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故事大全 » 砺剑成语

砺剑成语

发布时间: 2021-03-16 01:27:48

① 急需!世纪宝鼎里的两个成语“钟鸣鼎食”和“一言九鼎”分别是什么意思啊急需!

钟鸣鼎食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阎闾扑地,钟鸣鼎食之家。”鼎:古代炊具。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夫纤啬筋力,治生之正道也,而富者必用奇胜。田农,掘业,而秦扬以盖一州。掘冢,奸事也,而田叔以起。博戏,恶业也,而桓发用富。行贾,丈夫贱行也,而雍乐成以饶。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卖浆,小业也,而张氏千万。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胃脯,简微耳,浊氏连骑。马医,浅方,张里击钟。此皆诚壹之所致。”
【用例】(清?儒林医隐《医界镜?第十四回》):“且夫人夙兴夜寐,治产有方,珠履玳瑁,不减昔时之丰盛,‘钟鸣鼎食’,犹然昔日之繁华哩。”
【解说】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一言九鼎
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一样重。

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

又常用作信守诺言,用法如“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比喻信守诺言。常用来表达重诺、极信守诺言。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

一言九鼎

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示例〗你若是专家或者要人,~,那自当别论。 ★朱自清《很好》

② 请写出十个以上由历史演变而来的成语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余音绕梁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 “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
中国流传的“下里巴人”的成语故事,讲的就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巴人歌曲,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流行歌曲”了。巴部族以白虎为图腾,以部落首领廪君(传说是白虎的化身)为祖,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1000多年前,武王伐纣,联合八百诸侯,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钟鸣鼎食
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焚琴煮鹤
释义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来源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这个成语是说是说古代某大人物,以风雅人士自居,又是吟诗又是自费出书,据说曾留学车迟之国镀过金。 见了当老师或写文章的家伙, 都亲切握手,热烈交谈 。很是一番高级境界。一位朋友送他古琴一张,白鹤一对。 过了两天去拜访,那大号之官早当成烂木头和鹭鸶炖靓汤喝啦。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郑卫之音
典出于《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魏文侯问子夏说:“我听古代音乐,既高雅又正统,往往担心自己会睡着,因为听起来很疲倦;而听郑国(国都在今新郑)和卫国的音乐时则不知疲倦,虽然郑、卫之音乐被认为是淫糜之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传统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差别就是如此吗?”

后来在对礼乐的观点上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孔子提倡雅乐,故而郑卫之音便一直受到排斥,但生命力极强地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被称为俗乐。糜丽的文风也称为“郑卫之音”。

③ 与音乐有关的十个成语故事

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锺子期竟能领会这是 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 之心而与吾心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俞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流水” 钟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余音绕梁
传说春秋战国时代,韩国有个名叫韩娥的歌唱能手,闻名全国。有一年,韩国突然发起狂风暴雨,洪水决堤,巨浪冲天,把田园、房屋都冲毁了,百姓纷纷跑命。韩娥在乡亲帮助下幸免于难,投奔齐国。途中盘缠用尽,唯有卖唱为生。她一路走一路唱,歌声的美妙动人,可谓登峰造极。她人走了,大家还是觉得她仍在自己身旁,歌声仍旧回旋在屋梁之间,久久不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成语,就原于此。

韩娥来到齐国雍门的地方,天已黑了,饥饿和疲劳折磨着她,遂向客店走去,准备投宿。谁知一踏进店门就被掌柜连骂带推赶出门外。这时候,韩娥深切地感受到父老乡亲的苦难和眼前所受的屈辱,把心中的激情化作了一曲人间最哀怨凄楚的歌声。歌声向雍门四面八方飘去,一时间山风停啸,河水停流,行者止步,泣天动地。以致韩娥走后,雍门男女老少仍然沉入愁海之中,昼不能吃,夜不能眠,天天如此。于是百姓选派一青年作代表,催马扬鞭追上韩娥,恳请她返回雍门。途中,百姓夹道相迎,盛情款待。韩娥感受到百姓亲如家人的深情,化悲为喜,唱起了欢乐的歌,歌声又立即传遍千家万户。于是大家愁云消散,高歌欢舞,把雍门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阳关三叠
《阳关三叠》是唐代蓍名琴歌,以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为词:“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因诗中有“阳关”、“谓城”两地名,故又称为《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也成为送友酬唱的代名词。三叠指的是全曲三段基本上是一个曲调变化反复三次。
《阳关三叠》传至后代,有多种曲谱和唱法,仅宋时就有三种,苏轼曾说他本人就听过两种。现存《阳关三叠》琴歌谱共30多种,它们在曲式结构上有些差别,曲调则大同小异。全曲曲调纯朴而富有激情,略带淡淡的愁绪,以同音反复作为结束音,强化了离情别意及对远行友人的关怀,与诗的主题十分吻合。

滥竽充数
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心里得意极了。

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闵(min)王继承了王位。齐闵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闵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的典故来自《楚辞》中的《宋玉答楚王问》一文。楚襄王问宋玉,先生有什么隐藏的德行么?为何士民众庶不怎么称誉你啊?宋玉说,有歌者客于楚国郢中,起初吟唱"下里巴人",国中和者有数千人。当歌者唱"阳阿薤露"时,国中和者只有数百人。当歌者唱" 阳春白雪"时,国中和者不过数十人。当歌曲再增加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即"引商刻羽,杂以流徵"的时候,国中和者不过三数人而已。宋玉的结论是,"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阳春白雪"等歌曲越高雅、越复杂,能唱和的人自然越来越少,即曲高和寡。

下里巴人
战国时代流传于巴、楚交汇之地的《下里巴人》,应该是周武王伐纣时巴人乐歌的历史延续与自然演进。关于《下里巴人》的记载始见于宋玉的《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中国流传的“下里巴人”的成语故事,讲的就是2000多年前战国时,有客人在楚国郢都唱巴人歌曲,一曲“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之者数千人”。这可以说是有史记载的世界上最早最有名的“流行歌曲”了。巴部族以白虎为图腾,以部落首领廪君(传说是白虎的化身)为祖,勇猛且善歌舞。公元前1000多年前,武王伐纣,联合八百诸侯,其中“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人”。

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一部分保留在古籍中,一部分埋藏在地下,一部分流传在民间。民间文艺之所以千古流传而不绝于世,在于它通过人民大众世代口头传承的形式,既可以免遭“焚书”之劫,又可避“文字狱”之难。战国时期流传于巴、楚民间的《下里巴人》,便是由古代人传承下来的原始乐歌,巴人是一个历史十分悠久的民族,其历史可上溯至夏禹时代。

宋玉将当时(楚王即楚襄王,其年代在公元前3世纪)楚地传唱的歌曲分作三类:一类之《下里巴人》相当于现代的通俗歌曲;二类之《阳阿》、《薤露》比较通俗;三类之《阳春》、《白雪》为高雅歌曲。

后来泛指通俗文艺,如:
谭、娄纯正儒者,那得动意于下里巴人。——清·李绿园《歧路灯》

对牛弹琴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上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有一天,他来到郊外,春风徐徐地吹着,垂柳轻轻地动着,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致来了,摆上琴,拨动琴弦,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乐曲--"清角之操"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
公明仪想,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该换个曲调,弹弹小曲。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
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弹奏最拿手的曲子。这回呢,老黄牛偶尔甩甩尾巴,赶着牛虻,仍然低头闷不吱声地吃草。
最后,老黄牛慢悠悠地走了。换个地方去吃草了。
公明仪见老黄牛始终无动于衷,很是失望。人们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最后,公明仪也只好叹口气,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没趣。

钟鸣鼎食
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焚琴煮鹤
释义把琴当柴烧,把鹤煮了吃。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来源宋·胡仔《苕溪渔隐丛篆集》引《西清诗话》:“义山《杂纂》,品目数十,盖以文滑稽者。其一曰杀风景,谓清泉濯足,花下晒晖,背山起楼,烧琴煮鹤。”

这个成语是说是说古代某大人物,以
风雅人士自居,又是吟诗又是自费出书,据说曾留学车迟之国镀
过金。 见了当老师或写文章的家伙, 都亲切握手,热烈交谈 。
很是一番高级境界。一位朋友送他古琴一张,白鹤一对。 过
了两天去拜访,那大号之官早当成烂木头和鹭鸶炖靓汤喝啦。

四面楚歌
项羽和刘邦原来约定以鸿沟(在今河南荣县境贾鲁河)东西边作为界限,互不侵犯。后来刘邦听从张良和陈平的规劝,觉得应该趁项羽衰弱的时候消灭他,就又和韩信、彭越、刘贾会合兵力追击正在向东开往彭城(即今江苏徐州) 的项羽部队。终于布置了几层兵力,把项羽紧紧围在垓下(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这时,项羽手下的兵士已经很少,粮食又没有了。夜里听见四面围住他的军队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得到了楚地了吗? 为什么他的部队里面楚人这么多呢?”说着,心里已丧失了斗志,便从床上爬起来,在营帐里面喝酒,并和他最宠爱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泪,在一旁的人也非常难过,都觉得抬不起头来。虞姬自刎于项羽的马前,项羽英雄末路,带了仅剩兵卒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因为这个故事里面有项羽听见四周唱起楚歌,感觉吃惊,接看又失败自杀的情节,所以以后的人就用“四面楚歌”这句话,形容人们遭受各方面攻击或逼迫的人事环境,而致陷于孤立窘迫的境地。

郑卫之音: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音: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

郑卫之音
典出于《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魏文侯问子夏说:“我听古代音乐,既高雅又正统,往往担心自己会睡着,因为听起来很疲倦;而听郑国(国都在今新郑)和卫国的音乐时则不知疲倦,虽然郑、卫之音乐被认为是淫糜之音。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古代音乐和现代音乐、传统音乐和通俗音乐的差别就是如此吗?”

后来在对礼乐的观点上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孔子提倡雅乐,故而郑卫之音便一直受到排斥,但生命力极强地受到大部分人的喜爱,被称为俗乐。糜丽的文风也称为“郑卫之音”。

④ 关于砺剑的成语

刀光剑影dāoguāngjiànyǐng
[释义]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激烈斗争的场面。
[语出] 南朝·梁·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辨形] 剑;不能写作“箭”。
[近义] 剑拔弩张 杀气腾腾 山雨欲来 磨刀霍霍

⑤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用什么成语形容

⑥ 成语填空( )鸣( )食,谢谢

钟鸣鼎食【 zhōng míng dǐng shí
[编辑本段]【释 义】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编辑本段]【出 处】
《史记·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编辑本段]【示 例】
谁知这样~的人家儿,如今养的子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钟鸣鼎食的巨室不是像荣国府那样靠着先祖庇荫而碌碌无为地寄生,恰恰是天天靠着不断的创业实现着巨大的资金积累和财富滚动。出之余秋雨《抱愧山西》。
[编辑本段]【用法】
作定语;常与“之家”连用
[编辑本段]【典 故】
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敲着钟,列鼎而食)。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唐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⑦ 关于音乐的成语(10个)

声震林木、来阳关三叠、繁弦急源管、曲高和寡、靡靡之音、声动梁尘、游鱼出听、绕梁之音、绕梁三日、余音绕梁。

一、声动梁尘

白话释义:歌声嘹亮动人

出处:《别录》:“发声尽动梁上尘。”

朝代:汉

作者:刘向

译文:歌声竟然是梁木上的灰尘都抖动下来

二、游鱼出听

白话释义: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出处:《琅玡代醉编》:“伯牙鼓琴,游鱼出听。”

朝代:明

作者:张鼎思

译文:伯牙鼓琴,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

三、绕梁之音

白话释义:形容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参见“余音绕梁”。

出处:《演连珠》:“绕梁之音,实萦弦所思。”

朝代:晋
作者:陆机
翻译:歌声美妙动听,长久留在人们耳中,让人思念起那弦音绕耳。
四、绕梁三日
白话释义: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翻译: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三日都还没停止。

五、余音绕梁

白话释义:后用来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韩娥去齐国,路上断了粮,便以歌唱求食。唱后歌声绕着屋梁三天不绝。

朝代:春秋

作者:列子

⑧ 什么鸣鼎食成语

钟鸣鼎食 【近义】锦衣玉食、灯红酒绿、花天酒地 【反义】粗茶淡饭、荆钗布裙、食淡衣粗

⑨ 鼎,钟,食,鸣,四个字组成的成语

钟鸣鼎食
钟:古代乐器;鼎:古代炊器。击钟列鼎而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司马迁论人能出类拔萃,富甲一方,实有非凡之毅力。盖人精打细算,勤奋节俭,乃生财致富之正途,故致富者必出奇制胜也。耕田务农乃繁重之业,而秦杨以之为一州首富。掘坟盗墓本为作奸犯科,而田叔以之起家兴旺。赌技博戏本为不良之行,而桓发以之而富甲一方。沿街叫卖为男人贱业,而雍乐成以之殷实富饶。贩脂卖膏为耻辱之业,而雍伯以之获利千金。卖水鬻浆本为小本经营,而张氏以之赚钱千万。磨刀砺剑本为雕虫小技,而郅氏以之列鼎而食。售羊胃肉脯乃微不足道之事,而浊氏以之车马成行。为马治病乃低浅医术,而张里以之击钟佐食。彼等皆由于专心笃志而致富也。“钟鸣鼎食”之成语,即由此典故演变而来。

⑩ “含英咀华” 成语是什么意思

基本释义

咀:细嚼,引伸为体味;英、华:这里指精华。比喻读书吸取其精华。

拼音:

[ hán yīng jǔ huá ]

出 处

唐·韩愈《进学解》:“沉浸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

热点内容
古代励志的名言 发布:2021-03-16 21:50:46 浏览:209
形容儿孙绕膝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9:35 浏览:878
席慕蓉赏析印记 发布:2021-03-16 21:48:26 浏览:311
权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语 发布:2021-03-16 21:48:22 浏览:584
能听的儿童故事 发布:2021-03-16 21:48:15 浏览:285
关于足球的诗歌词句 发布:2021-03-16 21:47:40 浏览:870
拖拉机的古诗 发布:2021-03-16 21:42:53 浏览:571
亮甜的诗句 发布:2021-03-16 21:42:00 浏览:831
广东话生日快乐祝福语 发布:2021-03-16 21:38:55 浏览:409
嘘的短句 发布:2021-03-16 21:38:07 浏览: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