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华山传说故事

华山传说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2 16:04:41

❶ 有关华山的课文是(),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主要写的()

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沉香救母》,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宝莲灯》,主要写的是:是一个男孩沉香练好武功和舅舅二郎神斗争解救母亲的故事。

❷ 神话故事中哪些是有关华山传说的

关于华山的传说:
1、沉香劈山救母
华山的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三百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
2、宋太祖赌棋输华山
据说,赵胤匡曾经在华山与道士陈抟对奕,华山有座“下棋亭”,名博台“,就是当年下棋的地方。陈抟提出下赌注才与赵胤匡下棋,赵胤匡就以华山为赌注,结果一连输了数局。只得立下字据。陈抟早有准备,令徒弟清风、明月磨墨展纸。赵胤匡没有办法,正要下笔,忽见洞口有一棵小柿树,说道:“山可卖,是树不可卖”。“是”与“柿”同音,陈抟以为指这棵柿树不卖,认为没有关系,便收下这张契约。赵胤匡认为卖华山,而不卖华山的树木,这不是空头契约吗?可是,陈抟他有自己的算盘,将来此人能平定天下,以此契约或可以减轻百姓负担。于是把契约贴在华山已公山石壁上,到今此地化称为“贴文约处”。赵匡胤后来黄袍加身,做了宋朝的开国黄帝。为了表示自己不悔约,他便免去华山一带老百姓的赋税,这是宋太祖赌棋输华山的故事。
基本简介:
华山(Mount Hua)古称“西岳”,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公里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也是汉族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❸ 华山的故事

1、关于华山的传说:
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后人有将两人当时赌战的象棋棋局谱流传下来记录,让人难辩真伪,棋谱记载着双方是用"仙人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手屏风马对后手屏风马"对阵的.要是单从棋艺的角度来讲,确是象棋发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构.
可是,要是单从赌注上来说这局棋所下的赌注,应该是象棋史上有史以来赌注最大的赌博了吧!
2、华山的传说:劈山救母
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的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大摆蟠桃会,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来赴宴、拜寿。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和殿前金童也来了,拜寿期间,他俩互相笑了一下。庄严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轻薄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西岳庙旁的雪映宫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间。
金童托生在一个姓刘的家中,起名刘玺,字彦昌。刘家非常喜爱刘昌,每天叫他攻读经文,20岁时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开科,刘玺上京赶考,路过华阴,闻听三圣母十分灵验,遂进庙求签,问问前程。他望着三圣母秀丽、端庄的塑像,不仅肃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遥摇签筒。事不凑巧,适逢三圣母外出赴宴,看门童子不敢贸然赐签。刘玺虔诚的抽出了第一签,一看是个白板空签,心中有点诧异。抽了第二支,还是空签。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签筒摇了又摇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签落在地上,不看则刻,一看他满腹希望顿时化为乌有,全身瘫软。原来还是一支空签。刘玺顶了定神,看了看三圣母像,提笔在墙上写道:“刘玺提笔气满腔,怒怨圣母三娘娘。连抽三签无灵验,枉受香烟在此间。”写罢,扬长而去。
三圣母赴宴完毕,脚踏祥云,高高兴兴地回到宫里,看门童子侍奉之后,将刚才地事情讲了一遍。她看了看墙上的提诗,又羞又怒,不由得骂道:“胆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给他一点教训,怎知我厉害!”于是他唤来风伯、雨师,兴起雷电交加地狂风暴雨。刘玺正在赶路,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四起,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一软弱书生怎经得起风吹雨浇,他踉踉跄跄,挣扎前行,终因雨大路滑,体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这时,三圣母透过云层,看见刘玺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产生了爱慕之心,马上收起了雷雨,点化一座山庄与刘玺结为夫妻。
一日,三圣母下嫁刘玺一怀有身孕的事传到二郎神杨戬的耳朵里,这位玉皇大帝的儿子,怎容得皇妹干出这种有失体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两尖刀,匆匆向华山脚下的雪映宫奔去。
三圣母见哥哥来势很凶,急忙施礼问安,端茶让座,杨戬劈头就问是否婚配凡人刘玺之事。三圣母怎敢承认?这时,杨戬拿出闪闪发光、寒气逼人的宝刀,要求三圣母在宝刀上吹一口气,三圣母吓的颤缠嗦嗦的吹了一下。杨戬一看,果然怀了孕,大骂三圣母不知羞耻,私配凡人,违犯天条,有失仙体,马上把她压到华山西峰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
刘彦昌和三圣母结为夫妇,数日之后,上京考了进士,做了洛州知县。可怜三圣母在那块石头下,受尽了各种苦难,生下了一个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婴儿,写了血书,交给丫鬟灵芝,让她送往洛州。
沉香长到10岁时,一天秦国舅的儿子秦官保,讥笑沉香没有亲娘,是个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亲说了闯祸的根源,刘彦昌只得讲出真实情况。沉香听后,决心到华山救出母亲,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吕祖在蒲团闭目静坐,忽觉心中翻腾,屈指一算,沉香要来华山救母,心想这是一桩义事,我要助她一举成功。吕祖便亲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来到山下,见了一位道长,急忙施礼:“请问道长这山可是华山?”
“问华山做什么?”
“救我母亲。”
“你母亲是何人,现在哪里?”
“我母亲是玉帝小女儿三圣母,被舅舅杨戬压在山上的石头下,故到此来救。”
“去不得!去不得!杨戬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艺高强,你小小年纪,岂是他的对手,劝你罢了此念!”
沉香大瞪两眼,说:“为了救我母亲,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较量一番。”
“有志气!”吕祖向沉香说:“如不嫌弃,我愿给你传授武艺,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听罢,满心欢喜,急忙上前跪拜师父。从此,便在吕祖门下学艺。他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学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天,吕祖外出,嘱咐沉香好好习艺。沉香闭了庙门舞枪弄棒,用心练习,饭时,不见师父回来,他又练了起来。一直练到太阳偏西,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才去厨房做饭。他进了厨房,发现笼里有用面做的九头牛和二只虎,觉得有些奇怪,但饥饿难忍,顾不得许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马上觉得力大无比。来到院中拿起平时用的武器,轻飘飘的不应手。他东张西望,见墙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长的铁杵,用手一抓,不轻不重便挥舞起来。正在这时,吕祖回来了,他哈哈大笑,说:“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铁杵,双漆跪下,吕祖对他说:“你的武艺学成,可以上山救母了。开山钥匙在你舅父杨戬那儿放着,他有一犬一鹰,十分厉害。我赐你药丸二枚,圆的伏犬,长的伏鹰,到时自有用处。”沉香听罢,便提着铁杵,上山去找杨戬。
他到了天门,看到许多天将簇拥着一位威风凛凛、傲气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说道:“我叫沉香,前来救母,找我舅父要开山钥匙。”
杨戬听了,双眉竖起,大瞪两眼,吼道:“大胆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滚开,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气,料是杨戬,便先礼后兵地说:“请你把开山钥匙给我,以便放我母亲出来”。
“孽障!不给你点颜色,怎知我神威!”杨戬拿出三尖二刃刀,朝着沉香脑袋劈下来。沉香举起铁杵,奋力一扬,只听“咔嚓”一声,那把刀断为两节,上半截朝天空飞去。二郎神又气又急,一声咆哮,叫来了哮天犬。哮天犬张着血盆大口,腾空扑来。沉香抛出圆形药丸,哮天犬张口吞下,霎时牙关紧闭,躺在地上打滚。杨戬见哮天犬死去,放出神鹰。神鹰双翅一展,遮天掩地,两只利抓,犹如尖刀。沉香又抛出长型药丸,把那神鹰地两只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来。这时,威风一世的二郎神满脸紫青,头疼身软,坐在一块石头上。沉香向前,索要开山钥匙,他只得命天将取出。沉香一看,原来是一柄闪闪发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着月牙斧:“娘啊!娘啊!”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东峰,这边叫,那边应,始终找不到娘在哪里。他心想,纵然有了开山钥匙,找不见娘的住处,也难以救出娘来。于是,他便放声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位山神听见沉香的哭声,深深感动,跑来说:“孝顺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这才抖数精神,迈步登上西峰,大喊一声:“娘呀!”立即听到“儿呀,娘在这里”的回声。沉香腾空越起,高举铁斧,朝着峰顶上奋力劈下,只见万道金光一闪,霹雳之声震天,峰顶被劈开一道缝子,三圣母徐徐走了出来。
当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刘彦昌在洛州听说沉香救出了三圣母,便弃官不做,来到华山,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戏剧舞台,秦腔剧“劈山救母”与京剧“宝莲灯”均演唱的是这个故事。
3、华山中峰一传说——吹箫引凤
峻险峭拔的华山,远望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东西南北四峰是花瓣,中峰是这朵奇异莲花的花心。
这个花心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爱女。据传,玉女初生时终日啼哭,而当见到楚国进献的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时就不再哭闹了。周岁时,穆公拿出许多金银珠宝、脂粉笔砚,连同那块玉放在一起让她抓,她只抓玉。穆公见她如此爱玉,便为她起名叫弄玉。弄玉长大后,美丽异常,喜爱音乐,尤其擅长吹笙。穆公请能工巧匠将那块碧玉给她琢磨成十分精巧的碧玉笙,弄玉用它吹出美妙动人的乐曲和百鸟的叫声。她吹凤鸣时,比真凤凰鸣叫还要好听。许多王孙公子向她求婚,她一概不允,一心只要通晓音律、善于吹笙的忍作伴侣。穆公无奈,只好按其心愿为她择婿。
当时,周朝有一博学多才的青年史官,名箫史,因冒犯权贵弃官隐居华山,采药为生,继续写史。箫史也十分爱好音乐,善吹箫。他的箫用紫玉琢成,玉色温润,光彩照人。夜深人静,箫史常吹箫自娱,箫声伴着清风送数百里外。
一天晚上,风清云淡,月色如洗,弄玉正临窗吹笙,忽听东方飘来阵阵悠扬的箫声。箫声暗合笙声,笙起箫起,笙停箫停。箫笙相和,徐徐如扣,似问似答,格外动听。弄玉先以为是幻觉,可一连几晚都是如此,她感到很奇怪,便央求父王立即派人寻访吹箫人。穆公派人外出寻访,好容易才从华山找到箫史。箫史被召进宫,穆公命他当场演奏。箫史不慌不忙吹起紫玉箫,箫声优美而奇特。一曲刚罢,清风徐来;二曲声声,彩云回合;三曲就有白鹤成对,翔舞天空,彩凤双双,栖于枝头,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真是人间奇迹!穆公、弄玉及王公大臣惊叹不已。弄玉又见箫史少年英俊、风流潇洒,便产生了爱慕之情。穆公决定召箫史为婿,就在当天为他们完了婚。
婚后弄玉、箫史感情深厚。箫史在宫中白天写史,晚上同弄玉品箫吹笙。渐渐,箫史对宫中沉闷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再回华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集中精力整理史料,编修好史书。他把想法告诉弄玉,弄玉很是支持,并情愿与他同望华山。穆公得知消息又惊又气,他惟恐箫史、弄玉悄悄离去,派了许多卫士对他们严加看守。临行那天,弄玉见卫士戒备森严无法脱身,非常着进。这时,只见箫史不慌不忙对着天空吹起了紫玉箫。顷刻,天空彩云飘浮,五色彩云中徐徐降下来赤龙紫凤。箫史、弄玉分乘龙凤,在箫声和鸣声中绕宫三周,然后悠悠向东飞去,一直飞到华山。从此,他们就在华山中峰居住下来。至今,玉女峰上还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头盆、玉女梳妆台和玉女驾凤的引凤亭等遗迹。

❹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事(),主要写的()。

我们曾经学过一篇有关华山传说的课文是:(沉香救母),这个传说选自神话故回事(劈山救母答/宝莲灯),主要写的(华岳三圣母因与凡人刘彦昌私缔姻缘,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下受罚。三圣母在山中生下沉香。沉香长大后学道习武,受仙人传授仙法和萱花神斧,终于战胜二郎神,劈开华山救出了母亲)。

❺ 华山的传说

1、关于华山的传说:话说距今千余年前,正值中国历史外的残唐五代时期,那时的赵匡胤还只是一名普通的军卒,整日里游手好闲,还未成为大宋朝的皇帝。赵匡胤性好弈棋,加上他勇谋双备,棋艺进展得较快,等闲好手,均为他所败,于是便有些骄傲起来,夸口说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常发出难逢敌手之感慨。
有一次赵匡胤随军至陕西,过华山时闻听山上有一道士,人称陈抟老祖,象棋下得极好,远近闻名。赵匡胤不觉技痒,登上华山去找老道下棋。陈传老祖见他只不过是个军卒,不愿与之对弈。赵匡胤一听急了,便说要以整座华山为赌---岂料棋至残局时,他因操之过急而漏杀一子,反被陈抟老祖反败为胜。
后人有将两人当时赌战的象棋棋局谱流传下来记录,让人难辩真伪,棋谱记载着双方是用"仙人指路对兵局"开局转为"先手屏风马对后手屏风马"对阵的.要是单从棋艺的角度来讲,确是象棋发展史上的一局精彩的佳构.
可是,要是单从赌注上来说这局棋所下的赌注,应该是象棋史上有史以来赌注最大的赌博了吧!

2、华山的传说:劈山救母

华山西峰顶上,有一块十余丈长的巨石齐茬茬的被截成三节,巨石旁边插着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铁斧。相传这就是当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铁斧叫“开山斧”。

故事是这样讲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寿诞,大摆蟠桃会,天上的各路神仙都来赴宴、拜寿。玉皇大帝的小女儿三圣母和殿前金童也来了,拜寿期间,他俩互相笑了一下。庄严的蟠桃会,怎容得这种轻薄的行为?众仙议论纷纷,玉帝知道后,大发雷霆,把三圣母贬到西岳庙旁的雪映宫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间。

金童托生在一个姓刘的家中,起名刘玺,字彦昌。刘家非常喜爱刘昌,每天叫他攻读经文,20岁时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开科,刘玺上京赶考,路过华阴,闻听三圣母十分灵验,遂进庙求签,问问前程。他望着三圣母秀丽、端庄的塑像,不仅肃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遥摇签筒。事不凑巧,适逢三圣母外出赴宴,看门童子不敢贸然赐签。刘玺虔诚的抽出了第一签,一看是个白板空签,心中有点诧异。抽了第二支,还是空签。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签筒摇了又摇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签落在地上,不看则刻,一看他满腹希望顿时化为乌有,全身瘫软。原来还是一支空签。刘玺顶了定神,看了看三圣母像,提笔在墙上写道:“刘玺提笔气满腔,怒怨圣母三娘娘。连抽三签无灵验,枉受香烟在此间。”写罢,扬长而去。

三圣母赴宴完毕,脚踏祥云,高高兴兴地回到宫里,看门童子侍奉之后,将刚才地事情讲了一遍。她看了看墙上的提诗,又羞又怒,不由得骂道:“胆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给他一点教训,怎知我厉害!”于是他唤来风伯、雨师,兴起雷电交加地狂风暴雨。刘玺正在赶路,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四起,雷鸣电闪,大雨倾盆。一软弱书生怎经得起风吹雨浇,他踉踉跄跄,挣扎前行,终因雨大路滑,体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这时,三圣母透过云层,看见刘玺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产生了爱慕之心,马上收起了雷雨,点化一座山庄与刘玺结为夫妻。

一日,三圣母下嫁刘玺一怀有身孕的事传到二郎神杨戬的耳朵里,这位玉皇大帝的儿子,怎容得皇妹干出这种有失体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两尖刀,匆匆向华山脚下的雪映宫奔去。

三圣母见哥哥来势很凶,急忙施礼问安,端茶让座,杨戬劈头就问是否婚配凡人刘玺之事。三圣母怎敢承认?这时,杨戬拿出闪闪发光、寒气逼人的宝刀,要求三圣母在宝刀上吹一口气,三圣母吓的颤缠嗦嗦的吹了一下。杨戬一看,果然怀了孕,大骂三圣母不知羞耻,私配凡人,违犯天条,有失仙体,马上把她压到华山西峰顶上的一块大石头下面。

刘彦昌和三圣母结为夫妇,数日之后,上京考了进士,做了洛州知县。可怜三圣母在那块石头下,受尽了各种苦难,生下了一个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婴儿,写了血书,交给丫鬟灵芝,让她送往洛州。

沉香长到10岁时,一天秦国舅的儿子秦官保,讥笑沉香没有亲娘,是个私生子。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亲说了闯祸的根源,刘彦昌只得讲出真实情况。沉香听后,决心到华山救出母亲,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吕祖在蒲团闭目静坐,忽觉心中翻腾,屈指一算,沉香要来华山救母,心想这是一桩义事,我要助她一举成功。吕祖便亲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来到山下,见了一位道长,急忙施礼:“请问道长这山可是华山?”
“问华山做什么?”
“救我母亲。”
“你母亲是何人,现在哪里?”
“我母亲是玉帝小女儿三圣母,被舅舅杨戬压在山上的石头下,故到此来救。”
“去不得!去不得!杨戬乃是天上凶神,心毒手狠,武艺高强,你小小年纪,岂是他的对手,劝你罢了此念!”
沉香大瞪两眼,说:“为了救我母亲,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较量一番。”
“有志气!”吕祖向沉香说:“如不嫌弃,我愿给你传授武艺,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听罢,满心欢喜,急忙上前跪拜师父。从此,便在吕祖门下学艺。他每天起早贪黑精心学练,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一天,吕祖外出,嘱咐沉香好好习艺。沉香闭了庙门舞枪弄棒,用心练习,饭时,不见师父回来,他又练了起来。一直练到太阳偏西,肚子实在饿得不行了,才去厨房做饭。他进了厨房,发现笼里有用面做的九头牛和二只虎,觉得有些奇怪,但饥饿难忍,顾不得许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马上觉得力大无比。来到院中拿起平时用的武器,轻飘飘的不应手。他东张西望,见墙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长的铁杵,用手一抓,不轻不重便挥舞起来。正在这时,吕祖回来了,他哈哈大笑,说:“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铁杵,双漆跪下,吕祖对他说:“你的武艺学成,可以上山救母了。开山钥匙在你舅父杨戬那儿放着,他有一犬一鹰,十分厉害。我赐你药丸二枚,圆的伏犬,长的伏鹰,到时自有用处。”沉香听罢,便提着铁杵,上山去找杨戬。

他到了天门,看到许多天将簇拥着一位威风凛凛、傲气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说道:“我叫沉香,前来救母,找我舅父要开山钥匙。”

杨戬听了,双眉竖起,大瞪两眼,吼道:“大胆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滚开,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气,料是杨戬,便先礼后兵地说:“请你把开山钥匙给我,以便放我母亲出来”。
“孽障!不给你点颜色,怎知我神威!”杨戬拿出三尖二刃刀,朝着沉香脑袋劈下来。沉香举起铁杵,奋力一扬,只听“咔嚓”一声,那把刀断为两节,上半截朝天空飞去。二郎神又气又急,一声咆哮,叫来了哮天犬。哮天犬张着血盆大口,腾空扑来。沉香抛出圆形药丸,哮天犬张口吞下,霎时牙关紧闭,躺在地上打滚。杨戬见哮天犬死去,放出神鹰。神鹰双翅一展,遮天掩地,两只利抓,犹如尖刀。沉香又抛出长型药丸,把那神鹰地两只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来。这时,威风一世的二郎神满脸紫青,头疼身软,坐在一块石头上。沉香向前,索要开山钥匙,他只得命天将取出。沉香一看,原来是一柄闪闪发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着月牙斧:“娘啊!娘啊!”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东峰,这边叫,那边应,始终找不到娘在哪里。他心想,纵然有了开山钥匙,找不见娘的住处,也难以救出娘来。于是,他便放声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一位山神听见沉香的哭声,深深感动,跑来说:“孝顺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这才抖数精神,迈步登上西峰,大喊一声:“娘呀!”立即听到“儿呀,娘在这里”的回声。沉香腾空越起,高举铁斧,朝着峰顶上奋力劈下,只见万道金光一闪,霹雳之声震天,峰顶被劈开一道缝子,三圣母徐徐走了出来。

当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刘彦昌在洛州听说沉香救出了三圣母,便弃官不做,来到华山,一家人才得以团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入人心。已被搬上戏剧舞台,秦腔剧“劈山救母”与京剧“宝莲灯”均演唱的是这个故事。
3、华山中峰一传说——吹箫引凤
峻险峭拔的华山,远望像一朵盛开的莲花,东西南北四峰是花瓣,中峰是这朵奇异莲花的花心。
这个花心又名玉女峰。玉女是春秋时期秦穆公的爱女。据传,玉女初生时终日啼哭,而当见到楚国进献的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时就不再哭闹了。周岁时,穆公拿出许多金银珠宝、脂粉笔砚,连同那块玉放在一起让她抓,她只抓玉。穆公见她如此爱玉,便为她起名叫弄玉。弄玉长大后,美丽异常,喜爱音乐,尤其擅长吹笙。穆公请能工巧匠将那块碧玉给她琢磨成十分精巧的碧玉笙,弄玉用它吹出美妙动人的乐曲和百鸟的叫声。她吹凤鸣时,比真凤凰鸣叫还要好听。许多王孙公子向她求婚,她一概不允,一心只要通晓音律、善于吹笙的忍作伴侣。穆公无奈,只好按其心愿为她择婿。
当时,周朝有一博学多才的青年史官,名箫史,因冒犯权贵弃官隐居华山,采药为生,继续写史。箫史也十分爱好音乐,善吹箫。他的箫用紫玉琢成,玉色温润,光彩照人。夜深人静,箫史常吹箫自娱,箫声伴着清风送数百里外。
一天晚上,风清云淡,月色如洗,弄玉正临窗吹笙,忽听东方飘来阵阵悠扬的箫声。箫声暗合笙声,笙起箫起,笙停箫停。箫笙相和,徐徐如扣,似问似答,格外动听。弄玉先以为是幻觉,可一连几晚都是如此,她感到很奇怪,便央求父王立即派人寻访吹箫人。穆公派人外出寻访,好容易才从华山找到箫史。箫史被召进宫,穆公命他当场演奏。箫史不慌不忙吹起紫玉箫,箫声优美而奇特。一曲刚罢,清风徐来;二曲声声,彩云回合;三曲就有白鹤成对,翔舞天空,彩凤双双,栖于枝头,百鸟和鸣,经时方散。真是人间奇迹!穆公、弄玉及王公大臣惊叹不已。弄玉又见箫史少年英俊、风流潇洒,便产生了爱慕之情。穆公决定召箫史为婿,就在当天为他们完了婚。
婚后弄玉、箫史感情深厚。箫史在宫中白天写史,晚上同弄玉品箫吹笙。渐渐,箫史对宫中沉闷的生活感到厌倦,渴望再回华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集中精力整理史料,编修好史书。他把想法告诉弄玉,弄玉很是支持,并情愿与他同望华山。穆公得知消息又惊又气,他惟恐箫史、弄玉悄悄离去,派了许多卫士对他们严加看守。临行那天,弄玉见卫士戒备森严无法脱身,非常着进。这时,只见箫史不慌不忙对着天空吹起了紫玉箫。顷刻,天空彩云飘浮,五色彩云中徐徐降下来赤龙紫凤。箫史、弄玉分乘龙凤,在箫声和鸣声中绕宫三周,然后悠悠向东飞去,一直飞到华山。从此,他们就在华山中峰居住下来。至今,玉女峰上还有玉女祠、玉女洞、玉女洗头盆、玉女梳妆台和玉女驾凤的引凤亭等遗迹。

❻ 关于华山的传说有哪些

那是在很久以前,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和10条山峦连在一起,为一条山脉。大自然的恩赐与厚爱,使这里气候温润,山下良田无际,芳草萋萋,炊烟袅袅。山上郁郁苍苍,桃花夭夭,白云缭绕。山下有华夏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过着祥和安宁的日子。然而,一场意想不到的灾难发生了。

传说在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宴会上,老寿星太上老君因孙大圣一句玩笑的话,笑得手一抖,倾倒了半盏玉浆,酿成了人间洪水泛滥的灾祸。霎时间,一条大河自西向东而来,河水奔腾怒吼,横冲直撞。

由于首阳山的阻拦,河水不能直泻东海,山脚下顿时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大地一下子变成了水乡泽国,很快淹没了良田和村庄。

主宰西土12万里天地的白帝少昊,看到人们流离失所、叫苦不迭的悲惨景象便心急如焚,他立即请求玉帝,派人治水。玉帝认为,唯有力大无穷的巨灵神可担此重任。

巨灵神名叫秦洪海,生得头如笆斗,眼似铜铃,毛发直竖,腰阔十围,貌似笨拙,行如猿猱。巨灵神自领了玉帝旨命,就踏上首阳峰头,居高临下,察看地形,为的是给洪水找一条合适的出路。

经过细心观察,巨灵神发现在首阳山和其他山峦之间有一条窄狭的峪道,于是他走进峪道,用手推着山峦的石壁,右脚蹬着首阳山的山根,使尽全身力气,大吼一声。只见迅雷劈空,电光闪耀,一声巨响,两山开裂,百丈高一般的黄浪汹涌澎湃从两山之间奔腾东流。

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好端端的最高的山峰也被他掰裂,一高一低,成了两半。于是,高一些的就形成了后来的华山,又叫太华山,低一些的就形成了后来的少华山。

巨灵神站在波涛中,抬头看山峦,已被推进秦岭深处。他回望首阳山,已经藏在波涛的北边,看着被淹没的田地又重新露出水面,他欣慰地笑了起来。

巨灵神长舒一口气,驾彩云向西而去,给人间留下了一幅神奇无比的胜景。后来大诗人李白有“巨灵咆哮劈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的诗句,讲的就是这个故事。

登华山,站在苍龙岭上,东望著名景观“仙人仰卧”,就是开山导河后,仰卧入睡化为山峰的巨灵神。西峰的屈岭南端,有巨灵神观察地形时留下的足迹。首阳山根有巨灵神开山时的脚印,东峰崖壁上有五指分明的巨灵仙掌。

❼ 华山有什么传说

一、沉香劈华山救母的故事都知道吧,不用说了。
二、相传大禹治水,他将黄河引出龙门,来到漳关时,被两座山挡住了去路。这两座山南边的叫华山,北边的叫中条山。它们紧紧相连,河水不能通过。此时有位叫巨灵的大神来帮忙,将两山掰开,但是华山却被掰成一高一低两山,高的叫太华山,低的叫少华山。
三、华山有五峰,中峰又名“玉女峰”,为什么叫玉女峰,这里有一个美妙动人的故事。
传说春秋前期,已成就霸业的秦穆公一天正与朝臣们商议着强国大事,忽然,有邻国一使者持璞玉进见。穆公接璞在手,一看,是块形如卵,大如瓜,润莹莹,翠滴滴的稀罕之物,心中十分喜欢。即招来一名玉匠,当众剖开,取出那块晶莹透亮、色泽翠润、莹光四射的宝玉来,让群臣观赏。正在这时,一宫女兴冲冲地跑来报道三娘娘生下一女孩。穆公一听,哈哈大笑,一面传旨设宴款待来使及群臣,一面冲冲的部回后宫去了。

穆公还没有走进后室,就听见女儿的哭叫声,他来到娘娘的床边一看,见娘娘用默笑向他祝贺。他回头看到那又白又胖的小公主,心里乐极了。可是,这位刚来秦宫的小公主似有委屈似的哭个不停,哄也哄不下。正当他着急的时候,一位宦官把璞玉送了进来。说也奇怪,公主的哭声立刻止住了,那对圆溜溜的眼睛盯着美玉的荧光不放。可是把玉收起,公主又“哇”的一声哭了。穆公见女儿离不开美玉,就叫人把玉悬在室中,并吩咐室中宫女,小心看护。

东去春来,不觉就是一年,公主满周岁了,宫廷摆宴,款待来祝贺的朝臣亲友,按秦人习俗,孩子在这天是要“抓岁儿”的。抓岁儿就是把文房四宝,闺房脂粉珠宝玉器摆在孩子面前,让她随意抓取。以孩子喜爱之物,来判断孩子将来的志趣。谁知这位千金,对面前五光十色的什物,拂而不取,单抓那碧光莹鉴的美玉。穆公看到女儿对美玉玩来玩去,爱不释手,就笑呵呵的对皇后说:“给她取名叫弄玉吧!”

花开花落,春去又来,弄玉公主长到十多岁了。她姿容无双,聪颖绝伦,精诗通文,刺绣奇绝。但她又一个孤僻的性格:她对宫廷那套长幼之间、尊卑之间过于琐碎而束缚人的礼仪,非常厌恶。因此,她常一个人呆在幽室里,操笛吹笙,如饥似渴,没完没了。穆公见她十分喜欢吹笙,就把那块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给她。 公主自从有了碧玉笙,更加专心,天天温习,夜夜必奏,到十二三岁时,就能吹出百鸟的叫声和各种美妙动听的曲音,高者如上云霄、低者如沉塘底。她吹得凤凰鸣叫,就象真的 一样,因而,人们都说她能做“凤凰鸣”。

为了女儿能够更静心的学习,穆公特意在后宫筑了一座“凤楼”,让她居住。她住到凤楼后,首先废除了晨昏定省、主尊奴卑的日常俗套,并对宫女们说:“在我这里,不要拘泥就是了。”

弄玉长到15岁时,由于她秀美娴静,记忆过人,各国王子都向她求婚。一天到晚,秦宫的门前,车水马龙,来往不绝。而明智的父王,对女儿这颗掌上明珠的择聘,没有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礼教,而是让公主自己选择。公主说:“富贵我不求,贫贱我不嫌,只要志同道合就是我所求”。可是,多少求婚的人,都没有被公主选中。穆公又遣人到全国各地去寻访,但还是不得其愿。因而,一场热极一时的择聘,也就冷淡下来。

一天夜里,长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公主遣侍女设香坛,赏了一阵月后身依朱栏,吹奏起她那凤凰鸣的曲子来。夜静声寂,悠扬的曲声,清音细细,如柳如丝,飘出宫墙,回荡于夜空,如人间仙乐。忽然,一阵袅袅的曲音和着自己的笙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声声激越,从空而来。起初,她还以为是自己所奏的回音,细一听,是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的洞箫声。此声非同凡响。一连几夜,都是如此。于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凤求凰”,然后,步回楼阁,似睡非睡地进入了梦乡。

朦胧中,她静立纱窗,遥望星空。忽然,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五光十色,倾泻楼台,一个童颜仙骨、眉清目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鹤氅,身跨彩凤,翩翩从空而来,到凤楼前落下。他手持紫玉箫,徐徐品奏。其声似春风习习,似细雨蒙蒙,似白云悠悠,似小溪汩汩。弄玉公主听的心神荡然,像身在云雾之中,曲毕,即问:“此何曲也?”那少年答曰:“华山神游曲!”并说:“我叫萧史,居于华山明星崖,因有夙缘,才应曲而来”。说毕,又飘然乘风而去。弄玉公主想把他招回来,刚一伸手,碧玉笙掉地,她从梦中惊醒,睁睛一看,什么也没有,而梦中所闻,还萦绕在耳边......

第二天,公主把所梦告诉给父王。穆工即派大将孟明视,以梦中形象去华山寻访。孟明视来到华山幽谷,询问一位樵夫,那樵夫说:“有一青年隐者,于中峰明星崖,结庐独居,每日下山沽酒。其人善品箫,箫音所达数百里,听者忘返。”孟明视就攀藤越岭来到明星崖见到箫史,并请他回秦宫去见穆公。

八月十五那天,箫史来到秦宫。秦穆公一见他羽冠鹤氅,举止潇洒,眉目清秀,风韵高雅,先自欢喜,就以上宾之礼待之。而躲在帷幔后的公主弄玉,一看和梦中的一模一样,心中不由得一阵喜悦。于是,穆公招来百官要求箫史吹奏。箫史从袖中取出紫玉箫,在殿堂中从容的吹起来。一曲吹完,如仙乐在空,袅袅不绝;二曲奏完,殿柱上赤龙彩凤,神态跃跃,似舞似飞;三曲奏后,片片彩云,飘绕銮殿,引百鸟而来,凤翔于天,鹤鸣在地。大家不约而同的赞到:“仙乐!仙乐!”都揖拜大王,祝贺公主。穆公更是欢喜,赞口不绝。公主在帷幔后也发出感慨之声:“真乃梦中之郎也!”穆公高兴的对箫史说:“爱女弄玉,颇通音律,愿与善箫者匹配,而你的箫声,能通天地,又是梦中相见,当是吾婿了。今天是八月十五,月圆于天,人和于地。”当众就把公主许个了箫史。

箫史和公主深居凤楼,相敬如宾,寻曲觅谱,互传技艺,倒也悠闲。而箫史自到凤楼,不食粟粒,只饮酒数杯。公主也跟箫史习导气之法,渐渐不食。但每到星夜,他们都要把悠扬的箫声,送出宫墙,一乐人间,不觉就是数月。一天晚上,奏完箫笙后,箫史对公主说:“我很怀念华山那幽静的生活”。公主也说:“这人间富贵,三餐美味,我压根儿不需要。我所要的是志同道合,人生乐趣。我原与你同甘共苦”。箫史听了,非常满意。他们就决定同去华山,过那超脱世俗的宁静生活。公主提出要在第二天告别父王、母后、宫中姐妹,而箫史却说:“既为神仙就不能儿女情长,无牵无挂的走吧。”公主思虑片刻就依然的答应他了。

于是,箫史拿出紫玉箫对空中品奏一曲,从天空中飞来赤龙彩凤,落于楼台前。箫史乘龙,弄玉跨凤,徐徐的离开凤楼,东去华山了。 传说,箫史、弄玉到了华山中峰,仍是夜夜把笙箫声送入太空。他们的笙箫声常引来凤凰落于石上一起合鸣。弄玉、箫史不辞而别离开秦宫后,穆公和皇后十分思念女儿,便派人追至中峰,可是怎么也寻不到,原来他们已飞升去了仙界。穆公便让人在明星崖下建祠纪念。从此,人们把中峰叫“玉女峰”。 后来,人们又在引凤亭上修建了“引凤亭”。

如今,玉女峰上仍有玉女的遗迹,如:玉女洗头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结冰,夏不污腐。此外,还有玉女梳妆台、玉女洞、箫史洞,此石洞西边有一窟,名龙窟。据说,每当箫史吹起箫来,神龙便卧在这里。玉女峰虽不如天外三峰之高险,景致却极优雅,历代留下的摩崖题刻很多。如“双手擎天”、“揪剑吉祥”、“砥柱中天”等笔力雄劲,龙飞凤舞。

❽ 华山的传说 华山的传说

华 山
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海拔1997米,在五岳中居于第二位,位于陕西省西安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县境内,北临坦荡的渭河平原和咆哮的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凭藉大自然风云变换的装扮,华山的千姿万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华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群峰挺秀,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正因为如此,华山多少年以来吸引了无数勇敢者。奇险能激发人的勇气和智慧,不畏险阻攀登的精神,使人身临其境地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

我国古书中早就有关于华山的记载。最早述及华山的古书,据说是《尚书·禹贡》篇,但最初华山叫"敦物山",华山被称为西岳与东岳泰山并称,最早见于《尔雅·释山》一书。西岳这一称呼据说是因周平王迁都洛阳,华山在东周京城之西,故称"西岳"。以后秦王朝建都咸阳,西汉王朝建都长安,都在华山之西,所以华山不再称为"西岳"。直到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建立了东汉政权,华山就又恢复了"西岳"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东汉班固写的《白虎通义》中说:"西岳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生华,故曰华山。"即"华"同"获"。到了春天百花盛开,景色美丽,因而西岳称为华山。

由于华山太险,所以唐代以前很少有人登临。历代君王祭西岳,都是在山下西岳庙中举行大典。《尚书》载,华山是"轩辕皇帝会群仙之所"。《史记》载,黄帝、虞舜都曾到华山巡狩。据记载,秦昭王时命工匠施钩搭梯攀上华山。魏晋南北朝时,还没有通向华山峰顶的道路。直到唐朝,随着道教兴盛,道徒开始居山建观逐渐在北坡沿溪谷而上开凿了一条险道,形成了"自古华山一条路"。

华山以其峻峭吸引了无数浏览者。山上的观、院、亭、阁、皆依山势而建,一山飞峙,恰似空中楼阁,而且有古松相映,更是别具一格。山峰秀丽,又形象各异,如似韩湘子赶牛、金蟾戏龟、白蛇遭难……。峪道的潺潺流水,山涧的水帘瀑布,更是妙趣横生。并且华山还以其巍峨挺拔屹立于渭河平原。东、南、西三峰拔地而起,如刀一次削就。唐朝诗人张乔在他的诗中写道:"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都是针对华山的挺拔如削而言的。同进华山山麓下的渭河平原海拔仅330-400米,而华山海拔1997米,高度差为1600-1700米,山势巍峨,更显其挺拔。

华山不但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也是道教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相传道教的始祖老子曾到过这里,"老君犁沟"就是传说中的老子套着青牛亲自用犁开辟的。至今,南峰上还保存着老子的炼丹炉。中国的道教分为两大派,华山道教属全真派道教。他们吃素、出家、不结婚。在南峰长空栈道的道坎岩壁上,醒目的"全真崖"三个大字,就象征着华山道教的派属。全真派又分为华山、龙门等七派。华山派的创始人就是郝大通(1140-1212),他著有《太古集》。华山道教在历代对华山的修茸方面,做出了贡献。

华山气候宜人,是避暑胜地。特殊的华山气候和地理条件,使华山生长优质松树和贵重药材。华山上的五粒松,松冠平入偃齑,松枝对生,松穗为五须,松子形小而且壳薄,有香气。华山松是国家优质松树种之一。此外,华山生长的茯苓、细辛、菖蒲等药材,质量最优,疗效最好。华山菖蒲等药材,也早以被列入《本草纲目》之中。

华山以奇险峻秀而驰名天下,自山麓至绝顶,名胜古迹极多,庙宇道观亭台楼阁,雕塑石刻随处可见险境奇石,鬼斧神工,更有云海劲松,引人入胜。

华山主要景点

玉泉院

玉泉院,是华山北麓的登山路口,也是华山脚下一个园林式的道家寺院,依山构建,四周古木参天,鸟语风声,院后崇山峻岭,绿云翻涌。这里,既是寺院名胜,又是风景园林。玉泉院是著名道士陈抟修建的,因院内有一股神奇甘美的清泉而得名。陈抟学识渊博,尤精易学,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因举进士不弟,就入山中修道。他总结的内丹道法,成为宋以后道教修技方法的主流,在当时和后世影响都很大。五代后唐明宗赐号“清虚处土”,周世宗赐号“白云先生”,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华山道教尊他为祖,后来玉泉院就以供奉这位道祖为主。入玉泉院山门,登石阶穿过正门沿着石路前行,就到了希夷祠。希夷祠分前殿和后殿,前殿左侧有“华山全图碑”,右侧有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写的“第一山”石碑,后殿端坐着陈抟老祖的塑像。院内有一副对联:“从此登极峰,看玉女莲花孰好;归来想此路,觉苍龙犁沟犹平。”真是耐人寻味!围绕着希夷祠还有其他一些建筑,诸如希夷冢、希夷洞、山荪亭、纳凉亭、无忧亭、石舫、群仙殿和三官殿等。山荪亭建于一块大石之上,构筑奇特,巧夺天工,陈抟常在这里观赏景色,著书立说。亭旁有一古树,名为无忧树,苍老而佝偻,传为陈抟手植。希夷洞在亭下不远处,为陈抟栖息之所,内有他的睡像。整个玉泉院廊庭回环,亭台参差,泉流潺潺,绿树成荫,情趣盎然。康有为在《玉泉院》一诗中写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长廊回合树无忧。泉声山色可忘世,让与希夷睡万秋。”玉泉院两旁还保存着一些道观:东有仙姑观,为金仙公主来华山修道的行宫;西有全真观,是当年贺元希尊师居住的地方。玉泉院后面的通天楼遗址上,现已建起一座通天亭,攀登华山的起点就从这里开始。

云台观

出玉泉院北行约1公里,曾是历史上很有名气的道教活动之地——云台观。据载,此处一直为老子之徒所占。古代帝王来华山巡狩祭天,无法登山时也要来这里看一看。云台观正式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盛极于宋,毁于明。云台观之所以有名,是因为有三位名人曾在这里活动过。

魏晋南北朝时道士焦道广,曾在这里居住,相传他已修炼成“避粒餐霞”之术。宋初的陈抟,是在此观居住的又一位有名的人物。宋太宗赵匡义赐号希夷,屡诏他进京作官,均被他谢绝。当他移居云台观时,已70余岁。在此一住就是40多年。

明末清初,昆山顾炎武为抗清复明奔波一生,晚年隐居华阴潜村王宏撰家。以后他又移居云台观内的朱子祠。

云台观在明代,毁于兵火。后来,虽经修建,但规模愈来愈小,观内地面大都荒芜。清乾隆十六年,即1751年,华阴知县姚远寿,开始在这里建起了“云台书院”,修校舍22楹。如今,唯一保存下来的是晋武帝太康八年,即287年,华阴太守魏君实所植古柏一株,其枝干龙虬,形态苍劲,同玉泉院门南北相对。古柏左侧是棱形的“云门池”,池北置一大石,相传为赵匡胤饮马池。当地人所说的“一百(柏)一十(石)一眼井”,就是指此而言。

西岳庙

西岳庙在华山脚下的华岳镇,南距华山七公里,西距华阴县城二点七公里。庙宇宏伟,古柏参天,四周筑有围墙环绕,是我国历代封建帝王祭谒华岳的神庙。据文献记载,该庙原来在现址以东的黄神谷,称“集灵宫”,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年—前87年),到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公元202年)才迁到今华岳镇官道北。北周武帝天和二年(567年)及唐开成元年(836年),曾予重修。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更大规模地翻修过一次,到了明、清两代修葺的次数更多。其中工程最大的一次,是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进行了三年,才告成功。

西岳庙的山门称为“灏灵门”,它和五门楼同为高大的砖石建筑,形制与北京故宫的端门颇相类似,为明代遗物。在五门楼之后,是清代改建的棂星门,枋檀上的彩画保持着明代早期式样。从这里进去,便是绿林掩映中的正殿“灏灵殿”,是琉璃瓦单檐歇山顶式建筑,面宽七间,进深五间,周有回廊,殿基高大、宏伟,整座宫殿全部坐落在一个大月台上。月台平面为一“凸”字形,周围用石条砌成,显得气势巍然。殿内悬挂有清代康熙、道光等题的“金光昭瑞”、“仙掌凌云”等匾额。

华岳庙是历代帝王巡视陕西的驻跸〔bì毕〕之地,过去还建有皇帝的寝宫,也是游人瞻仰浏览的胜地。唐代诗人元稹在《华岳祠》诗中有“山前古祠临长道,来往淹留为爱山”之句。庙内原来镌刻的碑石很多,因年久湮没,多遭毁坏。我国著名的书法碑贴,东汉桓帝延熹八年(165年)的《西岳华山庙碑》,原来就存放在这里。碑文记载了汉代统治者祭山、修庙、祈天求雨等情况。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地震时碑毁,至今存世的仅有宋拓“长桓”、“华阴”、“四明”及清代金农等少数拓本,成为著名的书法珍品。庙内还有后周 “华山庙碑”、宋庆历七年(1047年)程琳谒词题名石刻、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九月重刻唐玄宗御制华山碑铭以及明万历年间的“华山卧图”,图首附刻王维、李白、杜甫、韩愈、陈抟〔tuán团〕、陈琦等唐、宋以来的名人文士的咏华山诗。此外还有华山图,嘉靖十七年(1538年)重修西岳庙碑,乾隆御书“岳莲灵澍”等石额碑刻。

毛女洞

从莎萝坪南行,经过路成之字形的十八盘,便来到了“毛女洞”。“毛女洞”是“毛女洞下院”的简称,位于毛女峰下,因毛女而得名。汉代刘向曾赞毛女:“婉变玉姜,与时遁逸。真人授方,餐松为食。因果获成,延命深吉。得意崖岫,寄欢琴瑟。”宋初陈抟到华山遁居后,也作《咏毛女》诗一首,描写毛女神态:“曾折松枝为宝节,又编栗叶作罗襦。有时问著秦宫事,笑捻仙花望太虚。”后来,关于毛女的传说愈来愈奇。唐太宗初年,陶太白到华山采药,说他不仅见过毛女,还同毛女交谈过。蔡元长在岳庙祭祀华山,听说毛女的奇闻,思得一见。随从在岳庙醺炉中发现一奇异之物,告诉元长。当他看时,却原来是一妇人,遍身绿毛,目光射人,行走如飞。后来,蔡元长就命人给毛女绘了像,每年祭之。清人颜光敏,对毛女遭遇深表同情,对封建殉葬制度提出了控诉:“人传毛女峰,时闻毛女琴。欲写秦宫怨,空山多从音。”相传,“毛女洞”中常有悦耳的鼓琴之声传出,因此,“毛女洞”远近闻名。毛女洞上的“拜斗坪”,据说是毛女不知饥寒,每当夜深人静,朝拜北斗的地方。

千尺幢

回心石之上,便是华山第一险境“千尺幢”。这里,幢壁直立,其间仅容二人上下穿行。坡度为70度。从上到下共有370多个台阶,皆不满足宽。登山时向上仰视,一线天开。下山时比上山时更险,如临深井,从胯下窥视路面。“千尺幢”顶端,有一个仅容一人的石洞,因为当人们爬上最后一个石级时,便可从洞中钻出,故而此洞名叫“天井”,“天井”上有一平台,台上刻写的“太华咽喉”,形象地说明了这里的路形如人的咽喉食管,既窄又突出且长。“天井”口为“太华咽喉”中段,若从此堵住,上下就会绝路。每年阴历三四月是朝山的旺季,这里经常发生“绣幢”事件。1985年在千尺幢、百尺峡处,又各开劈了一条复道,分别为上行道和下行道。

百尺峡

过千尺幢向北折即到“百尺峡”,它是登华山的第二个险境。“百尺峡”也叫“百丈崖”,乃是一处危石耸峙,直插云表,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峡的两壁几乎就要紧贴在一起,中间却被两颗石块撑开,人从石头下钻过,胆战心惊,生怕石块从两壁间掉下来,这就是“惊心石”。通过惊心石,悬着的心才放下来,再回头看原来是上大下小卡着的两块石头,所以能安然无恙,后边的这颗石头被称之为“平心石”。所以愈诗中有“鄂然神功就,杀气见棱角”的描写。

老君犁沟

从群仙观上行,便是“老君犁沟”。这是一条临崖深沟。此沟深不见底,石级依壁临沟而过。传说,这里原来没有路,是老子驾着青牛用铁犁开的,形如耕地是时留下的犁沟,所以被称为“老君犁沟”。

当初,人们上下华山便是从犁沟两旁的石窝爬行的,至今人们还可以看到犁沟两旁的石窝。当地流传说,“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慢慢爬”。可见,“老君犁沟”同千尺幢、百尺峡一样,是登华山的必经险道之一。现在,已在犁沟的右上方,凿成271个石级,两旁铁链下垂,行走较为安全。

“老君犁沟”原为“老君离垢”。用道教的话说,就是离开尘垢到达仙境的意思。传说道教祖师老子曾到过这里,所以是“老君离开尘世的地方”。因“离垢”同“犁沟”同音,加之此地又确实貌似犁沟,再加上华山又有卧牛石、岳庙青牛树以及北峰老君挂犁处的传说,所以人们便认为这里是“老君犁沟”无异了。其实,那是被山水长期冲蚀形成的。

北峰

下聚仙台,过横翠崖,眼前豁然开朗。这里已是海拔1500米的云台峰,因位于华岳东北,故称北峰。此峰山势峥嵘,三面悬绝,巍然独秀,有若云状,恰似一座云台,故又名“云台峰”。李白在《西岳云台歌》中有“白帝金精远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之句,就是指远望诸峰,宛如青色莲花,开于云台之上。北周武帝时,道士焦道广修道于此。传说武帝曾上山问道,故有“武帝问道处”山洞遗址。

循山岭北行第一坊名“白云峰第一门”,再北行第二坊名叫“白云仙境”门。过后即达峰顶,长阔约十余米许,原有翠云宫、无量庙等建筑,依山为屋,叠起层楼,隐映于苍松翠柏之间,显出一团秀气。

由北峰向东面望去,雾气弥漫的峭壁深壑便是老虎口,当年我人民解放军侦察员就是由猩猩沟爬越老虎口来到北峰的。

根据实地考察,北峰与南面的诸峰岭如苍龙岭、五云峰、玉女峰和东峰等连成一条崎岖的长岭,岭脊上下的高度相差500米左右,坡陡45°以上,脊东侧是黄浦峪,脊西侧是华山峪。这条鱼椎脊似的长岭,既是两峪间的分水岭,又是登峰的“天梯”。人们巧妙地利用谷地和岭脊的有利地形,开辟了上山的道路。由青柯坪登北峰是从谷底顺陡峭的山坡爬上岭脊;由北峰登峰顶则是缘岭脊登上高峰了。

长空栈道

在升表台西侧,穿过石门楼,便是华山最险之景——长空栈道。此道开凿在南峰腰间,上下皆悬崖绝壁,铁索横悬,由条石搭极窄的路面,下由石桩固定。由于栈道险峻,所以当地人有这样的说法“小心小心九厘三分,要寻尸首,洛南商州”。这里并非登山者的必经之路。所以,石壁上刻有不少警告之语,如:“悬崖勒马”、“云开溢荡”等。

长空栈道是元代陇西贺元希来华山时所凿。凿洞必先开道,所以这里的一切,全是这位开山元勋和他的徒弟们干出来的。他在华山用于开道、凿山洞的时间就是40年。所以,后人才把他尊为华山一位神来供奉,并有许多神话故事流传。今天我们登上华山之巅时,有些险道连登都不敢登,可见贺元希当初开道、凿洞是何等的艰辛了。解放后,此处几经修整,虽较安全,但仍不失“华山第一险道”之名。

避诏崖

在继续登南峰的中途,有一大小仅可容人的石洞。洞上题“避诏崖”三字,相传为陈抟所题,此洞,乃是陈抟为躲避宋太宗宣召而藏身之地,陈抟隐居时说:一片野心都被白云留住,九重宠诏,休教丹凤衔来。在《华岳志》的记载里,五代时的周世宗柴荣召见过陈抟一次,授大夫之职不就。宋太宗赵光义召见过两次,仍不受职。第三次太宗又派人宣召,陈抟再也不赴召就躲避到这里,并作《答使者辞不赴召》诗一首:“九重特降紫袍宣,才拙深居乐静缘。三色满庭供画障,松岚万壑即琴弦。无心享禄登台鼎,有意学仙到洞天。轩冕浮云绝念虑,三峰只乞睡千年。”使者张泳对陈抟态度很不满意,复命后写《自成都诏归寄希夷》诗一首:“世人大抵重荣名,见我东来夹道迎。不免隔溪高士笑,天真丧尽得虚声。”气得他在诗中骂起人来。明代袁宏道至此,也作诗一道:“一枕孤云分外青,堕驴归者有无情。岩中只可避丹诏,那得深山避死生。”避诏崖因此得名。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