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生花妙笔的故事

生花妙笔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0-12-17 22:01:35

⑴ 有关“妙笔生花”的故事

【典 故】
其一

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其二
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黄山与妙笔生花】
梦笔生花坐落于黄山北海景区的散花坞内,海拔1600多米,孤峰耸立。由于孤峰的上部1/3处横裂,裂缝以上部分渐圆渐尖,形如蘸满浓墨的笔尖,而下部2/3的石柱恰似笔杆。“笔尖”上长着一棵盘旋曲折的古松,松枝伸展,犹如盛开的花,故得名。传说古代文人墨客若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游,便会茅塞顿开,妙笔生花。
北海散花坞左侧,有一孤立石峰,形同笔尖朝上的毛笔,峰顶巧生奇松如花,故名“梦笔生花”。
传说,有年春天,诗人李白来到黄山,见到北海山峰竞秀,景色奇美,禁不住诗兴大发,便昂首向天,高声吟道:“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这声音惊动了狮子林禅院的长老。他走出山门,细细一看,只见一位白衣秀士,风度潇洒,便上前施礼,请问尊姓大名。这位不凡之客原来是“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的诗仙李翰林。长老急忙吩咐小和尚抬来用清泉酿制的米酒,还拿来一些文房四宝。长老亲手盛满了一杯酒,双手捧上,敬给李白。李白慌忙还礼,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二人席地而坐,纵谈诗文,开怀畅饮。李白深感长老待人诚恳,意欲草书诗作相赠,以作答谢之礼。长老大喜,小和尚们忙着研墨的研墨,铺纸的铺纸。李白趁着酒兴,奋笔疾书。长老及小和尚们分站两旁,目睹那遒劲的大宇,赞叹不已。李白写毕,还有三分酒意,便将毛笔顺手一掷,那毛笔翻翻摇摇,从空中落下插入土中。他这才告辞长老而去。长老送走李白,回过头来,不禁大吃一惊,刚才李白掷下的毛笔已化成一座笔峰,笔尖化成了一棵松树,矗立在散花坞中。这就是如今见到的“梦笔生花。”

成语典故——生花妙笔

【成语】: 生花妙笔 【拼音】: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释】: 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成语故事】: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⑶ 李白一生的坎坷故事

李白坎坷的故事:

李白二十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湖,他到处游历,希望结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从而得到引荐,一举登上高位,去实现政治理想和抱负。

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 这时他已结交了不少名流,创作了大量优秀诗篇。

李白不愿应试做官,希望依靠自身才华,通过他人举荐走向仕途,但一直未得人赏识。他曾给当朝名士韩荆州写过一篇《与韩荆州书》,以此自荐,但未得回复。

直到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 。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3)生花妙笔的故事扩展阅读: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他很早就相信当时流行的道教,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自称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

一方面要做超脱尘俗的隐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辅弼大臣,这就形成了出世与入世的矛盾。但积极入世、关心国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构成他作品进步内容的思想基础。

李白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像《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峨眉山月歌》等篇,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⑷ 妙笔生花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回。只答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

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才思日进,比喻杰出的笔法或文笔。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载:李白少年时梦见笔头生花,从此才华横溢,名闻天下。比喻笔法高超的人写出动人的文章。

⑸ 妙笔生花的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期,南朝有名的文士纪少瑜幼年时,才华并不出众,但是他非常刻苦用功,他的诚心感动了文神,有一天晚上,他看书不知不觉地睡着了,梦见当时著名的文人陆陲把一支笔送给了他,并告诉他用这支笔能够写出最漂亮的文章.纪少瑜梦醒之后,果然在枕边发现一支非同寻常的毛笔.从此,纪少瑜的文章大有长进.终于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深受当时读书人的钦佩,后来官至东京大学士.
中国古代大诗人李白一天深夜在睡意朦胧中,一边吟诗,一边随风飘到了一座海上的仙山.只见四周云海苍茫,花木葱茏.李白被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正在这时,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云海,足有十多丈高,像一根玉柱一样.李白心想:“如果能得到这枝巨笔,用大地作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美景,那该有多好.”就在他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悠扬悦耳的仙乐,并有五色光芒从笔端射出,接着在笔尖开放出一朵鲜艳的红花.那支生花笔渐渐移动,朝着他飘然而来.李白眼看那支光芒四射的生花妙笔越来越近,便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粗壮的笔杆时,不觉惊醒,原来是黄粱一梦.李白梦醒之后,反复回想梦中情景,总想不出是在什么地方.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寻找梦中仙境.后来,李白云游到黄山,一见这支生花巨笔,不觉失声大叫:“以前我梦中所见的生花巨笔,原来就在这里.”据传说,自从李白见到“梦笔生花”后,名诗佳句便源源而出,一发而不可收.

⑹ 关于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故事

玛格丽特·米切尔
开放分类: 文学、人物、作家、小说家、飘

生平简介
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

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玛格丽特曾就读于马萨诸塞州的史密斯学院。后因母亲病逝,家中需要她来主持家务,于是不得不中途退学。从1922年起,她开始用自己的昵称"佩吉"为《亚特兰大日报》撰稿。在以后的四年中,就有129篇署名的和大量未署名的稿件见诸报端。这些稿件中有一组便是玛格丽特为过去南方邦联将领写的专题报道。

在经历了一次失败的婚姻之后,玛格丽特于1925年与佐治亚热力公司的广告部主任约翰·马施结婚。1926年,由于腿部负伤,玛格丽特不得不辞去报社的工作。在丈夫的鼓励下,她开始致力于创作。

玛格丽特后来对人说,《飘》(《Gone With The Wind》)的写作占去了她近10年的时间。其实,小说大部分章节的初稿早在1929年就完成了。她首先完成的是小说的最后一章,然后返回来写前面的章节,但她始终没有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写,而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在近10年的时间里,玛格丽特很少对她的朋友们提起她的书稿。虽然不少人都知道她在创作,但几乎无人知道她具体在写什么。1935年春,麦克米伦出版公司的编辑哈罗德·拉瑟姆在全国各地组稿。当他来到亚特兰大时,偶尔听说了玛格丽特写书的情况。起初,玛格丽特否认她在写小说,因为她不相信南方人对南北战争的看法能让北方的出版商感兴趣。结果,就在拉瑟姆离开亚特兰大的前一天,玛格丽特才送去了她已经打好的近五英尺厚的手稿。同年7月,麦克未伦公司决定出版这部小说,并暂定名为《明天是新的一天》。

此后,玛格丽特花了半年的时间来反复核实小说中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她引用美国诗人欧内斯特-道森的一句诗,将小说的题目改为《随风而去》(汉译名为《飘》)。与此同时,麦克米伦公司也作了大量的宣传。因此,1936年6月30日,这位无名作家的"巨著"一经面世,其销售情况立即打破了美国出版界的多项纪录:日销售量最高时为5万册;前六个月发行了100万册;第一年200万册。随后,小说获得了1937年普利策奖和美国出版商协会奖。就在小说问世的当年,好莱坞便以5万美元的代价购得将《飘》改编成电影的权利。由大卫-塞尔兹尼克执导,克拉克·加布尔和维维安-利主演的电影《飘》于1939年问世。

《飘》
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厚达1000多页的小说一直位居美国畅销书的前列。截止70年代末期,小说己被译成27种文字,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逾2000万册。

《飘》的出版使玛格丽特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当时美国文坛的名人,成了亚特兰大人人皆知的"女英雄"。这突如其来的盛誉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1936年7月8日,即《飘》出版后的第九天,玛格现丽特在给佛罗里达一位教授的信中讲述了她的体会:"我不知道一个作家的生活会是这个样子。如果我事先知道的话,我绝不会企图去当一名作家。过去的几十年里我的生活一直非常宁静。这是我自己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我不善于与人交往;因为我希望工作,喜欢安静;也因为我身体不很好,需要休息。近日来,我的生活已经彻底丧失了那种宁静安谧的气氛"。

玛格丽特的女佣人也回忆说:"小说出版的当天,电话铃每三分钟响一次,每五分钟有人敲门,每隔七分钟有一份电报迭上门来。公寓门口总站着十几个人,他们在静候着玛格丽特出来,以便请她在小说上签名。"

而要求采访,邀请玛格丽特去各地巡回讲演,甚至要求她为各慈善事业捐款的人更是络绎不绝。仅第一周就有300本《飘》从全国各地寄到她的手里,这些崇拜者希望她签名后再掏钱给他们寄回去。接踵而来的版权,翻译权的纠纷又把她纠缠到一系列的法律事务中。因此,不难理解玛格丽特为什么自《飘》发表以后,直至1949年8月16日因车祸而丧生,她再也没有发表任何作品。不过她留下了大量书信。她的书信集1976年由麦克米伦公司出版,题名为《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书信集》。

米切尔的故事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
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

2006-8-11 9:3
页面功能 【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致命撞伤躺在人行路上,不醒人事

1948年8月11日,《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因车祸逝世。

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11月8日出生在亚特兰大,她的父亲是个身材矮小,性格稳重保守的老好人;她的母亲小巧精干,浑身上下充满活力,笃信天主教,并且是一个为女权而战的斗士。

玛格丽特从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1918年,欧洲上空的战云飘扬过海笼罩在美利坚的土地上。

一批批热血男儿踏上了生死未卜的疆场,玛格丽特的哥哥和未婚夫也在其中。这一年的九月,刚到史密斯学院学习不久的玛格丽特·米切尔获悉未婚夫牺牲在德国战场上,才满18岁,她已经体验到了生离死别的滋味。

似乎这还不够,上天还要加重她心间的痛苦。1919年初,一场流感夺走了她母亲的生命,玛格丽特甚至没赶上与妈妈最后道别。父亲在突然而至的灾难面前乱了方寸;哥哥又一时半会儿挑不起这个家。本来就无心念书的玛格丽特就此离开了学校。

失去母亲后,玛格丽特像一匹脱缰野马,为所欲为,置社会习俗与道德规范于不顾,弄得整个亚特兰大上流社会为之侧目。

就在这时,她结识了落拓不羁、潇洒风流的酒贩子雷德·厄普肖。在亲友们的一片反对声中,1922年9月2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嫁始了厄普肖。

蜜月刚过,新婚夫妇之间已经出现裂痕。厄普肖是个白瑞德式的人物,也可以说白瑞德的原型恰恰来自厄普肖。干出一系列令她心碎之事,在新婚不久便弃她而去……厄普肖走后,他的朋友约翰·马什给予了玛格丽特不少关怀和帮助。马什在她出嫁以前已经爱上了她,同时对她身上的才华赞赏不已。在马什的帮助和鼓励下,玛格丽特当上了一名报社记者。她干得很投入,也很出色。为了摸清高空作业者在工作时的感受,她曾把自己吊在200英尺高的楼房窗外;为了用手中的笔勾画出佐治亚州五位英雄将领的形象,她在图书馆里一扎就是几个星期……她的生花妙笔将英雄们刻画得惟妙惟肖,就在这时,她产生了一个念头:写一写战争期间英雄的男人们身后那些了不起的女性。

1925年7月4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从1926年开始。断断续续写了九年。200多页稿纸装在一个个大口袋里,没有成型,更谈不上定稿。

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接下去,便是从小说到电影的艰苦历程。版权所属、剧本改编、制片人、演员、导演……整整折腾了三年。终于,这部定名为《乱世佳人》的影片和观众见面了,整个美国,甚至可以说整个世界为之轰动,玛格丽特·米切尔再次受到世人的瞩目。

《乱世佳人》成为百年影史上无可争议的经典之作,小说《飘》也在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不过,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却渐渐从辉煌走入平静,这是她想要的,也是她不想要的。

1949年8月11日晚,在去看电影的路上,一场意外车祸将玛格丽特·米切尔撞倒在地,她失血很多,昏迷不醒,医生们拼命抢救,最终仍回天无力……一个传奇式的女子就这样走完了她那不平凡的一生。她没有给这个世界留下一儿半女,这个世界却因她而留下一部感人的小说,一部不朽的电影佳作。

⑺ 生花妙笔这个成语写的是李白的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成语

铁杵磨针 (tiě chǔ mó zhēn )
是一个成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情也能做成功。

本文出自《方舆胜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顺,弃学途中偶遇一老妇人用铁杵磨针,对自己的触动很大,终于发奋读书,最终学有大成。“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就出自这个故事,这句话也成为激励后人持之以恒求学的名言警句。

⑻ 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

三国时代,魏蜀吴恶战连场。有一次,关羽挥军攻打曹兵时,右臂中了敌人的毒箭。众将请关公班师回荆州调治,关公不允,说:“我不能因小小创伤,而误了军国大事。”

众人只好四方访寻名医。一日,来了一个自称华佗的医生,他说听闻关公中了毒箭,特来医治。这时,关公的右臂痛得厉害,正和马良下棋来分散注意力,以免自己露出痛苦的表情而乱了军心。

华佗看过关公的箭伤,说:“君侯的手臂若再不治理,恐怕便要废了!如果要根治,便得把君侯的手臂牢牢缚在柱上,然后我用刀把皮肉割开至见骨,刮去骨头上的毒,再敷上药,以线缝合,这才治得好,但恐君侯惧怕。”

关公听了,笑说自己不是世间俗子,不怕痛,更不用把臂缚在柱上;并让人先送上食物,说:“先生远道而来,请先用酒菜!”关公陪着华佗吃了一会,便伸出了右臂,说:“现在就请动手,我照样下棋吃喝,请先生不要见怪!”华佗也不再说什么,取出一把尖刀,请人在关公的臂下放上一个盆子,看准了位置,下刀把关公的皮肉割开。

关公吃喝如常,华佗气定神闲说:“我用刀把君侯骨头上的毒给刮走,这就好了!”华佗的手法娴熟,话刚说完,手上的刀子已经在关公手臂的骨头上来回刮,还发出悉悉的声音,流出的血也溢出了盆子。将士见到这情境,都掩面失色,惟独关公仍继续下棋吃喝,面不改容。不久,华佗把毒刮尽,敷上药,并把伤口缝合。

关公大笑而起,对众将说:“此臂伸舒如故,一点也不痛。先生真是神医!” 华佗说道:“我为医一生,从未见到过你这样的人。君侯真天神也!君侯箭疮虽治,但必须爱护。切勿怒气伤触。过百日后,就会平复如旧。” 关公箭疮既愈,拿出黄金百两酬谢,并设席款待华佗。华佗婉拒说:“某闻君侯高义,特来医治,没有希望要回报!”坚辞不受,留药一帖,以敷疮口,辞别而去。

后人有诗曰:“治病须分内外科,世间妙艺苦无多。神威罕及惟关将,圣手能医说华佗。”

(8)生花妙笔的故事扩展阅读

《刮骨疗毒》创作背景

罗贯中之所以将医生写成是华佗,大概因为华佗是当时的名医且擅长外科手术,治箭伤理更不成问题。如此“有根有据”,加之作者的生花妙笔,把故事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何人不信“刮骨疗毒”的真实性呢?

其实,古代有“刮骨”经历的勇将远非关羽一人。据《北史》载:长孙子彦坠马折臂,肘上骨起寸余,乃命开肉锯骨,流血数升,言戏自若,人以为“逾于关羽”。《宋史》记载:赵匡胤在北周时攻入寿春,“城中发连弩射之,矢大如椽,牙将张琼以身蔽之,矢中琼髀,镞甲着骨不出。琼饮酒一大厄,令人破骨出之,流血数升,神色自若。”南宋名将韩世忠也曾有“中毒矢入骨,亦用强弩括之”的经历。至明代,这样的例子也屡屡见载于史书中,不胜枚举。

不过,后人还是最佩服关羽,一则是关羽所处的时代较早;二则“大刀关公”这个勇猛无比的形象早已深入民心。加之《三国志》中的“伸臂令劈之,时方与诸将饮,臂血流于盘器,而公言笑自若”的生动描述,也令人觉得更真实可信。

《三国演义》刮骨疗毒的故事,既夸张了关羽虎将非同寻常的大丈夫气概,又赞颂了华佗神医的高明医道,这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至今还脍炙人口。

当然,华佗为关羽刮骨,只是一个演义故事。在史书《三国志》的《关羽传》里并没有说明为关羽治病的医者是谁,《华佗传》里也没有记载他为关羽治过病。何况,华佗发明了麻醉剂,也不必让病人去经受不麻醉就刮骨的痛楚。但是,华佗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医生,却是实情。在史学家陈寿写的《三国志》和范晔写的《后汉书》里都有他的传记,留下了这位杰出医学家一生的光辉业绩,但都写到对华佗的死感到惋惜。

⑼ 生花妙笔是写谁的故事

生花妙笔
生花妙笔 (shēng huā miào bǐ)
解释: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褒义词
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感谢画家的~呵,把我又带回毛主席身边。 ★韩静霆《小八路的怀念》诗
妙笔生花(miào bǐ shēng huā)
解释: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或绘画才能。
出处: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示例:她~,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
近义词:画龙点睛,妙笔生花。
典故: 唐代著名的大诗人李白,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传说他有一天在油灯下读书写字,一连三个时辰没动地方。后来实在太累了,不知不觉地趴在桌上睡着了。这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他还在写字,写着写着,笔杆上开出了鲜艳的花朵,花香沁人心肺,令人陶醉。后来又从空中飞来了一张张白纸,雪白雪白的,直落笔下。李白高兴极了,紧握那支妙笔,飞快地写着,写了一张又一张。不一会儿,李白身边开满了鲜花,原来这些花都是落在纸上的字变的。 李白后来写下了大量的不朽诗篇,这些佳作,流传千古,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句成语形容才思横溢,诗文佳美。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