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天涯故事余秋雨

天涯故事余秋雨

发布时间: 2020-12-27 04:51:11

1. 求余秋雨的<脆弱的都城>和<天涯故事>

<脆弱的都城>
对历史的好感由来已久。小时候就已经被亚特兰帝斯的神秘所吸引。对庞贝的了解时间不长也很浅。这保存相当之好的古代文明让人格外神往,然而它的突然毁灭又让人倍感恐惧和不安。对吴哥窑,总会有意无意地带些轻视的态度,因为在心里总觉得,在东方没有那个国家的古代文明能与中国的古代文明相比,而且是远及不上。我觉得吴哥窑的殒落没有什么让人惊异之处。(就作者分析的几点理由看,也觉得如此)除了感慨其建筑确实精美之外,没什么特别的感觉。
这次要说的是东北流人在宁古塔一带发现的一座业已消失的巨大都城,渤海国首都。这座城由于地处开阔的东北平原,只留下相当少的线索。从作者根据遗址做出的推断来看,这座城具有相当的格局和气派。但继续顺着作者的思路走,我却很难想象这座城市的繁华,也许作者没有考虑人口在一定条件下的有界性。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座城市的繁华达到了相当的程度。
当对这座城市曾经的繁华有了这些了解以后,心中关于它“猝亡”的疑问就更深了。然而作者并没有马上给出解答,他说起了香港——现代都市的代表,说起了存在于城市的社会心理规范。城市其实是非常脆弱的,它极易被自然及人类本身毁坏。历史上许多繁华的大都市到了今天,已经和当年的繁华之所完全是两样了。比如扬州,战火和京杭运河的颓败使扬州迅速地殒落,今日的扬州再也不复昔日艳都之景。身在江苏,对此还是颇有感触的。然而城市中存在的社会心理规范却不是容易完全消除的。
在那个时代,中国附近任何一个国家的兴盛都一定是受到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反之也成立。渤海国也是因为接受了唐的高度文明而兴盛起来。然而,一方面,国内的保守势力仍很强大,另一方面周围的游牧民族对其虎视眈眈。终于,渤海国在经历了短暂的兴盛之后为契丹所灭。然而契丹人却奈何不了渤海国都城中已形成的心理规范,于是他们用了最简单也是最野蛮的方法——烧。
我是学物理的,当然知道使石料熔化需要怎样的高温。巨大的都城就在这样一场大火中被抹去了轮廓。渤海国短暂的文明也划上了永久的休止符。
在笔锋将进入下一个章节时,我感到有些为难。作者的阐述已不是以我的文化修为能梳理得清的。不过,我仍会在自己微薄的文化基础上竭力表达自己的感想。
中国的城市是脆弱的。在物质上,城市长期依赖农村的支持。在精神上,城市的存在受到小农意识的强烈抵触。城市的心理规则虽然存在,却得不到弘扬。在中国古代,始终没有响亮的声音为城市呼喊。而到了现代,城市依然受到猛烈的冲击。特别是文革中的“知青下乡”运动,几乎使中国的城市没有了未来。现在,城市又重新强固,但这并不表明现代城市意识的崛起和普及。城市的繁荣不等于秩序的产生,而一旦失去了秩序,城市就将成为灾难的源头。所以,我们需要大师,需要他们作为城市文化的开端和支柱。中国与欧洲的区别就在于,欧洲的大师站在了城市的中心,而中国的大师却从城市走回了乡间。因此,陶渊明的田园诗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感,或许还应有对城市命运的担忧。
文章的最后,我与作者产生了共鸣。我常会厌烦市井的嚣闹,渴望逃离城市。然而,我有没有真正进入城市呢?没有。对上海的繁华和快节奏,我还远不适应。我居住的小城镇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而我也只是位于城市的边缘,未曾深入其中心。常想到逃离,其实我是无法适应乡间生活的,我属于那一半城市一半乡间的小城镇,而归根结蒂属于城市。在乡间,我只能随性地散步,却不能久留。对田园生活的憧憬只是我心中的美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所以,我更愿意走在城市中,哪怕某个夜晚独自走在近似乡间小道的林荫路上,心中会充满甜美,但生活仍是在城市的大道上向前铺展的。
二零零四年十月

2. 求余秋雨在《天涯故事》开头处提到的外国小说名字

孤独的池塘》[法] 弗朗索瓦丝·萨冈
第一篇 丝绸般的眼睛

3. 求:余秋雨 天涯故事

建议你还是购书看,网上没有发表

4. 求 天涯故事 余秋雨全文

海南岛很早就有人住,这些人能很早就与大陆有过往来,往来过程中有过友情也有过怨仇,这些都是没有问题的。在漫长的时期中,不管是海南岛还是南粤基本上都处于荒昧状态,荒昧中为数不多的先民保持着一种我们今天很难猜度的原始生态。战国时的《尚书•禹贡》和《吕氏春秋》中所划定的九州中最南的两州是扬州和荆州,可见海南还远处于文明的边界之外。战国顾名思义是政治家和军事家特别繁忙的年代,而在海南岛,只听到一个个熟透的椰子从树上静静地掉下来,啪哒、啪哒,掉了几千年。椰树边,海涛日夜翻卷,藤葛垂垂飘拂。 看起来,大陆人比较认真地从行政眼光打量这座岛屿是在汉代。打量着是两个都被称之为“伏波将军”的南征军官,西汉时的路博德和东汉时的马援。他们先后在南中国的大地上左右驰骋、开疆拓土,顺便也把这个孤悬于万顷碧波之外的海南岛粗粗地光顾了一下,然后设了珠崖、○耳两郡,纳入中华版图。但是这种纳入是在是很潦草的,土著的俚族与外来的官吏士兵怎么也合不来,一次次地爆发尖锐的冲突,连那些原先自然迁来的大陆移民也成了土著轰逐的对象。有很长一段时间,所有的外来人不得不统统撤离,挤上木船渡海回大陆,让海南岛依然处于一种自在状态。当然过后又会有军人前去征服,但要在那里安安静静地待下去几乎是不可能的。几番出入进退,海南岛成了一个让人害怕的地方。害怕的原因由不能说是对付不了本地人反抗,这会引起统治者的气恼:我圣朝雄威、坚兵重甲,还能被这些土人抵挡住?因此将军们只能说是水土不服,地气有毒,容易染病,兵士们去了回不来。 前些日子为找海南的资料随手翻阅二十五史,在《三国志》中读到一段资料,说赤乌年间东吴统治者孙权一再南征海南岛,群臣一致拥护,惟独有一位教全琮的浙江人竭力反对。他说: 圣朝之威,何向而不克?然殊方异域,隔绝障海,水土气毒,自古有之。兵入民出,必生疾病,转相污染,往者惧不能返,所获何可多? 孙权没有听他的,意气昂昂地派兵向海南进军了。结果是,如此遥远的路途,走了一年多,士兵死亡百分之八九十。孙权后悔了,又与全琮谈及此事,称赞全琮的先见之明,全琮说,当时群臣中有不少人也是明白的,但他们不提反对意见,我认为是不忠。 三国是一个英雄的时代,而英雄也未能真正征服海南。那么,海南究竟是等待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完全出乎人们意料,在孙权南征的二百多年之后,一个出生在今天广东阳江的姓冼的女子,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几乎是永久地安顿了海南。公元五二七年,亦即特别关心中华版图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去世的那一年,这位姓冼的女子嫁给了高凉太守冯宝,便开始有力地辅佐丈夫管起中华版图南端傍海的很大一块地面,海南岛也包括在内。丈夫冯宝因病去世,中原地区频繁的战火也造成南粤的大乱,这位已届中年的女子只得自己跨上了马背。为了安定,为了民生,为了民族间的和睦,她几十年一直指挥若定,威柔并施。终于,她成了南粤和海南岛很大一部分地区最有声望的统治者,“冼夫人”的称呼在椰林海滩间响亮地翻卷。直到隋文帝统一中国,冼夫人以近似于“女酋长”的身份率领属下各州县归附,迎接中央政权派来的官员,消灭当地的反叛势力,使岭南与中原真正建立了空前的亲和关系。 冼夫人是个高寿的女人,如果说结婚是她从政的开始,那么到她去世,她从政长达七十余年。从中原文化的坐标去看,那是一个刘勰写《文心雕龙》、颜之推写《颜氏家训》的时代;而他们的南方,一个女人,正威镇海天。她不时回首中原,从盈盈秋波到朦胧慈目,始终是那样和善。中原人士从“隔绝障海”、“水土气毒”的方向看到这种目光很是惊讶和慌乱,此间情景正有点像那个追鹿的青年。 那么,收起弓箭,勒住马缰,也报以温暖的笑容吧。隋朝政府先册封她为宋康郡夫人,后有册封她为谯国夫人,她去世后,又追谥为诚敬夫人。没有什么资料可以让我们知道冼夫人年轻时的容貌和风采,但她的魅力似乎是不容怀疑的。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琼州海峡两岸还有几百座冼夫人庙,每年都有几年活动,自愿参与者动辄数十万,令人吃惊。我的学生文新国毕业后在广东工作,被一个女性保持着数千余年的巨大魅力所震撼,花费整整十年时间研究冼夫人,写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文学作品。在他笔下,冼夫人是现今黎族的先辈俚人,而她的丈夫冯宝则是汉人。这使我突然想起,在我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长相特别美丽的民族有好几个,而黎族则是其中之一。黎族姑娘的美首先是眼睛,大海的开阔深沉、热带的炽烈多情全都躲藏在睫毛长长的忽闪间。冼夫人把这种眼神投注给了中华历史,这在中华历史中显得既罕见又俏皮。 一种在依然荒昧、原始背景下的女性化存在--这便是盛唐之前便已确立的海南岛形象。此后,中国将在无穷无尽的民族纷争中走过千百年血腥残杀的路程,但在海南岛却大体平静。

5. 求余秋雨的《山居笔记》中《天涯故事》的赏析^-^@@%

你好

1.《山居笔记》赏析
应该说全书没有诗歌那样唯美华丽的辞藻,也少了杂文那般犀利精辟的笔锋,但正是由于这样一种摈弃了浮华的随性,给了人一种心灵深处的亲切感---自然流露出来的文字往往能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作为自述性笔记,初读起来似乎有些凌乱琐碎,但通读全书,却不难发现作者构思之精妙:那就是从平淡的话题中以小见大,通过质朴的语言风格直指社会现实,从而使得文章中所触及到的问题与中国当前的现实遥相呼应---轻快中不乏沉重,从容中又不失理性的批判。由此把一个社会现实的剖面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无形中引发并启迪人们的深思,从而点明了人类应该回归自然、崇尚清雅淡泊的主题。
可能我对这些文字的理解很肤浅,而对作者文学心理的解读也只是停留在很浅薄的层面上,但在某种程度上,我想自己或多或少地受到了一次心灵上的洗礼吧。的确,在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我们多数人都热衷于名与利的追逐,醉心于粗浅的感官上的享受,却忽略了太多原本值得自己去关注去体味的东西。我们每天麻木地跟着紧张的社会节奏而躁动,却在躁动的过程中不自觉地失去了自我,我们守住了眼前那些自以为珍贵的美丽,却始终守不住一颗淡泊的心,直到有一天看到那个面目全非的自己,才猛然感觉到了疲惫……
还是看看作者在面对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时所持的心态吧---即使喧嚣声中夹杂进了我的名字,我的心也只在远处飘忽,烟雨渺渺。
或许从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丝的宁静。当铅华褪尽,我们带着苍茫的心态回首走过的路,能够很坦然地微笑着告诉自己---我曾经也是那么充实过的!这其实就是给我们的心灵一个最完满的交代。

2.《天涯故事》赏析
余秋雨可谓暴得大名又饱尝诽议。但当你随他走进千年庭院,触摸华夏古国的千年文脉;当你随他走进茫茫大漠,手指王道士泪洒敦煌;当你随他走进苏东坡的内心深处,感叹旷世大才栽在小人手下;当你随他走进一个王朝的背影,沉思三百年的是非功过……你会恍然一悟:余秋雨的成名自有道理!
寓历史于长谈里,融文化于美文中,笔下沧桑尽显,文中情感奔突。读之,让你感让你悟,让你唏嘘让你沉思,让你扼腕长叹,让你潸然泪下,让你热血沸腾,文化历史大散文有此境界者,当今文坛惟有余秋雨!
余秋雨散文早有“文化散文”之代表的定论,其“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追求理想人格、美的情怀包括自然美、精神美、艺术美,在批判关怀知识阶层文化人格中心意为出来”。龙去八人中惟有其文集为自选,也许这更能反映作为“八大家”之作品的特质。

6. 余秋雨《山居笔记》中 天涯故事里的开头关于鹿的眼神的那个故事,出自那本书呢,求各位解答。

孤独的池塘》[法] 弗朗索瓦丝·萨冈
其中第一篇 丝绸般的眼睛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