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土龙故事

土龙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21 07:56:02

A. 关于龙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百叶龙<寓言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在浙江北部的苕溪岸边,住着一对勤劳善良的青年夫妇。妻子怀胎一年,生下一个怪胎,似人非人,似蛇非蛇。
老族长知道后,大发雷霆,一口咬定这是不祥之物,逼着夫妻俩立即把婴儿卡死。夫妻俩不忍心,就咬咬牙,叫男人掇起脚盆,将婴儿倒入门前的荷花池中。
几天后,妻子下床,到荷花池中淘米,猛然看见她那儿子从荷花丛中游到石埠上,向娘讨奶吃。娘总是爱儿子的,于是抱起来喂了奶,就这样,她一天三次淘米,就喂儿子三次奶。一天,两天,一直过了三百六十天,儿子渐渐长大,却现出龙的样子来。
这消息又传到老族长的耳朵中,他知道怪胎非但没卡死,反而长大了,大为恼怒,于是想出一条毒计,要宰掉它。
一天中午,这个老头儿身边藏把砍柴刀,偷偷躲在池边树丛里。等到那个女人淘米时,果然看见有条小龙游上岸来向她讨奶吃。
老头儿见状举刀就砍,小龙连忙跃人荷花池中。可是迟了,这一刀,把小龙的尾巴砍了下来,霎时间鲜血淋漓。刚好池中停着一只美丽的大蝴蝶,那蝴蝶见小龙无故受害,没了尾巴,心里十分同情,就立即飞过去,用自己的身子接在它的尾巴上,于是变成了一条美丽的龙尾巴。
就在这时候,狂风大作,乌云翻滚,满池荷花的花瓣纷纷扬扬飞旋起来,那条龙一下子长到十几丈长,骤然从池中跃起来,身上插满了荷花花瓣,直向天空飞腾而去。
那老头儿见到这股气势,吓得昏过去,死了。小龙的娘一见儿子飞人云层,含着眼泪连唤三声小龙,但是小龙已经飞得无影无踪了。
自此以后,苕溪两岸每逢干旱,小龙就会飞来降云播雨,使乡亲们获得丰收。长兴一带老百姓为了感谢它,就用彩布做荷花瓣龙鳞和蝴蝶龙尾,制成长兴著名的“百叶龙”,每年春节,人们都要舞龙,用来纪念和庆贺。

龙的故事

据传,古时候森林里的动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结队出来袭击、吞食人类,致使人类无法安宁地生活。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他们只好频频向天庭发出求救呼声,祈求上天能惩治那些无比凶残的动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间查看,了解实情。
六郎神下到凡间目睹了动物撕咬凡人的场面,感觉到问题的严重,如果不及时拿出拯救办法,人类将无法生存。他重重地划出一条界线,暂时把人与动物隔离开,再遍访百姓,搜罗各方面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尽快在动物之中立一个“王”,以它来管制那些为所欲为的动物。六郎神采纳了大家的意见,苦思冥想得出了一个妙计:以九种动物组合成一种新动物,取名为“龙”。说办就办,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画了起来。先勾画出蛇身,接着画驼头、鹿角、牛嘴、鱼鳞、凤尾、鹰爪,当画完“狮须”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他想这第九样“虎眼”只能先画在一旁放着,等到九九八十一天,念个咒,再把两只“虎眼”安上去,以后这东西才会更听话。快到八十天时候,有一个木匠带着斧子、墨斗到深山老林里砍伐木头,走入洞内歇息。偶然之中看见洞壁上画着一个动物图案,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东西,左看右看,就是缺少两只眼睛。他随手拿起墨笔,模仿六郎神画的“虎眼”,添在龙头上。这下坏了,洞壁上的龙张牙舞爪扭动起来,嘴里喷着浓雾,龙体火光四射,一时狂风大作,洞内飞沙走石,龙像一道闪电似的飞了出去。木匠趴在地上,吓得屁滚尿流。
一听说“王”龙出洞,那些凶猛的动物早已闻风丧胆,再也不敢出来食人,从此,人们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随随便便在山野劳作。
但是,龙成了百兽之王后,日益狂妄,根本不听六郎神的使唤,常常飞上天空兴妖作怪,有时连续降雨不止,地上常闹洪灾,百姓叫苦连天。后来,摇身一变,还多出了一条龙。六郎神一怒之下,一条镇在云层里,继续看管动物;另一条则打入东海,令它不得随意出入。
百姓以为龙虽然出了一点小差错,但毕竟功大于过,依然把它视为吉祥物,因此,逢年过节都要扎上一条龙,走村串户游耍一番,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太平安康。

B. 编个关于蚯蚓的故事

1.一天,小蚯蚓一个来人在家源,没有人陪它玩,特别可怜!可是它特别想打羽毛球,怎么办呢,想来想去,它终于想到了一个好方法,一刀把自己剁成2半,高高兴兴地去打羽毛球了!一会蚯蚓妈妈回来了,一看小蚯蚓有跑到外面玩去了,家里也没人,干点什么好呢,大刀一挥把自己切成4段,打起麻将来了!一会蚯蚓爸爸也回来了,它用刀把自己切成了肉酱,蚯蚓妈妈说:“老公,你怎么那么傻呀!切那么多段,你会死的呀!”蚯蚓爸爸有气无力地说:“我知道亲爱的,可是我突然太想踢足球了!”
2.蚯蚓爸爸负伤后,全身绷带躺在医院里,蚯蚓妈妈每天负责给爸爸喂饭。
蚯蚓妈妈一直发愁爸爸不肯吃饭,护士就提议扳开嘴硬往里灌,蚯蚓妈妈照做了。
蚯蚓爸爸出院后说: “这医院真够呛,不给饭吃,还天天灌肠!”

3.小蚯蚓带同学去家里玩,席间同学忍不住问道:“叔叔,您这一身伤疤是怎么弄的?还一圈一圈的?”

气氛顿时凝固,蚯蚓爸爸叹息不语。同学自知说错话了,赶紧转移话题:“叔叔您喜欢足球吗?”

C. 有关龙的传说故事

画龙点睛呗。

D. 有关龙的寓言故事

龙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属。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袭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袭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属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权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的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回答者:hncscz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3 08:39

--------------------------------------------------------------------------------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回答者:TCK20051130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2-26 14:53

--------------------------------------------------------------------------------

龙神通广大,影响深远,十二生肖中没有一种能和它相比的。尽管龙和人类陌生,其他如牛、马、羊、鸡、猪、狗、兔、猴,倒和被谑称为“两脚兽”的人关系密切。虎要吃人,蛇要咬人,但人也要剥虎皮,泡虎骨酒;蛇羹是岭南名菜,蛇皮可以制钱包,蛇胆明目,功效卓著。只有鼠十分差劲,形容猥琐,行动鬼祟,不但贪污盗窃,与人争食,还能传布鼠疫,危害极大,因此我们报刊上的流行语中,有“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一说。但谚云“咬人的狗不叫”,随口嚷嚷,喊打不等于真打。因为我们家大业大,无妨眼开眼闭,犯不着过分认真。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鼠龙安然并坐,高踞一席,从未中说有什么人提出异议。也不知道这十二生肖是谁圈定的,如果改用选举,鼠肯定要落选。
龙代表至尊无上的帝王,君临天下。帝王之宅,龙幡虎踞,帝王凤目龙睛,穿龙袍、睡龙床、坐龙庭,“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是大诗人王维描摹天子早朝的名句。他一高兴,是龙心大悦;一发火,是龙颜大怒,都是非同小可的事。帝王有后有妃,“后宫佳丽三千人”,替他生产龙种。他一旦死去,就叫龙驭宾天。而继承王位的,自然非龙种莫属。龙子龙孙,绵延不绝,才能万世一系,系于不隳。终身制和世袭制是封建法统的精髓,但检点二千余年的王朝兴替史,终身制和世袭制都不免有些麻烦。秦二世而斩,开头就开得不吉利。有一首唐诗说:“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琐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把秦祚短促归咎于秦始皇焚书坑儒。这种书生之见,未必认为确论。刘邦心直口快,他的名言是:“乃公马上得天下,安用诗书!”抗日战争胜利,由重庆复员的人物,以“老子抗战八年”为口头禅;解放以后,则有“江山是我们打的”,同义反复,一脉相沿,来源极古。
龙在中国,普及时空,广被万象。天子门下的文臣武将,文的才华出众,称为龙跃凤鸣;武的气慨不凡,喻为龙骧虎步;年少有才,那就是龙驹凤雏了。老百姓婚娶,是终身大事,享有点龙凤花烛的特殊待遇,显示皇恩浩荡。舞龙灯,赛龙船,当然是盛世风光的点缀。宝剑中的名器,号为龙泉。马中良材,拥有龙马、龙文、龙媒、龙孙等美称。庭园中有龙柏、龙爪槐,龙舌兰,筵席上有龙虾,果品中有龙眼,香料中有珍贵的龙涎香。还有一种状如蟑螂的龙虱,是广东人酷食的美食。这里随手掇拾,已经美不胜收。但列举的只限于龙的“正面形象”,还另有些龙,例如小菜场上的长龙,令人谈龙色变的龙卷风,困为可能引起消极影响和不良反应,为了顾及社会效果,恕置不论。
文学艺术世界,自然也少不了龙的影子。鸿篇巨制、锦心绣口的天才运作,是雕龙高手;等而下之,就属于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了。有关龙的掌故、传说、寓言、神话,瑰奇谲丽,摆起龙门阵来,决不止一千零一夜。有的还很耐人寻味。“叶公好龙”的故事,现已为人所熟知。据说叶公爱龙,满屋子都是龙画、龙雕、龙饰,龙受宠若惊,引为知己,就从天而降,登门拜访。谁知龙头刚在窗口出现,叶公就骇得拔腿而逃。叶公是古人,远在天边,却又近在眼前。例如民主、自由这样的东西,供在玻璃窗里,当做政治摆设,或者挂在口边,作为茶余酒后的清谈,是很有趣的,很能装点文明风雅,但一遇到真价实货,就难免步叶公后尘,“失其魂魄,五色无主”了。
《封神榜》里对龙王的描写很不严肃。哪吒闹海,不但把东海龙王敖光的水晶宫闹得家翻宅乱,打死龙王三太子,抽了龙筋,还把敖光叫做“老泥鳅”,揭了他的龙鳞,打得他大叫“饶命”。哪吒是七岁的孩子,当然不懂得“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造反有理’”这一条“革命”道理;而因为他不但是东塘关总兵李靖的公子,地道的高干子弟,而且是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的弟子转世,很有来头的缘故。
《西游记》更有歪曲龙王英雄形象的嫌疑。原来唐朝长安西门街有个卖卦先生,神机妙算,曾给相识的渔夫卜课,看准在哪里下网能够得鱼。就为这点小事,东海龙王敖光认定有损水族利益,怀恨在心,乘玉皇大帝下旨降雨的机会,以权谋私,违法作弊,设就圈套,准备狠狠地整那卖卦先生,不想因此触犯天条,害人反害己,第二天午时三刻就要问斩,而监斩官却是唐太宗驾下的丞相魏徵。亏得卖卦先生宽厚,以德报怨,指点龙王赶快向人王求情,救他一命。唐太宗王王相护,慨允帮忙,把魏徵招来对弈,扣在御前,延误他的监斩时刻。谁知魏徵铁面无私,伏在桌上打了个瞌睡,灵魂出窍,还是上天把敖光的老龙头砍了。这个故事说得神乎其神,大大丑化了龙王,美化了魏徵,是很不足为训的。魏徵诚然是史书公认的一代名臣,提倡“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无道理,敢于“犯颜正谏”,骨头很硬。为了表示敬老尊贤、安国利民的意向,不妨予以口头表扬,但却不可不知高低轻重,妄想“步武前贤”,向魏徵学样。须知龙喉下有逆鳞,触犯了,龙要起杀心的。最好学点庄子说的“屠龙术”云里雾里,光说不练。二十年前,有人轻举妄动,在报上鼓吹学习魏徵,又有人编什么《海瑞上疏》、《海瑞罢官》,结果引爆了那一场天摇地动、鬼哭神号的大事变。人命关天,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才是“十分必要”的。《红楼梦》写秦可卿闺中有一副对联,道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贾宝玉看了大不以为然,这样不通世故,不识时务,难怪贾政认为忤逆不孝,要痛加鞭挞了。
有些传奇志怪中所写的龙,却颇有些平民化的倾向。龙究竟是什么样子?《柳毅传》中有一段细腻的笔墨:“大声忽发,天坼地裂,宫殿摆簸,云烟沸涌,俄有赤龙长千余尺,电目血舌,朱鳞火鬣项掣金锁,锁牵玉柱,千雷万霆,激绕其身,霰雪十雹,一时皆下”。威灵显赫,很有盛气凌人的派势。其实这条龙只是性子暴烈,却讲究人情,嫉恶如仇,很容易亲近的。《柳毅传》里的龙女,婉矣欠(二字合一)缱绻,美貌多情,被薄幸的丈夫所抛弃,悲苦无告,落得牧羊道畔,经过许多曲折,终于下嫁一位曾代她向娘家送信的落第书生柳毅。她认为这段人龙混杂的婚姻是天意,口吻活像个普通听天由命的善良妇女,有失龙君千金风度。柳毅娶了龙女,白日飞升,享用豪华,胜于公卿,而且朱颜长驻,成了神仙。自来龙门难逃,狗洞易钻,夤缘进身,正是终南捷径。古往今来,多少蝇营狗苟的风云人物、火箭干部,就是这样上去的。不久以前,江西就出过一位赫赫有名的副省长。柳毅是正派人,以“义夫”自许,不幸考不上进士,却幸而遇见龙女,一念之善,无意中由攀龙而乘龙,为后世的登龙术多开了一道门路,很值得投机家焚香顶礼,表示感谢。
虎啸风生,龙腾云涌,在十三大的风云际会中,十亿人翘首长天,祝愿中华民族这条五千年的东方老龙乘时崛起,不要重演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故态,那么草野蚁民,就要欢欣鼓舞,山呼万岁了。
龙飞凤舞:形容气势奔放雄壮。
龙马精神:龙马指骏马。比喻人像龙马一样的精神壮健。
龙眉凤目:形容人的仪表英俊,气度不凡。
龙蛇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或能人和庸人混合在一起。
龙潭虎穴:比喻非常险恶的地方。
龙吟虎啸:像龙虎那样长吟长啸。形容声音高亢响亮。
龙跃凤鸣:神龙腾跃,凤凰长鸣。比喻才华出众。
龙争虎斗:形容竞争非常激烈。
龙行虎步:形容人行走时,步态稳健、沉著。
群龙无首:比喻没有人领导。
生龙活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望子成龙:希望子孙能成为出人头地的人物。
笔走龙蛇:比喻草书的笔势矫健生动。
叶公好龙:喻指不是真心喜欢某件事或物,却做出一副喜欢的样子。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_^

E. 龙的小故事

龙的故事

早已讨厌过着隐居生活的龙们终于骤集在一起,召开一个关于龙的前途的讨论会。
“我觉得咱们不能再隐居下去了,应该向世界公开我们身份。”一条年轻的龙首先发言。
“可是,隐居是老祖宗定下的规矩,咱们怎么能随便更改呀?”一条上了年纪的龙眉头紧皱。
“那怎么办?难道要咱们世世代代都过着这种生活?我可受不了。”又有龙发表见解。
“就是,同样是动物,你们看,熊猫、老虎、还有狼,他们都能光明正大的活在世界上,多好呀!哪像咱们......唉!”
“大概老祖宗是怕咱们受到伤害,才立下这样的规矩吧。”
“不管怎么说,我反对过着这种隐居的生活!”
“你反对也没用,规矩是老祖宗立下的。”老龙说。
“规矩是死的,咱们龙可是活的!”年轻的龙冒出了这么一句。
“要不,这样吧,咱们通过投票来决定要不要继续过着隐居的生活,怎么样?”有龙提议。
龙们都没意见。
于是,经过投票,反对隐居的票数一举击败了赞成隐居的票数。
龙们决定向世界公开身份。
整个寂寞已久的龙家族顿时沸腾起来。

当龙们出现在街头上时,人类都被吓坏了,他们纷纷抱头鼠窜,全世界进入了紧张状态。
“怎么回事?”一脸茫然的龙们瞪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场面。
“人类是不是害怕咱们?”一条龙猜测。
“这怎么可能?他们不是自称是‘龙的传人’吗?”另一条龙这么说。
“龙的传人?是什么意思?”一条头脑比较简单的龙不解。
“就是说人类是咱们的后代!”一条见多识广的龙解释。
“人类是咱们的后代?”
“没错,听说过去的皇帝都欢喜拿咱们龙当标志呢。”
“那他们怎么一见到咱们,就吓得乱跑?”
“大概人类是在欢迎咱吧。”
“这么欢迎咱们?”
“也许人类的欢迎仪式就是这样。”
恍然大悟的龙们得意了。
人类对龙们动用了导弹。
然而,导弹根本就伤害不了龙们。
“人类还挺讲礼貌,居然放鞭炮欢迎咱们!”把导弹误以为是鞭炮的龙们陶醉了。
数百架飞机吊着大网扑向了龙们。
毫无防备的龙们被一张张大网牢牢地套住了。
人类欢呼起来。

龙们愣住了,他们做梦也没想到,人类竟然会用这种方式来欢迎他们的祖先?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龙们惑然。
“咱们应该派一个代表去向人类问个明白。”老龙提议。
那条年轻的龙成了龙们的代表。
“我们是龙——也就是你们人类的祖先,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们?”龙代表质问人类。
“你们是龙?”一位画家使用怀疑的目光打量着龙们。
“是呀。”龙代表肯定。
“你别蒙人了,龙怎么会是你们这个样子?”画家不信。
“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龙代表认真的说。
“就算你们真的是龙,可你们一点也不像我们想像中的龙,就不能算是龙了。”
“你们想像中的龙?那是什么样子呀?”龙代表反问。
画家拿来一幅龙的画像。
“这画上的龙一点也不像我们呀!”
“就是,咱们那有角呀!”
“你看,他们还把身子画得那么长,真够难看的!”
“可不是嘛......”
龙们七嘴八舌。
“这就是你们想像中的龙?”龙们觉得好笑。
“没错。”画家点头。
“你们以前又没见过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是什么模样?”
“我们认为龙就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我们才是真正的龙呀!”
“要我们承认你们是龙,除非你们长得跟画里的龙一样。”
龙们叹息,他们没想到自己还不如画像上的龙。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龙们决定再度隐居。
大网难不住龙们,他们轻轻一挣扎,大网顿时裂开了。
龙再次在人间消失。
龙王输棋
东海有一个著名的乘山渔场,黄鱼、鲳鱼、带鱼、乌贼,一年四季也捕不完。传说很早
以前,这里海水混浊,鱼虾零落。孤岛荒礁,根本成不了渔场。
到后来,岛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孩子,小小年纪,下棋赢了神仙,才使家乡改变了面
貌,有了生机。
这个奇特的孩子名叫陈棋,从小爱下棋,不论是到海边赶潮,还是上山砍柴,总要跟小
伙伴们杀上几盘。他白天讲下棋,晚上梦下棋,天长日久,下棋的本领越来越大。大伙送他
一个美号:东海棋怪。谁知七传八传,传到东海龙王敖广的耳朵里去了。
原来敖广也是个棋迷,曾跟棋仙南斗学过棋艺。除了天上南北两斗,还未遇过敌手。他
想:小小渔童敢称“东海棋怪”,把我堂堂龙王放到哪里去了!
他越想越不服气,摇身一变,变作一个渔夫,迳自来到乘山找陈棋。
傍晚,乘山岛的海滩边,东一堆,西一堆,摆了好几个棋摊。敖广东瞧瞧西看看,只见
奕棋的有粗扩豪放的渔翁,有愣头愣脑的捕鱼人,有傻里傻气的小渔童,也不知哪个是“东
海模怪”。不远处,他看到五、六个渔童簇在一块岩石上奕棋,想必那个“棋怪”也在其
中,于是走上前去,蹲在一旁观望。眼看一个渔童将要输了,忍不住比手划脚起来:
“出车,快出车!”
谁知惹恼了那些渔童,七嘴八舌指责起来:
“下棋的规矩你懂不懂?谁叫你多嘴啦!”
敖广冷笑看说:“再不出车,这局棋就完了!”
这时,出来了一个粗眉大眼的渔童,笑谜谜的对敖广说:“这位老大叔熟知棋路,想来
也是位棋手吧?”
“嗯嗯!”敖广见渔童相貌不俗,便问:“你莫非就是什么棋怪?”
“我明陈棋。刚才听老大叔说,这盘棋不出车就是输了?”
敖广正想找陈棋较量,便接口道:
“正是,不信我们可以就这个残局来试一试。”
说完,两人便对奕起来。陈棋一不出车,一不下士,就是用一只拐脚马,一走两走,把
敖广逼人了绝路。老龙王额头出汗,眼睛也红了。
陈棋站起来说:
“不用解了,你输了!”
“再来一局,三局定胜负!”
“这位老大叔。”陈棋笑笑说:“你下棋的本领我已经有数了,不必再下了吧!”
敖广见陈棋这样藐视他,不觉火冒三丈:
“什么?你知道我是谁吗?我是东海龙王!”
说着,一抹脸现了本相,两根金色的龙须高高翘起,七??八角的头颅煞是吓人。
陈棋仰面大笑道:
“哈哈哈,只怕输了,你大王脸上无光。”
敖广又气又恼,摇着头叫道:
“小渔童,你别吹牛!若是输给你,我情愿向乘山岛年年进献鱼鲜!”
“说话算数!”
“当然算数!”
“好!”
陈棋同龙王摆开了棋局。龙王求胜心切,用“当头炮”发起猛攻。谁知陈棋沉看应战,
没几看,就把龙王的一只车吃掉了。龙王一阵心慌,阵脚大乱,连连失子,很快就被“将”
死了。龙王又输了一局,还是不服,重整旗鼓再战,这一回他改变战术,稳扎稳打,步步为
营,每一只都走得十分小心。可是龙王终究不是陈棋的对手,眼看又是失子。龙王急了,伸
手来抢:
“不行,不行,这看棋不算数!”
“呵!”观棋的渔童拍手起闹:
“龙王赖棋,龙王赖棋。耍赖变乌龟!”
龙王脸色血红:全想如再输一盘,那就得年年进献鱼鲜。真要是这样,到底有点心痛。
想来想去,只得到师父那里去讨救兵。便开言道:
“陈棋,你等一等,待大王去去就来。”
说完惊起祥云腾空而去。不到一顿饭工夫,龙王就把蓬莱仙岛的南斗仙翁请来了。南斗
仙翁拄看拐棍,踏看方步,飘飘然降落云头,从宽大的袖笼里掏出一副仙山玉树雕成的特大
棋盘。盘内棋子黄白两色,黄的是金,白的是银,晶莹透亮,像天上灿烂的群星。龙王有了
师父壮胆,顿时来了神,有意在陈棋和众渔童面前摆威风,命两条小金龙把棋盘高高顶在头
上,他自己龙头一摆,一下子变得像小山一样高,说起话来声音像打雷:
“小陈棋,你还敢与大王比试吗?”
陈棋笑笑说:
“龙王,你别逞强,等我来打败你!”
说完,领着小伙伴们登上乘山最高的一座山峰,这才刚够撩着那副大棋盘。
棋战重新开始。敖广有南斗替他出主意,果然棋艺大进。陈棋也使出平生本领,奋勇搏
敌。这盘棋杀得好不热闹,但闻得棋盘上硝烟滚滚,杀声阵阵;
双方跃马跳卒,车攻炮轰,你来我往,难解难分。一局棋从申时下到卯时,还不见胜负。
这时,南斗在旁边出了一个点子,敖广走了三只妙棋,渔童们也暗暗着慌,私下里七嘴
八舌乱了阵。敖广翻看白眼,好不得意,只管紧紧催促:
“小陈棋,你还有啥高招?快快服输罢!”
可是陈棋依然面不改色,托看腮帮子凝思了一会,就从容不迫的下了起来。
七走八走,谁也没料到陈棋的一匹马深入敌方偷吃了一只象,接看挺车向前,一个“闷
攻将”把龙王“将”煞了。龙王目瞪口呆,气急败坏,欲摆棋重来。南斗却拍了拍高高的额
头,咬看龙王的耳朵说:
“罢了,这着棋是当年北斗走赢我的一步绝招!怪不得前几天听北斗说,他的棋盘里少
了一只棋,原来跑到这里来了。”
龙王的龙眼瞪得滚圆:
“啊!陈棋是北斗棋盘上的一只棋?”
南斗点点头说:
“走吧!走吧!我们不是它的对手。”
龙王实在太懊丧了!气哼哼的把棋盘一掀,跟看南斗走了。
那盘棋连棋带盘骨碌碌一古脑儿掉进东海。因为是仙山玉树做成的,到底有点仙气,滚
到东海里,就变成了星罗棋布的小岛。
东海龙王输了棋,只得兑现诺言,年年进献鱼鲜。从此,乘山洋海水澄清,鱼群兴旺,
一座座岛屿都成了渔民保养生息的好地方。
龙外孙
东海渔民很喜爱打扮自己的渔船,船舷两侧都画着漂亮的图案,唯独在船屁股上面的是
条海泥鳅,这是啥道理呢?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从前,东海龙宫有条敲更鱼,生得相貌丑陋,黑不溜丢。他经年累月在龙宫里敲更报
时。眼看龙子龙孙成双配对,生儿育女,他却是年过三十,光棍一条。一年到头,抱着个冷
锣,在龙宫里敲呀敲呀……三更半夜,在深宫大院间走着走着……想起自己心酸的身世,不
禁热泪盈眶,他一边敲更,一边唱起悲凉的五更调。他唱的是自己凄惨的心情,言词真实,
曲调哀伤,催人泪下。有一天晚上,皎洁的月亮像龙女手上的玉镯悬挂高空,照得宫院里似
同白昼。这时,悲凉的敲更声从远处传来,惊动了深居高楼的彩珠公主。彩珠公主虽有沉鱼
落雁之貌,闭月羞花之容,但是其母已失宠于龙王,连累她也受到冷遇。眼看年龄已到婚配
之期,还未受聘。平常,她叉寸步不离珠楼,从不与外界接触。寂寞、孤独、悲凉,一齐充
塞着她的心胸。每当她听到那冷落的更声、凄凉的曲调,心里常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似乎
敲更鱼叹咏的五更调,正是自己心头想要吐出来的苦水。久而久之,就有一种好奇心、同情
心,想看看唱曲的究竟生得如何模样。刚巧,这一个月夜,彩珠公主在珠楼的阳台上赏月,
同敲更鱼打了个照面。彩珠公主害羞的看了敲更鱼一眼,就躲进珠楼去了,敲更鱼却像抛了
锚的船,老是傻乎乎地呆在那里。敲更鱼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一阵风把月亮里的嫦
娥吹下海来了?还是天上的仙女到龙宫里采珠来了?他也偷看过一些美丽的龙女公主,却没
有一个能与她比美。
他想,这龙女也许还会在珠楼上再次出现,就一直呆呆地抬着头,朝阳台望着。望呀望
呀,一更过去了,龙女还是没有出来。难道真的是天上妇娥回到月宫里去了?眼看五更将
近,他只得抱着更锣,快快地离开了珠楼,到大潮元帅府去报潮。
从此,敲更鱼像中了邪,天天晚上到珠楼下面来探望。地想,总有一天龙女会再次露
面。三个月过去了,龙女还没有露面。这是什么缘故呢?敲更鱼神思昏昏,百思不解。还是
弹涂鱼消息灵通,跑来告诉他,说是龙女赏月,被人知道了,报告龙王,龙颜大怒,呵责龙
母,并将彩珠公主软禁起来。敲更鱼这才死了心。然而,他已相思成疾,瘦得像根灯芯草,
不久就郁郁闷闷地死了。临终,他向好朋友弹涂鱼倾诉了心事。他说:“生不能再见公主一
面,死了也得陪伴在她的身旁。”他要求弹涂鱼把它的??体偷偷埋葬在彩珠公主的珠楼
下,弹涂鱼依照他的心愿做了。
说也怪,过了不久,葬敲更鱼的地方居然长出一棵大海树来。树干的颜色好像铁树,枝
干挺拔犹如翠竹,这树一个劲儿往上长,不到半个月,枝头碰着了珠楼的窗口。一天晚上,
海树突然开花了。树顶的那一朵特别大,花瓣似黑玉,香气袭人,十里外都闻得到。一阵阵
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彩珠公主醉倒了!她再也按耐不住荡漾的春心,伸手在窗口采摘此花,
用嘴细细的嚼着。花叶似仙霞般甜蜜。嚼着嚼着,不知不觉把整个花朵吃到肚里去了。
不久,彩珠公主怀孕了!肚子一天大似一天,这件事被龙宫听闻,一阵风似地传扬开
来,传到了龙王爷的耳朵里。龙王爷是个暴君,当然不能容忍这种丑事。他气势汹汹地提着
鱼肠剑来到珠楼,彩珠公主吓得嘴唇发白,抱着大肚子直发抖。龙王爷越看越气,举剑欲
刺,这时,彩珠公主的肚皮里突然传出声音:“别杀!别杀!我自己出来!”
说着,从公主口里飞出一朵青云,青云里翻腾着一条似龙非龙、似鱼非鱼的小东西,这
就是海泥鳅。海泥鳅皮肤黑似漆,全身光溜溜。一张嘴,喷出满嘴污泥,把个好端端的珠楼
弄得一塌糊涂。龙王爷急忙命令各路兵将捉拿,可是海泥鳅光滑似油,谁也捉不住他。正当
蟹将军举着双战前来敲打时,他却啪答一声跳进了龙王爷的耳朵里,从耳朵里又窜到了龙王
爷的肚子里,在那龙王爷肚里乱咬乱扯起来,咬得龙王哇哇直叫。龙王乃是金枝玉叶,怎经
得起这番折腾。没奈何,只得向他讨饶:
“我的外孙儿呀!你别在我肚里斗了,请你快快出来,本王封你当油袍将军,管辖东海
鱼草的鱼皇帝!”
海泥鳅这才从龙王鼻孔里钻出来。从此以后,在东海里不论是穿鳞袍的有鳞鱼,还是穿
油袍的无鳞鱼,都要让他三分。哪怕是最凶恶的大鱼,见到他也要急忙回避,不敢扰乱,都
怕他钻到自己的肚子里去作怪。大概就是这个缘故,东海渔民都喜欢在自己的船屁股上画一
条海泥鳅,以求大吉大利,出海平安。

从前有个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在他的家里,墙上画着龙,柱子上雕着龙,穿的 盖的上面都绣着龙。天上的真龙听说叶公喜欢龙,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长长的尾 巴伸在堂上,把头探进窗户里张望。叶公看到天上的真龙后,吓得魂飞胆破,脸色 都变色了,急忙躲起来。原来,叶公喜欢的不是真龙,而是那些画的、绣的、刻的 假龙。 这个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要丢弃理论脱离实际的坏思想、坏作风,树立实事求是的好思想、好作风。
龙的词语:
笔走龙蛇 藏龙卧虎 车水马龙 成龙配套 乘龙佳婿 乘龙快婿 打凤捞龙 得婿如龙 二龙戏珠 风虎云龙 伏虎降龙 伏龙凤雏 龟龙鳞凤 龟龙片甲 虎斗龙争 虎踞龙盘 虎卧龙跳 虎穴龙潭 画龙点睛 活龙活现 骥子龙文 蛟龙得水 矫若惊龙 来龙去脉 老态龙钟麟凤龟龙 龙飞凤舞 龙凤呈祥 龙肝豹胎 龙肝凤脑 龙肝凤髓 龙驹凤雏 龙马精神 龙鸣狮吼 龙盘虎踞龙蟠凤逸 龙蟠虎踞 龙蛇飞动 龙蛇混杂 龙生九子 龙潭虎窟 龙潭虎穴 龙腾虎跃 龙跳虎卧 龙骧虎步 龙骧虎视 龙行虎步 龙血玄黄 龙鸣虎啸 龙跃凤鸣 龙章凤姿 龙争虎斗 攀龙附凤 盘龙之癖 炮凤烹龙 配套成龙 烹龙炮凤 暴腮龙门 乔龙画虎 群龙无首 人中之龙 生龙活虎 尸居龙见 痛饮黄龙 屠龙之技 土龙刍狗 望子成龙 卧虎藏龙 匣里龙吟 降龙伏虎 药店飞龙 叶公好龙 一龙一蛇 一龙一猪 一世龙门 游云惊龙 鱼龙混杂 鱼龙曼衍 元龙高卧 元龙豪气 云龙风虎
龙的诗词: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当年双桧是双童,相对无言老更荒。庭雪到腰埋不死,如今化作雨苍龙。”(苏轼《塔前古桧》)。

F. 龙的传说故事

关于龙的传说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G. 古代龙的故事和传说

1、蛮龙归正

据说,大禹治水有三样法宝:一是伏羲给他的河图、玉简;二是天上的应龙,用尾巴划地,给他指引方向,大禹沿着应龙划尾的线路,领着民工开凿河道,疏导洪水;三是大乌龟,把息石和息壤投到低洼的地方。

有一天,一条全身乌黑的龙,在坝边的洪水里翻身打滚,兴风作浪,还把大禹他们辛辛苦筑起来的大坝弄倒了。

应龙告诉禹王,这是一条蛮七蛮八的蛮龙,邪气太重,归不了正的。于是乌龟带着大禹上了一座高山,看见那条全身乌黑的巨龙,头上长着一对雪白耀眼的龙角,正在嬉戏翻腾,不时掀起冲天的浪。大禹指挥它,它全然不理。

大禹于是取出一块小小的五彩息石,放在乌龟的尾尖,那息石立即成为一块斗大的巨石。乌龟只把尾巴轻轻一挥,天空就划出一道朦胧虹样的弧线,五彩息石不偏不倚地落在乌龙脑门顶上的两只龙角之间。乌龙哈哈大笑说:"这块小小的花石头,奈何我不得。

可那五彩息石,无时无刻不在膨胀变大。不一会,便把蛮龙的两面三刀只龙角撑紧了,疼得它直摇头。五彩息石一直不断生长,最后终于把蛮龙制服了。从此,蛮龙成了大禹一个得力助手,听候大禹调遣。

2、化龙

从前,有一对母子,母亲生病卧床不起,儿子只有几岁。为了生活,儿子只能去给地主家割草喂牛。那时很多人都养牛,草不好割,儿子走了很多地方,可背篓里一根草都没有。

儿子继续哭着往前走。突然,儿子发现一个坟头上长了一块绿绿葱葱的草,他高兴的扑了过去,割的草装满了一背篓。于是,他和母亲第一天的口粮有了。

第二天,他又出去找草,可眼看天又要黑了,还是一根草都没有,儿子带着希望又到了昨天割草的坟头,不料那里又长满了青草。从那以后,儿子天天去坟头割草,以此母子生存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很奇怪,大人一天都很难割到草,他一个小孩怎么每天都能割到这么鲜嫩的青草呢。于是管家有一天跟踪了小孩,发现了他的秘密。管家拿了锄头,将坟头的草连根挖起。小孩割不到草,母子两又要饿肚子了。

小孩在坟头哭得好伤心,边哭边用镰刀扒管家挖过的地方。突然,一颗斑鸠蛋大小的透明珠子跑了出来。小孩只有带着这颗珠子伤心的回家。

母亲明白了原委。怕管家发现了这颗珠子,于是将珠子放在只有几颗米的米缸里,不料第二天,母亲发现米缸满了。母亲试了好几次,又把珠子放在钱罐里,第二天钱罐满了。母子两靠这颗珠子又活了下来。

地主家的管家又奇怪了,母子两都没干活,怎么活的好好的呢,于是他天天去偷看母子两,终于又发现了他们的秘密。管家将这个秘密告诉了地主,地主带着人去逼母子交出珠子。儿子将珠子藏在嘴里,一不小心将珠子吞进了肚子。

儿子感觉很难受,想喝水,喝了一缸又一缸,还想喝。没办法,母亲只有叫儿子去河里喝。儿子走到河边,变成了人头龙身。母亲明白了,儿子吃的是龙珠,要变成龙了。只有挥泪送别儿子,儿子一步一回头叩别母亲,于是在河边留下了二十四摊。终于,儿子化身成龙,游向了大海。

3、画龙点睛

扬州有一奇人画画十分了得,官员杨明韩找他为自己画一幅龙,作为皇上的生日贺礼,但是奇人的画的龙在点了眼睛后竟然活了,于是官员在皇上面前再次让奇人为龙点睛,龙再次活了,但是画上留下了坟墓,奇人说自己全家被杨明韩害死,皇帝赐死了那官员。从此再不见那奇人的踪影。

4、叶公好龙

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

5、大水冲了龙王庙

传说在很久以前,东海岸边有座龙王庙。离龙王庙几里远的地方有块菜地,菜地紧挨着一座庙。庙里的老和尚和种菜的老头是好朋友,两人经常在一起下棋聊天。

这天,他俩闲聊时,老头神秘地对老和尚说“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亩菜园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浇,可自从昨天开始,等我去浇园子时,菜园子已都浇过了,也没看见是谁给浇的。你说怪不怪?”和尚听了也觉得奇怪,决定去看看,弄个水落石出。

当晚,老和尚早早地来到菜园,在离那口水井不远处藏了起来。整整盯了一夜,天快亮时,忽听“咔嚓”一声,从井内射出一道白光,飞出一只像鹅似的怪物。

只见他两只大翅膀“忽扇”了几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间,那只怪物又飞入井内。和尚到井边看时,菜已全部浇好了。一连三个夜里都是这样。

老和尚练过武术,第四天夜里,他带了把宝剑,等那只怪物刚一飞出井口时,一个箭步上去猛刺了几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头栽入井中。顿时,“轰隆”一声巨响,井裂开有几亩大的口子,大水翻滚。眨眼间,连几里外的龙王庙前也是一片汪洋。

龙王大怒,带领水兵前来与那怪物交战。战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敌众,现了原形。原来它是龙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条,被贬出了东海,受罪三年。三太子为了立功,想在凡间做些好事。

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剑,一怒之下,掀开海眼,淹了龙王庙。与龙王交战时又不敢泄露天机,造成一场误会。后来,人们在议论这事时,都说“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

H. 在古代,龙是权利的象征,古代关于龙的故事和传说都有哪些

四海龙王:敖广、敖钦、敖顺、敖闰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
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中国人生活中的龙
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许多民族都有关于龙的神话传说。但是像中国这样,以龙为荣、为尊,而且各种事物都多少跟龙有点关系的国家却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国,带有龙名的地方数以千计,其中又有以数字为题的,如吉林省的二龙、江西省的三龙、辽宁省的四龙;有些以龙的身体为题,如江西省的龙头、四川省的龙角、贵州省的龙额、黑龙江省的龙爪;有些以龙群为题,可以组成龙王、龙母、大龙、小龙、金龙、木龙、水龙、土龙等等。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可查的就有四十多个,而我们熟识的黄、青、赤、白、黑龙,就分别在四川省(黄龙河)、河北省(青龙河和赤龙河)、天津(青龙湾河和黑龙港河)、甘肃省(白龙江)、上海(白龙港河)和黑龙江省(黑龙江),有以他们命名的江河。几乎每一省都有龙江、龙湖、龙山、龙洞、龙泉、龙潭,还有数不清的龙王庙。
日常生活中也有龙的踪迹。衣有龙袍、龙冠;食有龙虾、龙眼、龙须面;建筑有龙宫、龙亭;行有龙舟、龙车。家具有龙椅、龙床。正月十五要舞龙灯,五月端午要赛龙船。动物有龙马、龙蚤;植物有龙葵、龙舌兰、龙须草、龙须菜、龙柏、龙爪槐。风水宝地叫龙穴,抽水的水车叫龙骨水车,大吊车叫龙门吊。天上有龙星,地下有龙脉。古代的类书中和龙有关的名词不下数百。一千年前编辑的《太平广记》搜集的龙的神话小说,就有八十一则。在中国,龙简直无所不在。龙的文化,源远流长。
龙的形象和图腾
龙又是原始人的图腾,是一种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虚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蛇身、兽腿、鹰爪、马头、蛇尾、鹿角、鱼鳞。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
人们还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我们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龙是英勇善战的,它什么强暴也不怕;龙是聪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预见未来;龙的本领高强,它能大能小,变化多端,兴云布雨,鸣雷闪电,开河移山,法力无边;龙是富裕的,龙宫成了宝藏的集中地;龙又是正直的、能为人民著想的,为了解救人间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条。在龙的身上集中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也常把世间的杰出人物称为人中之龙,诸葛亮号称卧龙先生就是大家熟识的例子。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著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在《史记.天官书》中亦说∶「轩辕(黄帝名轩辕),黄龙体」,简单点说,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
古人把龙看成神物、灵物,而且变化无常,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登天。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中几乎每一本书都有,而关于龙的传说和神话亦不胜枚举。经典如《易经》,便将龙作了一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以哲学的含义。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除这之外,历朝历代都不断有龙的传说和神话出现,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上至黄帝的时代,便有黄帝乘龙升天、应龙助黄帝战胜蚩尤的传说;夏禹治水,传说便有神龙以尾巴画地成河道,疏导洪水;汉高祖刘邦,传说便是其母梦见与赤龙交配而怀孕出生。从许多故事和传说中看到人们常把各种美德和优秀的品质都集中到龙的身上。传说中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就是纪念义龙为解人间乾旱之苦,甚至不惜冒犯天条。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乾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并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当然,传说里有义龙为善,便自然亦有恶龙为祸。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作为道教传统之一的龙王,亦开始出现反派的角色。在中国不少以「龙」字命名的地方亦有其龙的传说,其中亦不乏恶龙肆虐的故事。就像黑龙江,传说以前便有白龙为祸,后来江边的一个村中,有一家人临产,并诞下了一黑龙。原来黑龙是来帮助除掉白龙的,村民依照其指示支持,最后白龙被除,人们为纪念黑龙而将江取名黑龙江。四川省的九寨沟有一卧龙湖,湖底有一奶黄色石梁,传说是白龙的化身。九寨沟附近有两条大河,一条叫黑水河,传说以前住著一条大黑龙;一条白龙江,住著一条小白龙。传说黑龙因妒忌九寨沟的风光而将那里的水吸乾,小白龙知道后,便将白龙江的水喷洒到九寨沟,回复其美景。黑龙知道后便跟白龙展开恶斗,黑龙在不敌时使计放毒,小白龙被逼逃到九寨沟其中一个湖泊中。黑龙为查白龙的下落而惊动了藏族的万山之神,最后被山神所囚,不能再作恶。万山之神为表彰白龙而给它一套金黄色的铠甲,这就是卧龙湖的传说由来。
文学作品中的龙王
龙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都是人格化了的,海龙王有为民造福的,也有与民为害的。在神话小说《封神榜》、《西游记》,戏曲杂剧《柳毅传书》、《张羽煮海》中,都有善恶不同、性格似人的龙王出现。
在《西游记》中,有许多关于龙的描写以及龙的故事。随著民智开启,佛教信仰开始传入等因素,民间对龙王的形象有了改变。在这以前,龙王的印象大体都是正面的,但到了佛教开始兴盛后,龙王的地位开始下降,在《西游记》中已变成了配角,甚至是丑角。《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的就是大家熟识东海青龙王敖广的龙宫,四海龙王面对孙悟空时也无力反抗,只能颤颤惊惊地献上金刚棒、黄金甲等宝物,而出场时间也寥寥可数;而因为放火烧了龙宫,差点被玉帝处死,幸好被观音菩萨所救,成为了唐三藏的白马的龙王,正是另一个大家熟识的西海白龙王敖闰的三太子。
《封神演义》中的龙王
除了在《西游记》中提及过四海龙王外,另一部章回小说《封神演义》中亦有龙王的出现。《封神演义》又叫《封神榜》,是明朝中叶至晚叶时期,由许仲琳编定,亦有一说法是由扬州道教思想家陆西星所改作。
《封神演义》是以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故事为主干,描述姜子牙封神的故事。在《创龙传》中,田中芳树多番提及到四海龙王奉天帝的命令,协助周朝讨伐商纣,而且在《封神演义》中亦的而且确有龙王的出场。但在《封神演义》中,四海龙王在周武伐纣的战争中并没有担当任何重要角色。事实上就如《创龙传》中龙堂始所言,在任何文学作品和典籍中,并没有提及过四海龙王曾参与周武革命的战争。龙王在《封神演义》中的角色,差不多跟在《西游记》中一样,变成了配角、丑角。
在《封神榜》中,哪吒扮演了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角色。顽劣的哪吒不知自己身上带著的肚兜和腕镯是仙人的宝贝,在九河湾洗澡时将肚兜放在水中,做成了东海震动,连水晶宫也震动起来。东海龙王敖广(亦有一说法称敖光)派人调查,但派去的人却被顽劣的哪吒以宝贝打死了。敖广再派自己的三太子调查,但三太子也一样被哪吒所杀,更被哪吒剥皮抽筋。最后敖广向哪吒父亲李靖大兴问罪,并声言要向天帝奏告。哪吒心里不服气,追回在路上的敖广揍了一顿。最后四海龙王向天帝上奏此事,抓著了李靖一家解上天庭审判。这时哪吒一人担当过错,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父母,这才平息了此事。最后哪吒在师傅太乙真人的帮助下复活,并担当了武王伐纣战争中的先锋。在这以后,在《封神演义》中便没再提到龙王。由此可见,四海龙王协助周朝讨伐商纣的说法,确实纯粹是田中芳树的创作,并无确切的神话和传说的背景支持。
龙泉乡的传说
《创龙传》中提到,龙泉乡是在青海省某处地方,事实上青海省又有没有龙泉乡呢?前段已有说过,差不多每个省都有以「龙」命名的地方,而以龙泉为名的地方亦有好几个。那龙泉在什么地方?一般认为是现在浙江省的龙泉县,在唐朝以前,此地称为龙泉乡,唐朝开始在此建县。龙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龙泉宝剑」而来。据春秋时代越国的史书《越绝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楚王听说吴国有个干将,越国有个欧冶子,都是铸剑名家。于是派人用重金请两位名家为楚国铸几把铁剑。二人应聘之后,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铁矿精华,铸成三柄宝剑,一曰龙渊,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后来因避唐高祖李渊的讳,龙渊剑便改称为龙泉剑。刚才说到的浙江省龙泉县,县城以南有一剑池湖,相传就是欧冶子铸剑的地方,也称为龙渊,因此此地才称为龙泉。
但是还有几处地方也叫龙泉。浙江省除了刚才的龙泉县外,亦有一处龙泉在永嘉县。据《水经注》说,泉眼之中水纹成为蛟龙的形状,牲畜都不敢在这里饮水。河南省西平县也有个龙泉。古书上说此泉水可以砥砺刀剑,使刀锋坚利。江西有一龙泉场,南唐时曾立为龙泉县,现在叫遂州。贵州有一龙泉坪,明清时也称为龙泉县,后来改为凤泉县、凤岗县。那么,青海省有没有龙泉乡?在可考的数据中,没有。也许有小村小乡是这样叫也说不定,但是否真能通往昆仑就不得而知了。
龙王
龙是中国古代神话的四灵之一。《太上洞渊神咒经》中有「龙王品」,列有以方位为区分的「五帝龙王」,以海洋为区分的「四海龙王」,以天地万物为区分的54名龙王名字和62名神龙王名字。唐玄宗时,诎祠龙池,设坛官致祭,以祭雨师之仪祭龙王。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龙之制。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年)诎天下五龙皆封王爵。封青龙神为广仁王,赤龙神为嘉泽王,黄龙神为孚应王,白龙神为义济王,黑龙神为灵泽王。清同治二年(1863年)又封运河龙神为「延庥显应分水龙王之神」,令河道总督以时致祭。在《西游记》中,龙王分别是∶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称为四海龙王。
由此,龙王之职就是兴云布雨,为人消灭炎热和烦恼,龙王治水成了民间普遍的信仰。道教《太上洞渊神咒经》中的「龙王品」就称,「国土炎旱,五榖不收,三三两两莫知何计时」,元始天尊乘五色云来临国土,与诸天龙王等宣扬正法,普救众生,大雨洪流,应时甘润。
龙王神诞之日,各种文献记载和各地民间传说均有差异。旧时专门供奉龙王之庙宇几乎与城隍、土地之庙宇同样普遍。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龙是中国传说中的一种善变化、能兴云雨、利万物的神异动物,为众鳞虫之长,四灵(龙、凤、麒麟、龟)之首。古籍记述其形象多不一。一说为细长有四足,马首蛇尾。一说为身披鳞甲,头有须角,五爪。《本草纲目》则称「龙有九似」,为兼备各种动物之所长的异类。其名殊多,有鳞者谓蛟龙,有翼者称应龙,有角者名[多它]龙,无角名虬。小者名蛟,大者称龙。传说多为其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在神话中是海底世界主宰(龙王),在民间是祥瑞象征,在古时则是帝王统治的化身。

I. 谁知道有关龙的故事

龙的故事

画龙点睛

传说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张僧繇的画家,他在一个寺院的墙上画了四条龙,这四条龙都没画上眼睛。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给龙画上眼睛呢,他说,画上眼睛,龙就会飞去。听的人不相信,偏要让他画上。张僧繇没有办法,只好用毛笔在龙头上点上了眼睛。谁知道,刚点完两条龙的眼睛天上就电闪雷鸣,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墙壁也震破了,那两条龙腾空而起,飞到天上去了,墙上就只剩下没点眼睛的两条龙了。

“画龙点睛”赞美了画家画龙的技艺。“画龙点睛”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比喻说话和作文时加上一两句关键的话,使内容更加精辟有力。

叶公好龙

古代的春秋时期,陈国有个叶公,他非常喜爱龙,他家里的梁、柱、门、窗和日用摆设上都雕刻着龙,连衣服被子上也绣着龙,屋里的墙壁上也画着龙,叶公的家简直成了龙的世界。天上的真龙知道了,很感动,就来到叶公家拜访他。这条真龙的龙头从窗口伸进来,尾巴拖到客堂里。谁知叶公一见到真龙,吓坏了,呼叫着逃走了。

原来,叶公爱的不是真龙,而是似龙非龙的假龙。“叶公好龙”现在也是一句成语,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洪荒年代,龙在大地下面沉沉睡去,象蛰虫躺在湿泥底下,做着噩梦。威武的龙连翻身的力都失去了。当东海泛起黑雾,弓着背的阴险使者,悄悄走上龙的脊,似踩十八盘天梯上泰山之顶,然后,掀它的鳞,一片一片掷想大海,击狂涛怒号。龙没有醒。

西王母只栽了很少很少蟠桃,诸神在禁果般挑衅下,馋涎滴滴,风雨一吹,洒落在龙的身上。带毒的馋涎腐蚀龙的躯体,指爪剥落了,角与触须残萎了,皮肉坎坷如一床破烂被絮,应该有彻骨的痛楚,龙微微挪动了身躯,但依旧不醒。北方雪地长期困住的讥狼,早嗅到血与肉的味,蹑足来到龙旁,三千载的讥渴使它怦然,红了双目检点可以吃的肉,然后扯去一大片,使龙背宛如崩坏的长城,龙稍稍喷出浓浊鼻息,表达了深埋梦里的苦涩,还未醒来。

潜龙勿用,勿用。是龙的安眠剂。于是,龙不醒,变成一宗值得赞扬的德性。

风啊!呼啸中时空流转,刮得天地震动。刮得天地象长江怒号、黄河奔腾,似五湖波撼、万岭抖动。

龙醒了!

龙睁开眼睛,于是天地间有了光芒。龙一呼一吸,天地间有了四季寒暑。龙回首舐着受伤的血肉,霹雳爆出新生鳞片,叠如锦云,如青纱帐。轰然,龙翻动了身,伸展指爪,向东、向西、向北、向南,成了三千里山河!

见龙在田,在田。是龙的精灵发动。祥云瑞雨来了,龟裂的大地漆上新绿,漫漫黄沙长出了翠从,江湖奏起具有节奏的涛音。

险毒使者,西方诸神,北方饥狼,全给吓退。从此,人们便在这片大地上幸福的生活。

J. 龙的传说、故事。

1、画龙点睛

传说南朝梁画家张僧繇画龙不画眼珠,说画上眼珠就会变成真龙飞走。人们不信,要他画上。结果他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珠,这两条龙就飞走了。

2、龙化岩石

湖南省安化青龙洞,传说里面锁了一条犯了天条的青龙,1998年9月该镇7位农民自带干粮,手电等物品,从洞口探险,看到了盘在洞壁上状若一条大青龙的石钟乳。

这是首次发现。后来测量,安化青龙洞的溶洞长达35公里、被称为我国溶洞长度之最。

3、叶公好龙

春秋时,有位叫叶公的人非常喜欢龙。他家的屋梁上、柱子上和门窗上都雕刻着龙的图案,墙上也绘着龙。

传说天上的真龙知道此事后很受感动,专程到叶公家里来,把头从窗口伸进屋子里,把尾巴横在客堂上。叶公看到后,吓得面无血色,魂不附体,抱头就跑。原来他并不是真正喜欢龙。他爱的是假龙,怕的是真龙。

4、四海龙王

东海敖广、南海敖钦、西海敖闰、北海敖顺。青脸红须为东,白发须为西,橘黄发须是南,黑发须者为北

龙分为天龙、地龙、海龙;所谓的四海龙王,实质上为四海龙王爷,并非真正龙王,只是其所在海域之主而已。

5、天帝与龙

龙须,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

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

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

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著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著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10)土龙故事扩展阅读

龙的来源:

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氏族图腾之一。远古时期,人们敬畏自然、崇拜神力,于是就创造了这样一个能呼风唤雨、法力无边的偶像,对其膜拜,祈求平安。

数千年来,龙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圣的,并逐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图腾代表。今天所知道的龙的形象综合了各种生物的特征:鹿角、牛头、驴嘴、虾眼、象耳、鱼鳞、人须、蛇腹、凤足。

有研究指,龙的形象是经过不断发展变化的,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经过战争和联合,信奉龙图腾的民族逐渐成为领导,龙的图腾逐渐成为整个中华民族信奉的旗帜。

其他民族原来信奉的图腾的形象逐渐被吸收、被充实到龙的形象中去,因此龙的特征愈来愈多,形象日益复杂和威武,龙成为了皇帝的代表。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