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节日里的故事作文

节日里的故事作文

发布时间: 2020-12-17 20:10:19

㈠ 节日中的故事作文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㈡ 以“节日里有个——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年年清明来都逢雨,那源雨像漫天飞舞的泪花!也习惯了在清明节看雨、淋雨;如果哪一年破例遇上个大睛天,心,总觉得这个节不圆满,有些残缺。也许,也只有这样的情与景,才能给逝去的灵魂一丝慰藉吧!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清明墓碑前,无限的感伤将被抒发,祭祀者的泪珠将串成一段段湿漉的回忆,暖春的微风抹不净伤感人的眼睛。人生漫长的旅途不会停歇,宗脉的延续是一串加粗的省略号,老人的白发便是清明节最醒目的问号,孝顺与赡养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是炎黄子孙对清明的最佳诠释。让孝敬之心日日在,坚持善待自己的父母与老人,在暖春四月的某个清明,立于拂起万千愁绪的细风中,才不至于面对死气沉沉的墓碑,空余幽幽的哀叹和无边的自责,背负一团心冷在风里哀号盘旋。

㈢ 以节日里为题的作文

春节】
在我的记忆中,每年的春节都是差不多的,热闹、喜庆而祥和.
在我们家爸爸、妈妈、爷爷开始准备过年,他们从超市买来许多好吃的,这时候也是小孩子最憧憬的时刻.过年的前昔,要干的事情多得惊人:大扫除和挑水还有腌泡菜等等;每一次干活总会把我累得虚脱,以至于我那几天,不仅肚子饿和我“闹革命”,还因为饿着没有力气“光荣”的评上了懒汉的罪名.每天的大扫除是必修课,一大早便会从被窝拉到扫把前,往往一天打扫一个屋子,那样的打扫对于灰尘和头发丝确实有效,连空气中的灰尘都像长了脚了一用,不敢侵犯进屋子.在春节的各个日子中,初一可是我的最爱.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放鞭炮,男孩子们欢喜得蹦来跳去.我也乐在其中,点燃了一支冲天炮,哪料一时没松手,我的销售开花了,烫得我只“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爆竹的包装纸成了座山.我便随爸妈到亲戚家去走人户去了,要一直到第二天才能回来.
初一过后的几天,并没有什么新鲜事:每天都吃上一顿的剩菜,等到把剩菜吃完了,又吃老早就住好的菜,只是不曾吃过而已.元宵的时候家家都吃汤圆,象征着团团园园.晚上还得一宿不睡,我哪管什么破规矩,倒头便睡.
晚上听老一辈的讲熬夜的来历: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
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春节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篇二:快乐的春节】
春节是家里最热闹的时候,到处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腊月30下午,爸爸忙着贴春联,我和弟弟忙着帮爸爸抹浆糊,我们在大门中央贴了一个大大的福字,大门两边贴上了喜庆的春联,上联是“银蛇携福气”,下联是“紫燕舞春风”,横批“新春大吉”.我们很快就贴好了春联,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非常开心.在大门的两旁爸爸还挂起了两个大红灯笼,预示着新的一年里日子越过越红火.
除夕早晨,我穿上新衣服,就和弟弟看爸爸放鞭炮.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我们耳朵里穿过,好像要把祝福送到千家万户,我们开心极了.夜晚,我们吃过晚饭,我就和爸爸、妈妈和姐姐一起观看春节联欢晚会.那精彩的表演让我心情豁然开朗,有相声,有小品还有歌舞……非常好看.
大年初一我刚起床,就发现枕头底下有压岁钱,弟弟也有,我们开心的笑了,然后我们吃完饺子,就去奶奶家拜年,拜完以后,爷爷奶奶,就给我们压岁钱,还把好吃的都拿出来了,给我们吃,我们都非常开心.
我喜欢过年,过年真好!

㈣ 节日里的一件事,800字作文

中国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在这些节日里还有很多习俗,比如:中秋节吃月饼,看月亮;元宵节包汤圆、包饺子;清明节扫墓、踏青……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
那是去年的元宵节,元宵节那天,外婆突然宣布要教我包汤圆,她说:“元宵节,元宵节,就是要吃汤圆嘛!外面买的,还不如自己做的有意义。”“太好了!太好了!”我高兴的叫道。
外婆先去超市买回来了一些汤圆皮、红豆。外婆说:“先把红豆泡软了再捣碎。”我想:这么简单,谁不会呀!用热水泡了大约三小时,红豆就软了,我开始捣起来,刚刚开始我还很有劲,可到后来,我就渐渐的体力不支了。我把捣好的红豆沙拿给外婆看,我自以为捣的很好,谁知外婆却说:“哎呀呀!你都没有捣烂,我演示给你看看。”只见外婆很熟练的捣起来,不一会儿,红豆泥就捣好了。我看的目瞪口呆,我想:我可不能输给外婆。于是我把剩下的红豆像外婆那样捣好了。
“然后,我们要把红豆泥包进汤圆皮里面,看着是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就难多了。”外婆先在手上涂了一些面粉,接着用一根筷子夹起一些红豆泥,迅速的搓成一个球,然后放进皮里面,再把皮捏合。看着外婆熟练的动作,我也想来试试,于是我提议,和外婆比赛谁做的多。我把手上涂满面粉,再用筷子夹一些豆沙,我想把它们捏成圆形时,却总也捏不好。要不就是捏的不圆,就是捏圆了,也散架了。我见外婆那里已经有一大推了,心里十分焦急。我想:怎么办呀?要输了!于是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乱弄一气。后来,皮没了,我们开始数,我做的汤圆比外婆的多,但都包的没外婆好。外婆说:“做事情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羞愧的低下了头,甘愿服输,我把我包的都拆开来再包。第二次我包的很仔细,明显比第一次好。下了锅,没几分钟,热气腾腾的汤圆就出锅了。吃着自己包的汤圆,我的心里甜滋滋的,像吃了蜜一样。
我吃过超市里卖的汤圆,虽然我包的没它的好,但毕竟是自己包的,其中包含了自己的劳动,更有意义

㈤ 春节里一个怎样的故事作文500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让它化凶为吉。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经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㈥ 600字作文节日里有个关于你的故事

今天和往常不一样,公园里人很多。人们身着节日盛装,面带节日的欢乐,显得回非常高兴。
公园里一切都变绿答了。山变绿了,小草从土壤中伸着懒腰探出头来,好像在和春姑娘打招呼;树变绿了,嫩嫩的叶芽长满了枝头,远远望去美丽极了;湖水也变绿了,小鱼在湖水中游来游去,仿佛正在捉迷藏。湖面上一只只鹅形游船穿梭往来,鹅船中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绿的……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公园的广场上孩子们在轮滑,老人在放风筝。花园里,人们正在观赏节日里刚摆放出来的各种盆花。环形路上,节日里休假的人们正在悠闲地散步。
五一节,实在是劳动者的节日。

㈦ 作文《节日里有个温馨的故事》

节日里有个温馨的故事

那天是十月一号,一大早,我骑着自行车心急火燎地往舞蹈学校赶,因为留恋温暖的被窝,我起床晚了,一想起吴老师凶神恶煞一般的面孔,我恨不得能插上翅膀立马就飞到学校……

都怨这“关键时刻掉链子”的破车!在那段城市坑坑洼洼的路面上,我那不争气的“破驴”“罢工”了——链子掉了!自己安吧,不会;推着走吧,卡壳儿。我站在原地既前进不了,又后退不得,像是被牢牢“焊”住了一样。心里那个急呀,实在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欲哭无泪,只好眼巴巴瞅着路上过往的行人,渴望能有一个“观世音菩萨”对我出手相救。

一位骑电动车的阿姨过来了,她对我视而不见;一位骑摩托车的叔叔过来了,他对我不理不睬;一辆小汽车开过去了,它只是在屁股后面冲我喷出一股白烟儿;一位骑自行车的大哥哥过去了,他像是有什么急事,连看都没看我一眼……很快地,十几分钟过去了,可怜的我呆立在瑟瑟寒风中,浑身冰冷,几乎成了个冰人儿。

我快要绝望了,正准备把车子扔到地上,回家叫爸爸来处理,迎面过来一位卖菜的老爷爷,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骑着一辆很旧的三轮车,上面装着大白菜。我心想:那么多看上去很有修养的人都不帮我,何况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老汉呢?他一定也会对我不管不问的。可出乎意料的是,他看到我沮丧不安的样子,又看了看那“焊”在地上的车子,什么都明白了。“孩子,是链子掉了吧?别着急,来,我帮你把它安上。”没等我回答,老爷爷已经停好车子,蹲下身子用那双粗壮有力的大手安起车链子来。没想到他还真厉害,只那么两三下,我的车链子就乖乖地回到“轨道”上去了,老爷爷又用手一摇车镫儿,自行车轮就飞速旋转起来。他站起来,拍拍双手,慈祥地对我一笑,“这下好啦,你又可以骑了。”我对他十分感激,但……“老爷爷,您的手……”“孩子,你是说我手上的油污吧?没关系,老百姓的手不怕这个。”说着,他若无其事地从车上拿了两片菜叶就那么一擦,便不声不响地骑上三轮车走了。

虽然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星期,可我还是经常想起它,我忘不了那位老爷爷的模样——一头花白的头发,布满皱纹的脸庞,憨厚慈祥的笑容,还有那双粗壮有力的,沾满油污的大手……
忘不了这个十一,忘不了这个温馨的故事!

㈧ 节日里有个 故事初三作文600

今天和往常不一样,公园里人很多。人们身着节日盛装,面带节日的欢乐,显专得非常属高兴。
公园里一切都变绿了。山变绿了,小草从土壤中伸着懒腰探出头来,好像在和春姑娘打招呼;树变绿了,嫩嫩的叶芽长满了枝头,远远望去美丽极了;湖水也变绿了,小鱼在湖水中游来游去,仿佛正在捉迷藏。湖面上一只只鹅形游船穿梭往来,鹅船中有白的、有粉的、还有绿的……这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公园的广场上孩子们在轮滑,老人在放风筝。花园里,人们正在观赏节日里刚摆放出来的各种盆花。环形路上,节日里休假的人们正在悠闲地散步。
五一节,实在是劳动者的节日。

㈨ 《节日的故事》作文

侗族的节日很多,全年不下20多个,且因地而异。现择其较具普遍性而又有特色的列举于下。

1. 春节

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式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与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区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祀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他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次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2. 侗年

根据侗历来确定的新年。一般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过此年。仅有部分地方仍过侗年。这些地方每年过两种年。称侗年为小年。春节为大年。榕江七十二寨一带的侗寨于农历十一月初过侗年。十月将屋前屋后打扫干净,杀猪宰牛,舂糍粑,准备过年。从十一月初一到初五举行大规模的踩歌堂、跳芦笙和斗牛活动。有的地方把姓氏节也称为过侗年,各个姓氏节日期不一。但一般为农历的十一月。

3. 吃新节

侗族古老的传统节日,盛行于广大侗族地区。但各地吃新的时间和仪式不相同。有的在农历六月、七月、八月的某一天。吃新节实际是祭祖节。每到这一节日侗族群众摘下新米煮熟以祭祖。

4. 林王节

纪念侗族农民起义军领袖林宽的节日。时间是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辰日。过年的特别食品是巨大的粽粑。每个粽粑粗如海碗,长约两市尺,几十张粽叶才能包一个,三五人方可吃完。相传林宽常率军转战南北,其母亲怕儿子吃不饱,总给他包大粽子。后人为纪念王宽也沿袭了其母亲包大粽子的习俗。每到那一天侗族群众用酒、肉、大粽粑祭奠林王。祭祀仪式上,大人小孩都要唱《林王古歌》,唱罢古歌,老人还要向后代讲述林王故事,使英雄事迹代代相传。

5. 大雾梁歌节

也称大戊梁歌会。每年立夏前18天,湘黔桂三省(区)边境的侗族,还有苗族瑶族等青年云集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的大雾梁上,举行一年一度的歌会,参加人数少则数千,多者上万人。这个歌会是由纪念一对饮恨惨的恋人而兴起的。

6. 赶歌坪

又称二十坪歌会,盛行于贵州天柱、锦屏等县的高坝、平岑、兰田、渡马、圣德山、大林山、莲花坪等地。尤以锦屏、天柱、剑河交界处的高坝、平岑一带最为热闹。每年农历七月二十日,侗族男女青年成群结队奔向歌坪。赶会的群众多达万人。姑娘小伙三五成群,相互对歌,互诉衷情。各寨歌队也纷纷前来赛歌。相传该歌会是为纪念,一位忠于爱情的歌手而形成的。

7.“为也”

“为也”是侗语音译,为做客之意。但这种客人不是一般的客人,是特指村寨之间互相访问的集体客人。当地汉话称为“吃乡食”。一般在春间或秋后进行,是侗乡规模最大的社交和娱乐活动。规模不等,少则20—30人,多则100余人。男女老少均可参加。都要带上本寨的歌队、戏班、芦笙队、诵款人等。事先由客寨到主寨下贴,主寨认可接受贴子,双方约定日子。主寨各家各户作好接待准备,客寨组织好队伍,作好行前准备。

贵州黎平、榕江、从江一带的“为也”队伍多以歌队或戏班为主。当客人来到主寨时,主寨的姑娘们用稻草人、布匹或板凳、织布机、水桶等物品拦住寨门,唱起了拦路歌。双方对答后,放炮迎客,杀猪宰牛,盛情接待。“为也”期间,整个村寨成了文娱大舞台,开展对歌、唱戏、斗牛等活动。客人走时,每个姑娘拿出几条自织手帕挂在竹竿上作为赠送给客人的礼物。还要包上装鱼肉的糯米饭包给客人路上作午餐。

广西三江的“为也”队伍多带上芦笙队。芦笙队员身穿羽毛花衣,头插鸡尾。路过其他村寨时,奏《过路曲》,不进寨。快到主寨时,奏《进寨曲》。主寨芦笙队奏《迎客曲》出迎。进寨后,主客两队进鼓楼坪赛芦笙。赛完后,芦笙队和其他客人都集中在鼓楼坪上,待主寨寨老一声令下,主人们便争相涌入坪中“抢客”。他们抢去客人头上的鸡尾,客人便随之到家,宴饮作乐。次日再比赛芦笙。有的地方还要举行踩歌堂、对歌、比武等活动。欢度3—5日方散。别离前要举办一次全寨性大宴,侗语称janlsigx,在鼓楼或风雨桥上举行。席间主客各出一人,讲诵款词和赞颂歌。

8.八月十五

侗族过八月十五中秋节,除吃月饼、赏月亮等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一些特殊内容。北部侗乡有以青年男女社交为主的“八月十五哥送饼”的活动。这天早饮后,后生们背上月饼,到预先约定的地方与姑娘们相会。见面后,按花园会友的传统程序坐定。后生取出月饼排成双数摆开,用歌声劝姑娘们吃月饼。姑娘以歌答谢。双方一边吃月饼,一边用歌和白话互诉衷情。直到夕阳西下才告别。分手时,小伙装剩下的月饼包好送给姑娘。新晃有“八月十五偷月亮菜”的习俗。相传中秋之夜偷食别人家的瓜果蔬菜会带来健康、幸福。月亮下“偷”来的菜只能在野外食用,不能带回家中。

康缴示隋政超旺遇亚谟浚戎颐垦鞠夤颜箴璇手榕

㈩ 节日里的故事,作文,怎么写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端午节传统习俗是吃粽子。快到端午节了,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着包粽子活动,大人们先把两片竹叶叠在一起,然后放入糯米等各种调料,包成立体的三角形,再用细绳缠紧。粽子的口味有很多,如:加糖的,肉馅的,还有加蛋黄的等等就连粽子的形状也是各种各样的,如:圆形,三角形……让我看的眼花缭乱。过了一会儿,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拿来蒸,过上半个钟头,妈妈把粽子放到桌上,我看到粽子像一个小胖娃娃,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拨开它的竹叶,我又看到里面的糯米从肉色变到黄色,我情不自禁的尝了一口,啊!好吃的无法形容……忽然,我听到外面传来了一阵阵“嘿哟”,“嘿哟”的呐喊声,我连忙从窗口望出去,只见湖里的龙舟上一个人在擂鼓,还有八个人在划浆,而且比赛队员都整齐有规律地呐喊着,划动着,个个都生龙活虎,并且精神抖擞。看那一艘艘龙舟就像一支支发射出去的利箭一样向前冲去。在岸上的啦啦队员们也都大声的喊着;“加油”,“加油”!龙舟听到大家为它喊“加油”似乎变得更快了。啊!端午节既能吃上美味的粽子,又能看上精彩的赛龙舟比赛,真是趣味无穷啊!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节那就好了!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