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故事50字
『壹』 《我家乡的京剧》50字
我最喜欢的戏剧是京剧,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年的历史,京剧更是我们中国的“国粹”。
京剧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博采众长,是中国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
成的。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
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
为生、旦、净、末、丑、武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贰』 京剧小故事
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获得空前成功。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经常和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于在1840年,一个以(西皮)(二黄)为主要声腔的新剧种——“京剧”诞生了。
『叁』 京剧字数少的小故事
(传统剧目)是京剧《红鬃烈马》中的一出折子戏,讲的是:出身高贵门第的妻子王宝钏独居破瓦寒窑18年,在困顿中写下血书,托鸿雁寄往西凉。薛平贵得信,告别代战公主,急返长安,在武家坡前遇见王宝钏。夫妻分离18年,容颜难辨,不敢贸然相认。薛平贵借问路试探宝钏,王清贫艰苦,坚守贞节,逃回寒窑。薛平贵赶至窑前,细说缘由,赔诉前情,夫妻才得相认。
『肆』 京剧人物的小故事(20字)
你上隔三差五戏曲网,看看,哪里有你要找的东西!
『伍』 京剧简介50字左右
京剧,曾称平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5)京剧小故事50字扩展阅读:
京剧行当的划分,除依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和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外,主要是按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分类。京剧班社旧有“七行七科”之说 :七行即生行、旦行(亦称占行)、净行、丑行、杂行、武行、流行。
京剧舞台上的一切都不是按照生活里的原貌出现的。京剧舞台上的角色也不是按照生活当中人的本来面貌出现的,而是根据所扮演角色的性别、性格、年龄、职业以及社会地位等,在化妆、服装各方面加以若干艺术的夸张,这样就把舞台上的角色划分成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在京剧里的专门名词叫做“行当”。
京剧主要分为“西皮”与“二黄”两大类。
常见剧目中,有《四郎探母》,杨延辉唱的“未开言不由人泪流满面”就是老生的“西皮导板”,铁镜公主唱的“夫妻们打坐在皇宫院”就是青衣的“西皮导板”。西皮导板用来起头大量的唱段,比较常用。诸如此类的还有该剧中杨宗保唱的“杨宗保在马上传将令”是小生的西皮导板,《铡美案》中包拯唱的“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净行的西皮导板,《打龙袍》中国太唱的“龙驹凤辇进皇城”则是老旦的西皮导板。
闷帘导板与一般导板的唱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演员没有上场的情况下先在幕后唱的,如《消遥津》中的刘协(汉献帝)在幕内有一大段唱“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就是闷帘导板,唱完后人物才出场。但这是二黄导板,不是西皮导板。
『陆』 戏曲名家的经典故事50字
1937年日军进攻上海,就派人请京剧第一名旦梅兰芳演戏。梅兰芳决定留蓄版胡子,罢歌罢舞,不权为日本人和汉奸卖国贼演出。他只是在家打太极拳、羽毛球、学英语、看报纸、看新闻、画画等,深居简出。直到抗战结束他才重剃胡须,重返舞台。
『柒』 京剧由来的故事简短版(其中的一个小故事)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
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以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伍子舒在《随园诗话》批注中则更具体指出是“闽浙总督伍纳拉命浙江盐商偕安庆徽人都祝厘。”随后还有不少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经有过许多名称。计有:乱弹、簧调、京簧、京二簧、皮簧(皮黄)、二簧(二黄)、大戏、平剧、旧剧、国剧、京戏、京剧等。
(7)京剧小故事50字扩展阅读
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唱、念、做、打,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但是要求每一个演员必须有过硬的唱、念、做、打四种基本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京剧的艺术特色。更好地表现和刻画戏中的各种人物形象。
京剧有唱,有舞,有对白,有武打,有各种象征性的动作,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艺术。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京剧
『捌』 京剧的故事30个字
1790年秋,为庆祝乾隆八旬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安徽人)在安庆组织了一个名为“三庆班”的徽戏戏班,由艺人高朗亭率领进京参加祝寿演出。这个徽班以唱二簧调为主,兼唱昆曲、吹腔、梆子等,是个诸腔并奏的戏班。
这次北京的祝寿演出规模盛大,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粱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荟萃争妍。或弦歌高唱,或抖扇舞衫,前面还没有歇下,后面又已开场,群戏荟萃,众艺争胜。在这场艺术竞赛当中,第一次进京的三庆徽班即崭露头角,引人瞩目。
三庆班的高朗亭是安徽安庆人,入京时才十六岁,演旦角,擅长二簧腔,技艺精湛。《目下看花记》称他:“宛然巾帼,无分毫矫强。不必征歌,一颦一笑,一起一坐,描摹雌软神情,几乎化境。”
(8)京剧小故事50字扩展阅读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斑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在文学、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各个方面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京剧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以二簧、西皮为主要声腔。
京剧伴奏分文场和武场两大类,文场以胡琴为主奏乐器,武场以鼓板为主。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杂、武、流等行当,后三行已不再立专行。各行当都有一套表演程式,唱念做打的技艺各具特色。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常演的在三四百个以上。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以梅兰芳命名的京剧表演体系被视为东方戏剧表演体系的代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京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其中的多种艺术元素被用作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
『玖』 关于京剧的故事5o字
《红楼二尤》
《红楼二尤》亦称《鸳鸯剑》,取材于《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至第六十九回。陈墨香编,荀慧生代表作。
剧情:贾珍妻尤氏之庶母,携女二姐、三姐,因助办丧事,住宁国府中。三姐钟情于柳湘莲。贾琏素日垂涎二姐、三姐,二姐为妾之后,又思纳三姐,与贾珍共献殷勤,被三姐痛骂。三姐始告二姐拟嫁柳湘莲,于是由贾琏代媒,湘莲以家藏鸳鸯剑为聘礼。后湘莲误听传言,疑三姐不贞,欲退婚,三姐乃自刎以明心,柳悔恨出家。王熙凤知贾私娶二姐,用计将其接入府中,故意折磨之,二姐产子,凤姐先害死其子,又用毒药鸩死二姐。
《陈圆圆》
京剧《陈圆圆》是名旦朱琴心于1923年首演的剧目,杨小楼、马连良先后饰吴三桂,侯喜瑞,郝寿臣先后饰多尔衮。本事见清陈次云《圆圆传》、清末丁传靖《沧桑艳》传奇、吴伟业《圆圆曲》、《明史通俗演义》第一百回和《吴三桂演义》前四回。
剧情:明末,姑苏名妓陈圆圆有艳名,吴三桂欲得之,而为田宏遇携入京。吴三桂进京勤国,向田索来圆圆。吴驰援山海关,李自成破北京,圆圆为闯将刘宗敏所获,禁于宫中。吴三桂闻讯大怒,遂请清兵入关。内监王之俊救圆圆出宫,送至正在追击李白成的吴三桂军中。清帝入京,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摄政王多尔衮为之易朝服。陈圆圆劝吴不要忘了故主,吴闻之汗颜。
『拾』 京剧的人物的故事
叶富生的家族京剧团在圈内小有名气,许多外地京剧爱好者们登门发帖,请他们去表演。明溪县来人找到老叶说,他们那里闹春节时,年年唱地方戏,总是不过瘾,一些京剧发烧友就想请人来演京剧,可是,找来找去也没找着;后来长汀县一位姓蔡的朋友推荐,才知道连城县塘前乡上琴村有这么一个京剧团,就慕名来请。
塘前乡原本有两个剧团,一个是塘前村的汉剧团,一个是上琴村的京剧团。后来,塘前的汉剧团淡出,只剩下上琴的京剧团逢着喜庆节日有一出没一出地唱着。
叶富生从小就爱京剧,1990年从县水电局退休,满以为这下可以安安乐乐地听听京剧,享享清福了。可是眼看着京剧表演快绝迹了,他那个心疼啊,就甭提有多伤心了。当时农村还不富,村里拿不出多少钱来扶持京剧团。思考一番后,老叶决定领个头,动员家人参与拯救京剧。叶春庭、叶春先两个儿子被拉进来了,侄儿叶春文和侄媳妇叶美玲被动员进来了,叶龙凤、叶小芸、叶缘、叶秀招、叶爱菊等几个孙女、侄孙女也被连哄带骗地“拐”进来了。前前后后,老叶组织了家族内的28位成员进入他的京剧团,顿时,队伍兵强马壮起来,生、旦、净、末、丑都有人唱了。在老叶的努力下,他们或模仿学习,或自编自练,学就了一套又一套节目。现在,他们能全场演出的剧目有《白蛇传》、《穆桂英挂帅》、《秦香莲》、《鸿鸾喜》等20多出。
1995年,叶富生被推选为村计生协会会长。结合计生宣传,老叶自编自创作词谱曲了10多出“新京剧”,宣传效果还不错。在《谁言生女不是福》中有这样一段台词:“谁言生女不是福,中国从来多英豪。西施委身报国恨,吕后宏谋定汉朝。昭君出塞安边界,媚娘治国韬略高。妙笔生花蔡文姬,诗词婉绝李清照。木兰代父歼敌寇,红玉擂鼓震云霄。杨门女将风云辈,穆氏桂英史册标……”这些名女的典故,都是农村人耳熟能详的,这样宣传生男生女都一样的新思想,大家很容易接受。《傻细郎》讲的是一个农村傻女婿的笑话,宣传近亲结婚坏处多的道理。此外,《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就是好》等,也非常通俗易懂。
老叶说,现在,他们一年正常演出的京剧有40多场,到处都很受欢迎,他们演得乐意,群众也看得高兴。仅有的一点遗憾是,因为缺乏资金,一些道具、服装都很陈旧了,没法更新。在村里表演时,村里只能补贴一两百元点心费,外出表演时,顶多也只有四五百元出场费,来往开支都不太够,自己还经常拿退休工资垫。老叶说,现在年纪大了,自己不担心还能享几年福,担心的倒是在他之后,谁来接他的班,让这个全省惟一能正常演出的村级京剧团活下去。