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数学科学家故事

数学科学家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5 06:30:18

1. 十个数学家的小故事

说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他叫做冯·诺依曼,曾经参加过原子弹的制造,构筑了现代计算机的架构,进行了第一次可靠的现代数值气象预报。他也是二十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记忆力超群,可以一字不差地张口引用15年前度过的《大英网络全书》或《双城记》,同时他的心算能力也很厉害,下面我们通过几个故事来更进一步地了解他。

但这样有趣并且对世界有重要贡献的人,却英年早逝,与1957年在美国去世,享年54岁。我们如今在使用计算机,看天气预报时,一定要记得背后是这些数学家和科学家的贡献,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2. 中国数学科学家的故事220字左右

华 罗 庚

华罗庚,中国现代数学家。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省金坛县。1985年6月12日在日本东京逝世。华罗庚1924年初中毕业之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他刻苦自修数学,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文章,受到专家重视,被邀到清华大学工作,开始了数论的研究,1934年成为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研究员。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去英国剑桥大学工作。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6年应苏联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邀请任研究员,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执教。1948年始,他为伊利诺伊大学教授。

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华罗庚还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华罗庚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家,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论、偏微分方程等广泛数学领域中都做出卓越贡献,由于他的贡献,有许多定理、引理、不等式与方法都用他的名字命名。为了推广优选法,华罗庚亲自带领小分队去二十七个省普及应用数学方法达二十余年之久,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数学科学家的故事

姓名:陈景润
学科: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4. 150字的数学科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抄的墓志铭

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
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打算 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许多重大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造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 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5. 关于数学科学家的故事还有哪些

姓名:陈景润
学科: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l+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发表了他的论文《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份,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51篇.出版了《数学兴趣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历任4、5、6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科委数学成员."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风润"这是著名书法家王永剑先生题写的对联,笔墨酣畅,沉雄劲节,现依然悬挂在陈景润家中的客厅里.这位数学巨星已经去世12年了,然而,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和"数论"研究方面仍处在世界遥遥领先。

希望能帮到你!您的采纳是我回答的动力!谢谢!

6. 中国数学家的小故事

11、朱冼等许多人,以此来刻画郑板桥的贡献,又引用了陶渊明的《归去来辞》的典故,打开一看只有上联,有人赠送著名书画家郑板桥对联一幅,1985年6月12日病逝于日本东京华罗庚(1910.),由著名科学家钱三强任团长。到了清代,这是属于难对的一类,”求对下联。团员有华罗庚,那时大文学家苏东坡以“四诗风雅颂”而解决了这个疑难。这里的“一官”有“归去来”的三重性,世界著名数学家.12—1985,而推崇了郑氏与诗书画偕隐的突出性格。远在北宋时期,但下联确颇难对、“华氏算子”、张钰哲。
在“对例”中。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中国江苏金坛县。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华老题出上联一则、赵九章,是中国解析数论、魏、“华氏不等式”、“华—王方法”等、矩阵几何学。后来郑板桥友人以“一官归去来”的下联而解决了这个题,这就既解决了数字联的困难,有人以“三光日月星”的上联求对.6:“三强韩、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写的是“三绝诗书画”几字,科学院组织出国考察团、“怀依—华不等式”。
妙联趣事
一九五三年、“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赵。途中闲暇无事,是再贴切也没有了,板桥友人的对法比苏东坡又前进了一步.12

7. 求数学科学家的故事

姓名:陈景润 学科:数学家 发明创造: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1933.5~1996.3)是中国现代数学家。 1933年5月22日生于福建省福州市。 195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 由于他对里问题的一个结果作了改进,受到华罗庚的重视, 被调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先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再越级提升为研究员,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委员。 陈景润是世界著名解析数论学家之一, 他在50年代即对高斯圆内格点问题、球内格点问题、 塔里问题与华林问题的以往结果,作出了重要改进。60年代后, 他又对筛法及其有关重要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1966年屈居于六平方米小屋的陈景润,借一盏昏暗的煤油灯, 伏在床板上,用一支笔,耗去了几麻袋的草稿纸, 居然攻克了世界著名数学难题“哥德巴赫猜想”中的(1+2), 创造了距摘取这颗数论皇冠上的明珠(1+ 1)只是一步之遥的辉煌。他证明了“ 每个大偶数都是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使他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上居世界领先地位。 这一结果国际上誉为“陈氏定理”,受到广泛征引。 这项工作还使他与王元、 潘承洞在1978年共同获得中国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他研究哥德巴赫猜想和其他数论问题的成就,至今, 仍然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世界级的数学大师、美国学者阿 ·威尔(A Weil)曾这样称赞他:“陈景润的每一项工作, 都好像是在喜马拉雅山山巅上行走。 陈景润于1978年和1982年两次收到国际数学家大会请他作4 5分钟报告的邀请。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所取得的成绩, 他所赢得的殊荣,为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树起了一面不凋的旗帜, 辉映三山五岳,召唤着亿万的青少年奋发向前。 陈景润共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 陈景润:世界第一位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中国数学家 1742年6月7日, 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一个未经证明的数学猜想" 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 l+1"。这一猜想称之为"哥德巴赫猜想"。 中国人运用新的方法,打开了"哥德巴赫猜想"的奥秘之门, 摘取了此项桂冠,为世人所瞩目。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攻克"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个人--陈景润。 陈景润,1933年生,福建省闽侯人。家境贫寒,学习刻苦, 高中没毕业就以同等学历考入厦门大学。他在中、小学读书时, 就对数学情有独钟。一有时间就演算习题,在学校里成了个" 小数学迷"。他不善言辞,为人真诚和善,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把毕生经历都献给了数学事业。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 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调来一名很有学问的数学教师讲课。 他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 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了' 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l。 他一生没有证明出来,便给俄国彼得堡的数学家欧拉写信, 请他帮助证明这道难题。欧拉接到信后,就着手计算。 他费尽了脑筋,直到离开人世,也没有证明出来。之后, 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也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 200多年来,这个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 但始终没有结果,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 老师讲到这里还打个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学皇后是数学," 哥德巴赫猜想"则是皇后王冠上的明珠! 这引人入胜的故事给陈景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 象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从此, 陈景润开始了摘取皇冠上宝石的艰辛历程。 1953年,陈景润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曾被留校, 当了一名图书馆的资料员,除整理图书资料外, 还担负着为数学系学生批改作业的工作,尽管时间紧张、工作繁忙, 他仍然坚持不懈地钻研数学科学。陈景润对数学论有浓厚的兴趣,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系统地阅读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关数 学的专著。陈景润为了能直接阅读外国资料,掌握最新信息, 在继续学习英语的同时,又攻读了俄语、德语、法语、日语、 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 学习这些个国家语言对一个数学家来说已是一个惊人突破了, 但对陈景润来说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第一步。 为了使自己梦想成真,陈景润不管是酷暑还是严冬, 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甘味,夜不能眠,潜心钻研, 光是计算的草纸就足足装了几麻袋。1957年, 陈景润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工作,做为新的起点, 他更加刻苦钻研。经过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 发表了他的论文《 大偶数表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2个素数的乘积之和》。 论文的发表,受到世界数学界和著名数学家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英国数学家哈伯斯坦和德国数学家黎希特把陈景润的论文写进数学书 中,称为"陈氏定理",陈景润终于攻克了"哥德巴赫猜想" 这一世界数学之迷,这一世界数学"悬案"终于被陈景润所破译, 皇后王冠上的明珠终于被陈景润所摘取。 可是这个世界数学领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却不知商品分类, 有的商品名子都叫不出名来,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徐迟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的发表,如旋风般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震撼着中外数学界。国内外评论说:" 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一大盛景"。 他被邀参加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同志亲切地接见了他。 当时陈景润身体不太好,小平同志关怀备至,会议结束后, 陈景润被送入北京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他的到来, 轰动了整个医院,院领导给予了盛情的接待, 医生和护士无不崇敬这位世界上第一位数学圣人。 1977年11月从武汉军区派到309医院进修的由昆, 被同伴们拉去看中国这位名人,这真是缘份, 过去陈景润连女人名字的边都不粘,连句话都不说的人, 此次年近半百的陈景润见到由昆,眼睛一亮,亲切地和由昆打招呼, 请她们进来坐下,话也多了。 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 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一天,陈景润关切地问由昆, 家住在哪?有没有成家、有没有男朋友?由昆毫不设防, 她便心真口快地说:"没有,没有,还早着呢。"以后, 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 他们在组织的帮助下结婚了。从此这位被称为"痴人"和"怪人" 的数字家陈景润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了。 陈景润除攻克这一难题外,又把组合数学与现代经济管理、 尖端技术和人类密切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先后在国内外报刊上发明了科学论文51篇。出版了《 数学兴趣谈》、《组合数学》等著作。 陈景润历任4、5、6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国家科委数学成员。"水流任意景,松老清风润" 这是著名书法家王永剑先生题写的对联,笔墨酣畅,沉雄劲节, 现依然悬挂在陈景润家中的客厅里。 这位数学巨星已经去世12年了,然而,他在攻克"哥德巴赫猜想" 和"数论"研究方面仍处在世界遥遥领先的地

8.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1、陈景润:

陈景润是我国有名的数学家。他不爱逛公园,不爱遛马路,就爱学习。他学习起来,常常忘记了吃饭睡觉。 有一天,陈景润在吃中饭的时候,摸摸脑袋发现头发太长了,应该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见了,还当他是个大姑娘呢。于是,他放下饭碗,就跑到理发店去了。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贡献.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