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张良的故事

张良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8 17:57:20

1. 张良励志故事

张良励志故事:

汉代名臣张良年轻时,一次在过石桥时见一位老人把自己的草鞋丢进了湍急的河水之中,老人叫张良去捡,张良出于对老人的尊敬捡回了草鞋,可谁料,当他刚把鞋递与老人时,老人却又顺手将鞋丢进了河里,并再次让张良去捡,于是,张良不厌其烦地捡草鞋。

这样,一连三次,最后张良终于将草鞋恭恭敬敬套在了老人脚上。老人会心一笑,通过这件小事,老人看出了张良的道德操行,遂将闻名于世的《太公兵法》传授给他。

此后,张良辅佐刘邦,为他出谋划策,最终一统天下。

(1)张良的故事扩展阅读:

张良的父亲本是韩国的宰相,可是他父亲在世的时分,韩国就被秦国灭国了。在韩国消亡之后,为了生计,张良也从头找了一份工作,可是他的首要任务却变成了复兴韩国,也因此他走上了反秦的路途。

有一次,他打听到秦始皇会东巡,所以他很早就派人打造了一个很大的铁锤,并让一个大力士来刺杀秦王,只是这次刺杀并没有成功。

刺杀失利之后,张良也只好处处窜逃,在这期间他无意间遇到了一个老头,这个老头第一次看见他就让他到水中为他捡鞋子。

后来很屡次和他相见,终究张良的诚心和他的人品感动了这个白叟,所以他通知了张良自己的实在身份,原来这个白叟就是闻名的黄石公,他送给张良一本书,而且通知他读了这本书的人能够协助君王夺得全国,所以在这之后张良便悉心修学终究协助刘邦取得了十分大的成果。

2. 张良的故事

秦始皇采用了很多措施压制人民的反抗,但是他对人民太残暴了,反抗是制止不住的。
公元前二一八年,秦始皇带大队人马外出巡视,行进到博浪沙(河南原阳县),车队正在缓缓前进,突然飞来一个大铁椎,只听哗啦一声,秦始皇座车后面的副车被打得粉碎,把秦始皇吓坏了,他真发火了,立刻下令,全国搜捕刺客,结果搜查了十天,也没抓到,只得算了。
刺客是谁呢?原来他叫张良,是韩国人,他要为韩国报仇。他有一个朋友是个大力士,使用的兵器是一个大铁椎,足有六十斤重。他们预先得知秦始皇要从博浪沙经过,就在路旁树林隐蔽的地方埋伏好,只等车队到来,哪知这一椎扔出去没砸准,他们只得马上躲起来。
张良躲过了搜查,就在下邳(江苏睢宁西北)住下来,一面钻研兵法,一面再等报仇的机会。
说起张良学兵法,这里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有一次,张良独自散步,走到一座大桥上,见一位穿土黄色大褂的老人,坐在桥头上。他见张良走过来,故意将一只脚向后一缩,一只鞋掉到桥下去了。
老人不客气地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把我的鞋子捡上来。” 
张良听了有点不高兴,可是一想,他是老人,不多计较,就到桥下,拾起鞋子,又走上来递给老人。
谁知那老人不接鞋子,却把脚一伸,说:“给我穿上。”
张良没说什么,就又顺从地给老人穿上了鞋。
那老人这才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走了。
张良觉得这位老人好奇怪,不是一般人,站着没动,目送老人走远 。
谁知老人走了很远又返回来了,对张良说:“年轻人,不错呀,我倒乐意教导教导你。过五天,天一亮,你到桥上来见我。”
张良听后忙跪下答应了。
第五天,张良一早来到桥上,谁知老人已先到了,生气地对张良说:“你跟老人约会,怎么叫老人等你呢?”
张良急忙认错,老人说:“走吧,再过五天早点儿来。”说完,一甩袖子走了。
又过了五天,张良一听鸡叫就跑向大桥,还没上桥,就看见老人了,老人瞪了他一眼,说:“过五天再来吧。”
到了第四天半夜,张良就来到桥上等。一会儿,看见老人一步步走来。这次老人露出了慈祥的笑容,对张良说:“这才对了。”然后从袖子里掏出一部书交给张良,说:“回去好好读,将来可为国家出点儿力呢。”
张良还想再问,老人不再说话,头也不回,就走了。
这时天才亮,张良趁着晨光一看,这部书原来是一部珍贵的兵书--—周朝姜太公编的《兵法》。
从此,张良刻苦钻研《兵法》,后来成了有名的军事家,为灭秦和汉朝的建立出了力。 

3. 张良的故事

张良是如何在帮助刘邦称帝后顺利脱身的?张良字子房,是汉初三杰之一。在争夺天下时,曾为刘邦立下过汗马功劳。在鸿门宴上,项羽等人口蜜腹剑暗藏杀机,张良力劝刘邦隐忍,让他保存实力,以免得罪项羽等人,遭来杀身之祸。与此同时,张良还想办法疏通关系,让刘邦可以顺利脱身。楚汉争霸期间,张良多次为刘邦出谋划策,帮他平定诸侯获得整个天下。刘邦后来也曾评价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当然,除了上述两点之外。张良没有被刘邦诛杀,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张良手中没有兵权,根本无法威胁到刘邦,所以他才会被留下来。如果张良当初接受齐国三万户封赏,他在刘邦心目中就会成为一个潜在威胁,他完全可利用齐国税收四处招兵买马,然后靠着自己的谋略四处攻城略地。张良不愿意占据那么多财富,可能也是在刘邦表明,他不爱钱,也不爱权,只想着静居行气,研究黄老之学,不会对皇权产生任何威胁。

4. 谁讲下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

张良三次拾鞋的故事是出自于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创作的一篇文言文《史记·留侯世家》,收录于《史记》中。

故事经过是这样的:

张良年轻时有天在邳桥上散步,有一位身著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张良呆的地方,故意把鞋子扔到桥下,对张良说:“年轻人,下去(给我)把鞋取上来!”张良十分吃惊,真想揍他,但是看到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就给他拾了鞋。老人接着又让张良替他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取上来,于是就恭恭敬敬地给他穿上鞋。老人看到鞋子穿上后,大笑离去。张良十分吃惊地目送老人离去。

老人走了近一里路,又返回来对张良说:“你这个年轻人有出息,可以把本事传给你。五天之后天亮时,在这里与我相会。”张良十分诧异,跪拜说:“好的。”五天之后,张良到了约定的地点,老人已经先到了,看到张良晚到,老人生气地说道:“年轻人和老人约会,怎么可以迟到呢?”于是再次离去并说道:“五日之后早点来。”

五天后鸡刚叫的时候,张良便赶忙赴约,老人又先到了,他愤怒地说:“怎么又迟到了?”说完老人又走了,说:“五天之后早点来。”五天之后,张良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他高兴地说:“这样就对了。”老人拿出一本书说:“你读了这个就可以做帝王师了。今后十年你将建立一番事业,十三年后你将在济北见到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了。”说完老人就走了,再也没有出现。

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第二天张良看那卷书,原来是一本兵法。张良常常反复地诵读它,日后果然成了智谋超群的汉代名臣。

(4)张良的故事扩展阅读

张良(?-前189),字子房,汉初城父(今亳州谯城)人,汉初大臣,汉初三杰之一。祖先五代相韩,为韩贵族。至张良时代,韩国已逐渐衰落。秦灭韩后,使张良失去了继承父亲事业的机会,丧失了显赫荣耀的地位,故他心存亡国亡家之恨,并把这种仇恨集中于一点——反秦。张良到东方拜见仓海君,共同制定谋杀行动计划。

后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未遂,秦王令天下大索十日,他便更名改姓,逃往下邳藏身。途径今涡阳县石弓山时,在一石桥上碰到黄石公(又称圮上老人)。于是就有了张良三次帮黄石公拾鞋的故事。

5. 张良为黄石公捡鞋子的故事来源

西汉司马迁《史记·留侯世家》。

一天,张良闲步沂水圯桥头,遇一穿着粗布短袍的老翁。这个老翁走到张良的身边时,故意把鞋脱落桥下,然后,傲慢地差使张良道:“小子,下去给我捡鞋!”张良愕然,但还是强忍心中的不满,违心地替他取了上来。随后,老人又跷起脚来,命张良给他穿上。

此时的张良真想挥拳揍他,但因他已久历人间沧桑,饱经漂泊生活的种种磨难,因而强压怒火,膝跪于前,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穿好鞋。老人非但不谢,反而仰面长笑而去。

张良呆视良久,只见那老翁走出里许之地,又返回桥上,对张良赞叹道:“孺子可教矣。”并约张良五日后的凌晨再到桥头相会。张良不知何意,但还是恭敬地跪地应诺。

五天后,鸡鸣时分,张良急匆匆地赶到桥上。谁知老人故意提前来到桥上,此刻已等在桥头,见张良来到,忿忿地斥责道:“与老人约,为何误时?五日后再来!”说罢离去。

结果第二次张良再次晚老人一步。第三次,张良索性半夜就到桥上等候。他经受住了考验,其至诚和隐忍精神感动了老者,于是老者送给他一本书,说:“读此书则可为王者师,十年后天下大乱,你可用此书兴邦立国;十三年后济北谷城山下的黄石便是老夫。”

说罢,扬长而去。这位老人就是传说中隐身岩穴的高士黄石公,亦称“圯上老人”。

张良惊喜异常,天亮时分,捧书一看,乃《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习兵书,俯仰天下大事,终于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足智多谋的“智囊”。

(5)张良的故事扩展阅读:

据传,黄石公是秦始皇父亲的重臣,姓魏名辙。始皇父亲庄襄王死后,轮到秦始皇坐朝当政,他独断专行,推行暴政,忠言逆耳,听不进忠臣元老的意见;魏辙便挂冠归隐,策马离开朝廷。

秦始皇听说魏辙走了,想想一来自己还年轻,虽已登基,但立足未稳,身边需要人辅佐;二来魏辙是先皇老臣,如若走了会让天下人笑话自己无容人之量。

于是就带亲信人马追魏辙到骊山脚下,用好言好语千方百计挽留,魏辙决心已定,一个劲不愿回去。后来,他就隐居在邳州西北黄山北麓的黄华洞中,因人们不知道他的真实姓名,就称他为黄石公。

书写好后,他就四处寻找合适人物,目的是委托重任,以实现他为国效力的意愿。

一日,黄石公在圯上(圯,即桥)与张良相遇,便以拾鞋(即古书上说的纳履)方式试张良,看到张良能屈人所不能屈,忍人所不能忍,知道他胸怀开阔,将来必有一番抱负,绝非是人下之小人,遂以《素书》相赠。

此书共一千三百三十六言,分原始正道、求人之志、本道、宗道、遵义、安礼六篇。书中语言明贵,字字精当,张良爱不释手,秉烛细读,大悟大彻,心领神会,没多少天,便把一本《素书》从头到尾背得滚瓜烂熟。

后来,张良做了刘邦的谋士,佐高祖定天下、兴汉邦,大部分运用《素书》中的知识。久而久之,这段故事越传越神,《素书》也就被后来人说成了“天书”。

6. 张良的故事

一次张良在一座桥上过,有一个老人对他说,我的鞋子掉了,帮我捡一下吧!张良内就去捡了,没走几容步,那个老人又叫他帮助捡鞋,这样三次之后,张良都没有生气。原来那个老人是黄石公,传授了张良兵法,使张良成为汉初三杰之一。

7. 张良有哪些故事典故

1、运筹帷幄

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2、退隐黄袍山

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

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

明清朝时期有一帝王访此山,亲书“圮直德眙”,以纪念这位汉朝时期的智相。“圯直德眙”古匾现高挂于通城县黄袍山大埚的黄庭坚故居“鲁直第”的侧堂之上。

3、暗度陈仓

张良送刘邦到褒中。此处群山环抱,沿途都是悬崖峭壁,只有栈道凌空高架,以度行人,别无他途。张良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全部烧毁入蜀的栈道,表示无东顾之意,以消除项羽的猜忌,同时也可防备他人的袭击。

这样,就可以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了。刘邦入汉中后,励精图治,积极休整。同年八月,刘邦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从侧面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和翟王董翳,一举平定三秦,夺取了关中宝地。

略定三秦,刘邦倚据富饶、形胜的关中地区,便可以与项羽逐鹿天下了。一个“明烧”,一个“暗渡”,张、韩携手,珠联璧合,成为历史上的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4、张良与道教

张良曾遇黄石公授书,读后便能应机权变,辅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张良还以此修之于身,能炼气绝粒,轻身羽化。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后解形于世,葬龙首原。赤眉军起义,有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相传张良登仙后,位为太玄童子,常从太上老君于太清之中。其八世孙张道陵亦得道。又据《巢县志》记载,巢县白云山有子房洞。相传为张良辟谷隐修之地,后人置祠,岁奉香火。又陈县天授观为奉祠之所,宋政和间封为“凌虚真人”。

5、黄石公授书张良

张良刺杀秦王未遂,被全国通缉,不得不隐姓埋名,逃亡到下邳,躲避风声,一天,张良在沂水圯桥头闲逛,看见一位穿着道家服装的老者。

那老者看见张良走来,故意把自己脚上的鞋子掉到桥下,张良拿着鞋来到桥上,老者又伸出脚来让张良为他穿上:张良再次强压怒火,为老者穿了鞋。那位老者也没有道谢,站起来一笑而去,张良心里万分惊讶,呆呆地望着老者的背影。

没想到老者已经在此等候他了。老者大怒,对张良说:“你与老人约定,为什么迟到,回去吧。五天以后早些来!”这样又过了五天,到了约定的日子,鸡一打鸣,张良就来到桥上,没想到老者有先在桥上等他。

老者这次怒容满面地斥责张良:你为什么又迟到?以后一定要早些来。五天后,张良半夜就来到桥上,过了一会儿,他看见那位老者走过来了。这次,老者高兴地说;“应苡如此!”然后拿出一部书,对张良说:“你熟读这部书,就可以辅佐帝王,十年之后定会成功。十三年后你再来见我,我就是谷城山下的黄石。

天亮以后,张良拿出书一看,原来是《广太公兵法》。从此,张良日夜研读此书,俯察天下大事,后来成为一个深明韬略、文武兼备的“智囊”。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举兵反秦。此后,各地起义武装风起云涌。

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人,举起了反秦大旗。后来因自感势单力孤,难以立足,于是率众准备投靠景驹,途中正好遇到刘邦率领义军在下邳一带活动。两人一见倾心,张良屡次以《太公兵法》进说刘邦,刘邦多能领会其义,并经常采纳张良的建议。于是,张良改变了投靠景驹的打算,决定跟随刘邦。

8. 张良与刘邦的故事,详细一点

刘邦的传奇事迹家喻户晓,他从泗水亭长到开辟统霸天下的开国君王。张良则是刘邦的左膀右臂,股肱之臣。

刘邦闻东阳宁君与秦嘉立景驹为楚假王,在留(今沛县东南),于是投奔景驹,欲借军攻丰。在去投奔景驹的路上,遇见了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张良与刘邦二人见面后,一交谈,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于是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以张良为厩将。

张良投靠了刘邦之后就开始劝说刘邦争夺天下,刘邦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带领着军队杀出了关中,这时的项羽还在齐国战斗,刘邦趁机占领了他的首都。项羽知道后立马带着三万的兵马日夜兼程奔了回去,然后很轻松的救击败了刘邦。

刘邦打了败仗,连父亲和老婆都被楚霸王俘虏走了,汉王一筹莫展。张良就给他分析形势,出主意:九江王黥布是楚国猛将,但与楚霸王有矛盾;猛将彭越在梁地反楚;汉王你自己的将帅中只有韩信可以独挡一面,托付大事。如果你把关东的地方作赏地赏给这三个人,楚国就可以打败了。

韩信在攻破齐国之后,给刘邦寄了一封信,想要代做齐王,刘邦看到这封信之后很生气,因为他觉得韩信是在要挟他,也没有注意身旁的使者就开始骂了起来。张良立马偷偷的踩了刘邦的脚,刘邦立马就改了话里的意思,就说,做也要做真正的齐王,不要做代理齐王,稳住了韩信。

刘邦听了张良的话,立刻从战略上由被动转主动,劣势变优势。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优势变劣势,只好求和。以“鸿沟”这条运河为界,想平分天下。刘邦想就此回兵,张良又出主意:不能退兵。放走楚军这叫“养虎为患”。

刘邦又听了他的话,追击项羽,不给他喘息机会,垓下一仗把项羽消灭了。刘邦得天下后,封赏功臣,让张良自己选择三万户封地,张良推辞了。他说我跟皇上最初是在留县相会,只把留县封给我就足够了。

张良随汉高祖刘邦入函谷关后,刘邦当皇帝,张良就静居行气,不吃粮食,闭门不出,说:“我蒙皇帝信任,当军师,不过出了点主意就封万户侯,这已经是最高的待遇了,足够了。我只想脱离人间俗事,追随仙人赤松子去神游。”

(8)张良的故事扩展阅读

张良仅仅要求封地留县只为表明自己不贪,因为那时的县,又经战乱,大概不会超过一万户。同时张良是个明辨是非,通晓事理的人,完全知道神仙虚幻。他这样做正是他的聪明智慧所在。

因为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封建制度下,他明白,在功勋和名位之间,为人臣子是难于长久立足的。果然,打天下功劳最大的三个人,韩信被杀,萧何被拘,只有张良把荣誉利禄抛于脑后作了“神仙”。

张良采取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是客观形势、环境等各种原因决定的。

9. 张良的故事

张良拾鞋
秦朝末年,张良在博浪沙谋杀秦始皇没有成功,便逃到下邳隐居。一天,他在镇东石桥上遇到位白发苍苍、胡须长长、手持拐杖、身穿褐色衣服的老人。老人的鞋子掉到了桥下,便叫张良去帮他捡起来。张良觉得很惊讶,心想:你算老几呀?敢让我帮你捡鞋子?张良甚至想拔出拳头揍对方,但见他年老体衰,而自己却年轻力壮,便克制住自己的怒气,到桥下帮他捡回了鞋子。

谁知这位老人不仅不道谢,反而大咧咧地伸出脚来说:替我把鞋穿上!张良心底大怒:嘿,这糟老头子,我好心帮你把鞋捡回来了,你居然还得寸进尺,要让我帮你把鞋穿上,真是过分!

张良正想脱口大骂,但又转念一想,反正鞋子都捡起来了,干脆好人做到底。于是默不作声地替老人穿上了鞋。张良的恭敬从命,赢得了这位老人孺子可教的首肯。又经过几番考验,这位老人终于将自己用毕生心血注释而成的《太公兵法》送予张良。

张良得到这本奇书,日夜诵读研究,使之后来成为满腹韬略、智谋超群的汉代开国名臣。张良克制自己的不快,为老人拾鞋、穿鞋,看上去好像很窝囊,但这并不是软弱的表现。明知自己比老人身强力壮,处处礼让,这既表现为对老人的尊重,也表现为对自身品格的完善。张良正是在不断礼让的过程中,磨砺了意志,增长了智慧,最终成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

真正的强者总是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成熟的管理者应该掌握一种外圆内方,绵里藏针的管理、处事技巧。让别人的攻击因为没有着力点而不能发挥作用,反之自己只需轻轻一击就可以令竞争对手受到重创,这才是真正的经营、管理高手应该做的事情。

10. 有关张良的故事(译文)

译文如下,原文见史记

留侯张良,他的先人是韩国人。祖父开地,做过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亲平,做过厘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亲平去世。张良的父亲死后二十年,秦国灭亡了韩国。张良当时年纪轻,没有在韩国做官。韩国灭亡后,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财产寻求勇士谋刺秦王,为韩国报仇,这是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任过五代韩王之相的缘故。
张良曾经在淮阳学习礼法,到东方见到了仓海君。他找得一个大力士,造了一个一百二十斤重的铁锤。秦始皇到东方巡游,张良与大力士在博浪沙这个地方袭击秦始皇,误中了副车。秦始皇大怒,在全国大肆搜捕,寻拿刺客非常急迫,这是为了张良的缘故。张良于是改名换姓,逃到下邳躲藏起来。
张良闲暇时徜徉于下邳桥上,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张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桥下,看着张良对他说:“小子,下去把鞋捡上来!”张良有些惊讶,想打他,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地忍了下来,下去捡来了鞋。老人说:“给我把鞋穿上!”张良既然已经替他把鞋捡了上来,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脚伸出来穿上鞋,笑着离去了。张良十分惊讶,随着老人的身影注视着他。老人离开了约有一里路,又返回来,说:“你这个孩子可以教导教导。五天以后天刚亮时,跟我在这里相会。”张良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跪下来说:“嗯。”五天后的拂晓,张良去到那里。老人已先在那里,生气地说:“跟老年人约会,反而后到,为什么呢?”老人离去,并说:“五天以后早早来会面。”五天后鸡一叫,张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又来晚了,这是为什么?”老人离开说:“五天后再早点儿来。”五天后,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儿,老人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像这样才好。”老人拿出一部书,说:“读了这部书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师了。十年以后就会发迹。十三年后小伙子你到济北见我,谷城山下的黄石就是我。”说完便走了,没有别的话留下,从此也没有见到这位老人。天明时一看老人送的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因而觉得这部书非同寻常,经常学习、诵读它。
张良住在下邳时,行侠仗义。项伯曾经杀了人,跟随张良躲藏起来。
过了十年,陈涉等人起兵反秦,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个青年。景驹自立为代理楚王,驻在留县。张良打算前去跟随他,半道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几千人,夺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张良便归附了他。沛公任命张良做厩将。张良多次根据《太公兵法》向沛公献策,沛公很赏识他,经常采用他的计谋。张良对别人讲这些,别人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间的。”所以张良就跟随了沛公,没有离开他去见景驹。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会见项梁。项梁拥立了楚怀王。张良于是劝说项梁道:“您已经拥立了楚王的后人,而韩国各位公子中横阳君韩成贤能,可以立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项梁派张良寻找到韩成,把他立为韩王。任命张良为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韩国原来的领地,夺得几座城邑,秦军随即又夺了回去,韩军只在颍川一带往来游击作战。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