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小时了了的故事

小时了了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5 16:44:55

❶ 《世说新语》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篇故事中,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意思大概是
这是您的亲身经历吧,你小时候是个天才,现在是个小垃圾。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❷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孔融是个怎么样的人 一定要从故事中体会,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聪明的孩子

❸ 小班成语故事教案:《小时了了》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典故:东汉时期,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东汉首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也是师生关系(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那么,我和你也是必定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不假思索地说道: “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❹ 小时了了 原文和译文

1、原文: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扎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弃世为通好也。”

元扎及宾客莫不奇之,大中大夫陈题后至,人以其言语之,起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住。”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2、译文:

孔文举十岁时,跟随父亲到了洛阳。当时李元礼很有名望,担任司隶校尉,登门拜访的,都是当时才智出众,有声誉的人和他的中表亲戚,只有(这些人)才被允许通报进门,孔文举来到李元礼的门口,对守门的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

经通报以后,孔文举(进去)就在前面坐下。李元礼问道:“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文举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曾拜你的祖先伯阳为师。这样看来,我和您世世代代都是有过友好往来的。”

元礼和宾客们听了无不感到惊奇。太中大夫陈放过一会儿也来了,别人把孔文举的话告诉了他,他说:“小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就是好的。”人了。”陈进听了,感到局促不安。

作者刘义庆


(4)小时了了的故事扩展阅读

小时了了的作者刘义庆相关事件

(一)京尹时期(15-30岁)。刘义庆自15岁以来一路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但他的伯父刘裕首开篡杀之风,使得宗室间互相残杀。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二)荆州时期(30-36岁)。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三)江南时期(37-41岁)。刘义庆担任江州刺史与南兖州刺史,38岁开始编撰《世说新语》,与当时的文人、僧人往来频繁。后因疾还京,于41岁病逝于建康(今南京),宋文帝哀痛不已,赠其谥号为“康王”。

刘义庆是个“为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义”的人,称得上是文人政治家。一生虽历任要职,但政绩却乏善可陈,除了本身个性不热衷外,最重要的就是不愿意卷入刘宋皇室的权力斗争。不少文人雅士集其门下,当时名士如袁淑、陆展、何长瑜、鲍照等人都曾受到他的礼遇。

刘义庆生有5个儿子,均有功名:长子刘烨(一作晔),嗣封为临川王;次子刘衍,官任太子舍人;三子刘镜,官任宣城太守;四子刘颖,任前将军;五子刘倩,官任南新蔡太守。

临川哀王刘烨,官至通直郎,后被太子刘邵杀害。刘烨生子刘绰,字子流,承嗣为临川王,官至步兵校尉,顺帝末年因谋反被杀,临川王国也被废除,后裔不明。

❺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想君小时,必定了了。
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这样。 绝对是的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
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
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
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
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
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
,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
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
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
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
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
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
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
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❻ 成语典故小时了了

成语解释
【成语】: 小时了了
【拼音】: xiǎo shí liǎo liǎo
【解释】: 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

成语典故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宇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❼ 文言文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中孔文举的故事

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在他四岁时,每次兄弟们一起食梨,哥哥们都拿大的,他却总是拣小的.家中大人问他缘故,他回答说:“我小儿,法当取小者.”为此,他受到孔氏宗族的夸赞.十岁那一年,孔融随父亲来到首都洛阳,当时河南尹李膺名声极大,“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汉书·李膺传》).但是他“不妄接宾客”,不是当世名人和通家都不获接见.而孔融还是个孩子,却偏要见见李膺,他对李府守门者说:“我是李君通家子弟,请通报.”李膺请他进来后问他道:“高明(称对方的敬词)祖、父与仆有恩旧乎?”孔融答道:“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在座的人听了无不惊叹,他小小年纪竟如此聪慧,是个“异童”(《世说新语·言语》注引《融别传》).李膺也称赞他将来“必为伟器.”
三年后,父亲亡故,孔融居家守丧.他此时好学勤读,博涉阔览,渐为州里所重.东汉桓灵之际,党锢之祸迭起,宦官把持朝政,蔽塞言路,打击异己,在朝野大肆搜捕、诛杀正直之士.当时山阳张俭为中常侍(宦官首领)侯览所怨,被迫四处亡命.张俭因与孔融之兄孔褒有旧,逃避到孔家,恰巧孔褒外出,只有十六岁的孔融在家.张俭见他年少,起初不信任他,孔融说:“兄长虽然在外,难道我就不能为你做些什么吗?”于是把张俭藏在了家中.不料事情泄露,孔融与其兄孔褒一同被捕入狱,兄弟二人争死,郡县疑不能决,只好呈请上司处理,结果上面下诏问了孔褒之罪,孔融反倒因而声名显扬了.当时平原的陶丘洪、陈留的边让都是一时俊秀,孔融与二人齐名,成了当时的大名士.
孔融虽然是“大圣之后”,又在时事动乱的年代成了名士,也曾自许大志,表示要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却缺乏政治识见与匡济大才.在任北海相期间,他的主要政绩是在建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吊死问生等方面.至于说到用兵打仗,这位大名士可就出尽洋相了.他在北海曾多次被黄巾起义军和袁绍的人马所围困,以至于“不能保障四境,弃郡而去”(《三国志·崔琰传》注引《九州春秋》).一次他在都昌被黄巾军管亥部所困,多亏刘备派兵救援才解围而去.又一次在建安元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把孔融围在青州,一连数月,城内守兵只剩下百十来人,形势危在旦夕,而孔融却“凭几安坐,读书、议论自若”(同前).结果只落得“城坏众亡”,自己仅以身免,妻子、儿女全都做了俘虏.一方面由于自视过高,议论不切实际,另一方面又因为所任非才,这样,在豪强纷争、群雄割据的东汉末年,孔融虽然“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同前),但终究是无所建树。充其量只能做个名士而已.
deol911 2014-09-28

❽ 小时了了中的陈韪讽刺孔融的语句是什么

《小时了了》是孔融的故事。有关孔融的故事,流传下来的很多,像“孔融让梨”等。这则故事记孔融拜访李元礼之事,他对“亲”的解释及对陈韪的反击,无一不透露出他的聪慧机智和应对的敏捷。故事写孔融拜访前,先写李元礼的盛名,然后引出孔融的对答,并以“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显示周围人对他的赞许。偏偏这时候又来了一位,而这位又对孔融不以为然,说出相反的意见。对此,孔融虽小却不甘示弱,马上予以还击,致使“韪大”。另有记载,当时李元礼听了孔融的话,他的反应是:“膺大笑,顾谓融曰:‘长大必为伟器’。”李元礼说得一点不错,后来孔融曾文列建安七子之首,官由北海相至太中大夫,都是他成为“伟器”的证明。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荀巨伯远看友人疾,正赶上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 :“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答曰 :“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 :“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 :“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荀巨伯不弃友人,这已成为千古美谈。人有旦夕祸福,有时本来与己无关,却被无端牵连,遇到这种情况是坦然应对还是避之不及,这就是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了。设想荀巨伯舍友而逃,惶惶夹于乱兵难民之中,若心存一念,必系友人之安危。或免,则遭心责,或不免,则身与义俱亡。倒不如舍生取义,以自己的方式面对危难,荀巨伯可谓智仁勇备矣。 《王蓝田性急》爱发脾气可是毛病,于事无补不说,还往往气着了自己。这篇文章说的王蓝田就是历史上出了名的急性子。王蓝田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去扎,没扎住,就气急败坏了,拿起鸡蛋就扔到了地上。你说鸡蛋也真是,偏长成圆的,在地上骨骨碌碌转个不停,好像要故意气人家王蓝田似的。这下王蓝田可轻饶不了它,他又从坐床上跳下来,穿上木屐就去用屐齿踩它。说也巧,偏没踩着。王蓝田这回可怒发冲冠了(说不准急得眼珠子把眼眶都给撑破了),又从地上把鸡蛋捡起来放到嘴里,狠劲把鸡蛋咬碎,又把鸡蛋给吐出来(兴许还粘了一嘴泥)。本来是要吃鸡蛋,结果却生了一场气,你说他这么折腾,到底图个啥呢?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四)写作特色 《小时了了》运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例如“韪曰:‘小时了了,大必未佳!’时,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很好地表现了他的聪明机警,这样的例子还有好多处。

❾ 小时了了故事大意

语出世说新语原文如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内皆俊才清称及中容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翻译
孔融十岁时,随父亲孔宙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望很高,任司隶校尉(纠察百官行为的官员),上门造访的人都是社会名流和皇亲国戚,才能进见。孔融到了(李元礼)家门门口,对守门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通报后,到前厅坐下。李元礼问道:“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孔子和您的祖先老子是师生关系,所以我和您是几代好友。”李元礼和(在座的)宾客无不称奇。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有人把孔融的话告诉他,陈韪说:“小时候这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能干。”孔融听后答道:“想必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被说得)非常尴尬。

❿ 读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有何感受你还知道有关孔融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二.

孔融让梨
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4岁时,他已版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权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买了一些梨子,特地拣了一个最大的梨子给孔融,孔融摇摇头,却另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疲乏:“我年纪最小,应该吃小的梨,你那个梨就给哥哥吧。”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启示就是要尊敬他人 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份
围绕这个说吧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