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养鹅的故事

养鹅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8 08:51:31

A. 书法家的小故事

1、掣笔不脱

王献之是王羲之最小的儿子,排行第七,上有六哥一姐。

东晋永和七年,王羲之四十九岁,出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举家离开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来到会稽山阴县。这一年,王献之七八岁,开始跟父亲学习写字。

一天,献之正对着范本一笔一画地习字,王羲之悄悄走到他身后,突然抓住笔管往上一抽,竟没有抽掉献之手中的毛笔。王羲之叹道:“此儿的字,今后当有大名!”

后人解释,献之写字用力,把笔牢,所以王羲之知献之长大后书法必能名世。苏东坡不同意这样解释,他认为书家握笔写字并非用死力,而是自然书写,不失法度,乃为得法。王羲之夸奖献之,在于小儿写字专心致志。不然的话,天下有力者岂非莫不能书!

B. 王羲之爱鹅的故事

书成换鹅: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

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

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2)养鹅的故事扩展阅读:

羲之爱鹅:在民间可谓家喻户晓。据《晋书 ·王羲之传》记载:会稽有一个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王羲之派人去买,老太太不卖。王羲之就邀了朋友前去观赏。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就杀了鹅准备款待他,王羲之一到,见鹅已死,叹息终日。

李白在《送贺宾客归越》中所写“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便是引用这个典故。王羲之喜爱养鹅,固然是文人雅事、陶冶情操,更为关键的是,他从鹅的体态、行走、游泳等姿势中,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方能使精神贯注於笔端。“羲之爱鹅”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后人将其与“陶渊明爱菊、周茂叔爱莲、林和靖爱鹤”并称,是为“四爱”。

“四爱”的题材常常出现在明清以至民国的瓷器和绘画中,以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

C. 古代的书法家王羲之的小故事

1、王右军的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看见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扇子,一直卖不出去,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3)养鹅的故事扩展阅读

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祖籍琅琊(今属山东临沂),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

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D. 小狗钱钱里鹅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年轻的农夫,他每天的愿望就是在鹅笼里捡一个鹅蛋当早饭。有一天,他竟然在鹅笼里发现了一个金蛋。当然,一开始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想也许有人在捉弄他。为了谨慎起见,他把金蛋拿去瓤金匠看,可是金匠向他保证说,这只蛋完完全全是纯金铸成的。于是,农夫就卖了这只金蛋,然后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庆祝会。
第二天清晨,他起了一个大早,赶到鹅笼一看,那里果真又放着一个金蛋。这样的情况延续了好几天。
可是农夫是一个贪婪的人,他对自己的鹅非常不满意,因为鹅没法向他解释是怎么下出金蛋的,否则也许他自己可以制造金蛋了,他还气呼呼地想,这只懒惰的鹅每天至少应该下两只金蛋,现在这样的速度太慢了。他怒火越来越大,最后,他终于怒不可遏的把鹅揪出鹅笼,劈成两半。从那以后,他再也得不到金蛋了。
这是一个我们在熟悉不过的故事了,无论你听过的是下金蛋的鸡还是下金蛋的鹅,我们都会批判一下那个农夫的愚蠢和贪婪。
可是如果我们总是这样想的话,那我今天就没有必要重复这个故事了。这个故事,就是《小狗钱钱》里的一段,在书中,用这个小故事,要说明的不是什么愚蠢和贪婪,而是一个重要的理财观念,要培养你的鹅,不要杀死你的鹅。鹅就代表你的钱,如果你存钱,你就会得到利息,利息就相当于金蛋。所以要先培养你的鹅,要有储蓄的意识,不知道这个故事和这个道理是不是真正的联系的很好,但是很容易让人接受吧。
这就是《小狗钱钱》带给我的感受,里面有很多理财的观念,理财的知识,虽然我没有理财,但是至少,能接受,并且懂得了其中一些道理。孩子们看了以后,都会不知不觉地想去赚钱,然后存取,培养自己的鹅。

望采纳

E. 历史人物故事超简短

历史人物故事有:

1、破瓮救友:

有一次,司马光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掉到水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

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边哭边喊,跑到外面向大人求救。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救了。

2、诚信卖马

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

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

3、藏书故实

司马光家藏书富,居洛阳时,买田20亩,建“独乐园”,藏文史书籍万余卷。又置“读书堂”,辟精善之本5000卷,又得神宗赐书2400卷,以资著述。

善保护图书,每年二伏至重阳间,在天气晴朗之日,设案以曝书籍。桌案洁净,铺以茵缛,然户端坐看书。阅书时,不以空手捧书,唯恐手汗渍湿。藏书几十年,其书仍新如手未触一样。

4、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

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5、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

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F. 王羲之的几个故事

汉代以后,经过六十余年的三国鼎立,进入晋代,书法再现又一高峰,代表人物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他的《兰亭序》被赞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后来,经过长期的练习和摸索,王羲之博釆众长,精研体势,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全然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大家都称赞他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飘逸,又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他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被后代尊为“书圣”。

G. 王羲之的故事

今天接着聊王羲之,接着聊《圣教序》。

对于很多外行人而言,写字就应该写的端端正正,写的好看,写的漂亮才是好字,不要去追求什么险绝和变化。假如你仍旧持这种观点,请移步别处,我说的都是错的。

《圣教序》中涵盖的内容太丰富了,真的是值得花费几十年甚至一生的时间去研习,这丝毫不为过。我们只能从其中的某一点来分析,一篇文章是绝对不够的,我打算以后开专栏慢慢讲,毕竟也要吃饭,所以对圣教序感兴趣的朋友注意了,这一篇是为数不多的免费解读《圣教序》的文章。

今天聊《圣教序》中一种结构变化方法,这种变化叫做比例变化。

我们谈变化一般是对照于规范字而言的,规范字怎么写,大家心里面都有一个印象,书法的变化,就是基于这种常规的书写而制造的一种矛盾,然后通过巧妙的思考将这种矛盾化解与无形,这就是书法中的哲学关系。

这两个字的左右部分相聚更远,但是虽然相聚很远,但是你感觉不到他的散,这全靠笔法的呼应,这种笔法的呼应在行书中是很常见的,在楷书的也有很多,我们在专栏中有过详细讲解

这种方法所产生的效果就是开而不散,靠彼此间的呼应构势。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