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山海关的历史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2 03:45:13

『壹』 有关 山海关王家大院的 历史来历

王家大院乃清咸丰年间兴建,主人曾是山西盐商。相传,一代佳人陈圆圆曾在山版海关王家大院原址权小住。

王家大院号称万里长城第一家,王家兴起于咸丰年间,曾富甲一方,号称山海关:“南半城”。
吴三桂镇守山海关时,曾与陈圆圆在此小住。据史料记载,

李自成兵临京城时,吴三桂在驰援的路上,明朝就已灭亡,

原本他是想向李自城投降的,但当他听说陈圆圆被刘宗敏

占有后,就怒向满清投降,引清兵入关。所以就有了吴伟业

的“恸哭六军尽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句。

自古英雄多气短

为拥美人丢江山

床弟演绎天下事

不知谁敢惹红颜

『贰』 山海关有何历史

历史

山海关北靠燕山,南临渤海,扼守华北与东北之间狭长的陆路交通要道,地势险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朝时,属孤竹;周朝时,属燕地;秦、汉时,属辽西郡。北齐和隋唐时都在这一带修建过城关,今日在抚宁石门寨,仍可看见北齐长城遗址,隋文帝时,设置榆关,元朝时称迁民镇。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大将徐达修筑长城,在此设立关城,因位于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取“山”、“海”二字而得名“山海关”,归隶永平府管辖。嘉靖年间,蓟镇总兵戚继光重修了山海关及附近的长城段——角山长城。在关城以北修筑了北翼城,以东的欢喜岭(又名凄惶岭)上修筑了威远城。

崇祯年间,兵部尚书孙承宗在关城以南及海边修筑了南翼城和宁海城。宁海城背接长城,高3丈,周长1里,从陆地直插海中,状似龙首,故称“老龙头”。此外还有城堡、水关、墩台等多处,星罗棋布,相互呼应。以上共同组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严密坚固的山海关防御体系,历来是中国最紧要的军事重镇之一。

明人概括山海关的战略,“内拱神京,外捍夷虏,最契紧处”。枢辅大学士孙承宗指出:“关门系天下安危”。天启二年(1622年)有兵力七万九千八百六十九人,马一万二千七百六十匹,次年,马步兵员已达十万。御史汪裕疏言:山海关“现存之兵,御侮有余,定额之饷解给无难”。

明末镇守山海关的将领吴三桂与清摄政王多尔衮合作,在山海关前击溃了前来征讨的李自成军,并带领清军入关,由此导致了李自成大顺政权和南明政权的覆亡。

清朝时,山海关为临榆县城,因位于北京与盛京(沈阳)之间,而有“两京锁钥”之称。清末和民国时期,关城周围又成为战场,八国联军战争和九一八事变后的长城抗战都在这里率先爆发。

目前山海关及周边的古建筑,已大多修复原貌,形成独具特色长城历史文化游,明清社会民俗游以及古代孟姜女等传说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文化名城。

其城墙尚完整,是中国现今保存相对较好的一座明长城关城。当今,其旅游文化价值显著,与“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凤凰古城”并称“中国古代四大名城”。

(2)山海关的历史故事扩展阅读:

一、简介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最东部与辽宁省接壤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境内,且地居燕山与渤海之间,故得“山”、“海”二字而命名。山海关又被称为“榆关”,以古渝水而得名。在历史上,所谓关内、关外、闯关东、关东军等“关”字均指山海关,对中国具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在1990年以前,因老龙头直入海中,被认为是明长城的东端起点,使山海关素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二、建筑

关城平面呈方形,周长约4公里。城墙高14米,厚7米,内用夯土填筑,外用青砖包砌。东墙的南北两侧与长城相连,墙上有奎光阁、牧营楼、威远堂、临闾楼等建筑。东、南、北三面墙外挖掘了深8米、宽17米的护城河并架设吊桥。城中心筑有钟鼓楼。

山海关的四面均开辟城门,东、西、南、北分别称“镇东门”、“迎恩门”、“望洋门”和“威远门”。四门中除威远门外,都筑有高大的城楼。东门面向关外,最为重要,由外至内设有卫城、罗城、瓮城和城门四道防护。

城门为巨大的砖砌拱门,位于长方形城台的中部。城台高12米,其上的城楼高13米,宽20米,进深11米,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重檐歇山顶建筑。城楼上层西侧有门,其余三面设箭窗68个,平时以朱红色的窗板掩盖。

在东面屋檐下还高悬一块巨大匾额,上书“天下第一关”五个大字,相传为明代进士萧显书写,每字高1.6米,字体苍劲浑厚,是山海关城的象征。

『叁』 中国历史名城有 都 那些

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共有114个,
其中:
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有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1986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有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梅州、海康、柳州、琼山、乐山、都江堰、泸州、建水、巍山、江孜、咸阳、汉中、天水、同仁。

安庆是国务院单独、特批的唯一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四批历史文化名城有14个
南通、无锡、山海关、金华、绩溪、泰安、濮阳、荆州、凤凰县、雷州、海口、敦煌、吐鲁番、特克斯县

『肆』 山海关有没有历史故事

山海关由来
据说在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做了大明朝皇帝,他下了一道旨,派元帅徐达和军师刘伯温到京城以北过塞之地围城设防,两年之内,必须完成。
徐达、刘伯温二人领了旨,带着人马,即日起程,很快就到了边塞。第二天,两人骑马登高寮望,寻找筑城的地方。要讲筑城,徐达是外行,他只会交兵征战,冲锋陷阵;围城设防,却不如刘伯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问大了。徐达站在高处一看,连说:“好地方,好战场!”刘伯温却一声不响。
第三天,他二人骑马又来这里,徐达又连声说:“好地方,难得的好地方啊!”刘伯温还是一声不哼。第四天,他二人骑马又来到这里,徐达又连连说:“好战场啊,好战场!”刘伯温还是不哼一声。徐达见状不解,忙问:“军师,我二人领旨来此围城设防,一连三日,你一言不发,到底为什么?”“为了大明江山!还为了你……”“为我?此话怎说?”刘伯温用马鞭指了前方说:“元帅,你看:北边燕山连绵,南边渤海漫天,在此筑起雄关,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徐达素知军师谋略高,就问:“你想修个什么样的?”刘伯温说:“这座城要比别的地方的城都要大要高,要城连城、城套城、楼对楼、楼望楼,筑一座铁壁金城。”刘伯温又用马鞭朝四周一指,说:“元帅,这里既是个好战场,又是个好居处。你看,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真是个安家定居的好地方呀!”徐达一听恍然大悟,想起军师说“还为了你”的话。徐达连连叫好,当日回营,二人连夜画图,第二天派将送往京城。朝廷准奏,立刻动工。整整干了一年零八个月,关城竣工。
这天早朝,朱元璋一看徐达、刘伯温回来了,就问:“二位爱卿回京,城池可筑成?”二人出班奏道:“托圣上洪福,可曾命名?”徐达、刘伯温二人一听,都愣住了。当时降旨,只叫筑城,未让命名呀!徐达心直,刚一张嘴,只见刘伯温跨前一步说:“臣等未敢妄动。只是那座城,南入海北依山,真可谓山海之关,万岁圣明,请恩示吧!”朱元璋一听,把手一摆说:“好,就叫山海关!”
从朝里回来,刘伯温随徐达到了徐府,对徐达说:“我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我得走了。”徐达忙问:“干啥去?”刘伯温说:“我本是山野道人,还是去游四海去吧!”徐达不解,说:“你我随皇上南征北战,从定江山,如今又修了山海关城,可谓劳苦功高,本该享荣华富贵,这么走了,皇上知道不会奏准的。”刘伯温说:“差矣!万岁如让咱共享荣华,就不会派咱俩边塞筑关城,也不会只给两年期限。你我若不接旨,性命难保;接旨若不按期完工成,又犯欺君之罪;若筑成私下命名,属目无皇上;而今未敢命名,也属办事不周,这只是刚刚开始呀!”徐达大惑:“军师,你是说......”刘伯温手一挥说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帝与臣,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安东的例子还少吗?”一席话,说得徐达目瞪口呆,半天才说:“军师,你一走了之,我怎么办?”刘伯温说:“你不能走,你要随朝伴驾,无论何时,不要离开万岁左右。赶你,你也不要离开。另外,你的孩子不能留在京城,让他们到山海关那个地方去吧。那里城高池深,不受兵刀之苦,即使烽火连天,此处进有平川,退有高山,是用武之地。”徐达说:“就照军师的话做。明天,叫小儿去山海关。”正说着,闯进一员大将,姓胡名大海。他在帐外听到了徐、刘二人谈话,进屋就嚷:“元帅,我与你出生入死,驰骋疆场,如今公子要去山海关,我也打发一个孩子随他同行吧!”话没落音,大将常遇春又来了。刘伯温素知眼前这三位是生死之交,就把事情原委告诉了他。常遇春也坚持打发一个孩子同去山海关。
不久,刘伯温不辞而别,徐达按刘伯温所言,寸步不离皇上,方保性命。而胡大海、常遇春等开国元勋,竟都糊糊涂涂地死在庆功楼火海之中。
再说,徐达、胡大海、常遇春的三个儿子到了山海关,定居安家。后来,这三家的后代,在山海关城里修了徐达庙,城东北修了胡家坟,城西南修了常家坟,都立了石人石马石牌坊。
山海关四野临时指挥部、山海关保卫战纪念厅 四野临时指挥部设在山海关北街招待所内。山海关保卫战纪念厅记录了历时20天之久的山海关保卫战的过程。

山海关保卫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斗争的战略重点集中在抢占东北这一焦点上。山海关作为通往东北之咽喉要地,势必成为国共两军的必争之地。民国34年(1945)8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热辽军区部队先机夺取了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多年的山海关,并控制了铁路、公路和机场,9月中旬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及中共中央领导彭真、陈云、伍修权、叶季壮等人经山海关迅速进入东北腹地。国民党面对这一局势,在美国援助下,从海上、空中调运大批军队集结于秦皇岛,开始与人民解放军争夺东北的战斗,山海关阻击战即是这场战斗的序幕。

山海关阻击战,从10月25日开始到11月16日结束,激战达22天。人民解放军以6个团近万人的兵力抗击7万国民党军队的进攻,为中国共产党进军东北的战略部署赢得了宝贵时间,为先期打开东北局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并迟滞了国民党打通、占领东北的战略行动。

第四野战军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伍』 写一篇山海关历史故事 200—250字

山海关是秦皇岛市的一个辖区,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长城的内东北关隘之一,容境内长城26公里。公元1644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一举奠定清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国的统治地位,对中国历史有着深远影响。

『陆』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山海关的历史故事呢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民间流传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民间传说,它以戏剧、歌谣、回诗文、说唱等形式,广答泛流传,可谓家喻户晓。相传秦始皇时,劳役繁重,青年男女范杞梁、孟姜女新婚三天,新郎就被迫出发修筑长城,不久因饥寒劳累而死,尸骨被埋在长城墙下。孟姜女身背寒衣,历尽艰辛,万里寻夫来到长城边,得到的却是丈夫的噩耗。她痛哭城下,三日三夜不止,城为之崩裂,露出范杞梁尸骸,孟姜女于绝望之中投海而死。从此,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南来北往的人们常在这儿洒下一掬同情之泪。庙中有楹联这样说:「秦皇安在哉,万里长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铭贞。」孟姜女哭崩长城的故事,反映了秦代徭役对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痛苦。也有的认为该故事出自战国时期。

『柒』 山海关历史故事的名字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捌』 山海关历史人物及故事 要一万字

提到山海关不得不说两个人,一个是袁崇焕,一个则是吴三桂,他们的故事和简介可以在网络里面找到

『玖』 明长城有什么历史故事

可以去这里看看http://ke..com/view/88628.html?wtp=tt

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横贯今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占、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9省、市、自治区,全长6
300多公里,俗称“万里长城”。
明长城的修建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明代长城的修建过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明前期(1368~1447)对长城的修缮明朝开国之初,国势强盛,明太祖洪武五年
(1372),出兵15万分二路进击漠北,西路打通了河西走廊,设置甘州、庄浪诸卫。洪武二十年(1387),大将军冯胜、兰玉经略东北,将边界推进到大兴安岭以西,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永乐八至二十二年(1410~1424)的
15年间,先后5次发兵,深入漠北,迫使瓦剌和鞑靼分别接受了明王朝的册封。明王朝的北部边防线推进到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以西以北一带。明前期的长城工程主要是在北魏、北齐、隋长城的基础上,“峻垣深壕,烽堠相接。”“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上贮五月粮及柴薪药弩,墩旁开井……”,“自长安岭(今宣化境内)迤西,至洗马林(今山西天镇),皆筑石垣,深壕堑”(《明会要》卷
63边防),即增建烟墩、烽堠、戍堡、壕堑,局部地段将土垣改成石墙。修缮重点是北京西北至山西大同的外边长城和山海关至居庸关的沿边关隘。
明中叶(1448~1566)长槭的大规模兴筑
“土木之变”以后,瓦剌、鞑靼不断兴兵犯边掳掠,迫使明王朝把修筑北方长城,增建墩堡做为当务之急。百余年间建成以下长城重镇。

延绥镇。明宪宗成化七年(1471),命延绥巡抚都御吏余子俊大筑边缄,“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干二百余里,墩堡相望,横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明史》卷九十一兵志·边防)黄甫川源于今内蒙古河套准格尔旗境内,南流至陕西府谷县东北注入黄河;定边营治今陕北定边县,偏头即今山西偏关县,宁固指当时宁夏诸卫和固原镇。这条长城的修建乃因袭隋朝开皇五年崔仲方所筑灵、绥长城的西段旧基,东段向东北延伸至府谷县黄河西岸,至成化十年工竣,共筑两道长城。嘉靖年间
(1522~1566)杨一清、刘天和等相继主持修缮改造。南遭长城自定边营向南经石涝池、新兴诸堡绕丁一个弧型至龙州城与旧墙相接、依托白子山,以杜塞入犯环(县)、庆(阳)之道。

宁夏镇。总兵官吏钊任职期间(1432~1443)置斥堠、建关隘,成为宁夏明长城的雏形。成化十年(1474)徐廷璋、范瑾仿照延绥巡抚余子俊的做法,督造宁夏河东长城,“自黄沙咀起、至花马池止,长三百八十七里”。(《边政考》卷三)黄沙咀,位于后来的横城堡(今宁夏灵武县横城子村)西北,西临黄河。花马池即今宁夏盐池县城,这条长城东与延绥镇相接,亦沿用隋代灵、绥长城一部分旧基。明人称作“河东墙”。成化十二年(1476)贾俊出任宁夏巡抚督御史,在边八年,不挟妻子,精勤刚果,主持构筑贺兰山双山南口(今宁夏青铜峡市西北岔口)至广武营(今青铜峡市广武乡);永安墩(今宁夏中卫县西南)至西沙咀(今中卫县柔远堡村)的宁夏西南边墙。又在今宁夏陶乐县东岸轫建河东“十八墩边墙”,北起镇远关(今宁夏石咀山东北)所对黄河东岸,南接横城堡“河东墙”。嘉靖年间,宁夏镇边墙再被帮筑改建,连缀成一体,东南起自花马池与延绥镇长城相接处,西北经兴武营、横城堡,沿黄河东岸北行至石咀山越过黄河,经镇远关绕一个大弧型,再依贺兰山东坡南下直至枣园堡转向西行,经宁夏中卫止于黄河北岸。

固原镇。明孝宗弘治年间,蒙古火筛、小王子诸部多次窜入套内,南掠固原、平凉一带,致使明王朝于弘治十四年(1501)正式成立固原镇,设总兵官,并开始兴筑长城的工役。“总制秦肱筑内边一条,自饶阳界起,西至徐斌水三百余里,系固原地界;自徐斌水起,西至靖虏花儿岔止,长六百余里,亦各修筑……屹然为关中重险。”(《皇明九边考》卷十)饶阳,指延绥镇饶阳水堡(今陕西定边姬原乡辽阳村),为延、固二镇分界处;徐斌水堡。今宁夏同心县东北徐冰水村,靖虏卫城,即今甘肃靖远县城;花儿岔,位于今靖远县西北水泉镇黄河东岸,这条近乎东西向的长城当时被称为“内边”。嘉靖年间
(1522~1566)固原镇将靖虏卫(今靖远)西南沿黄河东南岸修筑的墩台加筑长城穿过今兰州市,并顺洮河东岸向南延伸到今岷县境内,称“黄河一条边墙”和“洮州十关”。

甘肃镇。明初即设甘肃镇主持河西防务,但因明前期来自北方的边患主要集中在今河北、山西,陕西境内,河西相对为安。随着蒙古亦不刺部西迁,甘肃防务吃紧,弘治、正德年间(1488~1521)才始议修筑长城之事,而真正的兴筑是在嘉靖中叶。嘉靖十六年
(1537)巡抚赵载修竣镇番卫(今甘肃民勤)临河墩至永昌卫城(今甘肃永昌县)土垣、沟堑百余里。嘉靖二十年(1541),修“嘉峪关墙一道,南至讨来河十五里,北至石关儿十五里,共三十里。”(《边政考》卷四)讨来河即今北大河,石关儿位于今嘉峪关黑山湖水库东北,这是嘉峪关第一次以正规的城垣工程出现。嘉靖二十六至二十七年(1547—
1548)巡抚杨博又主持了甘肃长城的三段大规模增建工程。第一段东起五坝堡(今甘肃高台东18里)沙岗墩,西至九坝堡(今高台西北40里),绵延于黑河北岸。第二段位于山丹卫境内,东起五泉口奉城铺(今山丹丰城堡)西达大口子东乐驿(今山丹县西东乐镇)。第三段东接东乐驿,西至甘肃镇城(今张掖市)西北板桥堡(今临泽县板桥镇)。在这道长城北侧龙首山诸山口还分别修筑了壕堑、墩台或关城。至此,甘肃镇所辖河西走廊段长城基本成型,连为一体。

大同、宣府镇。成化二十一年(1485)余子俊以户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总督大同、宣府军务时曾增筑墩台440所,东起四海冶
(北京延庆县东),西抵黄河,延袤1
300余里。而重新修筑长城主要是嘉靖年间完成的。嘉靖二十一年至二十九年(1542~1560),翟鹏、詹荣、翁万达先后总督宜、大,挑修边墙干余里。新工程的特点是在城墙上筑墙台、敌台,“利于旁击”,台上置铺屋“以处戍卒”;靠近长城之处筑堡,“以休伏兵”,城垣下留有暗门,“以便出哨”。这是明长城建筑结构的…大改进,使城墙、关隘、烟墩、戍堡共同组成纵深防御体系。

山西镇。此地区的长城为内边,用意在于防止游牧民族骑兵绕出太行山东,危逼京师畿辅。弘治年间(1488~1505),蒙古鞑靼诸部常驻黄河套中,偏头关一带黄河曲流多滩,向为入寇渡口,故,明中叶在这一带增修数重长城,形成一至四边。大边在关北120里,东接大同镇平虏卫崖头墩,西抵黄河:二边在关北60里,东接平虏卫白草坪;三边在关东北30里,东起老营石庙儿(今偏关县东北老营乡),西抵白道坡石梯墩;四边在关南
2里,东起长林鹰窝山崖,西抵偏关教军场。嘉靖年间增修紫荆关以南沿太行山而下的内长城,土石相拌,筑敌台铺屋、关城。使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内三关长城始完备。

蓟镇.东起山海关、西至居庸关这段拱卫京师的长城因盘亘于燕山山岭间,易被山水冲垮,弘治、嘉靖年间分别在喜峰口至一片石,古北口、黄花镇至居庸关段补彻山口水道,增筑塞垣,即建城墙下可过山水的水关。

辽东镇边墙。史书一般都认为始筑于明成祖永乐中罢海运以后,但对修筑情况和位置走向又语焉不详。稍详确的记载是①辽西边墙,兴筑于明英宗正统七年(1442)王翱提督辽东军务,“躬出巡边,自山海关直抵开原,高墙垣,深沟堑,五里为堡,十里为屯,烽燧斥堠,珠连璧贯。”(《全辽志》卷四,《皇明从信条》卷十八)辽西长槭西起山海关北锥子山吾名口蓟镇长城相接处,沿辽西走廊西山东坡向东北伸展至白土厂关(今辽宁黑山县白厂门乡)。②辽河套边墙,《全辽志·边防志》载,“毕恭守辽东,始践山因河,编木为垣,久之乃易以版墙,而墩台城堡,稍稍添置。”“至毕恭立边后,将辽河套置于境内。”正德初年(1506)李承勋巡抚辽东,“题请修筑边墙,自辽阳三岔河北,直抵开原,延亘五百余里。”经过几次修筑,辽河套边墙西自白土厂关顺辽河西岸南下,经黑山县东边壕、台安县大台子、六台子,至海城县牛庄镇西北越过辽河,再折向东北,顺辽河东岸至开原、昌图县境,止于镇北堡。由于这道长城向南绕了一个大v形,傍辽河东西两岸而置,故称“辽河套长城”。③辽东边墙,筑于成化三年(1467)明军驱走建州女真之后,韩斌、周俊先后建东州至草河十堡,镇北、清阳二堡,至十五年(1479)加筑边墙自开原抵鸭绿江边,十七年(1481)筑凤凰、镇东、镇夷三座边城,至此,整个辽东边墙总体完成。
明后期(1567~1620)长城的重建和改线
隆庆、万历之际,蒙古族俺答部与明王朝议和互市,北方边境稍安,边患主要来自东北的女真族。万历初年,辽东镇总兵李成梁拓边建宽奠、孤山六堡,继而重修辽东边墙,“自绵州迤东抵三岔河,又自三岔直抵旧辽阳。”(《明神宗实录》万历元年条)三岔河指辽宁海城市西北60里,当时的辽河、浑河合流于此,辽河套长城南端。工程主要是建空心墙台,用砖石为墙。万历四十七年
(1619)熊廷弼再次主持了修缮建堡的工役。
山海关至嘉峪关之间的边墙重建工程主要是在长城上骑墙建大量的空心敌楼,易以砖石,加强防御工程,局部地段改线重建。
蓟镇长城。在谭纶、戚继光主持下造砖石空心敌台3
000座,增筑山海关石墙至南海口入海(今老龙头),修缮工程不仅是环卫京师的内长城,还扩大至今山西、河北交界的太行山内三关长城。
宣府镇长城。隆庆二年(1568)总督方逢时补筑北路龙门所外边,起龙门所之盘道墩,(今河北赤城县东),迄靖虏堡之大衙口
(今河北崇礼县东南),将开平卫独石堡围在长城以内。万历以后,全部包砖。
大同镇长城。万历初年(157441379)户部发26万余金修补增筑大同镇屯堡257,敌台1 028所,砖包。

要更多去http://ke..com/view/88628.html?wtp=tt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