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斗茶故事

斗茶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5 01:45:38

A. 宋代茶文化 斗茶故事

宋元时期,上至皇宫,下到民间,都普遍流行一种“斗茶”,又称“茗战”的风习。

武夷山民间斗茶有着很多的陈规礼仪,参加者要献出所藏的精制茶叶,不光要比茶的品种,制作工夫,还要显示所用的水,以及茶的出处,有关的典故和本人对茶的见解等等。宋元时期的斗茶,实际上是对茶叶知识的一次大比试。斗茶赢家所制之茶,可作为御茶献给皇上,献茶之人则可升官晋级。一些豪门权贵为了博取朝廷帝王的欢心,使“斗”风习愈演愈烈。正如苏轼与范仲淹所咏的“争先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官茶”“北苑将期献天子,林下雄豪先斗美”。

对民间斗茶活动起推动作用的高层人物,就是一代天子宋徽宗了。《茶林趣录》中一则关于宋徽宗斗茶的故事,流传于武夷山民间里坊。宋徽宗的嗜茶如命,天天在宫中斗茶。有一次,一位飘须老者进宫要和他斗茶,宋徽宗高兴得手舞足蹈,宋徽宗随即搬出宫中最佳名茶来斗,结果出乎意料,徽宗竟输了。一问,原来那长者拿来比斗的是寺院珍藏300年之久的“甘露草”,一时徽宗输得心口咸服,让民间得以启发,不管你身份多高,斗茶只认茶品,不认身份。茶品第一,才是取胜的基础。摘自华夏民俗文化网(致力于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播,不仅涵盖了民俗礼仪、岁时节日、衣食住行等资讯类栏目,还为用户提供了生肖配对、周公解梦等民俗类便民查询小工具,方便用户随时查询解惑。)

B. 《康熙微服私访记》中每个小故事都有多少集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一部有四个故事分别是:

犁头记:6集。

八宝粥记:9集。

铜鼎记:7集。

紫砂记:8集。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二部有三个故事分别是:

馒头记:10集。

桂圆记:10集。

霞帐记:10集。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三部有三个故事分别是:

锦袍记:9集。

食盒记:9集。

铃铛记:8集。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四部有三个故事分别是:

金镖记:8集。

绫罗记:9集。

茶叶记:10集。

康熙微服私访记第五部有三个故事分别是:

铸钱记:10集。

神童记:8集。

火箭记:11集。

(2)斗茶故事扩展阅读:

馒头记:康熙五十年皇帝玄烨欲以私访的形式看大好山河。未曾想反被地方豪强骗进金矿做苦工,康熙千方百计以一人之力除恶肃贪。

桂圆记:康熙五十一年,圣上染病,吃假药几乎丧命,愈后康熙出宫,扮牙记私访探明假药害人,恶官容假,深感切肤之痛。

霞帔记:康熙五十二年,宜妃族人,借一霞帔做保护伞,鬻官卖爵,无恶不做,不讲情面。皇帝断了国舅爷的裙带关系,要了他的命。

锦袍记:康熙派三德子回老家查贪官,进宫后二十年没回过家的大太监三德子回家中探亲,没想到其兄已为他娶了媳妇,还过继了儿女,当地贪官为借三德子这把大伞,早把他的穷家搞得奢华无比。

食盒记:康熙偶去御膳房,发现了一只噶礼送“烧尾”的大食盒,食盒里到底有什么秘密。噶礼是宜妃的亲戚,此时已被康熙派到杭州任职,为了查清真相,康熙带着宜妃一行来到杭州。

铃铛记:康熙厌倦了后宫争宠,太子争储等烦事,独自一人离宫出走,想结结实实地当一回老百姓。康熙年间的老百姓是那么好当的吗。靠着墙根,饿得头晕眼花的康熙总算明白了:做皇上不容易,做百姓更难。

C. 茶道是起源于中国最早什么年代有什么起源的故事和特殊意义吗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上至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诸子百家,下至挑夫贩夫,平民百姓,无不以茶为好。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已深入人民各阶层。同样少数民族也好茶,藏族的酥油茶,蒙古族的奶茶。

形成发展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有正式文献记载(汉人王褒所写《僮约》)。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在我国文学史上,提起寒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杨雄,且都是早期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杨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用,一个从文学角度都谈到茶。 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借问杨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
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便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当时的奢侈之风。魏晋以来,天下骚乱,文人无以匡世,渐兴清淡之风。这些人终日高谈阔论,必有助兴之物,于是多兴饮宴,所以最初的清淡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贤。后来清淡之风发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饮终日不醉的毕竟是少数,而茶则可长饮且始终保持清醒,于是清淡家们就转向好茶。所以后期出现了许多茶人。
汉代文人倡饮茶之举为茶进入文化领域开了个头。而到南北朝时,几乎每一个文化、思想领域都与茶套上了关系。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在词赋家那里,茶是引发思维以助清兴的手段;在佛家看来,茶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这样,茶的文化、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它的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
唐朝茶文化的形成与当时的经济、文化、发展相关。唐朝疆域广阔,注重对外交往,长安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中国茶文化正是在这种大气候下形成的。茶文化的形成还与当时佛教的发展,科举制度,诗风大盛,贡茶的兴起,禁酒有关。唐朝陆羽自成一套的茶学、茶艺、茶道思想,及其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唐朝是以僧人、道士、文人为主的茶文化,而宋朝则进一步向上向下拓展。一方面是宫廷茶文化的出现,另一方面是市民茶文化和民间斗茶之风的兴起。宋代改唐人直接煮茶法为点茶法并讲究色香味的统一。到南宋初年,又出现泡茶法,为饮茶的普及、简易化开辟了道路。宋代饮茶技艺是相当精致的,但很难溶进思想感情。由于宋代著名茶人大多数是著名文人,加快了茶与相关艺术融为一体的过程。像徐铉、王禹 、林通、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黄庭坚、梅尧臣等文学家都好茶,所以著名诗人有茶诗,书法家有茶帖,画家有茶画。这使茶文化的内涵得以拓展,成为文学、艺术等纯精神文化直接关连部分。宋代市民茶文化主要是把饮茶作为增进友谊、社会交际的手段,(北宋汴京民俗,有人搬进新居,左右邻居要彼此“献茶”;邻居间请喝茶叫“支茶”。)这时,茶已成为民间礼节。
宋朝人拓宽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十分兴旺,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奢侈,失去了唐朝茶文化的思想精神。元朝时,北方民族虽嗜茶,但对宋人繁琐的茶艺不耐烦。文人也无心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希望在茶中表现自己的清节,磨练自己的意志。在茶文化中这两种思潮却暗暗契合,即茶艺简约,返朴归真。在由元到明朝中期的茶文化形式相近,一是茶艺简约化;二是茶文化精神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晚明到清初,精细的茶文化再次出现,制茶、烹饮虽未回到宋人的繁琐,但茶风趋向纤弱,不少茶人甚至终身生泡在茶里,出现了玩物丧志的倾向。

D. 铁齿铜牙纪晓岚四中芊芊的故事在第几集开始的

第24集开始的。

早朝之上,皇上宽恕了梅映雪,并且为梅海泉一家平反,当众认错。正当皇上预向梅映雪表达自己的真心之时,崔公子摘掉假牙,变成一个清秀书生。

原来崔公子名叫崔玉言,家父曾经是梅海泉手下大将,自己和梅映雪也是从小青梅竹马,并且二人已经指腹为婚,纪晓岚大喜劝皇上为二人赐婚,乾隆只好忍痛割爱,杜小月也在一旁叹息不已。

天入寒冬,朝上突然有人状告和珅,说和珅用投资茶社的方法欺诈钱财,皇上让纪晓岚评理,没想到纪晓岚却为和珅解围,和珅感到意外。

京城门口来了两个参加斗茶大会的人任草木和芊芊,二人在城门口因为乱收税的事和城门官大打出手,结果二人的武功了得,城门官只能望而却步。

(4)斗茶故事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乾隆为了分散纪晓岚、和珅的势力,仿古效今,把二人的职位对调,并把二人居住的府邸也对调。这期间二人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来京城参加斗茶大会的芊芊是纪晓岚的铁杆粉丝,但弄反了纪晓岚与和珅的身份,天真可爱的芊芊让乾隆、纪晓岚、和珅不忍心告诉她真相。

在和府的纪晓岚认识了和珅的十三夫人——荔枝,纪晓岚想方设法让蒙在鼓里的荔枝知道了和珅的为人。

荔枝最后决定离开和府与芊芊的叔叔任草木厮守终生。恼羞成怒的和珅暗中派刘全在荔枝的茶中下毒,没想到毒茶却被芊芊喝掉。

和珅后悔不已,痛骂刘全,但为时已晚,最后芊芊在参加了斗茶大会赢得茶状元后之后,认和珅、纪晓岚、乾隆三人为爹,含笑而终。

人物介绍:

姓名:芊芊,家乡:泉州,母亲:宫女晴岚,父亲:茶师山风,其他亲人:任草木、荔枝,特长:武艺(连杜小月也不能及,十个大内高手围攻能全身而退,带伤)、茶道(可谓天下绝伦)

容貌:不算是大美女,却也是天真可爱,娇俏无比的小女生,敬仰之人:纪晓岚(酷爱纪晓岚写的鬼故事,曾为了能深入纪府,装鬼吓唬府中人)。

痛恨之人:和珅,结局:误食落雁沙,为参加斗茶大会,心甘情愿服一日解药,之后听着和珅讲纪晓岚写的鬼故事,含笑离世。

E. 为啥说妙玉是红楼中的一个茶具控

当下贾母等吃过了茶,又带了刘老老至栊翠庵来,说是“把你的好茶拿来,我们吃一杯就去了。”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给贾母专用的成窑五彩小盖盅,给众人用的一色官窑脱胎填的盖碗。




不知读者诸君是否也如品茶一样品出一点“异曲同工”的韵味呢!

F. 有关于学喝茶的典故或者故事吗

不会喝茶复?那就先学喝制茶

唐未五代时期,群雄逐鹿,硝烟四起,当时的闽王名叫王审知。他为了收容人心,祈求江山永固,也为了忏悔滥杀无辜的恶业,开始笃信佛教。他曾创下剃度两万人的壮举,并先后拜请雪峰义存、鼓山神晏、武夷扣冰诸大禅师出任国师,为其开示佛法,指点迷津。

公元928年的一天,闽王在福州西湖拜见扣冰古佛,叩请治国方略。无论闽王怎样好语讨巧,扣冰古佛一直保持沉默,只顾喝茶。尽管闽王不爱喝茶,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眼看着闽王的杯子茶水溢出,扣冰古佛仍然不时往闽王的杯子里加茶。闽王看见茶水流满桌面,一脸讶异,便问:“师父,杯子已经满了,为什么还要加茶呢?扣冰古佛依然沉默,继续为他倒茶。

闽王似有所悟,便把杯子里的茶一口喝干。扣冰古佛还是把闽王的茶杯满面上,问:“你会喝茶吗?”闽王回答说:“不会。”扣冰古佛说:“那就先学喝茶吧。”闽王纳闷地回答:“喝茶还要学吗?”扣冰古佛说:“你的心就像这个杯子一样,已经都装得满满当当的了,不把茶喝掉,不把杯子倒空,如何装得下别的东西呢?

如是,闽王终于明白此中禅意,恍然大悟,从此开始研习茶道,并从喝茶中悟得治国之道。

G. 宋代盛行斗茶吗

宋代饮茶之风盛行,又因饮茶而产生了一种斗茶的风尚。所谓斗茶,就是人们聚在一起评审茶叶质量和比试茶艺高低的一种茶事活动。这种活动是在唐代“煎茶”饮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一经产生便成为士大夫阶层中一种比较文雅的社交活动。
据文献记载,斗茶最初流行于建州(今福建建阳),此后才逐渐向全国各地扩展,并从民间流入宫廷之中。斗茶的第一道程序便是“三嗅”,即在斗茶前先对茶品进行嗅香、尝味、鉴色,观看其色香味形。这一活动大多在清晨进行,因为宋人认为那时人的嗅觉、味觉最灵敏。
斗茶使用的茶品,自然是各自挑选的优质品种,而斗茶时所选用的水,也很有讲究。宋人江邻几所撰写的《江邻几杂志》记载了这样一个斗茶故事:苏轼和蔡君谟 (蔡襄)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在斗茶活动中,也涌现出许多名家高手,宋徽宗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宋徽宗还专门作了一本《茶论》,因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故该书又被称之为 《大观茶论》。全书共二十篇,对北宋时期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即使在当代,宋徽宗的《大观茶论》仍可以说是有关茶的知识入门之作。
据蔡京 《延福宫曲宴记》载:“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拂。少倾,白乳浮盏面,如疏星淡月。顾诸臣曰:‘此自布茶。’饮毕,皆顿首谢。”由此可见,宋徽宗的斗茶技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宋代文人对当时社会盛行的斗茶风尚有许多的诗文描述,其中,范仲淹的一首《和章岷从事斗茶歌》长诗堪称是传颂千古的名作。该诗和唐代卢仝的名作《七碗茶歌》可谓是茶类诗作中的双璧。

H. 唐朝梅妃的故事是怎么样的啊

江采萍(公元710年-公元756年),号梅妃,闽地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唐玄宗宠妃之专一。在今莆田属亦称江东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
江采萍自幼陪颖,父亲极赏识,自小就教她读书识字、吟诵诗文。九岁时,就能背诵《诗经》中记载周文王后妃事迹的《周南》和《召南》两部分诗。十四岁,善吟诗作赋,自比晋朝才女谢道韫,不仅长于诗赋,还精通乐器,善歌舞,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开元中,唐玄宗遣高力士出使闽越,江采萍被选入宫。唐玄宗爱如至宝,大加宠幸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封为梅妃 。
梅妃喜梅,气节若梅。后被杨贵妃贬入冷宫上阳东宫。公元756年(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玄宗落逃没带冷宫中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丶投井自尽.

I. 请问,普洱茶有什么历史故事

普洱茶的民间传说:
普洱茶的得来是一个美丽的错误......清乾隆年间,普洱城内有一大茶庄,庄主性濮,祖传几代都以制茶售茶为业。这一年,又到了岁贡之时,濮氏茶庄的团茶被普洱府选定为贡品,于是少庄主与普洱府罗千总一起进京纳贡。
这年的春雨时断时续,毛茶没完全晒干,就急急忙忙压饼、装驮。当时从普洱到昆明的官马大道要走十七八天,从昆明到北京足足要走三个多月,从春天到夏天,总算在限定的日期前赶到京城。
濮少庄主一行在京城的悦来客栈住下之后,小心地打开竹箬茶包,糟了,所有的茶饼都因为霉变而变色了。两人本来打算自杀谢罪,幸好一个店小二喝了此茶,觉得滋味很好,于是一行人斗胆把霉变后的茶饼呈了上去。
乾隆是一个喜欢品茶、鉴茶的皇帝,他几次下江南都到了江浙茶山,鼓励种茶制茶。他还有一个特制的银斗,专门用来称水的轻重,以评定泡茶名泉的优劣。这天,正是各地贡茶齐聚、斗茶赛茶的吉日,乾隆看着全国各地送来的贡茶真是琳琅满目。突然间,他眼前一亮,发现有一种茶饼圆和如三秋之月,汤色红浓明亮,犹如红宝石一般,显得十分特别。一闻,醇厚的香味直沁心脾,喝一口,绵甜爽滑。乾隆大悦道:“此茶何名?滋味这般的好。”又问:“何府所贡?”太监忙答道:“此茶为云南普洱府所贡。”“普洱府,普洱府......此等好茶居然无名,那就叫普洱茶吧。”
后来,濮少庄主伙同普洱府的茶师根据这饼茶研究出了普洱茶的加工工艺,其他普洱茶庄也纷纷效仿,于是普洱茶的制茶工艺在普洱府各茶庄的茶人中代代相传,并不断发扬光大。从此,普洱茶岁岁入贡清廷,历经两百年不衰。皇宫中“夏喝龙井,冬饮普洱”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和传统。

J. 陆游与茶之间,有着怎样的故事

年少不知饮茶意,再饮已是茶中人。人们经常说,喜欢喝茶的人,品的不仅仅是茶本身的味道,也在品这饮茶人一生的味道,苦尽甘来,甘苦一念,得失并存。人生就像一壶茶,品茶人不同,年龄经历不同,心境不同,都可以品出不同的味道,其中之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享用一壶静水煮沸的新茶,茶水回绕在饮茶人的唇齿之间,有人觉得淡如清风,有人觉得苦若人生,也有人则觉得甘之如饴。

而且茶能让人心情沉淀,能让人思绪平复,并且有醒脑提神,驱除睡意的功效。一杯香茗在手,散发出淡淡的茶味清香,翠绿色的茶叶一片片浮于水面,浅酌一口,不但心清气爽,而且不论是创作还是浸淫书海,思绪都可以顺畅许多。

不少的诗人作家与茶相伴,许多的作品伴茶而作,很多的诗人作家爱茶嗜茶,一生与茶相伴,作爱茶的诗词歌赋,成为“茶中人”。

说到爱茶嗜茶,不得不说一说南宋的著名诗人陆游,他的一生跌宕起伏跟茶也是渊源极深。他的一生也由茶相伴,许多的诗作为茶而作,更甚至,茶也是他对妻子一往情深表达思念、体会怀念的寄托。


结语:

陆游一世爱茶成痴,从青年品到中年,从中年再品到老年,茶香回味似有对人生的大彻大悟,也有其恬静淡然。品茶,也是在品味人生,茶味回甘唇齿留香;人生回首,酸甜苦辣,百味尽含,也不枉人间走一遭,陆游虽然青年情路坎坷,却也晚年儿孙绕膝,斗茶分茶尽享天伦;虽报国未能成功,却也尽力为之。清茶香茗伴他一生,钻研茶艺茶文化,求仁得仁,以茶为友,融茶入诗,才能在诗中展现他饮茶似神仙的怡然自得。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