧家田纳西的名剧《欲望号街车》非常出色,费雯丽的表演出类拔萃,中文名字叫《欲海奇女子》。

73 另一位美国戏剧家阿瑟·米勒的《推销员之死》,霍夫曼主演,很好。

74 反映越战的《现代启示录》受到康拉德《黑暗的心灵》的影响。

75 《卡夫卡》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既有作家生平,又融会了其主要作品。

76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拍成电影的少,《巧克力情人》不错。
77 著名的《第22条军规》有同名电影。

78 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写了一部戏拟式的作品:《洛丽塔》,拍成电影叫《一树梨花压海棠》

79 英国作家戈尔丁的诺贝尔获奖作品、同名电影《苍蝇王》。

80 法国女作家杜拉的《情人》,是电影改编的成功之作,应该看。

81 有越南情结的电影还有《天与地》和《印度支那》。

82 《阿甘正传》的电影是励志型的,感动了很多人,但远不如原著好看,那本是黑色幽默小说,笑破肚皮。

83 英国作家福尔斯的两部小说改编的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收藏家》。

84 根据杰出的自白派女诗人普拉斯生平改编的电影《希尔维亚》,刚刚新鲜出炉。

85 、好莱坞 2004 年史诗巨片之《特洛伊》,看布拉德·彼特演绎希腊英雄阿喀琉斯

86 、好莱坞 2004 年史诗巨片之《亚历山大大帝》,掀开野心勃勃的马其顿君王脆弱的内心,还有广袤的阿拉伯沙漠和危险的印度丛林。

87 、好莱坞 2004 年史诗巨片之《亚瑟王》,凯拉·奈特莉的表演是一大看点。

88 、好莱坞 2004 年史诗巨片之《天国王朝》,再现十字军东征盛况。

楼主这些够了么?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

Ⅳ 坎特伯雷故事集 电影的下载

在线看可以么?http://video..com/v?ct=301989888&rn=20&pn=0&db=0&s=8&word=%BF%B2%CC%D8%B2%AE%C0%D7%B9%CA%CA%C2%BC%AF&fr=ala0
顺带一提,此页面里的第一个优酷的视频可以内下载,我试过了。容

Ⅵ 有谁能总结一下电影里有名的三部曲

李安的父亲三部曲 :推手 饮食男女 喜宴

金基德的妓女三部曲:雏妓 坏小子 撒马利亚女孩

基斯洛夫斯基的蓝白红三部曲 :红 白 蓝

彼得-杰克逊的魔戒三部曲

华丘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三部曲

安东尼奥尼的爱情三部曲:奇遇 夜 蚀

贾章柯故乡三部曲:站台 小武 任逍遥

陈果的香港三部曲:香港制造 去年烟花特别多 细路祥

陈果的妓女三部曲:榴莲飘飘 香港有个好莱坞 第三部再筹划中

帕尼奥尔的马赛三部曲
1929 -《马里乌斯》
1931 -《芬尼》
1935 -《凯撒》
费德里科 费里尼 / Federico Fellini / 意大利
~孤独三部曲
1954 -《大路 / La Strada》
1955 -《骗子 / Ilbidone》
1956 -《她在黑暗中》

~ 背叛三部曲
1960 -《甜蜜的生活 / La Dolce Vita》
1963 -《八部半 / 8 1/2》
1965 -《朱丽叶与精灵 / Juliet of the Spirits》

英格玛·伯格曼 / Ingmar Bergman / 瑞典
~ 沉默三部曲
1961 -《 穿过黑暗的玻璃 / Through a Glass Darkly》
1962 -《冬日之光 / Winter Light》
1963 -《沉默》

帕索里尼 /Pier Paolo Pasolini
~ 生命三部曲
1970 -《十日谈 / Decameron》
1971 -《坎特伯雷故事 / The Canterbury Tales》
1974 -《一千零一夜 / A Thousand and One Nights》

安哲罗普洛斯 / Theo Angelopoulos / 希腊
~ 希腊近代史三部曲
1972 -《三六年的岁月 / Days of 36 》
1974 -《流浪艺人 / The traveling players》
1977 -《猎人 / Hunters》

~ 漂泊三部曲 / 沉默三部曲
1984 -《塞瑟岛之旅 / Voyage to Cythera / Taxidi Sta Kithiri》
1986 -《养蜂人 / The Beekeeper / O Melissomos》
1988 -《雾中风景 / Landscape in the Mist / Topio Stin Omichli》

法斯宾德 / 德国
~ 女性三部曲
1979 -《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 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81 -《劳拉 / Lola 》
1982 -《维洛尼卡·福斯的欲望 / Veronika Voss》

朱塞佩 托纳托雷 / Giuseppe Tornatore / 意大利
~ 回归三部曲
1989 -《星光伴我心 / 天堂电影院 / Nuovo cinema Paradiso》
1998 -《声光伴我飞 / 海上钢琴师 / The Legend of 1900》
2000 -《真爱伴我行 / 西西里美丽传说 / Malena》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 Abbas Kirostami / 伊朗
~ 生命三部曲
1992 -《春风吹又生 / 生命在继续 / And Life Goes On》
1994 -《橄榄树下的情人 / Through the Olive Trees》
1997 -《何处是我朋友家 / A Taste of Cherry》

雅克·贝汉 / Jacques Perrin / 法国
~ 天地人生命三部曲
《迁徒的鸟》
1996 -《微观世界 / 点点虫 / Microcosmos》
1999 -《喜玛拉雅 / Himalaya》

拉斯·冯·特里尔 / Lars Von Trier / 丹麦
~ 欧洲三部曲
1984 -《犯罪份子 / Element of Crime》
1987 -《瘟疫 / Epidemic》
1991 -《欧洲特快车 / Europa》

~ 良心三部曲
1996 -《 破浪而出 / Breaking the Waves 》
1996 -《白痴 / The Idiots 》
2000 -《 在黑暗中漫舞 / Dancer in the Dark 》

~ 美国三部曲
2003 -《狗镇 / Dogville》
2005 -《曼德维尔 / Manderlay》
#### -《……》 (Washington?)

Ⅶ 意大利经典电影

唐吉诃德外传 (2009) 格莫拉 (2008) 初冬的日子 (2008) 神秘旅行 (2008) 观鸟人 (2008) 哈罗德和卡玛再遇平静的躁动 (2008) 大牌明星 (2008) 再见 (2008) 爱的男人 (2008) 喧闹的根源 (2008) 疯狂之血 (2008) 乔凡娜的宗教 (2008) 无头的女人 (2008) 干扰70 (2007) 我哥哥是唯一的儿子 (2007) 再见巴法纳 (2007) 闭室22 (2007) 布依奥在身边 (2007) 异旅情丝 (2007) 蛋糕与痛苦 (2007) 云雀农场 (2007) 大海的尽头 (2007) 听见天堂 (2007) 恐怖洋馆 (2007) 夜曲巴士 (2007) 奥古斯都一世 (2007) 别碰斧子 (2007) 疑云 (2007) 第三个妈妈 (2007) 恶灵之泪 (2007) 谎言成真 (2007) 美丽的暗杀者 (2007) 影子 (2007) 诺亚方舟 (2007) 2008新毕业生 (2007) 婚礼摄影师 (2006) 骑士蒂朗:少女阴谋 (2006) 金色大门 (2006) 灵石会议 (2006) 自由启示录 (2006) 恋爱魔镜 (2006) 迷睡 (2006) 玛丽 (2006) 隐秘 (2006) 我与拿破仑 (2006) 土生土长 (2006) 心之归属 (2006) 被窃听的隐私 (2006) 凯门鳄 (2006) 与他们的相遇 (2006) 家庭朋友 (2006) 屋顶上的童年时光 (2006) 消逝的星星 (2006) 心中的野兽 (2005) 情狱 (2005) 所有被忽视的孩子们 (2005) Uomo perfetto, L' (2005) 好女人 (2005) 爱情手册 (2005) 梅丽莎 (2005) 现在和永远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2005) 自你出生 (2005) 热体 (2005) 航向幸福的旅程 (2005) 神圣的心 (2005) 犯罪小说 (2005) 雾都孤儿 (2005) 麦肯尼加省 (2005) 爱神 (2005) 爱你如诗美丽 (2005) 你喜欢希区柯克吗? (2005) 超级火山:真正末日 (2005) 卡萨诺瓦 (2005) 航向真情海 (2005) 躲藏 (2005) 丈夫出租 (2004) 意大利罗曼史 (2004) 如像一般 (2004) 超越国境(第二部) (2004) 蒙多维诺 (2004) 卢旺达饭店 (2004) 时空救援 (2004) ( 基因狂想曲 (2004)

意大利电影简介:
意大利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895年,意大利摄制了最早的新闻纪录片。1904年,在都灵建立了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导演A.安勃罗西奥、摄影师R.奥梅尼亚等人开始拍摄影片。
早期电影 1905年,F.奥尔伯里尼和D.桑多尼在罗马创办了电影制片厂,从1906年始定名为西纳斯公司。其后的两、三年间,很多小电影公司在都灵、米兰、罗马、那不勒斯和威尼斯等地纷纷建立起来。1905年,西纳斯公司摄制了第一部有群众大场面的故事片《攻陷罗马》(导演F.奥尔伯里尼),紧接着又摄制了一批历史题材的影片。当时意大利的电影摄制者只注重拍摄场面宏大、布景豪华,对历史事实则不重视。1909~1910年拍摄了影片《麦克佩斯》、《安尼塔•卡里巴尔迪》、《奥赛罗》、《贝亚特丽齐•琴奇》等。1913年是意大利无声影片最兴盛时期,年产量达497部。这个时期的主要导演有M.卡塞利尼、G.德•里加罗、E.格左尼、L.麦几、B.尼格洛尼,G.帕斯特隆纳。当时,意大利电影在国外也有很大市场,在国外最获成功的3大影片是《你往何处去?》(1912,导演E.格左尼)、《庞培城的末日》(1913,导演M.卡塞利尼)和《卡比利亚》(1914,导演G.帕斯特隆纳)。影片《卡比利亚》取材于古罗马与迦太基的战争,是当时电影艺术最重要的作品。意大利颓废派作家G.邓南遮参予了此片剧本的编写工作。作曲家I.皮泽蒂也特地为影片写了放映时乐队演奏的乐曲。另一部重要影片《我的爱情不会死》(1913,导演M.卡塞利尼)是沙龙式情节影片的代表作。这部现代题材作品也获得很大成功。这个时期,大规模的宣传使一批意大利电影演员蜚声国内外影坛。女明星成为保证影片成功的重要因素。当时拍摄了很多喜剧影片,最受欢迎的喜剧演员主要是法国人,特别是由法国演员A.第特主演的喜剧风靡一时。当时大量影片内容脱离现实,但也有的导演致力于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这类影片大多是根据真实主义流派长篇小说拍摄而成的。较重要的影片有《消失在黑暗中》(1914,根据R.布拉乔的原作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影片运用了对比蒙太奇描述了那不勒斯地方的显贵和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这类影片还有《黛莱丝•拉甘》(1915,根据E.佐拉的小说改编,导演N.马尔托里奥)、《阿松塔•斯比纳》(1915,导演G.塞伦纳)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电影失去一部分国外市场,开始进入不景气时期。这时,只有演员兼导演E.吉奥内的作品还保持着声誉。他拍摄了浪漫主义的惊险样式影片,其中最著名的是系列片《灰鼠》(1918)等。为了挽救日益衰退的局面,意大利电影企业家们把当时20几家影片公司组成了一个托拉斯,即意大利电影联合公司。但这未能恢复昔日的繁荣。1921年以后,意大利的影院上映的主要是美国电影。
墨索里尼政府曾极力利用电影作为一种宣传手段。1935年,意大利设电影业管理局,使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都置于国家控制之下。1937年在罗马建成了一座欧洲最大的综合电影制片厂:电影城(有十个摄影棚)。1935年在罗马建立了电影实验中心,负责培养电影专业人员。影片产量也逐年增加,1942年的影片产量高达119部。但是,在法西斯统治时期,完完全全为它服务的导演为数不多,露骨地鼓吹法西斯、军国主义思想的影片也不多,大部分导演主要拍摄古装片、音乐片、情节片和喜剧片。这个时期有些人追求“纪录片的客观性”,拍摄了一些“纪录派”影片。如《海底的人们》(1940,导演F.德•罗勃蒂斯)、《白色的船》(1941,导演罗西里尼,R.)。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些电影导演对法西斯官方电影采取消极态度,在创作中只注重对作品的形式方面的探索,人们把这类影片称之为“书法派”电影。为了拒拍庸俗的商业性影片和回避拍摄鼓吹法西斯思想的宣传片,“书法派”主要致力于改编古典文学作品。他们最主要的影片有《以往的小世界》(1941,导演M.索尔达蒂)、《射击》(1941,根据A.C.普希金的短篇小说改编,导演卡斯戴拉尼,R.)、《空想家贾柯莫》(1942,导演拉都达,A.)、《是,太太》(1942,导演F. 波乔里)和《嫉妒》(1943,导演波乔里)。
这个时期,一些青年电影工作者积极而自觉地反对法西斯的官方电影,他们当中很多人曾在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执教或学习。由于没有通过实际拍片来实现自己想法的机会,他们在电影杂志 《白与黑》和《电影》上经常发表有关电影理论和美学方面的文章,阐述自己的主张。1939~1942年发表的这些文章为后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美学原则奠定了基础。这些青年当中很多人后来成为著名导演,如维斯康蒂,L.、德•桑蒂斯,G.、G.普希尼、A.彼特朗吉里、利萨尼,C.、安东尼奥尼,M.;有些成为著名电影艺术理论研究家,如G.阿里斯泰戈、G.威亚齐等。
法西斯统治的末期,意大利电影工作者冲破种种阻力,摄制了几部预示新现实主义诞生的影片:《云中四步曲》(1942,导演勃拉塞蒂,A.)、《孩子们在注视我们》(1943,导演德•西卡,V.,编剧柴伐蒂尼,C.)和《沉沦》(1943,导演维斯康蒂,L.)。这几部影片显现出意大利电影复兴的最初迹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形势下,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级冷酷的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同一主题思想的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广阔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风格很快被其它国家效仿。导演利萨尼,C.、A.维加诺、勃拉塞蒂,A.也拍摄了反映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影片。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一些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 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的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精练、严谨;既拒绝法西斯统治时期那种粉饰、浮夸的程序,也摈弃好莱坞的那些陈腐的模式。影片通常采用自然实景,人物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实事件为基本内容,往往取材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导,决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
50年代前后,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反法西斯各政党出现分裂之后,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团结统一也开始解体,有些人通过作品强调自己忠实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力求继续发展这个传统,如利萨尼,C.拍摄了《苦难情侣》(1954),德•西卡,V.拍摄了《屋顶》(1956),捷尔米,P.拍摄了《司机》(1956)。有一些人则开始放弃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R.拍摄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兰西斯科》(1950,又译名《圣弗兰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开始明确地表现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题;A.杰尼那按梵蒂冈的旨意拍摄的影片《沼泽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许多新现实主义手法而已。费里尼,F.的阐述哲学、道德问题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它对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反思。
这个时期,导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剧片《两文钱的希望》(1952)、导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闹剧片《面包、爱情与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机构和右翼分子宣布为“乐观片”,并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义的影片《温别尔托•D》则被认定为“悲观片”,由于政府对“乐观片”给予资助,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变种样式的电影,人们把它讥讽为“玫瑰色新现实主义”。这种样式的影片徒具新现实主义的某些表面特征,社会批判的内容被阉割掉了。
5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对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国家和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但在意大利,它却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无论是教权主义的反动势力,还是好莱坞的垄断组织都没能扼杀意大利电影艺术的发展。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很多电影专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团结的立场上来。1959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戴拉•罗维莱将军》,导演M.莫尼塞利拍摄了《大战》。1960年,罗西里尼,R.又摄制了充满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罗马的夜晚》。
60年代,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维斯康蒂,L.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费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东尼奥尼,M.的 《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罗马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虚。这些影片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也表现出令人压抑的孤独寂寞。类似情况也存在于费里尼以前几部作品里,如影片《路》(1954)、《诈骗》(1955)、《卡比利亚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内心隐秘的自传体影片《》(1963)里。但是,资产阶级家庭危险和妇女地位的主题在他的影片《朱丽叶和灵魂》(1965)里却得到了发展。导演安东尼奥尼,M.致力于探讨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异化问题,拍摄了整整一组影片:《呐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蚀》(1962)和《红色的沙漠》(1964)。这位导演虽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但有时把离群索居的悲剧做了绝对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这一段时间里拍摄了反法西斯的影片《乔恰拉》(1960,根据作家A.莫拉维亚的小说改编)和《阿尔托纳的幽禁者》(1962,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J.P.萨特的剧本改编)。
60年代,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第二个浪潮期间,意大利拍摄了许多比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长夜》(1960,导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导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导演N.洛依),《他们走向东方》(1964,导演德•桑蒂斯,G.)、《要嫁给军人的姑娘们》(1965,导演V.朱尔里尼)和《未婚妻布贝》(1963,导演康曼西尼,L.)等等。维斯康蒂,L.导演了一部关于纳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权的影片《群神的灭亡》(1969)。德•西卡,V.拍摄了根据G.巴萨尼反法西斯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芬齐-孔蒂尼家的花园》(1970)和反战的情节片《向日葵》(1969)。
60年代里,表现工人的题材仍然为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所关注。导演M.莫尼塞利以喜剧样式拍摄了有关意大利工人第一次罢工的影片《同志们》(1963),导演U.格列戈莱蒂拍摄了嘲笑资本主义剥削方法的科学幻想式讽刺喜剧片《奥米克伦》(1963)。塔维亚尼兄弟和V.奥尔西尼执导了影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电影艺术家们对揭露黑手党罪行的题材也颇感兴趣,如V.德•塞塔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达,A.的《黑手党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应得》(1967)。这时意大利也出现了政论性电影。导演罗西,F.采用纪录手法摄制了剖析黑手党问题的尖锐的社会批判影片《萨尔瓦托雷•裘连诺》(1961)和杂文式影片《掠夺城市的手》(或译《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导演致力于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如维斯康蒂,L.的《金钱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尔里尼的《家庭记事》(1962)、F.马塞利的《冷漠的人们》(1963)等。
这个时期一些新导演崭露头角。在意大利电影占有特殊位置的导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于1961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乞丐》,翌年拍摄了《罗马妈妈》。他的影片虽然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描写,但是准确地反映了罗马城郊流氓无产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马太福音书》(1965)里,P.帕索里尼表达了试图使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理想相调和的意图。其后,他又转向专门拍摄改编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1969)、G.薄伽丘的《十日谈》(1971)、G.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萨洛,或者萨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但同时渲染了病态的色情和暴虐狂。
这个年代里,社会喜剧片中较受欢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片,这种样式影片将喜剧和悲剧两种成分相结合,力求表现现代的重大问题。很多著名导演拍摄的“意大利式喜剧片”受到观众的好评。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捷尔米,P.的《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被诱骗被遗弃的女人》(1964)、《女士们和先生们》(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齐的《艰难的生活》(1961)、《争先恐后》(1962)和《进军罗马》(1962)、《“圣一月”行动计划》(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调度员》(1960)、《保险局医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导演S.莱翁内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声誉。如影片《为了多余的几块钱》(1964)、《好人,粗暴汉和无赖》(1966)、《从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叛逆电影”的影片。青年导演M.贝洛契奥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离奇的形式表现了青年对资产阶级生活习俗、家庭伦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反抗。属于“叛逆电影”的还应提到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几部影片:《打倒者们》(1967)、《在天蝎坐标记下》(1969)。在西班牙培养成长的导演费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响。他的《蜂后》(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杰死了》(1969)、《接见》(1971)等影片运用讽刺和怪诞手法表现了反教权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内容,嘲讽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虚情假义。
70年代,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一个被称之为政治电影的派别,它们在反法西斯主义,社会批判的激情和在艺术原则方面接近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国内外赢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观众的赞许。如F.凡奇尼的影片《马梯奥蒂谋杀案》(1973),贝尔托卢奇,B.的影片《蜘蛛的战略》(1970,电视片)、《国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纪》(1976),C.利滋尼的《圣巴比伦广场,下午8点钟,无法理解的谋杀案》(1976),G.蒙塔尔多的《阿妮丝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喜剧样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们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们曾如此相爱》(1975)和心理描写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这个时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意义的影片有《代号“恶魔”行动计划》(1979,意大利与西班牙合拍,导演G.蓬戴科尔沃)、《右边坐着的人》(1968,导演V.朱尔里尼)、《萨柯和万塞蒂》(1971,导演G.蒙塔尔多)。这一时期表现工人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导演佩特里,E.);揭露国家机关贪污受贿,揭露法官、警察、检察机关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电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侦探片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如导演达米阿尼,D.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着的人》(1979),佩特里,E.的《对一个绝对无可怀疑的公民的调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罗西,F.的《马台依事件》(1973)和《尊贵的尸体》(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们》(1975)等。
此外,反映意大利农村生活中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亲》(1977,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木屐树》(1978,导演E.奥尔密)、根据作家C.莱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导演罗西,F.)等。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们也拍摄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维斯康蒂,L.摄制了《室内装饰的全家像》(1974),影片强烈地谴责了法西斯阴谋者,同时也激烈地指责了左翼极端分子。德•西卡,V.与柴伐蒂尼,C.联合拍摄了两部剖析社会问题的影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和《暂短的休假》(1973);费里尼,F.拍摄了《罗马》(1972)和《阿马尔柯德》(1973),这位艺术家在这两部影片里第一次鲜明地表现了反教权主义和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安东尼奥尼,M.的创作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在英国拍摄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影片《放大》(1966)之后,在国内导演了《职业:记者》(1975),这部影片里既有他经常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导演V.朱尔里尼拍摄了《塔尔塔尔沙漠》(1976,根据D.布恰蒂的原作改编),影片的反军国主义倾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政治电影”在发展中,严肃成分和娱乐成分互相渗透的倾向,使电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起尖锐争论的电影作品。如费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1974)。这些电影虽然表现了反资产阶级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时却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随着各种不同样式互相渗透和新的样式的出现,60年代电影创作中的许多现象、流派和样式,也逐渐在意大利电影中消失。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各方面出现的普遍不稳定,使电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对社会、人的信仰丧失了信心,这反映在他们创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费雷里,M.导演的《最后一个女人》(1976)和《再见,色欲之徒》(1978),费里尼,F.的《乐队在排练》(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产的影片中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贝尔托卢奇,B.的《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1981),费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驶了》(1983),罗西,F.的《三兄弟》(1981),塔维亚尼兄弟的《圣洛伦索之夜》(1981),安东尼奥尼,M.的《一个女人的辨认》(1982)。 当代电影状况 意大利电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气,原因很多,诸如国产电影得不到国家支持、美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渗入意大利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系统、电视的竞争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导演,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捷尔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继逝世。1978~1979年,制片生产规模压缩了,影院数也减少了。观众1975年为5.1亿多人次,1978年减少到3.1亿多人次。外国影片占全国发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制片人和墨守成规的导演为了寻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办法:拍摄喜剧片、侦探片和音乐片,期望以此满足观众。
意大利的电影生产一直很分散,1976年全国大约有150家电影公司。它的中心是罗马、都灵、米兰、威尼斯、比萨等城市也都有一些制片厂。很多意大利影片是靠好莱坞垄断组织的资金拍摄的。影片发行机构也很分散,而且这些机构与美国资本有着密切联系。天主教会和梵蒂冈对电影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们通过自己的出版物控制每一部影片在信徒中间的推荐或观看。
意大利电影的主要创作人员由罗马的电影实验中心培养,该中心创建于1935年。电影专业刊物有:《白与黑》(1940创刊)、《新电影》(1952)、《电影——1960》(1960)等。 在意大利举办的国际电影节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佛罗伦萨国际独立制片人电影节、圣万桑国际体育片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

希望解决问题!

Ⅷ 帮我列一个艺术电影清单

给你一个某杂志列出的世界电影“书单”,相对来说属于艺术的,咱们能看到的基本都是剧情电影,不过是某些剧情电影拍的比较个人比较文艺,并不是艺术片,要看艺术片,得去专业的电影学院内部看。
阿尔弗雷德森:《头脑简单的杀人犯》
爱森斯坦:《罢工》、《战舰波将金号》、《十月》
安东尼奥尼:《放大》、《红色沙漠》、《扎布里斯基角》、《中国》
巴拉斯:《卡利古拉》、《纳粹荒淫史》
贝科夫:《丑八怪》(稻草人)
贝克:《再见列宁》
贝奈克斯:《37.2℃》
波兰斯基:《唐人街》、《不道德的审判》
伯格曼:《野草莓》、《第七封印》、《秋天奏鸣曲》、《呼喊与细语》
布努艾尔:《一条安达鲁的狗》、《资产阶级的审慎魅力》
大卫里恩:日瓦戈医生
法斯宾德:《莉莉玛莲》、《玛丽娅布劳恩的婚姻》
费里尼:《卡比里亚之夜》、《琴吉与弗雷德》(舞国)、《8 1/2》(八部半)
戈达尔:《筋疲力尽》、《卡宾枪手》
基斯洛夫斯基:《盲打误撞》、《十诫》、《三色》、《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
凯文妮:《午夜守门人》
考夫曼:《布拉格之恋》
科波拉:《现代启示录》
克里斯托:《楚门的世界》
库布里克:《洛丽塔》、《发条橙》
库斯图里卡:《地下》
拉摩里斯:《红气球》
雷乃:《去年在马里安巴》
里芬斯塔尔:《意志的胜利》
罗西里尼:《德意志元年》
迈克尔雷德福:1984
曼彻夫斯基:《暴雨将至》
米哈尔科夫:《毒太阳》
帕克:《迷墙》、《艾维塔》(贝隆夫人)
帕索里尼:《十日谈》、《坎特伯雷故事》、《马太福音》、《俄狄浦斯》、《萨罗》
施隆多夫:《铁皮鼓》
斯皮尔伯格:《辛德勒的名单》
塔可夫斯基:《安德烈-卢布廖夫》、《伊万的童年》、《乡愁》、《牺牲》
塔伦蒂诺:《落水狗》
特吕弗:《枪击钢琴师》
提克威:《罗拉快跑》
威尔斯:《公民凯恩》
韦尔:《死亡诗社》

亚洲部分:

黑泽明:《七武士》、《罗生门》、《影子武士》、《乱》
今村昌平:《楢山节考》、《鳗鱼》
北野武:《坏孩子的天空》、《花火》
大岛渚:《感官王国》
小津安二郎:《秋刀鱼的味道》
宫崎骏:《千与千寻》
阿巴斯:《何处是我朋友的家》、《樱桃的滋味》
贾法尔帕努希:《谁能带我回家》、《生命的圆圈》(七女性)
马吉德马吉迪:《小鞋子》
莎米拉马克马巴夫:《黑板》
杨延晋:《小街》
吴贻弓:《巴山夜雨》
黄建新:《黑炮事件》
张艺谋:《红高粱》
陈凯歌:《黄土地》、《孩子王》、《霸王别姬》
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
贾樟柯:《小武》、《三峡好人》
王小帅:十七岁的单车
娄烨:《颐和园》
王家卫:《重庆森林》、《花样年华》、《2046》
刘镇伟:《大话西游》
陈果:《香港有个荷里活》
候孝贤:《悲情城市》
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Ⅸ 西欧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有哪些


理智与情感》强烈推荐,改编完美。《窗外有情天》(推荐)、《简爱》、《哈姆内雷特》(注意版本)容、《李尔王》等等,一般莎剧改编很多。
法国《包法利夫人》、《轮舞》、《恋人们》、《茶花女》等等。
不知道到底想要哪几个国家,说实在的,西班牙和爱尔兰没什么文学大作

累,敲这么多字,希望帮到您了

Ⅹ 意大利电影的战后发展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产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意大利社会生活各方面陷于崩溃,在民主运动高涨形势下,产生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出现是40~50年代世界艺术界的一个重要现象。新现实主义追求纪录片的真实准确性,展示备受战祸的意大利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人民对社会不公正和对资产阶级冷酷的抗议,反映人民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1945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影片《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这部歌颂人民群众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精神的影片成了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它使新现实主义电影在国际上确立了地位。翌年,他又拍摄了同一主题思想的影片《游击队》,展示了战争年代意大利人民生活的广阔情景。罗西里尼在摄制这部影片时,拒绝应用摄影棚、服装、化妆和专业演员。这部影片创造的一种新颖的风格很快被其它国家效仿。导演利萨尼,C.、A.维加诺、勃拉塞蒂,A.也拍摄了反映游击队和地下工作者斗争的影片。其后,新现实主义者们转向描写战后生活中一些紧迫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批判性的社会剖析,例如德·桑蒂斯的《艰辛的米》(1949)、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1948)等。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共同之处
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尽管创作手法和风格各异,但他们的影片有一些共同之处:对现实生活做历史的、具体的处理,对当时生活条件进行尖锐的批评,对普通人民的苦难表示真诚的同情。新现实主义的电影语言精练、严谨;既拒绝法西斯统治时期那种粉饰、浮夸的程序,也摈弃好莱坞的那些陈腐的模式。影片通常采用自然实景,人物角色经常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影片以某一真实事件为基本内容,往往取材于报纸上发表的新闻报导,决不采用虚构臆造的故事。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发展
50年代前后,意大利国内政治、经济形势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反法西斯各政党出现分裂之后,进步的意大利电影工作者的团结统一也开始解体,有些人通过作品强调自己忠实于新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并力求继续发展这个传统,如利萨尼,C.拍摄了《苦难情侣》(1954),德·西卡,V.拍摄了《屋顶》(1956),捷尔米,P.拍摄了《司机》(1956)。有一些人则开始放弃新现实主义。罗西里尼,R.拍摄的《上帝的流浪歌手弗兰西斯科》(1950,又译名《圣弗兰西斯科》)、《斯特隆波里,上帝的土地》(1949)等影片,开始明确地表现出他的崇尚宗教信仰的主题;A.杰尼那按梵蒂冈的旨意拍摄的影片《沼泽地的上空》,只是形式上利用了许多新现实主义手法而已。费里尼,F.的阐述哲学、道德问题的影片《路》(1954)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它对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进行了反思。
“玫瑰色新现实主义”
这个时期,导演卡斯戴拉尼,R.的喜剧片《两文钱的希望》(1952)、导演康曼西尼,L.的平庸的闹剧片《面包、爱情与幻想》(1953)被一些官方机构和右翼分子宣布为“乐观片”,并大加吹捧,而另一些作品,如有重要意义的影片《温别尔托·D》则被认定为“悲观片”,由于政府对“乐观片”给予资助,结果是产生了一个变种样式的电影,人们把它讥讽为“玫瑰色新现实主义”。这种样式的影片徒具新现实主义的某些表面特征,社会批判的内容被阉割掉了。
新现实主义电影的衰败
50年代中期,新现实主义对法国、西班牙、日本、印度、拉丁美洲国家和其它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有力的影响,但在意大利,它却陷入危机之中。但是,无论是教权主义的反动势力,还是好莱坞的垄断组织都没能扼杀意大利电影艺术的发展。人民民主运动的高涨促使很多电影专家重新回到反法西斯的民主团结的立场上来。1959年导演罗西里尼,R.拍摄了《戴拉·罗维莱将军》,导演M.莫尼塞利拍摄了《大战》。1960年,罗西里尼,R.又摄制了充满反法西斯精神的影片《罗马的夜晚》。 意大利电影呈现出新的繁荣景象
1959~1961年几乎同时摄制了几部举世瞩目的故事片:维斯康蒂,L.的《罗科和他的兄弟们》、费里尼,F.的《甜蜜的生活》、安东尼奥尼,M.的 《奇遇》和《夜》。当时意大利正处于资本主义暂时稳定和表面繁荣时期,这几部影片的作者从各自不同的思想立场反映了意大利社会发展的这一新阶段。《甜蜜的生活》是费里尼的反映社会问题的一部影片,揭示了罗马资产阶级生活的腐化及其精神上的空虚。这些影片在揭露和讽刺的同时,也表现出令人压抑的孤独寂寞。类似情况也存在于费里尼以前几部作品里,如影片《路》(1954)、《诈骗》(1955)、《卡比利亚之夜》(1957)以及他那部吐露内心隐秘的自传体影片《八部半》(1963)里。但是,资产阶级家庭危险和妇女地位的主题在他的影片《朱丽叶和灵魂》(1965)里却得到了发展。导演安东尼奥尼,M.致力于探讨资产阶级社会里人的异化问题,拍摄了整整一组影片:《呐喊》(1957)、《奇遇》(1960)、《夜》(1961)、《蚀》(1962)和《红色的沙漠》(1964)。这位导演虽然对表现的内容进行了深刻的社会剖析,但有时把离群索居的悲剧做了绝对化和美化的描述。
德·西卡,V.在这一段时间里拍摄了反法西斯的影片《乔恰拉》(1960,根据作家A.莫拉维亚的小说改编)和《阿尔托纳的幽禁者》(1962,根据法国存在主义作家J.P.萨特的剧本改编)。
60年代,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第二个浪潮期间,意大利拍摄了许多比较好的影片:《1943年的长夜》(1960,导演F.凡奇尼)、《都回家去》(1960,导演康曼西尼,L.)、《那不勒斯的四天》(1962,导演N.洛依),《他们走向东方》(1964,导演德·桑蒂斯,G.)、《要嫁给军人的姑娘们》(1965,导演V.朱尔里尼)和《未婚妻布贝》(1963,导演康曼西尼,L.)等等。维斯康蒂,L.导演了一部关于纳粹分子如何攫取政权的影片《群神的灭亡》(1969)。德·西卡,V.拍摄了根据G.巴萨尼反法西斯的长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芬齐-孔蒂尼家的花园》(1970)和反战的情节片《向日葵》(1969)。
工人的题材仍受关注
60年代里,表现工人的题材仍然为意大利电影艺术家所关注。导演M.莫尼塞利以喜剧样式拍摄了有关意大利工人第一次罢工的影片《同志们》(1963),导演U.格列戈莱蒂拍摄了嘲笑资本主义剥削方法的科学幻想式讽刺喜剧片《奥米克伦》(1963)。塔维亚尼兄弟和V.奥尔西尼执导了影片《一个将被烧死的人》(1962)。电影艺术家们对揭露黑手党罪行的题材也颇感兴趣,如V.德·塞塔的《奥尔戈索洛的匪徒》(1961)、拉都达,A.的《黑手党人》(1962)、佩特里,E.的《各取应得》(1967)。这时意大利也出现了政论性电影。导演罗西,F.采用纪录手法摄制了剖析黑手党问题的尖锐的社会批判影片《萨尔瓦托雷·裘连诺》(1961)和杂文式影片《掠夺城市的手》(或译《伸向城市的手》,1963)。很多导演致力于把文学作品搬上银幕。如维斯康蒂,L.的《金钱豹》(1963)和《在威尼斯之死》(1971)、V.朱尔里尼的《家庭记事》(1962)、F.马塞利的《冷漠的人们》(1963)等。
新导演崭露头角
这个时期一些新导演崭露头角。在意大利电影占有特殊位置的导演兼作家帕索里尼,P.P.于1961年拍摄了他的处女作《乞丐》,翌年拍摄了《罗马妈妈》。他的影片虽然存在着过多的自然主义描写,但是准确地反映了罗马城郊流氓无产者的可怕的生活。在影片《马太福音书》(1965)里,P.帕索里尼表达了试图使共产主义和基督教理想相调和的意图。其后,他又转向专门拍摄改编世界古典名著的影片。如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1967)、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1969)、G.薄伽丘的《十日谈》(1971)、G.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1972)及《一千零一夜》(1974)。他拍摄的最后一部影片《萨洛,或者萨托姆的 120天》(1975),揭露了法西斯统治的罪恶,但同时渲染了病态的色情和暴虐狂。
意大利式喜剧片迅速发展
这个年代里,社会喜剧片中较受欢迎的是意大利式喜剧片,这种样式影片将喜剧和悲剧两种成分相结合,力求表现现代的重大问题。很多著名导演拍摄的“意大利式喜剧片”受到观众的好评。如德·西卡,V.的《昨天,今天,明天》(1963)、《意大利式的结婚》(1964),捷尔米,P.的《意大利式的离婚》(1961)、《被诱骗被遗弃的女人》(1964)、《女士们和先生们》(1966)、《不道德的人》(1967)、《六翼天使》(1968);D.利齐的《艰难的生活》(1961)、《争先恐后》(1962)和《进军罗马》(1962)、《“圣一月”行动计划》(1966);L.藏巴的《大街上的调度员》(1960)、《保险局医生》(1968)等。
60年代中期,导演S.莱翁内拍摄的“意大利西部片”获得了声誉。如影片《为了多余的几块钱》(1964)、《好人,粗暴汉和无赖》(1966)、《从前在西部某地》(1968)等。
“叛逆电影”的出现
60年代下半期,意大利出现了一批称之为“叛逆电影”的影片。青年导演M.贝洛契奥的影片《怒不可遏》是代表作品,它以离奇的形式表现了青年对资产阶级生活习俗、家庭伦理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反抗。属于“叛逆电影”的还应提到塔维亚尼兄弟执导的几部影片:《打倒者们》(1967)、《在天蝎坐标记下》(1969)。在西班牙培养成长的导演费雷里,M.的作品也有一定影响。他的《蜂后》(1963)、《猿猴女人》(1964)、《迪林杰死了》(1969)、《接见》(1971)等影片运用讽刺和怪诞手法表现了反教权主义的社会批判的内容,嘲讽了资产阶级家庭关系和虚情假义。 “政治电影”的产生
在意大利电影中,出现一个被称之为政治电影的派别,它们在反法西斯主义,社会批判的激情和在艺术原则方面接近新现实主义。在意大利国内外赢得了评论界的注意和观众的赞许。如F.凡奇尼的影片《马梯奥蒂谋杀案》(1973),贝尔托卢奇,B.的影片《蜘蛛的战略》(1970,电视片)、《国教教徒》(1971)和《二十世纪》(1976),C.利滋尼的《圣巴比伦广场,下午8点钟,无法理解的谋杀案》(1976),G.蒙塔尔多的《阿妮丝和死》(1976)等都是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喜剧样式的政治影片有M.莫尼塞利的《我们要上校》(1973)、斯科拉,E.的《我们曾如此相爱》(1975)和心理描写片《不平常的一天》(1977)。这个时期的一些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国际主义意义的影片有《代号“恶魔”行动计划》(1979,意大利与西班牙合拍,导演G.蓬戴科尔沃)、《右边坐着的人》(1968,导演V.朱尔里尼)、《萨柯和万塞蒂》(1971,导演G.蒙塔尔多)。这一时期表现工人题材的影片也有新的提高,如《工人阶级上天堂》(1971,导演佩特里,E.);揭露国家机关贪污受贿,揭露法官、警察、检察机关与黑手党互相勾结的电影也占有重要位置,其中,一些新的政治侦探片在国内外获得成功,如导演达米阿尼,D.的《警察局长的自白》(1971)、《我害怕》(1977)、《跪着的人》(1979),佩特里,E.的《对一个绝对无可怀疑的公民的调查》(1967)和《托多·莫多》(1976),罗西,F.的《马台依事件》(1973)和《尊贵的尸体》(1976),L.藏巴的《尊敬的人们》(1975)等。
反映社会问题的影片有所发展
此外,反映意大利农村生活中尖锐社会问题的影片有《一家之主的父亲》(1977,导演塔维亚尼兄弟)、《木屐树》(1978,导演E.奥尔密)、根据作家C.莱维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基督停留在埃博利》(1979,导演罗西,F.)等。著名的意大利导演们也拍摄了一些“政治电影”,如维斯康蒂,L.摄制了《室内装饰的全家像》(1974),影片强烈地谴责了法西斯阴谋者,同时也激烈地指责了左翼极端分子。德·西卡,V.与柴伐蒂尼,C.联合拍摄了两部剖析社会问题的影片《我们叫他安德烈》(1972)和《暂短的休假》(1973);费里尼,F.拍摄了《罗马》(1972)和《阿马尔柯德》(1973),这位艺术家在这两部影片里第一次鲜明地表现了反教权主义和反法西斯的主题思想。安东尼奥尼,M.的创作也发生了急剧的转变。他在英国拍摄了有关青年问题的影片《放大》(1966)之后,在国内导演了《职业:记者》(1975),这部影片里既有他经常表现的主题和题材,也反映了反殖民主义的思想。导演V.朱尔里尼拍摄了《塔尔塔尔沙漠》(1976,根据D.布恰蒂的原作改编),影片的反军国主义倾向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政治电影”发展水平提高
“政治电影”在发展中,严肃成分和娱乐成分互相渗透的倾向,使电影的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引起尖锐争论的电影作品。如费雷里,M.的《饕餮》(1973),L.卡瓦尼的《夜间守门人》(1974)。这些电影虽然表现了反资产阶级和反法西斯的意向,但同时却也存在着自然主义的表现手法。随着各种不同样式互相渗透和新的样式的出现,60年代电影创作中的许多现象、流派和样式,也逐渐在意大利电影中消失。
从70年代中期开始,意大利在政治、思想和经济各方面出现的普遍不稳定,使电影工作者中的一些人对社会、人的信仰丧失了信心,这反映在他们创作的一些影片里,如费雷里,M.导演的《最后一个女人》(1976)和《再见,色欲之徒》(1978),费里尼,F.的《乐队在排练》(1978),康曼西尼,L.的《堵塞》(1979)。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生产的影片中属于这类的影片有斯科拉,E.的《露台》(1979),贝尔托卢奇,B.的《一个可笑的人的悲剧》(1981),费里尼,F.的《女人城》(1980)和《船行驶了》(1983),罗西,F.的《三兄弟》(1981),塔维亚尼兄弟的《圣洛伦索之夜》(1981),安东尼奥尼,M.的《一个女人的辨认》(1982)。 当代电影状况 意大利电影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不景气,原因很多,诸如国产电影得不到国家支持、美国资本越来越多地渗入意大利电影生产和影片发行系统、电视的竞争等等。此外,很多主要导演,如维斯康蒂、罗西里尼,德·西卡、捷尔米、帕索里尼等人相继逝世。1978~1979年,制片生产规模压缩了,影院数也减少了。观众1975年为5.1亿多人次,1978年减少到3.1亿多人次。外国影片占全国发行量的70%,其中主要是美国电影。意大利影片的水平也在普遍下降。一些制片人和墨守成规的导演为了寻找出路重新拾起老一套办法:拍摄喜剧片、侦探片和音乐片,期望以此满足观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