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孙中山的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5 18:57:23

A.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1、镇南关亲手炮击清军

1906年,孙中山自日本到越南,在河内金碧台街六十一号设立秘密机关,策划了几次武装起义。1907年的镇南关之役,便是其中孙中山亲临前线,直接参加战斗的一次。

1907年,孙中山先生任命熟悉镇南关一带情况的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李裕卿(镇南关附近之凭祥地方土司)为副,何五为支队长,招募勇悍善战的广西游勇为先锋队,计划袭取镇南关为根据地。

1907年12月2日,黄明堂率领广西游勇八十余人,循山背间道向镇南关猛烈袭击,夺取了镇南、镇中、镇北三座炮台,夺获大小炮十四门,步枪四百多支。

孙中山随即于同月4日率黄兴、胡汉民等亲临前线,慰劳战士,鼓舞士气,并与黄兴、黄明堂等坐镇镇北炮台,调度指挥,命令李裕卿守镇中炮台,何五守镇南炮台。

翌日,清政府严令清军陆荣廷部四千余人倾巢出动,要夺回三座炮台。孙中山率革命军固守炮台,并亲自发炮轰击清军,第一炮即命中六十余人,清军阵脚大乱。孙中山先生在战斗中感慨地说:“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今日始得亲自发炮轰击清军。”

据守镇南关三座炮台的革命军,在孙中山先生亲临前线的鼓舞下,锐气倍增,以寡敌众,屡挫清军。清政府虽先后调派清军丁槐、龙济光等部增援,伤亡数百人,仍然不能越雷池半步。

革命军坚守阵地,与清军血战七昼夜,直至弹药告罄,粮食不继,始忍痛撤退。时清军正向镇南关四面围攻,黄明堂率军殿后,冲围而出,及至半山,军中有一小子回顾炮台上军旗未撤,虑为清军所得,竟一人冒着清军炮火重登山巅,取回军旗。

2、会见张之洞

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3、孙中山爱读书

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

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

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

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4、中山先生和中山装

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五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饰。1923年,中山先生在广州任中国革命政府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

又不大适应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胸式短衫袴,大襟式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点。

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

这样一来,一件衣服上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

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

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随身必需品的携带也很适用。

协助孙中山先生创制中山装的助手名叫黄隆生,广东台山人,原在越南河内保罗巴脱街开设隆生洋服店。1902年12月,孙中山先生到河内筹组兴中会,偶入其店购物,相与攀谈。

黄隆生获悉当前顾客即为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先生,大为倾倒,恳切要求参加兴中会,为革命出钱出力,1923年随孙中山先生在大元帅府任事。孙中山先生设计中山装时,曾请他帮助和负责缝制,顺利地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

当中山先生穿上自己设计的、也是世界上第一套中山装时说:“这种服装好看、实用、方便、省钱,不像西装那样,除上衣、衬衣外,还要硬领,这些东西又多是进口的(当时这些东西多是从外国进口),费事费钱。”

5、改名故事

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B. 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一、创建黄埔军校

创建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召开国民党一大之后的又一个重要成就。孙中山先生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 国立广东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中山先生认为要建立一个民主的国家,必须创建一支国家的军队,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首先要有建立这支军队的干部。黄埔军校就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而成立的。

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致词:“我们开办这个学校,要用里面的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中山先生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是这样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21年12月,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在广西桂林会见孙中山时向他提出“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建议。1923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建立军官学校选址于广州黄埔。黄埔军校由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驻校国民党代表,随后, 邓演达任教育部长,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学校建立后,培养了一大批素质高的军政领导干部。

C. 孙中山历史故事简介

故事简介:

1、推翻帝制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12日,宣统帝(溥仪)宣布退位,267年的清朝统治和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建立了共和国。

2、联俄容共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孙中山于次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1919年(民国八年)的五四运动,给予孙中山以很大的鼓舞,他高度评价和支持学生运动。

3、革命未成

孙中山早期曾努力争取日、英、法、美等国援助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但均无所获。他在斗争中认识到,要争取中国独立富强就必须努力推翻帝国主义。晚年,他同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奉系军阀的张作霖和直系将领冯玉祥联合推翻曹锟为总统的直系军阀政权。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先后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孙中山接受邀请,并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作为解决时局的办法。

(3)孙中山的故事扩展阅读:

孙中山的施政方针

1、民族方面,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修改为“五族共和”,抛弃了过去单纯的“大汉族”主义。

2、政治方面,孙中山审时度势地提出了,以革命确立民主政制,通过军政、训政、宪政三个步骤循序渐进,实现民主建政,然后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作为建设国家的方略,“把中国造成一个新世界”。

3、经济方面,主张:“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衣食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格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

4、文化方面,孙中山指出:“发扬固有文化,且吸收世界之文化而光大之”, 即主张批判的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扬弃的借鉴外来文化;在外交方面,孙中山认为,世界各国应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和睦相处、不恃强凛弱,并主张联合世界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

D. 关于孙中山的故事

1、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

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2、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

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3、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乘军舰往福建视察。舰泊马尾,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

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他要求撤掉这些纸旗和布条,否则决不登岸。孙道仁慌忙传达,所有小船也赶紧照办了。孙中山这才欣然换船上岸。

4、清光绪年间,孙中山从日本留学回国,有一次,路过武昌总督府,想会见两广总督张之洞,便写了一张便条,让守门人传了进去。张之洞见条子上写的是:“学者孙中山求见张之洞兄”,便问:“什么人?”

当差的答道:“一个书生。”

张之洞不大高兴,提笔在便条上写:“持三字贴,见一品官,白衣尚敢称兄弟?”

守门官把条子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也在便条上写:“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也可傲王候。”

守门官又把条子传了进去,张之洞一看,“啊”了一声,连忙说:“请!”

5、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

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E. 孙中山的故事

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孙中山故事二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F. 孙中山的主要事迹

一、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1904年(光绪三十年)11月,孙中山重抵檀香山。起草了《兴中会章程》,强调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所造成的民族危机的严重性,规定以“振兴中华”作为立会的主要宗旨。他还起草入会的秘密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

这是中国第一个以建立新制度为目标的民主革命纲领。兴中会成立后又在夏威夷一些地方建立分会,会员增至百余人。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兴中会曾组织会员进行军事训练,向爱国侨胞募集资金,以为反清武装起义作准备。

二、创立同盟会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在比、德、法等国的留学生中建立了革命团体,在此期间也与国内的革命团体和革命志士建立了联系。

8月,孙中山与黄兴等人,以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为基础,在日本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他所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宗旨被采纳为同盟会纲领。

三、提出三民主义

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同盟会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孙中山派人到国内外各地发展组织、宣传革命。他自己也在1905至1906年间赴东南亚各地向华侨宣传和募集革命经费,在一些地方创立同盟会的支部。他广泛传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使更多的人投身于反清革命。

四、成立中华民国

1911年(宣统三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以每省1票的方式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五、病逝留遗嘱

1925年(民国十四年)3月12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逝世前夕签署的遗嘱,包括《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俄遗书》三个文件。

在国事遗嘱中,他总结了40年的革命经验,得出结论说:“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发出了“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号召。

G. 孙中山有哪些故事

1、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2、孙中山在一次革命行动失败后,转移到上海重振旗鼓,等侯时机东山再起。有一天,几个革命同志闲来无聊,凑了4个人要麻将娱乐。不巧,被孙中山撞见了。他们自知犯错,一阵惊慌,你看我,我看你,不知如何是好。

面对如此尴尬场面,孙中山不但继续叫他们打下去,而且还笑着说:“打吧,打麻将很像我们革命起义,这一局输了没啥关系,可寄希望于下一局,永远充满了机会,永远充满了希望。”

3、光绪年间,孙中山出国留学归来,路过湖北武昌总督府,想见见湖广总督张之洞,请他开设医院,为人民除病造福。走到门前,他便递上名片,上写:“学者求见之洞兄。”门官忙把名片呈上,当时张之洞午饭方罢,踞足而坐,态度傲慢。他问门官:“来者何人?”

门官答道:“是一儒生。”张之洞也不发话,令人拿来纸笔,在纸上写了一行字,叫门官交给孙中山。孙中山一看,上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笔妄敢称兄弟。”这分明是一个上联,孙中山看了微微一笑,让门官拿来纸笔,在纸上也写了一行字,请门官呈去。

张之洞一看,这是针对上联而写的下联,:“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此,不觉暗暗吃惊,来人名气不大,口气却不小,连忙传令打开中门出来迎接。

4、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5、孙中山小的时候家里很穷。他6岁的时候,便于工作跟随姐姐上山砍柴,去水塘边捞猪草,年纪大了后,他又下田插秧、除草、挑水、打谷子,有时到山上放牛,有时又跟随外祖父驾船出海捕鱼。因为交不起学费,等到10岁时,孙中山才进本村的私塾读书。

H. 孙中山小时候的故事

一、童年时要做洪秀全

1866年11月12日夜,在村边一栋简陋的农舍里,一个男孩降生了。他就是日后改变了中国命运的民主革命伟人孙中山。这时,父母给他起的名字是帝象。小帝象降生的家庭是一个贫寒的农家。

尽管脚上没有鞋穿,肚里只有白薯,但是童年的孙中山还是有许多开心的时光。他经常和村里的孩子一起下河摸鱼,上岸嬉戏。男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玩“打仗”,每当这个时候,孙中山都是当然的首领。

在翠亨村有一位太平军老兵,大人们不大敢接近他,可是孩子们却喜欢听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讲太平军的故事,像洪秀全金田起义,石达开打得曾国藩投水,李秀成大破洋枪队,孩子们听得欢天喜地,抓耳挠腮,而听得最入神的当数小中山。

那位前太平军老人也十分喜欢这位器宇不凡的孩子,常说小帝象长得像洪秀全,希望他长大以后也当“洪秀全”,推翻清王朝。因此,翠亨村的孩子们都叫孙中山“洪秀全”。从此以后,翠亨村的孩子玩“打仗”游戏,就不只是官兵捉强盗,还有太平军打清兵。而孙中山自然是太平天国的天王洪秀全。

时间长了,大人们也知道了小帝象这个“绰号”。晚上孩子稍微回来晚了点,大人就会嗔怪道:“是不是又跟‘洪秀全’玩打仗去了?”

广东由于“天高皇帝远”的地理位置,和三合会等反清帮会的长期活动,民间对于清朝统治一直不满,大家对反清的活动和言论都持默许的态度。这种生活气氛使孙中山从小就萌发了反清意识,而清政府的种种倒行逆施,又强化了他的这种意识。

如果说这一事件只是说明了清政府的无能,那么,小帝象亲眼目睹的另一件事情则明白无误地暴露了清政府的凶残、无道和贪婪。翠亨村有李氏三兄弟,漂洋过海千辛万苦在美国的旧金山淘金挣了一点钱,回家乡置了产业,还建了一座小花园,村里的孩子都可以去玩,那里曾是孙中山和小伙伴们的一处乐园。

突然有一天,一群如狼似虎的清兵闯进村来,不由分说地抓走了李氏兄弟,抄了他们的家,封了小花园。孙中山为此感到不平,上前大声质问。领头的官吏竟然二话不说,拔刀便刺。幸亏孙中山闪得快,才躲了过去。原来,李氏兄弟的产业勾起了当地官员的贪心,他们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李氏兄弟投入监狱,霸占了他们的产业。

后来,李氏三兄弟一人被处死,二人不知所终。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童年孙中山幼小的心灵。从此,他似乎有点明白为什么洪秀全要揭竿而起,反抗清朝统治了。

二、买书比买吃的重要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

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三、改造中国的决心

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8)孙中山的故事扩展阅读:

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11月12日,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出生于农民家庭。 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的革命事业。

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1894年11月,孙中山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1895年2月,在香港联合当地爱国知识分子的组织辅仁文社,建立香港兴中会。同年10月,兴中会密谋在广州起义,事泄失败。孙中山被迫亡命海外。

1897年,孙中山赴日本,结交其朝野人士。1900年10月,派郑士良到广东惠州(今惠阳)三洲田发动起义。义军奋战半月,开始颇为得手,后因饷械不继而失败。

戊戌变法以后,因日本友好人士的活动,孙中山与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曾商谈过合作问题,但因改良派坚持保皇、反对革命,合作未能实现。

但从此,孙中山投身了民主革命,并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开始一生的奋斗。

I.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的故事

孙中山的故事
智选问答更多相关文章
跟许多农家孩子一样,孙中山在童年时就得上山砍柴,年龄稍大一点时,就下田插秧除草,有时还跟他的外祖父出海捕鱼。7岁时进私塾读书,背诵《三字经》、《千字文》等中国古书,同时练习毛笔字。10岁他入陆家祠堂,学四书五经。孙中山勤奋求学,成绩突出。11岁时,他常在屋子门前大榕树下,听太平天国老兵讲述太平军抗清的故事。满清腐败,人民群起反抗的事深植在他小小的心灵中。在乡间,他看到女子被强迫缠足的痛苦,看到奴婢被主人随意毒打的残酷,看到乡人聚赌的沉沦,看到官兵欺压良民的野蛮他感到非常伤心和愤怒。他萌起了要到外面世界看看的念头。

广告
【精华帖】澳门八景_真实游记
查看详情
fdh.wzqyly1.top
孙中山先生(后排,左五)全家福
1879年,13岁的孙中山随母亲乘轮船到檀香山去找他大哥。他们乘坐的是一艘名“格兰诺克“号的 两千吨级的铁壳英国轮船。在轮船的甲板上望着浩瀚的大海,“始见轮船之奇,沧海之阔;自是有慕西学 之心,穷天地之想”。自此,孙中山感受到机器的威力和西方科技的发达。
抵达檀香山后,孙中山先进入教会学校意奥兰尼中学就读,三年后肄业,英文成绩为全班之冠。夏威夷王 加剌鸠(David Kalakaua) 亲自颁奖。1883年正月,再到夏威夷最高学府奥阿厚学院读预科班,半年后肄业,当时孙中山未满17岁 。
大哥孙眉怕孙中山洗礼成为基督教徒,于是终止他在奥阿厚学院的学业,命他回国。1883年6月,孙 中山乘坐轮船回返中国。轮船进入中国海域后,就遇到清朝税吏的勒索,孙中山进一步感受到清朝的腐败 。他回到翠亨村后,看到的还是一个苛捐杂税的的中国。村民保守,私塾教学仍然沿袭旧规,背诵强记, 很少有心智的启迪。孙中山在翠亨村时,常常和孩子们讲述太平天国、拿破仑和华盛顿的革命事迹。有一 天,他和陆皓东带着一群小孩出去游玩时,经过北极殿,见到许多人在那儿跪拜。他走上前去,将神像的 手折断。引起村民极大的不满。孙达成老先生为了息事宁人,拿出十两银子来修复神像。孙中山见在家乡 呆不下去,于是到香港继续求学。

J. 几则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1、孙中山先生小时候往在海边的一个村庄上。一天,他约了几个朋友,轮流踢毽子,大家来比赛。踢了好一会儿,一个年纪大的孩子,踢不过一个小孩子。大孩子恼怒了,把小孩子打了一下。孙中山对大孩子说:“你大他小,你强他弱,你不该欺负他!”

一次许多海盗到村里抢劫。孙中山亲眼看到海盗把一户人家的门打破,抢去许多箱子,害的的那家的人大哭小喊。孙中山想:“为什么那户人家被强盗欺侮,中国却没有法律保护他们:”孙中山立下了改造中国的决心。

长大后,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

2、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当了临时大总统。有一次,他身穿便服,到参议院出席一个重要会议。然而,大门前执勤的卫兵,见来人衣着简单,便拦住他,并厉声叫道:“今天有重要会议,只有大总统和议员们才能进去,你这个大胆的人要进去干什么?快走!快走!否则,大总统看见了会动怒, 一定会惩罚你的!”

孙中山听罢,不禁笑了,反问道,“你怎么知道大总统会生气的?”一边说着,一边出示了自己的证件。卫兵一看证件,才知道这个普通着装的人竟是大总统。惊恐之下,卫兵扑倒在地,连连请罪。孙中山急忙扶卫兵起身,并幽默地说:“你不要害怕,我不会打你的。

3、孙中山使用过不少名字,多数是为了宣扬革命或摆脱通缉而取的,部分则在于表达人生期望。孙中山还用过陈文、山月、杜嘉偌、公武、帝朱、高达生、吴仲等化名,以及杞忧公子、中原逐鹿士、南洋小学生、南洋一学生等笔名。

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不再面临满清的追捕,其本人之所有公私档案均以本名“孙文”署名。

此外,孙中山曾自称为洪秀全第二,并认为洪氏为“反清英雄第一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孙接受西式教育,不受传统忠君观念束缚,才敢于如此自称;民国时期历史教科书亦采用此说。

至于“孙大炮”这个当时政治对手揶揄孙文的外号,在辛亥革命前已有,大炮是粤语“不切实际之人”的意思,暗讽孙文言辞夸大不实。

清政府官方文件中,皆在其名字“文”上作文章,加上三点水部首,贬称其为孙汶。“汶汶”一词,出自《史记·屈原列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注解此文的人,或说“汶汶,犹昏暗不明也”,或说“蒙垢尘也”,或说“玷污也”。

4、孙中山临终前十七天,即1925年2月24日,知道自己病已不治,预立了三份遗嘱,这三份遗嘱是《国事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遗书》。前两份遗嘱由孙中山口授,汪精卫笔录。《致苏联遗书》则是由孙中山以英语口授,他的苏联顾问鲍罗廷等笔录。

孙中山口授遗嘱时,在场的宋子文、孙科、孔祥熙、邵元冲、吴敬恒、戴恩赛、何香凝、邹鲁、戴季陶等人都作为证明人在遗嘱上签了字。

孙中山本来也要签字的,但是,因为听见宋庆龄在邻室悲泣,他不忍心让宋庆龄伤心,这天就没在遗嘱上签字。直到3月11日凌晨一时,他自知在世不久,才在遗嘱上补签上自己的名字。

5、民国成立之初,孙中山乘军舰往福建视察。舰泊马尾,这时孙中山发现,聚集一起欢迎他的许多小船,大都悬挂着纸旗和布条,称他“万岁”。

孙中山不悦,对孙道仁说:“万岁一词,是封建帝王要臣民这样称呼他的,我们为了反抗这个'万岁’,许多革命同志抛头颅、洒热血。如果我接受这个称呼,对得起先烈吗?”

他要求撤掉这些纸旗和布条,否则决不登岸。孙道仁慌忙传达,所有小船也赶紧照办了。孙中山这才欣然换船上岸。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